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学生教育范文

学生教育全文(5篇)

学生教育

第1篇:学生教育范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师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有些孩子学业成绩不好,不是智力的问题,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培养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过“: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在训练、强化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班主任自己的努力是行不通的。这需要与家长之间,任课教师之间因材施教、齐抓共管、共促发展。

1.1家校合作,让家长成为老师的“第一助手”

我接手我们班之初,我就给每位家长发了一封家校联系信,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做一详细的说明,统一思想认识,要求家长与老师共同努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之后,不断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信、电话、网络、学生日记本等,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修正或强化。

1.2任课教师之间通力合作,让好习惯始终如一

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所有任课老师的重要工作,需要任课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作为班主任,我时常与其他学科老师交流班上孩子上课、作业等情况,寻找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发现问题,齐抓共管,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2针对智力差异,采取分层次学习的方法进行教育

孩子的智力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是十分明显的。一篇300字左右的课文背诵作业,有的孩子课上读个三五遍就能背个七七八八,几乎不需要课下费力;而有的孩子十分努力的背一个小时依然丢三落四。这仅仅是记忆力方面,对言语的感知力、理解力、创造力等差异都十分显著。因此,在我的班级中,无论上课、作业、听写、测验,都是分层次进行的。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我把学生分为ABCD四个小组。A组是那部分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同学,他们对于抄写词语、背诵课文等浅层次的作业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对于他们我更注重课内知识的延伸以及课外知识的大量获取,作业突出的是创造性以及理解力的提升。B组是那部分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的同学,大多数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学生,他们能较好的完成作业是和进行一定程度的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分不开的。对于他们我注重的是在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发展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以及课外知识的获取,提高理解水平。C组是那部分智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同学,他们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发展,并根据情况适当降低学业要求,他们平时的作业难度比前两组低一些。D组是个别学生,他们存在较多的问题,基本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对其都很有难度,因此,教师始终只能指望他们在一节课上有所进步,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每个小组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每个月都进行调整,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3由于心理原因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个别辅导,期望健康成长,有所进步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心理原因导致的特殊学生,我的原则是抓住问题所在,打开心结,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消除心理障碍。在我教的这个班里,有个名叫高新月的女孩,今年9岁,是外来务工子女。在三年级我接手这个班时,她的语文成绩在10分左右,平时在班里听不到她的声音、看不到她活动的身影,即使你主动跟她交流,你连她的回答也听不清。她就像班里的编外成员,除了能看到座位上的人,你感受不到她的存在。与她的家长交流后得知,由于孩子在老家长大,上一年级前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在语言发展、与人交流、知识储备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差距很大,加上内向的性格、对环境的不熟悉以及外来务工子女的身份,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说话声音越来越低,与人交流头也不敢抬,生活中连个朋友都没有,在家除了写作业就是看电视,门都不出。我分析,高新月最重要的问题是自信心缺失、交际障碍以及学习障碍。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3.1建立自信心

开始的半个月,我每天与她交谈十分钟,基本都是夸她的进步和表达我对她的喜爱。同时在班里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她。还与她的家长说好,对她只表扬不批评,即使有错也以提出希望为主。半月后,我要求她每天起床对自己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声音越大越好。

3.2鼓励交朋友

在班级中,我选出了两名性格活泼、热心的女生,平时与她多在一起玩,还给她换了一名性格温和、爱帮助人的同位,鼓励她多与同学交流。

第2篇:学生教育范文

进入二十一世纪,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还存在着一些值得人们思考、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譬如,不少高职院校十分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人文教育,忽视大学语文教育,直接导致了文学教育的缺失,其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出来:学生的文学阅读不容乐观,他们不再阅读经典,只读图多字少的绘画作品,或者通俗流行、浅显易懂的大众“偶像”作品;读过古今中外50部名著的学生少之又少,不少学生连中国四大名著都没有全读过,没有读过外国名著;等等。笔者认为,造成文学教育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语尤其是英语在统一考试或者考级的推动下,成为时代的新宠,受到学校师生的青睐,而对母语的教学却日趋淡漠。其次,网络等新媒介的进入,网络聊天、博客写作、短信交流等快餐交流形式的盛行,使大学生淡化传统的汉语形态学习,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第三,现在用人单位招聘的时候,问的都是英语过了几级,考取了什么技术证书,有过什么工作经验,没有人会问你读了几本文学著作。第四,在物质的冲击下,文学在社会被边缘化,出现委靡、冷寂和低回的现象,导致学校师生对文学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文学教育自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没有了一席之地。

