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精选(九篇)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

第1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语言区;创设;指导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语言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效果。但幼儿往往对单一的语言材料不感兴趣,针对此,笔者根据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创设语言区环境,调整语言区的操作材料,并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中渗透环境语言,强调操作材料的情景性、操作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语言环境熏染的同时,获得满足感,从而在宽松的环境、适宜的操作材料中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

一、语言区指导要点

(一)注意个别化教育的落实

区域活动具有个别化教育的特征,是一种注重儿童个别差异,根据儿童发展水平与需要,寻求其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进步的教育机制。语言区也是如此,它提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内容,这样教师在区域的指导时更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关注儿童,了解、研究教育对象,而进行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育。语言区特别指出教师应具有因人而异教育能力,不能对幼儿有统一的要求,应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情况而定,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对于讲述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侧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现力,给予建议或点拨式的引导,多提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想出恰当的词汇表达;对于能力中等或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作适当的示范提示,让他们模仿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发言、讲述,教师讲一句,幼儿重复教师的语言,给予积极的鼓励,避免幼儿由于心理紧张而造成说话断断续续现象。

(二)注意介入时角色的定位

区角活动的指导看似简单,实际上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水平。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只有细致地观察,才能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以及幼儿是否需要帮助。像有的教师走马观花的巡视,是不能发现问题的,如发现幼儿活动存在问题,也不要贸然地指手划脚,中断孩子的活动。笔者认为,教师的指导不在于是否一定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而在于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导的时机、方式把握得是否准确。通过观察,捕捉幼儿活动的信息,在语言区中根据本阶段区域的指导重点、根据目标进行指导,整体观察和重点观察相互结合。在活动开始和活动结束环节,通过扫描和巡视,了解幼儿的进区情况和结束情况,以及活动结束对材料的整理情况等等。一般需要教师立即介入的主要情形是:A当幼儿出现负面行为时;B当幼儿不知材料玩法时;C当幼儿游离于游戏情形时(大家都在讲述,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等等。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在活动的中间环节,应以重点观察为主,静下心来尽量不要干扰到幼儿自然的行为,耐心的观察,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急于干预,细心的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细微的有价值的行为表现。这样能满足幼儿游戏过程中的真正需求,使教师指导无牵强之意。

二、语言区强调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

(一)强调创设宽松环境,创造幼儿想说、敢说的欲望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区创设的位置应比较独立、安静和温馨的环境,由于语言区重点是幼儿语言上的交流,同伴交往中的交流,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相互的交流才不会成为一种干扰,温馨的环境给幼儿一种安全感,促使幼儿想说的欲望,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语言区我进行了一番布置,地面铺上了塑胶地板块,旁边用围栏围起,还要保持光线的充裕,幼儿可以席地而坐,不受坐姿的影响,而不喜欢看图书,他们可以自由的与同伴一起讲,一起看,一起说。我又画了有山、有水、有花、有桥的故事背景图,贴在很矮的墙上,上面有一根一根的小吸管,(幼儿可以将图片插到吸管的洞里)幼儿可以很自在地坐在那里取指偶或木偶进行表演:另一边则设有故事火车、看图讲述、动物摸箱等游戏。

(二)强调材料具有创造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丰富的环境刺激有益于促进孩子的记忆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的语言材料应能引起幼儿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对幼儿一成不变、机械模仿的看图说话缺乏兴趣,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供给幼儿一些既有意义又形象的图片,让幼儿凭自己的想象说出画面上描绘的事情的原由和心理活动等。比如,提供一些不同表情的娃娃表情图和一些幼儿发生事件的形象图片,引导幼儿把两者连接起来进行想象和表达。提问遇到什么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平日的生活经验说出多种的答案。能力较一般的幼儿可以借助发生事件的形象图片,说出一句简单的句子就足以达到目标了。

再者可以提供一些可以让幼儿任意组合拼贴的图片,有一定联系的相关人物图片、动物图片,让幼儿根据自己任意摆放的画面进行讲述,讲完一次后,可以再次变动画面,进行另一种讲述。如中班挂图“种糖果”共有四幅图,图中主要讲的是小兔子种糖果,不管这四幅图如何的变化顺序,幼儿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想出为什么小兔子想种糖果,结果会发生什么事?为了方便幼儿变换操作四幅图,教师可以把原有的挂图缩小成A4大小的图片,在操作墙上设计“火车”的造型,火车头后面是一节一节可以装图片的“车厢”,方便幼儿更换图片的顺序,自由的讲述。

教师利用幼儿都喜欢故事的特点,用续编故事、改编故事、自编故事的方法培养有目的的讲述,发散幼儿的想象力,如在木偶台上,提供故事“三只蝴蝶”的相关角色木偶,幼儿边说边表演、边说边操作,表演到幼儿熟悉故事的情节时,再进一步引导幼儿改编故事情节,有利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能保持幼儿持久的兴趣。

(三)强调材料具有趣味性,增加幼儿之间的交流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获得最大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为了达到发展目标,语言区投放的材料增加游戏规则是有必要的,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的语言游戏环境。如中班语言区学说量词,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装着各种可以说出量词的实物卡片,为了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创造一个想说的环境,教师在盒子的外面花了心思,做了一个可以贴绒的三层楼房子,上面有一格一格的,(目的一格贴一张实物卡片),便于幼儿边操作边说,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操作过于简单,幼儿只能独立的一个人自言自语的,没有听众,也没有交流的同伴,幼儿易产生孤独感。但如果操作材料再进一步改进,增加一些适合的游戏规则在里面,设计以游戏形式进行,提高了材料的趣味性,有同伴相互交流,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如:规则游戏可以两个以上的人一起玩,通过“一买一卖”的形式进行游戏,其中请一个人扮店主,负责卖东西的,提问“你好,你想要买XX”请其他幼儿扮顾客,顾客要使用量词完整说出想要买的东西,“我想要买一X帽子”说对了店主才能卖给他。创设这样的语言游戏环境,让语言表达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幼儿有同伴的交流与督促,有助于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同伴的优点,相互学习,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幼儿更想说更愿意说。这样的操作材料,增强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四)强调材料具有操作性,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如结合主题“车车世界”的主题活动在语言区提供“猜猜它是谁”,材料是这样设置的:做成一座房子的结构,大门是由两片可以翻盖的,操作的门,接着把常见的交通工具图片打印成A4大小装在房子里。由两个幼儿共同操作,你来翻,我来猜,翻出一扇门,让其它幼儿只看出图片的其中一部分,其产生神秘感,请幼儿猜出这是什么车,接着翻开另一扇门,寻求答案。幼儿学说短句:这是xx车?再如:提供“小动物找尾巴”,材料各种小动物没了尾巴的图片,各种相对应的小动物尾巴,主要是引导幼儿为小动物找尾巴,增加操作的趣味性、游戏性,引导幼儿在语言游戏过程中学说短句。这样幼儿的语言技巧在教师设计的区域玩具中,用游戏的形式自然地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

(五)强调材料具有情景性,提供幼儿善于表达的材料

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所创设的区域环境,应该是从孩子的实际生活着手,引导他们利用多种感官,从多个侧面感知,达到以景生情,以情促知的目的。

