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值周劳动总结范文

值周劳动总结精选(九篇)

值周劳动总结

第1篇:值周劳动总结范文

校属各部门(班级):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律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设公益课,具体规定如下:

一、公益课的组织和领导

1、公益课由学生管理科负责组织和管理,按班级排定课时计划,下达到各班级,并报学校及有关部门。

2、公益课值周班级由班主任具体指挥、协调和日常管理。

二、公益课内容

1、时间安排:以班为单位,每周每班值周一次,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晚自习正常上课)。每周星期天晚自习下课前班级之间完成劳动工具、值日红袖章、值班日志等事项的交接。

2、公益课范围:协助学校校保卫科护校;校园环境卫生清扫、整理;环境绿化;监督校园秩序和卫生管理及学校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3、管理:值周班级根据本周工作量,划分3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卫生监督岗,并指定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每天劳动工具的领发、归还,负责卫生的安排,协助班主任、辅导员(由教务处安排)完成每天两次的学生考勤、卫生打扫情况的检查及本组人员的日常管理。

三、公益课考核内容和标准

1、考核内容:

学生的工作态度、劳动纪律、工作表现以及完成任务情况,学生公益课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2、考核标准:

⑴优:劳动态度端正,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脏活、累活抢着干,主动性强,有吃苦精神,听从老师指挥,一丝不苟的完成工作任务,未发生安全事故;

⑵良:劳动态度端正,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听从指挥,劳动较认真,能较好地完成工作,未发生安全事故;

⑶及格:劳动态度尚端正,偶有迟到或早退现象,工作尚认真,尚能遵守劳动纪律,表现一般,基本上能完工作任务,未发生安全事故;

⑷不及格:劳动态度不端正,不遵守纪律,不服从指挥,工作不认真,不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工作任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旷工一天或一天以上;②事假两天或两天以上;③病假三天或三天以上;④工作受到批评及行政处分;⑤不带值日红袖章两次或两次以上;⑥公益课期间有玩耍、打球、回寝室睡觉、打扑克等违纪行为发生的。

四、考核办法

1、学生管理科根据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出等级。一周公益课结束后,进行个人总结,小组评议,最后由班主任综合评定填写公益课成绩表,报学生管理科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报教务处审定后载入学生成绩档案,公益课成绩应通知学生本人,并在班级内公开宣布。

2、每学期结束后,由学生管理科组织公益课评比,评比分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被评为差的公益课班级的班主任,新学期第一个月末,班主任综合津贴扣50%,如新一学期未担任班主任的,从奖金中如数扣除。

五、奖惩办法

1、公益课成绩作为推优、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及参加勤工助学的条件之一。

2、公益课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并参与综合素质测评。

3、公益课为学生必修课,不及格者必须重修,重修不及格不得毕业。

六、其他

1、各班主任应在本班值日的前一周到学生管理科领取劳动安排计划,接受工作任务。

2、公益课值周前班级应进行一次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意义和安全等内容的教育,明确分工,指定小组长。

3、工作期间,班主任、辅导员应到各劳动点巡视,加强公益课的管理。

第2篇:值周劳动总结范文

实行措施:由于考虑到中午检查会与值周班检查时间发生冲突,所以有一次会在课间操的时候进行检查,但还有一次会在中午时候进行检查,对于高一检查时卫生较差的,我们会叫出劳动委员(在劳动委员不在时,叫出班干部或当天值日同学)进行通知或打扫。让他们不要忘记了。对一些不知道怎样打扫的进行指导、说明,垃圾未倒的一些可以马上完成的进行现场监督,看着他们完成。

本学期开始特别加强对值周班的检查。每天对值周班都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以填补值周班卫生监督的空白。

遇到问题:

本学期大部分班级对学生会的检查及批评能做到虚心接受。只有少部分人不把检查当一回事,对于检查指出的问题,总有一大堆推托之词,或是爱理不理,无动于衷。

下学期工作的方案(部分):

1、对高一、高二开展一次劳动委员会议

对上学期保洁、卫生工作完成较好的班级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上学期完成较差的班级进行批评。(参考xx学年第一学期卫生总结)然后把高一、高二较差班级的劳动委员留下来,再进行指导提醒。

2、发放红、蓝卡

对较好、较差班级分别发放红、蓝卡,先拟定在半学期对卫生较差的班级发放蓝卡,进行警告。基本上在一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发放(红蓝卡发放给各班的劳动委员)

3、对无扣分班级进行等级评定

对无扣分班级,我们分为a、b、c档进行评比,a为较好,b为稍有不足,此举可以更直观、方便地为每周的较好、较差班级进行评比。

4、对大扫除进行扣分

此举只是为了直观地显示了各班大扫除的卫生情况,对无扣分同样进行a、b、c档,为了在评较好、较差班级大扫除情况的方便。以及平时可以方便监督(大扫除仅作为评较好、较差班级参考的数据)

5、监督值周班

第3篇:值周劳动总结范文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即如果剩余价值率或劳动被资本的剥削程度不发生变化时,通常利润率会逐渐下降。究其原因,一般是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社会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共同作用形成的。所以,有些人认为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可以使得技术进步,进而导致一般利润率下降。而实际上,技术进步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利润率,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二、一般利润率的影响因素

一般利润率等于社会剩余价值总额除以社会总资本。对平均利润率,不能理解为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平均,而要考虑各个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考虑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原因时,要同时考虑到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求出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平均数)和平均数中不同利润率的占比。而投在每个特殊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多大的部分决定了一般利润率。个别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为p=m/(c+v)。由此公式可见,个别生产部门的利率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资本的有机构成,即c:v,二是剩余价值率,即m/v。因此,一般利润率通常由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决定。另外,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也会影响一般利润率。本文主要从技术进步对资本的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以及周转率方面研究其对一般利润率的影响。

三、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与一般利润率

技术进步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主要包括三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本和降低不变资本各要素的价格。

1.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

个别生产部门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增强竞争力,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获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激励研究更加先进的技术,这也是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手段之一。当其他部门发现之后,也会采取该技术进行生产,从而整个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相比于提高之前将需要更少的劳动力,使得不变资本相对于可变资本增加,从而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

置盐信雄对以上分析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采用先进的技术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所以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另外,即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由于没有统计数据,所以也不能判断其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

综合以上观点,而且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存在,笔者认为技术进步为了使资本的有机构成得到提高而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效果是有限的。

2.技术进步通过节约资本而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

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可以通过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进而达到提高利润率的目的。生产不变资本的劳动的节约不能达到提高利润率的目的,而是要通过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资本存在着两种趋势:一、通过利用劳动的各种社会生产力來不断减少产品生产所必要的劳动,进而尽量节约直接使用的活劳动;

