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软交换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软交换技术论文

第1篇: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采用软交换技术可以对不同网络处理系统给予支持,比如说IP协议,ATM和PSTN等。软交换技术可以通过介入一个数据管理借口,然后从新用智能业务,实现开放性能。而且,软交换技术还能为第三方业务开发者提供更多的API接口,有利于拓展业务,还拥有先进的软件特性,对可编程时间和呼叫时间有详细的记录。

2软交换技术的网络构架

通信工程中的软交换技术以分层化和构件化为基本特点。软交换网络的基本构件包括软交换、接入设备、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通信工程中如何应用软交换技术文/鄂秋实随着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软交换技术越来越成为通信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从事该专业的人员为了掌握最先进的软交换技术,获得更高的效率,都开始着手研究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方法。本文将对软交换网络的核心技术,网络构架和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阐述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摘要体资源服务器、业务服务器和组承载网。软交换在纵向上可以依次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接入层为用户提供接入软交换网络的手段,同时将信息材料转成能在IP承载网上传递的格式。媒体网关是软交换技术的接入层设备,负责不同接入手段的转换与控制。传输层提供了采用分组技术的功能,能够将软交换网络中各类信息流传送至目的地。因为采用了TCP/IP技术的无连接特性和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不符,所以需借助控制层协议的补充协议来达到良好的传输效果。控制层提供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功能,是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技术。能够体现出分组网络的性能优势,使不同类型业务分离成为可能。业务应用层能够使数据通过控制层开放的业务接口进行数据软交换,通过标准的API业务平台,NGN的业务创建和提供在软交换技术的体系下变得灵活。H.323协议作为应用层协议,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中,受到运营商的一致认可。

3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信息软交换技术中的开放业务生成接口能够实现信息自由交换,其中设备接入能力能更宽泛的接入各种设备,同时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的保证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软交换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在固定电话网中的应用和在移动电话网的应用。

3.1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中的应用

在固定电话网中使用软交换技术时,通常使用两种改造方式:端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和汇接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端局先行这种方式对网络形态要求一般,可是因其演进速度缓慢,改造风险不高;汇接局先行这种技术方式的工程实施难度高,对支持系统影响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缺点是软交换无法为整个本地网用户提供完整的业务。

3.2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的应用

把软交换技术应用在移动本地网时,MSC服务器不仅能实现对应的口令,还拥有MSC在所有业务控制层中的业务处理能力。随着对H.248协议功能的扩展,MSC服务器还能控制MCW,已实现相互交换、映射和汇聚媒体信息流。MSCSERVE独立于本地网之外,按需设置在各个本地网络中,每个MSCSERVE都可以控制多个MGW,还可以支持2G和3G用户接入,实现了不同用户的融合,GSM交换网络中的HLR、SCP和SMS网元设备因此受到重用。软交换技术在激动长途网中应用时,每个省会几乎都设置了几个中继媒体网关TMG,此网关设置到省内MSC、GMSC、TMSC2交换机的直达电路,这样能够更好的连接移动软交换长途网和传统移动通信网。每个TMSC服务器之间和TMSCSERVER之间通过IP承载网的广域网方式相连,每个TMG/SG之间通过IP承载网以网状网方式相连,各省TMG/SG于本省MSC、GMSC、TMSC1/2、HSTP之间通过TDM电路相连。

4软交换技术在具体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第2篇: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通信工程;软交换;应用

通信工程是专门服务于人们信息传播的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通信工程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人们传播信息的速度和平台日益多样化。在多元化的世界,人们的视野不断开阔,他们对通信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人们对通信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通信企业把重点放在了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网络工程的研究之中。实现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是增强通信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是通信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核心,同时也是难题,加强软交换技术的研究,加强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是实现下一代网络工程更新换代的重要准备。

一、软交换技术概述

软交换是区别与传统的电路交换相比较而言的,软交换技术主要是将通信系统中业务、控制传输、接入等设备独立起来行使其各自功能,同时又通过标准协议来实现这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软交换能够为人们提供非常方便的信息服务,它真正实现了在网络上同时接入多种业务的要求。软交换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非常方便。软交换技术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分组传送的方式来进行通信的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实质是要把媒体网关功能中的呼叫控制功能剥离出来,最终实现控制与承载的分离。软交换技术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它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实现了网络与业务的双融合。

软交换技术以分层的体系结构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软交换技术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业务层;控制层;传输层;接入层。所谓业务层主要是用来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服务的设备。在未来的下一代网络中,业务层主要是用来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第三方业务的。业务层属于软交换设备的核心设备,业务层是由数据库以及应用服务器构成的。业务层一般放于软交换设备的中心位置。所谓控制层主要指的是软交换设备实现自动控制功能的设备,控制层主要作用是实现呼叫控制与链接。控制层能够实现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控制,它不仅能提供分组传输平台,而且还能实现对各种网络设备资源的集中管理。在控制层设计的时候一般要设置识别系统,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传输层的传输方式一般是分层传输法,在传输过程中要注重采取各种安全防护措施要保证信息不丢失。接入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体网关。网关设备接收MSC Server的指令,同时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地方。它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对各种网关或者是终端设备的接入。除此之外,它还提供无线接入手段。

通信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一般都要有明确的设计原理。对于软交换技术而言,更是如此。软交换的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创建分布式系统来实现软交换设备的各种功能,软交换技术的设计是独立于操作系统的,它能够进行多种业务同步通信。软交换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对软交换各种设备都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在设计各种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实现软交换技术的可伸缩性能,接口标准性能和开放性能。软交换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实现以下几点:呼叫功能要独立于协议积极设备;软交换系统要具备抵御应用错误导致的不良影响;要支持同步通信,还要能够实现多个系统的运营;对于在运行过程中的捆绑软件交换技术要能够完全支持;软交换在设计过程中要具备故障自动处理功能,要具备基本的伸缩性能,这样做是要保证各种网站的顺利运行。

