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发达国家乡村文化建设起源及趋势

发达国家乡村文化建设起源及趋势

[摘要]发达国家为调整城乡关系,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发达国家乡村节庆活动频繁举办,农业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乡村旅游日益兴旺,文化建设呈现城乡文化互馈互动的态势。

[关键词]发达国家;乡村文化;城乡互动

发达国家从20世纪中叶开始着手乡村文化建设,普遍以经济建设作为乡村之体,以文化建设作为乡村之魂,通过乡村节庆活动、农业文化遗产等载体,使乡村文化升值。乡土人文魅力吸引城市居民下乡寻根,城乡居民产生共同的祖源认同和心理归属,并呈现城乡文化互馈互动的趋势[1]。

1发达国家乡村文化建设的起源及趋势

20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城市病现象日趋严重,城市居民热衷于下乡观光改换心情。政府为了调整城乡关系,在加强乡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大对乡村田园文化的保护力度,保存古宅、古井、古物件、古教堂,挖掘、传习本地的绝技绝艺,形成文化产业。财政出资兴建图书馆、文化会馆、职业技校,使农民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精神面貌发生变化,使乡村文化升值。各国各地坚守本土的文化性格,以独树一帜为荣。欧盟各国把古城堡、古村落不只是当作旅游景区,而是作为软实力、城乡共同的心理归属。1982年3月,法国66个村庄联合创建“法兰西最美丽村庄协会”,宗旨是重塑村庄活力通向美好未来。申请入会者必须有官方认可的受保护景点,承诺限制工程建设以免破坏村庄风貌。评选程序十分严格,有27个质量标准,其中有硬件标准,也有立规立约净化乡风的标准,由当地市长和协会负责人率专家到村逐一对照,合格的村庄由协会负责人与村主任签署协约,明确其文化权利和义务,授予扁牌挂于村口。埃吉桑是法国东北部一个只有1600多个居民的久负盛名的葡萄酒村庄,2013年入选法国最美村庄。其房屋有800年左右的历史,从未扩大规模,翻修也保持原貌,石砖铺就的道路依然是几百年前的模样,酒肆、店铺处处有历史文化印迹,民风淳朴祥和。意大利农民继承了文艺复新时期伟人的艺术细胞,彰显文化艺术自信,大部分葡萄酒瓶的设计与绘画来自种植葡萄的农民。奶酪制品也别出心裁,用手工做成花样翻新的工艺品,让购买者先赏玩再品尝。各国都执着于本国乡土文化的传承,芬兰有一家伊洛拉农场,每年安排幼儿园和小学生前来观看田间耕作和奶牛饲养,让孩子给家畜喂料、学习挤奶,在大棚里采摘,在水边钓鱼,乘坐矮种马游览;让新婚夫妇用老式马车到教堂举行婚礼。男女老幼皆自我教化、向善向上。德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度过分追求“新型村庄”,意识到失误后立即扭转观念,只允许有限度地改造老建筑,力保传统文化根脉。日本在“脱亚入欧”的过程中热衷于模仿欧洲文化,本土文化一度沉寂。20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为要把原本属于本民族的文化留传给子孙。国家为防止“文化失传”,颁布《文化财产保护法》,将乡村文化分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精神文化2种,做出不同的认定。政府在每个村都确定几座、十几座古老的民居作为保护单位,财政资助修缮。许多村设有漂亮的美术馆、剧场,平时供村民绘画、歌舞表演等,年节、庆典、祭祀时举行仪式。对工艺技术上或表演艺术上有“绝技”“绝艺”的老技师、老艺人,奉为“人间国宝”,政府拨专项资金录制其艺术,保存其作品,资助其传习技艺、培养传人。经过近几十年的抢救、激活,几近濒危的乡村戏剧、乐舞、曲艺,如“能”“文乐”“讲谈”“狂言”重获新生、日益活跃。乡间贤达还出面招请从本乡去都市和境外的老年退休人士回村养老或小住,传承历史文化。有些学者、艺术家把家室书斋从国内外城市搬回故乡定居,体验沧桑兴替和农事更迭,启发写作、创作,成为一方文化达人。由于乡村的民族文化气氛浓郁,许多小学、初中能吸引城镇的孩子前来“留学”,家长认为在此可以锻炼意志、继承文脉。