二、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用这种生产产品压缩到最小的必要的劳动,即压缩利用的不变资本的价值到最低限度。

通过技术进步而改良机器是节约资本的主要途径之一。机器的改良所引起的不变资本节约,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改良制造机器的材料,使机器耐用;二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劳动生产力提高,使生产资料价值下降;三是改良已有机器,使它们更便宜或更有效地进行操作;四是废料可以通过使用性能较好的机器减少。凡是使机器从而全部固定资本在一定生产期间内的损耗减少的事情,不仅会使单个商品变得便宜......而且减少这段时间内的资本支出。而由机器改良引起的利润率提高,实际上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社会内部的分工和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都会使生产力得到发展。资本家利用的是社会分工制度的优点。在为资本家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中,劳动生产力通过降低资本家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的价值,达到提高利润率的目的。

3.技术进步通过降低各要素价格而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

不变资本的各种要素变得便宜,就是生产资料价值的下降。它可以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是:第一,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生产资料的数量要不断增加。但是生产资料价值的下降,使不变资本的价值并不与生产资料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加。因此,生产资料价值的下降使得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放缓,从而延缓了利润率的下降。第二,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产品价值会下降,生产资料价值也会下降,从而现有以生产资料价值存在的不变资本就会贬值。

4.资本有机构成与一般利润率

综合以上三方面,笔者认为技术进步降低了资本有机构成。从一般利润率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的有机构成与一般利率是负相关关系。所以,技术进步通过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了一般利润率。四、技术进步、剩余价值率与一般利润率技术进步会对剩余价值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一般利润率。

1.技术进步提高剩余价值率

技术进步会同时导致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提高得更多。其原因是,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分析,社会中少数人拥有着大量的物质财富。人类生产的发展过程伴随着技术进步,因此: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全部被资本家占有,工人仅仅变成了更复杂的劳动力。资本家剩余价值生产的需求使得劳动力变得复杂。因为资本家希望得到更高的剩余价值率,如果技术进步使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同比例提高,那么资本家也没有动力寻求技术进步。所以,从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两个时点的总量比较,可以这样说,技术进步一定会使剩余价值率提高。

2.剩余价值率与一般利润率

由于技术进步的存在,不同行业的剩余价值率不同。拥有先进技术的行业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均较高。基于平均利润率相等的经济事实,一个行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技术带来的资本有机构成倒数的减量与剩余价值率的增量之和为零。如果有限的剩余价值率提高要求过多的不变资本,或者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不能达到太高的技术要求水平,那么这样的技术都不会被采用。技术落后的行业,资本技术构成和剩余价值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所以这些行业也可以获得平均利润率。由于技术进步不仅具有内在规律,还存在巨大的外部效应,不由资本家控制得使所有行业获得外部收益。这导致了平均利润率的存在。技术进步有劳动力价值增长的需求,同时劳动力价值存在超强增长的特性。因此,如果技术受到影响进步速度减缓,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将会同时减少,进而使得利润率下降,导致经济危机。

五、技术进步、周转速度与一般利润率

除了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外,周转速度也会影响一般利润率。所以,技术进步可以通过影响周转速度,进而影响一般利润率。

1.技术进步加快周转速度

通过技术进步可以实现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缩短,进而提高周转速度。技术进步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缩短生产时间的目的,通常人们称之为工业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起生产时间的缩短,从而缩短周转时间,可以提高利润率。如果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添置昂贵的机器,引起总投资的大大增加,也可能降低利润率。技术进步缩短流通时间的主要方法是改进交通。

2.周转速度与一般利润率

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任意一个要素的减少,都可以使剩余价值量增加。究其原因是,用于生产的资本仅是全部资本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流动资本体现为货币和商品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闲置的资本就越少,用于生产的资本就越多,生产的剩余价值就会越多。由于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因此剩余价值量增加,利润率也就提高。

第4篇:值周劳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最小二乘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三十四年以来,受益于改革开放等基本国策,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成果全国瞩目。2012年浙江省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大关,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比三十年前增长了一百多倍。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在经济增长迅速的背后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过去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庞大的人口和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的必要,浙江省经济也面临着下行的巨大压力。劳动力资源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开始减少,很多人认为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的经济成果归功于人口红利下充沛的劳动力供给。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婴儿潮和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等历史原因,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国正在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表现为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的现象。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老年人口的迅猛增长会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下行的压力。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于储蓄上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处于青年期的劳动人口数量,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它的数量是由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两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劳动参与率指劳动力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将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反之劳动参与率的降低将使劳动力供给减少。数据表明,超过50岁的劳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资本形成的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和储蓄分配的比例,影响资本形成,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会拉低人均储蓄,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从历史经验可以发现,储蓄率是影响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因素。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在二战以后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储蓄率。

二、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的统计描述

201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498万人,比上年增长0.38%。全年自然增长人口25.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6‰,其中出生率为10.01‰,死亡率为5.45‰。18岁以下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6.62%,18岁到35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22.99%,35岁到60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41.71,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8.68%。

伴随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大,使老龄化不断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少子化,这也是我省人口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少子化是指由于出生率下降而造成的0―14岁低年龄人口比例不断减少的现象。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增大等客观原因也使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由于低生育率的影响,全省2003年至2013年少年抚养比处于缓慢下降的状态,从2003年到2009年迅速降低后,2009年到2013年间处于平稳的过程,在2013年达到最低点。2003年到2013年间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的过程,2013年比2003年降低了4.01个百分点。2003年少年抚养比为0.3136,2008年少年抚养比为0.2660,2013年少年儿童抚养比达到最小值为0.2569。

从2003年到2013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2003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3.60%,2013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68%,比2003年增加了5.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03年到2007年一直缓慢增长,2003年为65.78%,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为66.72%,比2003年增加了0.94个百分点,在2007年到2013年间处于缓慢下降的过程,在2013年达到最低值64.70%,比2007年下降了2.02个百分点。由于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上升,所以老年抚养比也随之一直上升。2003年老年抚养比为0.2067,在2008年上升为0.2345,在2013年老年抚养比达到最大值为0.2887。

三、世代交替理论

世代交替理论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放弃了无限生命假设,转而假设经济中不断有新家庭出现。在这种经济模型中,消费与储蓄由世代交替的家庭决定,是家庭的无限期决策。企业雇佣家庭的劳动力,租用家庭的资本,来生产家庭消费的产品。假设把人的生命周期分成一百年,20岁前属于少年,20岁到60岁前属于青壮年,过了60岁到一百岁为老年。处于少年时期的人既没有资本,又不能向社会提供劳动力,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阶段,需要父母养育。因此,经济人的生命只有两个周期:青壮年和老年。在世代交替理论里,“人”指的是“经济人”。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时间长短是一样的,都是四十年。

Y代表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N代表浙江省人口总数,K代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p代表18岁以下少年和60岁以上老年占总人口的比重,u代表随机误差项或者随机干扰项。用EVIEWS对人口总数,固定资产投资额和p值进行单位根检验,显示一阶差分后平稳。

用EVIEWS对浙江省2003年至2013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经济生产总值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现负相关,具体表现为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降低百分之一,经济增长百分之3.443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值大于临界值,所以人口老龄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不为零。

五、小结

数据表明浙江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当前浙江省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艰难过程中,廉价劳动力原先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资源优势将不复存在。为了应对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应该从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和鼓励科技创新发明等多方面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从而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发展老龄化产业,比如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产业和消费产业,也可以延迟老年人退休年龄来增加劳动力供给。(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厚秀.江西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区域经济,2012.

