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板块化教学范文

板块化教学全文(5篇)

板块化教学

第1篇:板块化教学范文

一、试点班教学的创新

试点班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它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安排、教学方法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制定“产、学、研”三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试点班成立之前,课题组多次赴校企合作单位哈尔滨轴承制造公司财务管理中心、用友软件黑龙江分公司调研,在他们的帮助和配合之下,走访了黑龙江龙煤集团、北大荒种业公司、中国移动哈分公司等多家用友产品客户单位,了解相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充分征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召开了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在众多企业的参与下制定了会计电算化专业试点班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与其他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课程体系中加大了实践课的比重,例如第一学期新生入学时率先开设了企业财务认知课程,由课程负责人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哈尔滨轴承制造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参观,了解财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熟悉各类会计资料,培养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也为未来三年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试点班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二)构建证书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证式课程体系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试点班教学内容组织问题上,课题组也产生了一些分歧。这些分歧体现为三种导向:证书导向、实践导向、实践与证书结合导向。大多数教师倾向于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按步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部分教师认为企业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主张课程体系教材选用按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资格考试安排,此观点为证书导向。同时经过企业调研,了解到企业重视的并非学历教育,而是新进人员的能力和经验,又因此而产生了实践导向教学观点。如何能将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既使学生毕业持有双证,即毕业证和资格证书,又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真正持证上岗,将实践导向与证书导向结合起来,是我们开设试点班的初衷。在此框架下,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主要讲授考证课程和实践课程。例如,在第一学期开设《会计核算基本技术》,从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出发,以任务为导向,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完整流程。同时开设《课证对接实训》,强化会计从业资格考前辅导。

(三)打造专兼职互融的教学团队

北方企业大多数是用友公司客户,会计工作主要使用用友财务软件产品。为此各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多数选取了用友的软件和教材,讲授用友软件,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缩短学习与就业的差距。对这些软件最熟悉的当然是公司的研发人员、培训讲师和企业的财务人员,为此我们克服了多重困难,多方联系,吸收人才,打造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企业和研发机构三方共同组成的专兼互融的教学团队。除了用友公司、哈轴公司以外,我们还进一步引进了九三油脂集团、新基石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财务人员为试点班授课,并将部分课程的课堂设在企业,其中合作最为密切的是哈尔滨轴承制造公司财务管理中心。该企业不仅连续多次接纳了专任老师实践锻炼,同时接受了会计电算化试点班学生进入企业开展认知教育和阶段性实习。这对教师和试点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使师生都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企业实际的会计活动,了解企业日常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类型。学生的最大收获在于哈轴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相比较小企业而言,该企业业务全面,财务人员经验丰富,通过交流与学习,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企业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

二、试点班教学的成果

会计电算化专业试点班教学以“产、学、研”共同培养会计人才的三维视角,解决了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的问题。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在科研、成果、育人、信息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由这三方共同合作培养企业需用的会计人才,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一)双证通过率得到提高

近三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大纲有较大的修订,考试难度加大,突出了对实践知识的考核。而会计电算化试点班的40名学生已经100%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满足了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条件;有15名同学参加了2014年的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取得了初级资格证书。预计2015年还有25名同学即将报名参加本年度的初级资格考试,如此高的通过率得益于完善的课程安排体系和“产、学、研”一体的教学设置。

(二)实践动手能力有所增强

会计电算化专业本身侧重培养的是中小型企业会计人才,如果过多地讲授深奥的理论知识,学生接受有难度,企业工作用不上。因此,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试点班的特点。具体来讲,会计电算化专业试点班的教学与其他班级的区别是:集中地讲授一部分知识,一两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另外,我们还鼓励该班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会计大赛,从试点开展以来,该班学生多次参加教育部和用友公司举办的会计技能大赛,先后获得省赛、国赛一等奖。通过参赛,也带动了该班全体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三、试点班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会计电算化专业试点班三年的教学试点,我们得出结论:“实践”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产、学、研”合作,三方共育会计人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依托职教集团、寻求深度合作企业

争取更多的企业合作教学,培养会计人才是今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尽管存在企业注重财务机密、不易接纳学生实习实践等困难,但还要争取企业的配合,寻求更有效的合作方式。即将成立的哈尔滨职教集团,会有大量企业加入,依托这个平台,可以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参加会计实践,这将为学生寻求较好的实习实践环境与就业途径。

