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材分析范文

教材分析精选(九篇)

教材分析

第1篇:教材分析范文

   中学篮球教材教法分析一、中学篮球教材在初中各年级的分布初中各年级的篮球教材分基本技术动作、简单战术配合和教学比赛(含篮球游戏)三部分。初中学生以学习掌握篮球基本技术为主,并通过教学比赛加以巩固和提高。初中各年级篮球教材内容分布。二、初中篮球教材的特点初中各年级篮球教材的分布有如下特点:1.教学时数有限,但稍有伸缩性。国家教委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篮球教材初中为24-30学时,占各类教材实践部分的13.3-13.6%;而1992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篮球教材为34-40学时,约占身体锻炼教材的16.2-19.1%。2.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篮球运动各个主要环节的特点,而且教材内容精炼。如基本技术,包括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部分中仅选一些最基本的技术加以综合连接进行教学,目的是提高所学过的单个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和实用性。3.体现了循序渐进、打好基础的原则。如基本技术的教学,各年级安排是从原地动作到行进间动作;从单个技术到综合技术;从基本技术到简单技术配合;从游戏到教学比赛等。同时还注意到中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三、初中各年级篮球教学要求国家教委1992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对各年级篮球教学要求如下:表5-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初中各年级篮球教育材分布表(共29学时)表5-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篮球教材内容分布表一年级(四年制)学会跑动中单手投篮动作,通过简化规则的比赛,提高综合运用技术能力,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素质;培养遵守规则、团结合作和服从裁判的良好作风,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篮球技术打好基础。二年级(四年制)、一年级(三年制)全面复习小学已学过的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和进一步熟悉球性,把学习传接技术中的手法作为重点,适当提高手脚配合的协调性和投篮动作质量,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三年级(四年制)、二年级(三年制)在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弹跳等身体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手控球的能力,逐步提高传接球动作的准确性和运球时变换身体重心的能力,以及手脚配合的协调性。适当安排一些对抗性练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思想作风和勇于进取的精神。四年级(四年制)、三年级(三年制)继续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在上一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传接球、运球、投篮动作质量和动作之间的衔接能力,初步学会个人防守中的位置选择和二三人之间的简单配合,加强战术意识。女排一定的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进取的集体荣誉感。四、中学篮球教学法分析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一)篮球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教师在选择篮球教学方法时,要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并从中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场地器材等具体情况的方法。一般依据是:1.根据大纲和教学进度的安排,确定篮球教材在各次课中的主次地位。2.考虑不同年级、年龄、性别和身体素质、技术基础的差异性。3.必须能达到一定的活动量。4.有利于掌握正确的篮球技术。5.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械与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中学体育课的特点1.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是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活动要和机体活动相结合,而以发展机体活动能力为主。2.体育课的学习环境是在复杂多变的操场进行的,上课时偶发因素较多,因而体育课的组织教学较为复杂,要求较严格。3.上体育课是学生个别活动机会较多,容易表现不同情绪和行为,对抗性和集体练习较多,经常出现人际关系问题,因而思想教育既寓于教学活动过程中,又具有临时性、偶然性的特点。

第2篇:教材分析范文

关键词:有理数加法,教材分析;数形结合

教材分析就是对教材中承载的数学内容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是明确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的背景分析

背景是对人物或事件起作用的潜在因素,任何学习和活动必然在一定的背景中进行,数学活动也不例外。数学教材的背景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分析所教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它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一)分析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加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学习论体系能够解释绝大部分课堂教学,这一信息加工体系认为:认知是一个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第一个建构是指,对借助以往经验对新知识的理解,第二个建构是指,从已知的认知结构中,依据具体情况对信息的提取、重组和构建。而在数学学习中,学习者通过数学活动来实现,认知结构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建构。

考虑到学生的学段过渡(从小学到初中)情况,对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认知应该随着学段的上升不断加深。从最初学习0,1,2,……这样的自然数集到有理数集,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发展了对数集的认知后,开始建立理数集里的元素之间的联系,即算数运算,构成了一个代数结构,这个代数结构是由加法和乘法决定的,减法和除法分别是加法和乘法的逆运算,而乘法的本质是加法。

这样的元素和运算拓展过程便是有理数加法这一节知识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拓展的原则是一定要与原有的元素的相关知识协调,所以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相对合理的拓展过程,要求我们生成(规定)新元素之间的关系(运算法则)时,既要与旧元素生成的运算相协调,又要在新元素之间成立。总而言之,知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强调拓展,更注重和谐。

(二)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不同部分的知识结构都存在着广泛的联系,通过分析这些联系,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数学知识,认识教学的起点和学习的深度。

从初中阶段整个知识系统来说: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整个初中阶段学生代数学习的一个开端,许多后续知识(如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的学习都与有理数运算息息相关。

就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学习的一个重点。逆运算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本质都是加法,因此加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部分。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并开始形成初步的分类思想,这一节的学习起到很大作用。

