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精选(九篇)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第1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8-557-02

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和生活服务的效果、优劣程度,是衡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领导管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要求医院护理系统中各级护理人员层层负责,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案,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以满足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要求。

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提高我科的护理质量,我科本着患者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质量持续改进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方法。经过5年的运行,我科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我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1.1健全与完善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成立了以主管院长为主的护理部质量控制委员会,科护士长质控组与病房质控小组组成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

1.2制定并实施检查标准

按权重系数法制定了:好、较好、一般、较差、差、极差6个等级的特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评价标准,抢救物品完好率评价标准、体温单书写质量评价标准、消毒隔离质量评价标准、病房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每一项标准均有数十项的细小项目,满分100分,其中好为5分,较好为4分,一般为3分,较差2分,差1分,极差0分。

1.3运行的方式和方法

院护理部质控委员会每月下旬对各个科室进行上述六项评价标准的检查,每月进行护理满意度与病人健康教育的调查,同时对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进行提问与考核。

科护士长质控组每月不定期的对所分管的科室系列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对分管患者的全面了解程度、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护理表格书写、药品管理、病室规范、健康教育、仪容、仪表及服务态度)。病房质控小组每天按照医院制度的七项检查评价标准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另外,为保证夜班护理质量,护理部完善了护士长夜查房制度,重点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的书写情况、病区安静与卫生情况、医务人员的着装,发现问题向值班护士指出并记录在夜查房本上,次日晨向护理部汇报,由护理部反馈给相关科室。

1.4评价与反馈

科室建立了质量持续改进登记本,把质控组检查存在的问题记录在登记本上,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检查组在每月一次的医院护理会上详细通报检查结果。年终护理部进行一次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价,对护理质量排在前五位的科室进行大会表彰与奖励。

2 体会

2.1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

经过多次反复检查,护理人员具备了良好的慎独精神,做到了有人检查无人检查一个样、白班与夜班质量一个样、领导在场与不在场一个样、对待熟人与陌生人态度一个样、对待领导与百姓态度一个样。在护理操作中,均能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觉性,加强了工作的责任心。

2.2满足病人的要求

护理工作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病人为中心――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护理服务理念也随之转变,从病人需要我服务到我要为病人服务。病人自跨入病区,即有主管护士为其进行全程优质服务,答疑解惑其在住院期间的一切问题,从生理、心理等方面满足病人的需求。

2.3有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

质控组本着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沟通、切磋的心态进行检查,将问题反馈给科室管理者,便于科室管理者在自查中发现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更进一步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2.4有针对性进行科室业务学习

检查组对检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反馈护理部,护理部针对存在问题,组织全员护理人员学习,进行在职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我科护理人员通过学习《病历书写规范》掌握了以问题、措施、效果评价为纵轴的书写方式,即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缩短了护理人员书写病历的时间,减少了工作量。同时减少了因护理记录书写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

第2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我院护理质控组检查的危重患者490例,均符合危重患者标准。其中重症医学科84例,心血管内科77例,神经内科69例,呼吸内科65例,神经外科39例,骨科30例,消化科28例,肿瘤科23例,妇产科18例,肾内科18例,普外科8例,儿科8例,泌尿外科5例,内分泌科5例,心胸外科4例,职业病科4例,五官科2例,结核科2例,中医科1例。同期我院在编护理人员483名,其中重症医学科22名,心血管内科29名,神经内科21名,呼吸内科22名,神经外科12名,骨科24名,消化科11名,肿瘤科13名,妇产科28名,。肾内科21名,普外科18名,儿科13名,泌尿外科10名,内分泌科17名,心胸外科11名,职业病科8名,五官科9名,结核科7名,中医科11名。

1.2方法①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标准为90分。质量标准要点包括:规章制度20分、基础护理2O分、病情观察2O分、护理记录10分、仪器有效使用10分、危重患者护士“八知道”10分、护士长管理1O分。②护理部设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护理质控检查组,其中一组具体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质控检查,每月对检查考核结果进行评分,汇总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以护理质量简报形式对存在的护理安全、质量问题及上月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并召开护理安全质量分析会,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措施,积极整改。

2护理质量问题分析

2.1基本护理部加护病房,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系内科,肿瘤科,内科,职业,“三短六根清净”(短头发,指甲,短的心血管,呼吸内科,短胡须,口腔清洁,干净整洁的头发,皮肤和清洁,干净清洁会阴,)不符合要求。内科呼吸内科,骨科的,神经外科,职业病房环境不干净,堆放的东西多了,床单位不干净,有污渍。内科呼吸内科,系内科,普外科,肾脏病人安全措施缺乏,如高风险的患者没有使用空气床垫,导管固定。内科妇产科,内科,系部,心血管神经基础护理是不完整的,基本的护理措施不到位,陪伴人员管理不到位。

2.2观察评价内容重症医学系内科,神经外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系内科,心血管,神经系统,肾系内科,五官科患者入院是不完美的,如皮肤评估,观察生命体征,特别观察,病情变化未及时向医生报告。

2.3内分泌学,妇产科护理记录,呼吸道,内科温度单个项目不完整的内科心血管系系,不能修改规格,生命体征测量后记录不及时。缺乏记录,泌尿外科,心血管疾病,重症监护,对病情观察不完整的描述,缺乏连续性,临时处置没有相应的记录骨科内科医学系内科的单一内涵肾系。内科,内科,内科秩序门楣柱,柱底心血管系呼吸科填写不完整,处理订单后签名不及时。

2.4仪器和有效利用内科呼吸科,ICU显示器表面不干净,用观察不到位,没有血压,血氧记录显示。

2.5危重病人的护士被称为“八ICU,内科呼吸科,内科,内科,内科心血管神经消化系,泌尿外科,内科,普外科儿科系,肾结核科护士在危重病人:”八知道“(基本信息,诊断,疾病,患者的阳性体征和积极的指标,关键点,护理专科用药和预防并发症的主要目的,常见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掌握较差的情况。

