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材教法范文

教材教法精选(九篇)

教材教法

第1篇:教材教法范文

关键词:拼音教材;教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新的教材,新一代的学生,给了我们教师极大的空间进行创新,以往我们都是强调字母音、形的教学程序,现今必须变革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 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师生乐上拼音课,爱上拼音课。我们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要有兴趣学习,主动学习,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我们知道孩子都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当一个新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孩子一定非常有兴趣。但是如果以个已经熟悉的字母摆在面前时,孩子还会那样求知若渴地去探索它吗?不会的。那么,如何在孩子已熟悉的事物中去激发他们新的学习热情呢?我们说,让孩子去体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特别在教学单个拼音字母时,因为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家中都已经认识过它们了,如果我们还用老式的方法来教学,那么课堂一定呈现一片嘈杂。但是如果此时,我们通过让孩子自己编儿歌来记住它们的读音或者字形,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教学声母d时,教师要做个示范编了一句儿歌"小马跑步,ddd。"讲清一些编写要领,让学生学着样子来编儿歌。让学生在本来感觉到没什么可学时,接受新的挑战。学生们都能从字形、字音等方面编出各种各样的儿歌,例如:

马蹄马蹄,ddd。

左下半圆,ddd。

这样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让学生把枯燥的拼音和生活联系起来

在教学拼音写法时,我们除了让学生在课文提供的插图中找一找和所学的拼音字母相似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它和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很相似。这个问题一出,课堂就沸腾了。他们有的说,"d"像我们吃饭用的勺子;有的说"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有的说:"f"像爷爷走路是用的拐棍;还有的说:"o"像他们吃的口哨糖......在课堂上,他们的眼里,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实际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已经很形象地记住拼音字母的样子。

三、充分利用插图训练孩子的语言

美丽鲜艳的插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世界。它描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万物。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插图训练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并把它与学习汉语拼音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就要渐渐渗透句子的练习,要让学生懂得说完整话。学生在看图学拼音说话中,由一个词发展到一个短语,由一个短语发展到一个长句,由一个长句发展到一个句群。如我在教学j q x 时,在学完字母和规定的音节后,在黑板上贴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在吃虫子的母鸡,拿着气球的小朋友还有在树下吃西瓜的老爷爷。出示几个音节:"mu ji" 、"qi qiu"、"xiao peng you、""xi gua",任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图选择其中的一个音节来说一句话。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茫然地望着我。很明显他们不知道怎样做。这时,我做了个示范,指着"mu ji"说:母鸡在草地上吃虫子。孩子们的眼睛一亮,纷纷把小手举了起来。一个孩子站起来,指着"xiao peng you"和"qi qiu"说:小朋友拿着气球在草地上玩耍。这种学习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激颇大,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四、初步学会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渗透合作学习,我们在不断地摸索。通过长期实践,我们慢慢明白,在拼音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要明确合作的目的,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合作人数最好2-4人。比如:我在教学中找出合作点:(1)在这幅图画上你看到了什么?(2)你会拼读图上的音节吗?(3)音节由什么组成的?让学生和同桌的小朋友讨论。刚开始,学生不明确老师的意思,很茫然,坐在那里不知所措。于是我就请了两位同学上台,亲自教两人讨论,让其他学生倾听观察,于是学生学会了讨论。经讨论后,学生在汇报时,我注意纠正他们语句完整性,学习自主性也较好的体现出来。

第2篇:教材教法范文

【关键词】 教改 英语教材 教学方法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0-025-01

自2008年新一套高中英语教材的全面推广,新一轮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股对新教材教法探索和实践的热浪也迅速波及开来。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很多举措的效果却往往事倍半功半。因此,有的老师就干脆“绕道而行”,重新用老办法解决新教材中的新问题,即用旧的教学方法去实践新的教学内容,虽然能勉强过关,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对于新教材及新课标的把握还有欠缺,没有及时摆脱旧教本对于老师的束缚,没有及时调整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置换,没有及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要用心体会新教材特点,因势利导