(二)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大试点或实验

第2篇:板块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西文化对比;Culturetime板块;教学思考

《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文化意识的培养做了如下要求:“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译林版《英语》五、六年级教材新增设了Culturetime文化板块:通过图片和简要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但是,笔者却发现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板块时总是一带而过。事实上,文化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会对不同于自己国家的异国文化习俗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能更多了解它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小学生能否使用英语进行成功的交流,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英语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的理解程度。所以,文化的学生应该伴随英语学习的始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文化,学习地道的英语呢?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实现Culturetime的资源整合。

一、于思考比较中感受文化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和对照,才能发现其特点和规律,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深刻的认识,这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以译林版《英语》5AUnit6Mye-friend的Culturetime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中文地址的表达方式,然后请同学们试着用英文再写一遍地址,最后出示正确的英文地址表达方式,通过请学生比较中文地址和英文地址在表述时顺序上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了解地址的英文表达顺序是从小到大,而中文则是从大到小。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答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交际中正确灵活地运用语言。

二、于任务实践中融入文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更多讲求在做中学、在实践中体悟。例如,6AUnit1Theking'snewclothes的Culturetime的内容是:ThisisanAmericancowboy.He'swearingjeans.ThisisaScottishman.He'swearingakilt.教师可结合本单元故事,国王不穿衣服被人嘲笑,而错穿衣服也会被人嘲笑,就此适当改编Culturetime,衍生出了西方常见的一些场合的着装要求,并设计出四个含有不同dresscode的请柬,要求学生分组按照所收到的请柬中的着装要求,选择合适的衣物出席各个场合,之后评论服装穿着是否合理。在评论学生选错的衣服时,教师顺势渗透over-dressed这个概念,指出日常生活中西方人穿衣服比较休闲,没有人会穿得非常精致隆重。如果穿得过于隆重,就是over-dressed。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和融入了文化。

三、于主题拓展中丰富文化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Storytime板块承担着揭示单元话题的重要任务,因而Culturetime应紧紧围绕主话题来展开、拓展和延伸。以6BUnit4Roadsafety中的Culturetime为例:IntheUK,peopledriveontheleftsideoftheroad.InChina,exceptHongKongandMacau,peopledriveontherightside.本单元的主题是道路交通安全,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国家,学生都知道要靠右行驶,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全世界的通行制有两种:一种是右行,一种是左行。在教学中可以提问学生:WhydoEnglishpeopledriveontheleftsideoftheroad?WhydopeopleinHongKongdriveontheleftsideoftheroad?告诉学生因为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保持着左侧行驶。在这里,一个小小的通行制能够折射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学生不仅能习得不同的通行制,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四、于中西对比中升华文化英语学科中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是浸入法,于无声处:教文化,也就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当然,我们在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了解的同时,更要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例如,译林版《英语》6AUnit4Thenandnow的Culturetime的内容是:TheAmericansinventedthefirstaeroplane.TheBritishinventedthefirsttrain.讲到发明创造的时候,除了介绍外国一些发明创造之外,教师同样也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四大发明,激发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因此,可以适当补充:OurChinesepeopleareevengreat.TheyintroducedtheFourGreatInventionsofancientChina.进而强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一位外语教学专家曾经说过:“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自身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为基础,在教学之余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学习,尽量在课堂上将语言学习目标和文化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更要引导他们学习和弘扬自己国家的文化,提高对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既能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又能得体、恰当地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6.

[2]郭有吉.谈译林新版《英语》文化板块的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2016(57).

[3]王琪.基于Culturetime的小学高年级课堂中人文知识拓展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6(05).

第3篇:板块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云班课;机械设计;加工工艺;模块化

1模块化教学及其特点

模块化教学是围绕一个主题将不同特色的教学灵活地组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可根据课程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及考核方式,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开放性及针对性。模块化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1],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融合在一起,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点间内在逻辑性,合理灵活地搭配课程各个模块,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教学模块化的特点如下:增强了内容的灵活性;便于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内容衔接;采用综合模块,促进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沟通;通过模块的合理组合,便于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模块为引领,依据“突出行业需求,突出职业的核心能力”的原则[2],以各类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为主线,连接每个任务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设定学习目标让学习更加透明化,明确教学目标的深度与广度,从企业需求出发,根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减少客观死板的理论灌输,将知识体系进行有序衔接,避免知识的断层和重复。根据典型机械零件结构特点与工艺员岗位的工作内容,依据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结合机械加工工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将各个模块中的教学知识联系在一起。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经验。国家高等教育提倡打造“金课”,结合我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针对企业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再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得出,机械加工工艺的教学目标应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自身业务过硬的技术性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理实一体”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机械加工工艺课程特点

