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学生思政教育范文

学生思政教育全文(5篇)

学生思政教育

第1篇:学生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必要性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概念

高校学生党建是指高校的党务工作者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要求和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及心理特点,对大学生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人才培养和针对性管理的实践活动,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进程。[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在科学理论引导下,依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一定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影响,以期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方面,进而指导学生社会行为的活动过程。[2]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1.两者的共通之处

⑴相同的教育内容。高校学生党建属于党的建设范围,而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虽然两者的范畴有所不同,但从狭义的角度上,两者的教育内容是相同的,即都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基础是思想道德建设、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是大学生全面发展。⑵相同的教育方式。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具有相同的育人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教育本身更具感染力,加强教育工作自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两者在教育方式上的共通之处体现在很多方面,以党团组织为例,党员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形式,高校中的党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步伐。⑶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共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也具有一致性,都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维护政治局面的安定与和谐。而在具体的目标方面,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功能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使他们的政治立场更加坚定。高校学生党建虽然在功能上与思政教育有所不同,然而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即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两者的差异所在

⑴理论基础不同。高校学生党建包含在党的建设之中,是党的组织建设中的基层建设部分,属于政治学科的范畴,它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和指导思想,其规章制度体系较为严格;而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则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范畴,它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⑵研究对象不同。高校学生党建的对象主要是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而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存在思想问题的学生群体及个人,包括党员和群众。⑶解决的问题不同。高校学生党建主要是为了提升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使党员队伍的总体成员趋于高素质化,从而壮大队伍的力量,保证队伍的新鲜感和时代性,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巩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地位。而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解决的具体问题是高校利用多方力量和资源,并通过各种渠道来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品德修养得到提高。

3.两者的互促作用

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互促作用体现在两方面:首先,高校学生党建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时代在不断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愈加复杂,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化之中,致使学校的思政教育也因此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党建工作的开展,为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教育的方向。其次,思政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建工作的高效开展具有促进作用。

三、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整体较好,然而,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影响,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1)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文化方面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播较为容易,这使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有机可趁,借助互联网或者其他高科技信息渠道,对学生进行“自由理论”的灌输。而高校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阶段,对政治信息缺乏敏感度和判断力。因此,很容易受到敌对势力的干扰,从而对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产生动摇。(2)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受阻。在高校学生党员群体中,大部分党员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表现良好,极具模范带头作用。然而,在高校党建基层制度没有得到完善的情况下,个别学生带着不纯动机加入党组织,因此,先后表现差异较大。这些学生并没有提前熟悉了解党建相关知识,在申请入党的过程中,缺乏对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认识,入党之后,过于注重个人利益,从而忽略了自身的模范表率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党员组织整体队伍的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党员整体素质的提升。(3)管理体制缺乏完整性构建。我国高校目前的学生党建工作体制是以年级为支部,整体的运行由学校组织部操控,具体的落实工作则由学院分管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负责。学生党务工作者的根本属性等同于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然而,一些高校的管理体制处于分割独立的状态,并且各个管理体制条块之间沟通较少,这就导致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得力,缺乏有力的抓手。此外,对学生党务工作负责的副书记和辅导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忙于日常事物而无暇顾及其他,从而造成对学生党务工作的忽视,无法在学生党务工作和其他工作之间建立和谐有序的关系。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的辅导员并不稳定,导致学生党总支书记的频繁更换,使高校学生的党组织活动和思想教育出现断层现象。与此同时,一方面高校的辅导员很多是年轻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党建工作经验不足,因此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无法达到系统性和理论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从高校学生党组织自身因素来看,活动内容大都单调乏味,缺乏渗透力,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学习过于表面,无法达到深刻学习的目标。

2.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实现高效的育人目标,同时也能够推动改革的发展,其实行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有助于实现党和国家的期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而高校大学生更是国家未来与希望的代表,因此,党和国家应该对他们的教育投入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思政教育方面。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们看到自身价值,追求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2)满足高校党建的要求。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人数在总党员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是25%,据此可知,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党员的人数决定着党员队伍的结构组织。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可不断扩增高校党组织队伍,促进党的事业以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中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发挥学生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3)有利于推动高校改革。在高等教育的普及过程中,一些外界因素可能会严重地限制高校的发展,例如办学资金不足、资源短缺等问题。此时,高校应充分发挥党组织以及学生党员的作用,加强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的运作能力,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与实施。(4)符合高校学生发展需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深刻影响。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校党建教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党的理论方针、发展路线方面,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贡献自身的社会价值。