2.学校办学理念功利

不少高职院校在办学上重眼前就业,轻未来发展,办学理念急功近利,目光只看到现在,没有高瞻远瞩。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和岗位就业为导向,只追求经济效益和就业率,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职业技能的训练方面,投入巨大的时间、物力和人力,却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更加忽略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对培养目标缺少文学素养的要求。另外学校管理者认为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学习专业课程,这样有利于今后的专业发展。至于文学教育,根本就没有想过。

3.《大学语文》课程匮乏

由于办学理念功利,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以专业课程为主体,其他人文课程,特别是以文学鉴赏为主的《大学语文》课程,普遍被专业课程排挤,或者被学校管理者和学生抛弃。在学校安排课时方面,优先考虑的是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训的课时问题,作为基础课的大学语文被看成是“副课”,课时少,学分也少;有些学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更是充当专业课的“空档”,可增可减,可有可无。从学生方面来看,他们觉得到职业技术学院是来学技术的,不是来读课文欣赏文学的,当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放弃的是基础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也是在专业课上。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往往应付了事,得过且过。

4.学生学习热情欠缺

高职院校的学生缺少激情,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即使对专业课的学习也不一定感兴趣,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对文学的向往就更加缺乏热情了。有些学生觉得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学习了十几年的语文,自我感觉语文知识丰富,认为不用再学习;有些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大学语文学习起来更是吃力,专业学习的压力较大,加上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心理上很排斥大学语文的学习。加上学生受社会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看文学作品没有用,不懂文学照样可以找到工作,拒绝与文学进行亲切的对话,进行亲密的接触。

二、高职院校文学教育的意义

文学教育是人文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文素养、建构精神家园的教育,是帮助人获得精神生命、精神力量的教育。它能够为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提供给学生一生发展离不开的文化养料,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在美的陶冶中得到升华,产生积极、健康的审判情趣,摆脱建立在物欲享受上的低级庸俗的情趣,使学生的生命价值趋向于高尚的人生追求,趋向于精神追求。文学教育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尤其重要,对以技术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学生意义尤为重大。

1.完善高职教育的功能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型应用人才”,因此,很多人认为高职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是一种“技术教育”。实际上这种看法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首先是使人成为完整的人,其次才是技术能力的培养。如今,不少教育思想家呼吁高职教育要回归到人的教育,要用人类积累起来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成果灌注于人的心灵。毫无疑问,文学独一无二的审美特点决定了它是优秀文化教育的生动载体,是人文价值的直接体现者,是真、善、美的统一。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不仅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对于世界认识与感受的一种情感交流,而且因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读者在阅读和接受时要进入到作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去,常常会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在暂时“超越”的自由境界里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情感的满意,心灵和品味得到升华。因此,充分发挥文学教育的价值,对于凸显高职教育的本质,完善高职教育的功能,提升高职教育的价值,使高职教育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塑造全面和谐的人才