二、软交换技术的特点

在探讨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软交换技术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了解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很大的帮助。在软交换技术中,其本身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软交换技术在应用中可以采用不同的网络呼叫系统;二是能够运用软件交换技术的操作系统有许多,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三是软交换技术的灵活性很高,可以根据软件运行的实际情况,对软件系统进行条件,正是由于它灵活性很强因而它能实现多种功能;四是软件交换技术具备提供了API借口,提供接口的主要原因是要实现各种功能的拓展;五是软交换技术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各种可编程事件以及呼叫事件的及时记录。

三、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主要是由于软交换技术自身具备很多优点。在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运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固定电话上的应用,二是在移动电话网上的应用。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两方面的应用。

(一)固定电话网上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端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和汇接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在端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中,软交换技术对本地网络的要求不高,由于系统本身的演进速度缓慢,改造风险也很低。但在应用过程中,对资金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支撑系统要受到较大影响。这就要求对支撑系统进行优化,只有进行充分分优化后才能适用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在汇接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之中,通信人员主要考虑的是固网交换局的接入。针对固网交换局的关注,主要是针对工程施工难度大,支撑系统影响大,软交换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等问题采取专门措施。在这一方面对通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必须要掌握系统性能,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采取专门对策。

(二)移动电话网中的软交换技术应用

与在固定电话网中的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相比,两者有相同之处,但是也呈现出了不同特点。两者在业务的处理,网络协议以及设备的功能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接下来,笔者就从软交换技术在本地网、长途网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长途网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在各个大区布置TMSC Server,在省会城市布置网关TMG,TMG再通过各种交换机最终实现对软交换长途网络。软交换技术在本地网上的应用与长途网的形式基本相同。

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人们对通信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通信工程自身的研究就成为了通信企业的必然选择。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核心,加强软交换技术研究,促进软交换技术在各个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也是实现下一代网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建亚.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2]赵学军.软交换技术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第3篇: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软交换;TDM 电路交换;下一代网络(NGN);公务电话;IP电话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elephone switch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d two kind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modes which meet the service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 in the current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s priva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rough comparing the basic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IP soft switching system and the TDM traditional circuit switching system, the conclusions is that the soft switching will become the main trend in the rail transit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

Key words: Soft switching; TDM circuit switch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 service telephone; IP telephone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中,语言始终是最重要的形式。无论数据通信、图像通信、信号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怎样发展,语音电话通信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规划建设好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非常必要。

公务电话系统主要用于地铁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电话联系,为本工程的运营、管理、维修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地铁公务电话系统能与城市公用电话网连接,实现地铁用户与公网用户间的通信;可向地铁用户提供语音、数据、传真等通信服务业务。

在轨道交通专用电话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时,公务电话系统还能作为专用电话的应急通信保护手段。

二、电话交换技术演进描述

1、电路交换技术

自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电话交换技术先后经历了人工交换、步进制交换、纵横制交换、程控交换几个阶段。人工交换、步进制交换、纵横制交换采用模拟的空分交换制式,而程控交换技术也经过了模拟(空分)交换和数字(时分)交换的发展历程。

以上这些交换技术都属于电路交换范畴,它们的基本特点是: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在主、被叫进行通信之前,需要为通信双方分配一条具有固定带宽的通信链路。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将一直占用所分配的资源,直到一方挂机,通信结束。并且,在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中,都需要用到相关的信令协议。

电路交换的优点是,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固定带宽,不间断的物理连接,并且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一旦接续被建立,不管通信双方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分配的电路都一直被占用。数字时分(TDM)程控电话交换技术成熟,目前应用最多。

2、IP交换技术

高速(宽带)、智能、综合,是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基于IP协议的国际互联网,已被ITU-T确立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承载综合平台。成为未来信息网络的支柱技术。

IP网络基于TCP/IP协议,建立在包交换(分组交换)的技术架构之上,对每个分组(数据包),根据路由信息和网络情况独自进行传输和选路,具备高速(宽带)、综合、普及特性,除了用来传送数据业务之外,也成了图像、语音等多媒体信息的承载平台。

早在2000年,中国电信运营商已经明确规定,汇接局全部采用IP软交换设备,淘汰了原有的电路交换设备。

国际上IP电话发展更为迅速,Skype、Vonage、雅虎(YAHOO)在全球放号数亿。几乎在一夜之间,许多网络业务提供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电信业务运营商。

当前,我国电信运营商在IP公网(ChinaNet)之外,还建设了专门用于通信的IP网络(CN2)。同时,在城市实现了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户(FTTH),采用OPON(无源光网络)、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将IP宽带接通家家户户。

在IP承载网络上开放电话业务(即IP电话技术),已经成了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IP网络工程任务作业部(IETF)和国际电联(ITU-T)提出了支持IP电话的两种主流协议,这就是基于IMS(因特网多媒体子系统)架构的初始会话协议(SIP)和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H.248);在IP电话初期借用过的ITU-T的综合业务数据网H.323协议群,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IP 电话扩展了语音的处理能力,当前的IP软交换和VoIP系统,都具备G.711、G.723、G.729等语音编解码和语音数据压缩能力,并采用实时传输协议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RTCP)来提高话音质量。

IP电话的成功应用,人们看到了业务融合的曙光,逐渐感受到IP网上传送话音业务的可行性和发展必然性。IP电话也在不断扩大的应用中,达到了较为理想的通信效果。因特网语音应用,尤其是IP电话,已经成为“三网合一”大潮中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

3、软交换技术

随着IP电话技术的发展,将网关呼叫控制和媒体交换的功能相分离,软交换的概念应运而生。国际电联ITU-T在2000年提出下一代网络(NGN)的定义,将软交换放置在控制层,形成了以IP网络为承载平台(传输层),以软交换为控制中心,包括接入层和业务层的NGN四层结构理念。

软交换虽然采用分组网络作为承载网络,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讲,仍然可以看作是交换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当前,无论对于电信公网还是专用电话网,都对软交换技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希望能够利用软交换技术来达到拓展业务种类、降低建设维护成本,增加市场份额的目的。

