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材学习材料范文

教材学习材料精选(九篇)

教材学习材料

第1篇:教材学习材料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各种版本教材应运而生了。在中学的教科书中编入了许多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作为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数学史知识以及一些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和应用,与教材内容相互补充、融为一体。所选择的素材都是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反映了一定的数学价值,表现出了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有着十分积极而又独到的作用。

一、阅读材料进行数学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于数学史教育,一般在必修课教学过程中涉及不多,然而史学教育对于了解一门学科起着重要作用。部分阅读材料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的良好素材。如北师大版必修二中的《笛卡儿与解析几何》一文介绍了解析几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数学中数与形,代数与几何问题等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家笛卡儿在创立这门学科过程中的主要贡献; 北师大版必修一中的《函数概念的发展》则向学生展示了函数的发展的漫长过程,并指明了函数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北师大版必修五中的《人的潜能》告诉读者要克服心里困难,相信自己并保持积极的态度。对这些阅读材料的处理,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首先,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其中所蕴藏着的不懈追求与探索的精神。众多数学家们的严谨、踏实、不畏艰难、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会带给学生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其受益终身;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数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有助于促使学生产生使命感。其次阅读完这一材料后,学生对函数表示出较大的兴趣,教师可指出,函数的发展及应用是无穷无尽的,代数与几何的关联的提出留给了学生立志于数学研究的广阔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阅读材料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并能灵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教学的一大重点。教师一般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然而有的知识太抽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很难理解。恰在教材给出了一些阅读材料,比如北师大版必修一在继集合与映射的学习之后,教材编排了《生活中的映射》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映射这个抽象的概念,并让学生体会映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学习数学中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攻破“难题”来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必修三时并没有什么“难题”可做,所以有的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趣,以致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太好。继第一节后教材就编排了《选举的预测》帮助学生对统计的理解,并让学生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物不知数》体现了算法的基本思想,让学生加深了对算法的基本思想的理解,并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和探索的一种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北师大版必修四中的《数学与音乐》讲述了音乐中的乐谱与三角函数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兴趣。北师大版必修一中的《市场经济的供求》中两条曲线,三幅图以数学的特有方式,从函数角度简单又清晰地刻画了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以学生身边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函数的兴趣。北师大版必修二中的《蜜蜂是对的》中蜂蜜充分利用了几何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事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有些阅读材料的编写恰好有此效果,可以将它们进行修改或重组以作为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四、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动手实践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我们不仅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更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沪科版九年级下册在教学“弧长与扇形面积”时,可利用教材中《圆弧组成的图案》让学生领略到用圆弧可以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圆规、直尺创作一副漂亮的图案。这样做,既不脱离所学知识,又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五、阅读材料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强化用数学的意识

随着高考的改革,学科与学科之间相联系的题型将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更为密切。北师大版必修四中的《向量与中学数学》说明向量作为沟通代数,几何,物理的桥梁。北师大版必修四中的《三角函数叠加问题》说明了三角函数在交流电,简谐振动及各种“波”等问题的研究中的重要性,北师大版选修1—1中的《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也体现了数学与物理的紧密联系。这些阅读材料都足以体现数学与物理等学科密切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在高中的其他课程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由此可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也再一次让学生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2篇:教材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生产实习 师资队伍 工程实践

1.引言

金属材料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在钢铁、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国防、冶金机电等各行业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如热处理、铸造、焊接、锻压等)、环境与性能之间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综合的成分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质量和寿命,并开发新的金属材料和新的制备工艺。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去企业工作,因此生产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提高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进行生产实习,加强生产实习的教学,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是培养工程实践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2.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我校较早获批的省级特色专业,专业办学水平高,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开办时间长。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并输送优秀的工程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尤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多种实践教学环节,如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环节。