教师在创设语言区时,要考虑创设一个幼儿自主学习的活动环境,应注意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还幼儿一个自由与同伴交流的空间,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这时教师只是一个创造者,观察者。区域活动中的每个区域设置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要与其他教育活动密切结合,本着这样的理论依据,和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结合正在进行的“有趣的昆虫”主题活动,我在语言区提供的相关的昆虫资料。例如,在语言区中,我把幼儿搜集到的昆虫材料,贴在便于幼儿观看的位置。一大早幼儿入园,看到墙面上贴着幼儿事先搜集到有关昆虫的图片,便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起来,“这么多昆虫呀,咦!这是什么呀?”“蜻蜓也有蓝色的翅膀吗?”当幼儿发出疑问时,这时的我并没有急着的介入他们的交流活动,而是在一旁旁听当做没有听到似的,幼儿又接着互相的讨论着,“当然不是了,这是豆娘,身体比蜻蜓还要小呢?”“你怎么知道的?”“我和爸爸一起找的,他告诉我的”,“瓢虫会冬眠吗?”“你分得清益虫和害虫吗?”这样的交流,两三个幼儿整整交流了半个小时。从中可以分析提供语言材料可以结合主题活动,请幼儿搜集相关的图片,这样的过程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为幼儿知识感性经验做好铺垫,因此教师提供幼儿熟悉感兴趣昆虫图片,又是幼儿接近生活感兴趣的话题。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的机会。

在区域活动中,空间是开放的,幼儿进行活动的区域是自选的,活动时间是充足的,幼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讨论和分享;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序、温馨的环境,幼儿在这种有趣、生活化的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是具有生命力的,使幼儿的身心能得到更好更健全的发展。另外教师应开动脑筋,采取多种形式,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语言区域都“活”起来。多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区角的活动。让孩子在区里自由的与朋友交谈,让孩子感受到宽松和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愿意与之“对话”。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如何创造一个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环境,让语言区成为幼儿自主学习、游戏的土地。

【参考文献】

第2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交际语言交流语言模式教学设计

交际语言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强调了语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交流的能力上,而不是过多地强调掌握语言结构。当时,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是克拉斯托福•加德林(ChristopherCandlin)和亨利•威德森(HenryWiddowson)。到了70年代中期,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内涵规模扩大了很多,不论是美国的,还是英国的交际法支持者,都把交际语言教学法看作是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方法。

一、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主要观点

交际语言教学法视交际语言能力为教学的目标。在语言学习中,交际是中心,上下文要素是中心,并且需要在广泛的社会文化的上下文中去研究语言。强调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这不仅仅是一个活动问题,而且存在把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插入到语言学习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刺激语言系统本身发展的问题。“学习是为了使用英语”,即必须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强调使用集体学习的方式,而不是个人,学生理解失败的实际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既不是讲话人的过失,也不是听话者的错误。成功的交际是由于坚持不懈地使用语言而完成的。并且认为学习语言技能的四个步骤顺序是听、说、读、写,认为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是相互依赖的。

二、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交际原则

这个原则强调给学生提供以交际为目的而使用英语的机会的重要性,明显地设法把这样的活动,结合到语言教学广泛的项目中去,进一步说明了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

2.作业原则

这个原则指的是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用语言来贯彻执行意思丰富的作业,以促进学习。这个实践活动,把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插入到语言教学中去,它能刺激语言系统本身的发展。

3.丰富意义原则

对学生来说,意义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习。不断地选择、改变学习活动形式,是为了能把学生的活动和他们使用的意义丰富的词汇联结成正规的语言,而不仅仅是机械呆板的语言句型操练。

三、交际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

1.目标

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交际语言教学大纲也有其目标指向。它以培养流利的口语和语意的理解能力为重点的目标,特别强调语言学习要通过实际交际,在使用中学习语言,课堂活动应把集中设计的语言资料,通过完成任务(作业)的媒介,来达到传递信息和分享信息的目标。

2.备课大纲

大纲的本质,一直是交际语言教学的中心。它所阐述的是学习外语时,需要使用外语的典型情况。如TalkingaboutTravelExperience、TalkingabouttheWeather,它们可能需要讨论的话题;如Introduction、Education、Shopping,它们需要的语言功能;如Describingsomething、AskingaboutAdmissiontoaschool、AgreementandDisagreement,它们在语言交际中使用的概念:如时间、地点、方式,或者需要的词汇和语法。大纲试图说明的是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在用外语交际时,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熟练程度。

3.教学活动形式

在交际法的教学活动中,和交际方式相一致的练习形式和活动的范围是无限的。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交际中能达到交际大纲的要求,并且建议把这样的交际过程作为分享信息,讨论意义和相互影响的有效方法。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采取很多形式,如Groupdiscussion/debate,Pairwork,Games,Roleplay,Freetalk,Errorcorrection等。

4.教材

语言材料直接影响课堂反馈质量和语言使用的方法,这说明教材在促进交际语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交际语言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分为三种:①以课文为基础的教材:有许多课本,是直接提供给交际语言教学法使用的。②以任务(作业)为基础的教材:指的是提供给各种各样的游戏、角色扮演、模仿和以作业为基础的交际活动所使用的材料。如练习手册、提示卡片、活动卡片、实践材料和小册子。③以实物为基础的教材:指的是“来自实际生活的材料”。如画片、广告、杂志、报纸或语言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录音和视听材料。

5.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在交际语言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组织课堂活动,进行语言交流,实践语言模式。教师作为语言材料的组织者,同时教师本身就是语言材料,教师是课堂活动步骤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并能大量地提供合乎课堂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实际教学、观察学习和课堂组织的经验。学生作为一位谈判者,跻身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目的之间,活跃在小组或全班的活动中,直接影响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谈判者的作用。学生应尽可能多地贡献出他们在课堂上所获得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学习是在一种相互依靠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交际语言教学的教学设计

交际语言教学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及任务完成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活动内容和过程都要有充分的了解。下面以Shopping(UnitFiveBookII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用教材)为例来说明交际语言教学的基本步骤:

Step1

1.Exchangethegreetingwiththestudents(Ss).

2.Dailyreport.

3.Makecleartheteachingaims.

Step2Revision

Reviewsomesentencepatternsofshoppinglearntbefore.(Thispartisshownontheprojector.)

1)MayIhelpyou?/WhatcanIdoforyou?

2)Whatareyoulookingfor?

3)Howmuchisit?/Howmuchdoesitcost?/Howmuch?

4)Itcosts…

5)I’dliketobuy…

6)It’stooexpensive.

Step3Presentation

1.Thewholeclassreadthenewwordsandexpressionsonp.36inthetextbooks.

2.Listentothetapetwicewiththebooksclosed.TelltheSstopayattentiontothepronunciationandintonation.

3.Learnthecommunicationwordsinthedialogue.(HelptheSsfindthesentencesinthedialogue.)

1)I’mlookingforanewwatch.

2)Howmuchwouldyouliketospend?

3)Wouldyouliketotrythisoneon?

4)Itfitsnicely!Howmuchisit?

5)Thisoneisnormally$170butit’sonsalefor$120.

6)It’sagreatdeal.

4.TheSsreadthedialoguetogether.

