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团员管理工作范文

团员管理工作全文(5篇)

团员管理工作

第1篇:团员管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团队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丽水市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是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派遣人数最多的地方,省派科技特派员人数占了全省的近40%,全市现拥有个人科技特派员183名,团队科技特19个,实现全市173个乡镇(街道)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形成了“个人特派员围绕项目,团队特派员围绕产业”的“个人+团队”的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体系。国内学者围绕个人科技特派员运行模式开展了不少研究,但是对团队特派员运行模式及其承担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不多。鉴于此,本文以丽水市团队科技特派员为例,尝试通过定量的指标评价,以期为团队科技特派员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1绩效评价方法

1.1评价范围

选取自2013年以来派驻到丽水市九个县(市、区)的19个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项目,涵盖丽水区域内的竹、茶、蔬菜、食用菌、油茶、香榧、笋竹加工、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木质玩具等丽水特色和主导产业,特派员团队专家主要来自于中国农科院茶科所、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浙江省林科院、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

1.2评价程序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包含自我评价、专家评审和综合评议三个评价程序。团队特派员提交项目绩效评价信息表、自评价报告和相关证据材料完成自我评价,评价专家组通过实地查看、审阅材料和听取汇报并质询讨论,对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分别打分,专家组和特派员项目管理和实施单位综合讨论形成评价意见,最后统计、汇总形成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1.3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团队科技特派员项目绩效评价围绕产业发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带动农民增收为重点,选取容易量化的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从日常表现、项目实施情况、创新创业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建立了丽水团队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体系(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2.1评价结果

总体来看,大多数省团队特派员工作成果显著,得分70分以上的有15个,占比78.95%。绝大多数团队特派员通过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研发、示范基地建设与农民培训等多种途径,出色地完成了技术支持服务目标,为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有个别团队存在“不接地气”的现象,表现在深入结对地区的时间和次数有限,主要工作在实验室开展,科技成果丰富但落地效果差(见表2)。

2.2分析与总结

多数项目都按照合同书的要求,在创新研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示范基地建设、示范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建设、产业科技服务组织建设、技术指导与培训、团队科技特派员创业等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较好的完成当初的设定目标。此外,很多省团队特派员项目还形成了一些很好的工作经验。

2.2.1聚焦当地所需,破解技术难题以遂昌竹产业团队为例,团队一方面集成创新了毛竹测土分区推荐施肥和大径竹定向培育技术;另一方面针对当前毛竹行业不景气但竹笋市场效益好的现状,集中科研力量摸清了竹笋生长规律,在早冬笋定向培育、冬笋覆盖多发形成一套竹笋培育关键技术,有效带动了笋农增产增收。云和木质玩具产业团队聚焦清洁生产和自动化,针对云和木制玩具企业规模小、利润低的特点,着重开发和推广成本低、效率高的小型适用机械,有效地推动了云和玩具产业的清洁生产和机器换人。

2.2.2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个新品牌缙云黄茶产业团队把缙云黄茶从一个单株育成一个品种,继而支撑起一个产业,把缙云黄茶推进全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行列,并有望打造成为“中国黄茶之乡”;龙泉市茶产业团队从无到有,将“金观音”打造成为龙泉继青瓷和宝剑后的龙泉第三宝,使“金观音”特色茶产业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2.3开展组织模式创新,促使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针对山区产业存在“效率低、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几个团队在组织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如缙云黄茶产业团队创新科技服务示范带动模式,积极探索“小农户集中连片种植”产业组织模式探索,形成“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基地+小农户集中连片种植+专业示范村”模式。云和水产养殖产业团队引导成立丽水市首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组织模式上提高了云和生态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推动了云和生态水产养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2.4技术入股扎根地方,开辟创业新天地景宁香榧产业团队创建景宁嘉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既带动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又保障了香榧苗木质量。青田畜禽养殖团队以科技技能入股创办专业合作社和畜禽产品销售服务平台,将合作社基地发展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也为当地农户解决了畜禽产品终端销售问题。