认识实习于本科阶段第6学期开展,时间为两周,主要参观了解本市相关企业的生产情况。生产实习于本科阶段第7学期开展,在专业的企业对口实习基地――洛阳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实习基地专业对口,生产设备齐全,技术、工艺等方面能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习期间,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相关专业技术情况,并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带领学生进工厂参观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知识面。多年来,生产实习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本专业生产实习工作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和矛盾,传统的实习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目前本专业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大部分青年教师没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导致教师在指导实习时实践经验不足,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在选题时大部分没有和生产相结合,所选的题目并没有足够的工作量,选题的难易程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生产实习。

第二,企业接受实习的积极性下降。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效益不如从前,而企业接收实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在实习过程中工厂里面的设备也不敢让学生操作,怕损坏设备,工人师傅由于生产安排紧张没法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只能进行参观性的实习,没法得到动手锻炼。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社会责任的原因,更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第三,专业内容拓宽导致实习时间不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涉及的专业内容较宽,包括热处理、铸造、焊接、锻压等内容,实习内容增加了,短短几周的实习时间远远不够,而且很少有一个企业涉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这给实习选择企业带来很大的难度。

3.改进措施

3.1改进实习方式,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产实习系统工程的元素主要包括学生、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基地技术管理人员。由于存在学校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较短等问题,因此必须寻找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对口、生产设备齐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稳定的实习基地非常重要,一个先进的企业基地会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愿望。一个落后的企业基地只会使学生感到悲观失望,甚至使其感到前途渺茫。

3.2提高学生实习认识,加强实习环节管理。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是实习的主体,实习收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态度。有些学生认为生产实习是轻松一下,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认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无趣且局限,实习是让自己开开眼界。学校对生产实习质量无严格的考核标准,往往以一份实习报告、心得体会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实习课题即算通过实习。生产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正值是学生忙于找工作的时期,这必然耗费学生的一部分精力。由于就业压力和对未来的较高预期,许多同学选择了专业不太对口的工作,这部分同学往往觉得本专业的生产实习对今后的工作作用不大,因而积极性不高。进行生产实习前一定要开好实习动员会,给学生讲清楚生产实习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同时对学生的实习环节提出具体要求,认真撰写好实习内容和实习提纲,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进入实习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工作,布置实习作业,抽查学生的实习笔记,调查学生掌握实践知识的情况等。完善生产实习的考核方式,改变过去仅仅上交实习报告就全部通过的方式,要求学生参加最后的实习答辩,对没有达到实习要求的同学坚决给予不通过,学校应从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教学计划的制订到实施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定量考核标准衡量学生的实习质量。

3.3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生产实多由青年教师带队实习,虽然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实际经验明显不足,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带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同时,青年教师可以增强实践能力,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生产实习可以促进青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生产实习在教师的带动下,可以巩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对学校、企业、青年教师和学生都有益。

参考文献:

[1]王吉会,赵乃勤,郑冀,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2:61-63.

[2]黄艳秋,于微波.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习基地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49-50.

[3]姚嘉凌,闵永军.高校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3:81-82.

[4]陈泽军,周正,杨晓芳,张志清.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42-145.

第3篇:教材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兴趣

大家知道,兴趣是指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且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对数学对象和学习数学活动中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本文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以高中数学教材中提供的辅助材料如,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实习作业、探究与发现等内容来谈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这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是有意义的,即要使学生感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无论对自身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是有用的,这样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就显得很重要,能让学生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是有用的。

比如,在教学必修五(本文中指的必修均是人教A版)第二章数列第一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引入新课时,把教材这一章后面的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中所提及的内容和问题给学生先讲了,让学生明白这一问题确实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过,那如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呢?教师话锋一转,待学完本章的内容之后,相信学生一定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再有在教学选修2-3(本文中指的选修均是湘教版)第7章计数原理第一节《两个计数原理》时,可先把这一章开始的问题探索《运气还是欺骗(一)》给学生讲了,让学生明白这一问题也经常出现在身边,要想识破骗局还是要学点排列组合的知识,这样自然就让学生觉得数学不神秘,研究的问题都在我们的身边,学生就自然喜欢数学了。