要想更好地推广新教材,首先就要吃透教材。2008年的新版高中英语教材较之先前的内容而言 ,1. 知识面更广。包括电影・音乐・科技・历史・文学・体育・健康等多个话题,这就要求老师的涉猎面要更广。2. 词汇量增大,实用性更强。3. 结构更明晰,目的更明确。“听,说,读,写”的训练从Warming-up到Exercises贯穿到底。4. 知识的传授更灵活地穿插于任务的完成中,对师生教与学的综合能力要求都更强。总之,要想充分完成这些知识的传授靠个人独立操作是难以做到的。反之,如果我们能利用教材特点,因势利导,结合备课组集体备课,对教材内容做适当删减,灵活变动教学步骤和顺序,问题就会简化许多,既能统一进度又能集思广益,使课堂内容更丰富,更完善,课堂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二、师生角色准确定位

传统教学中师生属于单向交流,即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普遍认为老师应该知识渊博,对学生既要和蔼可亲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则应听从老师的教导,行为规矩,单纯接受。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狭窄的,单一的,课堂气氛也多以沉闷为主。而新教材因为内容广,形式活,参与性强而必将淘汰旧的教学方法。只有清楚了这一点,教师首先准确地自我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对称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目的、动机及个性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拓展自己的角色范围,师生才能共同在处理和学习这套新教材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三、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手段

好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令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锦上添花。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是我们现阶段最便捷、最有效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1. 参加网上在线英语学习新闻组、网上聊天室、电子布告栏等都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英语学习交流的平台。

第3篇:教材教法范文

关键词: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新教法新课改

湖北省大部分高中从2009年开始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按照“功能―结构”大纲编写,贯穿现代语言教学的思想,着力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信息量大,时代感强,力求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伴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如:由于高中英语教学最终还是需要通过高考进行检测,那么采用了新教材的平时教学和以前传统的英语教学又在何种层面上有差别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新教材致力达成的目标如何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呢?教材的内容很丰富,设计的同步练习很多,教师教授的课堂内容是否需要完全覆盖教材内容,完成所有的同步练习?如果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那么又应该按何种标准?面对新问题、新情况,不少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好走老路,实施只重知识的题海战术,使中学英语教学出现了“用新教材讲课,用旧教材考试”的怪现象。

我认为,要扭转这种局面,尽早适应新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就必须改变观念,对测试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此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深钻业务,掌握新教材的特点、编排体系、内容分布,寻求适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在授课内容上,学会取舍,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

教师和学生不是教材的奴隶,而是教材的主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引导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新思维,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开发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保留了以各种话题为线索编排的模式。纵观高中英语必修册的五个模块25个单元,入选话题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友谊、旅游、语言、地震、伟人、文物古迹、体育、音乐、文化、动物保护、节日、戏剧、科技、农业、卫生、幽默、主题公园等,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祖国文化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此教科书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力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自身的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促进自身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教材的每个单元都由一个话题引出,对语言结构和功能的训练都紧紧围绕此话题,着重阅读和写作的部分。口语和听力训练虽然没有单独列在目录的部分,但是有机地与单元的总话题相结合,实现了单元内容和形式上的完整。

面对如此丰富的教材内容和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英语课堂被词汇和语法讲解充塞的状况,以新的思路符合新时代英语教学的要求。人教版教材的编者曾说:“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教;教的不一定要求全会;会的并不一定全考。”(张耀辉,2005)我认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把握的度就是新课程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把握住教材提供的话题性主线,在此基础上,整合教材上提供的关于词汇、语言结构学习的内容,将一些文化的、情感的、学习策略的培养渗透英语阅读、写作、听说的过程中。

二、在教学方式上,把握教师引导者的身份,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区别于之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王振良,2005)而新课标从根本上确立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积极的创造性的语言使用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英语教育因此也就应该是对人的语言能力、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既然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应该“退居二线”,从单一的知识灌输者向思维、品质、习惯的培养者和引导者转变。

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型有赖于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得我们的外语教学由语言结构向语言意义,语言形式向语言信息过渡,同时使我们的英语教学由原来的单纯结构教学法向功能、交际、任务型教学方向发展”。所谓倡导任务型教学,就是通过语言习得与学得,使学生懂得并学会用所学语言做事情。新课标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认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今后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设计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和体验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完成习得语言知识,了解文化的任务。人教版教材就特别注重就一个话题让学生完成一项具体的功能性任务,比如必修4第一单元的话题是“Great women and their achievements”,围绕这个话题教材设计“describing people”这样一项具体的任务,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对本单元词汇、语言结构的学习引导学生完成这项任务。

