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产业发展

谈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产业发展

摘要: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产业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文化品牌不强、“文化”创意不够、人才短缺等挑战。发展中原文化产业要利用新媒体多维度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做好创意人才长期培养计划,并且要注重对文化产品内涵的开发与挖掘,真正使中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关键词:新媒体;中原;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对中国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发扬,也是增进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新媒体通过先进技术手段为文化产品提供新的形式和载体,呈现出多元、宽容、自由、新颖的特征。新媒体增强了文化产业的参与度和交互性,提高了传统文化的“出镜率”,形成了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都能够接受的新型文化传播空间。在“抖音”上,关于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的内容十分丰富,绘画、雕塑、小饰件等文创产品类目繁多,形式新颖。在文化消费时代,新媒体极大延伸了文化传播的宽度、广度与深度。近些年,基于传统文化内容的中原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搭乘新媒体的东风,以获得更大发展。

一、中原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品牌不强嵩山少林功夫、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甲骨文、焦作太极拳是中原现有的文化名片,但是还有大量的宝贵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山东曲阜因儒学创始人孔子而享誉全球。相传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归隐修炼之地的洛阳老君山,近年文化景区发展比较成熟,但知名度依然不高。巩义杜甫故里景区,虽然修葺恢复得较为完善,但与成都杜甫草堂相比,知名度不高。诗圣杜甫作为唐朝伟大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应被冷落在小角落里。老子故里、韩愈故里等名人故里,这些河南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依然“待字闺中”,不为外人知晓。由于在文化产业开发运作上缺乏优秀的商业运营模式,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二)“文化+”创意不够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无异于鸟儿没有翅膀。“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管理和市场的融合,更重要的是以文化为核心的全方面的融合,是对传统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是产业融合的新趋势……未来二十年将迎来数字文创产业更新迭代。”[1]总序ⅷ“文化+”的发展思路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开发“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文化+商业”,通常都能达到参与双方的双赢。中原文化在寻求“文化+”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特色不够鲜明、创意不够新颖等问题。

(三)人才短缺河南是1亿多人口的大省,却只拥有一所211大学,教育资源远不及周边省份,更不及北京、上海等文化产业发达城市。教育资源不足,人才资源匮乏,缺乏吸引高端人才的平台,人才外流、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文化产业发展一般要经历文化产品内容开发、知识产权保护、传播、运营销售、品牌提升等阶段。在使用价值和技术质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实用性和技术性不会成为提高产品价值的关键因素。但是,如果将文化因素融入其中,其经济价值就会显著提高。[2]因此,新媒体时代,要紧抓中原文化特色,保护、发展老字号文化产业品牌,开发优势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一)利用新媒体多维度发展中原地方特色文化产业1.观赏型、服务型文化项目观赏型、服务型文化项目在河南文化产业中占比较高。登封《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被称为中国实景演出扛鼎之作。开封《大宋•东京梦华》是北宋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和文献《东京梦华录》的历史再现。地方特色文化节日有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菊花文化节等。特色小镇提供各种美食、表演等供游客观赏,如莫沟村、长寿山竹林七贤步行街等。随着消费水平提升,河南文化企业、事业单位还需要开发更多有代表性的观赏型、服务型项目,需要建立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经典推介、国民教育、传承保护、宣传普及、文艺创作、文化交流等渠道和平台。[3]河南的一些文化博物馆已经利用新媒体提供扫二维码聆听解说的服务,但是解说内容单调,并没有收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它的传奇故事,只有像《国家宝藏》一样讲述中原历史文物的前世今生,增强文物的生命力,使文物真正“活起来”,才能吸引大众眼球,提高文化传播力。故宫网红文创产品让游客能够把“文物”装在背包里带回家。河南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一半在河南,因此,河南各地博物馆要凭借馆藏文物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发文创产品,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我国动画影视作品《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姜子牙》和《哪吒》都刷新了票房纪录。《功夫熊猫》系列是美国梦工厂出品的影视动画,是运用中国功夫元素创作的典型。这些案例表明,利用中国元素发展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2020年,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河南少林文化也早已声名远扬。河南文化企业要抓住契机,吸纳更多创意人才,积极开发少林、太极创意文化产业。在开发创意产品时,文化企业除了要抓住“功夫”这条文化主脉,还要突出家庭文化,满足家庭顾客的需要,要既能吸引孩子,也能吸引家长。[4]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标。2.参与型、体验型、互动型文化项目参与环节是体现文化创意产业特色的重要环节。历史人文景区要抓住时代机遇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传统项目,升级产品,积极开发体验功能,升级商业模式。产业升级要做到专业化、持续化、精细化、系列化,要能够化腐朽为神奇。[5]文旅产业的“文字+图片”“景点+小吃”早已让旅游者产生审美疲劳。文化产业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不断制造“陌生化”效果,不断增加交互环节,才能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形成阶梯式上升的发展趋势。近来,河南博物院把历史文物教育和文创产品相结合,开发出“考古盲盒”,激励儿童积极参与文物“挖掘”,吸引了儿童的好奇心,市场形势大好。“考古盲盒”是参与型创意的成功案例。近年来,主题公园、特色小镇的开发是河南文化产业的热点。方特欢乐世界注重参与度,定位惊险刺激的青少年体验。建业电影小镇定位休闲娱乐一条龙服务,立足于多种元素的沉浸式电影实景体验,致力于发展能够写入城市记忆与历史的作品。建业足球小镇融运动美学、文化、旅游于一体,是中原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基地。受中国人家庭观念重、喜集体出游的偏好影响,河南的主题公园开发也越来越注重亲子参与。