Step4Practice

1.Readthedialogueinpairs,theningroups.

2.HelptheSsmakeaconversationwiththeteacher.(SaytotheSs:IfIamanassistant,youareacustomer,youwanttobuyapairofwhitegloves.Howwillyousay?)

T:CanIhelpyou?

Ss:I’mtryingtogetapairofwhitegloves.

T:Whatsizewouldyoulike?

Ss:Iwouldlikesizesix.

T:Thewhiteglovesareonthiscounter.Thisway,please!---Hereisasizesix.

Ss:Thankyou.MayItrythemon?

T:Sure.

Ss:Thanks.Theyfitmewell.Howmucharethey?

T:Theycostfivedollars.

Ss:Allright.I’lltakethem.

T:Pleasepayatthecashier’s.

Ss:OK.Bye!

T:Seeyounexttime.

Step5Roleplay

1.AskfiveSstocometothefront,andputonashortplayaccordingtothesituationgivenbelow:(Usingtheteachingtools:abag,amap,severalpens,severalerasersandsomeexercisebooks.)

Annieisanassistantinastore.Kate,Mary,JimandBillaregoingtobuysomeschoolthingsthere.NowAnnieisservingthem.(ThispartisshownontheProjector.)

2.TheSsputontheshortplayingroupsonebyone.

Step6Consolidation

MakeclearwhattheSshavelearntinthisperiod.(HelptheSstospeakout.)

Step7Homework

Makeanewdialogueinpairsafterclass,accordingtothesituationgivenbelow:Jennyisasalesgirlinadepartmentstore.Jackisgoingtobuyasweaterthere.AndJennyisservinghim.(Thispartisshownontheprojector.)

五、运用交际语言教学的几点思考

1.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有意识地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并通过让他们轮流示范表演的方式,成功扮演活动中的不同角色,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均等的表现机会。既要注意培养尖子生,又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应提醒小组中的成员信任这些学困生,当他们有一点的进步时,都应加以肯定表扬,哪怕只是几个“Good”、“Verygood”、“Welldone”等简单的评价都会给学生内心带来一种强大的动力,激励他们进步。

2.在交际语言教学法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对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熟悉活动的内容,熟悉教学对象,即“备对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另外,每堂课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在内容编排和练习设计方面应重视知识的衔接,教材应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并尽量反映学生的兴趣和经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量用目标语表达自己,限制使用母语,应尽量避免为了指出词汇和语法错误而打断学生的交流。并应注意语意知识的深化和扩展,强化跨文化语言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交际语言教学法,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在交际活动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完成交际的目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第3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论文摘要:听和说是英语口语交流中的两个方面,英语教学中二者相互影响和促进,因此,在英语听说能力的过程中,二者要协调一致地发展。此外,英语理解有很多影响因素,如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了解这些因素会极大地促进英语听力理解的提高。

听和说是英语口语交流中的两个方面。听是主动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过程,说是主动表达和传达信息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和巩固。

首先,听是说的基础。在语言交流活动中,交际双方都把自己当成听者,而把对方当作是说话者。在交际者接收和理解信息之后,要进行内在信息处理,在此基础上产生表达动机,然后通过内在和外在语言的转化,再表达自己的想法。正确的说是建立在清晰的接收和正确的理解之上的。因此,没有信息的输入、积累和语言信息的综合分析,就不会有思想的自由表达。

其次,说是听的前提。语言输出的目的是为了输入,说是为了另一方的听。这种内在系统的口语交流模式表明交际者要进行口语信息的输入和理解。清楚正确的表达信息能提高对信息的理解和吸收能力。

再次,听和说的技能相互影响。听和说都是对语言口语符号的处理,听和说的能力就是对语言声音符号的处理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听话能力较高的人说话能力也较强,反之亦然。此外,大脑的运动语言神经中枢与听觉神经中枢紧密相联系。说话人根据听话人接收状况经常调整讲话内容和语速,听话人也会按照说话人的讲话内容来调整听的重点和方向。因此,在发展英语口语能力的过程中,听和说的能力要协调一致地发展。听能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使学习者获得足够和纯正的语言输入,这是说的良好准备;说有助于吸收和内化随时听到的信息,并使学习者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成为表达个人思想的渠道。听和说相互检验和监督,一方的提高可以促进另一方的提高。听和说的技能是不断重复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

总之,语言交流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听和说是两个有着相反运动机制的过程,但双方处在相同的交流环境中,并使用同样的声音媒介和神经心理基础,采用同样的信息处理模式来接收和处理语言信息。正是同样的基础使听和说的技能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和影响。这种内在联系要求听力教学应该将两种技能的提高适当地结合在一起。足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将会有助于信息的内化和学习者交流能力的提高。然而,英语听力理解是被很多因素所影响的,了解这些因素会极大地促进英语听力理解的提高。

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主要接收两种信息来源,分别是系统的或语言信息和图式或非语言信息。语言信息包括语言知识,如发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也就是听力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非语言信息包括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知识、情感因素和听力材料等。

语言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语言知识尤其是语音和音位知识在听力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它经常会成为正确理解的障碍。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在理解生词较多和句法稍难的听力材料时并不感到太吃力,然而有时在听简单熟悉的单词和句子时却怎么也听不懂,认识的单词在听力材料中却无法识别,这种情况往往更让学习者受挫。通常学生只了解单词在孤立状态时的读音,很多学生连简单的句子也无法流畅的表达,甚至还处在单个词说的状态,所以,他们无法感知在连续的语流中单词的语音特征,这给学习者听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多困难。在连续的口语中,单词互相连接,音位有时会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在听力课堂上他们通常在听前或听后会解释一些生词和较难的句式,并且听力材料至少会播放两遍,因此由生词和较难句法所造成的听力障碍能够较容易地被清除,但是教师很少向学生讲解一些连续语流中的语音知识,如连读、省音、弱读等,这就造成了学生听力理解的极大障碍。

学习者因素

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他的情感因素也会对他的理解有很大的影响。前者指学习者对国家社会、文化和等的理解程度。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会导致语言使用的差别,因此在听力中,学生很容易误解语义。长期的被动语言输入往往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并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结果一段时间的努力以失败结束。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使他们具有进一步深入探求知识的欲望(H. D. Brown, 1994)。这些非语言因素如果被忽视,听力理解的提高同样是有限的。

听力材料的因素

足够的语言输入是听力提高的一个前提,恰当地选择听力材料是及其重要的。听力课堂上经常令人沮丧的情况就是听力教材老化不实用,不能及时更新,听力材料的语言缺乏生活的真实性,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将来的语言交流做准备。结果,很多学生在听力课上缺少主动接收语言信息的兴趣,在他们眼中,听力课成了“睡觉课”。好的听力材料应该是语言真实,包含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实用有趣,能够使他们有机会在日常交流和对某些话题进行讨论时练习和使用。此外,听力材料应该适应学生当前的水平,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将听力材料制作成生动的演示光盘,真实的交流场景,真实的人物,并配有必要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以便加强理解。

总之,听力理解的提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克服传统听力教学的弊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满足新时期英语听力教学工作的需要。

:

[1]Brown, G. Listening to spoken English. Longman. 1977.