三、在评价体系上,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的效果。

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多年来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主要是笔试,题型也是标准化的高考模式。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往往注重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平时的英语课堂上应该及时进行反馈,经常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还要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只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结果的检查,学生英语学得好与坏往往通过一张试卷的分数判定。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充其量是在语言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考查,不能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新教材进行学习研究不难发现,编者希望现代的英语教学能够实现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双丰收。语言知识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拐杖。不掌握知识,就不能表达一定的意念内容,而学语言只停留在书面的符号或形式上,就不能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但是,语言知识属于知识范畴,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技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培养在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们要重新认识评估与测试的功能,把它看成英语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调控。通过评价,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多样化。

新教材要求教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研究教材、教法,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拥有更广泛的知识面、更深厚的基本功和更好的应变能力,才能自由地驾驭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高材生”。

参考文献:

第4篇:教材教法范文

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导下,课改后湘版初中美术实验教材就是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来确定、设置美术教学。大家也知道现代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包括品德与人格、生理与心理、智力与情感。从这一理想来看,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是单一的,不能局限于教材,应该灵活创作一些新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就提出了这样一条:“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美术教学应当有开放的内容,即向教材以外拓展。那就要求美术教学的内容不能是单一的,不能局限于教材。

以我校试行的湘版初中美术实验教材为例,(以下课例均出自湘版初中美术实验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变革:

一、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

比如七年级下册《过去的日子》,教学活动是“说说过去的日子中所发生的事情,有哪些情感”,按旧的标准来说,这样的课根本没有“知识点”。我认为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每个人个性化的观察角度和情感观。又如《小鸟找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我的太阳》,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学生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王国的太阳,他们在绘画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二、课程内容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桥》一课,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有关桥梁的资料,(有的上网下载,有的去图书馆查找)或者对身边的某座桥梁进行实地考察,以自己的观察方法做出一份有所侧重的考察报告。还有《清晨》一课,当学生的手触摸到陶土,随意地揉、搓、压、印,边做边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学生的心情真可以说是“心花怒放”,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建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上述理念,为了更好的与新教材同行,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突出学生的情商发展,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大声询问学生:心情怎么样?开不开心?这样的教学行为可以大力提倡,让课堂有浓郁的“人情味”。

其次,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整个教学过程当然是要老师控制的,问题是,陈旧的课堂教学秩序是被老师严密设计好了的,学生任何打破这个流水线的行为都是扰乱课堂。那么,教师更应该敏锐的捕捉到学生瞬间的疑问和兴趣点,以学生自己的疑问和兴趣点为切入口,从而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更主动的获取新知。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都有情感的投入和体验,有探索研究的氛围,有学生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进行,使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

此外,教师必须创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和会话,就是体验。单向的“授――受”方式应该被我们教师坚决淘汰。要大胆、创新地“用新教材教”,而不仅仅限于“教新教材”。

第5篇:教材教法范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办公室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3481

国内刊号:23-1519/G4

邮发代号:14-3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1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6篇:教材教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多媒体 实验

一、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过程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较难或实验周期较长的实验。这类实验虽然在课本上列为演示实验,但因各方面的原因较难完成,且不一定显现效果。如新教材中的化学必修Ⅱ第三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由于实验周期过长,现象又不明显,同时又受到装置的大小的限制,学生不能完全观察清楚具体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模拟实验演示,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控制性,达到了更为理想的效果。又如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氯水的不稳定性,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展示氯水光照分解的过程,突出实验效果,收到了意想目的。

新教材中化学必修Ⅰ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学,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演示了酸的形成以及对建筑等物体的腐蚀过程,使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唤起他们保护家园、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在新教材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教学实践中为让学生更好理解“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理论,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演示了反应物分子间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从而使抽象的理论直观性和可控制性表现出来,学生更确切、更深刻理解和掌握。又如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演示了新教材中关于“煤的干熘”实验动画,可明显观察到瓷管内的煤粉在强热后变块状的焦炭,干熘产生的气体通过U形管,部分被冷却凝结,分为两层,上层为澄清透明的水溶液,下层为黑色粘稠的油状物――煤焦油,另一部分没有凝结的气体可以点燃,该气体为焦炉气,反应后瓷管中的黑色固体叫焦炭。这形象地说明了试验过程中,煤发生了分解。

