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中小银行会计信息披露

谈中小银行会计信息披露

摘要:随便社会生产中对于人的定位变化,人性化管理需求日趋凸显。在对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内在关系剖析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从制度设计、执行、激励和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设想。

关键词:高效管理;人性化;文化建设

在传统的机械化、规模化大生产中,人事管理只是通过管理使人在组织管理框架和制度中严格按照指定操作。管理者认为职工是把工作动机视为获得经济报酬的“实利人”,需要通过制度约束和经济报酬来迫使员工积极的投入工作,为公司完成既定目标而努力。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融合,生产组织更加趋于自主化、分散化、网络化。即个人不再需要完全依托于某一个组织,人在组织活动中相对以往会更加看重自身价值和自我偏好,不再像传统模式中纯粹处于压抑自我从而服从组织管理的状态。而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重要的非营利性机构,其工作成果和业绩具有不可衡量性,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及教育成果则完全体现在学生素质的提升上,这导致原来那种完全刚性的、捆绑式的管理模式无法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校教职工群体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认可较大,拥有一定的自治和自我约束能力,人性化管理的应用具有较大的意义和前景。

1人性化管理的发展及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党中央所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也是事业单位完成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人性化管理以亚伯兰罕•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为理论依据,围绕人的行为、动机、需求等人类本质的探索,通过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的有效的方式和措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以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双赢战略。

1.1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人

人性化管理理念就是认为人是“自动人”,具有自我驱动,管理中要尊重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认同差异性,为个人提供平台和机会,激发内在潜力,实现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共赢。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它能最大限度的去满足人的需求。

1.2人性化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员工

人性化管理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摆脱传统的由上而下的少部分人管理绝大多数人控制导向模式,而应该是全员参与的管理。每个教职工都是高校的主人,参与到高校的各项改革与发展中,鼓励员工进行战略性思考。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是协作劳动关系。就类似日本阿米巴经营模式,组织被划分为多个经营模块,每个员工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自己的阿米巴甚至为公司整体做出贡献。教职工们就会从“被动管理”立场转变为“主动领导”的立场,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成功的喜悦,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

1.3人性化管理目标是个人和组织双赢

人性化管理的实施本质是解放人的天性,通过营造宽松、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个人对组织的内在认同,提升员工对工作价值的自我认同和对自我追求。因此,组织管理的目标不在局限于组织目标,更在于组织和个人的双赢。需要把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组织获得长远的发展。

2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辩证

制度化管理并非一无是处,而人性化管理也不是毫无章法,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是一对矛盾统一体,需要辩证地看待,辩证地将二者加以结合应用。

2.1制度化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

人性化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必须以制度化管理来具象化。即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条款来体现组织管理人性化的原则和内涵,使得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据可依、有规可循。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中,若没有与制度化有机结合,则容易将人的弱点暴露无遗,造成组织在管理中进退两难。我们经常会看到,组织在创始阶段时,往往是初始合伙人集体决策,在制度建设方面比较薄弱;随着组织规模扩大,员工、生产资料迅速增长,如果组织在制度建设、流程设计上没有及时跟进,往往会进入没落或者衰退。

2.2人性化是制度化管理实施的进阶

管理的核心在于认同。人性化如同在组织机器中加入“润滑剂”,使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是站在完全的对立面,组织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员工自我约束和自我成长。因此,在制度设定的源头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建立起学校和师生之间民主沟通的桥梁。只有把人性化作为前提的制度化管理,才能使规章制度成为员工自觉行为的准则,久而久之发展成为组织文化。

3人性化管理在高校的应用

高等院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事业单位所拥有的一般属性,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其目标是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追求较高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因此,作为教育资源的直接提供者,教师是高效的宝贵财富和直接效益创造者,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对自我价值认可的需求。传统的非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将使教师的自主性和学校强制性之间产生冲突,教师对学校制度体系的认可将直接影响其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影响教育成果,影响高校长远发展。

3.1在制度设计中体现人性化

一个优秀的管理制度应该是在内容、体系、流程等方面符合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利益,不能是单一的“基于人性自私假设”而纯粹压抑人性以满足组织管理需要的强制型约束。高校应该建立融入人性化的关怀的管理体制,使得教师得到制度和人性两重关怀。比如说,我们在员工考勤管理中,往往会存在对员工的不信任,导致考勤过程过于严格、加班申请流程复杂,导致教职工的工作及加班积极性受到打击。另一方面,在制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全员参与和广泛意见征集,使得制度能够符合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从而有效减少在制度执行中的冲突。如果通过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在制度设计中某些与高校或者教职工共同目标所背离的管理机制将会直接减少。

3.2在制度执行中体现人性化

一是要体现公正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了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实践中一些单位和个人出现种种问题,原因往往就在于有了制度不执行、执行不好不追究,缺乏了严肃性。高校教师往往在精神追求上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客观。在制度实施中,要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自主性,调动参与性,形成共同治理、共同监督、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二是要体现便利性。制度在实施中,可以依托互联网、电子化等方式改变原始纸质签批流程,减少员工不必要的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要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在流程设计上具有一定科学性和便利性。以高校教职工群体而言,其工作时间具有灵活性,因此在流程设计上应该要适当宽松,给予教职工一定的自主管理权。

3.3在政策激励上体现人性化

双因素理论认为激起员工工作的动机包括两个部分,即“保健”和“激励”两个因素,充足的“激励”因素会给教职工带来满足感。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往往是采取“大锅饭”的形式,干多干少都一样的体系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衰退。要适度引入绩效工资体系,让更多的教师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取得更高的报酬。要完善职工职业发展通道,针对不同岗位群体提供清晰的发展脉络,让员工有奔头。对于教师群体要建立科学的职称评聘体系,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群体要有长远晋升体系,让教职工能够在个人奉献中获得组织认可。

3.4在文化建设上体现人性化

塑造组织文化,使每一个员工把追求奋斗和个人价值实现作为自身的使命。作为事业单位而言,要积极主动的打造学习型组织,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是关键。要发挥高校组织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情感纽带,提升组织凝聚力。要发挥群团工会作用,要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自治形式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组织决策中,增强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的意识。发挥党员先锋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注重宣传和引导,形成你追我赶,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推动高校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铭.论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师,2014,29(10):276-277.

[2]卢奎成.浅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人心”的把控[J].知识经济,2009,11(2):117-118.

[3]宋玉.事业单位人本管理研究——以A单位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

[4]赵思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6(20):172-173.

[5]吴薇.浅议事业单位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辩证关系[J].人才资源开发,2019,27(7):12-13.

作者:谢晖颖 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