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施工企业管理精选(九篇)

施工企业管理

第1篇: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一、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仅仅是会计人员。长期以来,有些施工企业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简单的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会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使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调迁等费用增加;如果技术人员提供的材料用量不准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供应的不及时或超储积压。WWW.133229.CoM而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也必然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会计人员只能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2、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工程成本的控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项工程的成本缺乏可比性。工程成本管理与一般产品成本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次性的,它管理的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随着这个工程的完工而结束其历史使命。因而,如何针对单个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目标成本则十分关键。但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程式化,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依据企业以往的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的要求,项目经理部内部又将这一目标成本按照工程成本的构成即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制造费用等按同比例套算下来,而不管这些成本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在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具体由谁去做,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提及,缺乏可操作的成本管理流程,制定的规章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和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3、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特别是有些国有施工企业长期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对本该受重奖的人员施以重奖怕别人眼红,所以意思一下就算了;对于本该受处罚的人员,碍于情面批评一下了事。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成效,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不对称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也给以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提高工程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1、全过程施行工程成本管理

(1)在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报价提供依据。根据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技术部门提出施工技术措施;工程管理部门提出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劳资部门提出工种结构和人员规模;结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确定出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价格;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距离及需要调遣的人员和设备数量计算出机构调遣费用;财务部门根据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数量、交通工具及检验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出现场管理费用;最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按上述各方案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称之为施工预算。然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税金计取比例和方式确定工程税金,再加上投标费用,预计发生的交工后保修费和后期管理费等费用构成了施工企业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支出,称之为工程预算成本,并依此可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预算成本的计算为企业投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既避免了以过低价格中标,又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为企业取得合理赢利奠定了基础。

(2)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工程中标后,项目经理部要根据企业本部下达的预算成本编制责任预算。一是根据图纸和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的选型、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为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责任预算创造条件。二是在对当地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工程机械定额等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定额。同时,经过反复比较制定出材料、机械单价控制表,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三是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为基础,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编制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对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作出科学的预测。编制之前,要仔细、详实地搜集、分析当地的市场行情和供应条件等资料,以确保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主要指成本控制和分析。人工费控制:对各施工队、班组实行工资包干制度,按照事先确定的工日单价乘以队、班组完成实物工作量的工日数作为班组工资,多劳多得,从根本上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培养、配备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合理调节各工序人数松紧情况,既加快工程进度,又节约人工费用。材料费控制:材料费控制分为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首先要把好进货关,对用量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的办法,通过货比三家把价格降下来,或者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材料差价;其次是零星的材料要尽量利用供应商竞争的条件实行代储代销式管理,用多少结算多少,以免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实行限额领发料制度,严格避免材料浪费。机械使用费控制: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对确需租用外部机械的,要做好工序衔接,提高利用率,促使其满负荷运转,对于按完成工作量结算的外部设备,要做好原始记录。非生产费用控制:要压缩非生产人员,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实行一人多岗,满负荷工作;采取指标控制、费用包干、一支笔审批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非生产开支。

项目财务部门要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同时要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到工程管理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或质量损失;对盈亏比例出现异常的,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准确查清原因;对于由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进度节约费用的应及时推广;对于以牺牲工程质量、偷工减料降低费用的应及时纠正。

(4)在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并经业主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直到该工程项目的所有款项收回结束。在结算之前,项目技术、预算人员要认真核对已完工程量,将尚未办理变更索赔手续的项目取得业主的签认,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

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实际工程质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作出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由就近施工的人员代管,尽量节约开支。

2、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1)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由于施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管理层次的多少亦各不相同。较小的企业一般实行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即企业本部直接管理工程项目经理部;较大些的企业大多实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一般情况下,公司对分公司下达经济指标,分公司再向各工程项目部下达指标,项目部向施工队和班组下达指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公司共同参与的大型工程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项目部和分公司管理的交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工程项目为管理主线,即公司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向工程项目部下达经济指标,就应同时调整对分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即分清施工管理成果的归属,否则就会造成管理层次不清,责权利不对应,影响工程项目部或分公司的积极性。施工企业应根据经营年度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管理层次以明确责任,形成层次分明的成本中心,形成实现公司成本目标的保证体系。

分清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下达任务。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同时,应将上述内容通过内部经济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逐级签约,落实到人头。指标下达后,应赋予各级成本中心充分的权利,上级对其正常管理工作不应干涉,以保证各级成本中心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中心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

(2)适时考核,奖罚到位。责权利明确之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考核时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日历时间分月度、季度和竣工考核;二是按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即各分部分项工程结束、总体工程竣工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制造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划分。

第2篇: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但是,受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影响,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依托,出现不科学操作现象在所难免,此现象违背了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的原则。

2、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电脑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数企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信息化程度相对不高,在财务管理方面更是有待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薄弱,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关于信息收集、上传下达不能做到及时、全面,对施工企业管理层决策产生不利影响。