还有在教学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函数及其表示》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中函数的定义时,如果能结合第26页的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初中时学生学到的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判断f(x)=0(x∈R)是否是函数?之后给学生指出初中讲的函数是从“变化说”角度来定义函数的,但是这种定义显然是有局限性的,因此高中要重新定义函数,即从“对应说”的角度来定义函数。这样学生对函数概念的来龙去脉就比较清楚了,对本节中的函数定义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这也就自然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

二、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习应当成为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活动,而这需要有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持续兴趣作为保障,否则,外部奖赏再诱人也不能维持长时间的艰苦学习。因此,只有设法使学生“卷入”任务之中,才能达到激励内在动机的目的,而促使学生“卷入”学习任务之中的最佳方法是使学生经常具有成功体验。将新知识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最能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完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2节《应用举例》之后,我都会安排学生进行第3课时的“实习作业”,具体做法是:提前布置实习的任务(一般周五布置,周一上,这样学生有比较多的时间准备),如,确定分组(6~8人),由小组长确定各人分工(谁负责准备测量工具(含自制),谁负责搬桌椅,谁负责选定测量对象,谁负责记录数据,谁负责撰写实习报告及分析误差原因等),自选学校内的一建筑物或远处的一建筑物作为测量对象,指导学生如何自制测角仪,提醒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预防方法等。实习作业中用到的方法都是上节课《应用举例》讲的内容,这些知识都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利用起来不是太大的困难,而且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实际中的任务,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两届(2010年,2013年)学生上这一实习内容观察得到: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后取得的成功,会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有,在教学必修一第二章《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中的指数函数的性质时,讲完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及y=2x(x∈R)和y=()x(x∈R)的图象后如何得到y=ax(a>0,且a≠1)的图象及性质呢?我认为可结合教材第61页信息技术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中的内容,最好能在网络教室中让学生每人在计算机上依据上述方法(之前在教材第37页《用计算机绘制函数的图象》中已提到绘制函数的常用方法(特别是用几何画板))画出指数函数在底数a(a>0,且a≠1)变化时的各个图象,感知一下图象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由特殊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感知形成的最近发展区)归纳出一般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就避免了单纯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感知,没有体验,知识自然也就掌握不牢。同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绘制图象(教师对个别作图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观察自己绘制的图象,感知动画,形成能归纳出一般性质的最近发展区并进行归纳,这样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展示数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的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保障

学生通过阅读课后的一些材料如,《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内容会认识到数学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就会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在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第47页的阅读与思考《割圆术》中提到刘徽采用了“以直代曲、无限趋近、内外夹逼”的思想,创立了“割圆术”。后来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刘徽的“割圆术”,求得π的范围为3.1415926

再如,在必修三第二章统计第一节《随机抽样》后的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让学生认真学完这一内容后,学生感觉这样处理确实有技巧性,学完之后对遇到的类似问题能学会处理,对个人发展很有帮助,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之后,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我们所用的必修系列中有24篇阅读与思考,9篇信息技术应用,5个实习作业,8篇探究与发现,共计46篇辅助材料,选修系列(含4-2,4-4,4-5)中有10处阅读与思考,6个数学实验,10篇数学文化,5篇问题探究,11处多知道一点,2个数学建模,共计

44篇辅助材料,二者合计90篇辅助材料,如何利用好这些材料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成功体验、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及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当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辅助材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仍需我们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教材学习材料范文

数学阅读能力学生教材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定理、表述不出来、表述不到位的情况,包括好学生。原因是,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老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借助图形、实物等多种手段,把所有知识点一一表述给学生,学生的确很快明白了,但不是自己反复阅读、深入思考的结果,而是一种被动接受,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自然不深,时间一长容易忘记。

因为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每当学生面对文字较多、背景较新、或难度稍大的题目时,就会一筹莫展,一遍又一遍地喊:“什么意思啊?”而当老师把题意解释清楚后,立即长出一口气,随后很快就能作出答案。也就是说,不是数学知识不会,而是数学题目读不懂,读不出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解的是什么,自然无从作答。因此,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必须得到高度重视。阅读不仅是今天应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一、引导、鼓励学生阅读