2.2.5推动农旅融合,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景宁竹产业团队鉴于毛竹产业效益低迷,推动发展林下经济,建设休闲度假基地,依托竹林资源积极探索畲乡特色的林旅融合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景宁县竹产业转型升级。2.2.6推动发展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松阳茶产业团队(组建研究开发团队,帮助企业进行加工产品开发,完成茶资源功能产品(茶爽)的完整配方及生产工艺流程,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一条日产量10万粒,年产量1800万粒(每年生产时间180天)的茶爽生产线。

3下一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建议

3.1继续推进团队特派员实施并进行差异化支持基于团队科技特派员项目绩效考核,保留运作良好的团队,调整帮扶效果一般的团队成员,取消工作思路不明、帮扶效果不显著的团队。对一些对地方产业发展贡献大、前期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工作思路和目标清晰的团队加大扶持力度。

3.2鼓励科技特派员挖掘和保护地方特色品种资源

大多数团队以引进外来新品种为主,忽视了本地的一些物种资源,建议下一步团队特派员也要进一步挖掘和发扬诸如“土香榧”“土枇杷”等一些本地品种,对它们加以保护、改良和开发利用。

3.3吸纳营销人才进入科技特派员团队

通过绩效评价实地考察发现,科技特派在帮扶产业发展壮大之后,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解决产品的销路问题,因此建议在团队中适当增补营销管理人才。

3.4加强同一地区内服务产业相同的团队的交流沟通

加强相同产业不同团队之间在技术、信息和经验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帮扶效果最大化。33.5拓展技术帮扶,延长产业链支撑团队科技特派员不仅要教会农民种养殖业技术,更要着力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落地,延长农业产业链,培育精深加工企业,为当地做大做强一个产业。

3.6创新服务机制,做好后勤保障

地方科技局应该进一步完善团队特派员的联络和服务工作,学习青田科技项目配套、云和“乡情关怀”等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帮助特派员找到地方经济发展的痛点,开展精准技术和科技帮扶。

参考文献:

[1]许竹青.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科技中国,2020,(10):64-66.

[2]朱美聪.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政策体系发展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9):269-270.

第2篇:团员管理工作范文

一、高校共青团档案工作概述

高校共青团档案工作主要包括有关团的各类文书档案、团务工作档案及团员档案,通常由学生所在学校的人事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管理。依照1980年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的《关于团员档案管理的暂行规定》,团员档案的构成内容包括团员入团志愿书、组织鉴定、团内奖励决定、团内处分的调查、本人检查和组织决定。档案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发展中最具备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之一,是国家机构、社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史料凭证。一份完备的共青团档案不仅有助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教风建设,还起着增强组织凝聚力,促进青年团员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而目前的高校共青团档案管理大都局限于管理团籍档案及文书档案的狭义模式,并没有真正激发档案活力,未能有效起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二、高校共青团档案工作现状剖析

1.档案管理环节失于规范,管理人员水平不足。规范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保障,但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共青团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严谨,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档案分类归档不明确,导致档案胡乱堆积。这样的档案既影响翻检与调卷,也不利于提高档案利用率。有些即使有制定好的标准规范却缺乏实施力度,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使之仅仅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导致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得不到保障。再者,许多高校对团组织不够重视,没有聘请专门的管理人员,而一般由辅导员教师或学生团干部担任,他们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技能,难以有效将档案整理归档,造成整体归档工作滞后。