2.6法规,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床边内容的内科心血管部门是不全面的。神经外科,妇产科,普外科,心胸外科床头卡的内容和建议处不匹配,分级护理标识不准确的。部普外科肿瘤学系,健康教育不到位。在ICU,内科输液瓶神经内科是没有标记的开盘时间,签名不及时输液吊钩。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无需校准膜导尿管留置时间。内科妇产科行政命令的心血管科,签名后,不及时,不输血单护士签名。肿瘤导尿管,尿袋标签不清晰。

3对策

3.1加强护理管理部每周至少2次,所有的危重病人护理和护士长的管理在护理工作情况,评论对危重病人,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全面提高护理危重病人的质量。护士长应是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明确责任,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护士每天不少于2次的患者重症监护质量检测,订单的准确执行,在护理观察,护理措施,护理记录,急救物资,设备管理,安全防护,交接和加强监管等方面,评估,纳入考核范围。护理危重病人是一个非常重要和严肃的工作,护理人员护士在长安排名高资历,经验,负责危重病人的护理。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情况,患者的诊断,疾病,阳性体征,阳性发现,分,护理专业用药,客观,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全面,全过程,连续的护理。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院两级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护理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护理人员监控(新转让,刚毕业的,实践中,有护士监测病人(患者)的情绪和想法,新的医院,危重,大手术);实时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夜班);护理操作监控(准备输液,输血,过敏试验,术前),提高护理技能,规范护理操作,强化责任,规避风险。

3.2实施核心系统的关键核心系统的实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值班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医疗记录系统编写标准和管理制度,护士患沟通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危重病人床边交接手续,提高了换挡品质,强化责任意识,从病人的生命体征床头交接,意识,瞳孔,全身皮肤的完整性,各种导管关闭扭曲堵塞,患者的评价,交接记录中的心理状态。双方移位到内容审批,在床头交接记录双签名将这两个。关键的是,操作,实施特殊的病人陪同考察护送到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高度重视病人的安全保护,患者冷敷,用特殊的护理措施约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宣传,告知,密切观察到位。昏迷,烦躁不安,老年患者,一个专门机构,以防止坠床,拔管,不良事件。加强身份识别,昏迷,手术的 实施,新生儿特殊的患者应使用手腕。

3.3培训部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的性能,操作方法,设备,并填写检查记录。观察仪器的性能的护士状况良好,没有报警,数据是可靠的工作,一旦报警,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的参数,与医生及时沟通,耐心赢得了最佳抢救时间。护理文件作为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由护士在住院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活动和文本数据的其他内容,各种记录,以达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规范。认真学习“记录书写标准”的组织护理人员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理人员熟悉规范的要求,加强临床专业知识,观察能力,指导下写作能力的训练,在“记录书写标准”,不断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3.4提供优质的服务单元,干净,安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医务人员不谈论病人在床上,以避免噪音。在家访时,要注意换位的宣传,可以让家庭成员都能理解并配合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早上好,晚上护理病房,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清新,温度,湿度,物品放入有序,没有多余的物品。护士护理服务,根据病人的自我保健护理的能力和水平,以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查房更加活跃,与患者沟通,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护理人员,适时观察危重病人,提高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第3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braden scoring table in prevention of pressure sores for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methods:braden scoring table was taken as assessment tool.and patients of newly admitted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were assessed and different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taken for them according to scoring values.results:assessment of the first quarter predicted 214 cases were in high-risk,among them,3 patients were with inevitably pressure sores in hospital.the actual incidence rate of prediction was 1.4%.assessment of the second quarter predicted 232 cases were in high-risk,and 8 patients were with inevitably pressure sores in hospital. the actual incidence rate of prediction was 3.44%.conclusion:braden scoring table applying in clinical prevention of pressure sores for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have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key words braden scoring table; neurology department; pressure sores; prevention

压疮(pressure ulcer)是卧床和老年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以复杂、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为临床特征。特别是在神经内科,压疮是一个常见的、花费很高的健康问题,如何在病人住院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皮肤破溃及压疮的发生为目的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研究的重点[1]。我科将braden计分表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预测和预防压疮监控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实施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于2008年10月搬入新楼,有普通床127张,重症监护病床(ncu)19张,采用国际通用的braden计分表为依据,设计修订预见难免压疮评价表,评估高危住院病人。其中包括卧床、截瘫、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意识不清、病危和病重病人。计分表由6个因素指标组成,其中感知能力、活动能力和移动能力3个指标测量高强度和长期压力对压疮形成的危险程度;潮湿度、营养摄取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评估组织对压力的耐受性。根据分值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

1.1 评估监控

1.1.1 测评频度 首次评估在入院后2 h内由责任护士完成,新入病人连续评估记录3 d,此后根据病情进行评估,ncu病人和评分结果≤12分者需每日评估记录;病情变化时要随时评估。

1.1.2 评估方法 采用询问、观察和检查的方法进行评估。①询问病人或家属其原发病持续时间及治疗结果,询问日常饮食结构、每日饮食量、每日二便排泄状况;②观察病人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观察二便控制情况,观察意识和瞳孔变化,观察病人半卧位时或坐轮椅时有无下滑现象;③检查病人皮肤温度觉、痛觉及其弹性、潮湿度及肢体在平面上的移动能力和空间范围的活动能力[2]。

1.1.3 评分标准 braden计分表总分为23分,分数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评估结果判定标准:总分≤12分为高度危险的病人,应予高度重视,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总分在13分~14分属中度危险病人,需针对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总分在15分~16分,有轻度危险;年龄≥70岁者分值提升至15分~17分为轻度危险。

1.1.4 危险程度判断 根据braden的评分判断病人的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分12分以下填写高危病人上报表,并上报护理部,将评分值及所采取措施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每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进行追踪评价,每2周护士长进行追踪评价,责任护士每周1次记录皮肤情况。

