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施工道路管理范文

施工道路管理全文(5篇)

施工道路管理

第1篇:施工道路管理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1.1材料管理问题

建筑市场鱼龙混杂,有的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对材料的采购和使用做手脚,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特别是某些施工困难度比较大而且结构要求比较复杂的桥梁工程,质量问题更为突出。

1.2沟槽路基塌陷的质量问题

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布设很多的管线埋在道路内部,而在管线布设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管沟的回填处理,而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回填土的过程中会出现质量问题。比较典型的原因有,在碾压的过程中出现倾斜碾压;回填土太厚超过了标准厚度,造成碾压的实度不够;回填使用的土的强度值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强度等。这些潜在的问题,都会使得回填土压实程度不够,达不到工程设计要求,最终造成沟槽位置的路基塌陷,产生路面裂缝,不利于工程施工质量[1]。

1.3井井周产生塌陷的质量问题

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时候,都会在行车道上设计检查井等辅助设施用于各种管线的检查工作,因为一般检查井的直径都比较小,使得检查井周围的压实工作比较困难。再加上施工人员对细节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够,会造成检查井井周与路面接触的地方出现塌陷问题,在行驶车辆途经这些地方的时候,发生跳车现象,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发生[2]。

2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中要遵循的原则

(1)工期保证。按照施工设计的内容对施工的前后顺序进行细致的计划安排,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并时刻关注天气条件的影响,有效的组织施工,争取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目标。(2)建设质量优良的工程。制定科学的工程规划,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施工,保证各个施工工艺及流程的质量都能达到标准要求,从而建成一流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在质量和进度发生矛盾时,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进度的调整。(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目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各项现场管理制度和措施真正的落实到位,从而保障顺利完成安全生产目标。

2.2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1)技术准备。在施工之前,必须认真详细地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分析,掌握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各个要点,并且还要严格审核设计图纸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从而保障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工程施工之前,还要对工程需要的各种资源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准备,并对影响工程施工的各项客观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清楚掌握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2)现场准备。按照工程设计的施工图纸的实际要求完成经纬坐标桩和水平桩建立工作,用最短时间把测量控制网点建立起来,形成测量控制网络。现场准备工作还要做到施工道路运输通畅,通水、通电以保证施工人员的正常生活和施工用电,按照要求对总平面的标高进行确定,保障土方挖填和找平作业顺利开展。(3)物料准备。针对国家调拨部分的物料要最短时间内进行指标申请,针对需要采购的物料要及时安排采购人员进行采购,针对需要定制的物料如钢材、混凝土预制件等要提前安排供应厂家进行生产,以确保道路工程施工物料充足,提高施工效率。

2.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加强道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内容就是对物料和设备的管理。对物料的管理要确保施工物料的摆放和储存合理,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物料浪费或丢失,最大程度降低施工成本投入;对设备的管理必须要做到合理化使用,及时保养设备,保障每个施工设备都能达到理想状态,以保持最好性能保障道路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2.4加强对重点工艺的施工质量管理

(1)管沟回填土管理。严格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施工环节,使其达到工程设计和有关国家规范的相关要求。比如说在进行管沟填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分层回填的厚度、压实的程度、填充料的强度等关键因素,以保证管沟回填土的施工质量。(2)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路基通常都是利用自然土进行施工,在路基填筑施工开始之前,及时试样检测所使用的自然土的物理承载力、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等,以便保证路基施工的顺利完成。并且还要注意的是要选择塑性指标较小的土场里的土进行路基填筑施工,有利于保障路基的质量。(3)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在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要确保混凝土28天的抗弯拉强度能达到4.0~5.0MPa,抗压强度达到30~35MPa;为了能使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达到工程要求,在设计混合料配合比的时候,确保单位水泥使用量最少300kg及以上,水泥标号最低是425号。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要第一时间进行腹膜并洒水养护,时间最保持14天及以上,防止强风和暴晒的影响。根据实际设计要求保留好胀缝。

2.5加强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

施工过程主要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在加强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制度,实现施工人员素质全面提高。并且还要建立完善的工程责任制度,落实责任人,以保证施工质量。

2.6加强跟踪检查管理工作

加强跟踪检查管理工作就要求质量管理人员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善于发现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认真的记录下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最大程度的降低质量事故的发生。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还能很好保障施工人员能够按照工程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障了施工的高质量完成。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对施工的各个要点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提升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保证了人们的出行安全,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91-192.

