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螳螂作文范文

螳螂作文精选(九篇)

螳螂作文

第1篇:螳螂作文范文

我发现螳螂的嘴里好像在吃着什么,我仔细一看,原来它正在吃一只蚊子。它先用剪刀似的大钳子抓住蚊子的两只“手”,再用四只腿按住蚊子的两只腿,从头一口一口地把蚊子的身体吃完以后,它就连飞带跳地走了。也许它意识到我在它身边看它。

我以为它把蚊子全部吃完了,然后我打开窗子一看,竟然剩下了蚊子的几条腿。我跑去问爸爸:“爸爸,螳螂为什么要爬到我们家窗户的外面呢?螳螂为什么只吃蚊子的身体而不吃蚊子的腿呢?”

爸爸夸我这两个问题问得好。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螳螂它饿了它要出来找吃的,而纱窗上蚊子最多,所以,它就到我们家的窗户外。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爸爸也不知道。我说:“爸爸我想再问一个问题,螳螂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呢?”爸爸说:“螳螂是一种昆虫也是益虫,它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活动灵便,触角丝状,胸部细长,翅膀两对,前腿呈镰刀状……”我听得津津有味。

第2篇:螳螂作文范文

早年问,螳螂拳的师傅们在教拳时,一般均不给徒弟们拳谱和做理论上的指导。师傅怎样教,徒弟就怎么学,即使有疑问,当徒弟的也不敢多问“为什么”,若是徒弟与师傅沾亲带故的话,情况则会好些。“宁传一手,不传一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幸能从师傅那里得到螳螂拳谱做为练功指导的徒弟是很少的。师傅们将拳谱看得很重,甚至到了“秘惜甚于珠玉”的程度。

上世纪80年代武术“挖整”时期,山东烟台有人捐献了一本《螳螂拳谱》的抄本,署名崔彭年撰,时代不详,当时参加“三献”拳谱资料鉴定工作的武术学者马明达先生后来撰文称,该拳谱的作者具有深厚的武学素养。(笔者注:可能马明达先生不知道崔彭年就是崔寿山先生。)这个拳谱的不同抄本多有流传,传抄日久不免有多处字句上的错讹与脱漏。马先生非常希望有人能担当起整理出版这本拳谱的责任,以广传播。马先生遇到螳螂拳名家于海先生时还探讨过此事,于海先生也深有同感。这本《螳螂拳谱》和辽宁的《通背拳谱》其后均获得当时武术“挖整”的最高奖项――“一等雄狮奖”。时间已过去二十年了,《通背拳》(武术文库本)已出版近十年,而这本《螳螂拳谱》依旧“躺”在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的资料库中“沉睡”。另一方而,该拳谱的各种手抄本通过不同的渠道在螳螂拳的爱好者中传抄着,错讹之处也越来越多。比如,拳谱中的“闪赚腾挪”被抄成了“闪转腾挪”。崔寿山先生的确是武学大家,他对“闪转腾挪”的解释堪称经典。在此援引如下:“闪者,如灯炸目瞬,见像而化,杳无可寻。掌拳肘膝,俱宜用之。若只是作闪躲,则辜负此字矣。赚者,哄也;腾者,搁也;挪者,移也。俱有闪字在内。”由此可见“闪”是螳螂拳较有特点的一种技法。无独有偶,在日本人精心制作的“电玩世界”享誉世界的三维(虚拟现实)格斗游戏《VR战士》中,特别地将其中使用螳螂拳技的人物(里昂)单独设定有侧闪的功能。日本的游戏制作者为制作这款节目,竟特意到山东去学习螳螂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螳螂拳技(精微之处)的理解是相当到位的。

