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上网课的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网络教育 发展 优势 不足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教学的优势
首先,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受时空的限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教学交流。师生可以利用电子邮箱、聊天室还有网络论坛等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传播速度很快,费用也比较低,而且没有时空的限制。在网络中,学生更能自在的发言,没有面对老师的紧张情绪,可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看法。对学习中的问题也能很好地和老师交流沟通。另外,班级也可以设立一个群聊天室,定期举办班级学习探讨会议。教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学习的网站,引导他们的学习,避免盲目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路资源,在网上布置作业及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网站充分成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地方,这样也有助于教师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好的指导。
其次,网络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络资源能得到很好的共享,能够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突破了过去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现在的网络教学更加生动、自然。充分加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更容易记住学习的知识内容。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可以上网搜集各种知识,丰富了他们的见闻,开阔了眼界。也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感兴趣的资料在网上和其他朋友一起分享。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以及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再次,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状态。网络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理解教学知识的内容。其次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教材,还可以充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有效地挖掘自身潜力的发挥。最后在网络学习中,可以有效地把信息的接受、表达方式和传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传播送达到表达的对象,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进而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可以实现多种方式教学,网络教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多种教学方式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来获取教育资源,克服了过去的教育资源受众面范围窄小、利用率低的弊端,而且最主要的是减少了传统教育的中间环节和教育运行成本。网络教育中的成本要低于全日制教育的人均成本。另外,网络教育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的部分职能可以通过网络代替取得。他们由过去的直接传道解惑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和传播者。减少了过去的重复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搜集更多的教材资料上去,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的升华。
2网络教学的弊端
首先,扩大了网络教育的作用,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有些人产生了不合实际的认识和过分推崇的心态,认为解决教育问题完全依靠网络教学,完全夸大了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际上单纯依靠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只是用网络作为主要媒介进行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当下许多网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因此在内容安排上都是同步课堂、在线学习、教师答疑等模块,是把课本、教师、教学资料全部搬到了网络上,这样的网络教学是传统课堂在网络上的继续运用,仍然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自然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改革的效果。
其次,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不能满足学习本身的需要。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存在数量少、质量与服务差、更新慢、内容少且重复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网络教学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教育科研网站极少,虽然一些非教育网站也提供很好的教育信息与服务资源,但数量和质量上仍然不能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而且不管是教育网站还是非教育网站,其教育信息都更新不及时,网页内容更新周期非常的慢,有多数的教学网页要半年多才更新一次,这么长的更新周期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最主要的是因为资源太陈旧,使得访问者没有了看的兴趣,降低了积极性。
最后,教师的信息素养与网络教学的要求不相符合。网络教学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作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新时期合格的教师。因此,每个教师都要做到将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做到在网络条件下实现与学生全方位的沟通。教师要想使学生有很好的学习知识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必须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经调查,教师的信息技能还处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利用状况不是很乐观,教师的信息教学技能和课件设计水平急需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睿,张玲玲.李建鹏.浅析教学中使用powerpoint的利与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
[2] 高晓伟.浅析多媒体教育的利与弊[J].陕西教育(高教),2010(1).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 英语教学 大学新生
一、导论
近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为广泛地引进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因此,多媒体及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教学科研的深入,对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评价也从原先的一致好评到后来逐渐有质疑的声音出现,这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对一个新兴事物的全面认识过程。
而本文将针对大学新生这一特殊群体,探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校门,尚未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尚未能融入大学生活,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及网络有利有弊;而为了扬长避短,该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在大学新生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及网络的利与弊
1.使用多媒体及网络的好处
从高中刚升上来的大学新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着的一个普遍的难题,就是大学英语对听力及口语的要求与高中英语相比高得多。目前,我国高中英语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仍是偏重读写,轻听说,因此,许多学生抱怨在听力口语(尤其是听力)跟不上,因而导致了英语整体成绩的下滑。同时,许多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学生的听力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给老师上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使用多媒体及网络,可以使学生能获取大量丰富而纯正的听力口语材料,可以建立良好的英语听说环境,对短时间内提升听力,纠正语音语调,都有莫大的好处。