机械加工工艺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课程是以各类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依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的技术课程,课程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达到“重分析”“能设计”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就业为向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为主线,连接各个任务实施过程所涉及的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到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来指导加工生产。

3机械加工工艺教学过程的实践

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反思,将线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进行整合,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适合在专业型技能型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3]。模块化教学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机械加工工艺课程为例,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对每一课题内容进行重新整理、系统设计,将该内容模块化。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习目标为背景,借助云班课平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通过云班课平台创建班课,并利用资源、公告、消息等专栏对相关教学资料和内容进行,通过云教材学习、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库、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轻直播/讨论、测试等功能,通过一系列活动,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和学习程度。通过该平台,学生可提前预习课本的知识,课上可丰富课堂内容、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

3.1机械加工工艺知识点的模块化

对《机械加工工艺》多本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机械加工工艺这门课程可分为模块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模块二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实施、模块三套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实施、模块四圆柱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实施、模块五箱体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实施等。模块一是其他模块的基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是相互独立的,其学习顺序可不分先后。该课程重在让学生理解,从分析零件特点,选择加工机床、加工刀具,确定切削余量和工序尺寸,选择切削用量,选用检验方法等,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一项经验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还要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将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实施的内容分成8个专题(分析零件、确定零件加工工艺、选择零件加工机床、选择刀具、确定加工余量、选择切削用量、零件检测和案例)。

3.2机械加工工艺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每一模块内的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进行每一个模块的课堂设计基本思路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复习三个过程。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的资源与该模块相关的微课、PPT,让学生通过碎片化时间提前预习,微课设置不可拖放,可通过蓝墨云中学生得到的资源值来确定是否已完成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讲解该模块的重点与难点,并利用蓝墨云班课中的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轻直播讨论、测试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课后可通过APP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结果可反馈出其学习情况。对于较大的工艺路线的设计,可让学生按小组共同完成,以提高其团队协作意识。

3.3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机械加工工艺采取小班授课的形式,期末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照4∶6的比例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前微课的学习、PPT的阅读、云教材的学习等;课堂上学生出勤、抢答、问题的讨论、头脑风暴的参与;课后测试的完成情况,可从平台上具体统计。期末考试围绕各个模块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考察。利用蓝墨云班课开展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教学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下面列出相关教学活动的结果。课前活动包括制作模块的脉络图和观看视频。脉络图是学生自由分组,每组5~8人,旨在锻炼学生协同合作的团队意识。课前观看微课视频,旨在熟悉课堂中要讲解的内容,观看率达到94.6%。课中以模块二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为例,将“生产批量不同,选择工序是否相同,请说明原因”这个问题在轻直播中进行讨论,头脑风暴中“确定毛坯时应考虑的因素”这个问题进行,结合课前预习与课中讲解,学生各抒己见,参与度较高。课上活动不仅可以及时检验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根据平台反馈及时了解学情,可及时进行针对性引导。课后通过头脑风暴或小组作业布置任务,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期末综合成绩较为理想,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教学后的综合成绩进行对比,与传统教学的效果相比较,平均成绩提高了5.3分,学生成绩(90~100分)的优秀率提高了2.7%,良好(80~89分)和中等的(70~79分)比例共提高了8.1%,总及格率提高了5.4%,全班及格率达到了100%。

4结语

采用模块化教学,借助教学平台,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与学习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夯实基础,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迅速成为公司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挑战金课,摒弃水课的大背景下,机械加工工艺的教学过程仍需进一步改革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董世荣,韩齐,徐徽.基于云班课平台食品营养学模块化教学的初探[J].高教学刊.2020(15):69~71.

