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升学教育范文

升学教育全文(5篇)

升学教育

第1篇:升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策略

一、正视现当代初中体育教学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阳光学习,健康学习的一种保障,老师应该正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习不应该只是知识教学,应该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实践。在现行教学理念下,要求认清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当代体育教学,学生的热情不高,于是一些教师从开始就轻视这门学科,没有明确体育学科的真正意义,还有一些老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换过来,还一直以为体育就是一门自由活动的学科。其实不然,体育教学是实行阳光教学,劳逸结合教学的关键学科,一方面需要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终生锻炼的长远目标;一方面也是让学生在繁琐的知识力理论课堂中抽身出来,实现真正的劳逸结合,让锻炼成为一种减轻压力,放松的方式。

二、重视提升学生体育课堂的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是各个教学工作者的任务和责任,也是教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当代初中体育教学,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需要引起各个阶层的重视。老师方面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课是否丰富,有意义;学校方面,应该不断完善体育学科需要的器材,设备,为体育课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课堂内容的趣味性

体育课和所有学科一样,需要老师用心对待。想要提升学生的体育课堂的主动性,体育老师就得重视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多组织集体活动,集体活动的参与不仅是班级凝聚力加强,还可以使整个课堂看上去更加活跃有趣,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睦相处。反之,如果让学生各自活动,学生三三两两,各玩各的,很容易就失去体育课堂的意义。老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在短暂的热身运动之后,来一场跳长绳比赛,或者玩丢手绢等等,都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的身体和思维的作用。当学生逐步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后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想下节体育课应该玩什么游戏,让学生在创新中主动参与体育课堂。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是增加体育课堂主动性的一个有效对策。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学期末才会有一次或两次的测试。这样的方式是不对,学生平时的训练没有跟上,测试就达不到效果,所以老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学生不同项目的能力评价。老师可以一周组织一次项目的评比活动,每次活动分两次结构评比,从个人,从小组。初中阶段的学生会有那么一点好胜心理,老师合理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在每周一次评比的激发下,再加上平时有效的训练积累,一定可以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最后,一定要在第一名,第二名以及第三名的学生或小组,予以鼓励和肯定的奖项,奖项可以是小礼物,也可以是小承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惊喜对学生而言可以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三)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

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同,所以老师在针对不同身体情况的学生应该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标准。适当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但过于苛刻的要求则会让学生的心灵远离课堂,是上课成为煎熬,所以老师要牢牢的把握这个度。体育老师可以在第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告知学生们一个体育课的流程,然后让学生们来一个身体测试,对不同身体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换言之就是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氛围,基础型和进阶型,这样的标注每半个月或是一个月更新一此,可以有效的反应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有用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的学习中。

三、结束语

初中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是每个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也应该重视体育课堂的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江白.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J].教育,2016(10):00114-00114.

[2]王怡.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1):54-55.

第2篇:升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研究

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自身优势的认识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专业认同感教师专业认同感的提升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这就需要加强男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具有清晰的认识,转变已有观念,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在专业定位、教育及前景中的学科属性特点,结合实际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努力追求自身的价值,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

二、做好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入学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他们的压力

政府、社会、学校要正确引导改变传统观念;随着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对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惊喜发展的需求,教育实现现代化,师资也同此。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逐日增加,据此相关的政策法规(如《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制定与实施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践保障。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室,做好学前教育专业男性的心理疏导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学前教育男生特色班”,通过这些手段来调节男女比例失衡的大环境下的心理负担问题。

三、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特点,增删课程,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

当前,一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学部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学科建设上一般以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专业课又分为基础、理论及实践导向。关于男生提出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来看,根据男生特点,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取消不必要的课程,比如手工课中的编制、缝补,为学生真正需要的课程“挤”出时间。还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上注入一些男生喜欢的元素,比如武术、书法、等等。男生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与以往不同,应根据自身的气质、兴趣及专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应的课程门类,从而在发挥他们阳刚气质的同时,为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及特色课程添砖添瓦。这就需要打破常规,施行多元化的课程模式,开设诸如管理类、体育类、方法类等课程,由于男教师的特殊性,可根据其需要胜任女教师不能承担的工作,如幼儿园的管理类工作。