人的需求必须建立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上,两者应该同时拥有。一个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陶冶情操,追求精神上的富有,成为全面和谐的人才。而文学教育对于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其思想境界,陶冶其人格情操,熏染其审美情趣,丰富其精神生活,塑造其成为全面和谐的人才等方面,恰恰具有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得天独厚的作用。文学对于高职生,就像雨露之于禾苗。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文学教育,发挥文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从纯粹的文学角度,研习、阅读中外文学精华,背诵其中的典范篇章,体验语言文字的精妙,并从作者的生活时代、境遇,作者的思想倾向、文学见解中,深刻领悟文学与历史、社会、生活的关系,汲取全民族、全人类的文化精华,提升文学知识、语言修养、美感品质,升华个人人生的高雅志趣,并在美的感召下达到灵魂的净化和美化,达到精神的富有,从而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现代人,成为全面和谐的人。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党中央对实施创新教育非常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学教育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文学学科具有形象性、灵活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优秀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广博而深邃的思想精华,为其思想的扩展提供了无限空间,为其思维的深化建立了更坚实的平台。大量形象化的文字让人迸发无穷的想象,这种想象力的不断强化,正是创造力量的源泉,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人们常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林黛玉。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对文章的解读或理解都不是唯一性的,对文章中的主题、人物乃至一句话、一个词的判断呈现出多样性,可以“见仁见智”。开展文学教育,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其实就是为学生的思想翅膀开辟一个自由飞翔的广阔空间,提供一个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心理训练过程,在不断的心理强化中,使学生形成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的心理动力,激活潜藏在体内的创造力,提高创新的欲望和热情,最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4.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文学素养在培养、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包罗万象,古今中外无所不有,涉及政治、哲学、历史、文化、教育、地理、自然科学等等,知识十分丰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经常阅读文学作品,能够成为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人文素养高的大学生,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的那样:“读诗使人灵秀,读历史使人明智,学逻辑使人周密,学哲学使人善辩……”而这样的毕业生正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其次,从狭义角度看,文学素养是包括了听、说、读、写在内的综合技能,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一个表达清晰、对答如流、应答恰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妙笔生花的应聘者,一个能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了解文化精髓的求职者,自然能给用人单位一个深刻的印象,受到欢迎。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文学教育,重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三、高职院校文学教育的途径

那么,高职院校如何改变现状,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文学教育?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立体的方式,多管齐下,开辟文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1.树立“兼容并包”理念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蔡元培五四时期提出来的大学教育理念,旨在建立一个多元、自由的校园学习、研究的氛围和文化环境,培养多方面发展的现代大学人才。无独有偶,著名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也认为,大学教育思想的核心即“通才教育”———“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窃以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换言之,即须一反目前重视专科之倾向,方足以语于亲民之效。”时至今日,蔡元培和梅贻琦的教育理念,仍然值得倡导和发扬光大。而事实上,目前的大学教育仍然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对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掌握一技一艺之专长。今天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老一辈自然科学家中,能诗善书甚至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者,也都是注重“通识”或“通才”教育的现代大学孕育的果实,可见大学教育确应以“通识为本”。可喜的是,通识教育由于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人发展的全面性,重视知识的交叉、广博和综合,因而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高职院校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树立“兼容并包”的人才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念,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纠正以往唯知识、唯技能的倾向,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人才,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开设文学教育课程

开设文学教育课程很有价值,它符合全面发展教育观中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所蕴含的潜能将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体现出来。在高职院校学生文学教育相对薄弱、人文课程开设较少的情况下,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各种资源,开设文学课程,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文学素养。首先,文学教育课程应该纳入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确立其必修课的位置。特别是在一些文科类的专业中,更应该给予文学教育教学坚实牢固的位置,让文学堂堂正正、坚不可摧地进入高职院校的课堂。需知,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起点,一堂富有文学情趣的好课,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文学爱好的温床。文学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文学鉴赏为主,文学作品以文质兼美为选文标准,要兼顾古今中外,避免重复,特别要选择影响当今潮流的现当代文学精华的作品,不拘泥于各类文体是否平衡、思想是否正统。其次,挖掘教师的资源,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爱好,建设文学类的选修课程。例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中文教师,在完成语文必修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近10年来,积极抢占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开设“古诗词鉴赏”、“文学名篇创新阅读”、“散文鉴赏”、“名著名片欣赏”、“中国电影欣赏”、“金庸小说鉴赏”等选修课,其目的主要是搭建文学教学平台,满足学生学习文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爱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单一的文学类别或文学历史作品中积累知识、开拓思维,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人文品质的闪光点,形成青年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精神依赖。需要强调的是,在文学课堂教学中,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思维,做到由此及彼,由“文学”而“文化”。除了重视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精读、精讲,重视对语言文字的解析,还要重视文学作品在历史长河的淘炼中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重视作品的文化意蕴,重视文化背景的阐释,挖掘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文化现象,如智慧谋略、价值观念、精神趣味、历史典故、民族风情、神州传说等等。同时,不能孤立地看待文学作品本身,要用联系的眼光观察,引导学生领会文学与社会、哲学、艺术、宗教、科技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关系,寻求文学作品更加丰富的意蕴。从而让学生站在更高更宽的层面上来吸取文化营养,培养文学素养。