2.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缺乏责任意识。一般来讲,高校团组织的基本机构为团支部、分团支部(团总支)、校团委。其中团支部设置一般以行政班级集体为单位,下设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位。班级团支部书记通常由各班选举上任,协助做好团员管理工作,配合做好新生团员组织关系转入、发展、本支部团员统计等工作,并负责做好本团支部的各项活动记录。但这些推选出来的团支书,每学年轮换,流动性大,加之本身又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管理水平。有些班级团支书因其本身思想觉悟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任职期间尚未能真正了解团的根本思想与核心要义,只懂上传下达。开展了班级团内活动却不重视记录,缺乏档案意识,导致活动材料的遗漏或缺失。等到上级检查材料时便弄虚作假,这样的材料上交到上级团委,最终整理出来便是一份不真实的档案材料。这样的材料容易迷惑上级组织对基层团支部的了解,难以掌握团员青年真实的政治素养与政治觉悟水平,也无法有效坚定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3.档案信息量匮乏,档案记录内容及形式单一。现行的团员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还是两书一证以及团内的奖励决定和处分调查,信息量相对匮乏,历史材料居多,缺少个性化内容。基层团组织对共青团宣传力度不足,团内活动参与渠道单一,未能有效激发团员青年参加团内活动的积极性,没有全面地反映出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这就不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引导,没能在深度上、广度上挖掘出其本身应具有的作用,更不足以成为社会选人用人的标准。

4.档案管理方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档案管理方式仍局限于纸质版的记录与保存,这样的手工操作方式容易导致档案堆积、丢失。由于管理人员冗杂多变,且水平不一,使得档案储存形式变化多样,缺乏系统性,给查阅造成阻碍。很多材料更是形成了“以藏为主,重藏轻用,保守封闭,被动服务”的管理状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相比较于当下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这样的管理方式显然落后于时代。

三、改进建议与措施

1.规范档案管理过程,配备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一般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价值鉴定、保管、编目和检索等环节,各大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这几个环节加以删减增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针对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定下工作执行标准,各项工作事无巨细力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明确岗位职责,任务与责任落实到个人。《方案》规定,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应当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他部门的必须给予改正,并合理界定区别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能。为了提升共青团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高校相关处室有必要指定一名档案人员,专门负责本部门档案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同时还应当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增设档案管理部门以及配备齐全的硬件设备,对档案资料进行系统管理。此外,建议建立管理监督机制,设专人定期检查档案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及时查缺补漏,定期验收档案管理工作。

2.加大档案管理经费投入。各高校共青团应对团予以重视,增强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加大管理经费投入。提升硬件设施,如升级改造档案室,增设档案数据库,建立防火防盗的维护系统,保障档案的安全性;积极引进先进科技管理设备,探索开发科学管理技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如增设人员和科室较为困难,建议设立专项经费,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档案整理立卷工作,同时对之前尚未数字化处理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3.整合多元信息平台,激发档案活力。《方案》提出,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着力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为适应时展,各高校共青团应积极探索现代化管理模式,推进共青团档案数字化科学化管理。通过综合信息利用和数据资源共享,努力实现高校共青团各级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精简会议、文件以及简报。把团内活动以规范化的形式及时、完整、多元地记录在案,可将记录分为基础工作档案和利用工作档案,如此有利于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并定期检查更新信息。积极促进高校共青团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发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网上传播互动矩阵,指导和推动工作运行。积极利用微博、QQ、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信息化平台宣传团的思想理念,充分利用好青年之声等信息平台,帮助广大青年团员解决难题,实现人生价值。利用智慧团建等拓宽档案管理渠道,及时对团员信息进行更新汇总,扩大有效工作覆盖面,让广大青年团员共同学习团内知识,了解团内动态,更有利于广大团员参与到共青团的建设中来,让共青团更加充满活力。

4.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仅仅依靠管理人员,难免有失真或遗漏。若能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青年师生一同参与到档案的管理中来,则事半功倍,能使档案管理相对快捷高效。在《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建带群建工作的意见》等制度文件的背景下,高校的共青团档案工作需要建立健全新时代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对此有必要以档案工作为载体,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和考核制度安排。同时,加强组织宣传,让团员青年了解档案对其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团员创造积极性与记录积极性。在大学入学阶段,增强团员的档案意识,让团员学生有档案意识、规范意识。让团员青年珍视自己的团员身份,增强政治思想觉悟,以党为荣,坚定不移地紧跟团的步伐,向党组织迈进。动员青年师生们广泛地参与共青团工作的建设、决策、实施、评议的全过程,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的专题会议。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延伸手臂,引导学生团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四、结论

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思想教育功能、组织建设功能、人才聚集优势,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并尽快优化工作程序。尽快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大档案管理经费投入。组建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结合线上线下双线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新型多元信息化管理渠道,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理念的宣传与指导,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最终实现共青团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EB/OL].搜狗百科.[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EB/OL].百度百科.