数学语言抽象,内涵丰富;具有简洁、严密、无歧义的特点,读者必须认真感知材料中有关的内涵丰富的数学符号,理解每个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的数学术语。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数学阅读需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把理解、记忆、分析、归纳、等多种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弄懂含义。当学生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时,也必须了解其中每个术语和每个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

基于以上数学阅读的特性,数学阅读着实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而言,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去进行数学阅读,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阅读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使学生从不读到读,从很少读到习惯读。如:数学教师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离不开阅读,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在阅读之初,要选择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去读,减轻学生阅读的难度;举行一些小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成功的乐趣。特别是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要给予高度关注,只要他们通过阅读学会了一点东西,就要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赞扬,以增强他们数学阅读的信心。同时,对学生阅读的督促检查也是必要的。对学生而言,老师的督促检查就是需要。至少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学习的路上,没有任何压力就能取得进步是不可能的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点拨的情况下,独自与文本交流获取新知识过程,是

锻炼阅读能力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读不懂,读不出东西,也提不出问题的。这就要求教师规定预习范围,明确提出预习要求、预习问题。能够设定检测习题的,还要精心设计相应的习题,使学生预习目标更明确,促使学生主动认真预习。同时方便教师的课前检查。有利于学生养成课前阅读的习惯。

课后复习阅读是学生消化、理解新知识,反思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及时、有效的课后阅读,不仅可以巩固新知识,而且可以强化对定义、定理等知识的记忆。复习要把回忆、阅读、做习题综合起来进行,但是学生常常会只做习题不读书,而课后阅读又不太容易检查,所以除了老师仍须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感受到复习阅读的重要和老师的高度重视之外,还应在课堂上给学生开辟一些复习阅读时间,对于读有心得的学生给予热情赞扬和鼓励。老师发自内心的赞赏和喜爱,从表面上看,一次两次也许没什么,孩子只是淡淡地笑一笑,但时间长了,对孩子内心情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相信许多好孩子好习惯都是可以夸出来的。

数学学习材料也是数学阅读的重要资料,是对教材阅读的必要补充,教材不可能天天读,毕竟要有复习检测的时间,这时,适当安排学生阅读一些数学资料,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又可使阅读不中断,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形成。同时数学材料多为阅读型习题,方便检查阅读效果。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这对初中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要使数学阅读成为习惯,必然要经过长时间反复训练,才能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也就是说,不管课程有多紧,每天都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必成习惯。

三、掌握数学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不是娱乐性阅读,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死读,不讲方法,那就很难让学生接受,更别说提高了。

对概念的阅读,让学生借助“找一找概念的关键词语是哪几个?能去掉或换成别的词语行吗?能举大量的正反例子吗?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呢”等来理解。经过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对于定理的阅读,要分清条件和结论,探讨证明方法,注意与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在应用中选择恰当的定理。同时也要思考定理的延伸。比如,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后,能不能延伸到“多边形能全等吗”“如果全等,需要什么条件”。

阅读公式,首先,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其次,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再次,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例题、习题的阅读,要认真审题,分析条件和结论的联系是关键。尝试解题;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四、提高阅读能力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和体验的积累,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会随之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阅读引向深入,逐渐减少对学生阅读的具体指导,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任务交给学生,使阅读逐步成为学生完全自主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质疑,因为质疑使学生观察问题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其思考也就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必然得到全面提高。

众所周知,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从事终身学习。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中考增加了阅读型试题的考查,各种阅读型试题频频出现在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而且难度大分值高。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教材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数的认识 概念 数感 材料 策略

“数与代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数的认识又在“数与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准确建立数的概念,懂得这些数包含的实际意义,培养数感,渗透符号意识,能用所学的数的知识表示、分析、交流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合适的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的认识”。 那么,教师该怎样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呢?笔者通过对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砑右运得鳌