第4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以第二语言来教授常规课程的教学方法----语言与内容融合式教学,以许多不同的模式在国外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内容教学法。在这种语言教学模式中主题内容或学科内容贯穿语言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学习过程更多地关注内容而不是语言本身。以此来帮助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为外语的学习者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有效地掌握英语的实际应用。

Leaver等把CBI归纳为四个显著特征。一是教学大纲的主干应该围绕主题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功用或情景。二是主干教学材料,包括课文、视听材料等,应选自以此语言为母语的人群所出版的材料。三是学习新信息,即学生应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来学习、解读和评估所涉及的新信息。四是适合学生具体的需求,即主题、材料和学习活动应符合学生认知和情感需求,而且应适合学生语言能力水平。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它消除了语言学习和主题内容学习之间的人为分割,给予语言课堂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和目的性。第二,学生使用第二语言直接吸收信息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第三,围绕主题所组织的有意义的材料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记忆和领会。第四,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对于某一个主题有较充分全面的了解。

二、CBI对通信工程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

CBI教学理念以学科专业知识为背景,注重学习材料的选择,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学习者的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和目标语言运用能力的共同提高,为通信工程英语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CBI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通信工程英语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工程英语课程的组织原则应围绕专业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移动通信技术、微波技术原理、通信原理等展开,语言交际能力应该通过掌握诸如工程设计、网络测试、勘测报告、产品介绍、投诉处理、技术支持等等主题来获取。(2)教学中所使用的材料如教材、视频、音频等应是真实反映通信工程工作或服务实践的。(3)适合学生具体的需求,即主题、材料和学习活动应符合学生认知和情感需求,而且应适合学生语言能力水平。

三、CBI理念下的通信工程英语课程设计

(一)教学材料选择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通信工程英语所选用的教材大多为我国出版社近几年出版发行的教材,如电信英语、通信英语、通信工工程专业英语等。此类教材的内容大多直接选用原版专业文献,以阅读和翻译材料为主,专业性很强,适用于本科院校通信专业英语教学。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此类教材难度偏大,内容枯燥,不易为接受。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脱课本,与专业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开展对实际工作任务需求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筛选教学材料。首先,教师应广泛收集各种通信工程专业的图书、视频及音频材料,结合教学主题将材料重组,注意保证“使用原汁原味的材料”。资料来源可以是网络、国外职业院校的教材、报纸、杂志、等。注意保证语言的准确、地道、及内容的趣味性、文化性。其次,所选教学材料在难易程度上教师可把握略高于学生实际已有水平。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行业岗位的需求设计课程体系模块,选取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模块和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本课程可由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岗位需求,严格按照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也即教学模式中的theme。根据通信工程行业的特点和规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岗位,本课程具体细分为11个教学主题,分别满足学生未来工作的工作需要。教学具体内容为:通信公司业务员:推广产品与服务,市场调研,与客户保持业务交流,协调交易及善后事宜;技术员:设备安装、调试、维修,通信工程的勘测、设计、工程督导,网络测试结果分析、调整或优化网络,技术交流;客服与技术支持人员:售后上门服务,接待技术咨询,远程技术支持。

(三)教学要求: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结合未来职业需要,将教学要求定为:

口头表达要求:1.能表述通信行业的著名公司名称、产品与主要工作范围。2.能就市场开发、产品推介、市场调研等商务话题与客户进行基本的交流。3.能汇报网络测试结果,并叙述工作计划。4.能和同行就通信工程业务进行简单交流。5.能使用通信专业术语为客户说明并解决设备问题。

书面表达要求:1.能看懂相关通信产品说明书、市场调研报告等与业务相关的专业信息。2.能看懂简单的英文合同。3.能看懂并套写询盘、报盘和还盘电子邮件。4.能套写简单的通信工程的勘测、设计报告,能看懂简单的工程图纸。5.能准确记录客户要求与投诉,能向客户提供书面技术建议。6.能用电子邮件就通信工程业务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

(四)教学效果评价

CBI教学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评价应该注意整体性,要变单一的知识评价为多元综合能力评价,即既要了解学生是否获得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又要评估他们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从英语学习和专业内容掌握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构成可以包含以下三项:一、注重平时成绩的考察。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态度应被纳入评价范围。二、学期测试成绩。在学习过程中设置考试,着重关注学生对语言、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重点侧重实用性,口语考察可从产品介绍、客户接待、投诉处理等方面进行,书面考察可从工程设计、网络测试、勘测报告等方面进行,体现通信工程英语的特点。三、实习表现也应被纳入评价结果。此项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模拟仿真实习过程中对语言的应用,学生能否就通信业务流程的各个主题与客户及同行进行沟通,能否就专业范畴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撰写报告,如市场调研报告、简单的通信工程的勘测、设计报告等,其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利,结合学生的使用情况做出具体评价。评价的核心是学生的态度、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自我、同学、教师、用人单位等都应被列为评价主体。

第5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移动语言学习;播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5-0068-05一 引言

移动学习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主要指学习者使用小巧便携的数字设备移动,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手持式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与他人交流。移动学习方式尤其适合语言学习,在较早开展的移动学习的项目中就有进行语言学习的项目。由于语言学习的复杂性,移动语言学习(Mobile AssistedLanguage Learning,MALL)研究比整个移动学习研究进展慢一些,但现在也已经成为独立于传统语言学习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的研究领域。由欧盟资助的一项自2001年以来关于移动语言学习项目的调查表明:在这些项目中,手机是运用最为普遍的,其次是掌上电脑(PDA)和其他移动式手持设备,此外iPod等个人听力设备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近年来,将移动通讯设备用于英语学习,尤其是用来训练听力技能,得到了英语学习者、教师、研究人员以及该领域商家的广泛关注。二 移动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跟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语言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因此,它发生在社会个体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以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合作学习,旨在通过两名或多名学习者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学习任务。学习者在此过程中产生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何克抗指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中,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源、组织合作学习、指导研究性学习以及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等来发挥主导作用,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语言学习输入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有赖于大量的有效语言输入,其有效性体现在语言输入的趣味性,关联性和可理解性等方面。

移动技术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得有效性学习资源成为现实,并使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使用相关软件,搜索引擎等很容易获得语言学习所必需的语言输入,从而为以后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如写作和口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外,学生们可以通过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学习和交流,培养学习自主性。同时,移动技术可以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学生通过手机短信、e-mail等方式,可以很方便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并得到及时的反馈、支持或帮助。

目前的一些研究(Kierman&AizawatSl,Collins,Vahey&Crawford等)证明,移动技术和设备有助于语言学习。移动设备的便携和联网能帮助学生保持跟老师和同学间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在课外随时随地交流思想、分享信息和解决问题等。而且在移动语言学习环境中,老师们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其中专门对利用移动学习技术提高学生语言听力技能进行研究的典型例子有:日本大阪女学院(Osaka Jogakuin)大学在2004年初为其一年级新生配备iPod来帮助他们学习英语;丹麦大学在2004年发给每一位新生一个iPod,用于各种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听说方面。学生们认为iPod对帮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听力练习,在课余时间复习巩固,在课堂以外的地方进行学习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三播客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播客(Podcasting),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移动语言学习的技术之一。它结合了MP3和广播的优点,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分发数字视频和音频内容的新兴数字广播技术。该技术允许个人在网上创建与信息,并通过网络与他人分享。播客最大的优势在于用户有选择权,他们可以从互联网上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并将其下载到本地的计算机或者MP3等其他数字移动终端中收看(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手机网民已达3.18亿,其中80、90后网民(10-29岁)已成最大网民群体,占56.8%,数字化生存已是90后大学生习以为常的生存方式。这一客观现实为播客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第6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泛听训练