我国已经制定出了关于软交换和VoIP的一整套规范标准,包括,软交换及VoIP的名词术语定义,设备规范,技术规范,业务规范,测试规范以及组网方案等。软交换已经从试验、试用走向成熟和普及,人们对软交换和IP电话已不再陌生。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的特点,用户分布在控制中心、车辆段、停车场和车站等网络节点上。除控制中心、车辆段用户相对集中外,各个车站用户数量较少,而软交换系统集中、智能的网络管理体系、灵活接入的方式,能够很好的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用户较为分散的特点。

三、IP 软交换系统与TDM程控交换系统对比

与程控交换系统相比,软交换系统的各项指标均能与其相当,部分指标更优于程控交换系统;从功能角度,软交换系统能够提供更多的新型业务,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新业务需求。表1列出了IP 软交换系统与TDM程控交换系统的主要特性对比。

表 1IP 软交换系统与TDM程控交换系统的主要特性

对比项目 IP 软交换系统 TDM程控交换系统

技术特点 基于分组网络的交换技术,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处理功能相分离,并能通过纯软件实现 传统电路交换技术

可靠性 产品较为成熟,可靠性高 产品成熟,可靠性高

适用范围 适合集中或分散模式,组网方式灵活 适合集中型的模式

组网特点 组网灵活,可按需配置功能模块,工程实施方便,设备体积小,耗电量小。 组网模式相对固定

与支撑网络的接口 利用传输系统以太网接口 利用传输系统E1接口

性价比 高 中等

存在的问题 已纳入新建线路设计,在地铁项目中尚无开通案例 对新业务支持能力较弱

从表1的对照不难看出,IP软交换系统具有成本低、扩展性好、业务提供能力强等优点,可满足公务电话用户对系统扩展性、维护管理、业务提供等诸方面的需求。

四、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方案

为了适应IP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建议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采用下面两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在 TDM 电话交换基础平台上,叠加一体化嵌入式 IP 电话(VoIP)系统(又称一体化嵌入式软交换平台),称作前向发展模式。

在程控交换设备中内嵌IP处理模块,实现公务电话系统的IP业务功能。带IP功能的专用电话交换机既具有传统电路交换机的所有接口和电话组网功能,也具有与IP网络连接,布放IP电话、IP可视电话、软件电话、跨域放号等宽带组网功能。既可以在当前网络中起到网络交换节点的核心作用,又可在下一代网络(NGN)中作为接入网关(AG)存在,继续完成用户接入功能。本方案适用于TDM传统电话多于IP电话的规划设计。

方案二:在软交换交换中心平台上,配置中继/信令/接入网关,兼容传统 TDM 电话,称作后向兼容模式。

在车辆段设置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网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可视电话会议服务器(MCU)、集中语音邮箱、统一信息服务器、业务查询系统、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在控制中心设置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网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并设置中继/信令网关(TG/SG),实现地铁公务电话系统与市内公用电话网的互联互通。在各车站设置接入网关(AG),作为用户接入局,负责完成本站公务电话用户的接入。

采用第一种模式时,当IP电话的数量增加,可以扩展软交换中心,将原有的TDM电路交换设备改为中继/信令/接入网关,在不中断正常通信的基础上,实现由第一种模式向纯软交换模式的平滑过渡。

五、结论

新一代的IP软交换,符合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能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提供更简洁的组网,更方便的布放,更稳定的特性,更多的新业务功能,更低的建设维护成本。必将逐步取代TDM传统电路交换,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网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韦乐平.把握网络的演进性-实现转型的高效性[J].人民邮电报,2008.

[2]徐培文,王鹰,尹宁.软交换及其管理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4篇: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 软交换技术 信令网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040-02

1、引言

随着信息网络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通信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于通信的网络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网络、有限电视网Internet网等多个独立网络的局面。这些网络的各自目前拥有着自己的网络资源和技术,承载着自己特定的业务,这种独立的格局使得资源和技术的共享性能降低,并且由于多种协议的网络共存,增大了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成本。因此,在现有的网络体系中开发新型的分层等技术,使网络朝着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的方向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2、移动通信核心网络概述

基于目前电信网络的现状和特点,移动通信核心网络要克服现有的缺点,提高网络自身的运行效率,采用分层技术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分层技术进行移动通信核心网络的组建,使得移动通信的多项业务能够通过多种带宽和具有Qos的传送技术,达到业务功能和底层传送技术分离的效果。该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自由的接入移动通信的各种业务,并且保证网络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基于分层技术的移动通信核心网络的具体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从图l中可以看出,该网络大体上分为四层:(1)接入层:该层拥有客户各种接入移动通信网的方式和手段,并且负责保证传输经过转换的用户消息。(2)传输层:传输层是网络信令和媒体流的一个承载通道,其承载的具体方式通常有基于IP承载方式和基于ATM方式两种。(3)控制层:控制层的主要功能有呼叫控制、连接管理功能和开放的业务接口等功能,该层负责了核心网的主要功能。(4)应用层:该层负责和用户操作的具体衔接,在呼叫建立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些层次之间彼此都独立存在,负责各自的功能,他们间的通信都是经过标准的接口进行,从而实现网络多业务的高效融合。

3、移动通信核心网分层技术原理

移动通信核心网络实现分层技术的关键点是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实质就是一个通过分布式软件达到数据传输和控制的平台。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化协议和编程接口技术,软交换使得网络的呼叫控制、媒体传输和业务逻辑等功能在功能的具体实现上完全的分离开来的同时,也保持着互相良好统一的连接和通信。

3.1 移动软交换技术原理及功能

移动软交换系统的体系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功能平面:业务平面、控制平面、交换平面和接入平面,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系统经过分层技术后将移动通信的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功能分离,并且系统的媒体传送和接入功能也进行分离。