[2]周星雨.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我国31个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江苏商论,2015.

第5篇:值周劳动总结范文

关键字:库茨涅兹法则 合肥市 工业立市 主导产业 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00-03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之父”。在经济发展理论方面,他着重研究了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与变化趋势,总结出“库兹涅茨法则”。其基本内容为: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和服务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其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我国关于三大产业的分类为: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与库兹涅茨的产业分类(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大致匹配。

一、合肥市三大产业的库兹涅茨法则分析

(一)三大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库兹涅茨法则的公示表述为:某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对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劳动力结构比重。

根据统计经验,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随着社会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下降,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上升。

通过计算,由上述图表可知:

1.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始终维持在0.5之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处于较高水平,进入21世纪则下降并稳定在至0.2。

2.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自改革开放后显著下降,从1978年的3下降至1995的1.5,随后在(1.3,2)区间内波动。

3.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呈缓慢震荡下降趋势,2005年至2010年内在1.2附近徘徊。

4.总体来看三个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次之,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

由上述分析可知,1978—2010年,合肥市产业发展状况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法则,但最明显的特征则是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前期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后期震荡回升。2005年,合肥市确立“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其后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分别在2006年与2007年内经历显著增长,也可以视为政策引导下的产业发展趋势。

(二)产业结构摩尔变动值

库兹涅茨法则摩尔向量法,以期初年与期末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劳动力构成)为分量,形成两个三维向量,其夹角用于度量期初年与期末年产业结构变动。这种方法可以综合测定三种产业的变动速度——角度越大,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越快;角度越小,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越慢。据此计算合肥市1980—2010年,每5年一个周期共6个周期,其劳动力构成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摩尔变动值。

由上述图表可知:

1.合肥市劳动力构成的摩尔变动值随时间增长,代表合肥市第一、二、三产业中劳动力分配比重的结构性变化。在各产业吸纳社会劳动力的能力上则完全符合库兹涅茨法则,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不断显著下降,第三产业吸纳社会劳动力的比例不断上升,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前的稳定增长后一直在30%附近波动。

2.合肥市区域生产总值的摩尔变动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21世纪初期尤为明显。在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的同时,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始终在50%附近波动。而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产值比重逐年增大,与1978年相比,其百分比在2012年基本实现翻一番。

比较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摩尔变动值,对比2006年与1978年的区域生产总值与劳动力结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合肥市各产业生产总值与劳动力结构变动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样高于典型的中国中部湖北省与南部广东省。

二、合肥市三大产业发展探讨

在合肥市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起到主导作用,“工业立市”的政策强大地刺激了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第三产业也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依托省会位置,立足本地,辐射全省;第一产业则以供给城市自身消费的城市特色农业为主。

总体而言,1978—2006年间,合肥市产业结构变动速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部分省级水平。在区位优势上,合肥依靠较为便捷的水、陆、空三方运输条件,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实现规模经济;在政策优势上,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直接享有与资金、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直接匹配的优惠政策。

(一)第二产业

第6篇:值周劳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旅游业;影响因素;假期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一、引言

长期以来,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我国旅游业正在以令世人瞩目的速度和谐快速发展,提前实现了由亚洲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09年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从170.45亿元提高到2452.2亿元,除2003年的回落外,旅游收入总体成迅速上升态势,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新的放假办法,规定了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为法定黄金周,释放了国民的旅游消费需求,使旅游黄金周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中,并且在经济拉动、结构调整和资源开发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刺激了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带动了与旅游经济相关的数十个相关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然而,自从2008年,国务院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假期,改回三天制,同时增设清明节、端午节小长假,进而引发了关于旅游业“假期效应”的争论。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多,根据山东统计年鉴资料表明,从1995年到2012年的18年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从4953.35亿元提高到50013.24亿元;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从4264.08元提高到25755.20元。伴随着山东省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正稳步提高、收入不断攀升,这使得居民在满足了基本消费需求后,有能力和意愿支付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需求。因此,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因素成为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指标。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推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因素可以主要概括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时间的增多、国民收入的稳步上升以及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Chokri Ouerfelli(2008)认为收入水平、自身价格、替代价格及季节因素等是影响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Zhong Wang(2010)认为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余芳(2008)认为以带薪休假为代表的闲暇时间是决定个人旅游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胡毓娟、胡琦杰、陈铁峰(2009)认为黄金周假期对我国旅游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缺乏使用计量模型对影响因素特别是“假期效应”的定量评估的研究。因此综合前人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变量的选取,本文选择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时间三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了影响旅游业发展因素的计量回归模型,利用山东省1995-2012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各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山东省统计信息网获取1995-2012年以来山东省旅游总收入、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统计数据,并由国务院网站获取有关国家放假办法的通知。

(二)变量选取

(三)简单相关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模型

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F统计量为398.5976,概率P值

(二)逐步回归法找出最佳方程

(三)模型的解释

由最终得出的模型,假期制度(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与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对旅游业的总收入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虚拟变量D的系数估计值为-189.7550,意味着假期制度,即“黄金周”的施行与否对旅游总收入有着一定的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X2的系数估计值为0.191951,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0元,山东省旅游总收入便会提高191.951亿元;两个因素都符合实际的经济现象。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建立的逐步回归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符合实际的经济意义。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与发展建议:

1.主要结论

(1)根据回归结果,假期长短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对山东省旅游总收入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虚拟变量D的系数估计值为-189.7550,根据变量设置可知劳动节为三天时虚拟变量取值为0,七天时取值为1,表明自2008年国务院取消了劳动节“黄金周”假期,改为三天假期并同时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小长假,并没有降低山东省的旅游总收入,反而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2)旅游业迅速发展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回归结果,居民可支配收入X2的系数估计值为0.191951,表明每一元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山东省旅游总收入的贡献度为0.191951亿元。另一方面,虽然在回归模型中剔除了地区生产总值,但不能忽视了该变量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因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反映生产总值对旅游业的作用,生产总值的提高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改善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提高了与旅游业高度相关的各服务业的质量,综合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