长期以来,港台及海外一直比较重视螳螂拳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所出版的著作也比国内出版的为多。据笔者的统计,国内从武术“挖整”开始至今所公开出版的螳螂拳著作有十种,而港台海外所出版的螳螂拳著作至少有四十种。“广东人黄汉勋曾把罗光玉传授的螳螂拳技术和理论整理成近三十种螳螂拳书出版”(语见松田隆智著《图说中国武术史》)黄汉勋的著作,从螳螂拳谱、缺秘、随笔,到躲刚、插捶、崩步、梅花手,再到子午剑、燕青单刀、出洞、偷桃、醉罗汉等等……形成一个完整的螳螂拳资料系列。与其相比,周内诸派传人的著作的确太少了。近十年来,海外的螳螂拳爱好者仍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螳螂拳技术动作的精练与发力方面。与此相反,国内各派的螳螂拳传人还在不停地争论着“谁是正宗”――这个毫无意义的问题。

第3篇:螳螂作文范文

一、螳螂门之十二纲要

螳螂拳术,自明末清初先人王郎祖师融合当时十八家古拳法精华创立以来,已历三百余年,由于传承日久,支脉从生,故而各支所传之十二纲要略有差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1.黏粘帮贴、来叫顺送、提拿封闭

2.勾搂采挂、刁进崩打、粘黏贴靠

3.勾挂锯锉、弹刨蹬跷、肘角顶横

4.闪转腾挪、挨帮贴闭、刁打擒拿

此四种十二纲要中,第一种为《拳谱・螳螂之十二纲要分析略说》中所载之古传正宗十

二纲要,为太极梅花(含太极、梅花在内)、秘门以及家门所传之混元一气手螳螂等螳螂拳派所遵循;第二种相传为七星螳螂之十二纲要;第三种为招远六合螳螂所传之十二纲要;第四种为八步螳螂之十二纲要。本文仅对拳谱所载之古传正宗十二纲要做一分析,并对第二种十二纲要作一解说,至于六合、八步螳螂之十二纲要,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二、螳螂门十二纲要总说

螳螂门十二纲要并不是单纯的手法,乃是螳螂门技击心法和手法的总括,它贯穿于整个螳螂拳体系之中,各种螳螂手法皆可由此化出,或化归于十二纲要之中,这一点学者尤须明辨。

螳螂门十二纲要,在对敌运用时,既可互相克制,又须结合为用。互相克制的对立关系表现在:如遇封逼,则取而黏粘,遇黏粘则寸顿急进以帮贴,遇帮贴则顺送提拿而复进,遇提拿则封闭;彼先出,我慎敌;彼不动,我引诱之。结合为用的统一关系表现在:彼不动,我引诱之;彼击出,我慎敌,并顺其劲路、招势黏粘,进而施以提拿封闭之术打击,并以帮贴之法将其送出。另外十二纲要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区别,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见机而用的,如封中可有提拿,拿中可有黏粘,顺送之法又可有帮贴,故而《拳谱・螳螂之十二纲要分析略说》中说:“夫此十二者即可逼敌于下乎?诚尚未也,犹必能调合为用,更迭而行,互相助之,与夫连环制对,方可行而自利也……目注三关,手察敌情,见刚而柔,见柔而刚,刚行附柔,柔行附刚,互相济合,种种变化,皆须熟而善行,乃能进取速利,退避巧捷。刚而摔落与提剁,硬崩而实砸,有降龙伏虎之势,无往不利,气沉丹田,神雄急定;柔则湛湛兮恍恍,影影兮憧憧,忽虚忽实,一来一往,相机以进退,斯谓之妙焉。论之维易,行之维艰,设此十二纲要,了熟于心,相助为用与?学而有恒可耳。”能达于此,螳螂拳术已登堂入室,臻于化境。

螳螂之十二纲要,在螳螂拳法的招势名称中均有相应的提示,如双提双剁、左封右崩捶、阳勾叫插捶、粘拿天分打、底叫双帮掌、闭手挺身等等,学者循此认真体悟,自可大有收获。另外十二纲要也可每两字或四字一组,表达一个意思,如黏粘、帮贴、来叫、顺送、提拿、封闭等皆是螳螂拳技击心法的一种表现,学者可自悟。