[3]孙润.高校团员档案管理问题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10):149.

[4]曹鸣谦.改革视野下的高校共青团档案管理探索[J].档案与建设,2017(9):88-90+87.

[5]徐大新,李理.浅析高职院校共青团档案管理工作[J].兰台世界,2020(S1):125.

[6]张敏.试论高校共青团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9):66-67.

[7]孙媛.高校共青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9):45-46.

第3篇:团员管理工作范文

21世纪的信息化给中学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为学校团总支和各班团支部、传统内容和新信息之间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互相沟通的桥梁,把组织优势、阵地优势、人才优势、网络优势有机整合起来,在中学共青团工作扎实开展数字化工作,增强团工作的覆盖面和时效性,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和当代青少年团员自身成长规律的重要举措,也是21世纪信息化背景下,共青团组织的战略转型。

目前构建中学共青团数字化管理的现实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的两个方面:

第一,在学校方面,观念落后,没有重视信息化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仅作为日常上课服务;未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和传播网络,在团建工作资源的获取、入库、存储和应用方面管理不善,缺乏前瞻和全面整合信息资源的视野;部分学校在信息软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不够。

第二,作为信息技术“双刃剑”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我市中小学生首次接触网络的平均年龄为9.3岁,而2006年的数据是11岁。我市各中学附近的网吧有几十家,初中生家庭的电脑拥有率53.2%。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上网以休闲娱乐为主,看电影、听音乐、玩网络游戏的学生的占了57.0%,都已经会熟练上网偷菜、看动画、打游戏。其次是QQ聊天,占32.4%;搜索下载学习资料、写博客、日记人数占10.6%,排在第三位,其中部分学生开始尝试网上购物。目前我国的网络正处于起步阶段,上网主要目的为聊天、玩游戏,学习目的较少。网络充斥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场所,中学生一旦接触便沉湎其中,诱发网瘾。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

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并创新中学共青团的管理方式,顺应数字化潮流,最大限度整合信息资源,避免网络给团组织和青少年团员带来的负面冲击,是目前初中共青团工作开拓创新、能否与时俱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配合并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关键举措。

当前有关中学共青团数字化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概念及内涵。数字校园指借助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优化和辅助完成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第二,信息化给团建工作带来的机遇。网络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交流互动;利于网络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利于学生团员个性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活动。

第三,信息化给团建工作带来的影响。积极影响:互联网有利于充分发挥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为共青团开辟了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消极影响:理论内容受挑战,现行模式己滞后;心理情感受影响,人际交往被淡化;道德意识受冲击,伦理法规易弱化。在计算机网络遍及全球的时代,网络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它也混杂了许多不健康的内容和一些违反伦理法规的东西。比如,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以及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

第四,对策。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科学严格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青年素养;更新工作手段,改进工作方法。

二、理论思考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

(二)团建工作与中学生成长的关系

团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如何适应时展的要求,利用数字技术,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个德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德育中的显性和隐性教育方式

显性教育是指利用各种公开的方式和内容、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方法,是一种显露的、直接的“有形”教育。然而,网络的日益普及,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隐形教育模式,显性教育在拓展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隐性教育是一种具有间接性、暗示性、渗透性的“无形”教育。网络载体的传播特点和媒介的融合性使数字化的团建工作在传播舆论信息方面往往比传统媒体更加及时和开放,因而容易获得心理学上所认定的“首因效应”。

