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一新生教育管理方法

大一新生教育管理方法

摘要:基于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大一新生职业规划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全成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管理模式,主动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跟踪与评价规划实施效果,促使学生端正学风完成学业,形成以职业规划为目标的大一新生管理方法。

关键词:大一;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依据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合个人性格特征并充分环境探索,确立职业目标,规划职业道路,从而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并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评价、调整计划,实施具体行动以实现职业目标的自我管理方案。据哈佛大学调查与跟踪[1],职业生涯规划得越早、越长远、越具体就越成功,成为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相反,职业生涯规划越模糊甚至无规划,职业越不稳定,对社会贡献度较低。因此,大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至关重要,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新生确定发展方向,逐渐形成大一新生自学自律的高校教育管理新方法。

二、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大一是高中基础教育转向高校专业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影响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已成为社会突出矛盾。高校专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得到不断发展,大一新生需要对专业发展、技能拓展、社会需要等多方面做出评估、判断与选择,并通过翔实的职业生涯规划适应社会就业竞争环境。为了解目前新生的认知状态,笔者对160名大一新生进行职业规划调查。1.大一新生职业生涯缺乏规划。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专业是非自主选择,以家长意见和服从调剂为主,54.1%的学生为非第一志愿学校和专业,15.1%的学生为调剂专业,在专业和就业方向上缺乏认知。其中17.8%的学生在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下依赖性强,不适应高校的学习与生活,表现为纪律松散、学习盲从、人际冷淡,影响大一新生学风班风,难以达到高校培养标准,成为辅导员管理的难点与重点。2.大一新生职业生涯片面规划。大一是职业生涯规划起始阶段,该阶段学生专业素养、职业探索、社会探索有限,规划相对片面。据调查,学生中选择继续深造62.4%,就业5.7%,创业1.2%,出国12.7%;就业选择中兴趣爱好72.6%,专业相关8.2%,父母安排7.5%,未考虑7.6%。多数学生重视学历和个性,但并未综合考虑自身特点和社会环境与需求进行职业规划。同时,学生就业在单位及地区选择方面也存在片面性,据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调查,职业选择科研机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63%,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占7%,选择大城市占20.8%,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只有5%。3.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被动规划。部分大一新生在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职业选择等方面为被动状态,不了解或不主动了解专业发展和职业定位,仅将学校的培养方案作为个人规划,缺少有针对性的综合提高规划,无法达到部分职业的准入条件;部分虽初步了解相关信息,在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制定了学习规划,但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没有切实的行动方案,学习要求低效果差,不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三、大一职业生涯规划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以人职匹配、人职和谐[2]为指导,在大学各阶段、德智体美各方面实行全过程全方面[2]的职业规划教育,做到一人一规划,助力学生达到新时代职业才职相称、权责一致的标准。1.大一职业生涯全员规划管理。大一是基础教育转向高等教育起始阶段,部分学生由于环境变化及学习方式改变无法适应,缺少学习动力和规划意识;部分学生无法合理做好生涯规划,缺乏时间管理,专业素养不高;部分学生目标明确,能针对性地完成规划要求。为了全面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大一阶段通过开展各类讲座及专题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每位学生在个性特征和专业教育基础上,全面剖析职业类型及专业能力要求,通过一对一指导,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同时,结合岗位实践和适应性锻炼,形成大学生与社会职业的自然对接。2.大一职业生涯全过程规划管理。高等专业教育有本硕博及其各年级的阶段教育组成。大一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与开始,与职业目标差距较大。随着大学各阶段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增强,学生个性特征及就业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当不断评估并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1)本硕博学业与职业规划。高等教育分为本、硕、博三个阶段,专业性依次增强,专业面依次变窄,研究性依次增大,就业面依次变小。本科主要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应用与一般研究;硕士专业性深化,解决从专业理论研究到专业实际应用的问题;博士培养细分专业的认知创新能力,解决理论和实践方面更细致的问题。根据大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择业要求,定位不同高等教育阶段,制定相应本硕博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本科以专业技能为择业基础,择业范围较广,有企事业单位偏专业应用部门。硕士兼具专业技能和专业研究能力,可选企事业单位偏专业研究方面。博士以科研为择业方向,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等为主。(2)本科年级学业与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在不同阶段的不断学习与实践中形成的。大一阶段树立职业规划意识,重点在学业计划与职业定向,督促规划的实施;大二阶段跟踪规划路径,着重专业技能训练,评估调整规划方案;大三阶段职业定位,明确“升学型”、“就业型”、“创业型”;大四阶段根据具体定位进行专业指导,完善形成职业生涯规划。各年级学生在职业教育指导下要牢固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根据各阶段专业培育特点制定相应的生涯规划,全面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实现学业及职业目标。3.大一职业生涯全方位规划管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生涯规划要遵循全方位育人方针,即从德智体美四个方面来规划。德智体美教育贯串大学各阶段,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立足大一,制定以专业素养为重点,辅以德体美知识与技能等相应的培养规划,通过各年级的通识课程和选修课程来完成。通过思政课程培养职业道德,体育和劳动培养健康体质和毅力,第二课堂及素质拓展课程培养人的美学观念和社会能力等,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四、大一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管理

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经过不断的规划实施、再规划再实施逐渐形成的,而规划越详细,执行越具体,培养目标也越容易实现。因此,教育和指导学生规划实施并跟踪与评价调整是管理的重点,教师应当全过程全方位地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指导,督促学生制定行动方案,跟踪并促进方案按进度有序实施。同时,教师也需形成综合考察体系,及时考核与评价实施效果,帮助学生始终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奋斗目标,始终以规划约束自己的学习实践行为,保持优良的学风,把自己培养成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合格毕业生和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职业人员。此外,还可通过生涯人物访谈或邀请优秀的毕业生返校,面对在校学生尤其大一新生进行经验分享,端正学风,促进职业规划制定,有助于大一新生专业指导和素质教育。

五、结语

党的报告指出,青年一代应当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高校除了专业教育与实践外,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和岗位能力。在教育管理中,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要从大一阶段开始,从全成员全过程全方位角度教育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及行动方案,随时跟踪检查及评价规划实施效果,学生能够主动把握规划实施进度与努力方向,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学风,并按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完成学业,从而形成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模式的管理方法,达到学生规划目标明确,乐于自律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庞振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100.

[2]孙静月.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151-152.

作者:蒋艺晴 赵青青 单位: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