(三)分析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有理数的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有理数加法的实际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运动型:通过不同方向的位移,求最终距离一类的应用。需要选定标准方向并掌握相反意义的量的知识。

②经济型:盈亏问题是数学问题中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而盈亏问题最基本的解决方案即是有理数的加法。

③生活型: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这种最基本的运算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不简单的问题。比如,很多教师在课前,情境导入经常选择的“净胜球”的问题,就是生活型问题的典型代表。

二、教材内容的功能分析

数学教材的功能分析是指,对数学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功能进行分析,了解它的学习价值,包括智力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应用价值。对教材内容价值的深入挖掘和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为透彻地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和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过程的质量。下面我们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内容的各方面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

(一)智力价值

数学智力价值是指,数学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思想方法训练,以及数学能力提高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在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许多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在数学新知识生成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更能体现它的价值。通过教材分析,把握数学知识发生发展中蕴含的数学思维和方法,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1.化归思想品质

化归思想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准确的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并理解其含义,在本节中,多处知识结构中蕴含着代归思想。

在法则的探究过程中,将多个有理数的加法最终转化为2个有理数的加法中就蕴含了化归思想。在法则的生成过程中,利用绝对值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两个正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缩小了数集的运算范围。当然,这里化归思想的运用是与对绝对值的清晰认识相辅相成的。

在这一章乃至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继续用到化归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如用相反数的意义将有理数的减法化归为有理数的加法等。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知识、问题的转化意识,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方法。

2.分类与归纳思想品质

分类思想在“有理数加法”这一节中是尤其重要的,良好的分类思想也是探究法则的起点。在有理数正确分类的基础上,学生要从实际问题情境中生成不同类型的具体算式,把加法算式不重不漏的分成3类5种情况:①正数加正数。②负数加负数。③负数加正数。④零加正数。⑤零加负数。这五种情形又可以归纳: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零相加,即教材所归纳的三种情形。通过对不同类型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加法法则。不难看到,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数学观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分类的思想。教材中给出的方法是不完全归纳,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归纳生成法则的过程,体会分类思想的运用。

3.数形结合思想

在说明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时,教材选取两种方式来呈现,其中,利用数轴讨论有向线段的方式,蕴含数形结合思想,以形辅数,使思维对象形象化。

4.统一性思想

想要从实例中抽象出正确的加法算式,需要统一相反意义的量来实现,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关键点,蕴含统一性思想。

所谓关键点,是指教材中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教学的突破口。在本节课实际材料引入的过程中,怎样让学生突破以往的算术知识结构,克服以往的认知局限,列出加法算式,是一个需要教师注重和认真研究的关键点。

例如: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3米,问最后走了多少米?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一定会列出3-3=0这样的算式。

再如:原来温度为0℃,上升了5℃,又下降了3℃,现在温度是多少?同理,学生一定会列出5-3=2这样的算式,虽然结果正确,但是无法与加法算式联系起来。

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任何形成加法算式的信息,所以学生自然无法提取加工。此时,教师需要统一正、负数的意义来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生成。根据相反意义的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定上升为正方向,把上升和下降统一成上升,这样下降3℃即可以表述为上升了-3℃,原来的问题可以表述为:上升了5℃,又上升了-3℃,现在温度一共上升了多少?通过这样的统一和表述,学生很容易识别出要形成一个加法算式,列出 这样的算式表示温度的变化。进而与实际经验相联系,或利用数轴来认识,都可以看出(+5)+(-3)与2是相等的,最后生成算式:(+5)+(-3)=2。

(二)思想教育价值

数学的思想教育价值是指个性品质的培养、人格精神的塑造、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等。从本质上说,数学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主观认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的辩证主义因素是不能忽略的。

在“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中,包含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①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即从几个特殊类型的数学算式中,抽象出一般行规律。②作用与反作用的观点:数学来源于实践,反作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人们由于生产生活的需求引入负数,完善了有理数集,进而对各种有理数进行运算,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法则和理论,再进行广泛的应用。

(三)应用价值

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指数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有理数的加法的知识在交通运输、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处于基础地位,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数学内容的结构分析

找出数学教材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以及组成要素的联系是结构分析的目的,数学教材的结构分析一种是整体结构分析,可以是一个学段、一个领域、或一章、一节内容的结构分析,也可以是一课时内容结构分析。下面我们对“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做一课时的内容结构分析。

(一)数学知识结构分析

一课时的内容结构分析,主要是对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的基本环节进行分析。北师大版教材中“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基本知识的发生发展环节可以用下表表示。

“有理数加法”一节内容的知识结构其实是法则教学的典型呈现。这一流程也体现了前面我们讨论的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外,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知识整体过程中包含的思想价值和知识发展过程,给学生感知和解读的机会。

1.对法则发展和运用的感知

为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我们从实际生活背景中发现了数域扩充的必要性,从而增加了数集的范围,进而和谐的拓展运算,形成法则。在法则良好发展和成熟后,深入对它的解读和理解,最后在利用它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又回到了出发点,这也是数学工具学科的本质体现,反应最基本的应用价值。

