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引导式教学法全文(5篇)

引导式教学法

第1篇: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引导式教学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化工、药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物理化学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数学的原理、技术、方法、仪器的实践课程,为化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工具和方法[1]。2020年9月11日,习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到:“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导向,“基础课程”教学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无可替代。作为现行教学模式下主要载体,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获取更为全面严谨的逻辑、方法和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向课堂要效率,是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追求[2]。

1物理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现存的两个突出问题

1.1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储备及对化学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不足物理化学理论体系自身抽象又严谨的特点,常给学生一种“概念多,公式多,应用条件多变等”刻板印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普遍有待提升。另外,还有部分班级的物理化学实验课,几乎与物理化学理论课程、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分析化学理论课程等同期开课,会有未经学习相应理论知识而先进行实验实践的尴尬,造成学生对将要开展的物理化学实验不知其所以然。鉴于此,学生在物理化学实验前的预习环节常常差强人意,表现出“看过了”即为“预习过了”的无奈。在实验过程中,常有“照虎画猫”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背离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初衷。另外,物理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理论支撑,它所提供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是化学研究通行的基本策略,对化学相关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作为教学课程,化学相关的各学科课程又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鲜有将物理化学实验方法与解决众多相关学科问题相关联起来,这在化学学科相关人才的培养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相关知识应用的纵横联系物理化学实验传统的教学方式包括:学生预习;教师讲解;学生动手实验采集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3]。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学习效果却有较大提升空间,很难满足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培养的根本需求。在教师课堂讲授部分中,教师往往依照指定教材所列顺序: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仪器使用规范-实验注意问题-数据处理,进行逐一讲授,与学生互动少,属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彰显。特别是实验原理部分,有很多的公式推导和表达式的变形,蕴含着大量的学科信息,这使得,一方面,学生听课的过程中无法与实验内容实时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另一方面,教师也很难面面俱到的把这些信息进行升华总结,不利于科学知识的纵横联结,使得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引导式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为了弥补前述问题的缺陷,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以我校物理化学实验中《电动势法测pH和Ksp》[5]的教学为例,浅谈下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电动势法测pH和Ksp》是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之一,涵盖了物理化学课程电化学章节中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电解质活度,以及化学平衡章节中平衡常数等重要内容。本实验时长共4学时,其中指导教师的引导1学时,学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3学时。本文着眼于前1个学时,分为三个部分,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其中教师讲解约20分钟,教师引导下学生交流讨论总结约占25分钟。

2.1直接抛出拟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本质,用时5分钟本次实验需要测量待测溶液的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式1)和难溶盐AgCl的溶度积Ksp(式2)。式中ax表示化学物质x的活度,即“有效浓度”,根据溶液相关理论,活度可以浓度与活度系数γ的乘积表示,如式(3)所示。活度系数γ表征的是化学物质对其理想行为的偏离程度,对于理想溶液或稀溶液的溶质,γ=1。某溶质活度系数的大小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温度、溶剂性质、浓度等。活度系数的数值可由实验测定或查阅标准数据手册获得。由此,实验测量待测液pH值及难溶盐溶度积Ksp,实际上对相关物质浓度的研究。

2.2引导式扩展教学内容,用时2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已学过、用过或见过的研究物质浓度的实验方法。此部分是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是引导式教学中较发散,需要指导教师灵活掌控的环节。指导教师应充分鼓励和保护学生参与教学交流的意愿。学生交流讨论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是次要目标。根据学生交流讨论内容,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必要时加以补充。浓度的研究方法通常可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两类。化学法是直接测量体系中物质浓度的实验方法,如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电导滴定、电位滴定等。该方法常需要通过骤冷,稀释等手段处理后,使混合体系各组份相对含量保持不变,然后测定相应组份浓度;物理分析法是通过与浓度有关的物理量,如《二元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中用到的折射率,《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中用到的旋光度,《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中》用到的电导率,《大孔树脂吸附动力学》实验中用到的吸光度,以及本实验用到的原电池电动势等物理量的测量,间接得到相应物质浓度的信息。该方法不干扰被测量体系,可连续在线检测,利于实验数据的大批量自动采集,但局限性在于需要明确所测物理量与被研究体系物质浓度之间的具体的函数关系。本实验采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波根多夫(Poggendorff)对消法测原电池电动势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电池电动势E的重要应用[5],如可用于:(1)测量电化学反应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摩尔熵变,摩尔焓变,电化学反应热效应;(2)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3)求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所有可以设计成可逆电池的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均可由此法求得;(4)求难溶盐溶度积;(5)测定溶液pH值;(6)测定电解质平均活度系数等。这部分内容涵盖了物理化学理论课程中电化学章节教学的大部分重点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教学,可有效帮助同学们梳理相应理论知识,在体现促进提高理论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同学们对物理化学实验手段强大功能的认知。