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

1.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载体趋于多样化

机制平台创新工作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其教育模式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时效性和针对性,避免单一化和说教式。同时,还要对思想深度、创新机制和理论高度给予重视,使教育模式趋于综合性,使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机制的逻辑性、连贯性、系统性以及有效性有所提升,从而构建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供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持续发展。高校应从自身的优劣方面入手,充分、合理地利用自身的资源,使学生党建工作的构建形势趋于多样化和多维度,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高校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和国家重大事件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性活动为辅助,使高校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常规性教育工作,借此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基层党组织的纽带作用,使高校学生与学生党员互相影响,充分结合基层组织工作与专业课教学,提升活动的多样化以及基层党组织的规模和质量,最终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发展创建新的途径和方法。[3]

2.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平台趋于高效性

学生党建工作在党建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推动着党建工作得顺利进行,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围绕工作中心来提供服务、拓宽工作领域。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职能,巩固学生党建工作基础,推动学生党建工作持续发展。例如,通过定期举办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培训以及交流工作论坛的方式,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得有效实施。除此之外,高校应顺应时展,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结合,使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在互联网信息环境下以新的形式开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存在形式应是共存共生的,两者之间具有互补关系。例如,在人力资源方面,传统媒体注重积累,而新媒体则更注重便捷性和快速性。新媒体自身具有很强的时代优势,高校在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中,不应以偏概全、抱残守缺,而是要注重多方结合以及对各自优势的充分利用,构建发展合力,从而使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开展。[4]

3.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平台与机制结合更加紧密

高校在进行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时,需要对其工作机制进行不断更新、完善,以相同的目标为指引,使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平台与机制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这种要求的前提是充分认识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共有的工作目标,从而培养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念,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养,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事实上,高校在学生党建平台建设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保证了预期工作目的和工作价值的实现。总之,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教育规模、教育质量等方面有所进步,受此影响,高校对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认识也逐渐深刻。显然,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紧密,两者的融合发展已刻不容缓。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两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基于当前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的危机,我们要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机制和新方法,从而实现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全面、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继肖.民办高校运用微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管理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2]胡争.社会转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方法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09.

[3]李云玲.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中机制创新路径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2):52-53.

第2篇:学生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扩招;畜牧兽医;思政教育;策略

2019年,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高职扩招百万”决策,以高职扩招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和谐发展[1]。高职院校的生源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高考生源发展到社会考生占有相当的比例[2]。2020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这使得“高职扩招百万”生源比例进一步加大。畜牧兽医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一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的生产满足不了人们生活对猪肉的需求,这不仅促进了猪生产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畜禽业的发展,使畜牧行业迎来了新的春天。畜牧行业的新发展,对员工,尤其是专业员工的需求量增加,提高了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从而促进了“高职扩招百万”生源中,报考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比例增多。这既是畜牧兽医专业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重大现实挑战。

1高职扩招生源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

1.1生源复杂、素质基础高低有别,培养目标达成困难

“高职扩招百万”生源情况复杂多元,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往届高中毕业生、往届高中同等学历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他们进入高职院校的学习需求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培养的要求不同。但他们年龄差距较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并且专业技能水平高低不一,这决定了他们培养目标的达成面临困难。作为新型的“大学生”他们个人成长经历迥异,个人素质高低不一[3]。因此在人文素质培养,职业态度端正,以及培养创新思维,工匠精神上面临重大困难。

1.2教师工作较多,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吃力

高职教师工作任务较多,包括教学、科研、行政和学生管理。随着扩招学生的到来,学生管理和教学任务加大。教师在完成正规高职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学习起点各异、学习需求不同的扩招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纠正他们的学习习惯,督促学业的完成,最重要的是开展思政教育、人文素质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工作,使得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表现得力不从心。

1.3教师组成多样,能力水平有限,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困难

扩招生的到来使学生数量突增,师生比例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因此,教师队伍中聘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增加,尤其是担任技能训练的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聘任比例增大。一些聘任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理论水平稍差,实践经验与理论融合能力不强,而且缺乏教学思政开展的能力和经验,甚至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面对上述问题,畜牧兽医专业高职扩招生的思政教育需要拓展思路,不断开发新方法、新形式,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行业的发展,对教学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寻找出行之有效的教育举措,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思政教育举措