一、十以内数的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一)提供多元性材料,凸显数的现实意义

借助生活中出现的数据,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存在感。

以“0的认识”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吃桃子,可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在桃子与数一一对应的过程中,体会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0,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道:在尺子上见到过0,在温度计上见到过0,在电话机上见到过0,在门牌号码上见到过0,在账单上见到过0,等等。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每一种情况下0表示的不同意思。

除了教材提供的情境,收集补充大量的生活情境,尤其是学生生活的素材,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共鸣。

(二)提供对比性材料,强化数的序数意义

自然数既包含基数意义也包含序数意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比较强调数的基数意义,对于序数意义的理解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同时形成基数与序数的概念。提供一些对比类的材料,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处理这一问题。

以“6、7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6,然后呈现一些收集的材料,让学生说说这里的6分别表示什么?进而追问:左边框里的这些6和右边框里的这些6有什么不同?学生体会到左边的6表示一共有6个,右边的6表示第6个。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对比,进一步感受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6个][第6]

如果教师能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点有意识地渗透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对比强化,而不是仅仅把教学的重心落在“几和第几”这节课上,相信学生对于数的序数意义一定会理解得更为深刻。

(三)提供序列性材料,体会数的整体构成

数的学习涉及很多知识,数的读写、大小、顺序、书写、基数意义、序数意义、数数、数的分与合等等,有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性学习数的相关知识?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以“10的认识”一课为例,呈现了主题图之后,教师问:你能在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了图中有很多有关10的信息;教师追问:你知道10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10是一个两位数,它比我们以前学习的数都要大。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10这么与众不同,你想用哪些方法来介绍10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用写、摆、拨、找、分等方法来介绍10。

[写一写][摆一摆][拨一拨][找一找][分一分][十位 个位][10]

教师提供学习单和操作材料,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有序的研究,然后逐一反馈,通过“怎样介绍10?”就把有关10的学习内容整合起来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后续学习的基本框架。

二、千以内数的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自然数表示的核心。它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科学的记数法,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十进制就可以逻辑地构造和表示数,包括数的组成和分解,也就是逻辑地认识数。

(一)提供生活化材料,构建数的直观形态

以“千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一千还能表示什么呢?请同学们借助桌上的材料,4人合作,自己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汇报成果。

组1:我们小组是用小棒来向大家介绍的,一捆是100根,100,200……900,1000,10捆100根的小棒就是1000根。

组2:我们小组是这样介绍的,报纸上这篇文章的这个框,框里的字大约是200个,200,400……1000,这篇文章的字数大约1000个。

组3:我们小组是借助袋装糖来介绍的,这里一包糖是500克,2包500克的糖就是1000克。

师:看来同样的数量,不同的物体,带给我们的感受各不相同!

对1000大小的感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选择的材料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1000在不同形态上的拓展,对于数的意义的建构是非常有效的。

(二)提供图形化材料,构建数的维度生成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数形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借助图形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数概念的建立过程。

以“百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个数小方块的操作活动。先给每个小组一堆小方块,请学生猜猜自己面前的这堆小方块有几个。 学生猜测,答案不统一。教师追问:到底有多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验证?(数一数,摆一摆)教师继续追问:怎样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们小组的小方块有几个呢?学生再次操作,数摆小方块,师生一起点评学生的作品。(小方块的个数不固定,有100,99,102,93等各种情况)接着课件展示整理小方块的过程。

通过数小方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有序数数的价值,再用整理小方块的活动推动数形的结合,得到思维的深化。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延续这一思路,帮助学生数形结合。

(三)提供结构化的材料,体验数的多种表征

经过一系列对数的认识的学习积累,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多种材料和方式来表征一个具体的数。我们还可以呈现一些结构化的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建构。

以“千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教师提问:我们都知道一年有365天,想一想,如果请你来表示365这个数,你会采用哪些方法?学生先进行讨论:可以用摆小棒、拨计数器、数直线上的表示等。然后学生在练习纸上进行尝试,教师进行材料的收集和反馈。最后,将所有呈现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不仅是学生已经熟悉的,而且充满趣味,通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示365这个数的学习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也增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大数的认识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一)提供逻辑性材料,比较数的位值意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是指千以上的数。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可以将大的数目,按照三位一节形象地表示出来。借助计数器等工具帮助学生理性思考数的生成方式,让他们学会用逻辑思维去推断数的建构。