除听力口语之外,多媒体及网络对读写课同样也能起到扩大信息量、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教学趣味性的作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侧重于阅读,相对忽视听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及网络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增加信息量的输入,保证听力口语材料的纯正,合理地利用是可以使大学新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多媒体及网络同样有其弊端,单纯而盲目地依赖多媒体及网络是不可行的。
2.使用多媒体及网络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多媒体及网络也是如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能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学新生刚从中学步入大学校园,尚未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进行大学英语授课时,时常发现他们对大学英语的新的授课方式方法难以接受,无所适从,具体表现为:
(1)部分学生不熟悉电脑的操作,以至于在网络课上浪费不少时间熟悉学习软件的操作;
(2)因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上网络课时缺乏自控自律,有时竟将网络自习时间当成了“免费网吧时间”,极大地浪费了时间和资源;
(3)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学生只对音频视频较感兴趣,而老师展示其它一些课件时则无精打采;
(4)难以按时完成老师留下的网络课外作业。
此外,在读写课中引入了多媒体及网络,虽然对增加授课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好处,但也应该看到,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势必会减少,课堂活动较以前难以展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大量运用,大大减少了师生、学生之间的接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往往比较重视师生与计算机的交互,使师生及学生之间原本可以直接进行的交互人为地变成间接进行了。”
三、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而不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大学新生的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及网络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1.新生入学后应给予其一段时间以熟悉电脑硬件、软件的操作,以免在往后的学习中浪费时间。在熟悉操作时,教师应给予最大的帮助;
2.多媒体的课件使用应有一定的筛选性,不要什么都制作成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针对大学新生听说较为薄弱的特点,应注重听力口语方面的学习;
3.网络课应针对大学新生这一人群的特点,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在网络课堂上,教师应起到监控的作用。同时,监控软件也应安装在网络教室中,使教师能看到每一台电脑的实时运行情况,阻止学生用电脑做学习以外的事。课后,教师也应使用电子邮件及其他软件来检查学生的课外作业及学习进度;
4.应有一定的授课时间安排在传统的普通教室。尽管目前多媒体及网络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普通教室的优点是不能抹杀的。在普通教室中,便于进行师生交流,有利于进行课堂活动。同时,也能使刚从高中步入大学的大学新生体会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其高中的英语授课方式并非完全脱节的。而且,“传统教学中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随写随看,内容随便增删,便于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由此可见,在针对大学新生这一特殊人群进行英语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要考虑全面,同时还要和传统的普通教室相结合进行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四、结论
多媒体及网络作为现代化教学工具,确实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但世上的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其便利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弊端。而大学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使用多媒体及网络对其进行英语教学时更应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采取教学方法多样性,才能扬长避短,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安丽娜.关于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9):1106-1107.
关键词:思想品德;转变观念;教学行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62-02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文化课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而思想品德课则是借助于一定的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共同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下几种教法,与同仁共勉。
一、变“照本宣科”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现代教学论强调“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新课标不只是给教材编写者留下了解读与创作的空间。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
如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中“明辨是非,为人正直”一课时,笔者就罗列了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
场景1:张某符合优秀班干部的条件,可是我们刚刚闹了矛盾,我该不该投他一票呢?我……
场景2:上学要迟到了,偏偏又遇到了红灯,附近正好又没有警察,我……
场景3:我的好哥们小李被三班的人给打了,小李放学后要我帮他复仇,我……
场景4:在晚自习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有两个社会青年正拦住一个七年级的同学好像在威胁着什么。我……
以上情境,看你的判断,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学生面对美与丑、善与恶、曲与直、良与莠等是是非非,认真思考、判别,都以灵魂的高尚与精神的明智明辨是非,以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作为行动指南。大家认为:做一个正义感的人一定要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无私无畏;要有强烈的法律和道德规则意识;要尊重他人的利益,尤其不能伤害他人的身体和生命,讲哥们义气不是正义感的表现;我们要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鄙视和制止那些非正义的行为。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教材的知识,达到了“豁然开朗”、“恍然顿悟”的境界。
二、变“单一说教”为“情境辩论”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采取与其心其情相切合的方法,以情化人,以理动人,得到其心理上的认同感和情感上的共鸣。借助情感的催化剂,就更容易激起思想上的共振,这样才能真正将教育目标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要求和心理道德品质。
比如:苏人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筑起‘防火墙’”中的“拓展天地”,教材设计了“上网的利与弊”这个环节,针对青少年上网的利弊,笔者采取了辩论会的形式。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按照观点的选择自由分为两个小组,组成正方与反方,进行自由辩论。学生通过自己这样动态情境的辩论,不仅深刻认识到了上网的利与弊,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思品就在身边,从而避免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主宰”课堂,学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堂应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的平台上运作,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反应。在情感的交融中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升华。