四、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考虑。第一,学校招聘环节应严把质量关,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定中应严格招考该专业的相关人员进入学前教育系统。同时,在师资结构构成中,应注意幼儿园教师男女比例协调,加强学前专业师资结构化。第二,创设适合男性教师教学研究环境,根据男性本身的优势,设置专业的技术类研究,可使男教师专心做学术研究。第三,提升专业研究水平,增加学前教育专业活力。学校应给予一定的机会并鼓励男教师在学术研究方面,开阔其眼界并邀请专家学者行交流和互动,多参观品牌幼儿园、早教中心等进行科研学习合作,并通过提升学历等深造的机会,提升其科研水平。实施具体的实践措施,在保障学前教育专业质量的同时,以竞争为核心,构建学科机制,打造特色师资团队,加强学科价值吸引力,从而提升男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及职业感。

五、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积极开展就业培训相关活动

学校应该从大一到大四,每年每学期都开展学前教育就业培训指导活动。除了让他们了解学前教育领域相关的知识外,职业规划的培训也是重中之重。其次学校就业指导处应该更多关注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积极引导他们建立自豪感和职业荣誉感,帮助他们克服社会的传统偏见,促使自己在教育事业中贡献力量。最后学校要安排实习就业指导老师的帮助,积极鼓励男生进行就业指导。

六、改革高校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制度

有些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规定,非艺术专业不得按照艺术类招生考试办法招生。因此从2014级开始就是文史类招生的了,这就存在几方面的原因及问题,首先,全国统考里较少涉及艺术类因素,因此招进来的学生艺术修养参差不齐导致招生中的艺术生的专业素养不够专业,为此后艺术类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其次,长期的教育制度实施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中仅有三分之一是被调剂来的学生,由于被动性及自身学习压力,致使其专业认同感较低。针对该专业调剂生,采取多形式考核方案,在制度管理的同时关注情感管理,做好以人为本的工作。就学校学院而言,应该宣传学前教育的发展价值,对于男同学给与一定的奖励或补助,从而改变幼儿园男女老师失衡的比例现状。总而言之,最大程度的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各个专业资源配置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袁朝阳.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5):124-126.

第3篇:升学教育范文

首先,在学生入校之初,即针对不同的生源状况,了解学生对专业认知的程度,诸如专业选择的依据和主体,了解专业的途径,自己对专业的喜好程度,对相关专业课程的了解程度,对所学专业就业领域、就业途径的了解等。其次,在对学情信息基本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学校、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介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择适合自己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能够实现专业和职业的有效对接,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快速健康地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其就业和职业道路的发展。再次,通过对调研的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前提,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条件,充分、正确、深刻地认识自身能力、个性及相关环境,是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及策略的基础。

2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引导学生建立个人“职业发展成长”记录档案

首先,开展基于学校视角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探索,需要在学校层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总体设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普及,组织学生进行诸如MBTI职业性格测试,让学生完成包括个人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自我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与职业匹配的初步探索。其次,在学生对专业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我、挖掘自身兴趣,拓展兴趣爱好并发挥自己的特长。了解专业及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知识与要求,学会设计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成长”记录档案。

3组织学生进行临床见习,指导学生根据市场需求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能力

首先,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逐步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对专业领域的现场观察、相关专业设备的进一步认知,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环境,引导学生提升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其次,通过临床见习以及组织学生与往届毕业生沟通交流,加强对行业的认知;通过相关企业负责人的讲解,直接回答就业疑问,从而在今后职业生涯规划中更有针对性的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和训练,引导学生初步认知职业的相关情况以及其素养要求。从而进行自我综合分析和权衡取舍,早做规划,设计最优化的职业目标,并对这一目标进行有效的执行。

