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精选(九篇)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

第1篇: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体系 途径

[作者简介]阮美飞(1977- ),女,浙江鄞州人,宁波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浙江 宁波 315211)崔杨(1984-),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浙江 宁波 315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科研项目“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体系新途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112102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72-03

当今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智能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 使他们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最终真正成长为一名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标。同志明确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可见,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政治导向、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大学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也是确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了国外思想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挑战,使得一些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理想信念的选择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感到无所适从。因而,在大学阶段要采用生动活泼、新颖有趣、学生欢迎的教育方法,选取紧跟时展、贴近学生生活、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内容,构建起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体系,开拓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这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完善,也是时展对高校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能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密切联系,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热情和信心。在生活和学习上,他们自尊意识突出,思想活跃,成才愿望强烈。

然而,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日益增强, 但也产生了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有害的思想观念,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了一些不信任感。二是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表现出了功利化,主要表现为理想定位偏低,过于强调实际功用, 过于偏向个人享乐,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忽视了社会理想的实现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三是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呈现脆弱化。在面临巨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时,一些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处处争强好胜,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他们在困难面前,容易萎靡不振,缺乏自我调适能力。心理素质上的脆弱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瓶颈。

二、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被渗透的渠道

当前在我国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西方文化也通过一些新的方式和手段逐步进行渗透,冲击着我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而当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上比较空洞、抽象和教条,教育方法比较传统,致使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和实效性不强。因而,一些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盲目的崇拜,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进而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们利用多种途径对大学生理想信念进行渗透,这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渗透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高校学术交流的便利,以学术讲座和沙龙等形式进行渗透。西方国家以学术交流的形式向中国派出一些教授,把宗教理论、美国大众心理学等内容糅合在一起,传播西方文化和文明,以实现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渗透。

第二,以合作培养、留学为幌子,以留学生或交换生为媒介进行渗透。西方国家把接收中国留学生和交换生作为一项战略投资,采用各种形式对中国留学生和交换生进行思想影响,使他们更多地了解西方民主自由和物质文明,以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甚至还利用中国留学生和交换生组织策反活动。

第三,利用西方节日或文化吸引学生。利用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文化,采用生动、有趣的节日活动来吸引大学生,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西方文化,产生对西方文明的向往,甚至淡忘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第四,利用汉语和文字,通过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媒体进行渗透。现代媒体的运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发动政治打击、推行其话语权和价值观、神化其政治制度、阴谋策划政治颠覆的基本手段。其中,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战场,成为开展舆论战的重要利器。2011年初爆发的“茉莉花革命”就是西方采用新型手段的典型体现。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深入大学生群体,第一时间掌握思想舆论动态,加强主流舆论传播,积极传递正能量,果断而有效地处理反动言论和信息,这些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维护国家安全有重大的意义。

第五,利用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以资助为幌子进行渗透。西方非法势力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名,美化其在我国的外在形象,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渗透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价值观,这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安全。

第六,以解除心理疾病的方式传授不良信仰。当前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不高,在面对压力时,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甚至出现一些心理疾病。这些大学生应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心理疏导,这样可以防止一些不良信仰在大学生中传播,腐蚀他们的理想信念,将他们引入歧途,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积极开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

(一)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优化的工作格局

宣传部门作为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统筹谋划、指导协调的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各级党委(党总支)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教育部门要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贯彻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学工、共青团、社团等组织应发挥好密切联系学生的作用,自上而下共同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优化的工作格局。

(二)掌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学生工作部门必须充分认清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职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掌握主动权,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是教育部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要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掌握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

2.掌握管理权,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当前,社会思想意识纷繁复杂,各种思潮竞相发声。其中,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既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还有敌对势力的蓄意抹黑和恶意攻击。一是要注重总结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要经常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有效加以应对,防范和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问题。二是要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文化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新要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敏感事件和复杂难题敢抓敢管。