3、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命脉也是活力的体现,任何企业都应把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重点,建筑施工企业也不能例外,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意识,保证企业有意外开支与正常支付的现金储备。但是受施工企业系统复杂、工期长等自身特点影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没有制定合理资金使用计划,对于应收账款拖欠问题没有及时进行解决,甚至有的施工企业工程垫资现象愈发严重,导致项目施工进度受影响,企业面临经营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诸如上述问题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多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工作认识程度不够,思想上一味地只是重视施工质量和进度,主要受此方面束缚,没有看清社会新形势,没有意识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一样关系企业经济效益;其二,受施工企业内部制度影响。不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会引起一系列财务管理问题,施工企业领导一般重视施工后期核算工作,对于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关心不足,没有做好施工前期预算,对施工过程中财务缺乏有效监控,有限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落到实处,项目部以及公司各科室之间没有进行及时沟通,从而致使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畅;其三,受资产产权不明确影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时常受到资产产权不明确影响,部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者受传统思想影响,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限制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深化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但是执行力度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在结合新形势基础上,学习国内以及国外同行业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和创新,从而可以保障企业制定出的全面预算能够有效促进公司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财务预算、成本预测以及施工组织预控是预算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需要有管理控制体系协助对其进行追踪、分析和控制,从而可以保障施工企业经营活动在预算管理管控范围之内。

2、创新施工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形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遏制谎报和虚报现象。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当建立公司财务分析原理,创新企业财务分析体系。

3、强化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意识。随着我国“营改增”浪潮的到来,税收筹划已成为当前热门话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虽然还没有实施“营改增”,但是改革大趋势已成必然,需要施工企业做好应对准备,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企业全体动员,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对税收筹划给予足够重视;其二,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需要坚持合理、科学原则,强化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意识,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4、防范财务风险,构建财务预警机制。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无论采取多么科学、完备的措施也不可能进行彻底消除,因此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对企业潜在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为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损失做好铺垫。此系统建立关键在于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的确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财务指标了解自身财务状况,对财务风险进行预估和评判,同时可以评估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也可以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其通过与财务控制机制形成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功能,可以规范企业经营、防范风险、消除隐患以及提高效率,达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处理的最高管理水平。

5、完善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环境。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受企业财务控制环境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此方面做的还很不足,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施工企业建立高效职业经理人制度,树立良好的财务环境,提高经理人的管理能力,从而保障项目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顺利进行。完善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的环境也是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好的财务控制环境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企业实现最大利润保驾护航。

四、结语

第3篇: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

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对目前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愈发凸显其重要性。本文拟从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入手,探讨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若干具体方法。

一、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传统的经营思路弊端已经暴露无疑。因企业与市场衔接不到位,各种因素导致的施工企业资金短缺,严重困扰着企业,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削弱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体表现在:

1、资金高度紧张,“贫血”严重。

施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尤其是在当前银根紧缩,铁路建设放缓的大气候下,一些已开工工程暂停施工,更使得施工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雪上加霜。

2、资金分散,调节乏力。

施工企业下属项目部普遍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而项目部分散于全国各地,公司对项目部的资金调配往往受制于公司财务部门与项目经理间的博弈。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财务部门明明知道某项目部账面上有闲置资金,但是项目经理以各种理由拒绝将项目部资金调配往公司。

二、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

1、前期投标决策不当

施工企业要想在建筑市场立足,就必须参加激烈的投标竞争。由于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变,施工企业要想完成承揽任务绝非易事,为了中标压低投标价格已是屡见不鲜。但低价中标既扰乱了建筑市场,也扩大了中标单位今后生产经营中的财务风险,对自身企业的资金安全尤其不利,也为企业日后垫资施工埋下了隐患。

2、过程管理粗放,资金使用效益差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些企业管理人员传统观念尚未完全转变,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片面强调工程进度和施工产值,轻视资金管理。无计划乱花钱、材料使用无限制;采购无计划、消耗无定额。在物资使用上重采购轻管控,以领代耗,不计成本,胡乱浪费。不及时与劳务队伍签订施工合同,平时对劳务队伍疏于管理,到工程后期造成项目部受制于劳务队伍,只能劳务队伍要多少,项目部付多少。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3、建设方和银行对项目资金实行封闭监管,企业资金不能合理调剂

目前,大部分建设方对施工企业实行项目资金监管。在施工企业中标后,就立即与银行和建设方签订资金监管三方协议,内容往往是要求施工企业承诺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不能随意调拨,不能资金集中。有些建设方和银行甚至要求施工企业进行资金支付时,必须向建设和银行申报审批,在得到同意后方可进行支付,这就造成项目部的资金处于“孤立”状态,公司不能集中和调动,利用率大大降低。

4、决算过程缓慢

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的缺陷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导致已完工工程得不到建设方和监理方的及时认可。遗留下来的工程变更、索赔得不到建设方和监理方及时批复。以及因为建设方资金不到位,“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工程项目的存在,导致已完工工程不能及时办理竣工决算。这一过程往往滞后1-2年。无形中减少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回笼。

三、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1、加强投标工作

投标是企业参与建筑市场经营的开始,要搞好资金管理,务必从源头抓起。一个有良好经营理念的施工企业,应该讲求效益,“精揽”、“优揽”,而不是去片面追求中标率与施工产值。 从资金管理的角度考虑, 施工企业在投标之前应当仔细测算,有的放矢,合理确定投标价格,决不能“低价中标”。不能为了急于追求中标,使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资金不足而步履维艰,甚至发生工程项目的垫资、亏损现象的发生。

2、发挥资金预算应有的作用

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能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目前的施工生产中,虽然有很多企业推行了资金预算管理,但往往不尽如人意。施工企业应发挥预算的刚性引领作用。通过对对施工生产过程中劳务费、材料费、租赁费、间接费用等支出的进行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对资金周转的全过程实行控制,以达到缓解资金紧张,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目的。对预算的资金收支项目要进行认真分析,资金收入要确保按期落实,资金支出要逐笔审核。财务人员要及时分析资金的使用状况,为企业经营决策当好参谋。

