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意见和建议范文

意见和建议精选(九篇)

意见和建议

第1篇:意见和建议范文

发言人:××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我们××镇所在的第三小组78名人大代表,听取了县法院工作汇报、刑事审判庭1—6月份刑事审判情况汇报和城关法庭的工作汇报,走访了500多户1200多位群众,广泛听取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进行了评议。现将有关评议情况汇报如下:

一、评议活动情况

对这次评议活动,我们××镇人大主席团制定了详细的评议方案,并积极组织全镇78名人大代表开展了调查评议活动。

为全面了解近年来县法院工作的情况,我们第三小组首先召开了78名人大代表参加的专题会议,向广大代表通报了县法院、城关法庭、刑事审判庭2004年以来的工作报告,并传达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部分县、乡人大代表对县人民法院工作评议方案》。给每位代表印发了调查表,并要求他们每人至少走访15位群众,并按时将调查到的群众意见上报乡镇人大。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组织下,广大代表积极走村入户,充分听取农村群众的意见,广泛了解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识及法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期间,第三小组共走访了63个村,征求了500多户1200多位群众的意见。

调查结束后,在镇人大进行归纳整理,镇人大主席团成员也多次进行了交流,对所征求上来的意见和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商讨,大家认为,县法院在以往工作中取得巨大成绩,同时也还存在着不足。

二、县法院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群众是非常满意的

2003年换届以来,新一届法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干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公正效率为主题,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司法为民的各项要求,依法公正、高效、文明地审理和执行各类案件,受理案件数量、审结数、结案率和执法率均创历史新高,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律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县法院以抓班子带队伍为突破口,建立并实行了三大管理体系,使广大干警的忠诚法律、公正敬业、文明服务、廉洁执法、严谨慎行的良好执法形象取信于民。同时建立了巡回法庭和立案大庭,积极开展阳光投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诉讼难”、“打官司难”问题。从人大代表走访反馈上来的意见和建议看,群众是非常满意的,认为县法院的这些便民、利民措施真正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希望县法院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长期坚持。

在评议城关法庭和刑事审判庭工作时,人大代表认为县法院的这两个单位在审判方式的改革、推行庭前证据展示、当庭宣判、消除“三不”案件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成功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人大代表希望这些好的改革、便民利民的措施能一以贯之,并在实践中查漏补缺,形成了一整套完美的有指导意义的经验。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人大代表走访群众,反馈上来的信息,发现群众主要意见有几个方面:

一是群众对法院办案程序缺乏了解,不知道官司该如何打;

二是立案时间长,案件的审理周期长,执行难。

三是个别干警存在办“人情案”、“关系案”现象,吃喝当事人的,使一些本来挺简单的案件弄得非常复杂。

四是一些轻伤害案件受理容易、移送难,因为要求被害人举证、取证,而当事人因为无法取得法院认可的证据,案件难以判决。因此当事人就四处告状上访,严重影响了政府正常的工作秩序。

四、县法院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此,我们第三小组人大代表特向县法院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自我宣传力度,利用集日、庙会等机会,对近年来农村出现的法律问题新情况现场答疑解惑,规范群众的法律行为,还群众一个法律知情权,既提高群众的法律水平,又能节约司法资源。

二是县法院可与县电视台合办一个法律栏目,对广大群众关注的案件进行公开审判,现场直播,这样既提高了法院工作的透明度,避免了司法腐败,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政策水平。

三是法院在县城显要地方,对有关诉讼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公示,把便民、利民的措施落实到每一个诉讼环节上。

四是法院最好把审判庭放在最基层,比如农村的办公室,公开审理,并让群众广泛参与,以全面提高群众的法律知识,同时也是对有类似错误的人的一个警告。

总之,我们第三小组人大代表对县法院的工作是满意的,希望县法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围绕“稳定与发展”这个主旋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确保全县稳定和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

以上不妥之处,请补充指正。

第2篇: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严格招标控制源头

就我镇今年正在实施的1.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主体及追加工程为例,两项工程总投资额达3750万元,中标单位均为外地公司,资质均符合招标要求。但项目的实际中标人确是借用资质的本地个体“包工头”,持被借用资质单位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全程参与工程建设。虽然符合招标手续,但实际却他们却不具备承接工程的资质,为支付高额的借资质费用,对分包班组层层压价,小班组必须通过偷工减料才能确保盈利。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五大员”不到位,业主单位除轻微的予以处罚,无其他抓手可管理中标单位。建议区招投标主管部门加强源头控制,明确对投标人注册地或以往业绩实施地点进行限制,尽量限制非南通企业进入本地市场。同时,还应加强打击力度。发现借用资质的,依据有关规定,首先出借资质证书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处以罚款并一律取消其在通州的投标人资格。