三、螳螂门之十二纲要分析

拳谱所载之古传十二纲要分析。

黏:遂手而粘,应手而入之,就像糨糊使物体粘合一样。在拳术应用中,黏其手即当凝气,以反攻之,步亦随之,身亦行之,手亦顺肩而,随彼而去,而黏时现柔,其内则刚而不露,凝气聚神,遂手行之,然行则去而非去,来而非来,惟能取利。黏的关键在于,与对方一接手便附于其上,就彼之动而取之。顺彼之退而进之,若彼进亦不阻,诱其近而取之。总之,或进或退之手,惟随彼为出入,缠黏不断,勇柔有度,足在气之善行,互法相合。

粘:近而不离、接而不断之意。有黏才有粘,粘上则如附骨之蛆,彼若动则随之去,彼若退则跟之,彼不动,则就其定而取之。粘的关键在于:身起则气提,身聚则气凝,步近则力趋,手动如风,行之惟速,随机而变,大有春雨连绵、滴洒不断之势,方为可用。

帮:即帮手之意,双手并行者为正,次行为副,合以并取之为帮。帮之劲须用寸力,即方寸之间能用全身之力。帮的使用应视敌情不同而有所区别,小者以手随采而去,中者两臂并力,拧身而进,大则拔步,全身而用皆为帮。习帮法易出现多种弊病,如低头塌腰,学者慎之。帮不可用于长劲,用长劲则易失重心,自身难保。帮要恰如其分,若彼进,则就其进,或采或磕,又继之以取;若彼退,则顺其退,逐跟而取之。用好帮的关键在于,先能使身手步与气相合为一致,心目明敏,而后附以寸力之妙,速勇之利,则自可收效。

贴:双方贴近之意。双方贴近,我可用分身八短、分身十二盘肘贴身藏之妙,以身取敌,如彼进取,则采翻而近身,乘机贴取其中,或双方之手皆合,则顺势进而用贴,彼虽欲退避,亦不可得。用贴的关键在于,大胆深入,敢于贴近,无所畏惧,勇敢不怯。

来:慎守勿慌之意。目明了,心意坚定而智敏,应对随机,变化多策,处置适当,但又含仁忍之意。侠义作为,扶贫济弱,除奸惩恶,分内天职,故武术中最尚道义。若来者,则任其所来,察其所向,观其所行,连以应之。

叫:出手谓之叫,叫中即采。两敌相争,利关荣辱存亡,如遇狡猾之人,一任刺激,终不出手,则势必用叫。叫者,非刚亦非柔,指上打下,左出而右取,如虚如实,虚进则退而为虚,虚退则进而实取之。其关键之处在于能引诱对方出手,或对方防守严密,无懈可击,我则用七手连拳齐力虚击以攻开,亦为叫。故此法,其性虽为攻,实为引诱。

顺:顺送不逆。来则来,去则去,来去皆取彼之力,而加以回力。须察言观色,俱进取之智则顺,顺彼之势,借人之力,但去来未见其行,则来未见其踪,匆匆行之,盘旋进之,翻来覆去,非刚即柔。学者须自会其意,惟手熟法娴,方能运转自如,顺达于上乘。

送:帮而急进,去之凝力,回则聚气而提,随至随送,乘隙而入。彼若不追,虚晃叫之,若其来则送,若其猛击,宜借其力,顺而取之,是以虚出而实之,急采而速进,其法不一,应视敌情,处置有道,则送法合度。

提:自下而上,状如提物长高。用于小,则须手,中则及臂,若大,则旋于腰。用于手者,则于采而滚,滚而挑,挑又代劈,皆附于提者也,至若用于臂腰,应用全身之力。总之,不论其用何处,惟多持手之阴阳,步之寸趋,身神气心专一而聚,方可用。

拿:即擒拿之法,擒有三十八,拿有三十四,相合七十二把,即为擒拿。擒为抓敌之术;拿为捆法,擒敌使其难摆脱,即为拿。欲拿必先施以擒,后施以反筋、背骨、节膜、截脉、拿穴诸法,方显其神效。其关键在于,行手重而不觉,轻而不浮,法行运于掌,而手与身犹有知觉,用力于未知,去则去,来则来,止则止,定而又起,神欲断又忽行,轻重相应,仍求坚精。轻则如蜂舞,重则逾泰山,稳固莫撼,妙诀不一,法进于熟,且精美有别,俗妙不同,何碍概论,同室一师,风俗有异,当细审思!