3.举办各种文学活动

文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生活就有文学。真诚的文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之中,也存在于个体的生活之中,存在于校园的生活之中。文学教育要实现培养学生文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目标,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开放的姿态,将课堂教学辐射到课外,把教学内容和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互联网和社会之中,延伸到学生的生活视野当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进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高职院校的文学活动可以是丰富多彩的:组织学生文学社团,成立学生文学爱好者的温馨家园;定期举办文学讲座,包括与文学有关的各种人文知识讲座,邀请校外专家或者校内老师介绍文学流派、中外名家名作、写作技巧、影视文学等等;开展文学阅读,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寻找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收获心灵的快乐;举办文学征文活动,用笔墨捕捉自己的心灵,抒发对学习生活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创办文学刊物,为学生提供文学阅读和文学写作的精神家园,培养文学情趣,提高文学的欣赏能力;每年举办一次诗词朗诵会,力争办成一场极具观赏美感和艺术享受的高雅文化盛会,提高审美趣味……今天,校园的文学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日趋多样,已经不再局限于上述的传统形式,文学聚会、文学沙龙和文学节等新型载体,层出不穷,有声有色。21世纪,网络与人们息息相关,上网成了大学生的最爱,网络文学进入人们的视野,走入我们的生活,它们中间不乏精品,值得欣赏和品味。高职院校的文学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交流的自由空间,给学生推荐好的文学网站,鼓励他们到网上阅读好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建立博客,写博客文学,互相交流,养成高品味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网络文学的审美情趣。

4.提高教师文学修养

第3篇:学生教育范文

一、幼儿教师要具有艺术素养

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教师必备的素质中,艺术素养是重要的一方面。“艺术”作为幼儿园五大内容领域之一,是幼儿园教育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能力包括幼儿园教学的各项基本功,比如在乐器演奏方面要求具有乐器演奏和为歌曲伴奏的能力。能进行自弹自唱能力,能够做到弹唱配合协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在舞蹈表演与创编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能够进行儿童舞蹈的教学与创编。能够根据儿童兴趣与爱好特点进行艺术课的教学与活动设计,如舞蹈编排、音乐游戏、演奏、演唱指导、环境设计等。个人认为知识很重要,技能更为重要。

二、要全力培养“实用性”人才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学前教育的艺术教育要全力培养“实用性”人才,而非“专业性”人才。所谓“实用性”人才是指各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要掌握一点,多多益善。所谓“专业性”人才是指在某一方面技艺精湛,而在另外的方面存在着缺陷。当然如果“实用性”人才在某一方面稍微突出一点就更好了。我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中,艺术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存在,说明艺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试想一位幼儿园老师键盘弹得很好,但是唱得跑调,或者光能唱不能弹,这样的幼儿园老师怎么能胜任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工作,又怎么能受到幼儿和家长的欢迎呢?曾经看过实习生组织的一次中班的音乐活动,教师在示范歌曲时,光在钢琴弹奏歌曲而没有演唱歌曲,在教幼儿学唱歌时又是清唱歌曲,没有弹琴伴奏。这种情况下小朋友没有几个跟着她学唱歌曲,老师也急得脸通红,不知如何是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假如她能在熟练弹奏歌曲的基础上辅以优美的歌声,想必教学效果会迥然不同。

三、艺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第4篇:学生教育范文

1中职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1)家访。家访是班主任快速了解学生的方式,仅仅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去试着找到学生最初的样子,过后又经历了什么,无论成长过程美满也好,辛酸也罢。通过家访汇总,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要对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有所了解,才能为后续的德育教育打好基础。(2)重大仪式教育。家访是德育教育的源头之水,让师生彼此拉近距离,产生信任,便于教师开展校内多种德育教育。对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如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及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学校要做到注重仪式细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再如,开设时事政治课程,请退伍老兵讲述亲身经历,观看重大历史事件影像资料,观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等,使学生实时了解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让学生产生共鸣: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爱,国家正走向繁荣富强,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时代,个人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勇于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德育教育一定要避免老套、空洞的说教。(3)职业生涯教育。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学历低、社会经验少,对就业和社会期望值比较高,在现实中往往备受打击,导致自身职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所以学校要从职业素养方面提升学生的认识。(4)职业精神教育。让学生了解大国工匠精神,认识身边的工匠精神践行者,例如我校的双师型优秀教师,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草原英才赵永刚教师。让学生定期参观他的大师工作室、作品展,让其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和职业规划。对于校外各个行业潜心钻研的手工大师也可以请进学校或出去拜访,让学生们在赞叹大师精湛技艺的同时也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勇攀高峰,心向匠人的种子。(5)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