(二)建设创意人才培养体系新媒体时代,知识不再仅仅通过课堂和书籍传播,获取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但知识不等于创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6]创意来自极丰富的想象力和专业积累。培养创意人才任重道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创意人才培养应从儿童抓起,保护儿童想象力,训练培养儿童幻想及想象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教育主管部门要着眼于未来,制订科学系统的创意人才培养计划。同时,政府要制订高端创意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提升计划、传承人接班专项培养计划等,形成循序渐进的阶梯式人才培养计划体系,避免发生人才断代现象。因此,政府要搭建良好平台,吸引本土优秀人才和外地高端人才,尤其是拥有新媒体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创新人才智库,为发展中原特色文化产业提供智力保障。

(三)提升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真正成功的文化产品,既要避免走向同质化、庸俗化,又要防止高雅艺术、经典文化被边缘化。当前,大众消费强调点击率,搞“畅销”排名,搞“数字崇拜”。这种做法舍本逐末,弊端很大。郑州的“回声馆”“西西弗”“纸的时代”等高颜值书店,设计新颖,集阅读、茶室、文创于一体,功能齐全,成为网红打卡地,但是却出现一个怪圈———照相留念打卡晒照片的比真正阅读的人多。今后,各主题书店要注重内涵提升,要多开展吸引读者的读书会活动、亲子阅读活动以及其他文创活动,吸引读者真正进入阅读。文化产业只有保持自己的文化内涵才能永葆生命活力。现在许多花样翻新的儿童文化、文艺类数字媒体,透视其本质,只是在新媒体形式掩盖下的哗众取宠之物。这类产品不仅占用了儿童的宝贵时间,耗费了家庭大量金钱,甚至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7]132文化产业一定要坚守文化这一“内核”,彰显民族特色,抵制低俗、媚俗之风。

三、结语

讲好中原故事,传播中原好声音。中原文化产业只有吸收先进文化,提升中原传统文化魅力指数,推动新媒体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才能与国家文化产业、世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才能把中原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范周.数字经济下的文化创意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2]欧阳友权,严立刚.新媒体文艺产业化的动势及其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49-154.

[3]黄意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面临的障碍及破解路径[J].重庆社会科学,2020(5):119-128.

[4]陈少峰.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十大趋势[J].出版广角,2019(9):11-13.

[5]陈少峰.未来导向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38-41.

[6]爱因斯坦.论科学[EB/OL].(2010-09-23)[2021-01-2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李艳霞 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