三、变被动的“苦学”为激情有趣地“乐学”
挖掘“思品”情感资源,以“趣”促学。兴趣是课堂学习的动力,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乐学、好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巧用多种教学方法,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善意互动、交流,变被动“苦学”为主动“乐学”,在快乐的体验中略抒己见。
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2课“天生我才必有用”第二框题“我自信,我能行”中,“把握自己的长处”一目教学时,为让学生知道,树立自信心就必须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越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则自信心就越牢固。因此在这一目中,“满堂灌”、“照本宣科”学生会感觉到“乏味”,怕发言,所以笔者就创设以下活动情景,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活动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缺点等,并在同桌之间交流后,选派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要求“每位同学至少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通过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有优点,并且能够大胆地说出。
活动2,“说说同桌的优点和长处,举一例(是我现在还没有的)”。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还有一些日常中的优点未能被自己所发现,但别人却很重视,以进一步增强信心。
活动3,“说说你心中任课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时间的推进情况更多地介绍。也可从我们老师的角度说同学的优点,对学生来说可靠性、权威性对学生自尊自信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几步活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的情感、心智得到共鸣和启发,内化为自己的素质,从而树立自信心。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让因循者困惑,但也给真正的改革者释放了智慧的源泉”, 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教师就要当好导演,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和才华,愿我们在新《思想品德》课程实践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心理体验、心灵感悟,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给学生以知识的满足、心灵的启迪、品德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马燕,陈年红.初中思想品德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结合教材;联系学生实际;课内外相结合
著名教育家叶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课是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怎样利用思想品德课促进学生良好行这的养成?现结合我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结合教材,让学生认清自我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认清自我,知道自身有哪些优点,又存在哪些缺点或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等。怎样让学生认清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七年级上册“认识自我”这课里介绍的认识自我的方法;自我评价,设计了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认识)一个人光靠自我评价是不够的,俗话说:傍观者清,当局者迷。要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还必须结合教材中“认识自我”的另一种方法――他人评价法。但是在采用这种评价方法时,老师必须做好一定规范,绝对不允许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但又要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之要让学生明白这么做最终是让每个人都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为日后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症下药。
二、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良好行为。
当下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由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上网成瘾,沉迷网络。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一念之差――拒绝网络的不良诱惑》这一章节的内容来引导教育学生。首先,让学生分工上网搜索几个方面的例子:一是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的例子;二是上网交不慎而上当受骗的例子;三是因长时间上网而导致猝死的例子。其次,把各级搜集到的案例交流共享。当他们看到这些案例时,很多人或是沉默或是惊讶。自从学习该课的内容并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后,班上沉迷网络,逃课上网吧的现象逐渐减少了。
早恋的现象在现时的学生当中也不少。针对这一问题,我没有一味地去强调早恋如何如何不好,学生不能早恋等等的说教式教育。因为我知道这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这一课在班上进行一次辩论赛。全班分成正反两方,每方派出四位辩手就早恋的利与弊展开辩论。正反两方的所有同学利用一周的时间这本方搜集资料。最后辩论的结论的结论显而易见。关键是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高,感触深,效果好。
追星也是现时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追星观”?我结合八年级上册《偶像与自我》的内容,播放了视频《女孩疯狂追星,父亲跳海自杀》。然后让学生去评论:大家怎么看待视频中兰州女孩杨丽娟疯狂刘德华这一事件?有的学生说:“杨丽娟这是一种心理病,应该去看心理医生。”有的说:“她的父母不应该这样纵容她,这样既害了她,也害了她们家。”有的说:“作为年轻一代,追星其实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没有必要这么疯狂地追逐一样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经过讨论,学生自然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时老师再加以引导,就容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三、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叛逆,与父母产生代沟,不会感恩,视亲人的付出为理所当然,平时受不得半点委屈,动不动就离家出走。针对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我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跨越代沟,走进父母》的内容布置了一次特殊的课外作业:给妈妈(或爸爸)洗一次脚,然后谈谈自己感受。要求:一周内完成,并写感受,班内交流。开始头两天只有20%左右的学生完成。我问原因,有的说,父母不给洗;有的说,不好意思洗。后来经过一番鼓励,绝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交流会上有的同学说着说着就情不自禁地哭了……有同学说,这是我读书以来最有特殊意义一次的作业,它不仅洗掉了我与父母的代沟,更洗涤了我的心灵……其中有一位学生写道:我妈妈是一名环卫工人,这令我很自我自卑……当我把妈妈的鞋袜脱下来时,我一下子愣住了――我一直以为妈妈的脚纤细又白嫩,可是那双脚结满了又硬又厚的茧子。我边洗边沉思:是因为妈妈为家庭的奔波,还是因为我对妈妈的关心太少了?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另外有一位学生写道:我很叛逆,特别烦妈妈的唠叨,当我为完成作业而提出要给她洗脚时,她很是惊讶……后来在洗脚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东西滴到我的头上。我抬头一看,妈妈的眼里闪着晶滢的泪花。那泪水是欣慰的,是喜悦的。我在内心对自己说:妈妈,我懂了……。这次特殊的作业,给学生的产生了强大的震憾,不少学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效果不亚于一场感恩励志大会。后来有家长对我说:老师,自从你布置那次洗脚的作业后,我家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了……。通过这种家校结合的方式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是很有帮助的。