2.3回归实验教学内容,用时15分钟在同学们讨论结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夯实电池电动势法在测量pH值和Ksp中的具体应用细节,如几种常见的氢离子可逆电极:玻璃电极、标准氢电极和醌氢醌电极,盐桥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可逆电池的组装等。此部分着重讲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易出错的环节,宜简化公式的推导与演算,避免大篇幅理论讲解,尽可能呼应同学们讨论中谈到的相关理论问题。

3总结

本文针对传统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若干环节的突出问题,以《电动势法测pH和Ksp》实验为例,探索了问题引导式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本实验教学法中,一方面,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感、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有效规避“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之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并归纳总结,从而对实验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本实验教学法中,使得实验教学“目的-方法-原理-实施”主线更加清晰,以点带面,由单个实验教学内容,引申众多相关知识,启发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各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融会贯通,为高素质化学相关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海涛.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秦鹂,毛晓明,李慧,等.基于能力培养的物理化学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改革策略[J].广东化工,2020,47(15):215-216.

[3]何田,胡自强,边界,等.浅谈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9,46(15):206.

[4]徐开俊,胡芳,阮秀琴,等.物理化学实验与指导(第二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第2篇: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引导探究楞次定律教学尝试

一、必要性阐述

电工基础是电气专业的骨干课程。它要求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理论,为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薄弱,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理解,不做作业,学习热情不高。为了提高学生对电工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导学探究。在教学之前,筛选具备“实用价值”的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观察“分析”,思考“总结”“判断”并归纳出结论。以楞次定律课程为例,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而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还不是很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上容易出差错。如果不能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就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二、引导探究教学法的概念

从狭义上理解,引导探究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理解,教学过程的主线就是探究性学习,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认识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中引导思考是关键,手脑并动是核心,在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形成“相互合作”以及“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实验观察→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楞次定律归纳总结→课堂讲解练习→课堂小结。教师设计一系列的提问,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做法,建立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维信息多边交流的新型关系。

三、引导探究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学习是有目的、针对性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澄清学习的内容,打造一种滋养学习过程的心理氛围,建立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向学生展示探究的方向,让他们专注于一定的角度和目标,去查阅资料,深入思考以及解决问题。

1.课前复习,做好知识储备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定律,是在磁场和电磁感应基础上,研究磁和电的关系。因此在课前复习环节里要对“电生磁”“磁生电”进行回顾,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楞次定律的课堂复习实例(学生课前在学案上做好预习)包括五部分。第一,电流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第二,右手螺旋法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并把拇指张开,弯曲四指表示电流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第三,练习判断电流方向。第四,电磁感应现象。第五,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2.营造情境导入,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上一节课中的三个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同时让学生观察表针摆动方向。当导体棒向左或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当磁铁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当电键闭合或断开时,滑线变阻器向左或向右滑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提出问题:在以上实验中,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实验中表针的摆动方向不同,说明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同,那么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在这节课中,通过第二节学生熟悉的实验进行论证,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程。同时,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索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快就能投入到问题中,为设计做仔细的准备,化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

3.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再通过观察、猜想和探究目标的提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重点:探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问题。关键词是“探”,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和猜想,明确探究目标,带着疑问去探究。楞次定律的课堂探究实例。(1)观察线圈导线的绕向。(2)可以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指针摆动方向与电流流向的关系,在此可以直接给出:电流由红接线柱流入,表针向右偏。(3)猜想与假设:你认为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学习目标: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有什么联系,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联系。(5)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实验并填写表格:N极向下插入线圈过程,S极向下插入线圈过程,N极向下拨出线圈过程,S极向下拨出线圈过程。

4.展示探究,归纳定律

学生对本环节实验进行记录分析,关键词是“究”,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发现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找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一“中介”,然后根据实验记录表中原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能力。楞次定律的课堂实例: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表格数据,教师设置问题加以引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阻碍作用不一定,有时相同,有时相反。当增大时,b感与b原相反;当减小时,b感与b原相同。感应电流的磁场不能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对磁通量的变化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感应电流产生磁场的方向是否始终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找“中介”,这个“中介”既与感应电流方向有关又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某个因素有关,这样就间接地找到了联系。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发现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联系。板书——定律归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楞次定律。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和学生对规律的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我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对定律中涉及的原磁场、感应磁场、磁通量的变化等物理量间的关系更加清楚,再次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5.开放发散,综合升华