封:封制彼方着法,使之无隙进攻,为自保之术。若守若进,统称为封。然封者,不可刚猛,盖亦不得而定,仍须以来为别,双方缠斗,有自知之明。强又未取,取之亦未变,法贵迅捷神定,行贵气合于劲,重则力勇,轻则力妙,妙则变势又存取,取而无利复归守,如定若行,使之揣测迷惑,取进无门,则封可取利。

闭:逼紧彼方,使之无立足之地,其若守而似攻,欲逼而不纳,则彼虽巧于叫诱,亦不可得利。欲开而大进,则彼虽欲进而不可,欲避又不及,我欲动,则彼忙于闪招,失机而不得自主,此乃逼之灵魂。

第二种十二纲要解说

勾:即螳螂勾手,螳螂拳之代表手法,“螳螂勾子玉环步”当为螳螂拳之标志。所谓螳螂勾手,是以食指、中指、拇指三指成勾,小指、无名指弯曲内扣。成勾时,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要按顺序屈起,不要一起动作。螳螂勾子的小指称钩,无名指称撕,中指称采,食指称裂,合称“钩撕采裂”。此为螳螂拳之特色,非他派武功所能比拟,螳螂勾手的用法有刁勾、勾搂、勾击、臂肘等,勾搂时,手要虚而向外,其性为柔。

搂:拼五指作擒拿之势,手要向内而实,先以螳螂刁勾试之,若勾之得手,则随之搂,使对方不易解脱我连续之手,其性为刚。

采:在螳螂门中,采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同螺丝上扣一样,抓住对方,先进其肉内,再拧转,出手要求阴去阳回,形成自然的拧劲;二是指一种手法,即勾搂采手。所谓勾搂采手,即合前述勾搂两手为采,复加一手便为一组采手之完整手法。先勾者虚,其性属柔,继搂者实,其性属刚,再加拳掌,寓攻击性于其内,便成螳螂手法中著名的勾搂采手了。

挂:在螳螂门中,挂可依据其攻防性质不同,分为两种。防守性的挂手,其性属刚,是为破解螳螂门“八刚”中锐不可挡的泰山压顶、迎面直捅等手法而设,若彼用此类手法攻我上中路,我即可屈肘横拦、斜挂,以化解来手,此种挂手,在家门所传之手螳螂拳路的插捶、四路奔打中均有体现。攻击性的挂手,以左挂手为例做一说明,我以左反掌、右正掌,合两手之势,向彼之来手扑去,自外劈开门户后,出左掌迎头劈落,抢攻于内,外内反复,左右俱进,连环不止,取彼之上中路。攻击性的挂手其性虽刚,但却有以柔克刚之妙。

刁进:即前所述之螳螂勾手,螳螂勾手在使用时,性须连以打,即刁即打,刁打连为一体,其间不能有丝毫犹豫。刁进即以螳螂勾手,即刁即进,进而施以螳螂打。刁进中的进字,其真正用意乃是提醒学者,切忽仅得意于刁住来手,而不思进取,贻误战机,而使螳螂打无从施展。

崩打:崩是指螳螂门主要手法崩捶而言,崩捶出手有小泰山压顶之势,变化多端,颇为凌厉;打即刁打之意。刁打之打,乃螳螂打,含太极打、八卦打、挟山超海打、逐步为营打、冲围打、环攻打、顺返打、倒返打、回风打、流水打等一切打法于其内,螳螂打一经施展,则“三盘一体,周身一气,势如蝴蝶穿花,似蜻蜓点水,四面双绕上下,旋转叠如捶山,令人入手无路,而触之受伤,随机应变,浑身是打,达于混然一太极之境。”