1.2 采取措施

1.2.1 告知病人或家属 轻度危险仅告知,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告知并家属签名,高度危险的24 h内报告护士长签字,24 h内上报病区质量控制小组。

1.2.2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和皮肤清洁,每班床边交接皮肤的清洁性及完好性。

1.2.3 减压 减压是首要的预防措施,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获得减压效果。主要的方法为病人制订详细的翻身计划,轻度危险2 h~4 h翻身1次,中度危险2 h翻身1次,高度危险1 h~2 h翻身1次.检查皮肤情况,如有潮红需增加翻身次数。另外,还可以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侧卧位时使用楔形海绵垫,保持30°侧卧姿势,增加受力面积。使用软枕保护足跟、肩胛骨、耳郭、骨突等受压部位。

1.2.4 潮湿管理 避免不良刺激,勤清洗皮肤,勤更换衣裤、被褥,避免潮湿刺激皮肤。并使用软质吸水垫吸收汗液,润肤露涂抹保护皮肤,会阴部使用油膏保护,形成保护膜增强皮肤抵抗力。

1.2.5 营养管理 有研究发现,摄入优质蛋白可免除某些压力的损害,因此确保病人摄取足够的热量以储备蛋白质也是有益的预防措施[3]。

1.2.6 摩擦力和剪切力的管理 半卧位≤30°,每次≤30 min。翻身时托起病人的尾骶部、肩部,以减少摩擦。

2 应用效果

2008年10月我科实施braden计分表以来,我科第1个季度评估预报高危病人214例,其中院内发生难免压疮3例,预测实际发生率为1.40%;第2个季度评估预报高危病人232例,其中院内发生难免压疮8例,预测实际发生率为3.44%。

3 讨论

病人一旦发生压疮后不仅造成疼痛和对生命威胁,并且耗费巨大的医疗卫生资源。因此,对于压疮的防治一直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难点。长期以来,国内将压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国外护理者认为,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第一步[4,5]。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规范正确指导护理人员的行为,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是保证病人得到安全、高质量护理的前提。braden压疮预报评估表是科学有效的防治压疮的管理方法[6]。通过对病人的全面入院评估,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预测能力,使护理人员动态的掌握危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防范措施,达到了科学预防目的。将护理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

操作前科内进行了统一培训,使护士熟知计分表内容和评分标准,力求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对发生压疮地潜在危险进行科学性的评分上报,采取有效地监控手段,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减少压疮发生的客观因素,可使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缩小到最小范围[7,8]。

【参考文献】

 

[1] 胡宏鸯,马金娥,叶志弘.皮肤管理和压疮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 175.

[2] 蒋琪霞.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6062.

[3] 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19.

[4] schoonhoven l,defloor t,vander tl,et al.risk indicators for pressure ulcers during surgery[j].appl nurs res,2002,16(2):163173.

第4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关键词】细节管理;临床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医院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医院在服务模式、经营理念、人才技术等方面均面临着较大的考验,病区服务达到患者满意度和无缺陷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有效降低医疗风险是防范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出现医疗事故、风险的关键。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护理部2006年开展细节护理,取得理想效果,现将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护理部16个护理单元,病种繁多,病源充足,病情、病因均较为复杂,全院护理部主任3人,护士长28人,护理人员282人。

1.2细节管理方法

1.2.1细节标准的制定 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组成,依据同等级别医院的各质量指标内容及要法度,对流程度各项质量标准进行制定。质量标准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病区管理、危重患者护理、急救物品管理、服务品质管理、消毒隔离。操作服务流程包括危重患者送检、晨间、输液护理、出入院处理等,需明确指引和清楚标识,易于护士掌握。

1.2.2细化护理工作标准,强化细节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的学习,让其明白护理细节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重视细化护理工作标准,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健康宣教,入院24h需完成刮胡子、剪指甲的护理等。依据制定的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进行质量管理量化标准及配套的评价细则。质控人员及护理管理者浓入到临床,让每位护理人员从细微处入手,以最小的行动预见最终的结果,对危险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1.2.3 细节化护理流程及定期评价护理质量 如动作、语言等入院流程;药物常见反应、种类、大约时间、输液瓶数的温馨输液流程等。细节的标准化易于管理者进行考核监督。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评价。①优秀护理人员评选:护理部每季度开展患者参与评选星级护士的活动,并进行问卷调查。向住院、急诊、门诊患者发放意见征求表,对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护士及护理工作的评价及时听取,并进行最佳护士评选。护理部每月及时让患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选出在团结协作、质理、服务、技术方面优秀的护理人员。②护士长查房管理:护士长隔天行夜间查房,对护士的着装、制度执行、礼仪规范、病区管理、工作质量等进行抽查。若有异常向当班护士确认,并找出解决方法。③护理部主任参与护理全程:在病区的查房和晨会交接班过程中护理部主任每日坚持参加,对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情况进行落实,咨询患者意见,以对临床工作进行细化管理。④查房的细节化:护理部对科室护理管理工作在每周1次的行政查房中进行现场评价,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组织护士长在每月行1次行政查房和护理业务评估,就近期科室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特殊的病例进行讨论,做统一协调解决。

2 结果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方法后,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为95.6%,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8%,患者满意度为97.5%,明显减少了护理缺陷,使护理质量得到保障。

3 讨论

护理质量的基础是建立细化的护理标准,为护理人员实行护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对质量控制起到了规范作用,注重每个环节,制定护理标准,使操作者依规依章工作,考评时具备参考依据[2]。临床护理活动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细化护理流程的制定为质量目标提供了明确指引,从患者入院起,相应护理质量控制和护理活动也即开始,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后各个环节共同组成,包括专科护理、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各项护理制度的落实、健康教育等环节质量,使护理人员在运用环节流程化时易于操作。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护理念应在护理工作全程中贯穿应用,坚持衡量服务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是患者的满意度,以达到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的目标。

护理部在晨会上不断强化护理工作的规范、标准、制度,行查房、交班等细节交流,加强了护理人员、患者、管理者之间的了解度,使患者及护士的要求心理、意见易于客理者掌握,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每天多样性、随机性、突发性的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考核、监控,真实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为使护理质量不断改进和完善,加强定期评价细节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服务理念,落实温馨服务,设激励机制,评选出星级护理人员,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质量源于管理的力度,细节是奉献与责任的体现,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创造,在促进激烈竞争的同时推动了临床护理学科的进步。将细节管理运用到工作全程,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防范了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卢素宏.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管理,2006,41(3):26.