所谓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应该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路经由Internet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获取相关的资料,人机进行交流而进行的课后自主管理。这样的环境可以是单独的一台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也可以是配置齐全,独立于广域环境的局域网。由于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存贮、加工与利用信息资源,网上资源包罗万象,无穷无尽,很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平台上的,这些资料从内容上来看有科技、文化、体育、娱乐、保健、历史、地理、生物、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导读、原声读物、人物访谈、讨论陈述等等,它们涵盖了商务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话题,可以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

泛听(extensivelistening)是相对于精听(intensivelistening)而言的,前者侧重于精确信息的获取,后者则侧重于语言感觉的掌握。从语言的工具性特征来看,精泛并举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原则。课堂用的教材固然能提供不少适当的材料,但远不及运用网络技术那样可以广泛方便快捷的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材料,网络听力训练的最明显的标志是网络空间中大量英语资料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网络环境下的泛听练习,一改过去在课堂上只听磁带的状况,利用原版影片节选以及声情并茂的动画等,通过声画结合,听说互动,更形象生动地开展自主锻炼。由于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系统、影视作品、音像资料等中的标准发音与优美语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模仿。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反复播放某片断,反复练习这些纯正自然的语音语调,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些丰富多彩的新鲜活泼的网络资源类型多样,内容全面,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在训练听力的材料选择上,可谓得天独厚。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泛听练习时,可以针对语言训练的可操作性,多推荐一些比较地道的英语学习网站上的听力资料或典型例文,按照简明、连贯、得体等要求设计系列练习,每次训练侧重一个方面,通过由浅入深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总结规律,达到由教材例文到针对性训练,再由实践上升到掌握规律的目的,使这种有针对性的泛听训练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口语交流

根据TBL(任务型学习)理论,语言的习得应当是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task)来交代每次口语交流的目标,然后给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乃至讨论合作,作出解决任务的构想(planning),最后给出汇报(report)。任务驱动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一任务可是多时机、多层次的,应当由易到难、由浅表性理解到综合性领会,形成一个或数个微型任务构成的阶梯式的任务链。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方面的作用往往无法体现出来,因此课下的进一步训练显得尤其必要。为了进一步透彻巩固教材的难点重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口语水平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联系密切的需要交流的任务作为作业,让学生课后从网上在线名单中选择一位竞争对手并协商好竞争协议,或将计算机作为竞争对手进行互动式的学习。这种在线交流学习更充分里利用了课后时间,为学习口语和交流提供了足够的语言环境和时间保障。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课后口语交流,通过ICQ,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将老师和学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有问题,师生之间甚至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学习和交流解答。讨论学习也可以利用即时的聊天室(chatroom)或非即时的电子布告牌系统(BBS)。教师在学校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学生可以在自己学习的特定主题区内发言,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通过网上交流讨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也可以通过网络让多个学生通过网络来解答系统所呈现的同一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页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竞争合作,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提高,而且培养了自主协作精神。

三.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补充阅读

所谓补充阅读是指就英语教学某一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浏览和整理。商务英语课程所使用的交际法主导的国际教材往往是偏重于课堂活动的组织,但在阅读的量上却显得有所不足,加上教材往往更新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笔者以为,在保证好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的前提下,结合教材主题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来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可以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阅读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阅读,材料鲜活,更新频繁,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有些网站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通过阅读了解热点问题的乐趣,可收集一些相关的有用的语言学习网页推荐给学生看,培养他们的阅读乐趣。例如笔者常常给学生推荐的相关网站有(教育部考试中心),(剑桥在中国的考试主页)等等。同时,网络阅读检索快捷,方便整合,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如百度、新浪、163、Google等,专业地提供中英文材料的主题或关键词搜索),大大方便了学生根据教师的选材布置进行有针对性地搜索,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且经过整合后的这些资料可构建材料组,实现区域性的资源共享。

当然,网络环境下的补充阅读并不是听任学生无目的地在网上浏览,而是要通过搜索选择、下载网页、制作链接,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简易的双层网站,构建适合学习商务英语需要的网络阅读资源库。一般说来,这个构建过程可分三步:首先是确定主题,选材应当尽量扣住课堂使用的教材,教师根据进度结合所学的内容来确立补充阅读的主题。较窄的主题可以采用大型搜索引擎,但一个相对宽泛主题则应选择分类的网站进行查询,这样可以避免在数千个甚至数万个结果中进行二次选择的艰辛。接着是下载材料为制作网络课件积累素材,由于网络材料的内容并不一定都很有用,难度更是未必适合阅读。教师应进行初步的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数张网页或文章,然后根据设计意图进行再加工(如注解或替换部分生词、设计阅读任务等)。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所选材料的个体特征确定其篇幅、位置与链接次序。最后是整合同一个相关主题的数张网页可以构成一个材料组,相当于一个子网站。科学组合后的材料可以在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激发阅读的自主性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补充阅读的基本策略是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当提倡任务驱动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阅读教学策略,突出思维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四.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写作指导

一般说来,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的训练往往是在课后时间独立进行的,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上课的主题是直接与商务沟通紧密联系的,比如教学“电子邮件”,“商务函电”等就可通过网络教学。教师的网络课件中有商务写作的题目指令和相关的背景材料,结合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可操作性,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认识,先激发学习商务应用文的兴趣,然后学生根据内容要求和写作格式,在国际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网页包含了任务、例文、修改、小结、答疑等内容,学生按要求点击相应按钮进行浏览学习,最后通过登陆教师的主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进行实时的网上写作指导。

比如在教授BusinessCommunication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学会写商务书信,备忘录,留言条,分析报告等,笔者就尝试了在课后传授这些商务函电(correspondence)的知识。通过这种训练,培养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又例如写作应聘书、个人简历等内容,可从网上搜索相应文章,了解成功的范文写法,加以模仿练习,从而写出符合规范个性鲜明的应聘书。班上同学还可以讨论借鉴,即时修改浏览,教师也可即时参与评析,指导学生写作。这种网上协作学习的方式可极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较快地培养学生写作商务英语应用文的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网上搜寻、筛选、综合汇总资料,围绕问题进行写作,这是在教师亲自指导下,学生为主导的一种课后教学方式。学生既学习了知识,锻炼了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学习了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这种师生沟通方式,和真实的商务往来逼真得没什么两样。

我们相信,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必将对今后的英语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之后,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并利用Internet上的教学资源,并在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资源的情况下自己去开发。这样,学生就可以突破有限的英语学习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课后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提高语言应用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第7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精听;泛听;模仿;练习

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就是听说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评价中,听说能力是重要内容。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普通人才所提出的英语水平要求中,英语听说能力也是重点。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呢?笔者以为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锻炼提高。

