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皇家园林造园艺术浅析

皇家园林造园艺术浅析

摘要:院我国古典皇家园林艺术在许多历史时期都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北宋就是其中之一,该时期皇家园林艺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独特风格。从造园艺术角度分析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并剖析其精致化、文人化、写意化的特点,以期能服务于当代园林艺术设计。

关键词:院北宋;皇家园林;造园艺术

北宋持续了将近200年,在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内部治理得当,朝廷同其他各国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皇家园林艺术由此获得了崭新的发展机会。史书记载:“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描述的便是北宋都城东京园林艺术繁荣兴盛的壮观景象。皇家园林通常具有庞大的规模、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建造艺术,因此,成为园林艺术的标志性符号。分析北宋时期皇家园林造园艺术,能在深入探索我国艺术发展史的同时,从历史、建筑学角度提炼相关经验,使其服务于现代园林建设及古典文物、宋代园林复原工作。

1北宋时期皇家园林风格———皇家园林文人化趋势

北宋时期,我国人文科学得到飞跃式发展,文学艺术的蓬勃兴盛,带动了园林艺术的进步,使其成为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北宋都城东京的皇家园林具有独特的风格,且能营造出与私家园林类似的意境,因此,成为皇家园林中较为独特的一类。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融入风格雅致、简约的天然艺术特征,这也是北宋皇家园林区别于其他时期皇家园林的重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北宋兼容并蓄文化政策的体现(见图1)。北宋皇家园林文化内涵如此丰富,首要原因在于皇帝本人的文化素质较高。据考证,宋徽宗倾向于选择诗书氛围浓厚的居住环境,会将琴、经、茶、香等元素布置在延福宫会宁殿周围。与其他时期皇家园林相似,北宋皇家园林也设置了寻常景观,如金鱼池、盆景等。除此之外,道教对北宋皇家园林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清心殿是宋真宗的奉道之处,月台被设置在后苑,其中,安置着道教相关的神像。道教风水术影响着艮岳的整体布局,且北宋皇家园林中不乏以道观名称命名的人造建筑,如不老泉、炼丹亭、妙虚斋、八仙馆等。

2北宋时期皇家园林布局———诗画介入造园的写意山水园

从初见雏形到逐渐成熟,我国古典园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之所以工艺精湛、设计巧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不仅园林艺术蓬勃发展,其他各类文化艺术,如绘画等也同样进入发展红利期。诗画对北宋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十分重大,在这一时期,以景名和匾联为代表的诗画元素,被大量加入园林设计中,体现了建筑师和皇帝的诗情画意。山水画中的许多元素乃至元素之间的布局都被加入了皇家园林。如在建造艮岳的过程中,就借助山水画的透视构图设计,使万岁山成为整个园林的中心,山系从三面环绕园林,使之形成主次分明、远近呼应的立体体系(见图2)。不仅绘画发展迅速,北宋诗词造诣同样不容小觑。在唐代,诗词文化兴盛,但盛唐时期的诗人大多擅长豪放诗风,北宋诗词作品则语言偏向婉约,其中不乏对细腻景致,如花鸟鱼虫的描摹。这一特点在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中同样得到体现,如艮岳中的散绮亭,就是婉约诗风的具体化,建筑师在建造园林时,将细腻的作诗笔触融入园林风格中,形成细腻婉约、结构精巧的风格。除此之外,园林艺术也反作用于诗词的发展,不少文人墨客都从设计巧妙的园林中汲取灵感,从而创作出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美篇,如姚云文的《摸鱼儿·艮岳》、孔武仲的《题瑞圣园》、王安石的《金明池》等。

3北宋时期皇家园林功能———社会功能的皇家御苑

除了居住和审美功能外,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还具有社会功能,如著名的皇家园林建筑亲稼殿、观稼亭、瑞圣园周围,都布置着大量的农作物种植区域,既能用于欣赏,也能体现皇帝对黎民百姓的关怀。此外,随着平民意识的强化,不少皇家园林允许平民百姓定期入园观赏,这在以封建集权为代表的华夏历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4北宋时期皇家园林建筑———因景而设的精致建筑

建筑是园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集功能和审美于一体的要素。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建筑大多因景而设,因此,给人不拘小节、潇洒随性、不囿条框的独特审美感受。虽然论雄浑的气势,北宋皇家园林不及前朝,但其内部结构则十分精巧,亦是前朝所不能企及。建筑中的琐碎构件,如门窗、隔扇、屏风、博古架等,被称为“小木作”,其制作工艺是北宋时期手工发展水平的最好体现。因为这类工艺虽然不能在整体上影响园林风格,却能在细微之处拓宽园林空间感,使其更加具有复杂多变的层次。总而言之,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建筑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进步的潮流——从单一的个体向着多样化的整体迈进,这在华夏古典文化体系中可谓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北宋皇家园林许多建筑都存在组群布局的特点,且亭台楼阁等设计均能与背景环境相得益彰,因此,不会显得突兀,且能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见图3)。

