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科潜在危重病早期识别管理应用

儿科潜在危重病早期识别管理应用

摘要:目的:探索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儿科2019年8~11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3月儿科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医院儿科常规的模式进行,观察组实施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收集并统计两组患儿的病死率和诊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就诊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在儿科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一方面可以加强医护人员自身专业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早期识别与管理潜在危重病,减少疾病恶化甚至病死的风险,提高了患儿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潜在危重病;早期识别与管理;儿科危重病;信息化

2004年,“潜在危重病”的概念首次被提出[1],危重症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死亡风险高等特征,所以在早期识别并对疾病干预是至关重要的。迄今为止,大多数医院儿科并未对危重病患儿采取相关早期识别措施,使某些危重病的患儿容易被疏忽,导致病死率相对比较高,甚至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2-3]。因此,患者在就诊时,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高危患儿,并迅速采取管理措施阻断疾病恶化,不仅能为后期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也可降低病情加重及病死的风险。“潜在危重病”的干预长期以来都是各个医院儿科工作的重点,保证患儿自身生命安全与质量是所有医护人员共同的目标。本研究通过建立预检评估法则、利用信息化二次识别、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等方法,以两组患儿的病死率和诊治满意度指标评估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儿科2019年8~11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3月儿科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医院儿科门诊常规的模式进行,观察组实施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对照组男61例,女59例;平均年龄(5.3±0.5)岁;观察组男57例,女63例,平均年龄(5.2±0.6)岁;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无医护人员中途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医院儿科门诊常规的模式进行。观察组:实施潜在危重病早期识别与管理干预:①制定预检评估法则:医院儿科就诊人次非常多,日均达300人,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及时识别潜在的危重病症并对其采取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在2019年11月初,医院儿科参考国内外分诊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初步制定预检评估法则,在不断探索与改进后最终确定适合医院的预检评估法则,12月开始执行此法则。具体步骤如下:分诊护士向患儿家属询问病史,同时通过看、听等对患儿进行快速评估。观察患儿反应状况,如是否清醒、对疼痛是否有反应;呼吸情况,如呼吸速率、气道、呼吸度及空气进入状况;皮肤循环情况,如面色或皮肤颜色等;同时通过测量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初步确定疾病紧急程度;评估结果分为危重急诊、一般门诊,对于评估结果为危重急诊的患儿开通绿色通道,及时采取治疗措施。②利用信息化识别流程:部分患儿在候诊期间出现高危状况。所以,分诊护士定期到候诊室进行巡视各位患儿的状况,并利用信息化对候诊者进行二次识别及分诊,制定“潜在危重病”的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脉搏、血压,各项目分值均为0~3分,0分代表非潜在危重病,1分代表轻度潜在危重病,2分代表中度潜在危重病,3分代表重度潜在危重病,“潜在危重病”的评分设计成电子化的表格,将此表格嵌入到电子病历系统当中[4],系统自动计算后若评估平均分值达到3分,系统会立即通知相应的急诊医师,对患儿采取治疗措施,以保证候诊过程中患儿的生命安全。③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医院儿科定期组织知识讲座,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常见危重病的第一临床征象及应对措施。并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模拟实际操作的演练,培养医护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完成后,对医护人员实施考核,如下内容:预检评估法则的掌握与运用情况,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脉搏、血压评估,常见危重病的第一临床征象,紧急应对措施方法等。

1.3观察指标

①患儿病死情况:研究期间由两名护理人员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人数,双人录入与核对,保证数据准确。②就诊满意度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评估内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为满意和一般所占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计算。患儿病死人数和就诊满意度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病死情况比较

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就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就诊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医院儿科在就诊率较高的状况下,各医护人员易疏忽某些潜在危重病的患儿,导致这部分患儿病情恶化或死亡,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易引发医患纠纷。所以,各护士需使用预检评估法则早期识别危重病患儿,在候诊期间利用信息化识别流程再次识别危重病患儿,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病情,并给予针对性干预,阻止或减轻并发症,提升抢救成功率[5-6]。本研究中实施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前后对比,对照组病死人数为5人,病死率占4.17%;观察组病死人数为1人,病死率为0.83%,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早期识别与管理高危患儿,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生命安全,也可以减少医患纠纷。两组就诊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满意和一般共115例,占95.83%。对照组满意和一般共83例,占69.17%,观察组就诊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患儿及家属非常认同医院儿科的早期识别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楼滨城.对急诊医学的再认识[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4,1(3):166.

[2]陈娟弟,何时军,黄晓春,等.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1611163.

[3]赵汝贤.探讨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0):80,83.

[4]余将英.“潜在危重病”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产科质量管理中的实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3):53355338.

[5]汪正光,张牧城,谢立德,等.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在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变化中的预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6):928930.

[6]徐丽娟.儿科急诊潜在危重患儿的早期识别与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1):103105.

作者:姜丽娇 陈玲玲 郑优敏 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