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盲校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究运用

盲校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究运用

【摘要】盲校物理教学提倡教师以生活化探究的方式设计物理教学活动,让盲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在接收信息、掌握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中增强思维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贴近盲生生活的事例,引导盲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事物探究的方法。

【关键词】盲校;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

生活经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盲生由于缺乏视觉表象,对世界的感知受限,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很难将具象的物理现象和抽象的物理原理结合起来进行深层次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盲校物理课堂教学中借助盲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生活化教学,使盲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各种物理知识。在盲校八年级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课教学中,教师以生活化探究的方式设计物理教学活动,将盲生对现实生活的兴趣迁移到物理学习中来,引导盲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事物探究的方法,显著提高了盲校物理教学实效。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探索物理现象

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需要相应的情境来支持,所创设的情境要与现实情境类似,并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1]授课伊始,教师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从盲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噪声,随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对什么是噪声以及如何分辨噪声进行初步的探索。[教学片段一]师:突然得知要上公开课,我正要进行课前准备,试播所有视频资料。然而这时外面开始放平时做操的音乐,干扰了我的工作,让我感到烦躁。生:对!真是太吵了!跟噪声一样!师:我当时心里也有这样的想法,音乐怎么还不停下来,真是太吵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那么什么是噪声?做操的音乐是噪声吗?生:不是。生:是。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分辨噪声呢?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噪声。在物理学中,除了把杂乱的声音称为噪声外,还把令人不愉悦的声音称为噪声。本教学片段中,教师以音乐的干扰为切入点,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入物理概念———噪声。接着,让学生感知情境、发现问题、形成表象,引导学生在物理情境中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探寻物理规律。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如何分辨噪声进行初步探索。

二、唤醒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化事例分析问题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把知识学习和生活化探究结合起来,利用生活化事例分析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师将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化事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唤醒生活经验,然后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深入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学片段二]师: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个特别喜欢引人注意的男生,他总拿刀片在玻璃上划。生:心痒痒。(学生共鸣,反应强烈)师:买家具的时候,包装盒里面会围一层白色的泡沫,当泡沫搓一下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生:刺啦刺啦的声音。(学生摇摇头)师:这些都是无规则、让人难以忍受的声音。大家感受到噪声的危害了吗?生:我觉得听到这些声音心慌慌的,特别难受。师:对,噪声不仅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还对环境有污染作用,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噪声污染,比如进入小区会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建筑工地上也有噪声的防护措施……盲生在物理学习中往往存在不能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的问题。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结合盲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单向讲授事例—同伴讨论—师生共同合作探讨”的形式,层层释疑、步步启发。引用的事例结合了盲生生活实际,激发了他们的情感或生理共鸣,使其切身感受到噪声带来的危害,令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此外,学生可通过主动探索,结合自身体会,总结生活中的噪声事例。如在宿舍休息时,有同学吵闹,影响到其他同学休息;上自习的时候需要安静的环境,学生说话嬉闹会影响自习环境等。可以看出,越是与盲生生活接近的情境,越能引起盲生的共鸣,也越能激发盲生思维活跃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采用合作探究,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

师生合作式探究能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应以课堂的实际情况为起点,以激发学生的课堂能动性为目标,从师生合作式探究入手,促进盲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教学片段三]师:我们把噪声按照强弱分为几个等级,用分贝表示,单位为dB。大家猜一猜,老师说话的声音有多少分贝?生:大概在50分贝左右。生:30—40分贝。生:80—90分贝。师:大家可以查阅书上的小资料,看一看不同声音对应的分贝有多大。拖拉机开动的声音有100分贝……马路上嘈杂的声音有80—90分贝。生:哈哈,老师的声音顶一条马路呢!师:树叶沙沙的响声有10分贝;当你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听觉最好,略大于0分贝的声音就能引起听觉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不合时宜的场合大声讲话,比如在公交车站等一些公共场合,我们要小声说话。在防控噪声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引入“自己说话声音的分贝值”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强弱的概念。学生在课堂中积极配合教师进行独立思考,并就“教师声音到底有多少分贝”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让声音强弱这一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提醒、修正、检验,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初步渗入价值观的培养,将物理课堂教学拉回到生活情境中,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注意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不要干扰到其他人。

四、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事物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使其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是当前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事例,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事物探究的方法。[教学片段四]师:噪声对人类和环境都具有危害,我们应该控制噪声。同学们想一想应该如何来控制噪声?师:有因必有果,解决问题要从什么开始?(教师进一步提示)生:从根本原因开始。师:那么怎么解决噪声呢?生:可不可以从发声体控制噪声呢?师:很好,发声体控制就是从声源处控制。生:明白了!(恍然大悟)师:纺织厂机器声音很大,但纺织工人在工作时没有办法关闭机器,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控制噪音呢?生:可以戴一个保护耳朵的耳罩。……师: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人耳鼓膜的振动。那么,控制噪声的危害是不是就可以从它的因果关系着手呢?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方法,那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先去找其原因。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融合的学科。在盲校物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提高盲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盲生的思维能力。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抛出问题时不断强调事物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先找其因”。对于“怎么控制噪声”这一问题,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很快就能发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到控制噪声的方法。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事物探究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盲生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其主动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帮助盲生思考和解决生活中与各种物理现象相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少雄.盲校物理教学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2]魏列林.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9):116.

作者:刘晨 魏桦 谷永丽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