在系统的机构中,各个平面都对应有相应的功能,并且平面对应功能都是由相应的部件设备来完成。业务平面负责将系统底层的资源提供给用户以满足用户的各种业务要求和系统操作需要,该层功能实现的部件是应用服务器、业务控制点、网管服务器等等:控制平面是移动通信软交换系统的关键层,它将控制整个网络的呼叫连接建立和释放,并且负责媒体网关的接入,该层的功能实现部件为软交换设备:交换平面实际上就是负责将各种数据信号通过正确合适的通道传送到其目的地址去,实现该层的设备是标准IP路由器:接入平面是最外层,它负责将用户的各种终端软件等与核心网络相连,用户的数据信息经接入平面传入到核心网,最后到达目的地。

从移动软交换系统的整体结构可以看出,在系统中的分层技术关键点在控制平面,因此,本文重点探讨负责实现该层设各(移动交换服务器)的原理和功能。移动交换服务器是实现控制平面具体功能的设备,它在提供系统综合业务的呼叫及连接控制的同时也负责部分业务功能实现。移动交换服务器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将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与移动软交换系统中的其它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常用的移动交换服务器为MSC-SERVER,其主要功能包括:(1)号码分析/地址解析功能。可以完成E,164号码至移动交换服务器DPC或ATM/IP地址的转换功能。(2)移动性管理功能。该功能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化管理,负责系统自动开关机、呼叫转移和定位等管理功能。(3)安全保密功能。MSC-SERVER服务器实行用户认证算法,对用户身份和信息进行密码认证。(4)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该功能自动的控制着建立网络呼叫、维持和释放一系列的(5)协议处理功能。移动交换服务器处理的软交换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多协议的系统,多协议之间的通信标准由移动交换服务器统一控制。移动交换服务器的具体功能如图3所示。

3.2 信令网的组网技术分析

随着移动通信的信息客户规模和业务种类的不断扩大,用户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交互的力度也随之加大,系统的接入平面的负荷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网络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提高接入平面技术及相应设备迫在眉睫。其中,在接入平面中,用户使用率最高的是信令网。传统的信令网采用TDM链路,当移动通信的业务量过大时,传送的信令消息便会出现瓶颈现象,加上该链路升级带宽面临巨大压力,因此,信令网的改进采用IP信令网技术。IP信令网通过IP协议来进行承载传送消息信令,包括传送到核心网中控制平面的呼叫控制和相关业务功能的消息。在本文中,以No.7信令网为例来探讨IP信令承载技术。为了承载No.7信令,IP网络采用了SIG-TRAN协议栈。SIGTRAN协议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它是由三个部分的协议组成:No.7信令适配层协议、通用的信令传送协议和标准的IP传送协议。No.7信令适配层协议兼容原有的No.7信令协议,并且负责保证在不改变原No.7信令高层应用不受改变的同时,支持其原语相关管理功能;通用的信令传送协议负责保证可靠的传送各种信令;标准的IP传送协议的功能是将lP地址和相关路由规则成封装IP数据报然后以信令消息方式的传送。

4、移动核心网分层组网的设计

4.1 分层组网的总体原则

移动通信核心分层组网的前提是以市场出发,以服务、效益为目标,遵循具体的原则主要有:(1)构建合理网络结构,提升网络安全能力。(2)充分根据MSC、VLR等网元的实际负荷,利用历史发展数据和相关资料合理预测市场话务需求,准确分析网络性能需求,解决现网急迫问题。(3)对于新建端局,采用软交换设备。(4)对于新建软交换设备,须支持2G/3G互操作。(5)MSC Server的设置原则上集中设置在省会城市,对于业务量较大的中心城市,也可考虑设置,全网MSC Server的

设置要统一规划。

4.2 组网的具体方案设计

基于对组网总体原则的探讨和分层技术原理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原有网络的交换端进行建设的方案,该方案从3G网络的发展方向出发,对网络新增的交换局均采用新建软交换方式建设,新建软交换局必须保证与原有交换局频繁切换的网络质量。由于移动通信核心网的分层技术关键部分是控制平面,所以本文着重讨论移动软交换服务器MSCServer的建设方案和信令网的设计。

在MSC Server建设方案方面。由于MSC Server服务器的设置和MGW的MSC Server相对应的关系,其直接关系到通信网络的城市的二干传输线路,因此,MSC Server服务器的位置应该尽可能的布置在二干传输节点上,从而方便组织网络的同时,覆盖多个MGW。同时由于IP承载网规划设计时应该保证IP骨干节点的设置与MSCServer的设置一致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MSC Server的局址选择也直接影响到IP承载网的布置结构。因此MSC Server局址选择在大中型城市的二干传输节点上能够保证组织传输路由,满足网络的安全性,网路组织的便利性、维护管理水平、局房条件。用户规模及今后软交换网络发展等。同时,为了安全,MSC Server大容量设置时必须制定备份策略。

在信令网的设计方面。本文讨论的信令网是三级结构的No.7网。由于本次设计在原有网络的交换端引入了软交换设备。因此,为了降低对原有的网络影响,在短时期内取得较好的信令传输效果,本信令网的设计保留原有TDM承载方式,保留原有的各传统局信令组网方式。对于新增加的软交换架构,其MGW之间的采用IP方式传输信令。通过相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实现IP的连接。软交换设备与现有移动网络信令点设备的互通方式采用MGW内置SG通过TDM接口与现有信令网连接。

5、结束语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和技术的发展,采用分层技术取得的网络质量突破的研究日趋成熟,而软交换作为分层技术的重要手段,其效果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认同,为了取得更高的效益,推动即将到来的3G时代,移动的运营商开始在2G核心网中引入该技术,该技术的引进在解决目前的2G交换网存在的信息传送瓶颈问题的同时也给移动通信2G核心网络向3G网络的平滑过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l]赵慧玲,叶华,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陆立,张鹏生,张华,傅娟,NGN协议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强磊,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桂海源,IP电话技术与软交换[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第5篇: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通信交换原理;通讯网络技术;交换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受现代通信技术的影响很大,在通信网络技术当中,交换技术在不断的被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说,通信网络技术的核心技术就是交换技术。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交换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因素,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使通信网络技术能够得到完善和发展,可见加大对交换技术在通信网络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交换原理概述