2.建议

为促进山东省旅游经济健康可持续法发展,应适当分散长假,合理利用旅游业“假期效应”。自从1999年国家实行“五一黄金周”长假制度以来,山东省旅游业总收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黄金周”的集中休假对提高居民的出行意愿与旅行花费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居民的旅游形式从近郊游转变为中长距离的高层次旅游度假活动。但是自2008年以来,国务院取消了劳动节“黄金周”假期,改为三天假期同时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小长假,但“黄金周”假期的取消并没有降低山东省的旅游总收入,反而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经济的惯性作用,在刚刚调整为3天假期的前几年居民的出游热情不会受假期制度调整过大影响,出游热情仍然居高不下,并且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和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的旅游消费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调整后的劳动节小黄金周实施后联合的《我国2008年五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显示:这次劳动节三天小黄金周,我国完成各景区景点日均游客接待量与上年同比增长9.35%。实际的调查数据也验证了回归模型所得到的结论。另一方面,由于在实施五一“黄金周”假期的年份,居民更多地选择长距离省外或国外旅游,而短线旅游相对受到冷落;但在五一假期改回三天后,大量居民选择近郊游、自驾游等省内旅游方式,致使山东省旅游总收入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应当高效利用“小长假”,开发假日旅游的合理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假日集中的旅游消费对我国现阶段的旅游业整体素质和景区质量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旅游供给行业协调失衡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黄金周”旅游的“超高峰”,引发景区超载、环境破坏、交通拥堵等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旅游质量降低,旅游资源损坏等后果。因此,应适当分散旅游业时间与空间的高峰集中现象,在政策上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创新调控手段,并且应当继续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促进经济和谐迅速增长,争取山东省旅游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德红,周志宏.国内旅游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特区经济,2009(10):163-165.

[2]郑媛媛.国内旅游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评估.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3-68.

[3]周丹青.论假期调整对假日旅游经济的影响.商业文化,2008(1):339-340.

[4]胡毓娟,陈敏,尤婷婷.我国黄金周假期实施后的旅游经济拉动和社会发展推动研究.品牌(理论版),2009(1):16-18.

[5]肖晋,陈茂达,陈方平.假日旅游的发展态势和经济互动研究.环渤海经济望,2009(3):14-17.

[6]杜敏.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对经济的预期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09(8):128-129.

[7]刘耿大.中国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路探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48-52.

[8]Akira Soshiroda. Inbound tourism policies in Japan from 1859 to 2003.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5, 32(4):1100-1120.

[9]Teresa Garin Munoz. German demand for tourism Spain .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l):12-22.

第7篇:值周劳动总结范文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是()

正确答案:经济学的原初形态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正确答案:生产方式

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矛盾分析

4.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矛盾分析是为()

正确答案:解决矛盾

5.由抽象到具体是()

正确答案: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

6.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正确答案:商品

7.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

正确答案: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8.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

正确答案:价值

9.商品是()

正确答案: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10.商品的二重性是指()

正确答案:使用价值和价值

11.商品的价值是()

正确答案:交换价值的内容

1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正确答案:抽象劳动

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正确答案: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正确答案: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5.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

正确答案:具体劳动

16.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正确答案:简单劳动

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正确答案:商品的价值量

18.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正确答案:成正比或成反比或无关

1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正确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正确答案:成反比

21.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

正确答案: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22.当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共同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

正确答案:一般价值形式

23.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

正确答案:流通手段

24.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

正确答案:扩大的价值形式

25.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正确答案:特殊商品

26.价值形式的发展顺序是()

正确答案: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2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

正确答案:价值尺度

28.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

正确答案: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9.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正确答案:价值尺度

30.用来偿还债务的货币,执行的是( )

正确答案:支付手段的职能

31.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正确答案: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

32.货币流通速度是指()

正确答案:同一单位货币反复充当流通手段的次数

3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正确答案:价值规律

3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正确答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5.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36.资本原始积累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过程,是因为这一过程发生在()

正确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

37.小商品生产是指()

正确答案: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主要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

38.资本原始积累是指()

正确答案:前资本主义初始资本的形成

39.资本总公式是()

正确答案:G-W-G′

40.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正确答案: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4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正确答案:劳动力成为商品

4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正确答案: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被使用时()

正确答案: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4.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

正确答案:生产资料

45.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叫不变资本,是因为()

正确答案:它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46.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

正确答案: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

正确答案: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48.剩余价值来源于()

正确答案:工人的剩余劳动

4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

正确答案:工人无酬劳动的产物

5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1.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正确答案: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52.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

正确答案: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53.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为()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率

54.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

正确答案:劳动对象

55.剩余价值率是指()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56.生产资料是指()

正确答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

57.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正确答案: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58.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正确答案: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

59.可变资本是()

正确答案: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的货币

6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第一阶段是()

正确答案:简单协作

6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

正确答案:劳动生产率不变

6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

正确答案:工作日长度不变

6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正确答案: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取得的

64.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正确答案: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6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正确答案: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66.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来提高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属于()

正确答案: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67.单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

正确答案:超额剩余价值

68.工资实质是()

正确答案: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69.资本积累是指()

正确答案: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70.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

正确答案:农业过剩人口

7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预付资本中()

正确答案: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72.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相对于()而言的

正确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同量资本积累能够吸收的劳动力

7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

正确答案: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求太多了

74.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正确答案:相对减少

7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预付资本中()

正确答案: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加

76.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正确答案: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77.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是()

正确答案: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的矛盾

78.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

79.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下降是()

正确答案:可能的

80.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正确答案: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81.无产阶级贫困化是指()

正确答案:相对于资本家来说生活状况越来越差

8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正确答案: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83.个别资本在竞争中以兼并其它资本的方式来增大自身,称为()

正确答案:资本集中

84.资本规模扩大的两种方式是()

正确答案: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85.资本积聚是指()

正确答案: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8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正确答案: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87.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

正确答案: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88.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正确答案: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8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

正确答案: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90.经济全球化意味着()

正确答案:全球经济一体化

91.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是()

正确答案:公司制

92.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

正确答案: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

93.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最简单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正确答案:单人业主制

94.战后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是()

正确答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9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微观经济进行干预的主要手段是()

正确答案:反垄断政策+科技支持政策

96.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为50%~60%时属于()

正确答案:温饱

97.恩格尔系数是指()

正确答案: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98.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时的基尼系数为()

正确答案:0.5以上

99.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的基尼系数为()

正确答案:0.2~0.3

100.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为()

正确答案:0.4

101.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变化表现为()

正确答案: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102.战后西方国家的劳资关系()

正确答案:在法律规范下不断改善

10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是()