三、研究目标

据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的统计,截止2009年底我国网民已达3.84亿,普及率为28.9%。网民的主体是青少年,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3。面对“网络新生代”,中学团组织应高度清晰地认识到网络在思想引领中的作用,努力把思想教育领地拓展到网络世界,不断创新团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做到组织信息化、决策信息化、宣传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一)初中共青团数字化管理的模型

中学团建的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网络层,二是基本服务层,三是应用层,四是分析决策层,五是面向所有用户(教师、学生、家长)的门户站点,实现个性化的界面功能。

(二)初中共青团数字化管理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兼职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学校要极其重视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

(三)内容

无纸化办公;建立学生团员电子管理系统;学生团员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网络平台,为团员学生提供个性化、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平台。

(四)网络维护和安全

四、研究内容

(一)初中共青团数字化管理的模型

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发展规划,初中共青团数字化管理的校园网建模型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计算机网络,主要解决基础网络互联互通的问题;二是基本服务层;三是应用层,主要提供学校团员管理、学习管理、知识库、办公自动化等应用;四是分析决策层;五是面向所有教师、学生、家长的门户站点,实现个性化的界面功能。

(二)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这是做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证。一方面,要加强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兼职队伍建设。团干部除本身要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外,还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掌握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现代化,使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走在时代前列。

另一方面学校要极其重视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一是物色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进校,二是学校定期把校内骨干送出去参加省、市电教馆举办的高级别的软件应用网络管理等短期培训班。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开展团建工作的设计、反思与评价能力。

(三)初中共青团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内容

1、党和团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学习材料。及时、快捷、高效地开展团建工作。

2、无纸化办公

校园网建成以后,学校强力推进校园网数字化办公,学校所有的会议通知、校历周历、公文流转全部通过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公效率,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3、建立学生团员电子管理系统

团员学生可网上注册团籍、借助这一平台过组织生活。团支部对本支部团员注册登记表进行审查。在线回答团员疑惑,维护本支部交流平台。团委统一管理全校团员信息资料库,可以随时汇总、统计和查看团员信息。

4、学生团员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一是培养团员浏览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意识。第二是交流信息能力。第三是团组织为学校及社区服务的能力。

5、建立和不断完善学校共青团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加强学生与共青团组织的网上交流,广泛收集听取学生意见和信息,使广大同学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意见,为团员解答疑惑、提供帮助服务。可根据形势和学校内部的特色、校园文化等设置思想调查、热点问题对话、求职指导、生活时尚等栏目,及时掌握新的思想动向,及时作出疏导。同时活动要多维化,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又不能完全依赖网络;既要继承和发扬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还要积极赋予其新的内涵,以适应网络发展的趋势,

6、及时在网站典型事例,弘扬正气。

7、开展丰富的主题和文艺活动,引导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和食堂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8、在线心理辅导。怎样认识人生、怎样克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如何对待升学与就业、恋爱与婚姻等等,消除团员学生的思想波动和激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9、利用手机,联合通信部门,建立学校、家长、学生团员三方互动平台。

(四)网络维护和安全

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安全服务。

五、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与方法: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德育理论为基础,实践调查和现象分析同步。以我校的团建数字化工作为样本,同时兼顾调查我市各个县区具有代表性的开展数字化团建工作的学校,研究新时期数字化团建工作的现状、问题、对策等。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六、研究步骤

本项目以理论研究、实践调查和现象分析同步,通过揭示和分析数字化团建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困境及原因,然后从7个方面提出有实效的对策

实施步骤:

① 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数字化团建管理工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进行

相关的调研、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

②全面展开研究,确立本课题的主体框架,并付诸实施。

③形成中期成果,在学校范围推广实行,征求意见,检验实效。

④对成果公开,接收反馈,加以补充和完善。

⑤形成研究成果专集,接受鉴定。

七、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产生以下成果

第4篇:团员管理工作范文

1.1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

1.1.1管理人员不够专业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或个别学生党员担任,他们在精力上往往不够投入、专业性不够强。辅导员经常忙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严重制约了他们在党员再教育工作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党员理论功底尚浅,缺乏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制约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1.1.2发展标准不能统一