2.1调整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思政课比例,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培养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以传统思政教育课为主。传统思政教育课能够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实现更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4]。因此高职扩招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培养要求不断调整,加大思政课所占教学学时的比例,以促进对扩招生的三观培养。同时,加大思政教师的比例,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使其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更新教学理念,调高教学水平。

2.2组建多部门联动的思政育人团队

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不是一人一师能够完成的,需要多方位、多过程、多部门的协作。高职扩招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一个多部门联动的思政教育团队。多部门联动的思政教育团队由思政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党政工团和扩招生班主任或辅导员组成。思政课程教师具有系统的思政教育理论内容,深入专业教学时可与专业课程教师分析专业课程内容中包含的思政元素,确立思政教学方法和组织思政教学的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的渗入专业学习中;专业课程教师了解专业发展现状,清楚就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由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站在专业的角度,将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专业优势等问题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慢慢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灵,培养他们对畜牧兽医专业的认知,加深他们对专业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实现人生目标;党政工团人员是一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核心,配备到各专业中,参与课程思政,把握思政教育方向,通过开展党课学习、思政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2.3开展多方位、多平台的思政教育活动

由于扩招人员来自社会各界,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校时间较短,授课方式多元化。在校期间开展课程思政的同时,一方面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思政教育学生活动,如:开学第一课,早课学国学、讲党史,观看红色电影、开展重走抗联路、讲英雄的故事等红色教育活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融入思政教育。一方面营造崇尚技能、崇尚劳动的良好学习生活氛围,通过“大国工匠”“蓝领专家”“知识工人”影片不断提高学生对产业技术工人的认可度,让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让中国梦、中国精神鼓舞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离校期间,通过各种平台召开线上视频会议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学习强国”平台由主管,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互联网+时代人们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学习需求的创新之举。[5]“学习强国”平台的综合性,内容的丰富性、快速更新性、精确性符合高校对思政课要求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满足育人的个性化要求。将“学习强国”平台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了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简易了重难点的解决,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融入多方力量,开展思政教育

第3篇:学生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目前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重点关注的群体。农村贫困大学生如普通大学生一般具有朝气,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然而他们也有着独特的思想行为表现,在经济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之下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也就要求了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能够构建出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深入调研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对策,从而使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获取应有的成效,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农村贫困大学生都是秉承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以顽强的意志力克服了生活之中的诸多困难才走入大学校园的,这些大学生往往具备着较为崇高且远大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也愿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贫困大学生大部分都来自较为落后和闭塞的农村,他们具备更强的艰苦朴素精神,愿意吃更多的苦,对于师长也抱有着较为尊敬的态度,对于生活之中的困难也愿意积极探索杜颖的解决对策加以解决。贫困大学生更珍惜自己的读书机会,他们也明白自己的父母除了供自己读书,再也不能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未来只能靠自己去打拼,因此贫困大学生更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们时刻具有拼搏进取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在他们的人格之中,闪耀着勇敢,真诚,自信的光芒,这也是贫困大学生日后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所在[1]。然而很多农村大学生也会体现出一些消极的思想行为,这些消极的思想和行为也将对农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消极的思想体现在如下方面:

1.1存在着一定的埋怨心理

有一些农村贫困大学生会怨天尤人,尤其是步入大学之后,看见了其他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就会憎恨自己贫穷的家庭,认为父母无能,认为社会不公,甚至有些贫困大学生会产生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的仇恨心理。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会因为过去大学的扶贫政策表示不满,因为过去农村学生上大学是由国家负责全部开销,而在并轨招生的背景之下,农村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仍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他们因此认为国家抛弃了他们,心理倍感委屈。

1.2心理行为失范

在经济的压力之下,很多农村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行为偏差的问题。有一些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情况并不满意,尤其是在对比其他人的生活之后更是难以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和乐趣,这也导致很多农村贫困大学生郁郁寡欢,出现了严重的抑郁倾向,甚至有些农村贫困大学生为了获取更好的生活愿意放弃学业,触碰法律底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1.3人际交往有着闭锁的倾向

有一些农村大学生会因为家庭贫寒,经济窘迫让他们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外表不佳,买不起高档奢侈的装饰品因此陷入到低落和抑郁的情绪之中,最终导致这部分大学生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以及多疑等多种性格,他们不愿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只愿意待在自己的小圈子之中,不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之中,这也导致其人际交往出现闭锁的倾向。