[2] 陈立梅,孙伟.细节管理应用在医疗服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2.

第5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循证护理;高血压;社区护理;体质指数;健康行为;依从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7年8月随机抽取我院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社区服务对象中已由医疗机构确诊的90例高血压病人。纳入标准:①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控制治疗,降压药服用时间>1年且<4年;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脏器性疾病;②患有恶性肿瘤;③存在听力及视力障碍;④患有精神行为障碍。90例高血压病人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38~72(46.2±4.4)岁;高血压Ⅰ期42例,Ⅱ期43例,Ⅲ期5例;合并冠心病3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2例,无并发症67例;本科及以上23例,专科25例,高中26例,初中及以下16例。

1.2干预方法

1.2.1信息核查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病人家庭情况、饮食习惯及不适症状,发放记录表,嘱病人连续记录10d行为、饮食、精神状态、生活作息等。收集问卷后,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各项指标的全面对照评估,根据护理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病人确定其护理重点项目和内容;再次利用上门服务或者病人到医院候诊机会进行调查核实,依据高血压危险因素,如高脂、高热、高盐、吸烟、酗酒、肥胖、精神状态差、服药依从差等,面对面核实研究对象存在的不良生活行为。

1.2.2循证问题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基础资料,归纳总结出8个主要循证问题:①高血压病人血压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及其控制措施;②体重超重对高血压的影响;③烟酒与高血压的影响;④适量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⑤高盐饮食对高血压的影响;⑥合理饮食对高血压的影响;⑦情绪波动、无规律作息对高血压的影响;⑧治疗依从性差对高血压的影响。

1.2.3文献检索及评价

根据上述问题在万方、知网等数据库中以“循证护理、高血压、脑卒中、不良行为、服药依从性、烟酒”等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文献检索,阅读全文获取信息后,通过实践对信息实用性和可推广性进行评价,最终确定:高血压病史是脑卒中发病高危因素,血压水平与年龄相关,高血压病人更容易发生脑卒中[5-8];病人服药时间、服药依从性、就诊规律性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是高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其中病人服药依从性与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因素、疾病病程、有无症状表现、用药种类和次数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有关[9-11];吸烟、饮酒已成为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12-13];负面生活事件、情绪波动、精神紧张、负面心理刺激、焦虑失望以及不良行为等都是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因素,也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14-15];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率呈正相关,控制体重可以使高血压发生率降低28%~40%,同时,根据康军等[16-18]研究结果“高血压发病与食盐摄取量相关”可见,超量摄入食盐直接影响降压药服用效果;在病人健康行为改变的可能性中,循证护理可以适时发挥督导与帮助作用,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9-20]。

1.2.4制作思维导图

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问题,通过文献和护理实践寻找护理实证,初步评估病人护理治疗需求;②与研究对象面对面查找其影响血压的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③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文献查询结果,对病人进行科学宣教,内容包括人体器官血压控制机制、药物控制血压的原理、高血压并发症及其预防、危险因素的危害及其控制原则、控制目标的制订等;④以稳定血压和避免出现并发症为最终目标,与病人共同制订预防措施思维导图。医护人员和病人各保存1份思维导图以利于指导。

1.2.5加强循证信息应用,及时更新思维导图

于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定期健康行为指导,主要包括:建立微信群,加强医护患联系;进行血压计使用培训,指导病人使用盐勺和油壶;实时监督服药、监测记录情况,避免药物多服或漏服;开展高血压相关主题活动,采用团队信念激励疗法、音乐分享疗法、关爱疗法等改善病人心态;社区医生及社区护士开展高血压疾病并发症预防、治疗相关知识讲座,加强疾病预防管理,改善疾病预后;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掌握病人心理状态与治疗进展情况,鼓励病人在微信群分享活动、运动记录和治疗结果、心得,同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1周)巡视病人和进行护理效果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护理干预方案,及时更新思维导图以指导病人不健康行为;改善病人高危因素,达到高血压防治最佳效果。

1.3评价指标

①血压控制:以干预结束后(2018年10月)病人血压较干预前降低情况作为血压控制指标。良好:收缩压降低>10%或舒张压降低>5%或降至正常值范围;一般:收缩压降低5%~10%或舒张压降低2%~5%;无效:收缩压降低<5%或舒张压降低<2%。如测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效果不同,则以较差者计数。血压控制有效例数=血压控制良好例数+血压控制一般例数。②体质指数(BMI):计算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及干预后(2018年10月)BMI。评价标准依据中国人群肥胖判定推荐标准[16]制定:18.5~<24.0kg/m2为正常范围,其他为非正常范围。③低盐饮食:要求高血压病人合理降低每日食盐摄入,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前10d分别对病人摄盐食入量进行评估,取10d平均值进行评估对比,<6g/d评价为低盐饮食达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不超过6g[16])。④合理饮食:根据身高计算病人理想体重,根据体重计算其工作活动程度的标准体重热量供应量后确定食谱,食谱制订原则:膳食脂肪产热<25%,其中饱和脂肪酸应<10%;60%~65%热量来源于糖类;10%~15%热量来源于蛋白质,且以豆类为主;多食用富含钙、钾、镁的食物;每日蔬菜摄入量≥400g,水果摄入量100~200g,适当增加海产品;粗细和荤素搭配合理。根据以上原则,结合病人饮食行为习惯,指导病人修正饮食行为习惯,并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前10d至干预结束期间统计病人每日摄入食物量,根据食物成分含量表[21],计算出各种食物热量和营养素含量,以算术平均值来评价,不偏离以上原则者,评价为合理饮食。⑤适量运动:针对病人体质指数和运动行为制定运动指导方案,以能出汗的有氧运动为主要形式,每天运动连续时长45~60min。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前10d至干预结束期间填写每日运动量,并据此进行评估,每日能坚持运动,评价为运动达标。⑥戒烟:吸食者以戒烟为达标。⑦限酒:饮酒者以摄入量<100g/d为达标。⑧规律作息:根据病人生活习惯,主动改变其生活方式,饮食定时定量,劳逸结合,心态平和,每日有效睡眠时间累计6~8h,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前10d至干预结束期间填写每日作息情况并据此进行评价,符合上述原则,评价作息为达标。⑨定时自我监测血压:高血压病人可自备(若需要可以发放)血压计,医务人员指导病人正确测量血压,要求其每日定时监测并记录。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前10d至干预结束期间检查病人血压记录情况,能做到定时监测者评价为定时自我监测血压达标。⑩定时服药:根据病人服药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其分析擅自停药危害性及按时、按量服药重要性,并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前10d至干预结束期间评估病人服药记录,能按医嘱要求做到定时、定量服药者,评价为定时服药达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V4.05)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2.2社区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后BMI比较