3.掌握话语权,引导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舆论环境日益复杂,学校新闻宣传、文化舆论导向等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要掌握话语权,做到正确舆论导向,体现党的主张与大学生的时代心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实践与加强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始终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培养有正确理想信念的社会人才。

(三)搭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整体性教育内容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从内容体系设计上看,应遵从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融入时代精神。高校应及时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中心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将这些先进理论传递给新时期的大学生,这是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社会经验、身心特征和面临的压力不尽相同,理想信念教育也要分阶段进行,因而高校应积极构建和落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性内容。

在大学入学之初,开展引导教育,主要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动机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等各种新生教育,让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内容,理解道德文化和组织纪律,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志向,进行身份转变,以适应大学生活,促进自身道德认知的发展。

在大一阶段,开展适应教育,主要通过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法律基础知识和大学生道德修养等教育,让大学生明确学习的深远意义,理解道德品质的内涵,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提高人文修养,加强道德建设。

在大二、大三阶段,开展专业技术教育,主要通过加强心理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应对和自信心建立等,让大学生理解主流价值观的内涵,深刻体会并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增强专业技能,丰富社会阅历,实现自我完善。

在毕业阶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就业教育、成才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让大学生积极关注自己的未来与前途,使大学生通过学习职业道德的内容,促进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毕业后阶段,学校继续提供校友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的基地。通过校友的培训、研讨、聚会、参观等形式,对毕业生的个人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进行重塑与再塑。

(四)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把握时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需要把握时机,适时掀起理论学习高潮,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另一方面,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感、现实感和亲近感,使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大学生的思想。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上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要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应用网络教育、案例教学以及个性化教育等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推波助澜。要搭建好实践平台,红色革命旅游资源、烈士陵园、校史馆等都是可以设计成理想信念教育的基地,引导大学生从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中、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和先进事迹中强化个人的理想信念。

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政治方向鉴别。大学生理想信念整体性内容设计上要注意理论正误的分析,使大学生能理性、科学地批判各类错误思潮,能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比较、判断、选择中尽快走向成熟,形成并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中国共产党追求理想、坚定信念、不断奋斗的发展历史中,学习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愈挫愈勇、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树好先进典型,邀请成功校友回母校作报告,用学长们的先进事迹影响和激励在校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远大理想信念同自身的努力相联系,为祖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组建网上团校、网上党校、红色教育网站等,开展理想信念知识的远程教学,并与传统教育方式互补,增加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时代感。高校要加强开展各种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在具体实践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共产主义理想和自身素质的信心,用自己的所学奉献社会、服务国家,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远大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根本一致的内在价值。高校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统一起来,把个人价值实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个人成长成才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统一起来。以“中国梦”为契机,切实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参考文献]

[1](美)德怀特・艾伦,任中棠,卢瑞玲,等.高等教育的新基石[J].求是学刊,2005(3).

[2]成方哲,郭成才.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3]赖玉萍,刘毅,田晓放,等.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0(3).

第2篇: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关键词:市场导向;存在问题;研究展望

市场竞争中,营销活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利润而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对其营销绩效关注越来越多。是否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经营活动,市场导向程度如何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营销绩效。因此,近年来“市场导向”成为营销学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市场导向(Market Orientation)的概念来源于“市场营销观念”这一管理哲学。Kohli和Jaworski在1990年4月的《营销月刊》(Journal of Marketing)上发表文章,首次提出市场导向就是营销观念的实践,在经过大规模定量的实证分析研究后,提出了市场导向的概念:“市场导向概念的表层含义基本上就是对市场营销观念前两个支柱——即以顾客为中心和营销整合——的更准确更具操作性的解释”。随后又继续将市场导向正式定义为:由三种组织范畴内的活动——市场信息的创造、信息在公司部门间的传递以及对信息的反应——所构成的一维概念。同时指出,市场导向是“最有效率、最有效益地产生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必要行为,进而为公司创造优异成就的文化”。此后,国外学者们在市场导向文化含义上产生了分歧,有学者认为“市场导向是一种深深根植于公司文化里的哲学概念”,即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无形观念;有学者从公司行为的角度阐述了对市场导向的认知,“较少强调组织思想意识,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市场导向的行为表现上”,认为其重点是“支持市场导向的信息处理活动”,并由此引发了对该理论研究的热潮。