1.4学习动机过于功利

很多农村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存在着过于功利的问题。这种问题体现在大学生求知上过于急功近利,有些贫困大学生在学习之中,只愿意学习对自己后期工作和生活有利的知识,对于专业课、业务能力培养、实践应用相关的课程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却不愿意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课程和基础知识课程,还有些大学生盲目追赶课程进度,甚至希望能用一年时间学完四年全部的课程。也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出现了问题,他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脆弱的自尊心或者为了获取奖学金而学习,甚至有些大学生存在着爱慕虚荣的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协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一定的乱花钱行为,这也是由于其学习动机过于功利而导致的。

2提升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的有效对策

2.1细致地观察大学生的行为并对其加以及时的教育

在逆境之中的农村贫困大学生往往有着一定的自卑感,他们会因为情绪的低落导致自身承受挫折能力的下降,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会被大学生隐藏起来。想要使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得到掌握,仅仅依靠其表面上的表现和言论是不够的,需要思政教学工作者能够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认真观察大学生的一举一动,切实的发现大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引入自信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承受能力教育,使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灵得到思政教育的滋润,防止农村贫困大学生在消沉之中错过自己最佳的学习时机。

2.2为农村大学生负面情绪提供宣泄的出口

农村大学生走入大学校门,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而较高的社会需求与自身条件存在的矛盾往往会让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态度发生迅速转变,使学生出现较多的负面情绪,这也就要求了高校思政教师能够充分运用疏通引导的方法,启迪农村大学生的心灵,为他们提供负面情绪宣泄的出口,使其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和问题毫无顾忌地说出来。教师应该与农村贫困大学生构建有效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使其能够将自己当做无话不谈的朋友,使其愿意找自己诉说心中的苦楚,建立更加科学的宣泄渠道,使农村贫困大学生紧绷的心弦能够得到放松

2.3强化语言修养

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每一个高校思政教师所必备的能力,而思政教育的内容往往都需要通过资政教育工作者的语言进行表达。语言和神态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态度、观点和思想意识,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体现。粗暴的语言让人产生恐惧感,冷漠的语言让人产生疏离感,傲慢的语言让人产生不适感,而只有幽默机智,热情得体的语言才能让人心悦诚服,使人愿意发掘语言之中存在的要素,达到提升思政教育效率的最终目的[2]。这也就要求了相应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语言修养,探寻语言运用的有效方法,不断提升语言运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高校思政教师也应该从教学角度出发,阅读更多的书籍,搜集更多的语言素材并在思政教育开展之中加以引入,使农村贫困大学生能够明确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升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2.4引导农村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

对于农村贫困大学生而言,一切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他们内心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如果说大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当前阶段的主要目标,对自己加以合理定位,那么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将迎刃而解,这也就要求思政教师能够对农村大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使其能够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不再受自己心里欲望的影响和束缚,使其能够做好当前阶段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很多农村大学生会因为自己家庭条件的原因对自己进行否定,他们看不见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往往会表现出恐惧、怀疑、畏惧的心理,会采取逃避的方式对待生活和学习之中存在的问题。这也就要求了大学思想政治教师能够为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确保学生的心理保持高度平衡,让其能够从自身角度出发对自己进行正向激励,这也是自我教育开展的关键所在[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高校每一个思政教师都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农村贫困大学生本身也会因为学业压力、生活压力产生多种心理上的问题。这也就要求了高校思政教师能够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探索大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大学生建立有效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并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使其能够在大学阶段构建出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确保农村贫困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思政教育之下得到健康地成长,为我国社会建设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位哲.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价值取向实现的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7):195-196.

[2]田丰实.高校院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设计与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03):101-105.

第4篇:学生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思政教育教学;教学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促进了手机和互联网、微信、数字杂志等媒体和软件的应用范围扩大,丰富创新了媒体形式,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海量的知识库存,使得当今的教育模式得到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也给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使得对此问题的探究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在新媒体环境对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进行剖析时,也应当注重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改革。

1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因此思政教育在大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则为之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媒体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开放的沟通空间,新媒体具有的开放交流共享特点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授课平台。且新媒体的引入使得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增加了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提高了大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使得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所衍生的问题

2.1缺乏对新媒体的了解认识

虽然高效思政教育模式引入新媒体的时间较早,但就大多数学校而言,对其仍处于怀疑和观望态度,没有充分地对新媒体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了解,造成将其拒之门外。其次,除由于不了解而导致的排斥之外还有些学校盲目地进行使用也是不可取的,由于对新媒体设施的过度信用和使用也会导致思想政治教学效率的下降。最后,由于没有对新媒体的利弊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调整,学校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前没有完备的新媒体教学方案,使得新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影响难以规避,阻碍了新媒体环境对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