2发达国家节庆活动与农业文化遗产

举办民俗节庆活动是许多国家繁荣乡村文化的妙招。爱尔兰自19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人气鼎沸的“葡萄酒节”“炸糕节”“炸鱼节”“肉馅菜卷节”,邀请城乡亲友共聚同餐。丹麦各地乡村100多年来确立了315个节日,嵌入体育、特技、魔术、村头小剧等逗人取乐。美国许多农庄别出心裁设定“西红柿节”“甜洋葱节”“蓝莓节”“山核桃节”“土豆装袋节”,互邀互乐。“汉堡之乡”的威斯康星州于1998年烹制出2.5t的巨型汉堡包,轰动远近来此观摩,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韩国各地有约800个与乡村旅游有关的民俗节,如“泡菜节”“人参节”“鱼子酱节”“蝴蝶节”“钓鱼节”“漂流节”“拔河节”,并且都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联合国粮农组织为了传承农业文化,2002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各国争相上榜,引以为荣[2]。截至2018年,已在21个国家确定50项,大多处于经济相对贫困地区,其富含智慧的农业生产系统保障了当地居民历来的基本福祉,拥有深厚的历史淀积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在生态养育、社会组织、精神、艺术等方面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农民凭此可以使农事活动、农田村落、传统习俗转变为生态与文化旅游资源,润泽城乡人心。韩国对此十分重视,多类型挖掘、保护、申报,先后有青山岛板石梯田农作系统、济州岛石墙农业系统、锦山郡人参种植系统、河东郡野生茶文化系统、南海郡竹堰渔业系统、济州岛海女渔业系统等12项获联合国授牌[3]。对每个已授牌项目或正在申报的项目,进行多维度开发。围绕人参,传承开发了参汤、炸人参、人参糖、人参酒、红参原液、红参丸和人参洁面皂等产品,并拍摄影视剧向国内外推介。河东郡野生茶有1200年历史,是韩国最悠久的农业文化遗产,当地小学开设茶文化课程,传授茶文化价值、礼仪。乡村文化对城市文明以至国民精神产生了积极影响。韩国在“新农村运动”中倡导“勤勉、自助、团结、奉献”,渗透到城市,在全国确立起“民族自立、身土不二、事业报国”的国民精神。

3发达国家城乡文化互馈互动

发展乡村旅游既是农民的经济行为,也是他们将引为自傲的乡村文化向外界的一种张扬。发达国家的农民将农产品的销售、物流大多交给销售商去做,唯独乡村旅游业一直抓在自己手中不放,由他们组成的民间旅游协会负责管理和推介。最早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国家是西班牙,19世纪就在乡村的古城堡开办旅社、饭店,在庄园布置设施,供游客骑马、滑翔、登山、垂钓、泛舟、采摘、参加番茄大战以及观看斗牛。全国4%的农业人口创造的农业旅游产值超过“靠阳光与沙滩卖钱”的海滨旅游。自20世纪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都有许多乡村旅游的亮丽景观。在法国,不是每个人都向往巴黎生活,而是每个城市家庭都向往乡村生活,生日、婚礼、亲友聚会,喜欢到农庄进行。每年7—8月,巴黎居民大多下乡度假,街上以外国人居多。日本通过“造町”运动打造乡村旅游点,声名远播的汤布院町人口不足1万人,每年有380万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许多农民会说外语,农家民宿吸引城市居民和外国人前来旅行度假,已从经济行为变成农民与宾客之间寻求社会交际。新西兰、爱尔兰等国家的乡村都有家庭经营农牧场旅游,目的不在于赚钱,而是过上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生活,享受各方来宾熙来攘往、络绎不绝的乐趣。城里人下乡旅游度假,有些人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不健康的城市文化带进农村。为防止这种入侵,日本政府、旅游业者和农民都做出防范。事先告知城市的旅游者,应讲礼貌,切不可摆富豪架势;听到土话俗语不要大惊小怪;对产品和服务不满意可以提出意见,但不得寻衅闹事,犯事者旅行社会予以记录,限制甚至禁止其再来游玩;不得践踏庄稼,损坏设施,违者按价赔偿。通过规范和制约,大多数地方形成城乡文化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城乡文化和谐发展。在我国的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我国乡村的具体乡情,合理借鉴发达国家乡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乡村振兴伟业夯实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史玉丁.发展人类学视角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活化[J].世界农业,2018(7):65-70.

[2]闽庆文.用文化遗产打开农村贫困死结[N].中国科学报,2018-12-28(06).

[3]杜宝贵.国外乡村文化建设文献综述与引申[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9(3):120-126.

作者:姜亦华 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