粘黏:先黏紧彼方,使之无距离障碍,就彼动而施以粘手取之。粘手是由重复采手组成,先自外采入,再自内采出,接而不断,近而不离,自中门抢攻,锐利而敏捷,变化莫测,粘之至尽乃化出各种拳掌之法。

贴靠:与对方贴近,既然贴近对方,则我可施用一切短打手法。螳螂拳素有“短打总敌”之称,贴身短打乃其专长,一经贴近,对方即使想退却,也当为我短打手法所控制,我可乘贴近之机,施以“靠打”之法取之。螳螂门靠打之法,若用长劲,则为发放;若用短劲,则彼尚未倒地已重伤其中。贴靠之法在施用时,要以本门“玉环步”、“蹬扑”为主,兼以分身八短、分身十二盘肘贴身藏的用法,腿足提缩似螳螂,势如龙驹扭丝缰,勾错刀叉同互上,谷应山摇一齐撞,头肩肘手足膝胯,七体如一整如铸,自可发挥螳螂打之神效。

第4篇:螳螂作文范文

螳螂拳是明末陕西省淳化县王郎(即王文成)所创。起初,王郎练的是少林功夫,一练就是十年,精熟地掌握了少林拳路。为了探索各家拳法的奥妙,他走遍了北方四五个省,得知河南温县桃源乡陈家沟世代练武,更出了个陈王廷,此人结合了祖传拳法及戚家拳等诸家之妙,又融会了医书脉络和周易、阴阳诸家学说之奥,独创出了太极拳,便想拜陈王廷为师。谁知陈王廷自谦不足外传,不愿妄为人师。无奈,王郎只好每天暗自窥看陈氏练拳,渐渐通晓了太极拳。

王郎听说陕西有一通背名师张琦,便去拜访,结果比武惨败,又遭到戏弄,心情郁闷。在回家的路上,偶然看到大柳树一枝斜杈上,一只鸟儿要啄食一只螳螂。那螳螂毫不畏惧,四腿撑开,用力后坐,摇动脖颈和头部,疾速向旁边一闪,同时举起一只大刀,将鸟嘴向躲闪的相反方向一拨,另一只大刀疾速地向鸟儿的眼部扫去,鸟儿被迫头一歪,螳螂已躲过了这一啄。那只鸟儿一啄未中,又连续向螳螂啄了七八次,都被螳螂巧妙地闪躲过去。王郎看到这里,全神贯注,被螳螂的左闪右躲、左拨右扫、勇敢迎战的精神所吸引。鸟儿又一次啄下,螳螂这次却改变了战术,不躲不闪,突地蹿起,举起一只大刀急速有力地向鸟儿的眼睛扫去,鸟儿立时疼痛难忍,狼狈地飞扑而去。螳螂仍蹲在树杈上,兀自高仰着头,瞪着大眼举着大刀转着脖颈四周张望,像是在得胜示威,又像是在待敌再战,架势十分威武勇敢。

此时的王郎真是兴奋极了,不由得喊了一声“好”,真没想到小小螳螂竟能击败比它大数倍的鸟儿。王郎随即折下一条小柳枝,向螳螂的头部戳去。连戳几下它又躲又闪,竟没有戳中。只见那螳螂或躲或闪,左摇右摆,头颈转动,两刀左拦右拨,频频招架,很有路数。王郎学着鸟儿的样子,又用树枝戳它的后尾,那螳螂灵活地调转头身,两口大刀轻灵、快速地舞动,树枝仍不能触及其身。它昂头怒视毫无逃避之意,大有拼搏到底之势。

王郎完全被螳螂这意想不到的动作惊呆了,想起和张琦比武失败的情景,忽然大悟。到家后,王郎收集螳螂放入园中,三年闭门谢客,以螳螂为师,细细观察。王郎博采十八家拳法,演化成了一套独特的拳术,取名为“螳螂十八凑”。王郎二次与张琦比武,结果张琦大败,螳螂拳威名远播。