5北宋时期皇家园林其他造园方式

5.1叠山———土石兼用的堆山技艺

除了上述造园艺术外,北宋时期皇家园林还体现出其他造园方式。叠山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造园艺术在北宋时期遇到了转折点,即从土筑向叠石转变,北宋时期并非叠石的起源时期,但却是这项技术工艺水平的迅速增长期,都城东京内艮岳里的叠石技术一改以往粗放不羁的特点,变得精巧仔细、浑然天成。叠石为山、山上载土、土中养花,抑或堆土为山、山上缀石,巧妙地勾勒出一幅风景娟秀、层次分明的山水画(见图4)。山体造型的多样化是北宋时期皇家园林的另一个突出特点,被用于为园林布景的山体,包括峰、岭、岗、岫、巘、崖、嶂、坡、谷、峡、洞等,这些山体结构与自然景观十分相似,且造型随背景而有所不同,山石和土体在其中都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作用。与此同时,植物景观的灵活应用,也为皇家园林的景观构造添砖加瓦。叠山艺术的巧妙应用,使以艮岳为代表的北宋皇家园林自成风格,且这种建筑风格影响深远。到了明代乃至清朝时期,部分园林仍然借鉴了北宋时期的主流造景手法。

5.2理水———圆池方沼的几何水体

在理水方面,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同样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作为一种流行的理水办法,方池圆沼在多个皇家园林中都可以见到,方圆几何形状的规整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计师的技术水平。如艮岳的大方沼就是方池圆沼理水方式的典型代表,据考究,这种理水方式的成因可能与道教阴阳五行相关,但至今仍没有学者给出肯定的结论。北宋时期园林的理水方式,对后世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豫园和拙政园都使用了方池圆沼的理水方式。除了方池圆沼,能得到考证的北宋时期的其他园林理水方式还包括天然水系,如湖、瀑、潭、泉、溪、涧及曲水流觞、曲水深池等更加具有艺术造诣的方式。

5.3植物———种类多样的植物景观

观稼植物、观赏植物、移栽植物是北宋时期皇家园林中种植植物的主要类型,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各类农作物,后者主要以松、槐、柳桐及南方花木为主要代表。在宋代,花木种植技术取得了飞跃性的提升,诸多前朝不曾使用的花卉,如含笑、山丹等被用于皇家园林建设中。如在艮岳中,就有荔枝、虎耳、枇杷、玉羞、绿萼梅等名贵花木,其中,绿萼梅属于新培育的品种,这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中具有较高的独创性。花木相互映衬、烘托,与色彩搭配,在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中尤为考究,皇帝常常随同臣子们欣赏园中花木。丛植、群植是北宋时期皇家园林的主要种植方式,在大面积的绿化植被中,树木间存在空隙,且虚实相衬,远近高低各不同,形成视觉冲击感十分强烈的层次。与此同时,这些丛植或群植的树木能在相互搭配的同时,构造不同的局部景观,如延福宫的杏岗和艮岳的龙柏坡、梅岭、椒崖、桂花谷、丁香嶂、海棠川、黄杨巘等,这些景观包含特定的主题,因此,其审美价值较高。除此之外,盆景也是园林绿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起到点缀局部的作用,使园林意境更加深远。

5.4花石奇兽———注重观赏的园林实物

花石和珍禽异兽在北宋以前的园林中大多用于狩猎和烹饪,但到了北宋时期,它们的欣赏价值超出了狩猎和烹饪价值,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观赏景观之一。早在宋徽宗时期,东京就曾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异花奇石,大多被用于皇家园林建造,珍禽异兽则被养殖在园林特定区域,它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朝贡,这极大丰富了北宋皇家园林的观赏价值。唐朝是品石、赏石之风形成的源头,到了北宋时期逐渐成为文人墨客、至宫廷成员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以艮岳为例,布置在园林中的艺术石大多来自太湖一带,形态多样,且用于布置台阶等。此外,景观石还被用于殿阁之间的过渡,能避免殿阁之间的突兀转折。

5.5管理———完善严格的园林管理制度

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具有森严的管理制度,除了亲自参与园林设计的皇帝本人外,官派三班、内侍总领和主典也会参与到园林管理中。皇家御苑会设置专门用于管理园林的士兵,并要求其认真登记园林中的每一处细微之景,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破坏。

6结语

纵观园林艺术发展历史,北宋时期可谓身处顶峰,这一时期皇家园林不仅汲取了前朝积淀的造园艺术精髓,而且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从而形成风格独特、造型多样、功能复杂、结构精巧的园林体系。尽管大部分园林已经因种种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遭受损坏,但北宋皇家园林对后世园林建造产生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铎.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常卫峰.北宋东京园林景观与游园活动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6.

[3]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宋)王明清.挥尘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5]脱脱.宋史(第七册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7.

作者:王帮开 单位:上海蓝圃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