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2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实施循证护理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存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生存率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在综合患者愿望、临床经验与科研结论后对患者进行的高质量、个体化的临床护理[1]。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组织坏死,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由心肌梗死所致的死亡率逐年上升。循证护理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一些满意的效果,但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本文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虞城县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82例患有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4月后到2020年4月实施循证护理患者为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16例,女25例;年龄46~80岁,平均(61.98±7.72)岁;梗死部位:前间壁、广泛前壁18例,高侧壁8例,下后壁16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21例,Ⅳ级8例。研究组:男17例,女24例;年龄47~81岁,平均(62.24±7.36)岁;梗死部位:前间壁、广泛前壁17例,高侧壁7例,下后壁18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0例,Ⅳ级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和NYHA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体征检查、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研究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建立和培训护理小组:组织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并任命护士长为护理小组的组长,组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循证护理技能培训。制定个体化循证护理方案:护理小组对患者病例进行全面的评估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的诉求,对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循证护理方案,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护理方案中增加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使方案更加科学、完善[2]。开展个体化循证护理:根据上述制定的循证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首先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进行严密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主治医生。其次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易产生抑郁、烦躁等不良反应,护理小组成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最后还要对患者饮食进行适当干预,减少高油高盐食物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膳食纤维与水果的摄入量[3]。

1.3观察指标

住院时间、生存和死亡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存和死亡。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和总满意率。护理满意度评价指标:采用本院自制的评价表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总分100分,≥90分表示患者非常满意,89~70分表示患者满意,<70分表示患者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数+满意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和生存率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引起的心肌缺血与坏死性疾病,其发病急、病死率高[4]。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约为25%。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较重,容易产生低落、躁动等不良情绪,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且多预后不利。虽然常规护理中也将这一病症纳入重点关注的范畴,但常规护理更多的是对疾病本身的治疗,忽略了个体差异性,因此制定一种个体化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预后就显得尤为重要。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患者的个体化关注,如注重患者的需求、心理疏导、饮食规划以及病程的监护等,是一种更全面、更科学的护理模式。研究证实,循证护理对疾病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并在临床上广泛采用。Zhao等[5]通过对中国2012~2016年的循证护理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最近五年,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和并发症预防中应用较多。本研究纳入82位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并对其中41位应用循证护理。研究发现,与从事传统护理的对照组比较,接受循证护理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并且循证护理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护理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降低病死率[3]。此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发现,循证护理组对护理过程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循证护理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春兰,王艳芳,汪思祺,等.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现况评估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8):64-66.

[2]余艳飞,林沙沙,叶佩芝,等.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心肌梗死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干预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5):541-542.

[3]吴从玉.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5):121,123.

[4]皮林,孙子程,李莉,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17,52(5):30-33.

作者:刘红梅 单位:虞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