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议舞蹈教学致趣要素

浅议舞蹈教学致趣要素

摘要:不管是一项技能还是一项运动,在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由于掌握的阶段不一样,所以体现出来的乐趣也是不一样的。本文专门针对舞蹈教学的致趣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寻找出了不同学习阶段的趣味点,从而使得学习者和学习内容相互匹配的情形从根本上得到了实现。

关键词:舞蹈教学;致趣要素;分析

一、音乐需恰和———恰音合乐

“音”自然而然指的就是音乐,而“合”指的是舞蹈必须和音乐节奏进行有效配合。舞蹈和音乐之间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就像舞者所说的一句话:“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般情况下来说,主体舞蹈都要求必须有音乐来对其进行铺陈。舞蹈是一种没有声音的通过肢体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在舞蹈当中加入音乐能够使其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更加全面地体现出来。所谓“合”指的就是舞者把自己的肢体动作和音乐之间有效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当舞者把自己的肢体动作和音乐节奏有效融合为一体的时候,就会感觉非常的愉悦。

二、形象需恰和———仿形表象

在舞蹈的所有要素当中,“形”作为基础,涵盖动态和形态以及造型,说得简单点儿就是“动作”。任何一名舞蹈者在刚开始学习舞蹈或者是接触一些新的舞蹈动作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是从模仿“形”开始的。舞蹈者在模仿的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模仿得像不像。假如舞蹈者模仿比较顺利的话,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舞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到的是应该把每一个舞蹈动作的核心要点提炼出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顺利地模仿动作。学生们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必须做到“直、开、绷”这三点,在这当中,直指的是背部与颈部以及整个身体要笔直,开就是要充分展开,而绷说的是要把脚背绷紧。“象”在整个舞蹈当中,不仅指外显状态,而且还有“象征”的意思。教师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象”与“形”几乎是相同的,不管是“象”还是“形”这两者都是对学生的肢体进行塑造。要求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整个过程当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与观察能力以及肢体协调能力。形象需恰和要求学生们在模仿形象的时候应该准确地体现出动作幅度与动作方位以及运行轨迹等。随着不断地学习,学生们就可以跟随教师熟练地把舞蹈动作与动作组合完成,从中感受到学习舞蹈所带来的乐趣,这也就成为舞蹈教学的致趣要素之一。

三、情意需恰和———抒情尽意

所谓“情”指的就是个人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其是舞蹈的内在动力。舞蹈当中不能缺少的就是情感,在整个舞蹈当中,在自娱的基础上才可以娱人。舞蹈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应该具备善于捕捉舞蹈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教学能力,舞蹈老师如果有了敏锐的心灵,自然而然就会懂得在长期生活当中发现美的存在,举个例子来说,舞蹈教师在教学生表演傣族的女子舞蹈《泉》时,首先应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观看一遍舞蹈视频,让学生们能够大致了解一遍舞蹈动作以及舞蹈的内涵,学生从音乐和舞蹈的动作当中寻找关于美的语汇。这样学生们才可以充分理解傣族少女到泉边打水、沐浴以及嬉水等舞蹈形态,把人们的劳动和生活以及意境与心境有效结合在一起,构建了景物和情感融合的舞蹈意象。舞蹈教师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们描写讲述了在这个舞蹈中傣族少女们热爱劳动与热爱生活的传统美德,根据情绪的发展来激发每个学生在优美的舞蹈动作当中,能够把情感的抒发转变为美感的色彩,使其不仅能够体现出生活的真实感,而且还具有丰满的情感以及审美的意趣。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舞蹈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依靠舞蹈老师的讲解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产生对舞蹈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使学生们正确理解与掌握舞蹈情感的真谛,在这基础上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与表现。情意上的恰和,能够让学生们获得身心合一与畅快淋漓的释放愉悦之感,这一阶段也是舞趣从形而下向形而上的过渡阶段。

四、神韵需恰和———通神行韵

“神”指的是舞者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与此同时还是舞蹈的灵魂。“韵”指的是舞蹈的整个节奏韵律及风格韵味,舞者自身所具备的风采韵味与精神气质远远超越了舞蹈形态上的意义。在整个艺术当中,神韵是一种形态之上的追求与最高级的表达所在,与此同时神韵也是舞蹈美学的概念。一套完美的舞蹈动作除了应该要求舞者把外在形态技巧充分体现出来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该具备内在的灵魂精髓。一般情况下来讲,“神”所代表的是“点”的质感,它是一名优秀舞者从身体内部所迸发出来的一种风度。然而“韵”所代表的是“线”的流动畅快的感觉,其把生命的机制和运化充分体现了出来。人们一说起通神行韵必然会说起“气”。所谓“气”指的是人的气息,气息作为了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可是在学习舞蹈的整个过程当中,气息是需要学生进行长期训练才能够累积的。假如说舞蹈的开始阶段是依靠肌肉来对动作进行控制的话,那么舞蹈的后期阶段就是通过运用气息来对平衡进行控制的。舞蹈和太极以及瑜伽之间在这个方面是相同的。通过呼吸的吐纳与动作虚实的转换,舞者在一种“游”的境界当中完成与自身的对话。

作者:朱露露 单位:宿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