2.3社区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后健康行为依从性比较

第6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住院实施风险管理的高危压疮中风患者71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41例,女30例;年龄43~91岁;住院天数11~71d,平均住院(45.20±19.12)d;Branden评分(13.15±4.52)分。将2012年高危压疮中风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1~89岁;住院天数15~87d,平均住院(42.53±18.34)d;Branden评分(12.93±5.13)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Branden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长期卧床、瘫痪、强迫、重度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30g/L)、高度水肿、大小便失禁其中任意一项且Branden评分≤16分的中风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按压疮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压疮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患者压疮高危因素评估与筛查

根据Branden量表[2]内容和脑卒中患者特点确定脑卒中患者压疮危险因素为:长期卧床瘫痪、重度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30g/L)、高度水肿、大小便失禁。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2h内应用Braden量表进行评分,检查患者皮肤,完成初次筛查评估。住院期间患者出现任意一项压疮危险因素,随时应用Braden量表进行评价。患者Braden评分≤16分,有发生压疮的危险[3],填写高危压疮报告表上报。分值越小,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

1.2.2护理人员压疮相关知识培训

将压疮发生的基础理论及护理方法(例如:气垫床、减压敷贴的使用等技能)纳入护理人员“三基”考核。采用参加压疮管理培训班、专项技能训练、个案分析等方式,进行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识别、Branden评分表使用、压疮防护方案设计、压疮的分期与治疗等知识培训。

1.2.3制订个体化压疮预防护理方案

压力是发生压疮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减压是压疮预防的关键[4]。①通过减压设备联合减压敷料解除压疮高危脑卒中患者局部压力。Branden评价≤16分的脑卒中患者,使用气垫床全身减压,同时在骶尾部、肘部、足跟、大转子等骨突出部位,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强迫患者再给予局部减压,例如:棉圈、气圈等。患者半坐卧位时上半身抬高不超过30°,避免骶尾部的剪切力。②皮肤护理。脑卒中患者因吞咽困难影响进食、二便失禁等导致皮肤抵抗力差,更易受损。按照常规做好患者基础护理,静脉输注白蛋白后,将瓶内余液加生理盐水等比例稀释后涂抹在骶尾部、髋部等压疮易发部位,轻轻按摩至吸收。白蛋白可以改善微循环,有利于组织的再生和修复[5],增加局部免疫功能。③个体化确定患者翻身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卧位或坐位。使用气垫床患者一般每4小时翻身1次[6],夜间适当延长。患者更换后观察皮肤情况,无压疮为有效,如无效则将间隔时间缩短30min再次评价,至有效为止。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使用中单协助,2名护士站立在病床两侧,抓住中单同时抬起患者移动,避免拖、拉、推等摩擦力损伤皮肤。④针对脑卒中患者压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或消除其对患者的影响,例如:大小便失禁患者正确使用吸水垫、一次性接便器、接尿器,局部皮肤涂抹护肤剂,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尿管,保持会皮肤清洁干爽;低蛋白血症患者静脉输注白蛋白、血浆等改善营养状态。

1.2.4分层次动态质量管理

建立完善高危压疮患者识别与上报制度、护理流程和高危压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等,成立护理部压疮质量控制组-病房压疮管理小组-责任护士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级人员职责。①责任护士及时正确评估患者,发现高危患者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压疮的危险因素、危害和预防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实施个体化压疮预防护理方案,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和皮肤情况,评分在13~16分的中风患者,责任护士每天检查患者皮肤,每周应用Braden量表评分1次。评分≤12分的患者,每班检查并交接患者皮肤,每周应用Branden量表评分2次。填写压疮预防观察记录表,根据患者Braden评分、病情进展和皮肤情况及时修订护理方案。②护士长组织科室压疮管理小组对高危压疮患者进行个案讨论,制订个体化预防护理方案,填写高危压疮报告表,24h内上报护理部。每日跟进察看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管理。③护理部接到高危压疮报告表24h内访视高危患者,检查患者Branden评分、方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以后每周检查1次,进行全程监控。

1.3评价标准

压疮护理质量包括Branden评分工具使用情况、患者及家属压疮防护知识知晓情况、压疮防护方案是否个体化、措施落实情况、患者舒适度5个方面,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压疮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3.1实施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识别脑卒中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采用Branden量表评分,能及早发现高危压疮患者,有重点地实施压疮护理。责任护士遵循评估-制订个体化方案-实施与观察-修订方案-实施的持续改进模式,进行动态的、综合性的观察与护理。使用气垫床患者每4小时翻身1次,能减轻受压部位的皮肤压力,改善血流量,降低压疮发生的危险,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从而减少了频繁翻身对患者病情和睡眠的影响[5-7]。根据患者更换后皮肤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避免了机械执行同一标准而损伤患者皮肤,预防措施更加合理有效。水胶体敷料含有凝胶成分,能加快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充血状况,起到屏障作用,预防压疮的发生[8]。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营养、皮肤等因素制订的压疮防护方案,满足了患者个体化需求。