3、强化资金内部管理,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企业应建立、健全资金内部管理制度,理顺资金管理权限,充分调动各级部门的积极性。各级项目经理和财务人员要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理念。节支降耗,杜绝浪费,强化成本。严格内部管理,做到各项开支必须遵守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标准。

要把的非生产性开支控制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各年的间接费用预算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从零做起,从实际出发,逐笔审核,逐笔“过堂”,从而确定本年度费用预算。在实施过程中,专人监控,适时调整,认真贯彻执行。

4、抓好资金流通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占用的金额比例在60%—70%之间。所以,原材料的合理采购对于企业资金管理至为重要。企业在采购材料时要坚持货币三家,选择质优价低的供应商。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资金的不必要耗费。对一些供应商可以采用事前约定赊销、分期、定期付款的方法,以加大企业资金留存量。

在采购时,要严格审批权限,按照相关部门提出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杜绝突击采购,超大额采购。减少因物资采购导致的资金不合理占用。同时应减少库存,压缩存货。避免因大量的物资储备挤占流动资金,使“活钱变死物”。

5、抓紧应收款的催收工作

企业要把应收款的催收放在一个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应收款催收工作。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有关催收事宜。明确催收人员的责任,确定指标,奖优罚劣;坚持“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将催收纳入项目经理考核指标。制定清收管理办法,建立催收工作定期报告制度,设置台帐,随时跟踪催收情况。

6、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企业可建立资金结算中心,以有效地解决资金短缺和富裕并存的矛盾,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将一个个资金的“孤岛”连接起来。企业通过对资金实行统一支付、集中调度、预算控制、实时监控的集中化管理,加强对项目部资金的监控,确保资金安全运营。

四、结束语

资金管理是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在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如何高效的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研究出一套适合自身的资金管理模式,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对于企业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资金管好用活,企业才能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第4篇: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1.1施工企业现行成本管理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1.1.1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识欠缺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了解成本管理极其重要作用,没有强烈的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这就导致整个企业上下缺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不重视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作用,不利于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

1.1.2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不科学

施工企业在施工工程中具有较低的经营管理水平,成本管理部门难以进行高效、及时的交流,没有协调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材料的采购和工程预算等问题,对企业成本组织管理和降低非常不利。很多施工企业缺乏统一的成本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标准,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存在很多漏洞。

1.1.3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离不开有力的监督管理,然而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成本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很多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都是由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组成的,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成本控制。甚至一些管理人员存在着滥用企业财产的行为。

1.1.险评估机制和体系不完善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当前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意识,也没有将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和体系建立起来。一些施工企业不断承揽项目,在进行投标和承建之前却没有完成科学的成本预算,很容易造成累积成本、成本压力增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1.2针对成本管理方式的几点对策

1.2.1树立成本管理意识

施工企业要意识到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不断提高自身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并将其落到实处。施工企业要意识到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绩效,就必须不断降低施工成本,发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的作用。

1.2.2将完善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建立起来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和控制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避免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浪费,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

1.2.3发挥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

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结合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以现代管理模式为依据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督管理人员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上报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施工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也要与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积极配合,对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协调。

2.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工程造价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对整个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市场的变化、工程的变更和材料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整个施工过程,这就需要科学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2.1对项目成本预算进行编制

编制项目成本预算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要将成本明细建立起来,严格把关各项工程成本。要及时汇总成本费用的收支情况,以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对资金进行安排和调整,及时地记录所有的实际用款,并由监督部门对项目成本预算的编制进行审查。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队伍

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和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施工企业要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团队。施工企业要选派具有较高的业务管理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的人员来担任管理岗位,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施工企业要引进和培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控制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将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控制落到实处。

2.3做好施工合同的管理

施工企业要重视施工合同的管理,不仅要做好合同签订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还要做好合同中的索赔管理,对合同中的索赔执行进行严格的监督。科学的合同管理能够将有效的信息提供给工程造价控制,将施工合同管理的优势和作用发挥出来。要认真研究合同中工程承包内容和范围、工程保修、奖罚条款、双方责任、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标准、工程验收、结算和付款方式、物质供应、工期等条款。

2.4减少无效消耗的人工成本

在工程造价控制中要对无效消耗的人工成本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人力资源的无效损耗降到最低,不断堵塞管理漏洞、减少冗员,合理的调配人力资源。要降低无效的劳动和过高的物质消耗,施工企业可以将增加有效劳动和降低物耗与职工的薪资调整联系起来。

2.5把好材料关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施工材料的利用、进货和选购,这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一个难点。施工企业要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市场价格,选择信誉度高、材料质量过关、价格合适的供应商,与其进行长期合作。要详细的对比分析各种材料的成本偏差,把好材料关,对施工材料的使用进行优化。

3.结语

第5篇: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施工企业生产周期长、资本占用量大,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也日趋严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分析了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提出了资金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资金紧张原因;管理建议

一、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

(一)前期工程垫资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施工企业投标时需要缴纳投标保证金,部分施工企业不注重投标保证金的金额限制、返还条件、返还时间的管理,导致回收不及时,长时间占用企业资金。另外,施工企业很难取得工程预付款。在项目施工前期,需要垫付项目人工、材料、机械进场费用、临时设施建设等支出。如若新开项目较多较为集中,前期垫资将导致施工企业资金极度紧张。