利用多媒体CAI课件,使难以完成的、周期较长的实验很好地展示出来,提高了实验的直观性和效果。

二、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重现实验过程,突出实验现象部分化学实验经常在讲课中都要涉及到,但是,如果每次都演示该实验,既费时又费药品,如果只是泛泛地描述一下是比较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若用多媒体CAI来重现这一实验过程,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既节约了时间、药品,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新教材中化学必修Ⅱ第一章第一节有关碱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这一实验,较易成功,但是中学要求掌握的几种金属元素的焰色,只通过一次短短的实验势必很难让学生完全记住其焰色,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又不现实,针对这一现象,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这一实验过程,然后在需要时调用,只需极少的时间就再现了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实验过程,同时电脑模拟该实验过程可以剔除其他干扰因素,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此模拟实验设计了六种金属的焰色反应使使用者只需占击某种元素,就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其相应的焰色。

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重现实验过程,突出实验现象,应注意在力求逼真的同时要尽量的突出实验的主要现象,剔除其他干扰因素,使学生观察到满意的结果,加深其记忆。在新教材中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的教学中,为突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的实验现象,利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到活泼金属的不断溶解失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活动性较弱的金属,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活动性较弱的金属表面得电子析出,当关闭开关时,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无电流产生,活动性较弱的金属表面无金属析出。模拟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7篇:教材教法范文

关键词:国际法;案例教学;网络教学法

北京法学教材编辑部早期出版的《国际法》统编教材,由王雪崖教授主编,参编阵容强,选材内容多,体系架构大,涉及林林总总的问题,行文40余万字。一般教学进程对它多按时空条件灵活处理。多年来,不少院校也有各自出书,更新教材、创意教学、功在先行。但是,各教材的体系、架构等理论与教法实践方面,包括王著1993年版,仍然超越不多。

先从统编《国际法》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稳定性谈起,这个三原则,是该书编者立下的游戏规则。

然而,该书各章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不少论述观点与材料相脱离,推理与论据匹配不足、体例与系统不够合拍等等。现在提出我们粗浅的看法,谨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材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理论体系是教材科学性和系统性检测的指标之一,也是释放、演绎教材和规范体例的核心及其材料结构的合理度。作为国际法与国际法学教材的内核、虽然两者各有其联结外国法的界面,但是案例教学法,都可以作为它们的操作系统而切入。从不同具体的要求及不同的培训目标看,一般区分为外事工作者与国际法学者两块,从而分别实施主导两种不同教材的教学模式。单就教材编辑而论,其教材体例定位,就各有其重点,并加以细化,提高科学性和系统性。外事工作者重在国际政经关系篇章,涉及外国法与国际法平台;法学者重在理论及未来法部分以及实体法;而司法官、仲裁员则重在程序法,如国际争端解决。当然,提升科学性、系统性,总不外乎理论实践的统一、不同时期各大学派的论述以及当今教学应运而生的网络教学法手段。然而《统编教材》体系颇似克隆外交学院讲义或吉林大学讲义。如果主编者据此视作稳定性的权威,那就大可不必!

其实,六、七十年代,英美海洋法学派,德、法大陆学派及其他整合学派(如前苏学派,加、日学派,非洲学派),早对国际法教材都有所刷新。前者,以詹克斯的著作为例,国际法体系突破了传统;后者,以荷兰出版《国际法百科全书》为代表,都凸现新论点。他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代国际法新内容及其经典论点发展走向。国际法基础、发展法、合作法、环保法、预测法、案例教学法等,从理论到实践,对于《国际法》教材的编选大有创新的闪光点,特别是在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方面,都有较大增广。例如詹克斯强调国际组织法优先、麦克斯首选合作法立论以及基于地区合作、区域国际法、可持续发展中区域国家和地区统一组织等,有其前瞻性观点。遗憾的是忽视了庞德的世界国家论。詹克斯似乎还偏爱和平法,忽视战争法,抛弃了国际法战争与和平的初始理念。我国周鲠生《国际法》,维护这个整体论,不幸《战争法》遗稿至今没有刊出。这对中国学派的成长,不能说这不是一个更大遗憾。