正确答案:向新形态的过渡

104.当代资本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是()

正确答案:公私混合所有制

105.新的更高形态的生产关系产生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原有的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已经发挥殆尽

106.发生社会革命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对旧制度都再不满意

107.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

正确答案:按劳分配

108.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与低级阶段的唯一差别是()

正确答案:分配原则

109.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不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正确答案:过渡时期

110.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

正确答案: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

111.五年计划变成五年规划,是因为规划比计划更具有()

正确答案:灵活性

112.中国的“三大改造“是指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正确答案: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13.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

正确答案:2016年

114.当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等于零时,多劳应该()

正确答案:多罚

115.按劳分配是()

正确答案:形式上平等,事实上不平等

116.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正确答案:劳动者各尽所能

1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正确答案:发展生产力

11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标准是()

正确答案:阻碍还是促进生产力发展

119.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商榷结果,到()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将“自动获得承认“。

正确答案:2016

120.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

正确答案: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1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正确答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正确答案:重要组成部分

123.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对剥削的()

正确答案:否认

124.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

正确答案:初次分配

125.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依据是()

正确答案:生产要素对价值创造所做的贡献

126.混合所有制结构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127.混合经济并非指()

正确答案: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混合

128.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混合经济的共同特征是()

正确答案:公私并存的产权结构

129.政府失灵并非指()

正确答案:政府倒闭、关门或下台

130.市场失灵指的是()

正确答案: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131.私人产权与公有产权是()

正确答案:优势互补的

132.趋同论是指()

正确答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完全融合为一种最优的社会制度

133.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执行实现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正确答案:商品资本

134.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正确答案: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135.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发挥生产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正确答案:生产资本

136.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的阶段是(

正确答案:购买阶段

137.产业资本要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其三种职能形式必须(

正确答案:在时间上继起、在空间上并列

138.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正确答案:出售阶段

13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正确答案:生产阶段

140.在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正确答案:P···Wˊ-Gˊ-W···P

141.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

正确答案:购买阶段

142.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正确答案:Wˊ-Gˊ-W···P···W’

143.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

正确答案: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144.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

正确答案: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145.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正确答案: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46.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正确答案: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47.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正确答案:G—W···P···Wˊ-Gˊ

148.在产业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正确答案:G—W···P···Wˊ-Gˊ

149.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

正确答案: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150.流动资本不包括下列中的哪一项(

正确答案:机器设备

151.固定资本的实物要素是(

正确答案:劳动资料

152.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形态是(

正确答案:生产资本

153.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

正确答案:机器、厂房、设备

154.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

正确答案: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55.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与(

正确答案: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156.把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它们在(

正确答案:价值转移过程中的不同方式

157.在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正确答案:劳动资料

158.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棉花是作为(

正确答案:流动资本

159.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固定资本损耗称为(

正确答案:有形磨损

160.在同一生产资本中(

正确答案: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周转多次

161.加速资本周转可以(

正确答案: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162.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

正确答案:周而复始

163.因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本贬值称为(

正确答案:精神磨损

16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正确答案:I(v+m)=Ⅱc

165.

是(

正确答案: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66.

是(

正确答案: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

167.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

正确答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68.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正确答案:Ⅰ(v+m)

>Ⅱc

169.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正确答案:社会总产品

170.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

正确答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71.扩大再生产最基本的平衡条件是(

正确答案:

172.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173.利润率公式表示为(

正确答案:

174.反映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正确答案:利润率

175.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176.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正确答案: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率

177.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正确答案: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178.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正确答案: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79.剩余价值和利润最初在量上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利润

180.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是由(

正确答案: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181.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正确答案:平均利润率

182.生产价格与价值(

正确答案:数量可能相等但性质不同

183.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正确答案:商品价值的变动

184.生产价格是(

正确答案:价值的转化形式

185.生产价格等于(

正确答案: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186.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

正确答案:生产价格

187.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是(

正确答案: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188.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正确答案: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189.当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价值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

正确答案:利润

190.成本价格是指(

正确答案: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19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成是(

正确答案: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192.利润是剩余价值的(

正确答案:转化形式

193.商品的成本价格等于(

正确答案:c+v

194.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

正确答案: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195.商业利润来源于(

正确答案:商业资本按比例参与产业剩余价值的分配

196.利息是(

正确答案:对利润的一种分割

197.利息是(

正确答案:借贷资本的价格

198.借贷资本的价格是(

正确答案:利息

199.利息率是指(

正确答案: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例

200.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例是(

正确答案:利息率

201.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202.企业主收入是(

正确答案:扣除利息之后的利润的转化形式

203.银行利润率是(

正确答案:银行利润与银行预付资本的比率

204.利息率的最高限一般不能超过(

正确答案:平均利润率

205.借贷资本是一种(

正确答案:生息资本

206.级差地租等于(

正确答案:各级土地产品的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

207.级差地租Ⅱ是指(

正确答案:等量资本连续追加投入同一等级的土地上,由于各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208.级差地租产生于(

正确答案:土地经营的垄断

209.土地价格是(

正确答案:资本化的地租

210.级差地租是(

正确答案:因经营较好土地获得的归土地使用者的超额利润

21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212.级差地租Ⅰ是指(

正确答案:等量资本投在不同等级的同量土地上,由于不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213.绝对地租等于(

正确答案:个别价值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214.土地价格(

正确答案:与租金数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息率成反比

215.萨伊“三位一体“公式不包括(

正确答案:企业家才能----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在开篇就讨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其原因包括()

正确答案: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正确答案: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基础

正确答案: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是资本的简单规定

正确答案:资本主义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由简单商品经济转化而来的

正确答案: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正确答案: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3.商品的使用价值()

正确答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正确答案: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正确答案: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商品的价值是()

正确答案:交换价值的内容

正确答案:交换价值围绕波动的中心

正确答案:调节交换价值运动的规律

正确答案:商品的社会属性

正确答案: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5.商品的二重性是()

正确答案:使用价值

正确答案:价值

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正确答案:具体劳动

正确答案:抽象劳动

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正确答案: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正确答案: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8.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正确答案: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正确答案: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部门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正确答案: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正确答案: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10.下列对货币职能的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要头脑中有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正确答案: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正确答案: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

正确答案: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正确答案: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使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1.货币的职能有()

正确答案:价值尺度

正确答案: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储藏手段

正确答案:支付手段

正确答案:世界货币

12.作为世界货币的金银,可以()

正确答案:用作购买手段

正确答案: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正确答案:作为社会财富的化身,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13.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有()

正确答案:简单的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扩大的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一般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货币形式

14.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正确答案: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

正确答案: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

正确答案: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5.价值规律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敦促生产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正确答案: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

正确答案:促使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6.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公有制