学校要多想办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考取本专业及行业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借助科学的职业倾向测评机制助力学生挖掘最适合自身的职业道路,使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兴趣爱好及性格能力更好地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进修、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尤其鼓励学生参加中职对口升学统一考试,与普高学生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实现大学梦,或者是3+2合作办学提高学生学历,增强其就业竞争力。(6)技能成就人生,大赛点亮梦想。一年一届的全国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也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条路径,通过报名参加技能大赛,科学的训练使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提升,再到自身心理、身体素质的锤炼,经历从区赛到市赛再到国赛直至站在领奖台,一路披荆斩棘,勇夺奖项,眼界与智慧不断刷新,这一路会让一个选手产生脱胎换骨的巨变,从而改变其一生的命运。所以学校要特别重视并大力推进本校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训练及梯队培养,在全校形成赶超比拼技能练兵的争先氛围。(7)培养终身学习意识。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技能水平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且至少需要2年~3年的实践磨炼才可以夯实技能。加之汽车行业技术更新、产品升级速度快,更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何让学生提升这方面的意识,教师首先要事必躬亲,具有创新和接受并学习新事物的意识。(8)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沿着学生从入校到毕业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进行,一般学生心理变化分为几个阶段,即入学、观望期、适应期、融入期、平稳期、成长专注期、实习期和毕业期。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精神,明确职业态度为重点,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心理课教育,团体辅导,主题讲堂,心理实践活动等,力求让学生能处处感受到教师的心理关爱。

2结语

第5篇:学生教育范文

1.入学教育。医德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从学生刚进入大学开始,就应该为这个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医德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中,使同学们对自己的医学生角色有一个初步认识。每年新生入学,就要进行入学教育,要求学生将专业学习同医德的培养结合起来。“医者无德,不堪为医”,列举大量的医德典范和医德先进人物事迹作为事实依据,使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建立正确医德观的重要性,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树立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医德取向,为下一阶段的医德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校开设相关医德教育课程。课堂教育是学生接受医德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和加强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育,改革落后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医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和思想建设,还应加强它与医学课程的渗透结合,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使这门课程在对学生塑造人格和医德培养发挥应有作用;构建人文课程和医学专业特点相结合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此外,还应结合当今时展的特点,借鉴国外医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经验,将医保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保健、医院与社会、医生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加入到医学人文课程中,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调动医学生学习人文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对医学生系统医德教育的开展。

3.强调教师的育人作用。教师是人类工程的灵魂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要实施者,对医学生进行医德的培养和塑造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两课”教师的工作,而且也是医学专业课教师的责任。专业课教师应该将医德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要将医学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更应将正确医德观和职业道德传授给学生。因此,专业课教师自身应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和医德观,并将自己的政治态度、敬业精神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等能直接影响学生医德情感的自身因素贯穿于师生交流和课堂教学等教育情境中;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时期,作为集医师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医院带教老师,其医德修养、治学态度、精湛医术对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影响和感召力,这种影响来源于医学教师在临床工作中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带教老师还要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考核制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开展医德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学生对自身医德修养的提高形成自觉,从而使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将医德的培养与医术的提高同等看待,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二、通过学校的环境建设促进医德教育