2.知识结构反应关键点

知识结构流程图,我们可以看成教学过程的雏形图。在对知识结构的认真分析时,我们是可以发现教学的关键点的。所谓关键点,即是克服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的盲点或困惑的知识点或思想方法。在“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中,学生最容易困惑的地方是,由实际问题如何抽象出正确的数学算式,即建模的过程。想要建立正确的模型,必须透彻理解实际背景中关键信息的含义和关联,而这一点,并不容易。而想要克服这个盲点,也就是难点,需要关键点的帮助,而本节内容的关键点正是我们前面谈到的统一性思想。在统一性思想中,我们已经详细说明解决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

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内容为后序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在“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中,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难点

难点是学生掌握、运用相对困难的知识。而难点的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对学生的现有信息储备来说,要接受的新知识的信息量相对较大,这样降低了学生抓取原有信息、经验进行提取、重组和构建新知识的可能性,产生知识盲点或误区。

在“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中,教学的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情况,教师想要引导学生一起攻克难点,首先要明确相反意义的量,需要学生对前面相反数一节的知识有熟练的把握,否则学生理解异号两数相加产生困难,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的进行。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多学校提出“课课清”“天天清”的原因所在。

终上所述,从背景、功能、结构、要素、学习技能等维度进行教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为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流程设计奠定科学基础。

第3篇:教材分析范文

一、两者相同的地方

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勇敢和善良:小说《卡罗琳的第一百件事》、小说《数星星》;杰出人物《狂人玛吉》、小说《泽利》、诗歌《妇女》。教材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介绍,旨在教育学生要像他们那样沉着冷静、不畏困难、勇敢地挑战困难。

2.两者都很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美国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因为,若阅读能力低就不能理解诸如历史资料、科学报告和经济技术文件之类的重要资料,就无从下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样,在美国人看来,写作水平差,也势必影响学术研究、经商和专业工作等。所以,美国语文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我们从六年级教材《文学宝库》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教材除了课堂阅读外,每个单元还开列了“书架”,用于推荐书目,简要介绍书目的内容。如第一单元的“书架”推荐了五本书:(1)《整天》(大卫.麦考德),(2)《代王子受罚的男孩》(悉德.弗莱喜曼),(3)《弗瑞斯比夫人和涅姆鼠》(罗伯特.C奥布赖恩),(4)《六年级借宿生》(伊芙.邦庭)(5)《聪明人范西利莎》(约瑟夫.谢尔曼整理)。这些文章指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我国的语文教材也很注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对国内的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进行分析了。

二、两者相异之处

1.两者编排体系不一样。美国的语文教材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的内容主要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而文学类的内容主要有美国和英国各主要历史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欧洲和非西方著名作家的翻译作品,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等。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语言和文学并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文学为主。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将语言知识、文学的学习都融于“选文”中,没有截然分开的语言和文学两大类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两者也各有特色。美国的文学类语言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编排体系。(1)按文学作品主题编排。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文学宝库》第三单元按“远方的文化”主题编排,“远方的文化”这一单元又细分为非洲探险、跨越时间、跨越国界三个小主题,分别对应的选文是,非洲探险:科学小品文《紧闭的门后》,小说《模仿树和叶子》;跨越时间:童话《鸽子王子》、科学小品文《城堡》;跨越国界:小说《横渡太平洋》、诗歌《东方地平线》、人物纪实《名字:诺姆贝瑞斯》。(2)按作品体裁编排。如八年级文学教材《文学》(银级)按短篇小说?戏剧、纪实 、散文、诗歌、美国民间文学、长篇小说分单元进行编排。(3)按历史时期编排。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大多按作品体裁进行编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言、诗歌、文言文、文学评论等单元。

2.美国语文教材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美国是一个崇尚创新的国家,其语文教材也很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凸现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都对此有要求。试以六年级《语言》教材为例,六年级《语言》教材第十二部分第一单元共有七篇课文,其中第一课介绍调查报告的定义及其结构,第二课讲解如何寻找调查报告要回答的问题,第四课介绍如何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第五课让学生评估获得的信息、留下与调查报告内容相关的材料,第六课教学生总结概括所获信息,做成笔记,第七课则要求学生运用分类、缩写、排序等技能组织笔记上的内容,写出提纲,完成调查报告(或论文)。教材注重“初选课题一重选课题—制定计划—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历程,让学生获得实践研究和学习语言的切身感受。而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同样是调查报告,最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调查报告、怎样写调查报告,给两篇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少像美国语文教材不厌其烦地要学生亲自调查研究。不过,国人已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上海就较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如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的《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就搞得比较成功,深受学生的喜欢。