第2篇:施工道路管理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措施;分析

引言:

作为市政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份复杂且系统性强的工作,不同的工程所对应的现场管理也不同。随着关注度的提升,有关部门应该提高重视、端正态度、创新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加强管理,用以提高施工质量。

一、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现场管理的意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地政府对市政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国家更是从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加适宜人们居住。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参与公共建设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市政道路建设也提出了更多要求,所以,市政道路工程的方面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探索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的过程中,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凸现了出来,因为它不仅是高质量的前提,也为施工单位节约成本、创造利益。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顺应时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是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现场管理的创新升级势在必行。

二、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质量监管不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很多单位把如何缩短工期放在首要位置,而忽略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导致工人们在施工时只追求速度,不重视质量。并且施工单位没有详细的监管措施,不能对施工的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往往工程交付之时就是问题出现之时,不得不进行返工,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还降低了人们对市政工程的信任度,造成公众情绪不满。

2.工期规划比较模糊

一项工程要想正常进行,前期必须做好规划工作,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提前预料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防范措施。但是实际上,很多施工单位为了抢工程拼速度,本末倒置,拿下工程后立马开工,边施工边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遇到突发状况后,由于没有应急预案,往往会束手无策,耽误工程进度和质量。

3.对施工材料管理不足

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非常关键,理应对其加强管理。但是,很多施工单位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都集中在一个部门,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有些人以权谋私,和材料供应商相互勾结,进购质量不过关的材料,在其中谋取暴利,市政工程成了其赚钱的工具。这不仅降低了施工质量,也给施工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缺乏后期维护工作

很多人对道路施工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其只存在于施工过程中,其实不然,施工管理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动态过程,施工之前、施工之中和施工之后都应该纳入到施工管理的范畴中来,并不能把工程结束作为管理结束的标志,施工单位要对道路后期使用状况负责。现实中很多单位认为完成施工就大功告成,缺乏后期维护保养工作,致使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无法追责,道路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

三、加强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审核机制

市政部门在进行道路工程招标时,要对投标单位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具备施工资质,设备和人员能够满足道路工程的需求,并对其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进行详细了解,与其管理人员进行约谈,了解其工作理念。总之,与工程相关的所有信息都要做到了如指掌,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才能在出现问题时快速做出决断。

2.重视前期的规划工作

道路施工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城市中越来越严重的交通压力,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所以,道路工程一般集中在人口密集、交通繁忙的地段,因此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提前做好详细的规划,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考察,把燃气、绿化、排污、供水等等方面的问题一一了解清楚,并与相关部门进行详细的磋商,在保证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制定施工计划,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

3.对材料和人员加强管理

对参与工程的人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具体施工人员,都要进行详细摸底,确认其技术水平,并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分工,明确责任。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人员考核,重要岗位要做到持证上岗,严格工作记录。对于材料的管理,从考察、采购到检测和使用,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把控,建立详细的审查机制,确保进到工地的材料质量合格。实行追责制度,每一个环节的材料出现问题都能找到责任人。施工过程中,要请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不留隐患。同时,要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效益而忽视对质量的控制。

4.坚持施工管理原则

进行施工管理时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是经济原则,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保护周边环境和建筑,对资源合理充分的利用,避免造成浪费。其次是技术原则,无论是施工还是管理,都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必要时可以先进行试验,确保工程的合理性。

5.后期跟踪控制

施工管理工作不能随着工程的结束而结束,施工单位应该重视后期的维护跟踪。工程完成后的一段时期内,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施工道路使用状况进行现场勘查,并将其形成观察日志,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同时注意对道路进行定期维护,延长道路使用周期。同时,市政部门也要保持与施工单位的联系,督促其按时完成跟踪检查任务。四、结束语市政道路工程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其施工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大,管理起来有很大的困难。管理的松散会造成质量的下滑,所以相关单位必须提高认识,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加强施工管理工作,保障道路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锡钢.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6):191-192.