3.2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脑卒中患者压疮护理质量

第7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关键词:基础护理ICU危重病人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21-01

ICU收治危重症患者,实行24h特别护理制度,患者病情及护理等级都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医护患间的和谐与融洽。因此ICU高质量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义。

要做好ICU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1高质量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

基础护理质量体现护士职业责任心,护士的职业责任是“保留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在护理工作中需护士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员提供的每一项技能操作都必须谨慎,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本着患者生命高于一切为目标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护士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护士才会无论有人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自愿的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护理,充分体现护士的“慎独”精神。在业余时间虚心好学、刻苦专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重视“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四新(新业务、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供高质量护理,更好为患者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是对护士履行职业责任的客观评价。

2对基础护理实施过程的管理

制定了基础护理质量目标,只是为做好基础护理找到了开端,最重要的是要使全体护士掌握基础护理方法,做好预见性的护理。针对RICU年轻护士多、缺乏护理实践经验的弱点,逐一现场操作带教,使年轻护士确实掌握操作方法。

2.1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结合医院护理部定期开展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不断强化全体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同时根据ICU危重患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基础护理培训如: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为带有多种治疗引流管路的病人进行床上擦浴和更换床单法,对不同程度、不同致伤因素的皮肤护理方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的胃管置入法,各种治疗管路、引流袋标示与固定法,为不同专科患者设置肢体功能位,终末床单位处理法,正确洗手方法的训练等。

2.2基础护理程序安排。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量、护士工作能力安排监护人员,这样既保证了监护质量,锻炼护理队伍,又为基础护理质量控制找到依据。上午是ICU医生、护士进行诊疗的时间,我们将擦浴、更换床单等基础护理措施集中改在治疗活动相对较少的午后进行,可使临床治疗与基础护理减少相互干扰,有利于整体监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减少了夜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2.3健全基础护理制度。为全面、客观掌握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情况,建立“ICU基础护理措施单”,护士每完成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后即打钩标示,既防止遗漏、又便于工作检查。急症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尽快给予患者卫生清理,对病情观察、减少感染、预防皮肤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的,护士要不断完善基础护理工作,对于一个大便失禁的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无糜烂、床单无污染,需要各个班次护士的通力合作。

3对基础护理质量评价的管理

质量目标要求是可测量的,并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2]。“基础护理质量检查评价表”将基础护理内容细分为40项,护士长采用护理查房和跟班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对基础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三级护理质量监控和评定护理质量的依据,纳入学分考评和奖金管理。

4高质量基础护理能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4.1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创作良好医疗氛围,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及家属易出现恐惧、焦虑、易怒,通过高质量基础护理使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心情放松,对护理工作人员充满信赖,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治疗工作开展。

4.2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ICU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需要护理组织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不断调整服务策略,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高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而这仅靠一、两个护士是远远不够的,需护理人员紧密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发挥团队精神。有对ICU护理人员调查发现,85%护士希望与其他护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

5持续质量改进与创新,不断满足质量要求

事物具有个性和共性两个方面,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个性化、针对性护理。许多基础护理方法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也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互相学习的经验和护理科研的成果,通过临床护理实践认识到:只有持续质量改进,才能保证优质的基础护理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技能。

6治疗离不开高质量基础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体现了基础护理是治疗的根本,患者治疗过程中许多动态信息需要通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结合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来提供的,如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瞳孔观察,注意“两慢一高”,术后患者24小时生命体征检测,引流液形状、量、颜色观察等等,为医生治疗、诊断、护理提供了依据。昏迷患者营养支持,需注意鼻饲液温度、速度、浓度,进食及营养支持效果观察,并发症防治;各种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离不开基础护理,如果没有掌握熟练的基础护理,则无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会产生不利于患者的严重后果。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与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最后要强调基础护理操作中物品配置与使用同样重要,如松软的床垫、干净平整的衣裤、被褥、含有香皂香味的毛巾、清爽的护肤粉、散发着少许消毒味的护理工具等。避免使用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的器械和含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一定需要使用,则做好保护工作,如器械上可用纱条包住,病人可带口罩、眼罩等。

参考文献

[1]高钰琳,陈佩文.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存在争议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39-240

第8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PDCA管理前的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实施PDCA管理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要素管理、环节管理、终末管理等。分析存在问题,对照工作标准,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各病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仪器、设备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PDCA循环;呼吸危重症;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65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中,P表示计划,D表示执行,C表示检查,A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1]。我科于2012年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引入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提高了急救效率,保证了护理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为呼吸科专科病房,收治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重症哮喘、急性肺栓塞、肺癌急症、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自发性气胸。我科护理人员共24名,均为女性。年龄22~49岁,平均(30.1±1.98)岁。其中护士6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2名。将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426例作为对照组,男226例,女200例;年龄18~76岁。将2012年1~12月抢救的患者489例作为观察组,男242例,女247例;年龄19~8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所患疾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计划通过2011年科室年终考核,对我科全年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进行分析,存在如下值得改进的方面:护理人员对呼吸科急救知识、技能掌握参差不齐;医护工各级人员抢救配合偶有不协调现象;急救仪器、设备使用管理需继续加强等,为使优质护理内涵不断提高,我科需持续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管理。因为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医院近年充实临床大量年轻护士,本病区3年新进6名护士,均在规范化培训轮转期,对呼吸科急、危、重症患者,特别是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的观察、判断存在问题;对急救技能及呼吸科专科急救药品仪器的管理、使用不够熟练;机械执行呼吸科急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造成急救患者时医护协调不好,抢救时人员分工不明确、效率低下。对此采取设计、培训指导、实施和评价4个步骤;及时制定或改进工作流程。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集思广益,通过每月1次的质量分析会、个别征求意见和护士长归纳总结,对原有的急救护理工作进行充分讨论和分析,新增订呼吸科专科分级护理制度;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呼吸科危重患者、特殊治疗交接班规定;呼吸科执行抢救医嘱补充规定;呼吸科患者安全转运补充规定;呼吸科落实药品管理制度具体要求;呼吸科实施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科内要求(年轻护士导师制);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CPR、吸痰、推注泵、吸氧、心电监护等)。