以磁通量变化体现“阻碍”。在磁场中放入一线圈,若磁场B变大或变小,问:①线圈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②当B增大或减少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增反减同)通过以磁通量的变化为例,体现楞次定律的“阻碍”作用,再次总结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步骤。此例题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而且学生也容易掌握。最后是课堂小结:楞次定律概念以及楞次定律概念中“阻碍”的“行为表现”(就磁通量而言,总是阻碍原磁通变化)。这个环节使学生再次明确课堂重点,掌握知识点。6.课后动手,巩固提高课后作业:动手做一做楞次环。材料:铝制合金、支架、螺丝、条形磁铁。左边为缺口导体圆环,右边环为导体圆环,两环用细杆子连接在支点O,可以绕O在水平内自由转动。用足够强的磁铁的任何一极插入圆环,观察现象并试解现象,思考:当用S极插入A环时,环中感应电流方向如何?本环节引导学生课后动手制作楞次环,学会自主探究实验,并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延伸,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四、自我评价

引导探究教学方法在楞次定律课堂中的尝试,基本实现了以问题式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运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探究式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因此实验设置的形式可以改为教师实物演示,或者增加学生自主操作探究。第二,问题引导式要求课堂设计时应用“问题化”加工策略,善于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解释巧妙地转化为有效的、形式多样化的“问题”或“问题链”,但是问题设置需要结合学生基本情况,课堂上有个别“问题”出现冷场情况。只有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能紧跟教师进度,积极思考。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题”往往指向的是事物的矛盾,能激发起人们思想的火花。当学生以主动的方式获取知识的时候,知识建构就是自主的,而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笔者在这条路上还要经不断探索。好的教学理论也需要不断地在课堂上实践以及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韦兰娟.引动探究升华——电工教学中“三位一体”目标教学尝试[J].科教文汇,2006(12).

[2]陈德成.推行互动教学方法,全力促进教学相长[J].考试周刊,2013(84).

第3篇: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应用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的重心发生了转移,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能力培养,由注重学习成果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采用统一的标准转变为重视个体差异性等方面。另外,在教学模式方面以多元化教学方法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逐渐成为改革的主流。《高中地理学科标准(试用版)》明确提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探究教学提高高中生的探索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要想实现这一新型教学理念,就必须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核心内涵

所谓“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指运用探究性方法实施各项教学活动,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应用该教学法的过程中,通常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带领学生一同参与理论知识或现实问题的探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这一方法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系列实际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必要前提在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具有紧密性、探究性的实质性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模式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和分析情况做综合归纳,得出全面而客观的结果,经过反复锻炼,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效率。此外,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还应明确师生双方的定位。对教师而言,必须摒弃原先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积极转变为引导者、发问者、总结者,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分析潜质和探究热情,从而促进学生提高问题处理能力。对学生而言,必须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被动者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从而获得最佳结论。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教师积极落实引导工作,让学生自我发现。

由于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沿袭“一言堂”授课模式,整堂课下来常常倍感辛劳,而学生所习得的知识有限,自然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找准自身的位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在遵循地理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时间、空间留给讲台之下的学生,教师仅仅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引作用,并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起着纠正作用。例如,在讲授“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一课时,教师首先要熟悉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即初步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运用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具模拟晨线、暗线的形成,并归纳出晨昏线的主要移动特征,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地球自转的美感,培养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紧接着,教师邀请三位同学模拟地球自转实验,让学生亲身切实感受到实验引导的乐趣所在,既活跃了地理课堂教学氛围,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积极性。

2.组织学生对课堂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地理教师在抛出问题之后,学生迅速进入独立思考环节,这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应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待思考结束后,可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思考情况。发言后,教师应结合教学计划、课堂内容等,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规定每一小组总结出完整的答案,并且在小组讨论后派组长做最后的陈述,将讨论结果分享给任课教师和其他同学。由此可见,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法不仅有效锻炼了高中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探究式教学法是任何教学法中最合理的、最科学的。

3.推进小组发言,教师做好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

在小组讨论后,即刻过渡到发言环节。以“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扮演何种角色”问题为例,在小组思考和讨论过后,教师派每组组长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和总结。而在小组总结后,教师还需对各组阐述内容进行客观评价,必要时应指出不足之处,督促学生进行改正,但对某些新颖的观点和思路应适当地给予表扬,从而使小组结论得到升华。所有小组全面完成发言环节之后,教师应做好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综合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发言观点,对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客观总结,并全面剖析这一问题,进而使学生收获更多的地理知识,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效率。实践证明,高中地理教学引入探究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提升高中生的自主探究水平,而且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从而进一步增强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三、结语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既能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又能加强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该种教学法是值得广泛提倡的。此外,地理教师应加快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做好指引工作,准确定位好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法,从而促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龚伟波.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07).