[2]范仁杰,程启森.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实施[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第4篇:板块化教学范文

我校服装类成人教育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身在成人专业教学上的特色,培养了一批服装企业家和设计管理人才。我校服装类成人教学从办学到现在不断地进行零散的教学改革,但是多是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自发组织、自我讨论,并在教学中进行修改。没有进行系统的以国家继续教育方针为指导,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在自己需求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讯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及时进行交流和学习。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与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多媒体研究中心成立了“移动教育研究组”,致力于研究如何把移动教育应用到虚拟大学中去。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习实验室”也开始尝试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同时,欧洲委员会资助Mobilearning和M-Learning两个项目,旨在探索如何在职业教学中通过移动技术进行教学。

三、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模式概述

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服装类成人教育的教学特质,引入移动学习概念,形成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服装行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创新人才。为实现目标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基于移动学习方法,以长期培训、中期培训、短期培训相结合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为实现目标进行的教学内容改革,以企业稳定需求为导向进行培训的教学内容设置、以企业的及时需求为导向进行个性化培训教学内容设置。为实现目标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包括项目式教学、顾问式教学。移动学习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培养模式提供有效支持。

(二)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服装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对培训时间的局限性,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等,构架长期培训、中期培训、短期培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对员工培训的多元性要求。长期培训包括女装设计及人群研究板块、装设计及人群研究板块。中期培训包括针织服装设计及市场研究板块、童装设计及市场研究板块、创意思维开发及市场转化板块、服装设计及技术控制板块。短期培训包括人群分析和市场定位研究板块、服装展会设计及效果控制板块和其他个性化培训板块。并针对性地制定教学任务。以上各类培训板块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组合,逐渐形成以常规的长期培训和针对性的多种培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灵活运用以满足企业对员工培训的多种需求。

(三)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内容改革

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内容改革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针对企业稳定需求为导向进行长期、中期、短期培训的内容设置。各版块会邀请资深设计师、服装学院资深教授、国际名师进行课题授课和讲座式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第二方面,以企业的及时需求为导向进行个性化培训教学内容设置。作为第二方面,可以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如QQ平台和微信平台),及时了解企业培训需求,进行个性化培训内容制定,以项目形式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女装设计及人群研究板块(长期培训)旨在对女装企业的设计主管、营销主管、设计师等职务进行培训。女装是服装行业的主要板块,且女装企业现在面临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者的日益成熟、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占据、电商的冲击等这些现象使女装品牌面临很大的挑战。女装企业中的设计人员和营销人员一定要及时跟进行业变化。总课时230学时。

2.男装设计及人群研究板块(长期培训)旨在对男装企业的设计主管、营销主管、设计师等职务进行培训。男装是服装行业的主要板块,男装的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向,且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加。总课时232学时。

3.针织服装设计及市场研究板块(中期培训)针对服装企业的针织专项设计师开设,旨在提高设计师针织服装的设计能力、开阔设计师的国际视野,总课时128学时。

4.童装设计及市场研究板块(中期培训)针对童装企业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开设。作为异军突起的童装领域,市场份额日益增加。此版块有着较好的市场需求,旨在提高设计师童装的设计能力、开阔设计师的国际视野,总课时126学时。

5.创意思维开发及市场转化板块(中期培训)针对服装企业的创意设计人员开设。现今服装行业需求具有原创设计能力的设计品牌,这需要品牌的设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和将创意设计进行市场转化的能力。此版块培训针对市场的此类需求开设,总课时164学时。

6.服装展会设计及效果控制板块(短期培训)针对服装企业需要参加大型展会产生的培训需求而设立。一般服装企业内部人员对大型展会的布展经验不足,此版块培训针对市场的此类需求开设。通过培训使企业员工可以进行合适的展会设计、展品摆放、效果呈现等,总课时64学时。7.人群分析与市场定位板块(短期培训)帮助服装企业了解核心消费群体。现今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款式需要更新等内容,更为迫切的是企业需要不断定位和看准品牌所针对的核心消费群体。此版块培训针对市场的此类需求开设,总课时64学时。

8.服装设计与技术控制板块(中期培训)针对服装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开设。培养技术人员以设计的角度看待技术问题,设计人员以技术的角度看待设计问题,以解决设计与技术的交流障碍,总课时192学时。

(四)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改革

1.项目式教学在服装类成人教育中进行项目式动态教学,依托需培训员工的企业,形成培训项目,根据项目以企业需求直接制定培训内容,并针对性导入教学,在此过程中完成企业员工的定向培养和完善提升。以培养满足行业需求下企业对员工的能力提升需求。例如课题组成员依托义乌尤尚产品开发项目,在服装类成人教育中进行项目式动态教学,一方面,组合学生形成项目组,进行针对尤尚公司的产品开发团队。另一方面,根据尤尚企业的特点(义乌的中小型服饰产品企业),针对企业需求对员工的设计能力进行终短期培训,并根据企业的订货会需求进行基于订货会的短期培训。在此过程中完成企业员工的定向培养和完善提升。以培养满足行业需求下企业对员工的能力提升需求。