二、加强培训充实队伍

乡镇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业主单位,在工程的推进及质量管理上不能完全依赖监理单位。这就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队伍来参与工程管理,但目前基层最缺乏的就是其相关的年轻技术人员。所以要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一是从水利站、机关、村居等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业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技术骨干做好工作经验的“传帮带”,鼓励年轻同志在一线历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岗位需要,为专业人员的更新换代充实好后备力量。二是组织部门每年在招聘公务员时对于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适当向项目乡镇倾斜,同时镇组织部门严格按照专业分配到项目建设岗位,通过实践锻炼,结合理论知识,培养能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专业人才。三是适当考虑返聘原岗位技术骨干,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工作职责,奖罚分明,为基层设施建设发挥余热。

第3篇:意见和建议范文

员工1:建议集团领导班子更加务实,减少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做到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对基层员工生活工作困难、工资收入水平滞后等问题尽快拿出解决办法。基层单位多年一直提出的多种有利于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的薪酬改革方案、制度框架修改方案都没得到实质性进展,希望尽快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有效措施。

员工2:希望集团薪酬体制原则更能符合与时俱进的新时代要求,使得广大员工能够及时分享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带来的红利,能及时有效解决广大员工要求提升收入水平的强烈心声。

员工3:对于同等条件,社会招聘信息中可以给予的级别和待遇,集团内员工应该享有同等待遇,甚至优先自己的员工。

第4篇:意见和建议范文

现在,安徽已到了一个发展为上、再创辉煌的重要时刻。在去年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极大地振奋了全省人民的精神,使我们加快发展的意志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围绕安徽崛起这一目标,针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皖北崛起步伐。从区域角度讲,科学发展观是高度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并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的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安徽崛起应该建立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皖北地区土地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00万,分别占全省的27.8%和30.5%,处于我省承东启西、南联北进的关键地带,区域内农业资源、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皖北地区的发展滞后于全省,南北发展特别是沿江与沿淮发展差距拉大。2004年,皖北六市GDP总量为1407亿元,仅占全省的29%;人均GDP为5030元,比全省水平低2478元;财政收入总量为126.5亿元,仅占全省24%,平均增幅为16.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无法实现,安徽崛起就可能落空,合肥及沿江等地区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制约。在全国“两会”期间,郭书记明确提出把“以能源建设为重点,促进皖北地区发展”作为安徽崛起的重点任务之一,这对皖北发展具有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必将激励皖北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目前,皖北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去年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已达到()%,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如果进一步因势利导,皖北地区一定能后来居上,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板块。因此,建议省委从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按照郭书记所说的那样,把加快皖北发展作为安徽崛起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放到与沿江地区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制订和实施加快皖北发展的统一规划,加强对皖北地区发展的组织协调和分类指导,充分利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皖北六市之间加强协作和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通,促进共同发展;大力推进皖北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一批关键性项目实施,加快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落实对皖北地区财政、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比照国家扶持中部地区政策,完善扶持皖北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激发皖北地区的发展潜力,尽快在全省形成南北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安徽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大力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发挥资源支撑作用。按照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有多个增长极,特别要求有撬动区域发展全局的战略支撑点。从我省情况看,能够成为撬动安徽崛起的战略支撑点的,无疑就是能源资源,郭书记也多次强调不仅要对安徽,而且要对长三角地区提供资源支撑。因此,在加快安徽崛起的进程中,应该把打好资源牌,推进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淮南长期以来被称为华东地区的“工业粮仓”,煤炭资源量约占全国的19%、华东地区的32%、安徽的74%,水资源也十分丰富,目前淮南已被列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省“861”计划中,淮南有17个项目列入其中,其中能源基地建设投资占全省的34.3%,“皖电东送”工程淮南装机容量达480万千瓦,占总计划的60%以上,这表明在安徽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中,淮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其它城市难以比拟的。更为重要的是,近两年来,淮南“三大基地”建设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亿吨煤基地已经开工兴建矿井7对,今明年改扩建矿井6对,到2007年全部建成投产,建成后煤炭生产规模达到近亿吨,这相当于江浙沪三省市每年电煤供应量的总和。华东火电基地已开工兴建田家庵电厂技改、平圩电厂二期、洛河电厂三期三个项目,今年再开工兴建田集电厂、凤台电厂两个煤电一体化电厂项目,2007年形成900万千瓦以上的装机生产能力;煤化工基地已经建成淮化集团“1830” 工程、DMF扩建工程等一批煤化工项目,并已获得日本政府8000万美元贷款,今年我们要力争实现煤化工基地建设的新突破。这不仅是因为,煤化工是“十一五”期间及以后一个时期国家确立的12个重点产业之一,也可能是我市最有优势、最有成长潜力的产业链,而且考虑到淮南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角色,资源优势不能充分的发挥,这种被动状况必须得到改变,发展煤化工势在必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以建设全国一流的煤化工基地为目标,以煤炭气化为核心,以发展基础化肥化学品、替代燃料化学品、精细化工产品为重点,建成煤化一体化集约发展体系。近期重点实施淮化老系统改造,推进淮化集团与皖北煤电集团合作建设大型甲醇项目,力争在2007年之前,形成200万吨煤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到2010年,形百万吨级甲醇、百万吨级合成油、百万吨级硝酸的生产规模。淮南“三大基地”一旦形成,将进一步确立安徽在华东地区能源基地的重要战略地位,对安徽崛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由于“三大基地”项目投资高、建设量大,建议省委省政府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对有关项目的立项审批和申报进程,对已上报的矿井项目和电厂项目,帮助我市尽快获得国家批准;在我市发展煤电化一体化上,支持淮化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尽快批准我市煤化工基地规划实施,帮助解决中科院10万吨煤基合成油试点项目建设资源配套问题,推动淮南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