[2]李梦希.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J].工程建设,2017,49(03):110-113.

第3篇:施工道路管理范文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其中包括设计标准以及质量标准,市政道路工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关系着城市的面容面貌,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基础的生活服务,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的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以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从而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

1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效率低

市政道路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是由政府投资,工期紧、周期短,质量高。在施工过程中要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与影响。因此,施工效率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决定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往往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施工现场管理粗放、忽视过程管理,与各方建设主体沟通不及时等均会造成返工现象,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

1.2信息传递存在偏差

在市政道路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应认真研究地勘资料,提前勘踏现场并和设计人员多沟通交流,熟悉现场施工条件,做好施工前的筹备工作。熟悉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地下管线等建筑物资料、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等的准备工作。多方位多层次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措施和管理经验,在对现场进行勘察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可靠性、可实施性。加强各建设主体的横向和纵向的信息交流。提前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可以更方便地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3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整体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整体的素质仍然不能满足建筑施工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地不断涌现,意味着市政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超强的综合素质能力,在面对相关产品的业务和不同风险可以进行预知和分析,而且在后续过程中用不同的预防方法来针对不同的风险。因此,应加强此类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体现其专业技术人员人才价值。对于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来说,项目管理人员涉及的领域很多,所需要的知识面比较广泛,这就对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具备充分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不仅仅要体现在实践上,还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根据工程现场的情况合理地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工程高效率地完成。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起步较西方国家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所以对当下的情况,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至关重要。

2解决市政道路工作施工现场问题的措施

2.1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施工效率

人、机械设备和材料是市政道路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三大主体,除了提升技术人员自身专业素养之外,材料和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合工作已经成为市政道路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首先,市政道路施工的材料占据着施工整个过程的大部分资金,且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工作面小,可堆放的材料场地狭小,因此应有计划地做好材料采购工作,分批进场,应派专人核验材料的质量与数量,保证质量,杜绝浪费。随着当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尤其是工程机械,在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需要,施工现场的布置,对设备的选型、主要的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进行充分地了解,选择出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可靠、节能、环保的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分阶段、分期组织进场,并结合现场与周边环境、交通情况等合理安排好工作路线、做好各工序的搭接。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2.2提高市政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论是在企业或是施工现场,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从前期招投标的严谨到施工现场的严格管理再到结算工作的严密,每个过程的准确把控都能具体体现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证市政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随着建筑行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做大、做强,就需要不断进步,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由原先的专业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以适应企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因此,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就是重视企业的发展,企业应树立长远的培训机制,将管理人员的培训纳入日常,并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步伐,重点培养一批一岗多用、多才多艺的技术型复合人才,并定期对各类专业技术、技能人员进行考核,制定奖惩制度,调动学习积极性,把“学习”工作化,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使之真正转变为能够在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大显身手的多面手。

2.3加强施工管理的信息交流

2.3.1加强前期的交接工作

市政道路建设大都处于城市的繁华地段,交通压力很大,所以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提前对其周边环境、地下管网、交通状况等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当地城市规划考虑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热力、通讯、绿化、雨水、污水等综合因素,使各个环节有序进行,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与工期要求。另一方面,项目部要提前与周边单位、社区进行沟通交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麻烦,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3.2完善事后检查工作

对于一个完整的工程来说,后续的完善和检查往往会发现新的问题,因此要严格落实工程完成后现场的检查工作、成品保护工作。敷设于市政道路下的管线、路基填方、路面的各结构层等隐蔽工程应及时做好验收工作。施工管理现场管理人员对既有及新建地上杆线、标志标牌等成品保护工作应做到多留心,多走动,详细的记录发生的特殊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处理问题,确保市政道路工程顺利竣工,交付使用。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周边的道路建设迅速发展,道路工程的质量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逐步走向系统化的道路。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好坏决定着工程的成本、工期以及使用寿命,所以我们必须学习相关的知识,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研究,直面当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做到持续改进,使市政施工道路的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振奇.浅析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因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9期.

