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盐城市水环境及景观设计综合评价

盐城市水环境及景观设计综合评价

摘要:立足水生态文明建设视角,调研盐城市水环境现状,探究污染原因,评估景观设计,提出优化策略,助力盐城市水环境及其景观的综合治理,营造盐城市流动的水适应性景观。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盐城市;水环境景观;综合评价

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广义上指自然环境中水的分布、生成、转化所处的空间环境,由地下水环境和地表水环境构成;狭义上指以土壤为边界、相对稳定的水体存在的空间环境。[1]水生态文明是深刻反思当下水生态环境危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盐城湖河水网纵横密布,誉为“百河之城”,为再现水秀、岸绿、河清的美景,提出“河海安澜、碧水畅流、岸绿景美、水韵盐阜”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2]

1盐城市水环境概况

盐城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地势平坦,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总长582km)、最大的沿海滩涂(总约683万亩)、最广的海域面积(共达1.9万km²),有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即丹顶鹤保护区和麋鹿保护区),被称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盐城市境内水网密布,河渠纵横,由通榆河、苏北灌溉总渠、串场河、淮河入海水道、新洋港等组成“两纵九横”主干河网,共计骨干河道110余条、河渠20万余条。全市属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盛行季风,雨热同季,雨水充沛,年降雨天数为96~113天,年降水总量为785.2~1309.5mm,汛期过境水量约为150亿m³,年用水量达60亿m³,总体上为“夏秋水多、春冬水少;南部水多、北部水少;总量水多、人均水少;过境水多、本地水少;污染水多、优质水少”的概况。[3]随着盐城市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居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部分建设单位与河争地,一些施工单位随意堆弃废弃物,“天然垃圾场”随处可见,水环境点源污染严重;老河湖水环境淤泥沉积,生态自净能力降低,部分水体环境长时间干涸,生态功能丧失,水体景观破碎化较高,黑臭水体仍在城市蔓延,水环境面源污染范围广。

2盐城市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2.1水环境污染形式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产出量及排放量逐渐增多,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水环境中,严重污染水质。主城区及建湖、射阳等周边县城工厂众多,工业废水总量较高,因建设污水处理成本较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工厂偷排工业污水,促使水环境污染加剧。因追求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大面积的农业用地多使用无机化肥和农药,经雨水冲刷流入河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磷、氮等元素含量较高,水草和藻类迅速繁殖,进一步加深水环境恶化。

2.2水环境保护意识弱

近年来,盐城市的城镇及道路建设迅猛,城市整体上呈现“旧貌换新颜”,但全市水生态环境的总体规划欠妥,滨水景观建设不足,特别是青年路往北的老城区。法律宣传不到位,居民对水体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水环境污染的危害性,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农村地区水环境内的固体废弃物随处可见,农作物秸秆随意丢弃在河道内,缺乏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自律行为。法律监管及社会监督不力,个别建设单位与河争地,部分施工单位随意堆弃建筑垃圾和废弃物,水环境点源污染与日俱增。

2.3水环境修复能力差

因水环境污染未得到及时处理,对水环境本身的生态系统及生态安全格局造成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市区及周边地区河渠两岸被硬化,水体下渗阻断,水土流失加重,河岸贫瘠植被稀疏,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水环境自我生态修复能力和河流自我净化能力差。农村地区及老河道水环境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河湖淤泥沉积,河流雨洪调蓄能力弱。水体封闭形成死水,阻断水环境连通,水环境干涸加速,雨水景观的适应性降低。

3盐城市水环境景观设计评价

3.1景观空间设计简单

基于盐城市水环境景观设计的实地调查,其景观空间结构单一、布局简单,“斑块—廊道—基质”生态结构不完整,雨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不稳定,景观空间设计的整体性与连续性较低,空间的延展性不强,景观破碎化程度高。如市区的串场河小洋河段、城北新洋港和通榆河交界段、潘黄镇小马河、城北串场河先锋岛段等。此外,盐城市水环境景观空间的功能规划不足,原定的环城水上游览旅游规划未认真落实,未给居民提供休闲、健身、生态、科普等空间功能,缺乏亲水性游线,市民无法与水环境景观空间进行互动体验,水环境景观空间的参与性较低。

3.2景观水体设计单调

盐城市内大型水体水质差,水色呈浅黄绿色,水体之间相对连通;支流河道水质更差,颜色多为深灰色,连通性较差,局部出现封闭死水,水网拓扑连接性弱,如串场河各支流较为明显。市区内水体景观设计整体上单调,缺乏多样化,未利用地势、河流走向设计多级水体循环、净化空间,滨水景观缺乏雨水花园、下沉式绿色等生态环境,自身纳污能力及净化能力较弱,特有的“百河之城”精神风貌及地域文化未能展现。