以“大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复习导入的环节。

教师出示了4个“1”。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四个计数器上的珠子分别表示什么数?学生回答:1,10,100,10000。教师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颗珠子却表示不同的数呢?学生回答: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在百位上,表示1个百;1在万位上,表示1个万。接着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的一部分,并总结道:原来不同数位上的珠子表示的数大小是不一样的。

利用计数器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有序地体会位值制,将其与数位顺序表对应起来,更是从形象到抽象的有效提炼,对于后续认识更大的数有着积极的铺垫作用。

(二)提供拓展性材料,经历数的基本推算

对于小的数来说,我们的操作材料是丰富多样的。一旦到了大数的教学,我们常常苦于如何选取操作的素材和如何设计操作的活动。事实上,借助一定的拓展性材料,我们完全可以实现操作学习的理念。

以“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

教师提问:说来说去,1万到底有多大呢?老师这里有几组数学信息。结合这些材料,你能想象一下,1万究竟有多大吗?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思考:

1.瓶子里大约有5000粒米,那么10000粒米大概到瓶子的哪儿?

2.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绕操场跑5圈是1000米,你估计你跑完10000米后会是怎样的状态?

3.这里是1000张纸,你来抱抱看,重吗?那10000张纸大约有多重呢?1000张纸叠起来大约有9厘米左右高,10000张纸叠起来有多高呢?

4.报纸上红线框出的部分大约有2000个字,10000个字大约需要多大的版面?你读完这一个版面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材料的选择遵循了三个维度:现实性,是生活中可感可知学生常见的素材;便利性,是相对比较小便于携带和呈现的素材;多元性,有表示颗数的米,有表示长度的跑道,有表示厚度的纸张,还有表示面积的报纸。对于数的不同形态进行了多元的呈现。

(三)提供序列性材料,抽象数的内在含义

让学生体验一个很大的数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序列性材料,让学生从形象中逐步抽象出数的意义,综合运用推理能力来感受从量到形的提升过程。

以 “大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呈现了三个层次的材料。

第一层次:初步形象感知大数。提供了教材中的漫画图片,想象这些数是很大的。1万张纸摆在一起大约有1米高,10万张纸摆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第二层次:联系生活体会大数。例如提供一些社区或者城市建筑中的资料,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出示社区示意图:我们求智社区共有常住居民约10000人。出示体育馆图片:黄龙体育馆一次可以容纳5万人观看比赛。

第三层次:结合图形感悟大数。用长方形表示手上的细菌,如果用冷水只能冲洗掉一格的细菌,约40000个;而用温水加肥皂搓洗1分钟以上时,能洗掉9格的细菌;你知道9格的细菌是多少吗?

从教材图片中的具体形象,过渡到整体呈现的生活场景,再到更为抽象的几何图形,这是一个学生思维不断提升、想象不断拓展的过程,生动诠释了“形无数难入微,数无形少直观”的含义。

自然数概念的教学贯穿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体系,是计算、图形学习的基础。静心选择学习材料,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用心设计拓展练习,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材料是死的,课堂是活的,在灵动的课堂里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自然数概念的教学内涵深刻、外延丰富,需要我们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前行,不断思考,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1(3).

[2]林崇德.学龄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2).

第6篇:教材学习材料范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自“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泸溪县民政局采取五种学习模式,确保学习效果,推进活动顺利进行。

一是领导带头学。在制定学习方案后,局党组迅速组织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三严三实”要求和调研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由局长戴安作“三严三实”专题讲话。

二是组织集中学。在搜集、整理、印发学习资料的基础上,每周安排1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三严三实”重要精神。

三是利用多媒体自学。在自学活动中,由办公室提供网络链接,要求大家利用休息时间,通过网络文字、图片、视频多角度深入学习“三严三实”。

第7篇:教材学习材料范文

这是一次淬炼忠诚品格的精神洗礼!

