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和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推进,大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时代价值日益凸显。班级阅读的习惯养成是高校精神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破解新时代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的困境,就要认真学习领会和切实贯彻落实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聚焦班级阅读养成教育体系功能的缺失等问题,摒弃旧思维,使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切实有效。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困境;对策

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是高校良好学风形成的主要体现,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措施。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要“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一重要规定,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为在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提供了政策性指导和基本遵循。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应势而动,推陈出新,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破解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困境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成效,切实提高新时代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品位。

1当前推进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工程建设的困境

善于从复杂的矛盾运动中捕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才能“纲举目张”,才能把整个辅导员管理工作带动起来。现阶段,推进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建设的困境,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因素,还有辅导员自身的因素。其中,理论灌输、思想塑造和养成教育的缺失是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首先,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忽视了对学生的理论灌输。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是开展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灌输教育不是辅导员对学生强制性的生搬硬套,而是一种正面性教育,是在解决“为何灌输”“灌输什么”以及“如何灌输”等问题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系统的教育,使之树立道路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中,他们才会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灌输方式和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能一种模式走到底。恩格斯《共产主义在德国迅速进展》一文中指出:“图画在进行社会主义宣传中发挥着灵活的作用,比古板的说教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要利用好它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灌输工作。”[1]学生通过掌握理论,就会产生信仰认同,最后会变成精神力量。然而,辅导员在召开班级主题班会时,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为解决上传下达而执行任务,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规律,忽视了对学生的理论灌输、引导。其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塑造。学生的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方向不一致和水平不平衡,到方向一致和水平平衡,再到方向不一致和水平不平衡,最后再到方向一致和水平平衡,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思想塑造的矛盾运动和转化,绝不是将抽象的理论认识背给学生听。思想塑造的关键要素,就是在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借助一定媒介载体,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将特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传达给对象群体,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一定集团所需要的思想品德”[2]。在开放式和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体制下,由于市场经济的干扰、西方思想的侵蚀和社会转型的影响,辅导员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思想塑造,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力量和道义力量不断受到冲击和异化,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存在着价值取向多样化、纪律观念不强和自我中心化。在关系到大是大非问题上,往往无法正确面对。最后,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忽视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班级加强学风建设的出发点,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英国学者约翰•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指出:“我觉得一切德行与善美的原则在于具有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使这种能力发挥得容易熟练则靠及早练习。”[3]从心理学上看,养成教育需要借助外界刺激,重复某种行为,达到极限频率;从教育学上看,一定的养成教育,既需要遵循制度的规范性,又需要个体行为的可接受性;从社会学上看,养成教育需要与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传承社会文化和公共行为规范;从哲学上看,养成教育可以简单概括为量变到质变。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都必须加强对养成教育的理论依据、本质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可行性措施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辅导员在班级学生管理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安全、卫生和纪律,忽视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核心要素,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犯了“全线出击”和“胡子眉毛一把抓”错误。

2管理观念的滞后与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体系功能的缺失

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的获取具有多样化。辅导员学生管理观念的滞后,学生理论功底的薄弱和自我判断能力较差,社会不良舆论的渗透侵蚀了阅读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校园文化精神的错解冲击了阅读养成教育的量化考核,自我理想信念的丢失弱化了阅读养成教育的厚重价值,使阅读养成教育教育体系功能难以发挥。

2.1社会不良舆论的渗透侵蚀了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阅读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是班级学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经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分析和班级学风建设经验的总结,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1)召开主题班会,党的方针政策进头脑,这是阅读养成教育的方向坐标;(2)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谋划未来和人生,这是阅读养成教育的内在动力;(3)让阅读成为常态化,知识能够成就未来,这是阅读养成教育的核心环节;(4)升华师生关系,学做朋友亲人,这是阅读养成教育的推动因素;(5)经营好两年四阶段,抓好学生人格养成教育,这是班级阅读养成教育的关键因素;(6)鼓励创新创业,知识回归实践,这是阅读养成教育的力量之源;(7)引导学生服务社会,体验生命价值和真谛,这是阅读养成教育的责任归宿。然而,社会不良舆论充斥校园,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和娶得好,毕业也就等于失业,大学恋爱一次等于成功,这些歪风邪气的蔓延左右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使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困难重重。