一、精听

(一)巧选范本

精听的第一步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必须选择合适的好材料。学中文,都选择普通话,学英文,也要选择“英语普通话”。“英语普通话”即标准英语,其定义是:“居住在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受过教育的人听讲的话,以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人按此方式讲的话。”这里的“话”其所指并不是人们在表达和交流思想时的用词,而是运载和描述那些词所用的语音和语调。

英语标准发音是在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典范发音。英语是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很多人称它为bbc英语或牛津英语。在选择听力材料时通常也要注意选择如bbc新闻的标准英语。WwW.133229.COM但英语有许多变体,目前被接受较广的是美国英语,因而voa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由于voa还专门推出了慢速英语——专门为非英语国家的、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提供。

如今网络上的英语音频材料很丰富,有很多可以下载英语听力资料的网站。如:听力特快网站 /">listeningexpress.com/,沪江英语网站/down/。在找这些音频资料的同时,最好要找到对应的听力原文。

努力听懂精听材料。听力基础差的学生不要追求高难材料,要从基础的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入手。简单地对音素、词和句子进行听力辨认训练是必需的(文秋芳,2003:20) [3],因为你听到的声音,只是你所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当你本身对单词的读音把握不准时,更容易出现错误。

(二)精练细想

在聆听精听材料时,要利用好其听力原文。第一遍听,把握大意,能听懂多少是多少。当第二遍听时,利用视听双感官,边听边看听力原文,听完后,将生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学会其读音,及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通常,词汇量是妨碍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力,2006:146) [1])。既提供标准读音,又具备上下文的精听材料称得上是拓展词汇库最好的途径之一。理解通篇文字后,对照听力原文听第三遍,充分理解全文意思,做到音义完全匹配。第四遍听,舍弃听力原文,仅用听觉感官再次理解此英语声音材料。第五遍听,调动耳、眼、口三方功能,边听边看听力原文,边紧随原声模仿朗读。跟读有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因为,一方面可以训练标准语音语调;另一方面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惯用搭配,可以以语块结构记忆,用于说写,形成语感。

二、泛听

(一)听己所好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 认为最好要让学生听他们自己想听的内容(the best methods are therefore those that supply 'comprehensible input' in low anxiety situations, containing messages that students really want to hear. (stephen krashen,1988)泛听材料可以结合个人兴趣,有人喜欢唱歌,有人爱看电影,也有人钟情于体育比赛。这些兴趣都可以转入学习外语听说的兴趣。另外要让学生听各种形式的英语,多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言。例如电视节目,日常交谈等,不拘一格。听力的提高来源于交际性的、综合性的材料,而并非那些强迫听的,完全正确的东西。(improvement comes from supplying communicative and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not from forcing and correcting production.(stephen krashen,1988)

对于兴趣浓厚的内容还可以选择半精听。歌曲配上歌词,影视节目配上字幕对白,音文结合,内容听全。

(二)广种博收

泛听时,只听一遍,精力主要放在内容上,但不忽略语言形式,无需听懂每一个词,只要能懂大意,把握中心即可。

多泛听各方面的材料有助于增加英语语言或时事政治方面的背景知识,这对听力理解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学生非常缺乏背景知识。 (李力,2006:146) [1])。要真正提高听力水平,还需要学习者在实际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听力感知的敏感性和丰富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文秋芳,2003:20) [3]

三、勤练口语

(一)勤于模仿

中国学生听力能力不强的原因还在于语音知识的不足。(李力,2006:146) [1])。英语教学方面专家许国璋老师曾强调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在于听说。听说的突破口在朗读。而朗读的突破口在语调、语音。对读音的掌握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录下你想学的单词或发音,然后把你模仿跟读的声音录入磁带,辨别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当你能听懂时,你就能理直气壮地说英语。如果你只听自己明白的词,那你的词汇量就不会增加,还会因此而误解讲话者的意思。所以学习中应尽量多地模仿。

有时也可以有意选择听自己不感兴趣的语篇,不去在乎语篇的内容,而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辨别、聆听每个词的发音上,边听边模仿。

(二)练习说话

不少学生因为自己说得不好就拒绝开口,这样就永远不会说得很好。不管你的口语有多糟,只要你开口说,通过练习来改进,总有一天会成功。大胆地开口,大声地说英语,这样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努力从错误中学习,从学习中纠正错误,从训练中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培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

你的声音就像你的工具。你可以读、写、记英语,但如果你不会磨砺自己的工具,你的口语水平就不会得到提高。你在课外说得越多,你的口语水平就提高得越快。这包括大声朗读,运用新单词,用英语交谈、提问、演讲,听自己的录音。一开始时可多用英语进行简短的会话,慢慢地增加长度和深度。

(三)交流升华

交流就是准确地交换各自的观点。能听到对方说的话,却不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这就不是交流。通过交流,就把英语学习从英译汉的练习转化成一种有用的技能。交流是任何语言的终极目标。若某人必须把所听到的一切统统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那他的英语水平就会停留在最基础的等级上。

语言学家的实验证明,能够在当天多次运用学到的单词会帮助记牢新单词。很多中国学生英语课下课后就不再说英语,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我们可以自己创设情景,用新单词口头造句,自己说给自己听。对于很多内向的中国学生,这值得一试。

不少学生开始学英语时,感到很困难、进展缓慢或令人沮丧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时学生应树立信心和增强毅力至关重要。满怀信心,相信自己即将成功,必然会帮助你渡过难关。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拥有出色的听说能力要花很长的时间,太急躁了反而会令人生厌。学习是苦根上结出的甜瓜,不断提醒学生明白这一点。《论语》里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学生要自己从中发掘乐趣。宁可学得慢一点,也要扎实一点,围绕精听、泛听,勤练口语三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切切实实自我培养听说能力,促使英语应用技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力 陈治安 蒋宇红 主编,《策略·风格·归因——学会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第8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探究活动 促进 幼儿语言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133-02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幼儿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为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都要凭借语言。蒙台梭利认为,要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教师就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使其能够自由发展的语言环境。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为幼儿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还可以在探索玩乐、分享交流、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萌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激活幼儿的求知欲望,拓展幼儿的语言思维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如何抓住探究这一活动契机,给予幼儿更多语言发展的机会呢?