针对一些学生存在吸烟的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拒绝不良诱惑――》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吸食、冰毒、摇头被公安人员抓获及每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全国各地对毒贩子判决的情景。给学生认识到:吸烟是吸毒者的后备军,吸毒、贩毒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此外组织学生到禁毒大队或禁毒所支参观禁毒图片展览等。这种校内外结合的方式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的危害。这对于有吸烟的不良行为的学生乃至全体学生都有很大的警示教育意义。此外,有些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赌龅牟涣挤缙影响,在学校出现打牌赌龅牟涣枷窒蟆N了让学生对赌龅奈:τ懈深刻地认识,我带学生到县人民法院傍听了一起由于赌鲆起妻离子散,最后走上抢劫的犯罪案件的审判。通过现场的感受,让法官宣读判决书铿锵有力的声音去震憾他们。我相信,这比老师的百遍说教更有效。
实践证明,把课内外相结合,不仅避免了课堂的枯燥,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更助于学生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但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一平台,采用科学灵活的方法,相信会做好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工作的。
【参考文献】
一、教育意义和目标
进一步教育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诚信自律意识、现代文明公民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坚持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远离经营性网吧。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于学业中,树立良好的网络文明道德,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美丽和谐育人环境。
二、领导小组
组 长:沙志利
副组长:郑久忠 张久华
成 员:孟宪军 司树生 郭全有和各班主任。
三、主要工作内容
1、加强引导、制定制度、严格管理,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学校坚持“趋利避害、疏堵结合、重在引导”的原则,把网络文明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计划,作为创建先进学校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的重要内容,提供学生在校园开展文明上网的场地,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更好地为学业服务。同时学校建立学生文明上网管理规章并把是否文明上网纳入德育考核指标。
2、结合实际,努力探索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网络文明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辩论赛、班会、板报、宣誓等活动进行网络文明教育。同时,让有条件的老师上网和学生交朋友、聊天,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积极引导他们利用好网络。
3、利用网上学校,加强与家长网络联系。我校开通了校园一卡通系统,方便教师与家长联系,我们要引导家长学习网络技术,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孩子上网问题,一定要防微杜渐,把网瘾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经常进出网吧、行为偏常的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4、引导学生上健康的网站,抵制不良信息。推荐一批适合中学生的健康网站给学生,并组建我校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把精力、时间用在积极向上的网络上。
四、具体措施
一、制作“宣传册”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教育
1、宣传册主办单位:网络信息中心
2、网络信息中心宣传册内容:
1)《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网络道德文明倡议书
3)网络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4)网络文明教育刻不容缓
5)刊载正面宣传案例
刊载的正面宣传材料,主要是教育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提高自我,把那些沉溺于上网交友聊天,在虚拟空间里浪费时间和金钱,荒废学业的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6)刊载负面宣传案例
除了正确引导外,我们还将列举一些负面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进一步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提高正确而科学利用网络的认识,促进自己健康成长、加快成才。
7)网络文明教育漫画展
8)电脑网络应用知识
向学生提供一些应用技巧,使学生能够对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入侵有一定的防范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9)优秀网站推荐
向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网站,以及校园网资源的分类、使用、获取。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容易获取到所需的知识。
10)学院所有网站列表
11)关于举办网络文明教育征文、征画活动的通知
二、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摆放小黑板等,条件允许的话聘请专家举行讲座。
三、组织广播征稿
主要由网络信息中心、政教处、团委、广播站组织一次以“网络文明教育”为主题的征稿活动,由广播站开一个关于网络文明教育的专题广播,对好的文章进行广播,营造校园文明上网的气氛。
四、组织主题班会
由网络信息中心和团委组织一次以“做文明网民,上健康网络”为专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辨别是非,正确应用网络进行学习,对组织好的班级进行拍摄留念,将其剪影在文化长廊展示,并进行表彰。
每个班进行网络文明宣誓,誓词为“我一定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自觉抵制网上不文明行为,上文明、健康网络,做文明、绿色网民。宣誓人:××× 。”
五、组织征文活动
发动学生进行一次以网络文明教育的漫画创作活动,好的作品将在文化长廊上面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全院组织征文活动,获奖文章将在学院“文化长廊”展出,并予以表彰。
六、组织漫画创作教育活动
发动学生进行一次网络文明教育的漫画创作活动,好的作品将在文化长廊上面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利用学院网站进行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学校发展及学生能力提升的中心,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如何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成为当今高职院校研究的课题。
一、以专业为基础,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一门艺术,把学生领进“语文艺术的殿堂”,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努力为课堂整体教学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众多,教师要注意个性化教学设计,体现教师教学智慧。
(一)采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科技走进人们生活,进入学校,多媒体以其信息容量大、表现方式灵活、趣味性强等优势,备受师生的喜爱。如在学习写景类文章时,通过优美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为学生快乐学习语文奠定基础。
(二)设立问题悬念,激活学生多向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思维训练,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围绕学习内容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内在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达到思维训练目的。但要注意问题悬念的设计要体现“准、新、精、奇”的特点,因为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学习的热情易受到好奇心驱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要结合所学内容,有重点地进行设计,避免出现为新奇而偏离主题的现象。
(三)恰当处理教材,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高职语文教学的内容要看作是中学语文的延续,但又不完全等同于高中内容,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文化基础稍差的学生,对基础性知识有一种畏惧心理,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材中要尽量降低门槛,以便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尽量找到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相同认知的情境中走进学习,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以整体为方向,确保教学环节完整性