正确答案:私有制

17.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正确答案:对小商品生产者土地的剥夺

正确答案:货币财富的积累

1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途径是()

正确答案: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正确答案:资本原始积累

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正确答案: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正确答案: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正确答案: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

正确答案: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20.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劳动者是自由人

正确答案:劳动者一无所有

21.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分为()

正确答案:不变资本

正确答案:可变资本

22.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正确答案:机器设备

正确答案:原材料

正确答案:厂房

正确答案:运输车辆

23.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是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产生的

正确答案: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雇佣工人的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24.剩余价值率是()

正确答案: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正确答案: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

25.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

正确答案:劳动者的劳动

正确答案:劳动资料

正确答案:劳动对象

26.相对剩余价值是()

正确答案: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正确答案: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正确答案: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7.超额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正确答案:只有个别资本家才能获得

正确答案: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2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是()

正确答案:简单协作

正确答案:工场手工业

正确答案:机器大工业

2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正确答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正确答案:矛盾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中介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正确答案:逻辑和历史的方法

30.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表现在()

正确答案: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正确答案: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会有所改进

32.相对过剩人口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是因为它()

正确答案:能随时满足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

正确答案: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正确答案:使工人不得不接受新技术培训

33.相对过剩人口()

正确答案:是资本积累的产物

正确答案:是相对于资本的需求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

正确答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正确答案:能随时满足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

正确答案: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34.相对过剩人口经常存在的形式有()

正确答案:流动的过剩人口

正确答案:潜在的过剩人口

正确答案:停滞的过剩人口

35.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内部矛盾的具体展开形式有()

正确答案: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正确答案:相对人口过剩与相对资本过剩的矛盾

3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正确答案: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

正确答案: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正确答案:对外贸易

正确答案:股份资本的增加

37.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

正确答案: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

正确答案:创造社会财富的无产阶级陷入贫困

38.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正确答案:是资本规模扩大的两种方式

正确答案:资本积聚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集中则是原有资本的兼并重组

正确答案:资本积聚会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总资本

正确答案:资本积聚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会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之否定是指()

正确答案: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

正确答案: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

40.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正确答案: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敲响

正确答案:剥夺者被剥夺

正确答案:重建个人所有制

41.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

正确答案:信息化

正确答案:市场化

正确答案:自由化

正确答案:一体化

正确答案:集团化

4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的主要表现是()

正确答案:资本规模扩大

正确答案:跨国公司发展及并购增加

正确答案:经济全球化

43.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正确答案:单人业主制

正确答案:合伙制

正确答案:公司制

44.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政策主要有()

正确答案: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反垄断政策

正确答案:科技支持政策

45.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控制手段和间接工具,它主要通过如下手段来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正确答案:税收手段

正确答案:支出手段

正确答案:公债手段

46.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正确答案:工人实际工资水平明显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

正确答案:贫困人口减少和贫困线标准逐步提高

正确答案:工人持股数量增加和中产阶级不断壮大

正确答案:社会福利提高

正确答案:基尼系数反映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有所提高,但税后基尼系数明显缩小

47.战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具体表现在()

正确答案: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正确答案:收入再分配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48.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正确答案:按劳分配

正确答案:生产资料公有制

正确答案:计划经济

49.中国的“三大改造“是指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正确答案:农业

正确答案:手工业

正确答案:资本主义工商业

50.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食品等消费品出现短缺的原因包括()

正确答案:过度重视重工业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正确答案: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

正确答案:企业面临软预算约束

正确答案: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储藏部门发展缓慢

51.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正确答案: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正确答案:劳动者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

正确答案: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折算简单易行

正确答案:生产资料的数量足以保证劳动者能够各尽所能

52.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正确答案:解放生产力

正确答案:发展生产力

正确答案:消灭剥削

正确答案:消除两极分化

正确答案:实现共同富裕

53.混合经济是指()

正确答案:公有制与私有制混合

正确答案:按劳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分配混合

正确答案:市场经济与政府调节混合

54.混合经济是多种()混合而成的经济。

正确答案:所有制成分

正确答案:资源配置方式

正确答案:分配方式

55.西方混合经济共有的特征包括()

正确答案: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并存

正确答案: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两种手段并用

56.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混合经济的相同点表现在()

正确答案:社会组织结构特征相似

正确答案:产权结构特征相似

正确答案:资源配置方法相似

正确答案:国家与市场和企业的分工原则相似

57.造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混合经济差异的原因有()

正确答案:各国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各国社会与政治结构

正确答案: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58.资本循环在买卖阶段消耗的费用称为流通费用,它包括(

正确答案:纯粹流通费用

正确答案:保管费用

正确答案:运输费用

59.产业资本的循环是(

正确答案: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正确答案: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的统一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统一

正确答案: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60.广义的资本流通时间包括(

正确答案: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备料时间

正确答案:购买时间

正确答案:出售时间

正确答案:停工时间

61.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正确答案: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备料时间

正确答案:停工时间

正确答案:自然作用的时间

62.产业资本的循环形式包括(

正确答案:货币资本的循环

正确答案:生产资本的循环

正确答案:商品资本的循环

63.货币资本是(

正确答案: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正确答案: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正确答案: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资本生产过程作准备的资本

64.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正确答案:货币资本

正确答案:生产资本

正确答案:商品资本

65.下列属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是(

正确答案: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贬值

正确答案: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的原有固定资本贬值

66.造成固定资本损耗的原因有(

正确答案: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发生的磨损

正确答案: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磨损

正确答案: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贬值

正确答案: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的原有固定资本贬值

67.资本周转速度和(

正确答案: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正确答案: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68.在下列的生产资本中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正确答案:原料

正确答案:燃料

正确答案:辅助材料

69.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正确答案:不变资本

正确答案:固定资本

正确答案:生产资本

70.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正确答案:使剩余价值更快地转化为资本家的生产资本和个人消费资料

正确答案:节省预付资本

正确答案: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正确答案: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71.计算预付资本总周转时需要的要素有(

正确答案: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正确答案: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正确答案:预付总资本

72.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是(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73.扩大再生产的充分条件是(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74.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正确答案:I(v+m)=Ⅱc

正确答案:I(c+v+m)=I

c+Ⅱ

c

正确答案:Ⅱ(c+v+m)=I(v+m)十Ⅱ(v+m)

75.社会总产品从物质形态或使用价值来看,可分为(

正确答案:生产资料

正确答案:消费资料

76.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包括(

正确答案:资本流通

正确答案:一般商品流通

正确答案:生产消费

正确答案:个人消费

77.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包括(

正确答案:不变资本

正确答案:可变资本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

78.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两方面的补偿和替换(

正确答案:价值补偿

正确答案:物质替换

7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所以不违反劳动价值论,是因为(

正确答案:平均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正确答案:全社会的总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相等