1.2.2执行自2012年1月成立由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组成的急救管理小组。针对2011年科室年终考核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1.2.2.1科室将护士分为新进人员、工作3年以下、工作3~10年、工作10年以上,针对各层次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由护士长负责培训计划和培训评价标准的制定,具体培训指导工作由急救管理小组成员共同承担。急救管理小组成员负责实施对本病区全部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护士长还应全面指导及督导各层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的进展与实施。培训内容:(1)护理急救知识。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专科急症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包括急性肺栓塞、大咯血窒息、张力性气胸、重症哮喘等。(2)护理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气囊使用、心电监护、呼吸机的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技术、导管意外脱出的处理等[2]。(3)观察患者病情的要点包括观察的方法、病情的评估、病情恶化的表现及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等,对于低年资护士指导采用MUW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3]。(4)抢救的配合重点,如药品和物品准备、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基本抢救程序等。

1.2.2.2培训方式理论培训:科室集中培训,按照科室计划进行培训,每周培训1次,授课内容结合实际病例,用PPT演示,并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技能培训:病区由急救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病区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紧急救治演习,由急救管理小组结合临床实际,设置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或出现意外情况的场景,进行紧急救治护理流程及抢救技能的演示,每2月1次,各层级护士全部参加。

1.2.2.3考核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护士不断强化考核,考核分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按照实景模拟进行考核,考试考核成绩计入个人技术档案,与绩效工资挂钩,不合格者要进行补考,最终达到人人过关。

1.2.2.4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护士长根据患者的危重程度以及患者数量变化等情况实行弹性排班,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专长。每天调整护士分管床位以满足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需求,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4]。科室制定“紧急状态下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制度及流程,做到人人知晓,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由护士长统一安排,由3名护士负责。将3名责任护士的急救职责明确分工,定岗、定位,最大程度发挥与医师合作的协调性,使急救措施更快、更合理地用于患者。具体为:1名护士判断病情,通知医师,准备抢救并记录时间,准备抢救仪器(吸引器、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并接上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配合其他护士进行吸氧、吸痰、气管插管,记录口头医嘱、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补写抢救护理记录。做好病房内其他患者及家属的安置工作;第2名护士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氧气吸人,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及通知麻醉科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注意安全护理,使用床栏及约束带;第3名护士快速推抢救车至病房、准备抢救药品,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的同时进行采血,以备检查生化指标,根据医嘱正确给予药物。

1.2.2.5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定抢救仪器设备管理目标,确保医疗安全及抢救成功率,仪器完好率达100%,投诉率为0;护士长对科内急救仪器有计划地进行技术练兵,做到人人熟练操作,明确注意事项,对一些简单的仪器故障能很快识别与排除;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做到“五定一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时消毒灭菌,定时检查核对、及时维修补充,确保性能完好,并登记,班班交接;使用后由当班护士负责清洁、消毒、检查等处理后备用;科室规定负责急救仪器的护士每周检查仪器的性能及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1.3观察指标比较2011,2012年度,护士急救相关知识考核得分及两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相关知识得分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表2)

3小结

PDCA循环法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工作方法。它具有完整性、统一性、连续性,不断循环,不断提高[5]。将PDCA循环应用于呼吸危重症患者急救管理中,使急救管理有的放失、有始有终,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每次赋予新的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使护理质量逐渐提高。

表1显示,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前后,护士急救相关知识平均分增加,危重患者总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这充分证明了PDCA循环对于呼吸危重症患者抢救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护士在面对危重患者抢救时能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置,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为危重患者赢得了更大的生存希望。总之,PDCA循环控制能有效提高呼吸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姜鸳英.PDCA在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4-15.

[2]孔丽.分层级培训护士紧急救治能力的效果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94-395.

[3]李银先,叶红梅.MEWS评分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7):419-421.

[4]倪洁,林琳,赵琦.JCI标准下PDCA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6):444-446.

[5]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7.

第9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关键词】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2005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一直是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其中持续质量改进,充分体现现代护理服务质量概念与指标设计原则,科学、客观、准确评价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医院提高管理水平的主要工作。然而,目前国内评价护理质量所使用的指标,无论是在体现现代护理质量指标概念与指标设计原则上,还是在指标的科学、客观、准确以及控制方法上,均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1 现行指标与护理质量指标概念和指标设计原则之间存在差距

1.1 护理质量指标概念 jcaho认为[1]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是用来评价和支持护理活动的数量化测定工具;是用于监测某一重要护理项目的陈述或问题[2];质量指标必须与护理措施相匹配[3];同时也是患者生理状况的指示,具有易观察、易获得、可靠性强的特征[4]。

1.2 设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根据护理质量指标的概念,设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必然是以病人为中心并注重护理服务结果。wWw.133229.cOm

1.3 现行指标与护理质量指标概念和设计原则之间存在差距 目前国内使用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并没有充分体现护理质量指标概念,与设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间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反映护理服务结果和患者利益的重要指标至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使用[5]。如:非计划重复静脉穿刺率、picc重复置管率、患者压疮干预率、患者在医院跌倒及伤害程度、已挂号患者当日被取消门诊诊疗安排的比例、护士与病人的比例、护理组织架构的完整性、制度保障程度、护理安全度、风险降低率、医院感染程度、护士满意度等。相反,一些已被研究证实与护理服务结果和患者利益不存在相关性的指标却仍在使用,如护理文书合格率。在实际工作中,护理文书合格率高并不意味着护理服务结果一定会好,护理文书只是关于护理观察、处理、效果、症状的临床活动记录,仅仅是对临床护理活动的文字表达,与护理结果并非呈相关性。护理服务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另外,现行的质量标准一旦制订后,几乎多年不做修改,导致质量指标对临床护理管理的针对性不强[6]。