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影响到各学科知识间的衔接,对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有重要作用。要从整体上把握好各教学环节的特点,精心设计好各环节内容,确保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一)紧扣教材内容,搞好课堂预设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设计的基本依据,要认真分析文本的体裁、内容、主题思想及写作手法等,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如诗歌学习重点突出诵读,在读中体会文本的内容,设计中要突出读环节,如自由读、小组读、重点品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感悟诗歌的内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但要处理好各环节间的过渡,确保知识的完整性。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学生自我阅读、思考进一步理解掌握内容。
(二)针对学生实际,实现分层教学
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根据专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及学生综合能力,分层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学习记叙性的文章时,拓展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将学习专业课时,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表述出,要体现出专业课的特点来,通过六要素的合理运用,将记叙类文体知识更好掌握。
三、以全面为目标,注重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一)学会对知识的取舍,创设教学情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将所学专业尽快应用到社会中,要突出知识应用性,如可以选取一个点,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到运用知识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取舍。
(二)开展多元教学设计,加强教学实践
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是情感体验式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情感体验式教学讲究的是对学生进行陶冶,给受教育者以思想意识有益的影响。情感体验式教学的陶冶功能使受教育者的情感能得到净化和升华。二是情感体验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我们都知道,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复杂过程。情感体验式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影响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树立模范榜样、组织游戏表演、运用音乐描绘、进行参观实践等都是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良好范例,而合理地运用情感体验式教学中的特定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和体验,进而经过学生温故知新和对知识网络的整合构建,为学生良好地接纳吸收新的知识和激发其潜能并形成多种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一)注重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初中政治教师要对教材中隐含的情感元素进行挖掘,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体验,以此在感性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课程的学习内容,从而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产生一定的感触。比如,在教学《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节课时,教师为学生开展以“网络交往”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具体的讨论与交流,通过引导学生们针对网络交往的优点、缺点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进行讨论,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辩论中理清思路,认清一件事物的利与弊,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通过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更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网络交往中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对未来文明地走入社会奠定基础。所以说,合理运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习惯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运用多媒体开展情感体验式教学活动
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促进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用视觉、听觉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比如,在讲授《欢快的青春节拍》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青春的歌曲,比如当下很流行的《青春纪念册》、《少年》、《老男孩》等歌曲,让学生能愉快地进入该课的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受青春的奋发与美好,在学生充分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感体验情境中时,教师适时提出:“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你们要怎样度过这宝贵的青春岁月,如何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这时,学生一定能更好地拿出自己勃发的热情来探讨青春这一美好的话题。
(三)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内容要丰富多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对话、演讲、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方式,运用图片、视频、音乐、实物等一系列道具来激发学生兴趣,只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直观真切地感受,他们才能更好地接受该内容。寓教于乐,才能让好奇心重,自控能力还不成熟的初中生,乐于接受抽象枯燥的政治概念与观点。化抽象为具体,在情境的再现下,在情感的体验下,学生怎会对政治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懂!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程整合 教学媒体
从小学语文与计算机教育的结合,到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不断地尝试、应用、发展与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展学习者的知识面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应用与整合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因此有部分专家学者开始对语文教学中是否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问题确实存在,关键是找出症结所在,解决问题,用好信息技术,让这个新时代下的新兴产物真正高效而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不是盲目使用,更不能因噎废食。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误区
(一)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目前,会做课件,能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使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离不开多媒体课件而失去教师自身应有的能动性的现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有的老师完全用课件代替黑板、教材,将课本内容电子化,既失去了语文课堂中应有的生动与鲜活,也使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也有很多老师技术娴熟,但技术使用过量,过多信息量的呈现不仅会让学生眼花缭乱,更让学生难以消化。在一堂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所代替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去听,去看,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探究,该做的笔记没做,该思考的没跟上,对所学内容生吞活剥[1]。