3.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我国语文教材却未体现。

美国语文教材较重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每一个单元之后都有一个“connection”,即“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旨在使学生体会各学科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综合思维和多种技能的培养。如,《上尉和他的马》一文的练习设计,就要求从百科或其他参考资料中查找非洲野生动物的资料;《火星上的罪恶》一文的练习,就要求学生找出美国的四个时区及其之间的时间差,还要求学生画一幅美国地图,表明不同时区的位置。我国的语文教材像这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还未曾体现。近年来,上海比较重视这一点,如今年高考上海综合能力考试卷(理科)首次出现了跨学科知识的题。题目大意如下:上海市中学生正在展开研究性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是学生提出的三个课题──上海入骨髓库的心态剖析: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可行性研究;上海地区降雨酸度情况调查研究。要求:写出所选的课题名称,并简单陈述理由;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该课题最后成果的形式。虽然是理科的综合考试卷,似乎与本文的行文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其体现的一种教育理念却与本文所述的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有一致之处,故在此将其提出。尽管学生的答题情况不甚理想,有的甚至连什么叫“陈述理由”都不清楚,特别是对“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之类更是回答得千差万别,但它毕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能为我们的教学及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所以,笔者真心地期待着我们的语文教材多一点“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第4篇:教材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策略

一、引言

语文学科是进行人们社会活动的首要学科,影响着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涵养。初中语文教学中更看重学生对文字本身含义的认知和理解,而高中语文则会更深入地探讨文字背后引申的含义,引导学生探寻更深远的意义,丰富他们的精神和灵魂。但语文出身于传统文化,其内容源流本身就庞杂久远,相对于当下快节奏的时代背景来说,冗长的文字教学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所以从教学形式上应该寻求新的方式,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成果。

二、高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中的问题

(一)插图教学得不到重视。以苏教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纵览全书,插图共117幅之多,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对于插图辅助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或者完全意识不到教材中插图的作用,让教材中的插图仅仅发挥了表面性的“花瓶”作用,而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教学功能作用。对于语文课堂而言,最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就在于老师课程讲述中能否融入趣味性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插图的解读探讨就是引发学生兴趣点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插图的作用难以发挥,在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身上体现的较为明显,老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喜欢沿用老套的说教式方法,对于插图往往视而不见,比较看重对文章本身内容的解读,这样的语文课堂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会大打折扣。(二)插图认识理解不到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教学,需要老师的赏析和解读,才能在课堂上达到最终想要的结果。因为高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引申挖掘能力,而不是小学生式的看图。而部分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插图的认识理解有所偏差或是不够深入,那么最终课堂效果就会不太理想。如《劝学》一文中配有《荀子》的插图,老师在教学前对配图如果仅仅停留在《劝学》一文的出处上是不够的。配合全文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古人在行文书写时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的习惯,同时插图中没有句读的书写也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古人在习文中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理解。(三)插图教学不够严谨。图文并茂的课堂气氛会显得更生动活跃,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配图并不都是那么严谨的。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对于插图的运用过于盲目随意,对于有些插图过分的解读,对于有些插图又只进行简单的欣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有些较为契合文章本身,能清晰地表达文章的部分内在含义,而有的插图则仅仅出于配图需要,其内容本身与文章联系甚少,甚至有误导嫌疑。如《金岳霖先生》一文中金岳霖先生的肖像图就显得有些粗糙,图中的人物与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并不一致,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和配图内容产生疑问,老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注意对配图作以分析和解释。

三、高中语文教材中插图运用的策略

(一)加强插图辅助教学的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配合对插图背景的探索,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插图的解读,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深刻含义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在插图辅助教学上,高中语文老师都应该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对插图辅助教学的运用得心应手。从教学方式上着手,转向于多元化发展,以文章内容思想为中心,从配图中展开其人物、背景、心理、环境、意义等各个层面的探索,进而延伸到文章内容本身,这样更有助于课堂的进行,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二)提升对插图的理解能力。这一点要求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前预习准备工作要做到位,对于教学目标的要求、课文主旨的理解等都要有一定的准备才能在插图教学的运用上信手拈来,对课外内容的拓展也能做得更好。在讲课前,老师首先要对课文进行预习,然后对课文所讲述的人物、背景、环境等因素进行课外探索,同时对插图的来源进行一定的探索,理解插图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对海伦•凯勒的人物传记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海伦•凯勒的人物肖像图中发现她对光明的渴望,进而告诉学生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三)插图的选择与弥补。在对插图教学运用时,老师对于教材中所配插图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自我衡量标准。如果发现插图与课文内容匹配度不高的情况,应该注意甄别和选取,在课堂上也要进行侧重点的平衡,避免过分解读相关性低的配图而影响到课文内容的进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大部分老师在授课时都会选择多媒体教学,那么在网络科技的帮助下,老师可以从网上选择对教学有一定帮助的配图进行辅助教学。如在《我有一个梦想》一文中,老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配上在黑奴解放运动中长期受到剥削压迫的黑奴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黑暗环境,对于学生理解黑奴对于解放的渴望会有较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高中语文在所有高中学科中,起着塑造学生灵魂和心理的作用。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题,对高中语文教材的研究和应用,部分老师还不能做到行之有效,对教材插图也没有真正发挥其实际效果,因此老师们都应该多做思考和学习,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研究持之以恒,提出更多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作者:吕晓岚 单位:浙江省宁海中学