(二)施工过程回款比例低、支付不及时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工程项目由于施工时间长,一般约定施工过程中按形象进度支付进度款。但合同约定的工程进度款项支付率大多在70%-80%,回款比例低。另一方面,个别施工企业对进度款结算重视不足,出现结算签字不及时、手续资料不完善等状况,从而产生逾期回收的状况,这对企业的流动资金管理更是“雪上加霜”。当项目真正发生资金运作困难时,施工企业往往综合考虑市场、费用等因素,选择继续垫支,最终导致企业现金流走向“山穷水尽”。

(三)甲供材、设计变更签证不合理因素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有些项目存在甲方供应材料的情况,但在合同约定中存在对施工企业不利的条款:约定在施工进度款项支付时,全额扣取甲供材金额。原本支付比例就低,全额扣取甲供材金额后,施工企业能得到资金就更少。还有的合同中约定:设计变更签证部分,在施工过程中不予结算,待到项目最终结算时予以结算付款。这就导致施工企业对所有的签证变更施工部分是全额垫资施工,占用大量资金,导致施工企业资金紧张。

(四)项目竣工验收、决算过程长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施工项目进展到后期,有些建设方会考虑节约现金流等因素,停止对进度款的审批支付。但施工企业此时还有工程需要收尾施工,又需要垫付资金。如果建设项目投产困难或者投产预期效益不好,建设方还会故意拖延项目的竣工验收时间,拖长项目的审计决算时间。在建设方相关部门审计完毕后,引入相关中介机构审计,更有甚者需要二审、三审、四审。在此过程中,施工企业无法回收资金。同时,施工企业缴纳的履约保证金、被扣取的质量保证金,其回收时间都被相应的拖后,从而加重施工企业的资金紧张。

(五)资金管理效能低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施工企业自身的资金管理效能薄弱。一方面,施工企业一般采用“总部—项目部”的资金分权管理结构。项目部一般开设单独银行账户,能够直接对外收取工程款与支付相关债务。造成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分散,难以实现企业层面上资金的内部融通。另一方面,大多数施工企业未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未能梳理使资金流动的规律,无法采取针对性措施,不能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二、加强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合同谈判

施工合同是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纲领性文件,施工企业应重视合同的谈判过程,将资金风险的管控前移。首先,按国家的相关政策,与建设方沟通履约保证金的方式。尽量争取采取银行保函的方式,避免现金缴纳的方式。尽量不设置国家明确缴纳之外的其他保证金项目,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其次,对合同进度结算款和付款的相关条款严格把关。明确进度结算提交时间,提交后建设方审批时间、审批后款项的支付时间。并明确相关方的违约责任,为资金的回收奠定基础。再次,在涉及到甲供材扣款及设计变更签证结算的条款时,要求建设方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比例扣取甲供材的金额,避免全额扣取。设计变更签证的结算,要求进入月度结算中;或者对金额做出约定,超过相应的金额时应纳入月度结算中,从而及时回收相关款项,减少对企业资金的占用。最后,对于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决算条款,约定双方的相关权利和责任,明确相关的时间节点。最主要的是明确双方在此过程中的违约责任,防范风险。

(二)注重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管理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资金的流入、流出管理。资金流入方面,施工企业对进度结算和付款时间节点高度重视。应安排专人,提前编制进度结算书,并及时完成相关人员的签字审批,按合同约定及时索要工程款,保障资金回收。流出方面,施工企业应积极采用商业信誉转嫁资金占用。在与材料、劳务、专业分包供应商签订合同时,以项目建设合同的付款比例为依据,合理确定供应商的支付比例,减缓资金的流出,减少资金占用。

(三)加强竣工验收和决算工作管理

针对竣工验收及决算工作的问题,施工企业应成立专业小组,强攻竣工验收及决算工作。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资料,密切协调业务各关联方,尽快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在项目决算中,对于存在的争议性问题,抓大放小、综合考量,避免久拖不决的局面。同时对相关人员实施激励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加快工作进度,为资金的回收奠定基础。

(四)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施工企业应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成立资金结算中心。企业可以取消项目部开设的银行账户,集中开立并管理收支结算账户,集中处理企业资金的收支业务,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可以随时掌握资金到账时间和实时监控项目部付款的审批,从而实现集约运营,降低监督成本。另外,还可以将各项目部之间的资金进行有偿的调剂,从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能。

(五)提升资金管理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对资金的掌握,实现对企业内部业务运动的掌握。将业务运动的信息转换为资金运动的信息,实现业务、财务的实时同步运作。分析出企业资金运转的规律表,总结时间规律、效率规律,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同时为企业领导的决策需要提供各种相关信息支持。总之,施工企业要管理好工程项目的资金,就必须不断提升管理能力,以达到满足施工生产需求和创造效益的目的。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确保资金使用行为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集中资金优势统筹安排使用,优化资金结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保证企业资金流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四法.新理财.2009,8.