正确答案:全社会的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正确答案:生产价格的变动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80.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正确答案: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81.提高年利润率的途径有(

正确答案:提高剩余价值率

正确答案:降低资本构成

正确答案: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正确答案:节约不变资本

正确答案:降低生产资料价格

82.影响年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正确答案:剩余价值率

正确答案:资本有机构成

正确答案:资本的周转速度

83.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

正确答案: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正确答案:生产价格的变动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84.商业资本的作用表现在(

正确答案:可以使产业资本有更多的资本用于生产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可以缩短产业资本流通过程,从而提高利润率

正确答案:可以加快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资本周转

85.借贷资本形成以后,利润分割为两部分(

正确答案:利息

正确答案:企业主收入

86.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正确答案: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正确答案:平均利润率的水平

正确答案:习惯和法律传统

87.借贷资本是(

正确答案: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

正确答案:货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正确答案:职能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88.土地价格(

正确答案:是资本化的地租

正确答案:等于租金除以平均利息率

正确答案:与租金数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息率成反比

89.租金包括(

正确答案:地租

正确答案:投入土地的固定资本的折旧和利息

正确答案:租地农场主的一部分平均利润

正确答案:租地农场主的工资

90.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包括(

正确答案:劳动----工资

第8篇:值周劳动总结范文

中国特色的就业转型

第一,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有大量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由于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特定发展阶段人口增量、劳动力增量也最大,需要大量工作岗位来满足其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第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规律是农业劳动力比例较高,随着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而持续下降,大量农业劳动力逐步转移会派生出大量非农部门的就业需求。

第三,作为曾经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消化旧体制下隐性失业需要创造新就业岗位。计划经济在劳动市场表现的突出特点,是城市国有企业内部存在较多冗员或隐性失业,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也部分折射出当年劳动市场隐性失业压力。改革深化和市场机制引入使旧体制下隐性失业逐步显性化,由此产生的大量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

所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看,中国当代经济体制和结构转型,必然会定义性地派生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转型历史进程。

中国就业转型的特征性事实

回头来看,改革开放已走过30余年,中国如何走过和正在经历这一就业转型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具有哪些特征性表现?

第一个特征事实,是在过去30余年,超过2.5亿农业劳动力逐步转移到城镇非农部门就业。这里仅仅包括所谓农民工转移对象,还没有包括通过上学、参军等其他方式从农村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劳动力。一国在30多年间有超过2.5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作,在迄今为止的人类经济史上应属于绝无仅有。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主体部分称作农民工,这个概念是跟户口制度联系在一起。农民工分为就地打工和外出打工。农民工中外出打工与本地打工占比1985年分别为12%和88%,经不断演变近年大体稳定在36%-37%与63%-64%之间。

农业劳动力总量增长看似平稳,但是数据显示,把总量增长变成年度增量还是有较大波动。这个波动与宏观周期波动存在联系。从数据看,因为现在农业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比例可能仍然有35%左右(2010年数据),从国际比较经验来看,无论从“四小龙”战后的经验,还是从OECD国家更长时间趋势性的变化数据经验看,这个比例值今后还会下降,今后20年大概会降到接近10%水平。

由此可对未来劳动市场变动趋势提出两点判断:

一是中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趋势性进程仍未结束,至少在未来20年仍将持续推进。即便经济活动人口最终达到峰值,这一因素意味着中国仍需要持续拓宽和增加非农就业以满足转移要求。

二是从单维度数量指标看,农业劳动力转移高潮或许已经过去。从年度增量角度来看,2003年-2006年连续四年农民工增量超过1000万人,最高在2004年达到1390万人,这可能是整个历史时期峰值,以后可能难以重复。尽管2010年刺激经济以后又上升到1250万人,去年回落到1000万人左右,绝对规模仍然相当大,也不能排除连续四年超过1000万人以上的水平。不过结合上述数据以及我们实地调查看到的一些地区情况,有理由推测最高峰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了。

另外,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可能已略低于35%,如果2010年六普数据公布后这一数据没有很大上调,那么今后再下降二十几个百分点就要逼近发达国家标准形态,从这个角度看,转移最高潮阶段也可能已经过去了。从农业劳动力转移这个发展过程具有规律性结构变动指标看,我们已经取得很大成绩,这一进程未来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最高潮部分或许已经过去,这是构成中国就业转型的第一点特征性事实。

第二个特征性事实,是乡村劳动力变动以及非农就业增长速度,都与宏观经济周期涨落具有显著联系。农村劳动力的变动跟宏观周期的关系,最初是宋国青教授注意到的,他曾经尝试由此解释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机制,可以把它叫做“宋国青观察”。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大趋势,长期来讲,一定要转移。但在某个特定时段,或在一个较短期范围,转移规模大小和速度快慢跟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涨落存在显著关系。总需求扩张和经济增长偏快时期,存在显著通货膨胀时期,乡村劳动力减少速度比较快。反过来经济比较不景气时候,经济增长偏弱或相对低迷的时候,乡村劳动力减少速度就会偏慢。

如果做乡村劳动力变动与CPI波动关系图,可能也会得到类似结果。汪同三教授讲通胀分为输入性通胀或成本推动型,中国通胀往往跟农产品涨价等成本推动有关。或许也可以这样来解释通胀:总需求扩张拉动了劳动力的转移在短期或者周期范围内过快,导致农产品的供给带来影响,从而影响到农产品相对价格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看作是结构性通胀的支持证据,也可以看作是总需求或者宏观影响到农业的供求变化,农产品供求变化,从而影响到农产品价格变化这样一个机制的表现。

非农就业变动与宏观经济周期也有比较显著的关系。非农就业趋势性上升是中国经济增长长期的一个特点,但是在短期内与长周期内,它跟宏观经济的涨落有一个显著关系,这个关系是正向的关系,当经济高涨的时候,第一产就业会减少,第二三产就业扩张与宏观经济增长较为吻合。经济增长快,按照奥肯定律或者根据经济学常识,它对劳动力特别是派生需求增长快,所以第二三产就业增长就快。反过来,经济不景气时就慢。

第三个特征性事实,是城镇失业率变动凸显旧体制转轨对劳动市场和就业领域的冲击。看中国的就业跟宏观经济关系不能仅仅看失业率,还要更多重视就业情况。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就业时就业总量绝对规模变化较小,宏观经济波动带来就业变化直接表现为失业率变动。中国作为转型经济面临多重特点:农业部门内部难以衡量失业率,农业劳动力趋势转移需要非农就业不断扩大,因而充分就业下非农就业绝对规模仍然会持续扩大。由于中国就业与失业并不存在简单线性关系,因而观察中国就业形势不仅要看失业率,更要看非农就业。