参考文献:

第5篇:教材分析范文

要想更好地接受与理解新一版教材,就需要我们更新数学教学理念,这是我们用好新教材的前提条件。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正是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编写的。我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要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教材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体会教材的编写思路,理解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来有效地组织教学。

2 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2.1 人教版实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在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对于新教材的改革,我们注意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经验进行认真、慎重的取舍,同时努力创造和体现与时展相适应的经验和方法,使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不同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学习和发展[1]。

2.2 教材编写的思路

以《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力图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仍然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2.3 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版教材具有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数、估计、统计、应用、创新等意识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尽量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大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力度。教师一定充分运用一切有利条件,由原来的教书转向教人,既让每一名学生学会,也让每一名学生会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

3 新教材下的数学教育

3.1 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在课前充分的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能够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些数学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结果。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紧扣课堂的教学目标,有步?E的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学效率。

在素质教学的课堂上,要求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转化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安排,充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2 合理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门以运算为基础,但是又能直接运用于生活中的一门课程。也就是说,数学源于生活,但是生活中也处处可以运用到数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实际操作性强的一门学科。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合理的设计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讨论能够朝着有序和稳定的方向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明白数学原来跟生活离得这么近,也让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能够明白数学也不难,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第6篇:教材分析范文

关键词:音乐;音乐教材;教材分析

一、章音乐教材分析的原理

(一)音乐教材分析的含义

音乐教材作为音乐教学的基本材料和最主要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分析应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备好课的重要前提。它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任务、教学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实现。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音乐教材分析的含义。1.整体性的音乐教材分析。音乐教材的分析包括音乐教材本身、课程标准、学校和社会环境、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教材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等进行的整体性分析。2.音乐教材分析应立足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强调以学生经验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认知的规律,帮助学生有效构建学科知识体系。3.音乐教材分析应置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下。要把教材分析置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具体指学校内部、外部的环境。

(二)音乐教材分析的特点

1.音乐教材分析的综合性。对教材的分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各种与学生音乐学习相互的因素来对音乐教材进行整体分析。2.音乐教材分析的承接性。对学校来说,文化的传承人有三:编写者、教授者、学习者。编写者通过对多元音乐文化内容的筛选和资源整合,形成系统的教材呈现给学生。教师作为最好的临近媒介,是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与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启发与引导者,教师要做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承接工。3.音乐教材分析的主观性。就音乐教材而言,同样的教材,不同的音乐教师,就有可能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不同的地方。这些决定了教师分析教材的根本观念和根本思想,也就是教学观,而这些带有强烈主观性的教学观念也直接决定了教材分析的质量。

二、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教材分析

(一)进行音乐教材分析的意义

对于音乐教材的分析工作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重视的环节之一。每位音乐教师都应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

(二)音乐教材分析在音乐课备课中的应用

教师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关键在于备课,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对于教材中所讲的专业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知,才能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教材内容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学观念与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专业知识与音乐表现能力的价值。进行音乐教材的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原则教学方法的过程,这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三、音乐教材分析的方法

(一)一般步骤

分析教材最好的方法是结合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标、教材、教参、教学资源等,按全书,各部分教材、章节等层次进行分析。对教材的分析通常采取“解读”的方式,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最终把学习要点落到教学过程中。其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四读”,即泛读有关资料,建立整体教材观;通读整套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整体知识结构;细读每一单元教材,分析其教育、教学目的;精读每节课教材,具体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法。

(二)具体方法

1.音乐知识分析法。音乐知识分析法主要分析的是教材知识,分析内容包括教材整体、部分、单元和课时。教师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分析需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从而根据分析后的结果,对不同层次的教材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音乐心理分析法。音乐心理分析法包括对学生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挖掘和研究教材与教学中的心理因素。3.方法论分析法。方法论是关于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目标的产生、目标的转移、目标之间的关系等。把握目标之间的关系,应把一些相关的目标分为主目标和从属目标。在确定音乐教育的主目标后,如果主目标一时无法达成,可以先将其放在一边,先去实现从属目标,这样,主目标暂时转移到了从属目标,这就是目标转换。为达到目标,需要找出不能达到目标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一原因着手解决问题,最后达成目标。