交换技术是指有目的的传递用户之间的信息,而数据交换是指转换不同用户之间的数据,世界上要想进行信息的传递就必须进行交换,所以在很多领域上交换具有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通信领域对交换功能则更加具有依赖性,应用于通信网络交换中心,负责转换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在通过中心交换机,将这些信息向目的地进行传输。一开始的通信技术是步进制传输,已经发展为今天的IT,可以说通信行业有了巨大的发展,而通信技术要想实现转换大规模的数据就需要依靠交换技术进行信息之间的交换。现在地热层交换机结构模块主要用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芯片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具有非常快的转发速度。

2通信网络技术中常用的交换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常见的交换技术已经有很多,常见的有程控交换、分组交换技术以及ATM交换技术等,具体如下。

2.1程控交换技术

以前在进行传输时采用的是语音传输,而现在通信业务已经转换为数据传输,这种给编,也使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转变现在数据软交换。程控交换技术,是指通过程序控制进行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对数据和语音之间的程序交换。程序和数据是程控交换技术的要组成部分,而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组成了程序,而系统数据、用户数据、路由数据和交换框架数据则组成了数据。

2.2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是指将报文分成一些等长的报文组,在存储和转发这些报文组,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延时小以及较强的实时通信能力等特点,存储和转发是分组交换技术的交换形式,分组交换技术是报文交换网之后发展出的一个新型交换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现代的通信数据传输要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包括电子邮件、在线视频及数据交换等原理的增值业务,这些都是利用了动态技术将数据进行分割,转变成多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标识,再通过分组进行传输。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其中包括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局域网,并对不同的机型以及不同传输速率的用户之间传输数据都适用。

2.3ATM交换技术

作为电交换技术的一种,ATM交换技术进行交换的交换单位是信元,对信头的交换处理是将信元从一个逻辑信道迁移到另一个逻辑信道,实现这些信元时间和空间的交换是通过一张翻译表,通过译码可以对当前的交换状态进行列出。在当今时代,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无异于对食物的依赖,现在应用广泛的宽带业务就是在ATM交换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电话网逐渐发展起来的。与其他的交换技术相比,ATM交换技术的安全性和封闭性更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用户的数据进行保护。

2.4软交换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代网络交换技术的主要技术将会是软交换技术,在很多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软交换技术和传统的网络一直是相互联系的技术,保证了网络数据的统一性,网络控制的核心就是软交换技术,其业务层是第三方应用平台和数据,同时又提供了第三方应用以及管理业务,使协议对网络设备的干预得到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硕,王学望,康锐.面向完整性要求的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可靠性评价参数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3).

[2]于铁峰,刘晓静,李文卿,等.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实时工业通信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3]何育武.全局在胸道义在肩——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勇担责任高效执行应急通信保障任务[J].中国电信业,2010(4).

[4]张培.高职现代交换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实践——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A2).

第6篇: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的时期对电力通信的也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为了确保电力系统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这需要我们的电力通信系统与时俱进继续完善和提高电力通信;另一方面,充分地利用现有电力的网络和资源优势,使之成为电力企业新的价值增长途径,成为电力通信企业的技术革新的动力,进一步保持并提升电力的供应企业的竞争力。然而当前电力通信系统虽然业务量小但是种类较多,这不但造成浪费, 而且由于种类繁多对其运行管理和运行维护带来很大不便。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软交换技术。这是由于软交换技术具有媒体网关接入、呼叫控制、业务提供以及互联互通等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新时期电力通信的问题,因此,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自从第一款产品在电信市场上成功推出以来,“软交换”这个概念已经成为电信行业中倍受青睐的时髦用语。由于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通信,软交换技术承诺可提供许多优势,如轻松整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降低网络成本以便运营商更快获得收入。

    所谓“软交换”就是指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系统和设备解决方案。换言之,软交换是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剥离出其中的呼叫控制功能,再通过软件技术实现其呼叫控制功能,进而使得呼叫传输和呼叫控制二者想独立,这就为系统的控制与交换以及软件可编程功能实现各功能的可分离的平台创造了条件。一方面,软交换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功能,如: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呼叫控制等功能。另一方面,它还为在网络上提供开展新业务提供了大大便利,这主要是要归功于软交换网络资源与网络能力很好的相结合起来,并设置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

    1、背景

    随着电力市场化、开放化的趋势以及电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电力信息系统的业务将发生变化。一方面,涌现出不少新型业务如:电视会议、变电站无人视频监控、输变电线路监控及电厂视频监控等视图业务;另一方面,传统单一主机的调度自动化体系架构向客户机/服务器体系架构的转变;同时,监视全网运行状况,提供故障记录和分析的故障滤波系统的建设以及电量计费网络系统和雷电定位系统的建设等。因此,基于互联网/局域网并能体现信息化综合业务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软交换主要具有呼叫控制、互联互通、业务提供等功能,下面分别来逐一介绍这个三大功能:

    (1)呼叫控制功能。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组成。它除了能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之外,还可以提供各种控制功能,如:呼叫处理、智能呼叫触发检出、连接控制和资源控制等等。

    (2)互联互通功能。当前IP电话体系主要是由两大标准构成即:ITU-T H.323协议标准和IETF SIP协议标准,这两大标准均可以独立的均实现呼叫建立、释放、补充业务、能力交换等功能,但是不可相互兼容的体系结构。软交换技术可以与多种协议相兼容,自然也包括同时兼容ITU-T H.323和IETF SIP这两大协议标准。

    (3)业务提供功能。一方面,软交换可以实现对PSTN/ISDN交换机的支持,并能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与现有智能网相兼容相配合,为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由此可见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软交换将是下一代话音网络交换的核心。如果说传统的电信网是基于程控交换机的网络,那么下一代分组话音网则是基于软交换的网络。软交换是新、旧网络融合的枢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层面:

    第一个层面——用户。传统的交换网络的封闭性,一家设备供应商往往包揽所以的包括软、硬件供应、更新维护以及应用的开发在内的每一项事物,理所当然用户也牢牢地锁定在设备供应商的那里,压缩了用户选择的空间,导致用户在设备维护费用上失去了应有的主动权。然而通过软交换技术的所搭建起来的下一代网络可以有效地扭转了这种不利局面,这主要是在利用软交换技术搭建的新一代网络中设备系统供应商都是基于同一个开放标准平台开发出来的,这样一来用户自然就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在同一类产品中货比多家,根据自己的需求择优挑选供应商来为自己服务。

    第二个层面——成本。将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与软交换技术相比,软交换技术更具经济性、低成本性,可以说是地投入高产出。这主要是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软交换技术实现了平台的开放性,使得新的应用可以更快、更易的与其相衔接;另一方面,软交换所以使用的元器件很多都是普通的计算机器件,这就降低了其元器件的采购成本,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第三个层面——可靠性。

    与传统的电路交换相比,软交换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网络的可靠性。用户在组网的时候可以利用软交换的优势采用功能软件的形式将传统的电路交换的核心功能先进行了分类,然后再将其往下分配到各骨干网络。由于这种根据分门别类的分布式结构是可编程的,同时也是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并可以利用设置网络权限来更好地实现网络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4、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电力通信网分布广泛,业务极为繁琐,虽然拥有多种网络形式,但是各种网络一方面都有各自的交换设备、复接设备等, 且它们相互独立不能实现互融互通。但是随着软交换技术的出现,将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这主要得益于在电力通讯系统中应用软交换技术所能取得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4.1统计汇总的优势

    采用软交换技术组建的电力通信系统具有自我统计和自我维护功能,主要包括:业务统计和错误预警。对于纵横交织的电力网络和业务繁杂的电力系统来讲,应用软交换技术可以实现:(1)方便便捷地对所有的业务进行汇总并输出分析报告;(2)发生故障时及时发出错误警报,同时显示故障错误的具体的地点和原因,并自动将其发送给电力抢修和维护部门。(3)清单的采集功能,并可提供详细的电量与电话计费清单。

    4.2电力通信网中的网络互通的优势

    电力通信网不但拥有电力系统独有的载波电话网络,而且同样也存在计算机网络,它们是以协议为基础的分组网络。电话网和计算机网可以利用软交换技术所提供的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来实现它们之前信息指令相互传输相互识别。这样一来计算机网络能更便捷地对电力通信网进行管理和协作更好的支持各业务的开展和实施。

    4.3新业务开展的优势

    当前,语音和数据信息为电力通信网中的主要传输的信息,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革新, 这对电力通信业务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可视业务、多媒体业务等新兴业务。面对这些新的要求,软交换技术可以大显生手,这是因为其不但可以很好地支持语音业务,而且还可以利用新的网络设施与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为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为新业务的开展提供便捷。

    4.4统一不同介质网络的优势

    当前电力通信网中拥有多种传输介质,且各自独立不相兼容,并必须采用各自专用的设备, 若引进了软交换技术来组建网络, 利用软交换技术的优势搭建一台多介质的信息进行交换解决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设备的需求降低设备的总采购额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使依靠各种不同介质传播的网络达到了一定的互融互通的效果,正是由于实现了不同介质在同一网络中信息传递从而简化了过去不同介质间的繁琐的数据转换;同时在管理维护上显得更加方便快捷,因为现在只需对同一类设备进行运行管理和系统维护就可以实现对整个网络的信息交换。

    总之,软交换技术应用作为下一代网络的解决方案,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其应用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在电力通信网中引人并实施软交换技术,一方面,在技术上既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电力供应企业顺利向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的的演进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基于软交换技术应该在电力通讯系统中所具有的这些优势,我们可以很好的预见其良好的市场应用与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 马绪.关于NGN在陕西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探讨[J].华中电力,2006(04).

    张斌.软交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5(12).

    王妙心.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J].电信科学,2010(S3).

    卢晓帆,马平.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多媒体调度系统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8(04) .

第7篇: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字】计算机 网络信息 安全研究

一、关于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信息的含义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硬件设备和软件,以及其系统本身的数据信息能够获得保护,不会遭到破坏或者是更改以及泄露,从而,系统可以稳定的正常运行使得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计算机信息安全策略

(一)虚拟子网技术

日常使用的集线器,交换机都在这一层工作,但集线器有一个特点,即有一个缺点即会产生广播风暴。

所谓广播风暴,即当主机系统响应一个在网上不断循环的报文分组或者试图响应一个没有应答的系统时就会发生广播风暴。避免广播风暴的方法是划分VLAN,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数据交换的新兴技术。这一种新兴的技术其主要应用在交换机以及路由器中,但是,其主流应用还是在交换机之中。但是,不是所有交换机都具具备这个功能,只有VLAN协议的第三层以上交换机才具有这个功能。

(二)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毫无疑问是现阶段应对网络威胁的有力工具。这里所说的防火墙不是指为了防火而造的墙,而是指隔离在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系统。在互联网上,防火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系统,通过它可以隔离风险区域(Internet或有一定风险的网络)与安全区域(局域网)的连接,同时不会妨碍安全区域对风险区域的访问。

(三)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也称反病毒软件或防毒软件,是用于消除电脑病毒,特洛伊木马和恶意软件的一类软件。杀毒软件的原理就是匹配特征码。当扫描得到一个文件时,杀毒软件会检测这个文件里是否包含病毒库里所包含的特征码,如果有,则查杀,如果没有,纵然这个文件确实是一个病毒,它也会把它当作正常文件来看待。

三、**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研究

(一)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现阶段来看学校虽然已经接入了教育网,但是其网络建设经费投入紧张,所以就将有限的经费投在关键设备上,当然网络安全这一方面,就不会得到比较系统的投入,这就导致了我们的校园网处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状态,没有任何有效的安全预警手段和防范措施,这就给病毒、黑客提供了充分施展身手的空间。