第5篇:意见和建议范文

近两年来,市政府党组和党组成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抢抓机遇、巧借外力、膨胀总量、跨越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在较高平台上实现了新发展、新跨越,全市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蓬莱实际,把科学发展观内涵和精神实质贯彻到“港口兴市、旅游兴市、酒业富民”的战略上,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三步走”赶超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植四大产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三农”工作。认真抓好城市规划实施,正确把握和处理城区与效区、经济与社会、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持了我市整体发展发展活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努力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对外开放工作力度大。市政府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聚焦“两个重点”、推进“三个转变”、建设“四支队伍”,不断创新招商策略,锲而不舍地抓信息、抓跟踪、抓落实,引资总量、引资质量均取得重大突破。仅仅是4年,就新引进境外项目67个,合同利用外资4.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成为全省外经贸工作先进市。

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市政府改进和完善了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领导干部、一般干部的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更加合理,健全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岗位职责,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使考核结果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在全市广大干部中形成了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作风。

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重点完善居住、旅游、教育科技、生态和产业承接功能,我市城市功能得到很大提升,通过开展环境建设年、效能建设年、推进落实年活动,完善落实政务公开、纳税人评议政府部门和重点项目专人跟踪服务制度,开展政府部门电视公开承诺、与群众直接“对话”活动,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市政府把群众利益作为赶超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生产生活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较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取消农业特产税,下调农业税率,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

第6篇:意见和建议范文

梳理稿

          在先进性教育征求意见环节中,为抓住找准粮食局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通过召开2个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信50余封,公布热线电话、设置意见箱,走访和个别座谈等形式,向机关全体、老干部、基层干部职工、社会粮食经营企业、种粮户及有关部门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梳理,现汇总如下:

        一、意见:

         1、粮食局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拼搏创新的好班子。能够担当粮食系统工作的重任,促进了我市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在粮改细节上要认真研究。

         2、与干部职工交心谈心不够。工作上见面多,思想上见面少,需进一步加强与干部职工的思想交流。

         3、 学习不够。应进一步处理好工学矛盾,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

         4、组织活动不够。应进一步妥善安排日常事务,多组织团体活动,增强机关活力和凝聚力。

         5、搞好购销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经营分配机制,促进企业发展。

         6、附营企业改制应进一步加快步伐。

       二、建议: 

          1、搞好市场监控与指导,协调社会粮食经营企业,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搞活全市粮食流通。

          2、继续搞活购销企业经营,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加强业务指导,为企业经营服务。加强对外协调,帮助企业协调银行贷款,统一协调有关部门工作,经常研究解决企业改革中的难点、主要问题,全面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3、 完善购销企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及分配机制,为基层企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服务。定期开展专项审计,清查工作,查找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及时整改完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4、做好粮食企业改革的后续工作,实现改革的平稳过渡;给困难企业制定优惠政策,指导开展多种经营,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增加职工收入。

          5、附营企业应加快改革,降低改革成本,积极征求企业意见,创造条件,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积极稳妥运作。

          6、  班子领导要多深入基层,准确把握各时期、各阶段的工作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 科学决策,抢抓机遇,促进发展。