4组织学生对相关行业进行深度调研,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

首先,通过深度调研汲取他人经验,提升职场认知。收集学生相对集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专业教师、行业专家进行专业发展的历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就业领域以及专业技能提升路径等方面的讲座,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对专业及职业的认知度。其次,通过深度调研,了解专业及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确定个人职业的发展趋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激发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自觉性。再次,激励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得到历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志愿者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周边学校及敬老院开展专业知识的分享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学会回馈社会。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5组织技能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完善自我与职业的匹配度,做好职场准备

第4篇:升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综合能力;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中职教育;艺术教育

引言

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是促进中职声乐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若声乐教学中将关注点放在声乐技巧方面,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只会让最终的声乐表演过于空洞乏味,毫无内涵可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文化追求的提升以及审美能力的增强,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听觉上的享受,越来越多的听众想要从声乐表演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享受,这也就要求声乐表演者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能够透过自己的表演将这些内容传递给观众。中职声乐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一、声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内涵概述

(一)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其是中职声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声乐表演在大众看来是一门高雅艺术,能够带给人美的享受,这也就要求表演者能够欣赏美、感受美以及传递美。这些都需要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支撑。中职声乐专业学生大多是因为文化成绩不理想才选择进入中职学习,其对文化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在文化课的学习中缺乏足够的专注度,这对其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和提升造成了严重阻碍。没有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做支撑的声乐表演只会给人“胸无点墨”的感觉,表演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道德品质艺术来源于生活,声乐表演效果与表演者的道德品质有很强的关联性。声乐作品中蕴含着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者对凄美爱情的哀婉等,都需要通过表演者展现出来。试想,如果表演者无法对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同身受,又如何能够传递出这种情感来感染和影响听众呢?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声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内涵之一,只有拥有了优秀的道德品质,学生才能够对声乐作品中的“真善美”感同身受,产生共鸣。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有赖于学生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有赖于其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心态临场反应能力对声乐表演效果也有着直接影响,决定临场反应能力的重要因素便是声乐表演者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能够让声乐表演者灵活自如地调整呼吸状态,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受到不良心态影响,声乐表演者的发声状态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心态也是声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中的重要内涵之一,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效调配发声器官等身体器官,完成良好的声乐表演。

二、中职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技巧轻素养,教学陷入机械重复重技巧轻素养,教学陷入机械重复,是当前中职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和观念的影响,中职声乐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发声技巧和表演技巧的教学,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关注并不多。基于此,声乐教学也就陷入了机械重复的发声练习和声乐技巧练习当中。中职声乐专业学生文化素质较低,课堂上的专注力和自制力都相对较差,无法科学安排自己的学习,更多的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安排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当声乐教学安排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时,学生又会表现得无所适从。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和约束。

(二)师资力量不足,声乐教学目标较为宽泛中职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其声乐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中职院校办学吸引力不足,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导致其在声乐教学中循规蹈矩,只会根据教材内容或者统一的课件内容进行授课。中职办学条件不足,声乐教学中所需要的乐器以及声乐曲目等相对比较老旧,教学目标也较为宽泛,对于声乐教学的帮助不大。不仅如此,声乐教学要求和模式都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中职声乐教学中教研能力不足,在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面习惯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或者学校的成功经验,忽视了自身教育和建设特点,最终出现“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精准,这些问题都对中职声乐教学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到位,模式化教学明显中职学生受到前面求学经历的影响,其普遍存在叛逆心理或者自卑心理。在以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的学习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中职学生遭受了来自家长、教师以及同学的不公正待遇,久而久之,会对其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职声乐教学中并没有注重这一点,其在教学设计中也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采用模式化的教学来推进课堂。中职学生个性迥异,数量众多,且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中职学生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模式化的教学只会让中职声乐教学变成“工厂流水线”,学生所学习到的声乐表演技巧也会过于生硬,缺乏真情实感的表达。这与中职声乐教学初衷相违背,不利于中职声乐教学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长效发展。