(二)媒体的滥用。媒体的滥用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屡见不鲜。在语文课堂中,不恰当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的使用以及不合时机的媒体展现都会使一堂精妙的语文课黯然失色。诗词中所描绘的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本可以给学生留下无穷的遐想与憧憬,但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将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失去这堂语文课本该有的意义。还有优美散文的教学中,图片、朗诵等相关媒体的呈现往往也是时机不对,失去了用心用灵魂行走于字里行间去充分想象美、感受美的机会,从而导致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
(三)网络的不恰当使用。在网络环境下,丰富的网络资源是语文老师的有力助手,老师会更加注重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去搜索资源、欣赏作品、探讨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固然是好,但往往也会因为太过依赖网络出现教学失控的现象。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利与弊》(马树民)一文中,作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到:“在《鸟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曾放手让学生上网浏览、搜索、欣赏,可在课堂上也出现了学生在网络中兴趣浓厚却失去监控的现象。”[2]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能放也能收,借助网络但不完全依赖网络,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才能相得益彰。
还有,一部分教师被网络僵化了思想,非网络不可,唯技术至上,以至于教学形式被固化统一为:导入, 发现问题――上网, 解决问题――收集整理资料――网下交流。将搜集资料替代语文的朗读感悟, 将留言板、BBS交流、在线聊天室替代语言表达的培养。[3]过分依赖网络环境的最终结果是造成师生情感交流的不足,学生人格培养的缺失,同时学生的诵读能力、阅读感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都得不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改进措施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习者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4]整合强调的是融合,不是混合,更不是很多老师认为的只要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或网络就是整合,而是将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媒传技术等作为方法和手段体现在教学的各要素中,从而为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服务。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根本出发点。
(二)加强语文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包括各种各样的视听资源、网络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等都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更是学习者进行听、说、读、写,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助推手。
语文教学中,视听资源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为学习者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弥补学习者直接经验的不足。它更能通过声画并茂的表现手法,带动学习者边听,边读,边观察,边思考,发展学习者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网络资源丰富多样,更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资源库。教师不仅要会使用、更要学会建立和管理网络资源,正确的管理与维护是学习者漫游于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而又不会迷失于网络的基本保障;良好的教学环境则更有利于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因此,只有加强各方面教学资源的建设,合理使用,语文教学才会更有活力,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重视语文课程的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是一堂优质课的关键,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各方面入手,根据实际需求,分析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才能使语文课堂既能是开放的,充满生气的,却又不是技术拼凑,缺失人文性的。
教学目标应摆在首要位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考虑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实现哪些情感体验或感悟。应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回归语文教学人文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阶段学生成长的需求;根据语文课文的体裁和题材分析需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或整合模式,是需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模式、网络探究模式或是其他模式;决定数字化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的必要性、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可能性。合适且正确地让教师和学生接触信息技术, 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和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 最终达到改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5]。
教学评价亦非常重要。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测量和衡量需灵活多样,全面细致,不仅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习文件夹评价是非常适宜语文教学的。学习文件夹中可包括多种资料,包含学习笔记、作业、电子作品、学习成果、成长心得、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的记录等。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清楚地了解学习者在整个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客观公正,更有利于学习者的成长。
(四)实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主体是语文课程而非信息技术, 因此,“整合”并不意味着教学中一定要使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使用PPT、视频、动画等现代教学媒体,更不是排斥传统的技术手段,而是强调以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选择最合适的技术与教学媒体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更要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 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5],最终只是给教学效果做了减法,而非加法。
现代教学媒体不是处处得用,非用不可,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决定什么时候用,如何用,只有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正确使用,用到极致,才是语文教学最好的选择。
三、结语
总之,只要以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转变角色,理清思路,正确使用技术,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才能扬信息技术之长,补传统教学之短,使充满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感受,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永.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倒置”现象浅析[J].语文建设,2013(1):39-40.