四、音乐教材分析案例(教材单元《可爱的家》

1及教材课时内容《可爱的家》)1.编写意图。目前,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与家庭往往为孩子付出了许多心血,但孩子却并没有体会到父母的爱。本课编写意图主要是通过本单元中的歌曲,唤醒孩子们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歌曲《小船》《可爱的家》《内依巴河》表现的是不同国家的家庭,但都是充满了温暖的爱;而歌曲《布娃娃》则表达了没家的孩子对家庭的渴望。该单元在音乐知识方面主要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利用身体动作来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2.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可爱的家》的欣赏和演唱体会家的温暖,还可以谈谈自己“可爱的家”。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演唱歌曲《小船》《可爱的家》。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学生珍惜自己的幸福,关爱别人。(2)难点:学生能准确的演唱歌曲《可爱的家》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在《小船》这一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声断气连的歌唱,并教导学生唱好弱起拍。3.音乐材料分析。《可爱的家》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歌曲,歌曲为降E大调,4/4拍,一段体结构,除第五乐句外,每一乐句的开头均为弱起小节,并且第一、第二乐句选举基本相同,第三、第四乐句也基本相同,只在乐句最后一个音下移了一个三度变化,第六句旋律则是第四乐句的完全重复,学生歌唱时很容易就记住这悠扬流畅、略带伤感的曲调。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的怀念及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向往。4.音乐知识。本课在教授全音符和4/4拍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应定为让学生认识全音符,4/4拍,在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实质后进行视唱练习。4/4拍即是指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教材中选择了《金瓶似的小山》中的一段旋律,引导学生随着丢拍的音乐节奏进行律动,感受和表现4/4拍。在感知拍子强弱时可采用教材图示解说: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来感受学习。为巩固对丢拍的进一步理解,教材中采用了把车厢中的节拍改正就可以出发了的形式,引导学生为其延长或缩短音符的时值,以使这一节奏车厢节拍准确。5.《内依巴河》这是一首富有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歌曲为F大调,3/4拍。全曲为二段,第一段包括四个乐句,每句开头的休止符体现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节奏风格。Si和Fa之间的增四度音程也更体现了当地民间音乐独有的旋律特点。此曲对我国儿童了解外国民族音乐十分有益。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内依巴河旁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6.我来唱。这个活动将视唱练习与有趣的唱名迷宫游戏结合。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当学生找到其中某一条路线后,需要把这条线所经过的音符演准确,比比看哪一个小组能找到更多的路线,唱得最准最好。学生在寻找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到迷宫出口的同时练习了视唱。学生没有找到路线,教师可以听音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听唱出各音找到的路线,同时又进行了听音模唱联系。7.歌曲《布娃娃》是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主题歌。本首歌曲的旋律以4/4拍为主,2/4拍穿插于歌曲之中。歌曲为C大调,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领唱部分,由六个乐句组成,第六乐句结尾处插入一小节2/4拍,这一形式的目的在于强调“家”对于小主人公和布娃娃的重要性,以及表现出他们对家的无比渴望的迫切的心情。第二段合唱和领唱,第一、第二乐句一声部旋律与第一乐段相同,进入近似问答的二声部合唱后,两个声部前呼后应使歌曲更加丰富生动,好像是布娃娃在和小主人公对话一样;第三至第六乐句又恢复为领唱,重复第一乐段旋律,但是小主人公乐句增强了信心,歌曲走向高潮,在充满希望中结束全曲。

第7篇:教材分析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材;改革;比较分析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地理学科进行了新一轮教材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如何把握教材改革的优点与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转变仍值得人们关注。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后文称旧教材)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后文称新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图像系统、活动系统两大系统上的差异,探索新教材的侧重点。

一、地理图像系统分析

彭晓风对图像系统作了界定:地理图像是指地理教材中所插入的视觉化呈现。本文将图像系统定义为:地理教材中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地表述地理信息的各图画的集合。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根据杨向东对图像系统的分类方法及本文所研究的教材内容将图像系统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格、漫画、话框,对新旧教材图像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

1.图像数量多,类型丰富

经统计,旧教材中图片数量为224幅,新教材图片数量为217幅,二者图片数量相差不大且数量多,对图像的运用都很重视。同时,地图、景观图、统计图、示意图、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图像形式都在两套教材中使用,只是所占比例不同。丰富多样的图像的直观形象呈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新教材中还出现了充满人文风格的艺术绘画等,丰富了教材,体现了教材图像的美育功能。

2.新旧教材各类型图像比重存在的差异

新旧教材中地图、地理景观图、示意图比重均较大。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景观图数量显著增多,由表1可知,在旧教材中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分别占图像总量的22%、37%及17%,在新教材中分别占19%、48%及10%。景观图直观生动、真实性强,对于不能亲眼感知真实地理景观的学生来说,其功能作用和表达效果更强。

(1)新旧教材中漫画比重均最小

但新教材的漫画比重增加,在旧教材中漫画占图像总量的1%,在新教材中增加到了3%。漫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话框的数量由25幅减少到12幅,减少了一半。旧教材中话框的内容文字表述较为呆板生硬,实际上是对课文知识的补充,没有增强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新教材减少了话框数量,虽然话框的内容得到简化,但趣味性仍然不强。

(2)统计图数量少,比例低

新旧教材中统计图所占比例均不高,在旧教材中统计图占图像总量的9%,在新教材中占10%。统计图反映地理事物明确具体,科学性与实践性强,使学生能较容易地从中得出所需的信息,能训练学生分析图表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统计图的数量过少则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3)图文结合,图像、课文及活动三大系统整体性增强

多图结合,随图设问,引导学生按步骤读图,引导学生揭示图片的内在含义,学会寻找不同图像之间的联系,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图像与文字叙述并重,采用图文互补的方式来阐述地理知识,地理问题因有图像而变得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图像系统与其他两大系统相互联系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标,使三大系统的整体性增强。