一 透视童真,寻求真谛――在探索玩乐的兴趣中发展幼儿的语言

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走进儿童心灵”透视童真,充分展现孩子的“一百种语言”。而学好语言的关键就是对活动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会调动全部智慧去探索去尝试去发现,才会在探索玩乐的兴趣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才会引发幼儿“爱说”的源泉,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如探索活动“搬水”。

我班探索区是幼儿光顾最少的活动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了解到,大部分幼儿都喜欢玩水,于是,我在探索区里准备一个装了水的盆,还有若干颜色鲜艳的毛巾、纸船和海绵。

这天,小亦和其他几个幼儿首先光临我精心设计的区角,显然,他们对那盆水、毛巾、纸船和海绵产生了兴趣,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再次走向他们时,看出他们有些无聊,于是我拿来一个空盆,笑着说:“孩子们,你们试一试,能用毛巾、纸船、海绵把盆里的水搬到另一个盆里吗?”他们目光相互交流了一下,响亮地答道:“好。”我默默地注视着他们的动静,只见他们不停地在两个盆间跑动,玩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古灵精怪的小亦跑来拉着我的手说:“陈老师,好玩,您也来玩嘛”,“好”,我爽快地答道。随着“搬水”的次数增多,思思惊奇地发现,并大声地喊道:“快看,一舟的纸船漏水了,水撒了一地。”我马上问:“为什么纸船会漏水呢?”快嘴的东东不加思索地回答道:“一舟的纸船没有折好。”聪明的思思说:“不,纸船是纸折的,当然要漏水哟!”此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向他们提供了广告纸、报纸、白纸等不同厚薄的纸,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纸的秘密”。

探究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提供材料,满足幼儿玩水的愿望,让幼儿在玩中发展语言。操作中,教师关注了解幼儿的探索过程,看见幼儿有些无聊时,及时补充材料,提出新的要求,激活幼儿玩水的兴趣,让幼儿在“搬水”的互动中发展语言。当幼儿玩水兴趣转移时,教师又及时捕捉教育契机,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让幼儿在探究“纸的秘密”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这样,教师不仅给幼儿的探索活动指明了方向,倾注了新的活力,而且,让幼儿在探索玩乐、尝试交流的兴趣中,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发展。

二 语言引导,把握时机――在探究交流的碰撞中发展幼儿的语言

探究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和活动方式。认知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幼儿的知识建构必须由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来完成。”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适时介入,给予启发引导,而且,还要鼓励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述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同时,还应引导幼儿发现自己与同伴探究结果的差异,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从而引发幼儿“敢说”的源泉,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如,探究活动“神奇的车辆”。

探索区里投放了牙膏盒、香皂盒、纸杯、吸管等材料和工具,还布置了一个特别精致漂亮的作品展示台。幼儿想到自己的作品能放到那么漂亮的展示台上去展览,都迫不及待地动起来。噍!有的幼儿用纸杯制作小兔、熊猫、电话;有的幼儿用牙膏盒、香皂盒等材料制作“车辆”。他们个个都全神贯注地制作各自喜爱的玩具。突然,我听到幼儿的争论声,巡声而去,原来是瑞瑞和弘弘为制作车辆的材料而争吵。瑞瑞说:“用牙膏盒制作的车子,好看”,弘弘说:“用香皂盒制作的车子好看”。俩人相持争论,我见状立即介入,说:“你们俩人都开动小脑筋,设计一辆自己喜欢的车子好吗?”俩人相互瞧一眼对方,点头而去。

我留意观察瑞瑞和弘弘的动静。瑞瑞选择牙膏盒制作了一辆“公交车”。最后,选什么材料做轮子呢?他迟疑了一会儿。他先选择橡皮泥做轮子,在地上滑一下,掉了,不结实。用剪刀剪了四个纸板轮子,用小棒穿上,桌上滑一下,轮子没有掉,可滑不快,摇一下头,不怎么满意。最后,他向“百宝箱”跑去,惊喜地发现几颗算盘珠子,换上算盘珠,小棒两头用橡皮泥粘上,在桌上、地上滑来滑去,满意地笑了。

此时,展示台上日渐增多的作品吸引着幼儿的目光,他们对这一活动充满兴趣。恒恒与红红玩起了打“电话”的游戏,营营制作好望远镜正向教室四处不停地张望,最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望远镜放在展示台上。我见此情景,便引导幼儿进行经验交流。瑞瑞眉飞色舞地描述他的得意之作――“公交车”,同伴也认真地倾听,尽情地享受制作带来的乐趣。突然,弘弘手拿一辆警车跑来,幼儿的兴趣点又集中到弘弘制作的警车上,他们发现弘弘制作的警车特别逼真。他用香皂盒、烟盒、红陀螺等材料自制而成。由于幼儿都有制作车辆的经验,所以他们在赞扬弘弘的同时还提出了许多建议。琪琪说:“警车上面用吸管做两个无线电接收器。”阳阳说:“可以把门做成一个活动的,用橡皮泥捏一个人,好像司机坐在那儿开车”……等等。弘弘接受了大家的建议,修改了警车。而更多的幼儿又投入到新的制作中。

探究活动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种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之所以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智慧,完全是因为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了活动并发挥了其主动性,且在操作――尝试――分享的过程中教师特别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二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找到了介入点,较好地把握了语言引导的时机,使幼儿的探究活动得以深入,幼儿的语言随之得到发展;三是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在探究交流、观点的相互碰撞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三 材料摆弄,贴近生活――在童趣化的材料摆弄中发展幼儿的语言

材料是幼儿发展的载体。童趣化的材料不仅能给幼儿探究带来无穷的乐趣,而且,赋予物化的材料具有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幼儿在摆弄材料中会情不自禁地与材料对话,引发幼儿“想说”的源泉。如,探究活动“瓶娃娃”。

探索区里摆放着几个形状奇异的护肤霜空瓶,瓶上端分别粘贴着幼儿的照片,就像一群可爱的小矮人,一旁的篮子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毛线。丹丹被有趣的小矮人吸引住了,看看这个,摸摸那个,还情不自禁地用额头去碰一碰小矮人的头。“该做什么呢?”只见丹丹眨眨眼睛,点点头,“有了,秋天来了,他们该穿上漂亮的毛衣了。”丹丹开始为贴了好朋友的照片弘弘的瓶上绕毛线。给弘弘绕件什么颜色的毛衣呢?丹丹在篮子里挑了一个紫色的毛线,沿着弘弘的脖子一圈圈往下绕,中间还加了一段黄色和绿色。不一会儿,“毛衣”绕好了,她歪着脑袋笑眯眯地问弘弘:“你喜欢吗?”“喜欢,谢谢你”。得到同伴的称赞,丹丹很高兴,“洋洋,我也为你绕件毛衣好吗?”洋洋点头笑一下,“好,谢谢!”

探究活动是滋润幼儿生活的一种游戏活动。活动中,教师使原本无生命且有些单调乏味的活动材料,以拟人化的手段粘贴上幼儿的照片,使其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而幼儿的语言、文明礼貌语言、非语言在绕毛线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学习与再现。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将材料物化,让幼儿自主摆弄,自我构建有益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总之,教师应利用幼儿的探究天性和语言发展关键期,将幼儿的探究天性与幼儿语言发展进行有机地整合。透视童真,贴近生活,关注了解幼儿的需求,让幼儿在探究实践中自然地运用语言表述探索发现的过程与结果,从而激活幼儿的求知欲望,拓展幼儿的语言思维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第9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英译的母语材料,母语文化导入英语教学

 

引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当今社会,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各界人士已经普遍意识到英语教学中应当包含英语国家文化,并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这些文化。然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其强势地位以及文化渗透必然对其他语种和文化造成威胁和冲击,使它们面临沦为亚文化和第二语言的威胁。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众多的学习者感到很难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因为他们感到很难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而谈论英语国家的文化更不是这些学习者的强项。其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达输入过少。很多学习者错误地认为英语就是英语国家人的语言,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西方文化而忽视母语文化。也有许多人认为母语会妨碍英语的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母语材料,导入母语文化一直是很多人忌讳的事。经常会有人发表这样的言论,一定要用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不能看英译的材料,认为只要是翻译的材料就不是地道的英语。然而,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要增进文化交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同时也要传播和发扬自己的文化,做到取长补短。因此,笔者通过尝试发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译的学习者的母语文化方面的材料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英语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传播我们的母语文化。