[2]马树民.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利与弊――以《鸟岛》一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0-61.
[3]杨茜.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的人文性回归[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73-7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网络成瘾 旷课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解决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我根据自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体会,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从学生管理角度,就如何解决学生中出现的旷课、网络成瘾问题谈点看法。
一、学生旷课原因及预防对策
旷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不强,自学能力弱,遇到困难与挫折容易泄气、放弃,旷课往往是他们逃避学习的手段之一。这种现象的存在,给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必须从预防学生的旷课现象入手,加强学风建设。
(一)旷课原因分析
学生发生旷课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根源是厌学。例如,农业类院校,由于专业特点,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教材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呆板、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在学生的教学管理上存在漏洞等都是导致学生产生旷课的原因[1]。因此,学校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创造条件,以便从源头上遏制旷课情况的发生。学生旷课还有以下原因。
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升格时间不长,学校本地、附近城市学生较多,特别是五年制高职学生中,平时住校的一到周末就急于回家,导致周五旷课回家或周一上午延迟返校,所以这两个时间段旷课现象特别严重。十一长假放假前几天,回家路途稍远的学生怕路上拥挤不能按时到家,就会提前离校,这也给旷课现象的发生留下了隐患。另外,开学初是旷课较严重时期,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假休整后,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行为上都比较放松随便,而教师因忙于开学准备工作,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有所松懈,这段时期旷、缺课就相对较多。另外,学生的学习程度差异大,心智发展很不平衡,也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课堂教学未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少部分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未能很好地依据新时期下学生的特点科学组织课堂教学,习惯于一成不变的模式,只顾完成授课计划,很少顾及课堂纪律,甚至无法解决课堂纪律问题,放任不管,无法知道学生是否学懂,导致教与学不协调,根本不能调动学生兴趣。此外,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没有适应办学形式和规模的变化。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办学规模和追逐生源数量,而师资力量和学生管理水平并没有完全跟上来,特别是青年教师较多,真正“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学管理经验尚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较被动。
网络成瘾成为新时期学生旷课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较好,许多学生以学习为借口向家长索要电脑,而家长往往满足子女的需要,对子女真正利用电脑做什么却并不知道。课余时间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上网、游戏、聊天的需要,网络游戏的盛行,甚至使学生成为职业玩家,陷入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旷课现象显而易见。
(二)预防、解决对策
掌握了学生旷课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我认为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否则,一旦有学生旷课,周围学生由于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将会不由自主地加入旷课者队伍,致使旷课情况恶化。因此,积极认真地做好预防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生进校后对学院的一切都觉得新鲜、陌生,学院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学生以后一系列的行为。一定要趁新生刚入校之际抓紧对新生的校纪校规教育,将校纪校规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总学分,规范新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另外,军训期间,强调、严格纪律教育。
针对学生刚开学时没心思学习、周五下午旷课人数特别多、放长假前急于回家等特点做好预防措施。可以采取班主任教育、督导部门巡查记录、建立点名抽查制度、学院为学生合理调整节假日前的作息与上课安排、人性化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学院――家长”合作管理的模式等加大预防旷课的工作力度,使学生旷课去向透明化,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尽可能地减少旷课现象的发生。
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教育的校园文化教育。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使学生渐渐形成学校、班级归宿感,增强集体观念。学校要重视学校发展史、特色地方文化、名人塑像、橱窗、宣传栏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发挥优秀毕业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高年级优秀毕业生的人生学习经历和感悟激励在校后进学生好好学习,以优秀带动后进,加强党员、优秀团员的榜样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活动,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网络成瘾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性异常症状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2]。网瘾是个体长期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的一种心理反应,患者在生活中出现心理、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变异、心理错位,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