高校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党员选拔标准把握不严格,组织发展程序不规范,党建工作缺乏制度化、标准化。出现了发展党员重学习成绩而轻思想教育、重学生干部而轻普通学生,发展标准不统一,组织程序不严格履行等问题。

1.1.3基层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管理

一些基层党组织非常注重党员的发展工作,而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投入不多。甚至有些负责人简单地认为提高大学生党员比例是重要的,而把党员教育工作置身事外。党组织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大力发展党员上,忽视了党员的后续教育与管理。

1.1.4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首先,党员发展过程中考核机制不完善。高校有些党支部还没有建立起符合大学生党员实际情况的管理和考核体系,缺乏组织生活、民主评议等制度,没有充分发挥出各制度的约束和导向作用。各项制度成了一纸空文,规章制度实际操作性不强,形同虚设。考核监督更多的是一种事后行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党员学习互动气氛不活跃,缺乏与现实实际情况的结合,缺少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指导。部分党组织“”都没有认真贯彻落实,组织生活开展不及时,内容单一;没有从党员需求出发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学习。

1.2.2教育管理内容滞后

高校存在着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空泛、滞后,阶段孤立等问题。当代青年获取信息的来源渠道广泛,善于通过手机、网络获得实时信息,与世界连接。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一些党务工作者不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不住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发展特征,把握不了社会焦点和时事“热点难点”。不能够结合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和国际形势,结合广大党员的思想动态,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保证教育内容的时代性、鲜活性和时效性。这就使他们对于传统课堂上的“权威”理论产生质疑。

1.2.3教育管理方式传统化

当代青年不再满足于课堂的理论灌输,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思考滞后,制定政策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停留在“听报告、念文件、看视频”的水平上,学习过程处于封闭式、单向灌输的教育状态,不能使党员切身体会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形成不了稳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3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教育不足

1.3.1入党动机不纯

部分大学生往往对党员角色定位不准,混淆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为了入党而入党,错把手段当成目的,甚至不惜花金钱找关系入党。入党动机呈现出功利化和多样化的倾向,有的人将入党当作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筹码、获得权力和私利的政治资本、满足父母期望的途径。

1.3.2对党认识不深入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大学生对党认识不深入,思想不够成熟,容易受物质社会的影响,扭曲了入党本应有的崇高信仰———坚信社会主义。经常碰到学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未能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甚至对其他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3.3后期自我监管能力差

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党员自我监管能力不强,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入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样一来,理想信念就极容易动摇,加入党组织后就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显得“后劲不足”。

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举措

2.1加强学生党员分类管理

现在的大学生教育,都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思想状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一个标准、一个制度要求,很难达到现在的教育要求和目标。因此各党组织在制定教育管理目标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人制宜。在教育管理内容上首先要注意有统有分,不能统的过多,强求一致。应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指导思想,将党员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2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

2.2.1严格团组织推优入党的管理教育

当前,我国高校共青团对团员推优等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对加强团员政治教育工作和团员意识工作关注不够。高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党建带团建,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和强化团组织生活,严格团员考核,使团组织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形成一个连续过程。

2.2.2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

建立一套“内因与外因结合、稳定与滚动结合、数量与质量和谐、制度成果与实践成果相得益彰”的入党积极分子滚动制,进一步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进而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从而保持大学生党员的纯洁性与先进性。

2.2.3建立入党申请人联系制度

对于已经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要及时指定培养联系人,并督促其经常了解和掌握申请人的入党动机、思想和工作动态,加强对入党申请人的引导教育,并及时向组织报告培养联系情况。

2.2.4加强党员后续教育和长期教育

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是高等院校对已经加入党组织的在校大学生党员所进行的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后续教育的思路、丰富后续教育的形式、完善监督保障机制等途径来为后续教育保驾护航。