[2]薛连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外部因素控制的几点措施[J].科技资讯.2009年27期.

[3]陈少青.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J].福建建筑.2012年01期.

第4篇:施工道路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引言

交通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对其展开分析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道路上发生的多种交通安全事故都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只有从交通组成和交通量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才能够认识到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城市道路在长期使用后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保证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就必须要对道路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因此城市道路中的施工现象无法有效的避免。但是道路施工的过程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诸多的影响,如何尽可能降低道路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尽可能减小施工对交通造成的影响;其次要尽可能降低道路施工给正常的行车驾驶人带来的风险。现阶段在进行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路段的车速会显著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明显下降,其他未施工路段则几乎不会受到影响。当道路的施工区域占据了部分道路时,驾驶人在经过施工路段时不得不进行变道,这一行为会导致其他车道的车速变缓,进而出现一定的拥堵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车辆之间的擦挂、轻微碰撞等事故,进而对道路的行车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应该对驶入施工道路的车辆进行降速要求,并采取有效的减速措施,使车辆低速驶过施工路段。对施工期间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采取科学的措施,能够降低道路施工对交通安全产生的负面影响,显著地提升道路施工的管理水平。

1城市道路施工区概述

1.1道路施工区的定义

在进行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为有效保证施工人员以及各种类型设备的安全,对部分道路进行维修的区域称之为道路施工区。这一区域在城市道路维护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在对施工区组成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将道路施工区域划分为4个部分,如图1所示。依次分别是预警区、过渡区、活动区及终止区。

1.2道路施工区域的分类

现阶段在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区划分为2种类型:全封闭施工区域和半封闭施工区域。全封闭施工区域是指一整条车道都被完全占用;而半封闭则是指只占用车道的一部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半封闭施工区域又可划分为占用一个方向全部车道进行施工和占用一个方向部分车道进行施工。在占用一个方向全部车道进行施工时,施工侧车辆借用对向的车道实现通行,整体上的通行方式为半幅路双向通车。在这种运行状态下道路的交通状况异常复杂,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交通管制措施进行实现对交通安全的有效控制。

1.3道路施工区特征

若道路施工区存在,其必将对道路的正常运行情况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使施工区域路段的通行能力显著降低;若施工路段上游来车较多,将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情况出现(如图1)。因此在道路施工作业时需要在施工区域的上方和下方都设置一定的标志,告知前方路段施工,引导驾驶人员绕道通行,进而有效降低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现象。

2城市道路施工的交通安全现状与问题

2.1道路施工交通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众的经济收入逐步提升,汽车保有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由此对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在行车的高峰时间段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堵车现象,这种交通拥堵的现象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近年来,尽管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在逐步的降低,但是每年还是有许多人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根据相关部门的分析报告,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道路的规划和建设不合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道路交通堵塞;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车联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过低。

2.2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城市在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占用一部分车道,由此导致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相关路段的拥堵情况加剧,大大提升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必然要使用到各种类型的设备和大量的原材料,设备和原材料的堆积进一步侵占了道路的空间。在使用设备和堆放的原材料可能会影响驾驶人员的视野,以及影响车辆的性能,由此加剧了道路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2)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队伍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未设置完善的安全保护设施,未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作业,导致保证道路施工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未切实地发挥作用,容易出现因施工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此外,施工队伍在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未针对施工现场环境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进而导致了交通安全事故。3)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存在问题。技术人员在施工之前对施工区域的现场环境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进而导致了制定的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地执行,极大地延长了施工周期;部分施工技术较落后,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道路的施工任务;施工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策略,未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道路施工的效率,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重视等。

3道路施工中交通影响因素

3.1宏观方面的影响因素

1)由于我国部分城市形成历史长,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道路施工进一步显现了这一问题。2)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部分人群未养成良好的城市生活、交通习惯。社会群体对交通规则的理解较差,在驾驶车辆面对复杂路段时处理能力有限。此外,汽车在我国普及的时间较短,导致我国尚未形成驾驶文化,各种违章违规现象屡见不鲜。3)道路施工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目前我国交通法整体上不健全,未对道路施工过程中占用道路情况下,车辆的通行做有效的规范,导致司机在遭遇到道路施工情况时缺乏有效的行为指导,挤占车道,造成了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4)道路建设规划不科学。理论上城市中的主要路段应该设置为多车道,但是受限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导致现阶段大部分城市的道路规划都缺乏科学性,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无法借助道路规避存在的安全隐患。