第6篇: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施工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以此来提高资本使用率,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风险和损失。加强财务管理不仅要尽可能取得最大利润,而且还要做到稳步发展,避免风险,所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进行的。

一、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企业的整个施工过程中资金流动等方面进行全面记录与分析管理而存在的。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项专业化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职能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由于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周期比较长,通常情况下,在同一年中无法完成施工,因此,财会人员在进行核算时,要采取分级核算的方式,以适应企业施工的固有特点。根据工程的整体规模、工程量的大小、预计的施工周期来对会计进行分散管理,为工程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流程都配备合适的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的整体规划进度来进行管理。建筑会计行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需要企业有着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还需要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流的核算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较高的思想觉悟。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内部检查监控力度不够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检查人员缺乏,检查人员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大量施工项目的检查要求,且内部检查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综合性人才凤毛麟角,多数由财务人员临时抽调。综合分析能力、风险防控意识等比专业检查人员尚有一定的差距。

2.2会计信息的质量失真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与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密切相关。会计信息若存在失真或造假,将使会计统计的资料及数据失去分析与参考价值,会计工作将失去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真实的会计信息极其重要,其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对企业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因各种因素影响,以及社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严重,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甚至整个经济工作带来巨大损失。

2.3全面预算制度落实程度有限,预算执行往往浮于形式

全面预算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在预测、决策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做得详细安排。通过全面预算制度,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单位以致每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单位的约束条件,能指导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以项目部为具体的会计核算单位,具体事务处理的灵活性较大,预算编制时相关部门的配合程度往往不高,未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导致预算本身未必切合项目实际,反而会束缚企业发展,执行起来意义不大。

2.4财务管理工作在现阶段仍缺乏先进的理念与配套设施

现今,少数建筑施工企业尚未配置先进的配套设施,仍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财务管理手段。然而,有些企业虽配备先进的设施,但因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低、观念不强,造成陈旧的会计手段难以得到创新,而新型的会计手段只能简单运用计算机的基础功能,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企业管理必须紧跟形势发展要求,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创新。加强财务管理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财务管理要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

3.1强化企业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

企业的领导者应把服务定位放到长远利益上,不将眼光局限于企业的眼前利益以及自身的利益,摆正自身位置,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时,若条件允许,企业领导应多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以避免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创新。

3.2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具体措施有:恢复与评定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等级制,建立企业内部的监督牵带责任制度与牵制制度,这不仅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与真实,又利于企业强化自身管理。因此,建立有效可行的监督制度能制约权力,降低造假现象的出现,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进行,从而有效预防和杜绝腐败现象。

3.3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

针对经营活动中的购入、销售、收款、付款、理财等各环节及有关财产、物资的收发保管和货币资金收支,费用标准等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的操作程序控制。这些控制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授权与审批制度,财产的事务控制制度,以及收支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收入分配管理制度),财务检查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及会计基础工作等。它可以使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实现横向可比,纵向可分,有利于领导层掌握公司财务工作的全局,充分发挥整体财力的作用。

3.4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度

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直接影响。现今,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其真实度,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外,建筑企业本身还应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⑴大力宣传相关的会计法及会计准则,提高施工企业中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度。⑵建筑企业本身应加强会计管理建设,制定有效可行的会计管理指标,详细划分公司的会计权责,规范化的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建筑企业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⑶施工企业内部应建立可行的会计审计制度,进行定期性的审查企业中的会计账目,以减少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

3.5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需要强有力的预算管理体系作保障,促进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为此,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管理是将业务、投资及财务等管理手段实现无缝对接,全部纳入预算进行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确定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目标,加强预算的执行控制,确立与预算挂钩的业绩考核体系,通过过程中及时考核兑现,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全面预算。

3.6 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利用资金。

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同时财务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在企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资金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企业必须把有限资金合理分配、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对企业经营的保障、支持和控制监督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运行成本,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3.7加强项目的成本费用控制

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首先应由工程专业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对项目各个阶段的材料物资、设备配件、人工等成本费用制定详细的预算和计划。然后落实到项目的材料部门、机械部门、财务部门以及施工队,明确各种资源的消耗定额和施工机械配置,明确完成的时间和质量要求。项目的相关责任人对项目实施进程、成本费用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第7篇: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债权管理;应收账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0日

施工企业的债权,主要是施工企业承接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其与工程发包单位在工程承包、商品交易过程中应收未收的各类款项,包括应收未收的工程款、已完工未计价款项、质保金、材料款等。以应收账款为核心的债权管理,是施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债权风险较高的环境下,加强施工企业的债权资产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资产负债率,是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施工企业债权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施工企业债权现状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善,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面临着“干工程难,催要工程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为抢占市场,追求利润,企业采取垫付资金的方式承揽项目;另一方面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行为普遍,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建筑施工企业又属于微利型企业,经营积累少,权益总额较低,资产总额和债务资本较大,在资产总额中,以应收工程款为主体的债权性资产又占据了总资产的较大比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一些虽已完工但尚未获得建设单位验工批复的存货类资产大量存在,这类已完工但尚未结算的款项也是一项准债权。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施工企业债权占总资产比率为40%~60%,其中存货类准债权比例为20%~30%,且一些大型国企施工企业的债权类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债权问题给施工企业带来诸多影响,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质量,提高了资产负债率;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费用,降低了经济效益;引发了支付危机,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降低了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严重危及了企业的资金链安全。

(二)施工企业债权管理问题的原因。针对当前施工企业债权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我们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第一,对债权管理理念认识不够,债权的形成主体与认识重视程度不统一,各级部门对债权的事前管理认识不到位,对加强债权管理的长期性认识也不到位;第二,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问题,债权难以及时准确确认,到期债权难以准确掌握,已完工未结算款的性质复杂难辨,给信息决策带来障碍;第三,对债权管理的思路不具体,相关部门职责不够明确;第四,对债权管理的方式存在局限性,管理手段单一落后,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第五,债权管理与考核奖惩相脱节,管理力度不足。