2.2校园文化精神的错解冲击了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的量化指标

大学生是班级阅读养成教育的主体,班级是阅读养成教育的基本单位,量化指标是学生学习情况的晴雨表。量化指标的设定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量化指标应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目标内容具有针对性,评价周期具有合理性;第二,量化指标应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指导,考评内容以阅读为线索,考核范围选择可以围绕内容选择、成果评价、学习效果、纪律表现、教室氛围和自我体验等领域;第三,量化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向理论转化,能够向学校转化,服务校园和服务学生。辅导员用心创造的任何一件瓷器都是美好的,可是到了学生手中有时就会变得有些瑕疵,再完美的设计都离不开学生群体的认同和参与。由于自我批判能力的欠缺,很多学生在西方普世价值思潮侵蚀下很难准确理解校园文化精神,不能领悟自强不息和志存高远的真谛,不能自悟勤恳奉献和团结奋进的精髓。

2.3自我理想信念的丢失削弱了阅读养成教育的厚重价值

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是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话题,是每所高校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是校园文化和班级学风建设的重要标志。指出:“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4]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工程建设,对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厚重的价值。阅读养成教育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校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服务社会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善于和敢于探索新问题,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同志指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一定把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融入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5]在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冲击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逐渐丢失,找不到奋斗目标,前进动力不足,精神境界难以提高,这些矛盾及问题的出现,削弱了阅读养成教育建设的功能和作用。

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是班级学风建设有效性的新路径

班级学风建设,既需要分析和研究社会的舆论导向,还需要分析和研究学风制度建设创新和量化指标考评问题。其中,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是正确解决现阶段班级学风建设困境及有效性的首要选择。

3.1实现阅读养成教育思想的提炼,重建阅读的价值认同

马海燕指出:“阅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精神成长,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6]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产生的困境亟需破解。“碎片化浅阅读”成为主流,阅读氛围急需营造,阅读优质活动更需要引领。鉴于此,需要重构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理念,打破固有的阅读形式,开展班级阅读养成教育实践和建设,弘扬阅读的价值认同。第一,加强分工合作,强化互补,进行大学生阅读平台创新;第二,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题和大学生的要求,进行阅读方式方法创新;第三,利用移动平台,开展大学生线上线下阅读实践活动,让大学生阅读活动成为常态化;第四,抓阅读制度、考核和管理建设,坚持阅读活动与量化评价考评并举,营造协调、开放和共享的阅读氛围。

3.2实现“三个融会”和“两次转化”,使阅读价值回归生活

阅读价值的体现在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大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应把内容选择放在首要位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核心技术课程以及与此课程相一致的专业知识,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把头脑收集的知识运用到实验和生产实践中,这是知识储备的力量之源;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关心国家大事,为国献策献力,这是教育责任的价值回归。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融会”和“两次转化”。即把读书阅读的内容融入头脑知识体系中,把头脑中的认知判断融入社会生活,把实践检验结果融入自我思想,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和能力向责任转化。大学生阅读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能够与先贤对话,汲取人生智慧。将阅读理念渗透到学生中去,必然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给内心世界注入营养并获得精神力量,实现真善美。

3.3实现“三方合作”和“两个走出”,使阅读资源得到保障

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需要凝聚多方单位力量,需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最大化促进阅读活动的育人。新时代,新跨界,新矛盾,新挑战,辅导员推进班级读书阅读养成教育工程建设时,常会面临经验不足、经费不够和管理不当等方面的困境。目前高校推行的阅读活动主要存在着两种方式:院校图书馆主导的阅读形式和院校社团主导的阅读形式。无论哪一种方法、途径,都存在不足。班级是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阅读活动也应该从班级和教室抓起。开展班级阅读养成教育,应当实现班级与社团合作、班级与图书馆合作以及班级与院校有关主导部门合作,让大学生阅读活动走出教室和走出学校。“线上线下互动结合,互相支持,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让读书真正走入大学生的生活,使读书成为习惯,使习惯慢慢成为生活方式。”[7]

3.4实现量化考核过程与考核结果反馈相结合,使阅读氛围得到改善

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养成教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过程,班级应建立阅读活动的考核机制,做到持续开展、量化评估与及时完善相结合。其中,量化考核指标的设定应是科学而又具体的,既要涉及学生的学习领域,还要涉及学生的生活领域;量化考核内容的设定应是全面而又有针对性的。应包括阅读体验交流、阅读阶段报告会、阅读征文比赛、正能量微博传递和阅读文明修身素质拓展等;量化考核方法的设定应是灵活而又多样的,时代不同,群体不同,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势必不同;量化考核结果的反思应是及时而又有效的。要对大学生阅读养成教育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大学生群体需求。对阅读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并针对量化考核结果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修订量化考核机制和班级学风建设制度,从而建立起一个长久、高效的阅读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9-590.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3.

[3]约翰•洛克.教育漫画[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4.

作者:汤晓莉 袁文刚 单位: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