[2]李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4).

第4篇: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市场营销基础;应用

一、过程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

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对市场营销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过程启发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放于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更多是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的方式,落实新学到的市场营销知识;另一方面,过程启发式教学法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全面掌握基础市场营销知识之后,还可以将其引入到日常生活中,为今后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引入过程启发式教学法的时候,很多教师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教学方法的意义和具体形式,只是单纯的提出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很高的思考价值,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依旧无法提高整个市场营销课堂的教学效率[1]。像是在学习市场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组成市场的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这三个元素罗列出来,然后询问学生是不是这三个要素,这个设问方式并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也没有让启发的价值完全体现出来。

(二)设置问题缺乏思考

教师为了引入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可能会在教学开始就提出问题,只是提出的问题会有些不合时宜。举个例子,如果在讲解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前就提出“什么是市场营销”这个问题,即使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思考,但是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了解,也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只会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就算想思考也找不到方向,所以对市场营销初期阶段教学来说,这种过程启发式教学法的效率比较低下。

(三)教学内容无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的时候,因为总体内容比较多,教师会在一节课上设置大量的教学内容,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市场营销的内容,如果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也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2]。像是在引入市场营销教学案例的时候,如果只是在讲述案例背景之后就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普遍都无法马上回答上来,教师可能会在询问过几个学生之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也无法达到原有的教学目标。

三、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

(一)自学导入阶段

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之前,将启发教学法引入到课前预习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行探究和思考来解决前期的基础问题,在充分激发学生对市场营销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更加深入的课堂教学工作。以讲解市场营销基础概念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行寻找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明确这个案例用的营销方法和带来的收益,让学生能自行从案例中获得启发,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上课前全部上交给教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更能让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能用更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之后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讲解阶段

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总结学生的预习内容,并事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需要在课堂学习完之后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用过程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系统的市场营销学习方式,并将其带到后一阶段的学习中[3]。举个例子,在介绍完保洁公司的营销案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习市场营销的基本需求、具体产品、交易方式等内容为课堂学,将课本上的基础概念和案例实际相结合,这样学生也能通过自行思考找到理论和实际的关系,这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的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市场营销能力。

(三)评价总结阶段

市场营销课堂的评价总结也不是由教师一个人进行,而是分成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阶段,教师会在评价之前给出课堂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情况自行打分,学生自评完成之后就是小组的互评,这也是教师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将其分成多个小组,学生的互评就在小组内进行,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小组互评,教师都需要充分发挥过程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能力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明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引入到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理解过程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并将其合理引入到市场营销教学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自学导入、课堂讲解、评价总结三个方面落实这个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对市场营销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整个市场营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磊.高职院校启发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8,140(24).

[2]赵春华.故事营销在大学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306(6).

第5篇: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有效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概述

探究式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问题、事例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法。该教学法主要包括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

(一)教师如何“教”。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而是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具体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设置问题情境。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高效利用教材。在音乐教学中,教材是死的,但人是灵活的,教师需深度挖掘教材,找出其中的智力因素,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索能力等,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进而进一步服务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3.选择合适的指导方法。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学法指导,此时需注意两点:①了解学生需要什么;②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即促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善于学。

(二)学生如何“学”。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需掌握如何“学”,从不知转变为知,从学会知识转变为学会以及利用知识等。具体来讲,包括两点:

1.学生如何根据教师的指导来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结合教师的相关指导,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2.学生如何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结合已有知识,采用多种方法来钻研,然后与同学、教师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其中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改变传统的授课组织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进而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下文主要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注重课堂导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导入属于初始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的时间较短,大多只有几分钟,但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加强对学生的导拨。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但教师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学生自身认知能力、阅历等较少,需要教师予以点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导拨。针对一般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可以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知识理解情况,比如罗列出可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需注重引导,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逐步探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等。当学生的发言具有创新性时,教师要给予充分鼓励,促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三)强化实践探究。实践是音乐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对导入、导拨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导拨以及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已经大致了解知识要点。此时,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探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中掌握相关的技巧。

(四)充分利用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评价。第一,学生自评。教师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古筝学习效率;第二,教师评价。教师需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针对表现突出者,可给予口头表扬等激励,对于表现较差者,同样需给予鼓励,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对音乐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教华.关于构建当代高职院校音乐学科新的教育体系及发展途径的思考[J].艺术百家,2014,(z1):294-29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