(二)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措施分析

1.管理员应该做的工作定期检查网络核心设备、服务器等运行状态,做好记录,对服务器中资源进行备份,对系统中的进程定期查看,仅仅靠杀毒软件是不能防止病毒或木马入侵的,暂不说能够独立编写木马病毒的黑客有多少,现在的加密解密技术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很多爱好者都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木马、病毒进行脱壳、加壳、修改特征码操作,我们的杀毒软件是防御性的、滞后病毒发展的,往往只能查杀大众化的、已经公开的木马、病毒,对修改后的、未广泛流行的木马病毒基本无能为力,所以只能靠管理员对系统的熟悉程度、网络知识的储备、独立的分析、维护才是上策。同时管理员不断更新掌握的知识,对已公开的漏洞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修补,升级硬件设备,打好服务器补丁。

2.建议在学校的财务部等要害部门,设立物理隔离区,即断开与外网联系。从源头上断绝威胁。

3.提高灾难容忍和系统恢复能力。因为任何一种网络安全设施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一旦发生漏防漏检事件,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这就要求即使发生系统灾难,也能快速地恢复系统和数据,才能完整地保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4.部署双核交换机,以免发生意外时,整个校园网瘫痪,同时要把核心交换机接日志审计服务器,建议在各宿舍楼办公楼交换机后安装IDS探头,详细监视网络异常。

四、结论

论文对现阶段网络安全的各种威胁和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只有技术与管理并用才能有效防范网络威胁,营造校园网络的一片净土。通过理论研究,对学校的网络安全措施,提出了若干的设想。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赵秦 2009.07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第8篇: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软交换组网;功能特点;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PSTN/ISDN网络和IP网络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则恰恰能实现这种融合。利用软交换组网技术,可最大限度保护现有网络的投资,又能刺激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NGN)平滑演进。所以,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将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

1.软交换的提出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 Manager、Call Server),实现PBX功能(IPPBX)[1]。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 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2.软交换组网技术的网络结构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各运营商在组建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时,必须考虑到与其它各种网络的互通。在下一代网络中,应有一个较统一的网络系统结构。软交换位于网络控制层,较好地实现了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功能。 

软交换与应用/业务层之间的接口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功能服务器等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其中: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可采用SIP、API,如Parlay,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增值业务的支持;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对网络设备工作进行动态干预,可采用COPS协议;软交换与网关中心间的接口实现网络管理,采用SNMP;软交换与智能网SCP之间的接口实现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采用INAP协议。 

通过核心分组网与媒体层网关的交互,接收处理中的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其主要任务是在各点之间建立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简单的呼叫,也可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处理。软交换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实时业务,如话音业务、视频业务、多媒体业务等。 

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实现不同与软交换之间的交互,可采用SIP-T、H.323或BICC协议。 

3.软交换技术的功能 

(1)支持各种不同的PSTN、ATM和IP协议等各种网络的可编程呼叫处理系统。

(2)可方便地运行在各种商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

(3)高效灵活性。例如:软交换加上一个中继网关便是一个长途/汇接交换机(C4交换机)的替代,在骨干网中具有VOIP或VTOA功能。 软交换加上一个接入网关便是一个语音虚拟专用网(VPN)/专用小交换机(PBX)中继线的替代,在骨干网中具有VOIP功能等等。

(4)开放性。通过一个开放的和灵活的号码簿接口便可以再利用IN(智能网)业务。

(5)具有可编程的后营业室特性。例如:可编程的事件详细记录、详细呼叫事件写到一个业务提供者的收集事件装置中[2]。

4.软交换组网中常见的问题

软交换技术以其开放、灵活、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等优点备受人们的关注,国内外运营商纷纷开展软交换网络试验,但从其组网角度来看,仍然存在某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软交换网络与SS7网络的互通问题。如果用软交换技术提供话音业务,首先需要解决与现有SS7网络互通的问题,即需解决SS7 over IP问题。目前,IETF的Sigtran工作组定义了多个协议实现在IP网络上传送SS7信令,其中适用于呼叫控制应用,即软交换和信令网关之间通信的协议有M2UA、M2PA、M3UA,到底选用哪种方式是组网时需要考虑的问题[3]。

(2)电话号码与软交换IP地址的映射问题。现有电话网采用E.164编址作为路由的依据,而软交换网与传统电话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终端仍然采用E.164编址方式,但网络在建立呼叫时所用到的路由地址却为IP地址,因此网络需能够将E.164号码转换为IP地址,即能根据被叫的E.164号码确定其所属的软交换的IP地址。目前这种功能通常在软交换内实现,在网络规模小、软交换数量少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尚可,可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软交换数量的增多,就需要解决大规模组网情况下的呼叫路由问题。

(3)组网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涉及网络安全和用户数据安全2个方面。其中,网络安全是指软交换网络本身的安全,能对终端用户屏蔽软交换设备、中继媒体网关、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媒体服务器等设备的地址,保护重要网元设备,保证设备不会受到非法攻击。软交换设备可基于专用网络部署,网络可以是专网或采用MPLS/VPN等技术的虚拟专网,能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软交换设备间的相互通信及软交换设备和非软交换设备间的消息隔离,大大减小了受互联网用户攻击的可能。用户数据安全是指用户的签约信息和通信信息的安全,即不会被非法的第三方窃取和监听。软交换网络需采用必需的安全认证策略保证用户签约信息的安全,同时,无论是用户的签约信息还是用户的通信信息安全,均需要IP网的安全策略作为保证。

(4)QOS服务质量保证的问题。目前各软交换设备供应商均声称所提供软交换系统支持对QOS服务质量的保证,即软交换机能够根据语音、数据、视频的业务特性为用户所申请使用的业务分配特定的网络资源,以保证QOS。但软交换网的业务是承载在IP网上的,基于“best effort”服务策略的IP网难以很好地贯彻软交换机的QOS策略,因此,为保证软交换网的业务服务质量,必须要求软交换的IP承载网支持“Diff serv”等必要的服务质量保证策略。