2.2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媒体环境为思政教育模式提供方便和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带了不可避免的网络影响,由于新媒体环境本着言论自由和五花八门的评论平台的特点,使得大多数具有透明性特点的言论平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使用者的心态。由于信息的两面性和复杂性,以及多数反动和不健康的信息的传播,易对大学生思想产生错误的引导,不利于正确的思想政治的培养。新媒体环境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缺乏正确舆论的引导易使大学生伤人伤己造成危害。

2.3思政维稳工作困难重重

新媒体环境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软件,且其对新鲜热点的更新频率非常之快,由于其涉及范围的广度之大造成对其的控制难度之高。大学生是一个有理想、有激情的年龄阶段,乐于表达自身的个性和想法,对于新媒体中的时事热点往往有着强烈的反映,再加之新媒体舆论的导向刺激易产生难以维控的思想言论。

2.4新媒体环境优化刻不容缓

新媒体的高效快捷的特点易于使网络信息内容快速地传播。首先,由于新媒体监管的相关制度有待加强,很多地方仍然充斥着违法、暴力等不良信息的散播,这无疑使得思政教育模式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变得举步维艰,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难度。其次,由于网络四通八达的特点,使得国内国外互通有无,这不仅为我们的学习交流和思想借鉴提供了平台,也导致了国外非法分析的不良引导思想以及腐朽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严重危害了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建树。

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3.1增强对新媒体的认识

为了促进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思政管理的有利引导,高校可进行相关新型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培训,通过校内的组织培训或校外的交流探讨促进对新媒体的了解和应用。其次,将合理的网络思维融入思政教学模式,在进行思政教学时可通过对网络思维如“阿中哥”“给力”等正能量网络词语的理解作用,促进思政课的趣味性教学,增强对新媒体的新认识,改变一味的“恶性影响”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正能量导引。

3.2重视新媒体载体建设

首先,提高对新媒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进行新媒体与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结合的前提下,不能只进行理论上的涉及和丰富,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应当做到更大化的普及,如加强校园网络的覆盖面积等,使得学生学习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正能量实时知识。其次,加大对新媒体的投资力度,可通过购买官方资料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理论的需求。最后,高校可建立新媒体交流公共软件,如公众号和官方交流网站,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浏览频率,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1]。

3.3提高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建设

第一,高校可在学校建立思政教育平台,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通过新媒体助攻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且建设新媒体交流载体可减少学生因胆怯、羞涩等造成的交流影响,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更好的思想讨论。第二,可利用新媒体技术组织建设政治教育讲座,学习相关新媒体使用规定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思想教育,倡导大学生正确进行思想言论的发表。不仅要树立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正确认知和积极使用,而且要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网络言论发表标准的学习,提高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建设,以促进新媒体环境真正地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思想政治的交流学习[2]。

3.4加强新媒体净化工序

新媒体是进行教育改革的一大助攻,为了促进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将新媒体与之进行巧妙结合是一项重要措施。为了使得该措施的效果更大化,对于新媒体的净化迫在眉睫。首先,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通过法律对其进行监管控制,通过政府的监管与法律的制约,双管齐下的将新媒体环境进行净化。其次,可利用高科技技术,在网络言论发表和信息获取平台直接对不良信息进行筛选,将其进行拦截防止不良信息的散播。最后,可通过建立有奖举报平台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全民共同维护新媒体环境,建立一个利于学习和发展的美好新媒体环境[3]。

4结语

利用新媒体环境创新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和高素质现代化优秀人才,通过新媒体技术的结合与相互促进,大学思政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拓宽思政教育层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利用新媒体而组织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促进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关注度的增加,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学的教学效率,拓宽高校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认识与感知,促进时代融合有利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郭春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闻爱好者,2018,24(2):100.

[2]卢芳.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6(11):116-117.