当前,我国编写《国际法》的更新条件,有着史无前例的全球文化资源优势。在知识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的学术环境,便于对现有教材加以扩容,兼收各家各派教学法、各种观点方法,经过磨合,建构新体系。试看80年代,路易·汉金等人所编《国际法》,以案例为轴心,兼顾多种理论,受到拉美、澳、印等法学者青睐。九版《奥本海国际法》,兼容了不少学者的新论,便能与大陆学派菲德洛斯《国际法》(李浩培译)平分秋色,也为我们更新统编教材,添加一道新菜。值得我们更为关注的《国际百科全书》,其体例则重在程序法优先(第一卷《争端解决》,这为凸现案例教学法实践(第二卷《案例篇》),创立了教材与教学法结合的新体例。

我们大多数重视教材的可操作性。劳特派所编的《奥本海国际法》最大成功处,是尽人皆知的,该书1905年版,不过20件案例,而在1955年修订中增至790案例。阿库斯特在他的《现代国际法概论》一书中,也应用了一百多件案例。参照按该书提供案例的量比,《统编教材》至少应用三、四百件案例;而按劳特派特的《奥本海国际法》一书的比例,统编教材应该应用案例,将是一千多(哈佛大学MBA课程采用800个案例进行课堂讨论教学)。这为教材更新换代,教学实践提供了大菜单。

二、教学法管见

我们之所以强调案例的补充,是因为案例是教学法最优资源。它提供和为教学营造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具体到抽象的自然有序的教学认识过程,也是网络远程教学及课件的整合集成,有助于学生全息地(在课前预习及课堂讨论)生动灵活掌握理论、原则、概念;能够用专家软件或可视电话、电视会议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而有效进行法律论证,并能突破传统教材那种政治理论多于法律论证的旧体系。而且可以排除那种空泛论证冗长进程,引用实证材料不足所形成的那套泡沫理论。如果在案例中就法律事实立论,自然会观点和材料无缝结合,教学效果就不大一样了。这种反映科学性和逻辑性,必然增强说服力。因此改编、更新中国国际法学教材,施以案例教学法贯穿其中,是我们当前国际法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问题。

作为国际法学需要创新理论以及编写教材运用的不同体系,然后经过实践并以国际论坛资源不断修正,而逐步提升形成创意和学说。中国国际法学派就将在国际法实践与教研中建立。然而这本《统编教材》和国内其他教材一样,显然局限在一种传统国际法体系。它突出了国际法主体问题,而回避了国际法的客体界定。这不但属于旧体系的残缺,而且理论上和实践都陷入了困境。既然定义了国际法主体,逻辑上必须明示国际法客体。除非像阿库斯特在《现代国际法概论》中尽现海派风格,忽视大陆学派,不顾体系结构如何以及主、客体概念之类。但是,这些知识点在教学理论和司法实践都无法避免。试看国际条约规范中主体一词也有相对的客体解说;教科书中也常用主体和客体匹配;也常用对象一词以代客体。例如,周鲠生《国际法》第306页出现引渡主体、引渡对象,也可说是引渡客体。苏联伊格纳钦科与奥斯塔平科合著《国际法》,及斯塔克《国际法导论》均保持古典国际法主体说。我们认为,创设客体说,也是保持体系的逻辑性、科学性。在国际刑法中,主体为国家,而个人和法人一般作为客体;跨国公司的特殊条件下,他们转化为主体,那就是法性转化、未来法的特点。

因此,我们认为,传统国际法体系中创立了客体说,确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修订书》中的标志第80条、5条),是改编教材不可忽视的,或者以对象一词代替。为了适应国际社会法律关系巨变,以至本来能够科学说明的问题,不应弄得比较复杂。例如,统编教材《关于个人和法人有无国际法主体资格》要以国际法主体、客体性易位说明,问题就简单多了。当然,违背法理的错位应该防止。

体例结构上,统编教材将《居民》一章,远离主体之后,不如吉大《教材》、上海

法研所《讲义》,将该章接主体之后,反映出系统性、系列化因果关系生成的,而将个人作为客体、主体,易位乃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线性规定。又如,WTO、OPEC、APEX等一类,这些国际组织间法律行为或争端的解决,更是全球经济及市场接轨有关联的,而且地区冲突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地区武装冲突和国际恐怖活动、国际刑事犯罪等,统编教材忽略了不少敏感地区的国际组织,如:非统组织、阿拉伯联盟、南联盟共同体等。国际经济法组织,遗漏更多了,如伊斯兰银行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主体与客体的扩大是大趋势。这是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而且突显了新概念的转化,例如:跨国公司、卡特尔等,大都认为应该界定为主体。