二、加强施工企业债权管理的措施

施工企业的债权管理问题要想得以顺利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转变观念,提升全员风险意识,建立债权管理长效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才能化解债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一)提升施工企业各级管理者对债权管理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全面提升施工企业各级管理者对债权管理的认识程度及重视程度是加强债权管理的关键。首先,应当提高高层领导者的债权管理意识,高层领导重视了,才能激发下属各级的潜能和动力,才能确保企业顺利开展债权管理工作;其次,提升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对债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每个关键岗位都能熟知自己对债权结果的责任,形成全员清欠态势;再次,对于债权管理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调动多方力量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原因,积极推动难点问题的解决;最后,对于将债权管理纳入奖惩制度,也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领导重视了,才能积极推动奖惩制度的执行。

(二)将债权总额纳入全面预算管理。应将债权管理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在预算组织体系中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债权管理中的职责,并按照职责分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管理。从债权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控制,再到分析、调整、考核等一系列过程,形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闭环流程。哪个环节的债权出现问题,能够明确及时地找到相关责任部门,将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防范,从被动清欠转变为主动防欠。

(三)分类管理债权项目。从企业总部硭担首先,应当从宏观上下达管控目标,控制债权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其次,应当重点关注到期的大额拖欠债权,重点清算清收应收账款中的到期大额拖欠工程款、存货中较长时间无动态的已完未验工程款及房地产开发存货;最后,对于难以解决的项目债权要下达清算清收指标,单独进行重奖。

(四)对债权管理落实责任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是指应当采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债权管理实行定人、定责、定任务、定时限、包成效的责任制,将债权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分解管控目标,限定债权的结算或收款时限,并签订责任书,严格按照责任书的约定对债权进行管理。

(五)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日常动态管理。准确的基础信息数据能够给债权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实现债权信息化的集中管理能够提高债权管理的效率。当前已经有一些施工企业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的各类债权,通过建立债权管理信息系统,对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便于管理者分门别类对债权进行管理,多层次、多角度的提取所需数据,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债权管理效率。

(六)将债权管理与考核奖惩相挂钩。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将债权管理与考核奖惩相挂钩,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相关责任人积极主动地去清算、清收债权,确保债权清算清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盘活施工企业债权资产的主要方法

要盘活施工企业的债权资产,企业不仅需要加大清收力度回笼资金,还可以开展债权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保理等业务加速资金的循环。

(一)债权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能够给企业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施工企业债权资产证券化,既能够甩开应收账款的沉重包袱,又能够有效盘活资产。债权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为:(1)投资者与证券公司签订《订购协议》,将认购资金以专项资金管理方式委托管理人进行管理;(2)证券公司与原始权益人签订《应收账款买卖协议》,将专项计划资金用于向施工企业以折价方式购买应收账款,组建应收账款资产池;(3)证券公司与施工企业签订《应收账款服务协议》,施工企业作为资产服务机构负责与应收账款及其回收有关的管理服务及其他服务;(4)证券公司与托管银行签订《托管协议》,由托管银行对专项计划资产进行托管;(5)债务人偿还应收账款后,证券公司向托管银行发出分配指令,托管银行通过登记机构向投资人制度资产支持证券本金和预期收益。

(二)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一般为无追索权保理、有追索权保理和折扣保理,施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债权特点理性选择保理业务的种类;对于保理合同中可能会隐藏的内容、支付方式、时间等的风险,应当尽量规避;同时,实行应收账款保理,还应当签订正式合同,按照合同规定努力完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会计管理,对于合同的执行过程也应当全面激励,留存与保理合同相关的债权书面凭证,以防后续因合同纠纷造成不利局面。但保理业务由于受到外部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及很多施工企业对其缺乏必要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来实行的不多,制约了保理业务的发展。同时还需要注意,应收账款数额巨大会使保理业务变得沉重,保理费用高昂,还需要施工企业承担应收账款容易收回的机会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瑞乾.浅议施工企业债权债务的管理[J].交通财会,2012.11.

第8篇: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建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建筑产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建筑行业中,施工企业承担着建筑产品的生产职责,其管理水平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影响巨大。文章结合作者长期工作实践,围绕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体现了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繁多,工序复杂,良好的现场管理不仅是建筑工程有序、顺利实施的基础要件,也是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进而对于施工企业进行项目建设能否实现预订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是现代化建筑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1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充分认识和理解建筑工程招投标是为了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业主、施工单位等各方面合法利益,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维护建筑市场和谐有序,促进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程序。许多施工企业对项目工程招投标的真正含义认识不透彻,单纯将招投标作为竞争项目的程序,为了获得施工项目,单纯采用降低承包价格的手段。而建设单位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也往往选择价格最低的投标企业,而忽视其它方面的考量。其结果就是工程施工价款远远低于项目建设实际需求,导致施工企业承包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太低,甚至存在亏本的可能。为了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施工企业一般都会采取牺牲工程质量安全的方式来降低工程建设实际发生费用。这就是大量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和建筑质量纠纷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经常采取“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手段,用较低的价格取得施工合同,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频繁设计变更,增加造价,以提高最后的经济收益。这些行为,扭曲了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根本意义,造成建筑工程市场混乱,对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1.2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我国建筑企业有部分存在时间较长,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思维、手段方法跟不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快节奏。还有部分企业虽然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但由于管理者主观认识的问题,相较于企业经济水平,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由于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与开展缺乏规范性、科学性。这也为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从长远角度看,对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1.3资金匮乏是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大量的人员、材料、设备的运用,再加上各种管理和专项费用,使得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为了取得标的,大幅压缩投标价格,致使工程造价偏低。同时,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实行施工企业垫款施工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施工企业的经济压力。再加上货款拖欠等情况,使得建筑企业资金极为紧张。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运转困难。企业为了提高利润空间,经常采用设计变更、清单漏项、现场签证等方法,从而导致额外的单据、文件大幅增多,提高了施工管理工作难度,由于计划外的情况增多,许多单据不能及时收集,使得工程款项不能按时到位,反过来又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经济困难。