第5篇:学生思政教育范文

一、思政教育的含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不光是思想政治课讲思政,每一门专业课中都应有思政的内容,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如今,很多单位在招聘时会把应聘者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作为一项评价指标来考虑。思想品格是一个人为人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道德觉悟不高,专业或业务能力再好,也不会为公司为企业做出太大的贡献,并且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制为三年,其中在学校理论学习两年,临床实习一年。作为一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要想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临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临床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重视医疗伦理和科学的人文素养。而目前临床实践教学中,部分带教老师多数重视专业而轻视文化,过分强调专业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对患者人文关怀上的培养。以牙槽外科教学中的“牙拔除术”为例:教学过程包括患者的问诊、诊断、治疗设计、牙拔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关心结果———牙齿是否完整拔除,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评价,比如,在问诊中是否对患者给予了人文关怀,问诊语气是否能让患者缓解就诊的紧张情绪;在牙拔除术的麻醉术中,只关注麻药的注射效果,而忽略了注射麻药过程中是否动作轻柔,能否能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在牙拔除过程中只看术区的动作,忽略了口镜、体位等的不恰当应用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这些过程中的细节教学不到位,正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医者仁心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和学校离开教室,走上临床,在医院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显得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些同学为升本或者考研做准备,忽视实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纠正这些不良现象。

三、思政教育融入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

思政教育融入到口腔医学的临床实践教学中,对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临床实践能力是关键。在临床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白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不仅要以治疗疾病解除患者病痛为责,还要将提供口腔预防与保健也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要重视医疗伦理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医者仁心、高度的责任心、强大的使命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还需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而这些常常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被忽略。另一方面,在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环境下,一些伤医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会给部分学生的职业认知度造成影响,学生面对患者时,交流没有自信,对未来的医生职业失去信心和荣誉感,学习热情降低,导致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将来做一名优秀医生的信心及愿望。因此临床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改变教学过程中以专业为主的观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和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生命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工作,真正把培养具有博爱情怀和高尚医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作为教学的重点,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思政教育在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实施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临床病例教学中

实习作为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平台,是提高医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除了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也不能忽视,在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学生的医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1.医患沟通技巧中的思政教育。作为一名口腔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那么在临床实践教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便是临床实习目标之一,将思政教育与人文关怀融入医患沟通的过程中,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到多聆听、多关注、多解释、多思考、多协调,以良好的职业素养面对每一位患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好的医疗诊治结果固然重要,但病人良好的感受及满意程度同等重要,这决不仅仅取决于医疗技术,更多是取决于诊疗活动中的服务[2]。2.治疗过程中对“无菌原则”教学的思政教育。无菌原则是每一位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的职业红线,除了与病人交流沟通时应具备的人文精神及基本的职业素养外,在为患者治疗疾病时更要有高尚的医德指导操作,比如在治疗时的无菌原则,口腔疾病治疗经常会暴露病人的血液、唾液,而很多疾病都会通过这两种途径传播,我们在治疗口腔疾病时用的工具是一人一消毒,但是治疗台、治疗椅没法达到一人一换,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要有崇高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不光是为了治病而治病,更应注重细节,注重治疗的过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造成院内交叉感染而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曾有报道,一名70多岁的大爷在口腔诊所看完牙齿后感染了梅毒,该事例体现出医师在操作过程中医德的欠缺,未遵守无菌原则,仅仅是为了给患者治疗疾病,没有考虑到交叉感染的问题,给患者身心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3.在正确的适应症、治疗材料选择中的思政教育。近些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也日益增强,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一部分是需要治疗疾病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改善美观而就诊的,个别医生为了追求利益违背医疗原则为病人选择价格高昂而不适合的治疗计划,给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在选择治疗材料时的适合原则。众所周知,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口腔科常用的材料五花八门,个别医生为了利益的最大化,选择高价材料介绍给患者,口腔医生作为医者,同样要医者仁心,要有高尚的医德,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本着为病人服务,一切为了病人的原则出发,应该严格遵守医疗原则的适应症选择,用恰当的方法及适合的材料来为患者治疗,而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临床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将以上问题落实到每一位就诊病人的治疗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高尚医德感染每一位学生。尤其高职院校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基层医院或者更多的是口腔诊所,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严格地对待每一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做一名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合格口腔医生。

(二)建立科学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

思政课程的考核现在仅停留在政治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的考试。在其他课程里没有加入对思政内容的考评,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医者仁心更是每一位医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人文素养,作为一名医生,掌握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但是高尚的医德更是不可或缺。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中并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已迫在眉睫。高校应在学生毕业考试中将临床实习一年的思想政治表现计入考试分数,在毕业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并作为评优评先、升本或者推荐就业的一项重要指标。

五、结语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3]。2017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专门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神圣职责[4]。临床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加强人文素质和医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5]。

参考文献:

[1]李杨.高职高专院校《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3):174-175.

[2]刘宾.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27):50.

[3]段丽芳.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5):81-82

[4]孙平,汪景涛.“立德树人”思想在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践行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07):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