一、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导向(Market Orientation)研究由于Kohli和Jawoski(1990)、Narver和Slater(1990)及Ruekert(1992)的着述而成为营销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随后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它已成为营销学界和实务界广泛接受的原则。不同学者从多角度对市场导向的内涵、测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来建立市场导向系统的理论模型。纵观市场导向理论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市场导向的概念与内涵、市场导向的测量、市场导向与绩效/其他变量关系三大方面(如图1所示)。

图1市场导向研究概况图

(一)理论内涵

在市场导向的定义与内涵研究上,国外学者在长期的研究中主要从五个角度进行了界定:(1)行为观点(Kohli和Jawoski,1990,1993;Ruekert,1993;Day,1994等),例如,认为市场导向就是营销观念的实践,强调“市场信息的创造、信息在公司部门间的传递以及对信息的反应”。此后,Jawoski等人(2000)进一步提出将市场导向划分为市场驱动(market driven)和驱动市场(market driving),从与市场结构关系方面丰富了市场导向的内涵。(2)文化观点(Narver和Slater,1990,1994;Deshpande,Farley和Webster,1993等),例如,认为其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无形观念,“市场导向是一种深深根植于公司文化里的哲学观念”,包括行为要素的文化(如Narver和Slater,1994)和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如Deshpande,Farley和Webster,1993)。(3)系统基础观点(如Becker和Homburg,1999),例如将市场导向定义为组织不同的管理系统以市场导向方式设计的程度等。(4)关系观点(如Helfert,Ritter和Walter,2002),试图从关系管理的角度来阐述市场导向。(5)多层面观点,即有学者指出,市场导向是多层面的,并不是一个“一维的概念”,尝试给出市场导向理论的整体框架,例如,John W.Cadogan(2003)在综合其他学者成果基础上,提出市场导向包括“价值观、行为准则、物化标志和行为准则”四个层级,指出市场导向是一个宽泛的观念而不是只有某一层次的概念。

(二)市场导向测量

在对市场导向理论内涵研究的同时,学者们也着手对市场导向程度的测量研究,即市场导向量表的开发。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成果是Narver和Slater(1990)提出的MTKOR量表,以及Kohli、Jawoski和Kumar(1993)提出的MARKOR量表。MTKOR量表主要由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和职能间协调三个行为构面组成,而MARKOR量表则从情报的产生、情报扩散和情报相应三个构面来发展量表。此外,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的测量工具,例如,Deng和Dart(1994)在MTKOR量表中加入了“利润导向”的构面;Gray等(1998)提出了包括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职能间协调、响应性和重视利润的五维度量表;Deshpande和Farely(1998)开发了更为简洁的MORTN量表。

(三)市场导向度与其他变量关系

自Kohli和Jawoski(1990)提出“市场导向程度越高,企业经营绩效越好”的假设以来,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成为研究重点之一,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从实证角度对此命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在市场导向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出现了分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市场导向与经营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例如,Narver和Slater,1990,1994;Kohli和Jawoski,1993;Hooley,1999;Charles R.等,2008;Omar Merlo等,2009),部分学者则发现两者之间正相关关系极其微弱(例如,Diamantopoulos和Hart,1993;Au和Tse,1995;Bulent Menguc等,2008),甚至部分研究并没有发现两者之间有任何关系(例如,Greenley,1995;Han,1998等)。其后,一些学者针对上述研究结果的不一致现象,试图引入中间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解释(例如,Narver和Slater,1995;Han,Kin和Sricastava,1998;Matsuno和Mentzer,2000;Yinghong(Susan) Wei等,2009)。