三、中职声乐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路径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中职声乐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只有观念转变,才能够打开中职声乐教学改革的“关闸”,改革才能够如泄洪之水一样为其带来改变。首先,中职管理层人员要关注声乐教学行业变革,了解听众对于声乐表演的新需求,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视。为此,中职声乐教学设计阶段可以提前开展市场调研或者针对听众展开问卷调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依托市场调研分析结果,中职院校管理层人员能够认识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和人才培养方案。其次,中职院校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声乐技巧培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在这一过程中,中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观看视频对比,更为直观地看到有一定文化底蕴和涵养的表演者的声乐表演优势,继而引发中职声乐教师的思考。鉴于中职学生自制力和课堂专注度不足的问题,中职教师要想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其综合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和关注,通过设定一定的课堂规范、组织学生课前统一上交手机或者其他课堂管理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声乐学习中,并且从中获得情感和思想上的熏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明确教学目标,是推动中职声乐教学走出混乱和无章法的重要一步。师资力量建设对于中职声乐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意义重大,教师是学生们的引导者,只有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才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更为高雅的声乐艺术。首先,中职院校需要基于当前学生规模和具体需要,合理调整师生配比,通过选聘全职教师的方式增加教师人数。这样一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也会更为从容,会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声乐艺术或者具体曲目的观点和感悟,对于精细化教学的开展大有助益。其次,为了提升中职声乐教学质量和效果,发挥好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引导作用,中职院校也可以通过邀请声乐表演艺术家到校担任兼职教师,选聘大学声乐教师到校兼职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中职院校声乐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整体艺术素养。最后,声乐教师还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通过线上学习等方式,了解声乐教学现状以及优秀曲目,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中职声乐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基于师资力量建设的背景下,中职院校需要加强教研,并推动其常态化、动态化。其他地区和院校的成功经验固然值得借鉴,但是教师在借鉴过程中需要结合中职院校的实际办学情况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目标,并且将目标细化为短期目标。这样一来,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中职声乐教学质量能够循序渐进地完善和提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实现中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注重学生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提升,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说,教师在组织音乐鉴赏时,需要由浅入深,综合考虑到部分学生文化素养不足的问题,先从简单的音乐整体感知入手,然后结合音乐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的人生经历等详细阐述,最后引到音乐鉴赏和艺术修养培养方面。在学生形成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对音乐鉴赏方法有了一定掌握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主赏析音乐作品,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并深入探讨其声乐表演方式。其次,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展开教学。比如说,有的学生因为之前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内心存在怨愤,总是觉得别人对他有敌意。在教学设计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每个小组中安排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小型的社交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声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感受同伴的帮助和善意,体会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安全感。在这样的教学设计推动下,学生们既能够更好地完成声乐学习任务,也能够逐渐放下对他人的戒备心,更好地融入集体,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对于心态培养和提升,其可以依托环境感染和他人感染。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心态情况。然后,采用隐性分组教学,让心态好的学生带动和感染心态不好的学生,久而久之,也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总而言之,中职声乐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四)加强软硬件设施投入,引入教育信息化手段中职声乐教学中,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软硬件设施的投入,采取教育信息化手段。硬件设施不足,会限制声乐教学的发展;软件设施不足,会阻碍学生看世界的目光。因此,中职院校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尤其是资金配置,然后为声乐教学购置软硬件设施。比如说,通过搭建舞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台机会,学生的心态和临场反应能力就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有效提升其综合能力。在软件设施支持方面,中职院校可以依托当前线上教学发展的趋势,引进线上优秀教学资源和声乐表演场景,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声乐表演的实况,揣摩、模仿声乐表演者的技巧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持。这样一来,中职声乐教学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对声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都会得到明显提升,其也会更为主动地去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无形中培养和提升其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对于其综合能力和气质提升大有助益。

