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内部审计意见情况

高校内部审计意见情况

[提要]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发展,高等院校也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内部审计作为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结果运用是落实审计工作成果的重要保障,在风险控制、提升价值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高校内部审计意见落实的必要性为出发点,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意见;问题及原因分析;整改落实建议

一、高校内部审计意见落实的必要性

(一)国家制度层面。从审计署新的内审工作规定,到讲话,再到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制度,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地位不断提升:由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目标由查错纠弊功能和审计监督功能向完善单位治理结构、提升价值演变;功能也在不断扩展:由指导监督提升为咨询服务价值,更加突出了内部审计多维度和综合性特征,对审计意见落实强调了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作为整改责任主体,积极采纳审计建议,多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二)学校层面。内部审计作为高校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三道防线,在维护学校运行和廉洁建设方面起到“免疫系统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科研项目“放管服”政策的出台和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项目负责人的权利不断扩大,如何在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继续有效执行的同时实现权利的平稳下放,把政策落实到位,审计的指导监督功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内部审机构层面。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单位价值。在高校审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屡审屡犯、屡禁不止的现象,比如未履行采购招标程序、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发票报销不符合程序等问题,内部审计可以从制度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后续审计整改落实的监督,加强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促进审计意见落实。

二、整改落实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意见落实重视程度不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参差不齐,部分高校能够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足够的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审计业务,并独立出具审计意见;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审计人员不足,且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单一,需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业务,审计意见依靠外部机构;有一小部分高校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与纪委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只配备个别审计人员,主要依靠外部审计机构开展业务,并不能出具独立的审计意见。有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非由主要负责人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只是根据学校的安排开展审计业务,高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审计意见送达至被审计单位即结束,并未开展跟踪检查,整改工作推进不到位。

(二)内审人员业务水平受限,审计意见缺乏认定标准,后续检查保障制度不完善。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会计专业知识为主,缺乏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知识,且参加行业内部继续教育的水平普遍偏低,导致现有的业务能力不能够适应新业务的审计。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主观性的影响,在内部审计独立性受到质疑的情况下,缺乏定量的认定标准,空话虚话较多,针对性不强,未被被审计单位接受,或者缺乏科学依据,操作性不强,导致无法开展后续检查评价。

(三)内部审计机构指导监督力度不够,责任追究不到位。内部审计作为第三道防线,存在“重查找、轻整改”的现象,问题屡审屡犯,难以杜绝,主要原因是内审机构只是把审计整改通知书和详细问题清单送达至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未参与整改落实过程,也未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建立整改台账,逐条研究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并未对未整改和整改慢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缺乏跟踪检查,导致难以解决的问题不了了之。由于是单位内部机构,会出现一些“打招呼”,或者迫于压力的现象,导致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并不一定会全部反映在审计报告中,无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导致审而未报、未改。

三、整改落实工作建议

(一)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审计建议的质量和可操作性。一是建立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完善审计意见报告和整改制度,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直接向会议小组报告,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采取一定的措施;二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高校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不同,可能对审计制度了解不够,审计人员应加强宣传,特别是在送达审计报告和召开进点会的时候,向被审计单位传达审计意见落实的重要性和决心,争取做到“整改全覆盖、问题零容忍”,建立部门之间整改协调机制,形成整改合力;三是提高审计意见质量。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发现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提出审计意见时,要体现专业水准,分析判断要做到由表及里,切中要害,避免分析不透,建议不实。针对共性和出错概率较高的问题,结合内部控制制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加强制度建设,必要时可以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给予建议和意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意见;对于个性问题,查找原因,分析问题本质,制定针对性措施,参与整改过程,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整改落实工作“关口前移”。一是设置独立内审机构。高校应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由主要负责人领导其工作,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给予内审机构一定的权限,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和改革向纵深推进,不同行业和领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校内审人员要不断扩展专业视野和知识领域,全方位的充实自己,做到“一专多能”,同时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能力结构的广度和专业素养;三是前移审计关口。内审机构要把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前移,目前的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主要是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属于“亡羊补牢”式的。要想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就要把审计关口前移,事前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参与到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度制定过程中;事中在审计过程中边审边改,对于整改到位的问题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事后做好总结工作,提高审计意见质量,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衔接,全方位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深入问题本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结合内部审计制度落实审计意见。

(三)完善整改评价制度,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一是完善整改评价制度。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内审机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加强内部审计的质量,逐步推动审计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完善整改评价机制,抓好审计意见整改落实体系建设。被审计人员要强化责任担当,明确负责人作为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落实责任主体。审计人员要建立整改台账,逐条研究整改措施,区别对待。对于涉及违法违纪的问题,重点标识,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对于屡查屡犯的问题,在制度上与相关部门协调,加强制度建设,对于特殊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加强后续审计的质量管理;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审计机构要与人事处、纪委等相关部门形成整改合理,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把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纳入被审计人员任免、考核和奖惩的依据,也作为对相关部门财政资金拨付的参考依据。对整改不力的单位,严格实行追责问责,审计机构加强跟踪检查,确保审计整改落实到位,形成长效机制。

(四)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落实“走出去、请进来”方针,加强高校之间交流,不断改革创新。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提高“科技强审”意识,加大信息化建设,开发内部审计监督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等辅助工具收集、传输和加工数据,还原数据的全貌,在分析问题时充分利用大数据、风险数据模型,剖析问题发生的频率、部门、重要性和概率等特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找到问题的本质,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审计意见。通过信息化系统了解意见整改落实的进度和真实性,融合不同部门信息,进行阶段性总结,加快意见落实;二是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由于工作的同质性,高校审计人员要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同地区或者跨区域的高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理论研讨会或者工作交流会,或者借助与内部协会及网络平台开展交流,可以设定特定的主题,比如如何对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督管理等问题开展探讨,也可以不设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解决审计过程中的难点,改善审计质量;三是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高校内部审计要坚持以发现问题和防范风险为导向,以创新技术方法手段为依托,不断扩宽审计监督范围和内容,加快推进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型升级,积极推广运用大数据下的审计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5.2.

[2]史源.对落实内部审计整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一点思考[J].经济师,2016.3.

[3]张琴.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与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7.10.

作者:韩娟娟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