二、地理活动系统分析

根据彭晓风对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及所研究的地理教材内容,将活动分为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操作性活动三个类型,对活动数量的统计得到表,详见表2。

1.新教材活动化繁为简,注重创造力、综合性与兴趣的培养

新教材中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共有83题而旧教材设置了94题。但新教材简化了活动系统,更注重活动效果。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位置”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将旧教材的前两题合并成了一题,活动的目的是读图并比较我国与图示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新教材采用一幅整体的世界地图,而旧教材用的是割裂的国家简图,新教材更利于学生对各国的地理位置的把握且容易对世界形成整体概念。旧教材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分析填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其相对应的新教材第2题要求学生写介绍我国地理位置的小短文。写小短文的综合性远远强于填表,由此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及综合能力。

第一章第一节“行政区划”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题量比旧教材题量少,但新教材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效果更好。旧教材用严肃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找”来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分布,而新教材更注重图文结合,提供给学生简单易学地记住省级行政区简称及分布的方法。例如“找邻居,沿线路,按方位,顺口溜”这样的活动,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2.问题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

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部分(旧教材为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部分)所设置的活动,旧教材用到大量的文字描述,最后让学生根据描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似在启发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这种方式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过大,问题没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在实际教学中较难实施。新教材则简化了活动的难度,文字部分简短并附有长江干流各河段示意图,直观简洁。活动先让学生填入长江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再根据示意图分析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环境问题之间是否有联系性,最后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问题谈谈看法。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此为新教材的进步。

3.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

旧教材认知性活动占总活动的60%,新教材占68%,均超过了活动总数的一半,说明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中读图思考类与阅读思考类活动比例都增加,而问题思考类活动比例减少,旧教材中读图思考类活动、阅读思考类活动及问题思考类活动分别占活动总数的24%、9%及28%,新教材中三者分别占37%、14%及17%,说明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旧教材中问题分析类活动所占比例最大,而此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及综合概括能力较弱,让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问题分析,难度过大,活动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教材在课文系统采用图像能增强教材直观性,在活动系统采用图像能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因此较多地采用图像和阅读材料则避免了旧教材出现的问题。

4.新教材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仍然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过于重视学生认知和理论知识,而轻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轻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体验性活动能让学生在直接感知过程中培养自身情感。旧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24%,新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20%,比例略有下降;老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16%,新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12%,比例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八年级地理新教材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图像系统设置方面,旧教材的优点在于图文结合,随图设问,图像各具特色且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图像系统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地图、景观图、示意图比重较大。但统计图比例过低,画框设计仍较传统。新教材传承了旧教材优点,并且增加了景观图比例,从而增加了教材的现实性与直观性。

活动系统设置方面,新教材的优点在于读图思考类活动增加,问题设置简洁化,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对学生的启发性增强。缺点在于与旧教材一样过于重视认知能力发展,而轻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建议

教材编制时,图像系统中应适当增加统计图的数量和比例,画框设计的语言应增强生动性及趣味性。活动系统中应该多设置操作性与体验性活动,问题的设置不要过于严肃与学术化,而应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性认知。

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好奇心。充分运用教材图文结合以及景观图数量多的特点,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呈现图像,指导学生学会看图,避免干瘪的讲述,通过景观图了解不熟知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通过示意图学习抽象的地理规律及原理,通过统计图学会提取地理信息及分析地理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相互探讨。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进行综合性活动时,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彭晓风.中学地理教材图像系统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杨向东.中学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分类与实践应用研究:人教版初中地理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06.

[3]张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若干问题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9(19).

第8篇:教材分析范文

乌兰(1973-),女,博士后,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 要:本文分析了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实验的呈现方式和知识点分布特点,由此得出了一些教学启示。

关键词:新教材;实验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一套面向21世纪、体现时代特色的高中化学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编排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新教材更加重视化学实验[1]。本文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编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实验呈现方式

国家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化学课程划分为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2]。每个模块的栏目设置基本相同,都包含了以下十个子栏目: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卡片、实践活动、信息搜索、插图。化学实验主要体现在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三个栏目中。在“实验”这个栏目主要介绍一些典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基本操作、锻炼基本技能、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这个栏目是以探究为目的,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这个栏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过程、加深认识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实践活动”这个栏目介绍一些与社会相关课题的调查活动、研究、课外小实验等。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实际、应用化学知识、增强角色意识、提升思维品质。

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我们发现新教材总共设计了194个实验,其中典型实验109个,科学探究43个,实践活动42个。

二、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分布状况

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编排既分散又集中,高中化学实验既分散在《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这七个不同模块。又设置了《实验化学》这个的专门针对实验的模块。以“原电池实验”为例,如下表所示。

“原电池实验”分散在以上三个模块五个专题中,每个模块考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必修2要求学生认识原电池的装置,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要求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简单原电池你;选修6实验化学要求学生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并把它用于实践。从必修《化学2》到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到选修6《实验化学》,从前往后,三个模块对原电池实验的要求层层深入。