3.2微观方面的影响因素

1)机动车驾驶人。主要指个体的驾驶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在面对复杂的路况时存在心理认知上的差异。部分驾驶员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路况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无法及时正确地驾驶车辆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在道路施工拥挤路段,更容易因为驾驶技术限制导致出现车辆之间的摩擦和轻微碰撞问题。2)非机动车驾驶人。这部分人群主要指行人和借助其他代步工具的人群。现阶段我国城市中的代步工具类型繁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交通制度未对其交通行为作出明确的规范,导致了部分人员肆意违反交通规则,随意在道路上行驶,进而导致了交通安全事故。3)车辆。车辆中的各个系统功能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驾驶人在驾驶汽车之前,应对汽车展开全面有效的检查,进而保证汽车的完好性。4)道路环境。又可以具体地细分为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一般情况下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越好则交通安全性越高。

4城市道路施工交通安全的控制对策

4.1交通安全的控制原则与方法

对于城市道路施工路段交通安全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确保施工的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将居民的出行作为优先考虑;操作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交通及工程结合进行;考虑道路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灵活施工以及道路的稳定性等。这样综合了经济、交通、视觉景观等多方面的考虑,将施工路段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安全可行。

4.2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法

交通组织方法是把各个级别的道路所组成的“区域路网”作为一个不断运行的“有机的整体”的组织方法。首先要统筹安排整个施工项目,然后优化交通组织方案。具体的方法有探索原有道路资源的交通潜力,使路段流量和通行能力匹配;在施工区预留行人通道;组织好施工区域主要建筑对外的交通;减少原有构筑物的移动;设置完善的边线和标志。

参考文献:

[1]戴忧华,郭忠印,孔令旗,等.城市道路施工交通安全评价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9(4):92-96.

第5篇:施工道路管理范文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面施工工艺;管理措施

1工程实例

本工程路面设计为沥青混凝土,结构设计分为三种不同构成。主路匝道路基段机动车道: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6cm(抗车辙沥青混凝土AC-20C)+8cm(沥青混凝土AC-25C)+3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辅路机动车道: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6cm(抗车辙沥青混凝土AC-20C)+7cm(沥青混凝土AC-25C)+32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天然砂砾底基层)。非机动车道:3cm(沥青混凝土AC-10F)+5cm(沥青混凝土AC-16C)+1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稳定碎石基层。为加强基层与面层之间的紧密结合,基层顶面必须喷洒透层油,采用乳化沥青PC-2,用量为1.0~1.2L/m2,渗入深度不小于5mm。各沥青层之间必须喷洒粘层油,规格为乳化沥青PC-3,用量为0.5L/m2(沥青含量50%)。

2路面工程施工方案

路面沥青混凝土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不建设沥青混凝土搅拌站。自卸车运输,2台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共同进行作业,为了摊铺平整度能够满足要求,合理运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找平装置。碾压时,既要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还要采用轮胎压路机,二者合理组合有效碾压。所有底基层、基层采用商品水泥稳定粒料,摊铺机摊铺的施工方法。自卸汽车运至现场摊铺,ABG423型摊铺机摊铺施工。