1.4成本控制效果不佳现代企业竞争压力巨大,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就必须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我国企业开始实施成本控制时间较短,许多企业尚未形成成本控制的理论认识,仅凭经验开展工作,造成成本控制工作科学水平不高,效果欠佳。成本控制是门专业水平极高的工作。工作开展的好坏和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缺乏专职人员,往往由其它岗位人员兼职,不仅精力无法集中,而且相关专业知识、经验都较为不足,成本控制工作效果很不理想。由于成本控制不到位,企业经济利润流失严重。

1.5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多发招投标把关不严、资金缺乏、管理混乱等因素直接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乏保障,质量、安全事故在施工和后续使用过程中多有发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从业人员和建筑业主人身安全。这些事故的发生,损害了施工企业经济利益,企业为了增加效益,往往又会采取前文所述的各项违规手段,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1.6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有限,主观能动性不高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目前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管理工作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的高低。由于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多数都不是管理专业毕业,工作后也很少接受相关专业培训,故而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而建筑企业制度规范的缺位,特别是激励机制设置不科学,导致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较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薄弱,这些都阻碍了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2整改建议及对策

2.1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模庞大,内容繁多,结构复杂,要保证各项工作实施规范有序,必须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措施,规范工作程序,通过严密的监管工作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要积极开展员工在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业务水平,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员工对企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2.2建立完善的企业项目管理机制针对现代化的工程项目实施需要,建筑企业必须实施项目管理制。围绕项目建设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总负责人,项目经理必须具有足够的,能够使之充分履行工作职责的管理权限。要建立配套的绩效管理制度,将项目建设目标细化分解成多个指标,根据最终指标完成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2.3建立规范的投标执行程序建筑企业要充分认识工程招投标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认真履行项目投标相关程序。在投标工作正式开始前,要组成专门的投标小组,针对标的项目及市场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标书,确保内容全面、细节具体、数据精准、可行性高。实际可行性,既要保证企业可以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又要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3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国内建筑企业受到国外企业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企业必须认清现实,积极谋求体制创新,推动技术升级,做好资源配置优化,提高管理水平,适应市场需求,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越来越严苛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进而谋求更大的发展。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筑企业管理者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起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要夯实制度保障,加强监督制约,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工作的顺畅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平,王洪钧.建筑施工4D++模型与4D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3):70-78.

第9篇: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施工企业资金紧缺问题形成原因入手,对管好用活企业资金,提出了注重投标环节,抓好资金管理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并就施工企业管好用活资金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就资金的有效管理提出了可操作性办法,对企业资金管理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高流动性的资产。资金犹如血液渗透于企业的每一个组织层面,构成了纵横交错的运行网络。但在资金管理方面,大多施工企业面临着成员单位资金盈缺不平衡,成员企业之间交易通过外部银行结算,产生大量的资金体外循环;企业总部不能有效监控分、子公司资金支付;不能迅速掌握企业整体资金的存量、流量、流向;成员企业的筹资、投资决策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运营的效率、效益,制约着企业市场的进入能力与竞争的后续保障能力。因此,资金管理问题已成为施工企业当前刻不容缓、亟待加强的一项中心工作。

一、造成资金紧缺的主要原因

1、投标时注入履约保证金过大

近年来,建筑市场施工队伍急剧膨胀,建筑工程供不应求,注入履约保证金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建设单位为防止施工失信,违反施工承包合同,有的建设项目在投标前,建设单位要求参与投标的施工单位的开户银行为其出具投标保函,金额为中标价的5%~10%不等,个别施工企业每年因办理各种保函而向银行抵押的货币资金高达上亿元,严重影响了资金周转。

2、管理薄弱,导致资金使用效益差

企业各项费用的实际开支虽然制约于计划控制,但又未能达到实际有效的控制,致使各项费用的超计划支出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其客观原因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有许多意想不到但又必须支出的项目,增加了各项费用的实际支出数;主观原因是一些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切实有效地抓好计划控制这一关键环节。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购买固定资产超过了企业资金承受能力。企业迫于竞争和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特别是在承揽一些“高、难、精”的工程项目时,必须要具备精良先进的专项设备才能满足施工要求。为了揽到业务,企业不得不动用“家底”,或向银行借款购置专项设备。二是加大了管理费开支计划。由于承揽工程项目繁杂,点多线长,遍地开花,新开工一个点、一条线,众多人马即投入追踪信息,投标揽活,开工典礼,加大了差旅费、招待费的开支计划。三是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由于点多线长,上一个队伍就必须开一个银行账户,有的甚至一个单位多头开户,致使资金分散沉淀,造成浪费。四是备用金管理不善。备用金管理作为资金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被人们忽视,有的单位甚至不把它纳入资金管理的范畴,致使备用金余额日益增长,有的个人借款甚至达几十万元,从而造成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二、如何管好用活资金