这是一场砥砺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迁西县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总要求,深度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坚持不懈推进学习教育走心走实走深,坚定不移在百年党史汲取红色基因、赓续优良传统、凝聚奋斗伟力。

3月3日,迁西县委迅速组织召开专题常委会,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3月4日,召开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中共迁西县委在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迁西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等系列文件,县委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材料简报组、实践活动组、新闻报道组和巡回指导工作专班、党史专题宣讲工作专班,建立完善定期例会、沟通联络、督促指导、情况通报四项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工作任务挂图分解、工作职责上墙明晰三项基本要求,确保学习教育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

为浓厚学习教育氛围,扩大学习教育的影响力,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一方面在高速出口等醒目位置增设党史学习教育滚动展板,动员各单位充分利用标语、条幅、电子展示屏、橱窗、学习园地等载体,普及党史知识,不断扩大党史学习教育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县广播电视台、迁西、网信迁西等主流媒体统一开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专栏专题,对全县各地各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进展成效、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共刊播发稿件300余篇;及时编发反映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动态、特色亮点工作简报信息54期。

按上级要求,组建县委宣讲团和县委党史专家宣讲团,县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示范宣讲,各地各部门及时跟进,全县共组织党史学习专题讲座600余场,组织县(乡)科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专题集中学习研讨840场。在全县招募党史宣传志愿宣讲员50名,由县委党史宣讲工作专班对党史宣讲志愿者进行培训和管理,广大党史宣讲志愿者运用“红马甲”“小马扎”“大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革命先烈、英雄模范、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切实让全社会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截至目前,已开展志愿宣讲近2600余场,受众近270000余人次。全县各地各单位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韩东征纪念馆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作用,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广泛开展“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线上直播、入党宣誓等主题活动360多场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县科协把党史教育课堂开进板栗园,组织板栗专家先讲解中国农村改革历程,对群众进行板栗树的修剪、春季嫁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技术指导,手把手传授剪枝技术要领,让党史学习教育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针对流动党员分布范围广、集中学习难等问题,采取给流动党员打一个电话、要求流动党员主动汇报一次思想动态等形式,抓牢流动党员引线;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迁西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打造“流动中的阵地”“指尖上的课堂”;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送学上门、服务到家”活动,主动上门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材料,让行动不便的高龄老党员在家及时学、随时学;建立老干部、流动党员“党史学习交流”微信群,邀请离退休老干部、流动党员加入,安排专人对老干部、流动党员开展线上学习、交流体会,让老干部、流动党员活动不落空、思想不掉队。

群雁高飞头雁领,万山磅礴看主峰。为增强科级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6月7日起至6月11日,迁西县举办了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暨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采取县委书记亲自授课、党校老师专题辅导的形式,分5期对全县832名科级干部进行集中全覆盖式培训,不断增强科级干部的政治领悟力、政策执行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能力。

广大党员干部在一次次集中“补钙”“加油”中,不断擦亮先锋本色,自觉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立足实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简历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在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10件民心工程基础上,梳理出全县15家单位为群众办的69项实事,涉及疫苗接种、异地就医、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内容,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第8篇:教材学习材料范文

按照组织生活会要求,我认真学习领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会议精神,并结合思想和工作进行了深入地自纠自查,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和自省,明确了问题根源和改进措施,现将个人检视剖析材料汇报如下:

一、主要收获

“不忘初心”是全体党员的党性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的初心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厚德勤学的社会主义新人。自己做一个有道德情操、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回顾这一年工作,能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遵纪守法、率先垂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今年,能够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和精神,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做学习领导的好帮手,做一名不忘初心的好教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上有松懈。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思考不够积极,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对知识的掌握重视度不够,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没有深刻意识到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

2、缺乏创新精神。不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思考不够深刻,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重要性。也没有很好的注意劳逸结合。缺乏斗志昂扬的工作热情,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理念没有贯彻始终。