         7、利用各种形式活跃机关文化生活,多找职工谈心,倾听职工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机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8、设立老干部活动室,经常与老干部保持联系,多组织老干部、老党员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第7篇:意见和建议范文

梳理情况

分析评议阶段以来,林业局领导班子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和开设热线电话等形式,广泛征求广大党员群众、林果农和行风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现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汇总梳理如下:

一、 对成绩的肯定

林业局领导班子是团结的、有凝聚力的,在“两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高瞻远瞩,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2003和2004两年中,共完成工程造林6.7万亩,不论是造林面积,还是造林成活率均创任丘林业史之最。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二、 征求到的意见(12条)

(一)学习方面 (3条)

1、有个别班子成员对局里组织的每周五政治学习坚持得不够好;

(25人)

2、理论知识学得不够深,掌握得不够透彻; (23人)

3、有时忙于日常琐事,业务知识不能做到及时更新,理论与实践联系得不够紧密。

(15人)

(二)工作作风方面 (2条)

1、个别班子成员只求过得去,仅仅满足于现状; (14人)

2、缺乏进取心、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不能用发展的观念来处理林业建设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15人)

(三)宗旨观念方面 (2条)

1、虽然造林期间每位班子成员都身体力行,亲临生产一线,及时了解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9人)

2、非造林季节很少深入基层,与林果农联系不够密切。(7人)

(四)组织纪律方面 (3条)

1、个别班子成员对党组织开展的活动缺乏兴趣; (12人)

2、纪律观念不够强;

(15人)

3、有迟到和早退现象。

(24人)

(五)廉洁自律方面 (2条)

1、个别班子成员放松了对自身主观世界改造;

2、个别班子成员不能对自己严格要求,会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 (15人)

三、 征求到的建议(6条)

(一)学习方面(1条)

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和执政水平,为任丘林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掌好舵。

(20人)

(二)工作作风方面(3条)

1、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18人)

2、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17 人)

3、多深入实践进行调研。

(11人)

(三)宗旨观念方面(1条)

坚持以人为本,经常深入林地、果园,及时了解广大林果农的疾苦,真心实意为他们解决最迫切的难题,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

(14人)

(四)组织纪律方面(1条)

第8篇:意见和建议范文

2、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其中包括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等;

3、对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和研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4、加强案例研究,直面教学新问题通过典型的课例,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课程、教材的整合问题,教材与学生学习实际有效结合的问题;

第9篇: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蓬莱 全域旅游 发展

2012年,蓬莱市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全域旅游”①的发展理念,在旅游全产业链化、智能化、一体化、国际化、精细化“五化”发展思路的指导下,蓬莱旅游突破北部滨海景观游的框架,逐步向中部、南部拓展。游客年接待量、旅游年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旅游业呈现出“城乡联动、业态融合、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

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将“全域旅游”定位为新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2月,烟台创建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全域旅游的宏观部署,我们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力求将蓬莱打造为烟台的全域旅游先行区。

一、健全综合协调管理体制,进一步夯实全域旅游发展根基。

打破现有体制和政策束缚,构建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协调统一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高效的旅游市场运行机制,推动旅游管理从行业管理向产业管理转变,实现“综合产业综合抓”。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市级层面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各镇街成立由书记、镇长任主任的旅游工作办公室,各旅游特色村及重点社区、行政村设立由村(居)书记、主任任组长的旅游工作小组,建立自上而下、运转高效的旅游领导体制,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党政齐抓共管的“一把手”工程。二是建立高效能的执行机制。强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对全市旅游规划、政策制定、项目准入、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职能。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修订《旅游产业岗位目标考核办法》和《旅游发展奖励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充分发挥考核和激励作用。三是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机制。贯彻落实5月中旬全市旅游综合监管工作会议精神②,旅游、公安、市场监管等十七个部门按照具体责任分工开展工作,切实将旅游市场监管由旅游联合执法模式转变为综合监管模式。加强全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管理,制定《蓬莱市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推行旅游资源开发备案制度,实现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和有序开发。