第5篇:螳螂作文范文

今天我来上作文班,发现没有几个人来,于是就在外面和魏明成他们玩起了赛车。玩了一会儿,老师叫我们几个进班把凳子放下来。我刚进门就看见魏明成从地上小心翼翼地捏起了一个绿东西,我没太在意,待把凳子放倒后,我正想在空桌子上玩赛车,没想到魏明成三人走来把一个绿色的东西放在桌子上,三人坐在一旁看。我定眼一看,嗨,原来是一只螳螂。

老师走了过来,坐下问我们:“你们猜猜这个螳螂为什么会在这儿?”我们四个人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是从门缝里钻进来找虫子吃的,有的说是昨天被人抓进来的,答案连绵不断地从我们口中说出,直到老师说了一声:“好了”,才喝住我们,否则还不说到猴年马月去了呀!

老师开始让我们观察这只螳螂,从头到尾老师仔仔细细地给我们讲解了一通:“螳螂是在树叶上伪装的动物,像竹节虫、枯叶蝶一类的都是为了在一些地方伪装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螳螂更是为了伪装自己不被吃还要吃虫子。它的身体部分和许多动物一样,它的头是三角形的,两只眼睛向外凸起,大眼睛之下还有一双像苍蝇一样的复眼,头上两根细长的触角让它感觉到前方有无障碍物,它的嘴好像家乡的一种“老水牛”的嘴似的,可以迅速切断敌人的喉口,把敌人置于死地。它的脖子比较细,这我就纳了闷了,这螳螂这么细的脖子怎么能支撑这么个三角形的头呢?它的翅膀分为内翅和外翅,好像一张张轻薄的细纱披在身上,盖住了身上的黄色部分。它在四条有力的腿和一双带倒钩和锯齿的“大刀”,这才能解释它为什么还叫刀螂。

观察了一会儿,我们开始挑逗这位“威武的大将军”了,这个摸一下,那个碰一下,它还用大刀抓赛车哩!老师一边说一边伸手让螳螂爬上去,这个螳螂好像把老师当成树了,顺着老师的手臂向上爬。

玩了一会儿,我们也玩腻了,老师说螳螂是益虫,让我们放了它。我们把它放在了门外的大树上,不料它竟恩将仇报,反过头来咬了我们一口,然后呼呼地向树上爬去。它爬爬停停,它一停我们就吹气,估计它会想:呜呜,我好惨呢!被人欺负不说,回家路上也不让歇一歇脚。

待这只螳螂爬上树之后,我们笑着走进教室写作文,我们问老师这一次写什么作文,老师神秘的一笑说:“这篇作文好写的很,实际上就是把刚才你们怎么发现、联想、观察、玩、放螳螂的事情写下来”。啊!就写这个,我晕!

唐河一小六(七)班

第6篇:螳螂作文范文

今天我来上作文班,发现没有几个人来,于是就在外面和魏明成他们玩起了赛车。玩了一会儿,老师叫我们几个进班把凳子放下来。我刚进门就看见魏明成从地上小心翼翼地捏起了一个绿东西,我没太在意,待把凳子放倒后,我正想在空桌子上玩赛车,没想到魏明成三人走来把一个绿色的东西放在桌子上,三人坐在一旁看。我定眼一看,嗨,原来是一只螳螂。

老师走了过来,坐下问我们:“你们猜猜这个螳螂为什么会在这儿?”我们四个人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是从门缝里钻进来找虫子吃的,有的说是昨天被人抓进来的,答案连绵不断地从我们口中说出,直到老师说了一声:“好了”,才喝住我们,否则还不说到猴年马月去了呀!