3、 个人心理素质不够强。由于个性的原因,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这样对个人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理论知识掌握的还是不够。在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过程做的不是很好。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低,学习效果差。特别是理论的学习还不够系统,学习还浮在表面,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有时只顾忙于一些教学工作,很少自觉主动挤时间学习,闲时学一阵子,忙时学的少。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经过分析以上缺点,深入解剖自我,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如若长时间不加以严格约束,不采取整改措施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平时没有好好进行自我反省,也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从而导致了上进心有所减弱。以前我对自己缺点的认识不到位,总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开脱,甚至拒不承认和悔改。这对自己进步的阻碍非常大,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与成长。归根结底,这其实是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思想认识模糊。我也还存在一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急于求成的思想,毅力不够,具体行动不足。

四、整改措施。

1、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终身学习,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从实践中学,同时勤于从书上学,加强专业知识理论培训和教育教学理论。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既教书,又育人。

2、尽可能多的向其他教师请教,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认清职责的同时立足本职,本本分分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工作,依法执教,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第9篇:教材学习材料范文

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让贫困孩子家里日子好起来,这是我们当教师的责任。”这是宜昌市夷陵区__镇车站小学教师__说的最多的一句话。3月1日,__镇车站小学教师__骑车30多里,再次作通了__镇白庙村辍学在家的__学生家长工作,并带着__学生重返到该镇土门初中上课,这已是他7年310多次上门接送__学生上学了。

__老师从学生__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济困帮扶,助人为乐,照顾该贫困学生生活、学习,负责该生上学、回家接送,还帮扶他家摆脱贫困,尽管该生已升入初中,不在他所在的小学,但他仍不间断,一如既往帮助__学生的事迹,在全镇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事业已受到夷陵区电台“百姓零距离”、宜昌市电台“走基层”栏目的关注,他被__镇学校师生们亲切的称为“雷锋教师”。

__老师从教30年,十分热爱教师职业,总是细心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当他得知与自己同村、同组的__镇白庙村__,因贫困上不起学,将面临辍学尴尬局面时,就主动上门作家长工作。他知道__同学有轻微智障,母亲患精神病,姐姐还在读中专,全家四口挤在一间仅有30多平方米的破土坯房内,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贫困的现状,不得不使__的父亲王正才放弃孩子读书的念头。__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与学生__的父亲多次沟通,说明没有文化将影响孩子一生道理,并对孩子上学面临的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离校远上学难,没有交通工具,由他上班、下班骑摩托车一同往返,时间、安全都有保障,缺钱由他申请学校及上级部门纳入“贫困资助”对象,不足部分由他和通过他作通学校工作帮助解决。通过他的努力,终于圆了__的上学夙愿。

为了鼓励__同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每学期开学,__老师都要为他买双新鞋、一套衣服和在校住宿用的脸盆、毛巾及学习用品,有时他还动员自己亲戚和其它教师为__捐献衣物。他积极为__争取政策,现在__已被纳入全镇“贫困资助学生”对象资助,学校还专门为他减免了生活费。

__有轻微智力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不说话,__老师就鼓励他要大胆自信,并把他带到自己家里,亲自给他洗头、洗澡。前年冬天,在骑摩托车与该生一同回家途中,天气冷,孩子衣衫单簿,冻的直打哆嗦,__老师干脆脱下自己棉衣让__穿上御寒,结果*教师得了重感冒。

为了使__家庭尽早摆脱贫困局面,他积极向上反映情况,在__镇政府、白庙村委会支持下,20__年他家建起了一层三间砖瓦新房,结束了住土坯屋的历吏。建房时*老师帮助设计,还无偿支援5000块红砖、20包水泥和木材,自己的妻子帮助他家建房工人做饭20多天,指导他家多发展柑桔树,使他家基本摆脱了贫困。

尽管__同学已读完小学六年已上了初中,作为小学教师的*老师,从情理上已尽到了应尽的义务,但他知道,__读完初中仍然需要别人的帮助,否则依然会辍学,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