2 现行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目前国内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与国际公认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相比,在系统性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2.1 指标不完整 国内多数质量评价指标采用工作效率指标、护理质量指标、管理质量指标,即使采用了结构、环节、终末质量指标控制,但与国际上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相比并不完整。例如:结构质量指标中护理人力配备指标,国内有标准但并不重视人力配备,绝大多医院都存在临床一线护士人力严重不足等情况。而国际上不仅对护士数量有严格要求,同时对护理单元内护理人员的能级结构,即不同年资护士、不同职称护士占护理人员总数的比例也有明确要求。

2.2 缺少某些重要指标 随着现代医院及相关学科、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室(icu、ccu、eicu、ricu、apicu、micu、sicu等)已成为现代医院最重要的医疗护理单元,并设有专门的评价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指标[7]。例如,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率、患者转出重症监护室后24h、48h、72h内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循环系统感染率、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呼吸机相关的呼吸系统感染率、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导尿管或导尿系统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率、重症监护室中患者压疮发生率等指标。到目前为止,国内对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还没有纳入整个评价体系中。

3 现行指标在科学、客观、准确评价质量上存在不足

3.1 某些指标缺乏科学基础 本着科学的态度,确定每一项护理质量指标都应建立在科学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选取高量性、高危险性、高倾向性、高成本性等关键的护理内容,并提取重要的护理质量指标,是至关重要的[8]。1994年,katz等[9]预先设定了内外科、围术期和围生期的25个护理项目,然后请护理专家按高量性、高危险性、高倾向性、高成本性对其进行了排序,以确定重要护理内容。结果药物应用、患者安全和感染控制被列为最重要的3个护理项目,并认为一旦重要护理内容被确定,它就可作为确定护理质量指标的基础。然而,国内目前使用的某些护理质量指标,如特护床日率等,国际上并不使用这一指标,而普遍使用的是护理服务利用率[10](单元直接护理总时数、每人每天直接护理时数、护士与病人的比例等),就是体现了指标的高量性和高成本性。

3.2 某些指标凭借主观判断 护理质量指标是否客观,是准确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项指标在使用时需要人为主观判断,那么,由于对指标的理解、动机等方面的原因,就会左右该指标真实反映客观的结果。现行护理质量指标中如:基础护理合格率、病区管理合格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等,怎样才算合格?什么叫抢救成功?这些都需要检查者主观判断。在近几年的医院管理年检查评审实践中也反映出,使用这些需要主观判断的指标,很难准确反映被评价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情况。

3.3 某些指标过于笼统 护理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找出医院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差距,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不断改进。如果一项指标过于笼统就很难实现这一目的。如感染控制合格率,此项指标并没有指出感染控制的具体类型、部位、操作、科室等,因此,对评价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意义并不大。而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8]早在1999年就将医院感染率从其监测指标体系中删除;另由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循环系统感染率、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呼吸机相关的呼吸系统感染率、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导尿管或导尿系统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率和感染控制措施明确有效的指标取而代之。

4 过渡使用“间接指标”评价护理质量

一直以来,国内护理管理者常常使用工作效率指标[5]如特护床日率、病床使用率、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日、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住院日、单病种病人住院费用等指标评价护理质量,使用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护理服务质量,即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可以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使用率,增加病床周转次数和降低平均医疗费用。然而研究表明,这些指标并不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唯一因素。试想,通过先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接着马上办理入院手续,也可以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增加病床周转次数。这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不但无关,相反,还有可能产生误导[7],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 护理质量控制方法过于老套

国外护理质量评价形式大体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5],主观评价以自评为主,管理者和同事评价为辅;客观评价主要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国多数医院护理质量评价通过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组织进行。其质控成员为固定的护理管理者,一方面容易出现考核偏差,另一方面没有基层护士参与,削弱了护士的自信心,出现应付检查的现象[6]。国内大多数护理质量指标少则2~3年不修改,不管这一时期护理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无论病人的需求有什么变化或是否有这种需求,质量标准和检查方式几乎不变,导致缺少有效的质量改进措施[6]。刘岩等[11]认为,由于考核方式多采用事后查,考核时多采用对照质量标准进行评定,或根据护士记录评定护理效果,护士把考核视为“负担”,考核时进行突击检查,季查、月查往往流于形式。王玉敏[12]等认为,质量评价多由质量控制检查组单向检查,存在重检查轻环节控制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在研究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仍然沿用国内目前使用的护理质量指标,这些问题还将存在。

【参考文献】

1 jcaho.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indicators.qual rev bull,1989,15(11):330-339.

2 podgorney k.developing nursing-forused quality indicators:a professional challenge.j nurs care qual,1991,6(1):47-57.

3 mize c,bently g,hubbard s.standards kof care:integrating nursing care plans and quality assurance activities.aacn clin issues,1991,2(1):68-69.

4 majesky s,brester m,nishio k.development of a research tool:patient indicators of nursing care.nurs res,19785,27(6):365-371.

5 成翼娟,岳树锦.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护理管理杂志,2005,5(5):18-22.

6 马娟娟.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卫生行政管理,2007, 2(2):124.

7 马谢民.我国评价医疗质量指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医院,2008,12(2):32-34.

8 于秀荣,叶文琴.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5):38-39.

9 katz j,scroeder p.linking key functions and important aspects of care:perspectives on perioperative.medical-surgical.and perinatal nursyng.j nurs care qual,1994,9(1):66-77.

10 burtt,katrina rn.state nurses nssociations wirk to prove nursing quality.ajn,1998,8(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