3路面工程施工工艺

3.1基层施工工艺

在道路工程基层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施工工艺,具体如图1所示。(1)施工准备施工前,需要对路基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具体要采用振动压路机和光轮压路机,碾压次数2~3遍,完成碾压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检验工作,包括压实度检验、平整度检验、弯沉检验。通过检查,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需要及时的解决,满足设计要求后再施工。(2)施工放样在下承层上,通过设置路桩来恢复中线,按照要求,每10m设一桩,为了方便挂线,还需要将十字指示桩,科学、合理的设置路肩两侧边缘带。(3)粒料运输施工前与当地粒料拌和站建立供应关系,以确保施工时,水泥稳定粒料的供应质量及供应速度。为保护已成型路基,由中型自卸车进行水泥稳定粒料的运输这样可以避免已成型路基受到破坏。在确定运输车的数量,可以充分考虑摊铺机的摊铺能力以及拌和站供应粒料生产能力,对运输车进行合理地调配。(4)摊铺和整型基层正式施工前,需要设置试验段,本工程中试验段设置为100m,在试验段摊铺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压实厚度,然后对混合料的技术参数进行测试,包括干容重、含水量等,保证混合料各项技术参数符合施工要求。以此同时还要对水泥稳定粒料的配合比进行测定,明确松铺系数,并围绕松铺系数对摊铺机熨平板进行检查,保证其宽度和高度符合技术标准,并固定好熨平板和挂钢丝,按照技术要点,对自动找平装置进行调整。在实际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要连续不断摊铺,禁止随意停顿摊铺,保证摊铺的均匀性。一边摊铺,一边还需要控制摊铺层的厚度,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5)碾压完成摊铺以后,对摊铺效果检查无误以后,采用压路机对路面进行碾压。为了保证碾压效果,需要对水泥稳定粒料表面进行检查,应使其始终保持潮湿,否则应及时的向水泥稳定粒料洒水湿润,碾压后,需要对水泥稳定粒料的密实度进行检测,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否则应再次进行碾压。根据施工中相关规范、设计要求以及按试验路段确定延迟时间,科学、合理的进行碾压,在此过程中,禁止压路机在路面上进行紧急制动或掉头,否则可能会对水泥稳定土层表面产生破坏。(6)接缝处理在处理施工接缝时,首先应处理好末端混合料,保证其平整性,然后采用与混合料压实厚度相同的方木,设置在紧靠混合料位置,处理好方木一边的混合料,保证其平整性,另一侧进行回填,其回填高度应高于方木,通常情况下,需要高出2-3厘米,然后碾压混合料,达到密实度要求后除去回填土及方木,对下承层进行全面的清扫,清扫干净后,利用摊铺机进行重新摊铺。(7)养生和试验检测碾压之后,立即对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进行养生,养生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将草帘覆盖基层中,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期间,禁止车辆通行,通常情况下,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在其他工序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对基层的破坏,一旦出现稳定层损坏,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的修补。养护完成后,需要对基层进行试验检验,包括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度、平整度等等,根据要求压实度大于98%;平整度≤8㎜;纵、断高程在+5、-10㎜以内;宽度不小于设计值;厚度-10㎜。

3.2路面面层施工

完成基层施工后,开展路面面层施工,具体的施工工艺如下:(1)施工准备准备好施工需要的沥青砼,对于成品的沥青砼,应进行试验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本标段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情况,确定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黏层沥青和透层沥青均采用的是乳化沥青。通过铺筑试验路段,对生产配合比以及施工方案进行检验,保证其适用性,为路面施工奠定坚实基础。(2)混合料的运输运输车辆未装入混合料之前,需要对料斗进行清扫,清扫干净后,将油水混合液涂到料斗的两侧及底部,防止混合料粘性较大,聚积在料斗两侧或者底部。同时在装车以后,采用油布进行覆盖,防止混合料水分蒸发结成硬壳。同时在装料时,应按照从前至后的方式进行,同时通过挪动汽车位置的方式避免粗细集料出现离析的情况。合理的设置运输车辆的数量,必须安排卸料车,通常情况下,不少于5辆,这样可以保证混合料的供应及时,保证摊铺机能够连续均匀不间断地铺筑,当天运输的混合料当天应完成压实。(3)混合料的摊铺水稳碎石基层得到监理认可后铺筑沥青砼下面层,施工期对下面层进行清扫,洒铺好封层油。热拌沥青材料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摊铺机开始在受料前应在料斗涂刷薄层隔离剂。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两台以上的摊铺机联合摊铺,其表面层宜采用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施工缝。每台摊铺机摊铺宽度不宜小于6m。通常采用两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有30-60mm宽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置易错开200mm以上。摊铺机就位后需要先进行预热,预热时间要控制在0.5-1h,预热摊铺机熨平板的温度不低于100℃以上,铺筑时熨平板振捣装置选择适宜的振动频率,以提高路面初始压实度。同时围绕松铺厚度,对熨平板高度进行调整,并且采用与松铺厚度相同的木块来支撑熨平板,保证熨平板的稳固性。最后对平衡梁进行调节,开始铺筑。料车与摊铺机保持约30cm左右距离,料车前进,摊铺机在后面跟随。摊铺时,需要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合理控制摊铺速度,一般情况下,控制在3.5米/分钟。需要注意的是摊铺过程中应注意螺旋布料器的运作,使其能够应始终保持向两侧均衡供料。一边摊铺一边专人检查,包括摊铺的厚度、摊铺的平整度,保证符合技术要求,一旦发现出现离析、拖痕,检查人员及时的进行处理。(4)混合料的压实完成混合料的摊铺以后,需要对混合料摊铺的平整度、宽度、厚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摊铺效果满足技术要求,再开展碾压工作,实际碾压过程中,需要遵循八字方针,即“紧跟、碾压、高频、低幅”,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试验段提供的技术参数,合理选择以及组合压路机,确定碾压的速度以及遍数等,以保证压实效果。在改性沥青SMA路面压实过程中,为了满足压实需要,应适当增大压实功,在高温环境下,将混合料碾压成型,加强路面的压实度。