(5)终端管理方面的问题。一定规模的本地网用户数可达数十万,终端数量也会达到十万数量级,如何管理数量巨大的终端同样是个难题。由于软交换网络系统中的终端不再像传统语音网络那样,仅包括一些物理和电气特性。相比传统电话网络的终端,IAD或IPphone还具有很多“智能”特性,对它们的管理有更多的要求,这包括实现终端加电后的自动业务流程,终端的软件升级管理和配置管理。H.248/MGCP并没有考虑设备的认证问题,通常以IP地址或域名作为身份识别,这很容易实现身份伪装,达到盗打电话的目的。除了系统识别终端身份外,终端也需要确认系统的身份,否则终端也很容易受到攻击。

(6)业务不明朗的问题。虽然软交换系统在理论上提供了网络开放的体系架构,有利于业务的开发和提供,但目前在应用方面还难以看出诱人的业务前景。目前,多数软交换的试验是提供基本的话音业务、会议业务(含视频)和网上例览业务。目前,除话音业务外,提供业务的操作都较为复杂。但使用业务和应用服务器的方式来提供业务应该肯定,应用平台的商用还需要时间。

(7)其他方面的问题。移动方面的支持问题:软交换网络对移动网络的支持还较差;商业模型问题:软交换技术应用的商业模型有待研究。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能否将软交换技术作为我们开展业务的统一平台,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及试验。不可否认,以上问题的存在并不会阻碍新技术的应用,相反运营商会与设备商一起冷静地解决这些问题,并积极进行试验,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慧玲,谭国权,单秀云. 软交换技术的现状及待研究的问题[J].电信技术,2002,(01):55-57.

第9篇: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固定通信电话;软交换

中图分类号:TN913;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50-01

一、P于实现的原理以及应用的优势分析

作为独立于上层操作系统以及底层硬件中的一种技术,软交换技术能够将多种形式的同步通信协议提供给有线通信系统,因而可以说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伸缩性。研究发现软交换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是能够同通信系统未来全IP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符合,能够在多种有线通信系统同时兼顾的基础上使通信质量得到提升,从而达到通信宽带节省的目的;第二是更加独立清晰的网络结构,相分离的软交换用户面和控制面决定了呼叫控制是与传输层网关相独立的,而这样的一种特征就提供了在某一中心机房之中部署设备的条件;第三是原有的通信系统中所设置的汇接局机制被取消了,为通信网络的结构向平面化、简单化发展的方向奠定了基础(如:图1,软交换技术工作的原理)。

经过研究发现其主要的优势有三方面,第一是开放的通用接口协议以及集中的控制核心结构能够使网络组建的成本有效降低,从而使通信系统中部署新业务的速度得到提升,最终将平滑迁移的网络模式实现;第二是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第三是不断升高了网络通信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二、关于网络结构分析

业务应用层产生的数据再控制层开放的相关业务接口以及标准的基础上软交换业务或数据;分组网络所蕴含着的性能优势能够在控制层的利用下被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将不同类型业务的分离目标实现;传输层只需要对控制层所传入信息数据的传输以及收发过程负责,而通信信息的需求以及类型并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接入层需要根据用户具体的需求将多种业务的接入服务提供给用户(如:图2,网络结构分析)。

三、关于有线通信工程应用软交换技术分析

作为下一代交换技术主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软交换技术被应用在有线通信工程之中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来一步一步进行的(如:图三,分阶段的应用图示)。

如:在前期建设通信网络的阶段,此时的网络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能够提供给用户的业务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对于软交换而言其有着较低的服务需求,而这就需要将一套软交换的设备配置在信息工程系统之中,以便能够在设备的综合运用下将智能终端、LAD以及AMG等有效接入,以此来将某一区域内的软交换业务的支持以及覆盖功能实现。

在构建通信网络的中期,随着业务数量以及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为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充提供了条件,对于这一时期的软交换需求量较大,因而需要尽可能地将软交换的节点数量增加,以便于能够将软交换系统所覆盖的范围逐渐扩散到电路交换网以及包交换网之中,从而能够使用户数据的通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另外,作为中继媒体网关的UMG功能的转变其需要通过电话交换网络以及运营商共同负责的功能目标来实现,只有形成这样的条件,才能够将VOIP服务有效地开展在通信应用软交换系统之中。

在构建通信网络的末期,这一时期无论是网络的规模,还是用户的数量均已经稳定了,相关中继网关的功能也在逐渐弱化,此时的软交换技术的部署工作已经进入了提升性能的紧要阶段。通过改造或者升级传统形式上的软交换设备能够将BICC或者SIP协议互通互联的目标实现,随后将现有的用户媒体网关用来替换原有的媒体通用网关的功能,以此来为IP承载网的出现提供条件,以便起能够建立起不同业务区域间的沟通桥梁。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能够将有线通信系统调制的方式能够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基带传输,另一个是调制传输。

当软交换技术应用在基带传输之中,后者作为不将基带信号频谱搬移的一种传输形式,其中的基带所涉及到的底限频率同高线频率之比总是大于一,如:脉码调制或者计算机的电话终端机所输出的数字脉冲信号若是基带信号,那么便可以在电缆性能的利用下将其作为基带进行传输,并且不再需要调制以及解调载波了。

将软交换技术应用在调制传输之中能够在应用实际需求的遵循下自由选择汇接局先行或者是选取端局现行的两种升级和改造形式。如是汇接局先行这一软交换的改造形式能够有效地将端局软交换应用技术所存在的差异性消除,然而这对于调制传输的形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存在着较大的实现难度;如是端局先行这一软交换的改造模式其有着漫长的实现过程,但是由于有着较少的本地网络的形态需求,因此就有着较低的风险概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着的,科学技术是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而发生改变,随之便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通信系统形式,而文章主要阐述的是有线通信工程在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之下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从文章的分析阐述得知,为了使通信质量获得保障,其前提必须是在软交换技术工作原理的正确理解下,应用有效地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慈斌.计算机与FX2N-PLC组成的通信网络在工程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3,11:17-25.

[2] 李云文.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24:84-85.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