三、关于案例教学法的操作采集

科技的超速发展,推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已经进入社会科学的各领域。我们法学工作者称之为泛化,它的神通被哈佛商学院发挥得淋漓尽致。

案例教学可以说是哈佛的代名词,这是它的首创。一项案例通常是对一个实际管理决策情形的真实描述,篇幅一般在1030页左右,目的是用于阐述商业原则和总结经验教训。尽管一些有名的商学院认为,像成本会计、应用统计和基础金融这样的课程仅仅依靠研究一些案例是不够的,但是哈佛仍然坚持己见,相信这是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哈佛,所有的课程全部都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讲授。

80年代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院长来过新疆大学,曾经开过座谈会,案例教学法没有引起大家注意。而今,我们该重述这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教材和教学方法了。社会教学领域中,案例教学总在扩展其空间,还是借鉴一下哈佛吧!

哈佛的全日制MBA学制为两年,其中第一学年的所有必修课全班同学都是在一起上课的,使用同一个教室。在课堂上,每个案例是通过教授和全班同学对话的讨论形式来完成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大约要用800个案例。学生们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和分析每个案例,在课堂讲座时说出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和看法。课堂讨论的进程由教授掌握,尽量使全班同学的想法达成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或者至少得出案例本身能阐明的几个结论。

大部分课程是由任课教授随便叫起一名同学作开场发言而开始的,这位同学要花5—10分钟来总结案例中的几个要点,为理解案例提供一个分析框架,还要为解决案例所描述的问题提出行动方案。接下来,他可能不得不对其他同学对他发言的指责进行反驳,他发言得分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同学的反应。不管发言内容多么中肯贴切或者是纯粹胡扯乱谈,只要发言就能得到课堂参与分,而课堂参与分在每门功课的最后得分中往往占多达50%的比例。因此,每个学生都竭力争取尽可能多的课堂参与机会,课堂讲座常常是唇枪舌战,火药味十足。但有一条原则,就是一个观点如果别人先说了,你就不能再说同样的观点,否则等于浪费时间,不尊重别人。

学习小组在哈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一个好的学习小组是整个学习生涯中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学习小组的成员通常是在深夜或者早晨上课前的时间聚在一起进行讲座,在这种讲座中大家互相启发,确保案例中的要点不被遗漏,并且可以在一个比较宽松随便的环境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很多人说学习小组,是哈佛商学院学生社交过程的一个不可缺的部分,如果不参加一个学习小组,那么就意味着你的哈佛经历会有不可弥补的遗憾。

一般地说,及时采集新案例是十分重要的。这通常还是要通过谈话来进行,在谈话过程中会非常注意细节,从细节中可以得出很多信息。与一个人谈话往往会有不少不真实的东西,但是与20个人谈了以后,这些不真实的东西就会被逐步地滤去,真实的一面就会出来了。

整个案例制作的时间有的时候要花很长的时间,不过你知道,通常的工作都是几件案例连接在一起展开的。所以很难说清一个案例的制作具体花费了多长时间。

要说清楚哈佛一共采用过多少案例也是很难的,教材在经常地改变,过时的案例被淘汰,新的案例补充进来。有的时候一个案例可以用很长时间,教授们会把一个80年代的案例改到90年代来用,但也有时有些案例还没有进入教学就被淘汰了。总的来说,哈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概会碰到数千个案例。

四、教材的可操作性及其修订、增补

新教材编写的基础平台,有全球国际法学各派和国内各派的提供在空中课堂的共享资源,也离不开当前各种教材的修订与增补,以便及时提高教材、教法水平。

法学编辑部在该书《说明》中提出内容、体例和文风问题,首先从教学的可操作性看,是值得研究的。如果作为国际法教材,那么国际法原理、国际法史,以及实体法(部门法)外,还应有程序法及未来法介绍,以及涉及各学派的比较研究(如各国的条约保留条款与国际法和该国国内法的关系等),并比较详尽介绍我国对国际法各领域内的具体态度和立场。