老师开始让我们观察这只螳螂,从头到尾老师仔仔细细地给我们讲解了一通:“螳螂是在树叶上伪装的动物,像竹节虫、枯叶蝶一类的都是为了在一些地方伪装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螳螂更是为了伪装自己不被吃还要吃虫子。它的身体部分和许多动物一样,它的头是三角形的,两只眼睛向外凸起,大眼睛之下还有一双像苍蝇一样的复眼,头上两根细长的触角让它感觉到前方有无障碍物,它的嘴好像家乡的一种“老水牛”的嘴似的,可以迅速切断敌人的喉口,把敌人置于死地。它的脖子比较细,这我就纳了闷了,这螳螂这么细的脖子怎么能支撑这么个三角形的头呢?它的翅膀分为内翅和外翅,好像一张张轻薄的细纱披在身上,盖住了身上的黄色部分。它在四条有力的腿和一双带倒钩和锯齿的“大刀”,这才能解释它为什么还叫刀螂。

观察了一会儿,我们开始这位“威武的大将军”了,这个摸一下,那个碰一下,它还用大刀抓赛车哩!老师一边说一边伸手让螳螂爬上去,这个螳螂好像把老师当成树了,顺着老师的手臂向上爬。

玩了一会儿,我们也玩腻了,老师说螳螂是益虫,让我们放了它。我们把它放在了门外的大树上,不料它竟恩将仇报,反过头来咬了我们一口,然后呼呼地向树上爬去。它爬爬停停,它一停我们就吹气,估计它会想:呜呜,我好惨呢!被人欺负不说,回家路上也不让歇一歇脚。

待这只螳螂爬上树之后,我们笑着走进教室写作文,我们问老师这一次写什么作文,老师神秘的一笑说:“这篇作文好写的很,实际上就是把刚才你们怎么发现、联想、观察、玩、放螳螂的事情写下来”。啊!就写这个,我晕!

唐河一小六(七)班

第7篇:螳螂作文范文

研读教材后,笔者首先确定了课堂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2)分角色朗读课文。(3)感悟“螳螂捕蝉”的寓意。在落实以上3条目标的过程中,笔者抓住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适时追问,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然后再作出阐释、说明。通过再思考,学生能够做到条理清楚;通过发言前的准备,学生能够面向全班做到说理明白透彻。

一、有效追问,深化理解词语内涵

行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笔者抛出了“蝉、黄雀、螳螂,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及它们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分别是什么?”这时,第一个学生回答:“蝉身后的祸患是螳螂。”不仔细倾听,这样的回答似乎是正确的。可结合“祸患”在词典中的含义,学生这样的回答又不确切。此时,身为教师应该不急着评价对错,而应使用追问,面向全班同学:“请某某同学再说一遍,你们觉得这样的回答准确吗?请注意祸患这个词。”于是,学生开始重新思考,再次潜心阅读语段。经过短暂的等待,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蝉身后的祸患应该是螳螂将要捕食它。螳螂本身不能算是祸患。”又有学生结合词典回答:“‘祸患’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祸事,灾难’”。面对学生的这次发言,笔者进行了总结:“大家说得很正确。现在知道为什么说蝉的祸患是螳螂要捕食它了吗?请大家继续回答。注意‘祸患’在下面的回答中还指什么?”

二、有效追问,体悟词语逻辑关系

教材中的课文通常都是编者经过精心研读,层层筛选的精品美文。从锤炼文字的角度来说,句子与句子之间,词语与词语之间联结紧密,很多句子都充分展现了词语清晰的逻辑关系。

教学中针对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不妨多注意并且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体悟词语逻辑关系。当学生复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时候,有学生说道:“蝉、黄雀、螳螂,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面对学生出现的明显错误,笔者立即让学生打住,紧接着告诉学生:“这里不能颠倒。应该是“蝉、螳螂、黄雀的顺序。”但笔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又向学生追问了一句:“有谁知道这三种动物为什么顺序不能调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9~11自然段,体会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再次潜心会文,明白了三者之间的眼前利益与身后祸患的联系,自然也就弄清了“蝉、螳螂、黄雀”三者顺序不能调换的理由。