三、新教材实验编排方式对教学的启示

1.研究教材,把握尺度,层层推进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的研究教材,看这个实验在那个模块什么栏目中体现,如果是在“实验”这个栏目,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巩固基础知识。如果在“科学探究”这个栏目,就要注重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

2.深入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如下叙述:“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探究式实验教学”,从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到分析问题,都让学生全程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第9篇:教材分析范文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自己工作进行反思,我自认为:自己待人诚恳,能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能真心诚意协助好校长室做好各方面工作,通过开座谈会或找个别教师谈话,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拟订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教育教学奖励条例,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协调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校领导之间的关系。使每个教师都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原动力,在工作中我更是尽心尽职,克服困难,虽然工作单位离家较远,生活不方便,但我能克服困难,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雨晴天,天天都能坚持早到校,教学上更是积极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好上好一堂课,对学生能做到循循善诱。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工作之余想到要放松一下,缺乏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的动力,非凡是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很快,平时不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养就会被社会淘汰。非凡是我市创建学习型城市以来,各种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如火如荼,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强劲浪潮。作为我们年轻党员,身处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加强学习,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能力、一种修养、一种境界,非凡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带动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

通过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学习,对我自身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在工作中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愈来愈深刻的熟悉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一种责任!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这“保先”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之际,更应积极投入,抓住契机,深刻反思自己的师德言行、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谦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调整好新的奋斗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熟悉到,开展党支部员先进教育活动,是新势下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促使党员内练素质,外型形象,充分发挥党员的岗位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学校支部“保驯活动计划的安排,我圆满地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在第二阶段学校支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各种意见时,作为个人我及时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自摆,找准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于克服缺点提高自己。对于查摆的情况,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功底不够。理性熟悉源于感性熟悉,又高于感性熟悉,是付事物规律性的集中反映。由于理论功底浅,经常只看到现象而看不到本质,缺乏入理的分析。如学生常规差多起来的现象,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等。再是形势在变,而头脑的观念和知识却没有大的变化。喜欢现在跟过去比,现在比过去好,今年又比去年进步了,于是沾沾沾自喜,盲目乐观,以致于工作中难以创新,难以升位,研究起点不高,其实横向比较—观察才发现差距越来越大,年轻教师的理论水平已超在前列,而自己越来越怕写文章了。

2、专业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不高。学校的后勤涉及到财务、财产设备、基建维修、食品质量、市场经济、价格变化等等方面,在治理中按程序办事,是防止腐败,责任分担瓣措施,而专业知识精、业务水平高是现行市场经济,信息时代的社会特点中,少花钱,办好事的重要条件。由于自己专业业务水平不高,就比较重视按程序办事,有时对一件事做完了,也难以肯定此事是否最佳方案。如西溪校区的校园网建设。

3、执行制度存在欠缺,有碍于情面的现象,如发票签字程度,或有时为学校办事而“打的”的超范围报销现象以及有的事在赔偿或追究责任上,由于本人处理意见的不明确,使得总务处有关人员在治理中进退两难,影响了制度执行的严厉性。对待学生有时也是过的去就好没有严格的要求。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学习不够经常化。主观上对学习比较放松。对政治学习的重要性熟悉不足,认为政治学习太死板、太空洞、不实用,除集中学习和完成规定要求外,平时比较强调客观原因或忙于工作事务,而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久而久之必将影响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工作作风和处理事情的水平。

2、在工作中有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并以严于律己,宽宏待人的为人准则思想的影响,在治理事务中,经常会为别人着想,他这样做有什么理由,自认为不是什么原则性事,都会为别人开“绿灯”。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只要他(她)是围绕课内容而随便发言,我也会为他(她)找理由,而不会严格要求去批评。实际上,这样做难勉有失公平,没能及时制止不良现象。

3、在业务上满足于现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后勤治理中,条条块块都有专人负责觉得业务上的精应是他们的职责所以在本人负责治理的各块工作中,有的是浮于表面的了解,有的只限于操作此事时,集中时间突击了解学习一下,使得自己放松学习,难以真正的“沉”下去。

三、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澄清头脑中的模糊熟悉,深刻熟悉到只有理论上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学习不只是一般知识的积累,而是世界观改造的重大问题,熟悉到理论水平提高了,看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工作能力也同样会提高。只有刻苦学习政治理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保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的治理,教学工作任务都将更为艰巨,对治理水平还是教学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首先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即使是点点滴滴,同时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主管工作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才使人信服。其次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3、完善制度增强执行制度的严厉性,实践证实,要制定一项制度不难,但要操作好制度却不易,为增强执行制度的严厉性,首先在制定中,勤钻研,细推敲,便于操作,同时加强制度的宣传,加强对有关问题的解释,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操作过程中合理公正,其次增强对不良现象斗争的勇气。

4、要善学。积极参与政治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学习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时期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提高自觉性;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更要学习教科研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时转变理论观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