1.班级建设推动医德教育。班级是团结同学、增强学生凝聚力和集体认同感、归属感的最直接途径。良好的班级文化能有效发挥集体影响的作用,促进医学生医德素养的提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选取《医学生誓言》《希波克拉底誓词》及国内外医学名家、医德楷模的名言、事迹制成板墙报悬挂在教室墙壁上,通过清晰生动的文字语言感染学生,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医学生的使命;在教室中设立报刊架和书架,利用班费订阅和购买相关报纸和医德教育的书籍,拓宽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班级团支部通过制作医德宣传海报来开展医德教育活动,加强同学们对医德的理解;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成立医德学习小组,定期写学习心得,使学生能够重视在生活中对医德的培养。这样将医德教育融入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可以增强医学生自我培养医德素质的意识。通过主题班会集体学习和讨论医德问题,利用教室多媒体放映医德教育视频资料,如播放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的医学大家系列和电视纪录片《名医大家》等,这些医学大家不仅有很高的医学水平,更有着崇高的人格和医德修养,是将医术和医德提高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的典范。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资料,能进一步认识医生的使命和责任,这对医德观正在形成中的医学生来说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提供了医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和范本,激发学生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的意识。良好的班风不仅能加强学生提高医德素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通过班级发挥集体影响效应,形成一个良好的医德舆论环境,使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2.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医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功能,优化育人环境,拓展学生医德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营造有利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良好氛围。学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学校应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实际情况,培育能体现医学精神、激人奋进的校风、校训精神,构建积极进取、恪守医德的校园人文氛围;在校园内设置校史墙、宣传窗、报刊栏以及一些内涵丰富、能展现医学人文的景点和标志;图书馆大厅中悬挂医学名家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教学楼和教室里张贴励志题名和医家名言等。通过以上这些无形教育促进学生医德修养的提高。校团委及其领导的学生会、学生社团要经常举办以医德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榜样典型教育,邀请医疗战线的楷模来校为学生做先进事迹报告,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医生担负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重要责任;利用每年的护士节、艾滋病日、世界环境日等举办相关的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围绕医德主题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如校园艺术节,将医德教育融入各种竞赛和表演形式中。通过校园文化,使学生时刻受到医德气息的熏陶,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共识点,激发医德修养提高的积极性。

3.利用网络开展医德教育。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检索途径。网络的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交互性使我们开阔视野,及时获取信息和新的知识;但是网络的无序性又使一些不良信息任意传播,这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在道德修养、人格品质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医学院校应该重视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把握教育主动性,开辟医德教育的网络课堂。在校园网上开设专门的医德教育专栏,介绍最新医学医疗动态、国家医疗法规政策、医德规范、古代医德典范、现代医德楷模、校内名师、视频资料、在线书库等内容;留言版块让同学们留下自己的医德感想,同时链接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建设的网站,使学生方便浏览这方面的网站;利用班级QQ群、辅导员博客、校园BBS等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在线互动交流讨论和交互式学习,邀请德育教师进行在线教学和案例讨论,解决学生的道德困惑。以上措施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而且可加强医德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医德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医德教育通过网络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行为。通过学校的社会环境构建隐性课程,拓展医德教育的途径,使隐性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学生。

三、学校相关机构参与到医德教育中来

1.发挥党群和职能部门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和院系党总支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要重视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和学生党组织建设,吸纳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进入党的队伍中来,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医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校团委、院系分团委应发挥教育、联系和团结学生方面的优势,将学生的医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为提高学生的医德素养服务。如校团委在暑假组织“三下乡”医疗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社区和农村开展义务体检、医疗咨询、卫生知识宣传等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养老院、孤儿院开展义诊和帮扶工作,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定期体检,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奉献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而且使医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坚定的医德信念和职业理想。宣传部门制定以学生医德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方案,发挥自身喉舌作用,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报等校园媒体进行医德宣传,促进学校医德教育的开展。教务部门将医德纳入正常教学中来,除了“两课”和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外,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特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课程改革和创新,使医德教育更贴近实际;建立学生医德学习档案和医德考核评价制度,记录学生的医德学习情况和道德素质表现,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对医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增强医德教育的时效性,巩固医德教育成果。学生处和资助中心将学生的医德学习情况和医德考核结果与各类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评比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完善医德教育的激励机制,强化学生的医德品质。学生毕业推荐工作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同医德考核结果结合起来择优推荐,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医学毕业生。学校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医德教育中来,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院系紧密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医德教育的开展。

2.发挥图书馆的医德教育职能。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相比于课堂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育人优势,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中来,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学生的医德培养工作。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不仅能使学生收获大量的专业知识,还能通过人文社科类读物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医德素养。图书馆利用内部的空间优势,如场地、设备,定期举办医德教育展览,利用多功能报告厅邀请校内外优秀医务工作者来作医德方面的专题讲座;利用图书馆丰富的网络和电子资源建立医德教育电子数据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立体、生动的教育。通过挖掘图书馆医德教育的资源,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