三、有效追问,辨明事物内在联系

当笔者在教学到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时,笔者设问:“‘悟’是什么意思,吴王从中悟到了什么?”第一个学生说:“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想到要是攻打楚国的话,自己就好像那只鸣叫着的蝉,其他诸侯国就好像是螳螂。”第二个学生回答:“吴王明白了自己要是攻打楚国,自己就像螳螂一样,而诸侯国就是黄雀。”当喊到第三个学生回答时,那个学生说道:“吴王明白了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应该说前两个学生的回答切中要害,回答准确,第三个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因为这个回答完全是建立在第一自然段中大臣的建议基础之上,没有一点少年劝说效果的影子。进一步推断,是不是只有这一个学生这样回答呢?于是,笔者在该生回答的基础上,面向全班追问:“请这位同学再重复一遍,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帮助他分析一下错误出在哪里。”学生思考,辨析,明白了吴王是听了少年的劝说后才恍然大悟的,所以在回答吴王悟出了什么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少年讲的生动形象的“螳螂捕蝉”的故事。

第8篇:螳螂作文范文

螳臂当车出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原文: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

大意:齐国国王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啊?”车夫说:“这是螳螂,作为虫来说,它是那种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说:“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于是让车绕道避开了它,后来勇士都投奔了庄公。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螳螂作文范文

经过“雌螳螂吃夫”这件事后,陆韵在阅读教材时不自觉地会多一个心眼。高一时,陆韵发现第二册语文教材第91页上对柳永的《八声甘州》最末一句“正恁凝愁”的“恁”字注音为“rèn”,而它正确的读音应该是“nèn”, 意思是“那么、如此”。于是,她给编印教材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网写了一封信。一年后,等到下一届学弟学妹再使用这本教材时,她还特意跑到他们教室去看了一下,发现这个差错已经得到了更正,陆韵给教材的第一次纠错取得了胜利。

初次成功触动了陆韵原本就好质疑的神经。从此之后,陆韵更加认真地阅读教材,遇到教材中的一些细节以及与印象有出入的问题,她就会及时摘录下来,再去寻找相关的资料进行考证。如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材彩页中有一张“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照片,当陆韵按照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到虹口区寻访鲁迅纪念馆时,却没有找到相符的场景。纪念馆的讲解员告诉她,这张照片的场景是在山阴路上的鲁迅故居里。她马不停蹄地赶到位于山阴路大陆新村里的鲁迅故居,果然看到了拍摄这张照片的房间。“教材对照片的地点标注错了,应该改为‘鲁迅故居’。”陆韵大胆地向老师提出,并获得了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吴颖芳的赞赏。

除了语文教材,陆韵还从英语教材中发现了常识错误。一次,陆韵在牛津上海版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英语课本《植物的趣味世界》中看到一段话:“the lotus,a near relative of water lily,is such a plant. It has a long white root, in which there are many holes. In Asian countries, lotus roots and seeds are often cooked and severed in meals.(荷花是一种与莲花有近亲关系的植物。它有一条又长又白的根,根的里面有许多孔。在亚洲的一些国家,荷花的根和种子经常被烹调和食用。)”

这里说“藕是荷的根”,可是自然老师明明说“藕是荷的茎”,于是陆韵及时请教了生物老师沈洁心,沈老师肯定地告诉她:“你是正确的。”回家后,陆韵又上网认真地检索了一番,查到“荷花根状茎白色,称作藕,横生泥中,长而肥厚,截面多孔”“荷,也称莲,地下茎称藕”等释义,这些足以说明英语课文中的表述不准确。

对于陆韵对教材大胆挑错的行为,洋泾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安卓很支持,他仔细核对了相关资料,还发动老师展开讨论。安卓说:“像陆韵这样的孩子真的精神可嘉,有些学生即使发现教材中有模糊的地方也不会顶真,更不会去认真查找资料加以核实。作为一名中学生,敢于对教材质疑,这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