据调查,我国高职学生的上网成瘾比例明显超出中学生,而青少年中研究生和本专科生等高学历网民的网瘾比例高出总体水平,其中专科生最高。
近年来,大学生进入网吧和自主上网的机会和条件越来越多。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成为学生上网的首要目的。因此网络上瘾主要体现在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网络行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职学生觉得学习、生活单调,没有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性格孤僻,不愿意与现实中的人交流,就把网络游戏等作为有益的、合理的课外活动或积极的娱乐项目,因而不自觉陷入其中,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满足感。
第二,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压力的逃避。一开始这些学生把大学生活想象的过于美好,入学一段时间后发现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别很大,因而焦虑、逃避现实等情况。而且,有的学生因为没能进入理想的本科院校,而自暴自弃。同时,家庭生活不美满、舍友关系紧张及感情出现危机等都不同程度地给他们带来压力。
第三,网络游戏、网聊等可以给高职学生带来交往上的安全感和情感上的宣泄,让他们可以更加轻松地释放内心的情感。高职学生自我约束力差,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生活行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者尤其容易形成网瘾。
第四,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步伐较快,注重规模,缺乏内涵建设,因此教育质量还不尽如人意,高职学生度过新生新鲜期后发现大学生活与自己的理想有较大差距,这样网络便成为了一些高职学生的避风港和发泄不满的场所。这也是高职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比例高于本科生的最重要原因。
(二)预防、解决对策
1.在网瘾形成前进行预防
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必须从刚入学抓起,进入高职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自觉性相对来说总体较差,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举行网络道德和上网行为规范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必须教育新生明确上网目的,自觉限制上网时间,帮助其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开展网络教育的同时必须把网络的利与弊告诉学生,并告诉学生什么叫网瘾,以及网瘾的特征,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2.开展校园学生活动
预防、矫治网络成瘾首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用其它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冲淡网络的诱惑。其一,在学生所学专业上做文章,让学生适当参与专业实践,离开枯燥的书本和课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就业自信。通过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学生能培养竞争意识,进而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其二,根据实际情况,尝试性地开展健康的电脑体育竞技,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上网习惯。另外,开展电脑技术作品比赛,让学生知道,除了网络游戏、聊天,还有更有趣、更有用、更有意义的电脑学习和操作。其三,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中走出来,以此为出发点开展校内、校外活动,使学生建立与社会、亲友、老师、同学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获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
3.发挥校园网的作用
第一,技术上学校要尽可能地完善校园网的建设,校园网要有声有色、内容丰富,最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让学生喜欢在校内上网,这样对于学生的上网行为的监控就容易得多。第二,校园网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不要有太多的禁止性规定,要开发学生论坛,让学生在上面充分发表自己对学校管理、教学、就业的看法,班主任、辅导员用网络与学生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第三,要建立监管机制,特别是对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加强引导,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党团组织要提出正确的观点进行正面引导,努力使学生上网处在可控状态之中。依靠技术手段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滤,保证校园网的纯洁性、思想性。
4.提供保密性心理咨询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其中要设立学生网瘾预防和心理咨询机构,设立心理咨询热线、网上心理咨询、上门辅导、跟踪调查,建议安排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担任,吸收负责任并有爱心的学生会员,实行心理咨询值班制度,网络覆盖全院每一个班级[3]。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以“朋辈”的身份开展健康上网帮助活动。
5.加大管理力度
在平时日常管理中,要知道学生在关心什么、做什么,对旷课、夜不归宿、成绩不及格等学生,要多教育、批评。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宿舍,甚至网吧,全面掌握学生上网动态,对于上网、旷课较严重的学生重点对待,并与家长通气,必要时要给予纪律处分。在家长、学校的努力下引导学生,逐渐淡化网瘾,科学上网,把时间用到专业学习中去,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既为其学习和成才提供了良好途径,又为他们设置了诱惑的陷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青年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使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创新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网络的本质,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个新载体,不断进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努力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章梅珍.关于高校学生旷课现象的行为动因分析与对策[J].龙岩师专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