1、注重投标环节

投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竞争的开端,是企业资金注入的源头,要搞好资金管理,必须从源头抓起。目前,由于建筑市场不规范,一些施工企业不得不低价中标,甚至亏损也要中标,结果致使资金周转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投标之前应当科学运筹,精心测算。一是要了解建设单位资金及其到位情况;二是要了解建设单位的资质等级及其信誉程度;三是要掌握所投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四是要确定我们的最低标价。如果该项目需要施工单位垫资施工的话,还应认真分析研究,全面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就是说必须考虑到垫资期限、存款与贷款利息的差额以及建设单位的偿还能力等诸多因素。通过全面分析之后决定该标是否可投,再做出正确的决策。要始终坚持“项目要选准,期限要明确,效益超利息,资金有保障”的原则,坚决反对有标必投,盲目追求中标率或只讲求产值不讲求效益的片面思想。

2、加强资金管理,管好用活资金

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推行现金预算管理制度。现金预算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定期编制现金预算表的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支出进行预算平衡,并严格按照现金预算表计划,组织落实当期现金流入,执行当期支出项目,以达到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一种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实施现金预算管理,能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管理职能,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通过对资金周转的全过程组织控制,达到缓解资金紧张状况,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目的。因此,现金预算应本着“量入为出,节约使用,保证重点”的原则编制。对编入预算的现金收支项目要进行认真分析,现金收入项目要确保按期落实;现金支出项目要逐笔研究,优先供应施工生产和经营急需以及职工工资的发放。施工垫资、履约保证金、购置固定资产都要提出可行性报告,不但要看单位财力的可能,而且要充分考虑资金的供需情况,要把“以收定支”作为供应资金的依据。财务部门要及时给领导提供资金收支情况,为企业经营决策当好参谋。

(2)控制专项设备的购置。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一是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做好设备购置的论证工作。论证是不是急需购置的设备,是不是性能最好的设备,是不是质优价廉的设备。二是根据本企业的施工专长,侧重于一个专业设备的依托,成龙配套。三是在承揽到“高、难、精”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同时购买配套设备,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四是设备的需量和型号,必须与本企业的经营能力相适应。五是以设备的先进、适用为前提,避免脱离实际的贪大求洋。

(3)压缩各种费用支出,强化计划管理。企业必须做到支出有计划,开支有标准,成本有控制,坚持“一支笔”审批签字制度,促使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冲击下,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各级第一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强化成本控制,真正做到节支降耗,杜绝浪费。严格内部管理,做到各项开支必须遵守有关财务规定,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标准,达到扭转资金困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强化资金集中管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施工企业可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对企业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形成的作用。一是聚沙成塔,积小钱办大事。施工企业的成员企业或机构设立之初大多数会在当地银行开设银行账户,进行资金结算。在这些成员企业的银行账户中会或多或少留存一些资金余额。从单个账户看,一般都不会很大,但集中起来看,其总量有可能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能够满足较大的资金需求。二是统筹安排资金,按照企业及其分、子公司的发展需求合理调节资金。由于施工企业的成员企业分布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域,它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就有可能不同,资金使用高峰与低谷交叉出现。通过对企业的全部存量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可使资金紧张的企业能够获取集团的奖金支持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三是内部融资,节约融资成本和财务费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融资机制,充分利用各分、子公司的闲置资金,一方面有行于减少企业外部融资的总额,节约利息费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统借统还,获取规模效益。

(5)降低施工垫资的风险。为了避免施工垫资所导致的拖欠款恶性循环的隐患,企业对新上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准垫资施工。对个别工程项目因维护企业信誉,并且建设单位有明确要求需要垫资施工的,必须要有具备担保资格的建设单位进行担保,并经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6)做好各项保证金的监管工作。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向建设单位支付的投标保证金,应在招标文件规定时间内,落实专人负责催收。企业在中标后,向建设单位支付的履约保证金,应根据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规定的返还方式和时间,及时成立催收领导小组,并明确责任人和催收目标,确保按期收回。

(7)抓紧各种拖欠款的催收工作。一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拖欠的各项款项,应逐项逐笔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并对每项拖欠款的发生时间、金额、形成原因和债务人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资金安全可靠。二是企业对各项拖欠款的清理和催收工作,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实行责任制管理。对按期催收回拖欠款成绩突出的责任人,应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未能履行职责,应收而未收回拖欠款的责任人,应视情节追究经济责任。三是对个别拖欠时间长、情况复杂的应收账款,在第一手资料齐全,申述理由充分和法律受理有效期内,力争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欠款,规避坏账债权的隐患。

(8)加强备用金的管理。一是要严格备用金借款规定,对已挂账的备用金,应在规定期限内督促借款人办理报销手续,坚持“前账未清、后款不借”的原则。二是备用金应按借款单位设置明细台账,逐笔登记备用金的借款及报销情况,每季进行核对,对拖延不还又无正当理由的借款人,应及时从其工资、奖金中扣回。三是对调出人员必须全部偿还备用金借款,并经财务部门签字后,方可办理有关调转手续。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如何管好用活资金是关系到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说起来简单,运作起来复杂,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当前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管好用活资金是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企业尤其是财务、经营、计划、物资等部门应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改进方法,由事后分析改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真正做到“高度集中、科学预算、高效运转、严密监控”,把资金管理当作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重视起来,并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同时克服那种单纯的只顾生产,不顾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只有这样,资金才能管好用活,企业才能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夏乐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张绍学:公司财务理财学.中国政治经济出版社,1998。

[3]罗福凯:现代公司理财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4]尹书亭:公司财务管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

[5]谷祺:现代企业理财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