混合料的压实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初压、复压、终压。初压,采用自重6-8t光轮压路机,按照路肩一侧压向路中心的顺序碾压2遍,或者也可以按照由低侧向高侧顺序碾压2遍。对于压路机的驱动轮,应向着碾压方向,对于后轮,应保持重叠1/3-1/2轮宽,这样可以保证混合料碾压效果,避免产生拥抱的问题。复压,采用2台18-25t轮胎压路机,2台轮胎压路机按照与初压相同的顺序进行碾压,根据试验段要求确定碾压速度和遍数,通常情况下,保持4Km/h和6-8遍较为适宜。要严格控制轮胎的气压,通常要求不小于0.7MPa,对于后轮保持重叠1/3-1/2轮宽。终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具体根据试验路段提供的参数确定碾压速度和次数,通常情况下,保持4-5km/h和3-4遍较为适宜,终压要到无明显轮迹为止。(5)接缝的处理在完成沥青面层施工后,在未冷却之前切割好接缝,然后冲洗干净。隔天,在接缝处涂刷粘层油,然后利用摊铺机进行新混合料的摊铺。由于工作中断形成的接缝,可以设置成横向接缝,使其与铺筑方向大致呈直角。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无论是相连的层次,还是相邻的两幅间需要相互错开,通常情况至少要错开1m以上。同时采用直尺对施工横缝进行检查,切除超过3mm时端头。为了新旧面的有效结合,应采用热沥青混合料,将其铺设在接头处20-30cm的位置上,这样可以保证原铺筑面保持在60℃左右。在摊铺接缝处时,先获得接头处的松铺厚度,然后再合理的设置熨平板的高度,设置完成后,合理的进行摊铺,完成摊铺后,进行检验,合格以后,立即双轮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并且合理控制碾压新铺层的宽度,根据规范要求应保持在15cm。在碾压过程中,按照向新铺混合料的方向进行碾压,完成一次碾压后,移动15-20cm,完成横向碾压后,再进行纵向碾压。(6)养护及开放交通在完成面层施工以后,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立即对其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对面层的温度进行控制,完成养护以后,还需要检测面层的强度,保证符合要求后才能开放交通。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沥青砼路面面层温度必须降低到规定的要求,否则不得开放交通。为了保证通车以及施工的安全性,对于通车路段,不仅要安排专人进行指挥,并设立明显施工警戒标志并拉线进行维护。确保车辆有序通行。

4总结

综上所述,在道路工程路面施工过程中,其具体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可能会给道路工程路面施工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充分掌握路面施工工艺要点,并采取有效的路面施工管理措施,保证道路工程路面施工质量,从而推动整个道路工程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贵平.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25+128.

[2]王晋峰.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9(Z2):44-45.

[3]郭二艳.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J].交通世界,2019(3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