(四)国内研究概况

市场导向理论在国外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国内对该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市场导向理论的综述、比较、探讨,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邵兵家等,2005;王永贵等,2008;刘石兰,2008等)。另外,对市场导向程度的本土化测量研究较少,市场导向理论的实证研究局限于验证性研究,且在实证研究中对企业绩效、组织绩效、营销绩效的概念区分不明显。

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纵观市场导向理论研究现状可见,学术界对市场导向理论内涵还未形成共识,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阐述形成了不同观点派别。由于持有不同的观点,所以形成了对企业市场导向程度测量的不同量表。在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或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中,也得出了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针对上述情况,部分学者在尝试整合理论内涵的框架,力求得出一个涵盖市场导向大多数方面的多维度概念。也有部分学者提出在不同组织层次上研究市场导向与经营绩效关系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例如Lings,2002;等),应注意宏观层次(Felton,etc.)与微观层次(Kohli and Jaworski,etc.)的分析层次问题,因为不同的分析层次会影响与其他变量之间的作用。在此方面,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成果,需要继续深入探索,不过也有学者提出研究一定的分析层次可能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John W.Cadogan,2003)。

本文认为,市场导向理论研究除了上述观点差别、分析层次的问题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造成市场导向程度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结果的不一致。首先,实证研究样本的情境问题,即样本企业的发展阶段、所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程度等多方面经营情境,这是影响一个企业采取何种战略的重要情境因素。其次,企业类型与行业类型依赖问题,即不同的行业特点、不同的企业类型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导向与策略选择,例如纯粹的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企业在市场导向不同维度的体现上肯定会有非常大的差别,进而影响分析结果。最后,绩效测量导向差别问题,即不同的绩效测评导向包含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有的侧重财务指标,有的侧重非财务指标,会得出不同的绩效结果,进而产生不同的关系研究结果。

三、研究展望

针对市场导向理论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以下几方面内容可能成为市场导向理论今后的重要研究主题。

第一,市场导向行业依赖性问题研究。通过对来自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样本的对比研究,探索市场导向理论是否存在明显的行业依赖情况,即是否有些行业内企业市场导向程度越高绩效越好,而另一些行业市场导向程度与绩效关系不大。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具备市场导向与绩效呈现正相关的行业具备何种特点或企业类型情况如何。

第二,市场导向研究的分析层次问题。基于不同的分析层次,市场导向程度会有所差别,进而对绩效的影响作用也会产生差别。通过对组织中不同层次市场导向程度的研究,探索其对最终组织绩效是否存在差别,为市场导向的执行提供重要。

第三,市场导向本土化量表的开发。市场导向研究受多方面情境因素的影响,已有的研究成果及量表工具都是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而中国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相差甚大,因此很有必要开发适用的本土化量表。

第四,对市场导向理论内涵的多层面整合,也可能成为将来的研究重点之一。这些,都是市场导向理论已有研究成果尚欠缺的地方,也是市场导向理论体系形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将会对市场导向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重要的实证支撑。

参考:

[1]Bulent Menguc,Seigyoung Auh,Conflict,leadership,and market orien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25(2008):34-55.

Charles R.Taylor,Kyung Hoon Kim,etc.Does having a marketing orientation lead to higher levels of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andbusiness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he Korean robotics industr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37(2008):825-832.

Dess G.G.,Robinson,R.B.,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absence of objective meas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265-273.

Diamantopoulos,Adamantios,Hart,Susan,Linking market orientation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evidence on Kohli and Jaworski’sframework[J].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1993,1:93-121.

Greenley G.E.Market orientation and company performanc: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UK companies[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5,6:1-13.

Han,J.K.,Kim,N.,Srivastava,R.K.,Market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s innovation a missing link[J].Journal ofmarketing,1998,62:30-45.

Hooley,Graham John Fahy,Tony Cox,Jozaef Beracs,Kraysztof Fonfara,Boris Snoj.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ahierarchical model[J].Journal of market-focused management,1994,4:259-278.

