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医学英语对分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度和创新性,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机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医学英语对分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医学英语;对分课堂;形成性评价

医学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相比,它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功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医学英语的教学必须摆脱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医学英语课程中专业术语较多,课文句型更加复杂,专业知识不易被理解,再加上医学英语教学课时有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几乎用整堂课进行课文讲解,学生的课堂收获就是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他们被动接受知识,几乎没有机会去进行知识应用练习。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会觉得课堂枯燥,学习任务重而逐渐放弃学习。为了更好地提升医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医学英语这一语言工具,需要采用应用性更强、更有活力的课堂模式。

1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老师在2014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在肯定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强调要将课堂的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为了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所展示的知识成果,对分课堂(PADClass)把教学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个部分,强调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表演在时间上错开进行,这一段错开的时间正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内化吸收的时间,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对分课堂中学生一改以往坐着被动听课的状态,需要行动起来参与到知识探索、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一系列学习任务中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合理组织课堂、布置任务、提供帮助、及时反馈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

2形成性评价

对分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形成性评价正是基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参与程度、作业情况、积极性、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观察记录做出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知识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小组沟通合作的有效性。设计合理的形成性评价有助于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练习。医学英语对分课堂的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涵盖课前预习准备、课堂讨论表演、课下任务合作。医学英语课程的最终成绩包含形成性评价成绩和期末终结性评价成绩。笔者所在院校的医学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占30%,期末终结性评价占70%。笔者在教学中把对分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成绩又分为15%的课下自主学习成果评价、10%的课堂讨论成绩和5%的小组展示成绩三个部分。评价形式主要分为学生自评、组内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

2.1课外自主学习评价

对分课堂的三个主要环节有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前半节进行课文重点难点的讲解,把原来需要在两节课上完成的内容只用一小节课时间进行分析引导,并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具体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查询资料,找出答案。学生通过主动的知识探索和应用展现会将知识更好地内化吸收,比传统教学的课后巩固复习更加有效。内化吸收环节主要是学生个人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学生根据前一节课教师的指导和任务安排学习课本内容,并形成学习成果以备课堂讨论。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课下的学习成果形式多样,可为思维导图、亮考帮作业、PPT、演讲稿、视频等不同形式。但所有课下的学习成果形式必须最终形成纸质版或者电子版成果向授课教师提交并留存评价。课下学习成果是课堂讨论和展现的前提基础,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努力程度的主要体现,因此课下学习成果评价比例占到15%。对于课下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占10%,学生自评占5%。教师评价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情况,不能一刀切,通过学生提交的自主学习成果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创新性,以鼓励为主,把好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发现课下自主知识探索的乐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生自评部分,教师要提供简单易行的评价量表,引导学生按照自评量表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自评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掌握情况、学习态度、问题探索五个方面。每一方面的分值范围为1~3分。学生自评过程也是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鼓励的过程,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自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亮点和独特之处,强化学生的个性和优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2.2课内小组讨论评价

对分课堂的课堂讨论有小组讨论、组间讨论、学生提问、课堂展示等环节。课堂评价主要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解决问题能力和个人贡献进行评分。课堂展现部分占形成性评价的5%,评价形式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笔者在本学期组织安排了五次小组合作任务,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小组课堂展示任务即可每人获得5分。课堂展示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应用的机会,让他们把课下知识内化吸收的成果进行展现,依然采取鼓励原则,让他们的努力得到认可。在学生互评部分,大家在对其他组员表现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到本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做进一步学习和改进。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探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掌握课文重点和难点。本环节的评价方式主要为组内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在小组讨论的“考考你”和“帮帮我”环节,回答问题最多的小组为A组,其余小组为B组,A组会获得12分,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让组内贡献最大的4名同学获得2分,其余4名同学每人获得1分。B组获得10分,小组成员通过投票方式让组内贡献最大的2名同学获得2分,其余6名同学每人获得1分。每名同学的小组讨论成绩在期末按照总成绩10%比例进行折算。为了避免小组成绩固定不变的情况,教师要定期将小组成员打乱分配。在教学实践中也可根据班级总人数合理设定各小组人数和A、B组的比例。课堂讨论环节分数分配的差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讨论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对分课堂讨论环节的课堂开展情况对于对分课堂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医学英语课程对语言的应用性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学到的医学英语知识要服务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对分课堂模式把一半的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重视学生的知识吸收和运用。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机制是对分课堂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它可以使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形成性评价通过记录学生在对分课堂中各个环节的表现、在小组中的贡献、取得的成果等,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弊端。在形成性评价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总结、与小组成员沟通协作,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何更合理地制定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比例,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使之更好的结合到教学当中是今后教学研究工作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布卢姆.教育评价[M].邱渊,王刚,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00-267.

[2]吴炜炜,张旋,林雁,陈菁菁.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本科生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96-99

[3]袁雪雯.刍议“翻转课堂”模式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养成的形成性评价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6(13):100-111

[4]张润.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性的促进机制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99-101

作者:王小金 单位:包头医学院外语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