一、加强母语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让广大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同时,用英语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首先要在思想上意识到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 加强母语文化导入有助于英语的学习

“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英语学习者,其英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束定芳、庄智象,1996)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授,可以使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对比来更深刻地认识英语国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了深刻、细致的认识,并且有了敏感的文化意识以后,学习英语时自然就增强了语感。语感的增强必然会提高学习者对英语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交际能力。

2、母语文化及其英语表达的传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母语文化是民族之间区别的象征,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如今,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在国际交流中传播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日趋重大。。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母语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积极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科学技术,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概况和风土人情,而且还要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介绍给别的国家。防止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势文化地位和语言优势,实行文化霸权主义,对弱势文化国家进行文化颠覆。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对母语文化的传授及其英语表达。

3、母语文化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基础

英语教育名家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两大内容, 即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由三个部分组成: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 跨文化能力也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在跨文化能力的三个组成部分中, 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基础, 这是因为,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了解得越多, 就越容易对异国文化采取一种理解、容忍和尊重的态度,从而能够灵活地应对和消除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冲突。而对文化差异敏感性的获得是以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进行对比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 学习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 才能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对两种文化均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否则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本是一纸空谈。

二、英译的母语材料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承载英语国家文化的英文材料和描述中国文化的英文材料都是培养中国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所需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承载英语国家文化的英文材料使用的很多,描述中国文化的英文材料却用得少之又少。但有研究表明,英译的母语材料相对于英语教师通常使用的教学材料来说,有很多优势:

1.学习者了解所使用材料的文化背景

对于文化背景的不了解往往是英语学习者遇到的主要障碍。研究表明,文本预设的隐性文化知识与阅读者自身的文化背景知识会产生互动,使基于自己文化的文本比基于不太熟悉、更遥远的文化而在句法和修辞上对应的文本更易于阅读和理解(Floydand Carroll, 1987, p. 90)。

2.人物、主题、情节、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的判断以及大部分的词汇都是可识别的,因而减少心理威胁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表明,源自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文化的材料大大增加了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力和记忆力。研究发现,简单地将地名和人名改变成学习者较为熟悉的语言就可以提高理解力,(例如,针对日本的英语学习者,将学习材料中的英文名字改成日文);改变少量的词条,用日本学习者更加熟悉的日语词汇或情节来替换文本中的某些地点或情节,就会提高学生在完形填空测试中的分数(Oller 2005; Chihara, Sakurai, and Oller, 1989)。另一项研究发现,伊朗的英语学习者对于来自母语文化的英译文本比对于来自美国文化的英语原版材料理解得要好(Floyd and Carroll, 1987, pp. 90-91)。当要求来自印度和美国的学生阅读关于一桩印度婚礼和一桩美国婚礼的两封信件时(信件都是用英文写的),受试者在阅读源于自己文化的信件时速度更快,并能更好地回忆起信件的内容。(Floyd and Carroll 1987)。

3.翻译成英语的母语材料可以充当联系两种语言之间的桥梁

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 在众多关于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著作中提到,虽然两种语言的书写系统不同,第一语言的良好的阅读能力会转移到第二语言中(Krashen 2004)。

三、英译的母语材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既然如此多的研究表明了英译的母语材料的优势,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大胆尝试,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英语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

1.适当选用英译的时事新闻材料来练习听说

笔者近几年来一直从事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本科的《高级时事英语》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教材涉及的主题比较感兴趣,因为都是他们日常关心的话题,比如,新闻媒体、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但是对于其中的听力材料不喜欢,主要原因是内容过长,而且材料太老,不能与时俱进。因此,笔者每次在上课前,都会从网上下载最新的时事新闻虹(主要来源是央视网的英语频道),且篇幅不长,一般在200个单词以内,主题要么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时事,要么是与教材本单元要讲的内容相关。上课时,先将比较难的词汇用大屏幕打出来,带领学生读几遍,然后听写,最后再让大家进行讨论。例如,在讲到社会问题这一单元中的暴力问题时,让学生观看并听写了一段谴责拉萨的3.14打砸抢烧恶性暴力事件的录像,然后让学生讨论了对此事的看法。学生们之前已经看过了中文版的新闻,所以对这个话题比较熟悉,现在又学习了许多相关的英文词汇和表达,讨论起来比较容易,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参与,强烈谴责这些不法分子的罪恶行径,激发了他们反对暴力、反对分裂的爱国热情和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又如,今年刚发生地震后的那一节课,让学生听写了一段关于抗震救灾的新闻,

并让他们谈论自己了解到的最新灾情和救援情况以及他们自己打算为灾区人民做点儿什么。他们都非常认真,讨论得非常激烈,觉得自己学到了好多关于地震和抗震救灾方面的词汇,并能用英语来讨论最新的时事,感到非常满足,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灾区人民的爱心和团结精神。

2.适当节选文学作品的英译本作为阅读材料

在第二语言课堂中使用的第一语言文学作品必须是学生所熟知的,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而且不能太长,要适合学生的水平。近一年,笔者开始从事《文学英语赏析》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学基础知识,引导他们欣赏英语名篇名作之外,也选用了适量的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本,例如,在学习散文这一章时,让学生阅读了著名翻译家张培基翻译的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让学生讨论了自己读完这篇散文后的感受。由于这篇散文大家在中学时代的语文课上学过,有的甚至背诵过,内容很熟悉,所以英文版读起来并不费力,。用英语讨论起来也相对容易。学生都能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深沉、伟大和无言的父爱,并谈到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一些故事以及自己对父爱的理解,非常感人。之后,我又把中文版也提供给了学生,让他们对照着读,分析各自的语言特点,以及译者所用的一些翻译技巧等。学生们兴趣很浓,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

结论

以上只是笔者所做的一些初步尝试,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译的母语材料既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英语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的导入及其英语表达的传授有促进作用,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些内容不具系统性。。因此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可以在现有的英语课本中加入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也可以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母语文化类的课程,例如,英译本的《中国文化概况》,系统地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文学和传统文化等;还可以开设中外文化对比类课程, 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当然,这些不是仅靠英语教师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还需要课程设置者和课程开发者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Chihara, T., T. Sakuai &J. Oller Jr. (1989). “Background and Culture as Factors in EFL

Reading Comprehension”. LanguageTesting, 6, 143-151.

[2] Floyd, P. & P.L. Carroll.(1987). “Effects on ESL Reading of Teaching Cultural Content Schemata”. LanguageLearning, 37, 89-108.

[3] Krashen, S. (2004). The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Research. 2nd Edition. Westport: Heinemann.

[4] 苗丽霞, 范谊. 母语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J]. 宁波大学学报,2006.6

[5] 温菲. 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教案设计[J]. 科技信息,2007.5

[6] 文秋芳. 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18

[7] Oller, J. (2005). “CommonGround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 The Pragmatic Solution to the BootstrappingProblem”.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9, 92-114.

[8] 束定芳.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