3.3景观地形设计欠缺

盐城市主要水体地形多为原河堤造型,未根据水体环境承载力及雨水适应性来设计地形,景观异质性较弱。市区内的滨水景观地形多依附于城市公共绿地,未考虑水环境点源景观及市民行为活动等,形式感设计欠缺,每逢夏季暴雨来袭,水土流失严重,雨水下渗能力差、短排压力大、缓排功能弱,雨水景观生态功能丧失,景观美学质量降低。

3.4景观植物设计匮乏

水环境景观中植物多样性低,植物分层配置设计欠缺,多受裸露土壤或硬化的水泥驳岸影响,未形成完整的植物自然生态体系。城区周边的水体滨水景观杂草丛生,缺乏有效规划和治理,加上水质污染,挺水、浮水等植物难以生长,植物净化能力较低。市区内滨水景观植物品种单一,植被稀疏,植物斑块未合理镶嵌于自然生态景观基质中,未形成河网的生态廊道,没有水生植物,藻绿较多,缺乏生机,混合式植物环境少,蓄水能力低。

3.5景观驳岸设计单一

市区内河道水环境驳岸多为水泥、块石等硬质化驳岸,如串场河迎宾公园段、城东通榆河等河道及欧洲风情街水体景观等,严重破坏水环境生态系统,造型设计单一,导致水体蒸发加速、水土流失加快,雨水下渗存储能力弱。农村区域的农田水利(如射阳、阜宁等县城的农田区域),为便于灌溉,也全建设为硬质化驳岸,完全阻碍农田周边的野生植物生长,农田中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同时,与驳岸设计相结合的能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景观小品设计也几乎为零。

4盐城市水环境优化发展策略

4.1畅通水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盐城市水环境及其景观优化第一要务就是要打通水系,疏通河道,整改封闭水体,杜绝盲目填河和非法侵占,退还河流空间,恢复城市水体环境,保护水面,必要时应开挖人工河道,做到水系内部贯通,地表径流畅通,进水排水顺通,构建盐城市水环境流动的水生态安全格局。

4.2净化水体

树立标本兼治的理念,严查工业污水偷排河道,杜绝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严格治理污染源,利用物理及生物等手段进行全流域水体共同治理,进行雨污分流,再现清水长流、鱼跃草茂的美景。合理利用水生植物,来进行水环境净化,如“水体净化冠军”——水葫芦,能快速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元素,对重金属、无机盐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对苯、酚、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有强烈的吸附和降解作用。

4.3软化水岸

营建立体化、自然式的生态驳岸,改善盐城市水环境中的大量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硬质化驳岸,利用网格状混凝土外覆土与植被种植综合驳岸或无混凝土的土体护岸,建设生态护坡,软化滨河水岸,增进水体、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密切交流,构建水体环境与外界空间共生共存的流域生态系统,提升水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和纳污能力。

4.4美化水景

立足盐城市总体规划,基于水生态文明建设,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运用“多级化”水环境景观设计方法[4],以水造景,合理开发水环境景观空间的健身、科普、休闲等功能,优化配置滨水景观中的堤岸植物、边坡护岸植物和水体绿化植物,分层搭配沉水植物(如水草)、漂浮植物(如水葫芦)、浮叶植物(如睡莲)、挺水植物(如芦苇)等,建设富有情趣、文化的水环境景观,打造开放式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

4.5完善水制

利用大数据、GIS及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完善盐城市水环境的信息化采集和检测,建造水环境数据中心,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水环境及其景观空间的保障体系。同时,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其景观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普法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全员参与监督、保护和治理。

5结语

基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调研盐城市水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其景观存在空间设计简单、水体设计单调、地形设计欠缺、植物设计匮乏、驳岸设计单一等问题[4],提出水环境及其景观发展的“畅通水系、净化水体、软化水岸、美化水景、完善水制”优化策略,加强盐城市水环境及雨水景观的综合治理,促进盐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梁擎,樊宝康.水环境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12.

[2]王小军,耿直等.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框架探析[J].地下水,2016(01):73-74.

[3]陈红卫,陈蓉.策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盐城水利发展对策[J].人民长江,2013(06):197-200.

[4]方美清.基于“海绵城市”构建的盐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6(09):19.

作者:方美清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