其次,从国际政治、社会关系法的视角看,某些国际法学基础理论的问题不难解决。而《教材》中的疑难则不少,如《教材》第26页提到它们是否有层次,没有答案。其实,层次就是等级,区别就是政策人人皆知。

再次,由于国际法学内容的广包性,以及国际法统编教材的特殊地位,该国际法学教材,难于达到合二为一。就以法源而论,其渊源辅助资料以及反映中国对国际法的原则立场,也必须适应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统编教材不必以政策继承性而提出稳定性,忽视及时修订增补工作。相反,为了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就必须反映当代国际法新发展及其方向,例如区域国际法、大小集团国家组织法等。应该指出,作为未来法(LexFerenda),国际法学教材应该研讨国际新秩序和人类法(新人权法)等。

参考文献:

[1]周鲠生。国际法(上、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李浩培译:国际法(上、下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

[3]邱宠达:现代国际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陈世材:晚近国际法的发展[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1986。

第8篇:教材教法范文

从整体编排来看,湘版地理教材按“先总后分”的原则编写,即“世界一大洲一地区一国家”。初一上册安排的是关于全球的知识: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初一下册则是分区地理: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初二中国地理的编写也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初二上册学习的内容有: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及中国的区域差异;下册内容的第一章为中国的主要产业,以后的各章则主要是分省地理,教材把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按沿海(第二章沿海万里行)、沿边(第三章陆疆万里行)、沿江(第四章黄河万里行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的位置特点分别加以介绍,区别于以前的教材按东北、西南、华南、西北等方位编写的方法,这也是湘版地理教材的一大特点。

从结构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采用大字正文和辅助文字混排的形式,重点突出,版式新颖。大字正文一般叙述地理事实,讲解地理概念,解释地理成因,说明地理规律。辅助文字主要包括富有特色的两个栏目:“活动”栏目侧重安排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地理问题,密切配合课文的重点、要点以及关键内容,以加深理解,启迪思维,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良好习惯;“阅读”栏目侧重选编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阅读材料,与课文所讲内容密切配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而且在每一章的前面,都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该段文字不但概括了本章的主要内容,还起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湘版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生动形象。在课本的封面、封底、以及课文里面,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在课文之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种类多样的地图、速描图、示意图、模型图、统计图、漫画图以及卫星图片等。这些图像与课文紧密配合,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补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把繁、难和语言不便表达的地理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不仅改变了地理教材的面貌,也增强了地理教材的吸引力,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从内容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选材典型,知识量适当,不求全不求深,表述生动活泼;围绕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些主题,选材上注重体现人地关系,地理知识的时代性、实用性、教育性以及科学性;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删减了难教难学的有关内容;注意减轻学生负担,删减单纯记忆性知识,如国家减少为七个有代表性的、区域特征典型的国家来讲授,这七个国家,既包括了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课文表述不但简洁、明了、准确,而且主要还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读图思考、启发设问、引用实例等多种方式,提高教材的智力价值和可读性,引导学生去探索地理知识的新天地,切实使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从要求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重点明确,知识面宽,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和加强能力训练。正文一般为必学内容,体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正文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重要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辅助文字为阅读材料、思考、练习等,这部分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思想教育和能力训练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例如,活动栏目主要训练识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结合湘版地理教材的特点,我在教学和教法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人曾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湘版地理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含有丰富的激发兴趣的素材,所以要充分加以利用。

第一,重视每节课的引入过程。“万事开头难”。好的引入过程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进入求知状态。课堂的引入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可以是故事、音乐、谜语,也可以是提问,引起学生的质疑。例如,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我用音乐作为引入方法,利用自身擅长弹琴的特点,用手风琴演奏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曲。手风琴是俄罗斯人广泛喜爱的乐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传唱世界的俄罗斯民歌,将二者结合引人新课显得自然,学生有新鲜感,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接着启发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俄罗斯的情况,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争相发言。

第二,结合时事和现实生活。时事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发生的,因此也就与地理有密切的联系。西亚是世界的热点地区,时至今日,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仍在继续,为西亚一节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西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含义,更理解了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讲到我国的季风气候特征时,则和我们广西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分析冬、夏季风性质,一句本地俗语“北风是贼,南风是客”。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北风势力强,南风势力弱”的性质差别,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具体,自然就会对地理产生兴趣。