2.顾问式教学服装类成人教育的教学需求不同于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其教学一定要解决对象(学生)提出的及时要求。这些需求往往是单点式的,不似本科或研究生教学的整体性,因此,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顾问式教学,改变以往满堂灌和单向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听取学生需求以进行教学调整,整体教学以学生为主导,目的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满足企业需求对员工高技能创新能力的直接需求。

(五)构架校内外移动学习实践平台

校内外的移动学习实践平台是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课题成员构架了校内移动学习实体实践平台和校外移动学习多元实践场所。其中,校内移动学习实体实践平台,对内依托学校的国家服装实验示范中心,服装设计研究所部门,创建校内实践基地、构建校内移动学习的实体实践场所。对校内资源进行整合设计,依托学校的国家服装实验示范中心,服装设计研究所部门,勾画校内移动学习实践平台框架。形成包括基础实验室、专项实验室、实践专教、开放式实践教室、服装设计研究所等共同组成的,针对不同培训方向,形成基础层、专项层、综合层三个层次的校内移动学习实践平台框架。此外,校外移动学习多元实践场所,对外依托有培训需求的服装企业,创建多元校外移动实践场所,包括企业实践基地,展会实践。然后依托精品课程、4A网络课程,基于论坛、微信、微博等网络移动学习平台,在移动教学专区进行学与互动。

四、小结

第5篇:板块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数字交互;课程设置;应用设计;人才培养

引言

课程设置是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培养目标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培养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并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是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专业技能以及对后续课程的辅助学习能力是本科阶段的教育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保障知识内容的有计划传授。从2018-2019年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上看,全国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231家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方向(以下简称数字交互方向)属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领域,其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艺术设计与交互技术基础理论与方法,且具备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数字媒体制作技能,能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艺术人才。现国内大多数数字交互方向专业采用的仍是基于理科工学课程设置,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吸引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学习,使教师们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仅停留在一些基础理论层面,无法全面掌握数字交互方向的知识。为此,我们需要对数字媒体交互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新的探索。根据调研结果及资料收集显示,各大院校有着自身独特的学源背景,因此其院校该方向的课程设置内容也各具特色,专业方向的侧重点也会存在差异。通过参考各大艺术类院校数字交互方向的课程设置,该方向课程设置上应具有完整的理念体系、思维体系,板块清晰,科学性强,能够有效地推动数字媒体交互专业的创新与发展,既具有学科规范性,又保留着学科独特性。构建内容优化、框架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方向蓬勃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要条件,是培养出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基于上述课程设置的要求,笔者所在院校数字交互方向的课程设置是从基于平面设计课程之上的数字交互方向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主体课程体系、物理交互设计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和综合设计课程体系四个板块进行架构,课程设置总体框架图如图1。

一、基于平面设计课程之上的数字交互方向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建构

(一)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建构条件分析由于数字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多种新的艺术形态,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要求,为顺应时展,针对设计基础课程的设置应在保留原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引用新的媒介和手法对其表现形式进行丰富与创新,另一方面在技术手段运用上应考虑使用新媒介与新技术来拓宽其展示方式,该板块体系构建图如图2。