Jaworski,B.J.and Kohli,A.J.,Market orientation: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3,(3):53-70.

John W.Cadogan,多角度看市场导向范畴的界定:对理论发展和知识积累的意义.Marketing Changes[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P86-107.

[10]Matsuno,Ken,Mentzer,John T.,The effects of strategy type on market orient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Marketing,2000,64(4):1-16.

[11]Omar Merlo,Seigyoung Auh.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market orientation,and marketing sbuunit influence on firmperformance[J].Marketing Lett.2009(20):295-311.

[12]Slater,S.F.and Narver,J.C.,Doe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moderate the market orient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Journal ofMarketing,1994,58 (January):46-55.

[13]Slater,S.F.and Narver,J.C.,Market orientation and the learning organz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1995,59 (July): 63-74.

[14]Venkatraman,N.,Ramanujam,V.Measuring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rategy research: a comparison approach[J].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1986,11(4):801-814.

第3篇: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我行原先是**世纪**年代前期违规经营重灾区,不良贷款占比曾高达39.8%,拆入资金超过20亿元,亏损最多一年曾超过1亿元。在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行上下几年的励精图治,20**年实现扭亏为盈,逐步走出经营困境,同时,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凝聚力问题。我行虽然扭亏为盈,但不良贷款余额大,待消化的历史包袱重,一些干部员工对农行发展、对自己前途忧虑悲观,对农行缺少忠诚度、认同感。二是竞争力问题。竞争主体不断扩大,客户更加重视银行的实力、信誉和形象,我行在资金实力、资产质量、科技水平、经营机制等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三是生产力问题。我行走出经营困境后,如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好质量上的有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尽快得到有效解决,我行就无法在新世纪里实现新的突破。为此,行党委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导向为手段,以经营管理活动为载体,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提高经营效益为目的的人本文化和管理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发展的动力,是解决当前面临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但是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全行的认识并不统一,甚至有部分中层干部和支行行长认为商业银行以数字论英雄,对企业文化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在工作中存在企业文化表面化、文娱化等倾向。为了纠正这种现象,我们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全行发动,营造氛围,如召开全市企业文化研讨会,市分行全体班子成员、各支行行长全部到会,收到的研讨文章50多篇;邀请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专家进行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近千人接受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启蒙学习;在信息管理网页和内部信息上开展理念大讨论等等。

通过开展全行性的大学习、大调查、大研究、大讨论,全行上下形成了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共识:首先,企业文化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企业文化是人本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营造农行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能够使员工把个人目标同化于企业目标之中,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第三,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的竞争,是文化力的竞争,培育凸显农行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农行的良好形象,可以打造市分行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企业管理已经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发展到更高层次的文化管理,有了强大的先进企业文化的支撑,全行才能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开拓创新,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

二、认真组织,稳步推进

从20**年上半年开始,我行加大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企业文化形成后,人们在企业精神、共同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会自觉地遵守行为规则。但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初期,却需要强有力的推行。为此,我行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由党办、工会、人事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企业文化办公室,各支行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为全市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企业文化也是领导者的文化,为此,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落实。在年中工作会议后,接着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汇报会,市分行全体班子成员专门听取了12家支行行长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市分行行长作了专题讲话,会后又以文件下发。在三季度行长会议后,我们召开了理念讨论汇报会,12家支行行长、17名机关部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上台进行理念讨论情况汇报。同时,我们将企业文化建设列入行长的重要报告之中,作为全行的大事来抓。在20**年初工作会议上,把“培育先进文化,发展特色市场,再造农行竞争优势”作为行长报告的主题。在各个季度的工作例会上,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布置。

2、制定规划,稳步推进。为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我行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市分行20**-20**年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思路。为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及时下发了《**市分行20**年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计划》,布

