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探索

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探索

摘要:现今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呈现出安于现状的松散状态,功利思想较为严重,不能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甚至部分学生党员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十分重要,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培养与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管理育人模式、监督考核机制、组织生活形式、党性修养需求等方面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考核;组织生活;党性修养

一、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的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发展的核心力量与主力军,而作为大学生先进模范的大学生党员则更是未来社会的中坚,是党光荣事业的接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是学生中的先锋模范和榜样。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理想崇高、信念坚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大学生党员队伍,有利于引导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促进建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青年学生同进步、共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所以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十分重要,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培养与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国家振兴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当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与网络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受到了很大冲击,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现今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工作存在教育培养“前紧后松”现象,只片面重视学生党员入党前教育与培养,而忽视入党后再教育,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呈现出安于现状的松散状态,甚至部分学生党员在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加之部分基层党组织入党后教育管理体制本身不完善,没有形成长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导致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1];缺乏必要且新颖的组织生活,教育和管理大学生党员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缺少创新,党支部活动无法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现今多元文化的发展下,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部分学生党员功利思想较为严重,而入党后部分学生党员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缺少连续性,且学习理论知识较单一,仅限于理论,而与实践相脱节。

三、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一)讲方法,深内涵,接轨时代性管理育人模式

在实践中应转变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同时深化教育管理内涵,将单一的理论式学习与枯燥的说教式培养转变为具有时代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管理育人模式。将教育管理作为手段,将育人与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1.以老带新,对话新老党员

邀请学院教工党员、高年级学生党员等举行系列主题经验交流会与座谈会,主题可涉及“大学学习生活该如何适应”“学院专业发展前景与学生就业方向”等学生关心和亟需指导的问题。鼓励教工党员参与学生党支部活动,引导高年级党员多联系低年级学生,发挥优势做好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学习与生活实践,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目标,形成互动互惠的联动学习机制。搭建新媒体平台,促进跨年级学生党员交流学习。可以学院为单位在基层党支部建立党员QQ群和微信交流平台,便于及时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向,加强时政热点话题的线上讨论与学习,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能够方便、快捷、高效的在同一平台进行交流,促进形成老党员带动新党员的局面。

2.以点带面,培养党员骨干

加强学生党员骨干的培养,尤其是面向学生党支部书记开展党支部工作实务培训;组织党支部骨干共同学习与探讨党支部骨干的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通过学习党章、党史以及党最新的思想、理念、方向等有针对性的规划基层党支部的学习与工作重点,开展具有时代性与实效性的组织生活与教育管理。通过学生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更好的促进支部内党员的成长与发展[2]。

3.举一反三,激发党员自主性

在党支部内开展“三个一活动”和“三个一工程”。通过三个一,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激发自身积极性与创造性,能够特色鲜明的开展自我提升与志愿服务,将党性修养具化到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并得到常态化发展。4.刚柔并济,运用恰当管理模式学生党员管理既要严格统一又要具有一定灵活性,采取刚柔并济的管理育人模式,既能够统一要求,严把党员教育管理关,同时在此基础上留足一定的空间供学生党员发挥自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党员的潜能,内化学生党员的发展需求。

(二)强管理,重过程,形成长效性监督考核机制

加强建设对学生党员的监督与激励、奖惩长效机制和汇报制度,注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过程性评价与考核,促进学生党员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常态化、科学化与系统化,以制度促进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党员素质的提高。

1.制度创新

在现有的“”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请示汇报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制度、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基础上强化特色激励、奖惩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尝试,如建立院级特色申报与汇报系列制度[3],内容可包括:创建特色支部申报制度(各学生支部成立时申报)、特色组织生活基金申报(各学生支部在每学期初申报)并在相应节点做好总结与汇报。

2.常态考核

积极开展党支部沙龙活动,增强支部间的交流与互助;开展“五好党支部”评选,着力建设特色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支部;开展党员学期“三评”常态考核,党总支要对每位党员每学年进行一次深入谈话。每学期开展党员“三评”活动,即支部考评、党员自评和群众点评活动,对学生党员的“三个一活动”和“三个一工程”及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综合进行考评,从而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

3.奖惩机制

建立评选和表彰优秀党员制度,根据学年“三评”结果,对优秀的党员进行评选与表彰,同时也对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处理,进而过程性的对学生党员和党支部进行常态化的监督与考核。

(三)遵章程,循实际,创新实效性组织生活形式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发挥支部作用,丰富支部生活,发挥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党的组织生活的形式应当富有生气,丰富多彩,以起到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的作用。而现在的组织生活存在一定流于形式问题,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触及到学生党员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生活实际,有的虽然有所有涉及,但也没有能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结论与可行性的措施[3]。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党支部沙龙,如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专题学习活动,通过开展新形势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总结概括出能够反映时代性、具有学生群体代表性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述与定义。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足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定义出学生群体特色鲜明的行动指南。这样一来,既能与时代接轨,也真正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主动激发学生党员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党员的潜能,深化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可以从另一面展开,开展评价与自我评价,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与他人,相互学习与监督;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当下流行新颖的活动形式更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能够提高大家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通过评选特色党支部,深入挖掘不同党支部的特色与先进性,更好的把握支部党员的发展与成长,营造多元化先进典型,提供新党员更多的学习榜样与成长力量。

(四)学理论,多实践,拓展自主性党性修养需求

党员入党后的教育管理从学生党员自身角度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大学生入党后理论知识、党性修养等方面的再教育工作,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

1.创建新型学习型党组织

(1)党的基础知识学习。设立“党员学习沙龙”,带领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开展主题读书会、观看红色经典电影、党的基础知识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习形式,并检验学习效果。(2)时政热点知识学习。设置“新闻眼”时事新闻平台,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所在年级的学生及时学习时政热点知识,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相应活动,评论时政热点,将政治素养提升与专业能力提升有效结合,形成互动式学习模式。

2.创建新型服务型党组织

依托“两项实践”,提升学生党员的行动力。组织学生党员做好一项校内实践。提高责任意识,通过在学院各类工作室、党员资料室、学院图书馆等平台设置党员志愿服务岗,让学生党员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服务岗位,培养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学生党员要发挥专业特色,结合学院志愿服务品牌服务项目,成立党员特色志愿分队;搭建学生党员校外实践平台,利用学院长期校外志愿服务基地,在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利用暑期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成立社会实践小分队。创建党员实践活动调研课题申报制度,鼓励学生党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实践调研,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发展,更好的服务群众。综上所述目前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应将重点放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加强理论知识和党性修养方面再教育;在一系列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创新教育管理形式与方法,丰富教育管理内容,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朱智刚,董选时.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9-62.

[2]赵争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7(21):8-9.

[3]韦乃扬,梁丕桓.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5):11-15

作者:谢云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