(五)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注重环境熏陶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为中职声乐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环境熏陶。环境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在成长过程中很难摆脱周边环境的影响。为此,声乐教师可以在声乐教室以及走廊上张贴音乐作品,供学生在课下时间赏析。为了避免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教师需要定期更换音乐作品。在此基础上,中职院校声乐教师还可以组织交流会,让学生轮流发表对于音乐作品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够在交流会上发表具有价值和新意的观点,可通过多方渠道更为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无形中提升了其文化素养以及音乐鉴赏能力。通过不断地音乐知识累积和文化积累,学生的综合能力会有所提升。

(六)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中职学生人生经历相对较少,这也限制了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共情能力的培养,也导致学生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无法将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情感准确地表现出来。但是,感情都是相通的,在声乐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艺术来源于生活,声乐作品中歌颂或者倾诉的很多情感也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经历的类似事情,然后产生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将声乐表演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增强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声乐教学中重视技巧教学忽视素养培养,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及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都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性和美学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基础上,为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软件硬件设施,借力线上教学,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都是当前培养和提升中职声乐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明.节奏训练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20(11):168-169.

[2]刘利霞.中职声乐课堂教学中模仿的价值与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8):170.

[3]段晓芳.中职声乐教学中多样化教学的路径探讨[J].黄河之声,2020(12):122.

[4]姚建华.中职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J].传播力研究,2020,4(17):183-184.

[5]雷莹.中职声乐教学优化路径探索[J].北方音乐,2020(10):171-172.

第5篇:升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数学素养策略

一、数学素养概述

数学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通过对知识进行逻辑性计算,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数学素养主要是以数学知识进行渗透,为学生构建数学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活动式教学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性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形成和构建方式进行思想层面上的了解。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现状

(一)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报考本专业时,一般以自身成绩为衡量,以及兴趣爱好为基础进行报考。部分学生存在数学科目成绩不理想,进而报考偏文科化的专业,以逃避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在进行专业课学习时,数学学科所占课时较少,主要以文化课为主,使学生对数学知识难以进行巩固性复习,致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较为薄弱。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一般以专业课程为主,对其他科目难以进行重视,导致数学知识的储备量不足。

(二)数学教学思想理念薄弱

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学前教育儿童进行正确的培训可提升儿童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儿童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公式套用和初步解题方法,未能对方法形成延伸性理解,导致对数学知识进行片面性的理解。在数学发展史中,学科的形成及起源,数学教学的理念与意义,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加陌生,不利于学生形成理念性教学。

(三)数学认知度传统

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数学教学方法存在错误认知,当前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主要对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儿童的思维,以学生为主进行素养性教育,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还未进行转变,易将主观思想代入课堂中。部分学生在学校接受传统教育方式,对知识进行学习,将导致部分学生在教学时易延续此种教学方式,未能以教学对象的角度出发,了解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将导致数学素养得不到相应的拓展。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

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应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巩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学校增加数学学科在整体课时中所占比例,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教师在进行数学科目教学时,应对学生的成绩和学习状况进行了解与总结,通过教学研究依据当前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对数学学科进行内容优化。教师将知识点进行递增式渗透,使学生逐步对知识进行理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信心,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态度,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开设数学活动

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时,当前主要是对知识和公式进行记忆式学习,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将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枯燥的心理,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思维与实际相结合,可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可通过绘制相应的数学手册、制作数学教学课件、编写相应的数学教学游戏、对学前儿童数学儿歌进行收集等,为学生构建数学学习氛围,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改变,进而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升华。

(三)组织数学竞赛

学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并通过组织相应的数学竞赛,通过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对竞赛内容进行设计时,应针对多角度进行开展,从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学生通过对竞赛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可拓展学前教育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学校开展选修式课程,主要以数学思想和数学进化史为主,旨在丰富学生的视野面,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得到全面认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数学素养进行分析,并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现状,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开设教学活动和组织数学竞赛等,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全方面培养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飞飞.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176.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