广行务公开,全面导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了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重视“理念先导”,在总行理念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拟订了市分行的理念系统讨论稿,整个理念系统分为基本价值理念和单项价值理念两部分,把总行设计的理念作为基本价值理念,把结合本地的人文环境和我行的实际确定的管理理念、质量理念、人才理念、竞争理念、科技理念等作为单项价值理念,并将讨论稿以文件形式下发。各支行先后以行长办公会、行务会、职代会等不同的形式开展学习讨论,并以部室、营业机构为单位联系岗位实际开展学习讨论,又召开由支行行长和市分行处长参加的汇报会,使理念系统更为完整,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并在领导层进一步形成共识。

3、加强考核,典型引路。为推动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扎实开展,我们出台了《企业文化建设考核办法》,制订了《企业文化量化考核评分表》,考核内容分组织建设、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四大部分,共有23项指标,以百分制的形式对基层行进行量化考核。考核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检查记录、网点暗访、职工座谈等形式,分年中和年末两次,年中考核结果占总成绩的30%,年末占70%,评出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名,并安排10万元工资额度进行奖励。通过考核,促进了基层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涌现了一批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单位。如东阳支行通过创建学习型银行、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研讨会等活动,积极塑造了理念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极大地提升了竞争能力,存款市场份额达30.87%,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列第一位,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占比为43.81%,20**年存款增量、利润总额均进入全国百强行。

三、积极探索,初见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积极探索,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框架初步确立,企业文化的氛围基本形成,企业文化的功能开始显现,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促进了观念转变。一是提高了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各级领导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理解,开始认识到“小企业靠权力,大企业靠文化”、“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发展的动力”。二是逐步树立了先进理念。通过层层发动,措施推动,全行员工逐步树立起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发展理念、“成功一定有办法”的成功理念、“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工作理念、“质量就是生命”的质量理念、“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理念、“科技支撑、领先一步”的科技理念等先进理念。三是队伍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融合、辐射等功能开始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心态,正视困难、追求成功的信心,朝气蓬勃、努力拼搏的精神,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

2、促进了服务提升。随着“服务超越需求”的服务理念、“与客户共创价值”的经营宗旨等深入人心,服务文化已逐步内化为员工的心理需求,员工把主动服务、用心服务、创新服务、亲情服务融为一体,不断提升服务的品位。通过规范化服务的深化,各支行实行了季度服务明星评比制度、晨会制度、季度业务比武制度、“零投诉”优质服务、“会员制和俱乐部制”营销方式。员工利用知识优势、业务优势和信息优势,积极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咨询服务和理财服务,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层次。

3、促进了业务发展。首先,各级领导重视了银行知识、管理理论的学习,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带头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管理水平。其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以“先进性、适应性、系统性和严肃性”为原则,加强了制度建设,新出台了10多项管理制度,进行了iso9000的贯标,举行了举一反三的案例分析、开展了规章制度的宣讲,实施了全行性的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与整改等。这些举措都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第三,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人本管理培育出的文化力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上措施,最终都体现在保障并促进了业务发展。20**年底,我行各项存款余额超200亿元,当年增加39亿元,增量列全国农行二级分行第18位。

四、感受实践,体会深刻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1、领导重视是关键。“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的文化”,领导是人本管理、人本文化的倡导者、组织者、推动者,要推行企业文化,领导首先要成为文化领导者。我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得到较为顺利的进展,关键是领导的重视。如行长是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的组长,对企业文化进行专项考核奖励,将企业文化作为主要工作进行布置等等。

2、全员参与是基础。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参与者、贯彻者、承载者,也是企业文化的丰富者和发展者,只有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才能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人本管理才能真正得到体现。我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员工的参与,积极引导员工自觉参加到企业文化的各项活动中来,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

3、组织健全是保障。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全行性工程。为了确保企业文化扎扎实实开展,还需要有健全的组织体系作保证,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容易流于形式,缺乏持久性、连惯性。我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之初就成立了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由行长任组长,副行长任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同时下辖企业文化办,明确由党办主办、工会协办。同时,各支行也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保证了企业文化的有序开展。