中国当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是一个有偏的指标,在衡量失业方面存在局限,一个重要局限是没有包含下岗工人。把下岗工人数字算入登记失业后得到的比较综合的调整失业率,虽然仍存在问题,但是其变动能提示一些简单然而重要的中国就业转型的特征性事实。

这个事实是,调整城镇失业率无论是对它均值的偏离还是趋势的偏离,都显示在过去30多年先后出现有一小一大两个峰值。数据显示,第一个较小峰值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实际失业率比均值和趋势要高一个百分点左右。第二个更大峰值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比趋势值和整个时期平均值高出2个-4个百分点,与上世纪80年代失业率绝对水平比较高出6个-7个百分点。

不难理解,这两个峰值背后是两次重大政策和体制调整。一个是随着“”后中国政治形势变化,中国决策层规定改变知青上山下乡的体制和政策,几百万知青在很短时间内返回城市。这一政策调整短期带来城镇较高失业率问题。随着上世纪80年代经济搞活和工作岗位增加,几百万失业(当时称作待业)人员很快被消化,上世纪80年代大部分年份城镇失业率较低,显示当时城市就业形势相对宽松。

第二个峰值是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上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改革深化直指改革企业制度问题,企业改制从体制转型角度看不可避免,并且对后来中国开放经济表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是改制确实导致大量原来企业的员工下岗待业就业。城镇失业率上升2个-4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一次严重经济衰退对劳动市场带来的冲击力度。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一轮开放经济增长景气展开,这个失业率逐步回落到长期趋势和均值水平。目前中国城镇失业率略高于4%,或许主要是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与中国充分就业目标状态应当比较接近。通过艰苦体制改革和经济强劲增长,消化旧体制遗留的大量冗员、隐性失业显性化带来的失业挑战,无疑是中国体制转型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

不过回顾这个转型过程也应看到,大量下岗失业职工承担了太多改革阵痛。当时受种种客观条件局限,对企业改革大范围利益受损者未能提供足够补充,这方面遗憾现在可能仍然需要并且可能补救。

国有企业改制显然不是帕累托改进,有些人会因此受损失,不过由于改革整体利益大于局部损失,因而从理论上说通过适当补偿使方方面面大体能够接受改革,这基本属于卡多尔改进的情况。问题在于当时政府财政比较窘迫,记得朱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曾坦言当时财政是吃饭财政。在吃饭财政条件下,对于解决存量改革需要的补偿问题难免捉襟见肘。当时政府对下岗工人还是采取了很多扶持措施,包括再就业扶持政策以及一定程度补贴,然而由于财力有限力不从心,还是留下一些遗憾。现在政府财力跟过去已经今非昔比,政府可以考虑对当年因为改革利益受到显著不利影响群体,特别是当年下岗失业工人提供追加补贴,回头善后这个转型期遗留问题。

第四个特征性事实,晚近时期劳动市场多年出现“民工荒、用工荒、招工难”现象。世纪初以来间歇性“民工荒”已演变成多年持续的“用工荒”和“招工难”现象。城市劳动市场求人倍率从世纪初大约0.6-0.7上升到近年1上下。2012年春节后媒体对各地用工市场报道,更是描绘出“东南西北中,无处不缺工”的不无夸张情景。比如说东南沿海,北京和边疆地区都出现民工荒,甚至新疆、内蒙古这种地方也在说民工相对紧缺。传统的劳动地区输出省份也开始报道有劳动力偏紧现象。“用工荒”、“招工难”之类现象,其真实经济学含义始终是“市场机制为农民工涨工资”,长期效果是倒逼结构调整。从数据来看也很清楚,农民工的工资总体来讲这几年较快增长,去年中国农民工平均月工资超过两千元,上涨20%以上,实际工资大概涨百分之十几。

第五个特征性事实,近年劳动市场呈现相对低端员工短缺而较高学历和较高端工种求职困难的结构性特点。最缺工人的十个行业需要的都是相对来讲的低端工人,这与近年劳动市场相对低端员工短缺,较高学历和较高端工种求职困难的结构性特点有关。这样一个特点与有关的数据也是相符的,虽然城市劳动市场总体求人倍率趋势性增长,但是区分教育背景和高低工种的工作岗位求人倍率呈现分化趋势。如2011年城市职介机构低学历组对象求人倍率在1.1以上,高学历组则在0.9上下;较低端工种对象求人倍率在1.2上下,高端工种约为0.9。

总体来讲,求人倍率现在是上升的,这与前面提到的民工荒与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偏紧相一致,与中国就业形势整体改善以及整个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就业扩大趋势也大体一致。但在整体求人倍率上升的背景下存在重要的结构性差异,一是低端工种求人倍率上升更快,高端工种的求人倍率相对比较慢;二是低学历上升快,高学历上升慢,我们讲的招工难实际上还是讲得低端的普工,相对高端劳动力求职可能反而比较困难。这一个原因是跟过去十年内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四五倍有关,同时跟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有一些失衡因素,包括汇率、利率不平衡因素导致的宏观失衡有关。

概括与评论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就业转型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释放了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带来的失业冲击,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冲击;二是依托现代开放经济增长实现了2.5亿原本应属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就业。未来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还将长期持续,但是从单维度数量指标看高潮正在过去。

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规模,非农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都与宏观经济周期涨落具有显著联系。

官方表述就业政策目标包含充分就业概念,但是在中国充分就业有没有一个宏观均衡的基准呢?我们观察的乡村劳动力转移以及非农就业扩张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的经验事实,对认识“充分就业目标宏观均衡基准”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对理解中国通货膨胀发生机制以及“奥肯定律”在中国实现方式,都有借鉴意义。

非农就业部门多年“民工荒”和“招工难”现象,劳动市场供求近年在高低端和学历分布上的不平衡特点,一方面体现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结构变化,另外也折射出中国偏于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和开放宏观经济失衡因素的影响。

第9篇:值周劳动总结范文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答: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为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 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品质:1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 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 3 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

27.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 (4)实践使认识得以发展; (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8.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英雄史观。

29.(1)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它为一切社会所共有。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其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也 就成为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 (2)资本家一定会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主 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

30 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的作用。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政治领导的作用。最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需要党的思想领导。其次,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需要党的组织领导。再次,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需要党的政治领导。

31.事物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也可以是力量的不平衡),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分,这称之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含义、关系和意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多种矛盾所构成的体系中对事物发展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和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含义、关系和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是指处于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意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贯彻和体现了这一观点和方法。

3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生产资本的构成与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周转慢,流动资本周转快,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所以,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的大小以及它们的周转时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运动的速度。总之,生产资本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在资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固定资本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就越快。生产资本的构成是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首要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资本周转时间,即资本周转持续时间,也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

33题: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