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文学素养的职业发展

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文学素养的职业发展

[摘要]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写作能力和开展各类课外活动等方法培养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高职工科学生;文学素养;职业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可见,职业学校在培养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较高水平的人文素质,以更加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对于文科类的学生,五年制高职工科类学生文学素养的水平相对较低,培养和提高五年制高职工科类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来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文学素养现状

以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笔者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校二、三、四年级的147位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进行了文学素养的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5份。调查结果显示,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的文学素养现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约三分之二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学素养一般,这反映了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对文学素养的认识和自我文学内涵亟待提高。2.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有助于自己的成长,但是在实际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里很少看书,三分之一的人发现自己基本没有进行课外阅读。当前学生即使对文学类书籍有兴趣,并且想提高文学素养,但是仍然很少接触,很少付诸行动。3.就文学素养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而言,仅有12.91%的学生认为文学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这反映了学生对文学素养在职业发展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导致文学学习的动力减弱。4.以上的这些现状,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自己的因素。调查中有58.52%的学生表明无法安心去看文学类书籍,43.48%的学生表示是因为受新媒体(如电脑、手机)的冲击,42.95%的大学生认为专业课需要花费的时间太多,大部分时间花在专业课上,并且周围的同学也不看,完全没有文学学习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原因。调查显示81.53%的学生都表示学校的教学过分注重形式,没有很浓的文学氛围,48.79%的学生表示学校不是特别重视,文学形式的活动较少,32.63%的学生认为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不是特别合理。

二、培养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文学素养对职业发展的意义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社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才不仅仅要求掌握专业技术,懂得专业知识,还要成为拥有健全人格、高情商并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全面复合型人才。因此,作为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拥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等,而这些都属于文学素养的内涵。

(一)培养文学素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年制高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快速适应。笔者在对与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用人单位的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要求远远高于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因此,五年制高职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职业教育应激发学生的“行知”潜能,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1]。离开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那么培养的专业知识技能也就失去了意义。文学素养是个体在同外界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品质。大量的案例证明,具备良好文学素养的技能人才在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一个人文学素养的养成过程也可以说是人格品性塑造的过程,对个性心理的形成、品性的完美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如果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文学素养的培养,那必将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均衡。

(二)培养文学素养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

“”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它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又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须具备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不断突破自我等优良品质。“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追求和一种氛围[2]。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的定位决定了他们作为准“工匠”的身份,而对他们文学素养的培养正是迈向“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文学素养是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和熏陶,而“工匠精神”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对一名技能人才人格品质的培养和历练,文学素养恰恰是人格之美的甘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文学素养,是将“工匠精神”培育贯彻到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三)培养文学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审美能力在五年制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的学习性质决定了他们多从事制造、维修、生产等一系列工作。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由最开始的机械式工作发展到后来从事产品研发、设计等工作,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随着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就会向周围的人传递出特别的工匠之美。所以,我们培养的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职业技能工作升华为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是利用文学作品中所拥有的文化特质,对他们的感知、情感、想象、直觉等审美的感性素质进行开发和提升。作为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培养一定的文学素养不但弥补了日常教学过程的不足,还保护与发展了他们在审美过程中的感知、情感、想象等不足,避免造成学生感受能力低、情感平庸、想象贫乏。

三、培养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

(一)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文学选修课的开设

当前,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文学教育主要依靠语文的课堂教学。而对向来重视技能培养的职业学校来说,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时更是偏重于专业课。仅仅依靠现有的语文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提升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进而影响到文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应当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增加文学选修课的开设。随着智慧校园的深入建设,各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校可以借助智慧校园,开发移动端学习平台,将一些文学作品投放到移动端供学生选修,选修的成绩也作为学生获取学分的依据。此外,还可以开设早读课,编写专门的早读读本,将文学的内容作为早读的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加强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

阅读不仅是人类获取信息最广泛、最主要的方式,而且是训练思维、锻炼想象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手段。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学生分析、表达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鉴赏水平及审美情趣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各项能力培养中处于基础地位。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学习动机中被动学习占一定比例,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由于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等其他娱乐方式的冲击,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而且在阅读内容上,甚至阅读一些存在不良思想的书籍,不但无益于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注重引导并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是培养文学素养的又一重要举措。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是后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和重要保障。无论是公文写作、论文撰写,还是竞聘、演讲等,都需要良好的写作基础、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较高的写作能力,而这些都依赖于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三)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才成长的心里推动力。必要的文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校园读书节、话剧表演、青春诗会、文学创作等文学活动都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此外,职业学校可以利用校园艺术节、晚会等平台植入文学类节目,吸引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又拓宽了他们的文学眼界,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又提高了其鉴赏能力,同时还能够形成一种文学效应,让更多的学生加入文学的学习中,营造一种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吸取人文营养,而文学素养在其中也会得到潜移默的加强。不管是对五年制高职工科学生的职业发展还是人生发展,培养一定的文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年制高职工科院校应该注重加强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目标,从而助推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日锦,张平.历史选择与未来思考[N].光明日报,2016-08-02.

[2]晏俨.浅谈文学素养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四川劳动保障,2017(4).

作者:杜芬 单位: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