第三,巧设疑问,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提问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进师生交流的有效手段和形式。湘版地理教材的教学过程已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应该积极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共同的讨论,老师从旁加以引导,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湘版地理教材中大量的读图思考、读表读资料设问以及“活动”栏目等,都为提问设问提供了方便。例如,介绍完世界的人口以后,教材安排的问题有:“一个国家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请谈谈你的看法。”以及读漫画“处境艰难的地球”回答“你能说出漫画所表达的含义吗?”等等。这些设问含义深刻、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二、注重讲清重点知识

湘版地理教材的内容层次和头绪已经减少,重点比原来课本更加突出。因此,对于重点基础知识,要讲得充分具体。在内容上,要加以透彻的分析和清晰的说明,也可以适当补充和展开;在形式上,课本中的插图、引言、活动栏目、阅读材料,都要围绕重点充分利用,不能忽略;在方式上,要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生动的实例、作形象的比喻。例如,关于“世界的人口问题”一节,不仅要利用好课本,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重点段落和概念,仔细分析插图插画等,还要启发学生联系当地的人口现状进行思考,也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利用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进一步使其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世界性及严峻性。

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虽不都是要求老师讲授的内容,但有的材料有助于重点内容的理解,有的则可以利用来说明正文内容,可以作适当讲解。例如,在“世界的人种”一节里,有关于人种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阅读材料,有力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巨大影响,可以提问和略为展开。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有的要求细读,有的可以朗读和齐读,有的在课后阅读,也可以提示或提出一些问题,若放任自流则形同虚设。

三、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插图多、插图种类多、表达形式新颖、图文结合密切,这是湘版地理教材的特色,教学中要结合这些特色,充分发挥插图的功用。

一是课本中的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模型图、剖面图。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数量差异、因果关系以及地形起伏状况等,一般是文字表述的形象化,文图结合来共同说明地理内容。这些图像一方面可以利用来讲课,如讲到地形对美国天气变化的影响,就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读地形与气流图,分析西部高大山脉对温和湿润西风的阻挡作用,东部低缓山脉、高原对北部吹来的干冷风不造成阻挡,纵贯南北的中部平原方便强烈的极地冷空气长驱南下等因素,使学生明确地形对天气的影响在冬季的具体表现。尤其是以图代文、以图引文的插图,教师更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图。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教会学生读、用上述图像,掌握运用图像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观察,训练学生读图、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二是课本中的彩照、速描图、漫画图等,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形象或对重点内容起夸张强调的作用,应围绕课本正文灵活运用。例如,有的彩照,可以启发提问,作为新课引入,引发学生思索的兴趣;有的各国名胜古迹图,可以指出其注意内容;有的图像包含内容很多或者能一目了然,则可以略而不讲。

四、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湘版地理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脉络清楚,而且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中“活动”、“阅读”栏目都为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条件。因此,多数栏目安排的活动要指导学生认真去做,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既巩固加深知识,又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第9篇:教材教法范文

二、禁止将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编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发行部门不得向学校征订或随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

三、教辅材料的出版实行总量控制。教辅材料出版单位每年须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选题计划,经批准后方可出版。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不定期对社会流通的教辅材料联合进行抽查(必要时可授权省级新闻出版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抽查),对质量低劣的教辅材料坚决予以取缔并向社会公布。

四、教辅材料的出版坚持专业分工的原则,除出书范围含教辅材料的出版单位外,其他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出版教辅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编印、出版、发行供学生有偿使用的教辅材料。

五、教辅材料由国家或省级书刊定点印刷单位印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刷的教辅材料,出版单位必须到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开具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刷证明,注明教辅材料的名称、作者、出版者、书号、出版方式、印数、定价及批准文件等,经印刷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同意后方可安排印刷。印刷单位在承接教辅材料时,必须事先核查出版单位的手续是否齐全有效,否则不得承接。

六、对违反本办法的出版、发行单位,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追究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七、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及省级新闻出版和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社会监督电话,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群众反映的有关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和使用中的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根据本办法并按各自的管理权限调查处理。

八、对违反本办法的教育行政部门,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纠正,给予通报批评,井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对违反本办法的中小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当事人和学校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九、对非法从事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发行活动的,新闻出版和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取缔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