2.3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

2.3.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随着科技的迅速进步,现代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很好的教育工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资源,创建微博,利用微信,搭建网络党校、QQ党支部等新型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扩大覆盖面,为学生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政策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2.3.2合理利用红色资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对学生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而红色革命圣地是这部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圣地,进行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坚定学生党员跟党走的信念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3.3在实践中开展教育活动

党员教育要在形式上避免繁冗、单向式地灌输,要增加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教育环节。不断改进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拓宽高校党员教育渠道。通过组织学生党员深入社会生活、参观学习、挂职锻炼、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使教育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在实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讲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服从组织安排,最终实现学得深入、透彻,讲求实效的局面。

2.4完善党员教育监督和保障机制

监督机制要求公正、公开、透明,保障机制要求全面、有效。只有监督保障机制公开有效,党员教育工作才能保质保量。首先,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当不断探索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健全完善优秀团员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预审、公示、预备党员考察、组织谈话、党员转正审核、党员民主评议、群众座谈等各项制度。定期听取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并及时将相关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党员,督促党员同志定期开展自我剖析与自我批评活动。其次,保障机制也需要得到不断的完善。包括完善制度保障,除了要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之外,还应该提高制度的育人功能,通过相关的制度营造一种氛围,进而塑造接受教育的每一位学生党员。完善人员保障,培养一支时间充裕、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完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除了要发挥每位党员艰苦奋斗的作风之外,还应该为接受后续教育的党员所在的党支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确保各项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平稳、有序、高效运行。

2.5健全组织机构,创新党组织设置

2.5.1健全责任体制

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党的章程和相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党员责任落实机制,在组织内部,要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实际,为每个党员设岗定责,明确相应的责任。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保证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并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制定落实指导、帮助、检查、评比、奖惩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促使党员承担、履行责任,自我监督,使目标、权利、责任相统一。

2.5.2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积极而慎重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把培养、育人贯穿于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紧密结合高校实际,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之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基层组织工作中的作用,让大学生党员既成为支部工作的对象,又成为支部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从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5.3建立多维矩阵制组织结构

在校党委领导、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由各学生党支部与相应职能部门纵横协调组成多维矩阵制组织。形成以“锻炼为舞台,服务为平台,成长为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先进阵地”的多维矩阵制党建组织。通过学生党员、辅导员与各专业支部的协调合作,开展富有成效、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实施对学生党员的全程化教育、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能够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小结

第5篇:团员管理工作范文

一,在日常教育学习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公司结合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加强党员、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党员、员工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营造出“人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一是结合公司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周例会、安全生产会、班组政治学习会等载体作用,结合工作性质特点,组织开展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信友善为专题的学习培训。二是利用“”,组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党员带头学习,深刻领会其主要精神内涵,通过学习凝聚共识,深入内心,使之成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结合公司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党的组织纪律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组织纪律观念,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三是结合公司党委关于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的要求,评议出能自觉学习企业生产管理新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掌握岗位技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业务骨干或技术能手,体现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公司在安全管理中,将核心价值观要求与公司“安全、创效、服务、规范”管理目标融合起来。针对公司员工服务方式简单落后,安全意识不强、业务素质不高等特点,以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为契机,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建立公司生产服务的标准体系,理顺标准化管理和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岗位、流程的全覆盖,为推动公司安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生产零违章”、“我当一天安全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安全生产,诚信服务”系列安全生产主题活动,让广大员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自觉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劳动岗位中生动诠释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

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将核心价值观的元素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增强员工的价值认同感、企业认同感,帮助员工自觉自愿、同心协力的为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努力工作。在大力弘扬“用心工作、健康生活、激情奉献、追求卓远”粤电企业文化基础上,开展以“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优秀党员表彰会、五一先进劳动者表彰会等载体,形成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企业文化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科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员工广泛参与,增强广大员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和愿望。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创新文化建设方式,通过“读书会”、“青年文明号”、“讲企业故事”等活动,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加强员工间沟通交流,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员工的企业文化价值认同感。

四,在青年志愿服务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