二、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强化全域旅游产业支撑。

着力改变以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一是加强产业共融共生。做好“旅游+”文章,推动“小旅游”转向“大旅游”。围绕“旅游+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建设一批历史文化、爱国教育、葡萄酒文化研学旅行基地。围绕“旅游+美丽乡村”,加快实施《蓬莱市乡村旅游发展重点片区规划》,建成3处集中连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区,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小镇,打造“仙境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围绕“旅游+葡萄酒”,推进葡萄酒庄向旅游转型,打造独具特色的酒庄旅游发展新模式。另外,积极策划旅游装备展、动漫展、海上及沙滩对抗赛等与工业、体育、文化相融合的旅游活动。二是开发旅游新兴业态。系统梳理西海岸文化新区、东海岸旅游片区和南部艾山片区作为旅游新业态项目开发重点区域。西海岸文化新区本着早起步、早定位、早策划的原则,高标准引进有利于区域发展的文化休闲项目;东海岸片区在现有文成城堡、马家沟生态景区的基础上,着力引进康达葡萄酒主题小镇、海洋绿洲等养生项目;南部艾山片区重点围绕艾山森林公园、温泉、木兰沟、和圣农业、丘山等资源,结合乡村旅游规划,集中引进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自驾车露营公园等项目。三是增强休闲度假功能。抓好君豪大酒店、青岛城投海滨旅游综合开发、蓬莱国际饭店、国宾大酒店等项目建设,提高休闲度假接待档次。积极推进鼎峰悦动港湾、宝龙城市广场、碧桂园城市综合体等项目进展,增强休闲度假服务能力。当前,重点对接聚仙湾国际旅游度假项目、大型文化旅游娱乐综合项目、古文物化石展馆等重点项目,争取早日落地。

三、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全域旅游市场活力。

一是推动市场主体多元化。推进旅游招大引强,积极引进港中旅集团、北京首旅集团、上海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等中国旅游行业20强入驻③。加强与大公司合作,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文旅集团、八仙过海等旅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私募股权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快上市步伐,尽快做大做强。引导现有中小旅游企业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扶持引进电子商务、休闲农庄、旅游商品开发等特色中小微型旅游企业,壮大旅游产业集群。二是引导旅游发展一体化。引导滨海各景区、各葡萄酒庄、特别是乡村旅游点分别围绕不同的核心资源打造别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寻求错位发展,使全域旅游呈现“和而不同”的局面。推进景区、宾馆酒店、葡萄酒庄、农家乐等旅游经营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建立沟通机制,互相宣传,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旅游合作体,实现抱团发展。三是促进旅游营销专业化。高标准策划蓬莱城市旅游形象宣传,计划6月-8月相继在北京、珠三角、长三角举办三次旅游城市推介活动,8月赴韩国首尔举办城市形象宣传活动,深入宣传推介我市“人间仙境、美酒之乡、休闲天堂”整体旅游形象。加快设计以寻仙探海、醉享酒庄、田园风情、康乐养生等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大智能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宣传力度,在节假日策划系列网络促销活动。做好智游蓬莱专题页面推广和品牌专区、关键词推广,做到旅游营销更精准,对市场反应更迅速。

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打造“全方位”服务。一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深入开展“厕所革命”,编制全市旅游厕所整改提升计划,力争2016年底前完成改造。畅通乡村旅游点与主要交通干道连接,完善游客换乘服务系统,提高乡村旅游点可进入性。设立完善交通口岸、高速路口、主干道沿线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设计自驾车旅游线路,加快自驾车营地建设。选择合适区域,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立滨海旅游廊道,新上旅游观光巴士,开通连接滨海各景区的旅游观光专线。二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升级改版蓬莱旅游政务网站,及时蓬莱旅游政务信息,更新办事指南,旅游法律法规等内容,使市民和游客能够便捷的获取相关信息。对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进行科学布局,梳理整合旅游咨询电话。在智游蓬莱官方平台、天猫蓬莱旅游旗舰店增加网络客服,逐步完善旅游咨询、预定服务功能,争取年回复游客咨询由5000余人次上升至12000多人次。三是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发放《全民旅游知识手册》,使每一位市民都成为“仙境旅游”的讲解员和推介员,激发市民“文明蓬莱、好客仙境”的主人翁意识。在电视台、《今日蓬莱》设立“旅游服务质量大家谈”、“旅游热点追踪”等栏目,在镇街、社区、居民小区设置宣传栏、大屏幕等公益媒介,弘扬文明行为,曝光不良陋习,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都是旅游环境、处处都是旅游资源”的浓厚氛围。

附注:

①《中共蓬莱市委 蓬莱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蓬发〔2012〕16号)

②《蓬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意见》(蓬政发〔2016〕22号)

③《 中共蓬莱市委 蓬莱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蓬发〔2015〕13号)

参考文献:

[1]毛溪浩.以风景桐庐建设为统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政策

t望》2012)

[2]李春燕,袁颖.如何以“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

展(《旅游纵览月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