(二)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建构理念与教学思路数字交互方向基础课程的设置主要由技术与艺术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技术是以软件操作为主要课程内容,该阶段软件的学习一是融入在平时课程教学内容之中,通过专门的软件课及专业基础课中穿插教学来完成,二是学生可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网络视频教学等方式利用业余时间多进行实践操作练习来熟练软件操作技能以及强化软件技术应用水平。艺术基础课程是基于平面构成与数字交互设计基础上的艺术表达规律,平面设计是笔者所在院校数字交互方向的基础与根基,学生们只有打好根基才能在之后的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创作中绽放色彩。该板块课程参考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平面设计系第一学年主要的基础性课程,DesignThinking,DigitalDesign等平面基础类课程。第二学年课程DigitalPageDesign(数字页面设计),DigitalImagingandIllustration(数字图像和插图),Typography(排版),HistoryofModernDesign(现代设计史)等。综合设置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为视觉设计方法、数字字体设计、数字图形设计、色彩设计、版式设计等基础课程,在这些课程内容中紧紧围绕由数字媒介或数字技术手段所呈现的新的艺术形式来设置,使其更具数字形态及时代感。如构成与表现(平面)课程在教授中,学生既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也能掌握AdobePhotoshop、Adobe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这些内容可以辅助学生们在后期课程中运用设计软件来进行平面构成艺术创作。视觉设计方法课程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课题等教学环节,教授学生视觉设计起源、视觉设计思考方式及方法原理、视觉设计受众和信息等相关设觉设计内容,使学生了解视觉设计的发展历程、原理与方法,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研究与思考视觉设计方法与表现。通过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视觉设计的能力,使学生从创造力、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和表现能力层面得到综合提高,使其具备拓展设计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视觉设计的需求。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视觉设计方法的进一步思考与研究,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三)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板块人才能力培养文科艺术类数字交互方向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不应是简单地将平面设计数字化,而是使其在创作理念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并融入时间、空间、体验与运动等概念,使之呈现出新的丰富的形式。该板块也可以加入动态的设计内容使学生们在掌握平面设计的基础之上融合新的视点,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丰富作品内容与展现形式。基于平面设计之上的设计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兴趣的关键时刻,是数字交互方向课程的根基,熟练掌握并运用该板块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们夯实基础,加深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培养学生较强的感性思维及艺术理解能力。并且该板块能够培养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基础设计类软件技术以辅助后期的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主体课程。

二、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主体课程体系建构

(一)交互设计主体课程体系建构现状分析数字化时代下,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与发展,数字交互设计的形式也经历了从较为简单的人机交互到沉浸式交互的革新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主体课程体系的建构内容也应做相应的调整以符合当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该板块体系构建图如图3。该板块参考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平面设计系第三和第四学年课程主要包括InteractiveMedia(互动媒体设计),InteractionDesign(交互设计),DesignBusinessPractices(设计业务实践),InterfaceDesign(界面设计);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智能媒体设计)专业主干课程包含人机交互技术与艺术、数据可视化设计、用户体验分析等课程。

(二)交互设计主体课程体系建构理念与教学思路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主体课程在参考上述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依托艺术设计体系围绕信息设计、网页设计、UI界面设计、动态平面设计、图2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构建图图3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主体课程体系构件图图4物理交互设计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图数字出版设计和广告设计等专业课程进行构建,让学生在第一板块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上掌握动态化设计、版式设计、数字印刷、网页功能策划、页面设计、界面整体设计、APP设计等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专业知识,使专业课程结合现代艺术,将数字媒体交互专业应用到艺术、文化、商业、科学等领域。如信息设计课程前期带领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设计的相关概念,欣赏国内外优秀作品并要求学生了解最新的信息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信息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课程后期需要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提交信息设计的创意方案,同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创意进行讲评,提出相关的修改建议,学生根据修改建议制作完成信息设计作品。通过该课程学生们能够掌握信息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会运用信息设计的转化、可视化等设计方法进行信息设计。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的学习和设计训练使学生具备信息设计的能力,以适应信息设计市场的需求;界面设计课程前期教授学生基本的界面设计知识和原则,使学生了解界面设计的各个环节,要求学生掌握界面设计中的人机交互原理、界面视觉设计以及网页界面、游戏界面、软件界面和便携电子产品界面等多种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后期要求学生根据前期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设计原则提出具有创意的界面设计方案,并按照设计规范和之前提出的创意方案制作界面设计作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界面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会运用界面设计中视觉要素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进行界面设计。通过理论讲授和设计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具备界面设计的能力,适应界面设计的需求。课程在建设计时都是依次递进的关系,循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三)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分析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主体课程内容是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灵感,培养学生艺术创作力和增强其艺术设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该板块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该板块课程的优势,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笔者所在院校数字媒体交互专业的学生将以进入到工作室学习的形式促进对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室实践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参与实际项目的形式锻炼个人专业技能,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创作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身艺术实践水平,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三、物理交互设计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建构

(一)物理交互设计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创新物理交互设计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建构要求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设计与工程技术结合起来,是当下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全新表现形式,该板块体系构建图如图4。与传统的文科艺术类专业教学内容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设计与工程技术的结合是对数字交互方向授课内容的创新,打破单一的只教授学生掌握艺术设计能力的授课内容,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使学生在具备艺术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同时掌握物理交互设计的能力,有助于艺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该板块参考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课程有程序设计基础、用户界面设计、交互媒体角色与叙事、交互设计可用性分析、数字媒体用户分析、数字媒体专题创作(系列)、移动媒体内容制作等。南京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的网页与互动媒体艺术方向开设的网页与互动媒体艺术方向课程还开设有网站编程基础、多媒体动画设计、界面设计创意、数字媒体制作、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课程。

(二)物理交互设计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建构理念与教学思路该板块课程体系将围绕以Processing为代表的交互软件的运用及以Arduino为代表的传感器的使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可视化设计、实践等课程进行架构,是对前板块理论知识掌握、技术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Processing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Processing背景知识及编程的基本概念,并带领学生掌握Processing基本绘图方法、变量的运用方法、图形运动的方法、Processing的反馈机制与资源引入、图形运动的方法及函数理论等相关知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运用Processing的能力和与之相关的艺术设计方法。在教学中从综合的角度入手,把Processing编程理念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视觉交互设计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创造力、编程能力、交互设计能力和视觉表现能力上得到综合提高;数据可视化课程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运用软件绘制函数图像、百分比堆积条形图、散点图矩阵等可视化图形,使学生学借助于图形化及动态化的手段将数据信息进行清晰有效的传达与沟通,从而提高学生快速探索、整理数据的能力和对图形整体外观的审美能力。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可视化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具备数据可视化设计的能力,同时通过相关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建立数据可视化设计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

(三)技能进阶阶段能力培养该板块的课程是学生技能进阶和创意愿望养成的重要阶段,能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这些课程体系需要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以学生自身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实践应用的掌控,具有较高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区别于单一的理论讲述专业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该模式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和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工作室模式将在该板块将继续发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学生通过不断积累专业知识、熟练技术操作能力,并且通过跟随团队做实践项目的方式创作出一些优秀作品,积累设计经验,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四、综合设计课程体系建构

(一)综合设计课程体系建构理念与教学思路综合设计课程体系参考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相关课程包括数字媒体艺术专题创作,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中央美术学院的个人推广设计等课程。在前面三个板块基础之上,将三个板块所包含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融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由学生做出独具个人特性的设计作品的课程板块,该板块体系构建图如图5。该板块课程体系对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融合性要求较高,对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要求较为严格。该版块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媒体展示设计、互动媒体应用研究、数字媒体交互综合设计、个人推广设计等。如个人推广设计课程主要内容是前期教师讲授个人推广设计的相关内容与要求,包括如何进行个人推广、个人简历设计与制作等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收集学生个人在大学期间的设计作品及相关资料,进行个人推广设计作品制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一步完善,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后期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个人推广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并且邀请部分教师观摩,或聘请社会相关知名人士对实践演示环节提意见。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个人推广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会运用多种设计方法、手段、技巧进行综合的个人推广设计使其具备个人推广设计的能力,适应市场设计人才的需求。该板块课程体系将学生本科阶段所学的课程进行汇聚融合,能够最大程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与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设计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促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该板块课程体系的设置具有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们具备个性鲜明的艺术涵养与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充分发挥综合艺术优势进行艺术创作。工作室模式在该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能够接触商业项目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了解项目的组成部分及实施步骤,只有通过实践项目去了解市场需求,不断强化个人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与社会接轨。

(二)实践素质提升与学科环境建设数字媒体交互专业课程的建设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课程设置体系,还依赖学科教学团队里教师们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学经验以及良好学科建设环境的支撑。笔者所在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依托学校国际化教学创作平台中国视协动态影像视觉艺术创研基地和省级重点实验室院级研究室,形成了领先的课程设置保障系统,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与各种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身的创新及实践能力。

结语

数字交互方向课程体系设置研究从上述四个板块入手,结合当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行业发展分析与研究,整理出一套符合中国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且具备实用价值、能够在项目实践中广泛推行的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教学体系。为将该课程设置与各院校的学科教学理念完美结合,各院校应在该课程设置基础之上,利用自身的学科资源优势和特色,构建具有专属特色的数字媒体交互专业课程设置,建立起一个协同发展、不断创新的学科建设环境,从而推动数字媒体交互专业的发展,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坚实的教学保障,培养出符合数字化时代要求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田金良.谈数字创意产业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J].青年时代,2019(3):161-162.

[2]吕燕茹.数字媒体设计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探究[J].设计,2012(02):254-255.

[3]吴利锋.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调研报告[J].设计,2019(03):98-100.

[4]蔡幸生.数字媒体技术对跨界设计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设计,2015(01):116-117.

[5]熊美姝.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人机交互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130-131.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