4、理念先导是核心。如果把形象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三者看成一个同心圆,那么理念文化是内在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成功的企业也都十分注重“理念先导”。如今环境在变、客户在变、对手在变,要求我们必须做到适时的思路转变、理念转变。

第4篇: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主要动因:一是基于农村留守儿童多,家长素质低,学生学习品质差的背景;二是基于发展性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主张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和谐地发展的理论背景;三是基于没有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载体,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与学的方式没有转变的实践背景。基于此,结合学校实际,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入手,以课题的形式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文化品位。

主要问题:探求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主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向主动、自主学习者转变,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价值意义:实现学生主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素质提升,打造学校品牌。

二、成果概述

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以问题驱动、以学定教、少讲多学、主体互动、差异发展为思想理念,以行政推动、全员参与和日常研究为实施策略,以弘扬人性、坚持人本、注重人文、尊重生命、融入生活、构建生态作为课堂构建策略,形成三说、五要、六看课堂评价标准,构建自学、互学、导学、验学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点:从文化角度构建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实践效果: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文化品味。

荣获第四届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策略和方法

一是采取教科研一体化校本研培策略,构建教科研研培模式,用科研的方式方法研究解决教学质量提升问题。构建师本模式,即“自主提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实施校本研究、学习、培训、交流与实践的有机整合策略,围绕教学理念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服务于学校内涵发展。构建生本模式,树立主体性学习理念,围绕模式的理解认同、学习方式转变和合作学习角色定位三个重点,采用课堂实践指导、集中培训和自主反思感悟等方式,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

二是学校行政推动策略,由校长行为上升为学校行为,校长的密切关注和学校的行政推动成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过程的强大助推力。

三是日常行动研究策略,开展日研究、周培训、月反思、学期过关、学年展示系列日常行动研究实践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提升,由“设疑、激趣、导学、答疑”四步课堂教学研究为起点,历经师生共同设疑解疑的“双疑”课堂教学模式承接提升为“自学、互学、导学、验学”为内涵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由注重知识传授走向关注学生主体发展,由关注课堂教学行为表象向关注课堂教学育人本质回归,体现了为学生成长负责的育人理念。

四是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体,力求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对接,转变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突显小课题行动研究的快速作用,针对模式研究中的困扰问题进行分解研究,实现点的突破;采用文献法为参研人员提供与研究相关的思想理论、最新成果等相关资料,把握研究方向,开阔研究视野,提升研究实效和品位;选取经验总结法对模式研究实践进行有效提升,总结规律,提升理性。

(二)环节与过程

1.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构建四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确定以发展性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理论作为理论支撑。

(2)提出主体互动课堂教学理念:把教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情境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特征,以少讲精练为原则,以务实有效为标准,通过和谐的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3)初步构建模式框架:自学―互学―导学―验学,学导结合,交流互动。

(4)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一是丰富课堂教学理念,探寻实施教学策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学生主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三是丰富课堂模式理论,构建四学教学流程的操作策略。四是建立一种主动探究、生动自主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五是研究教师日常行动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模式。

2. 坚持行政推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理念。

(1)行政推动策略:按照四学课堂教学模式流程,以学校行政手段,在全校各学科进行授课,全员参与,共同研究,实施课堂教学研究。

(2)教学实施策略:“问题驱动,以学定教,少讲多学,主体互动,差异发展”。

(3)课堂模式特征:自主思考、对话合作、互动探究,彰显并发展学生主体性。

3. 开展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学科化研究。

(1)组织教师研读学科课标,钻研教材,领会学科教学价值,把握教学模式定位,彰显学科教学特色。

(2)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突破学科运用的瓶颈问题。

(3)开展学科四学模式研究课活动,引领学科化方向。

(4)开展自主深化研究,彰显学科教学的理念,活化形式,突显实效。

4. 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提升课堂教学品味研究。

(1)构建人本、生态、高效的教学理念。

(2)开展四学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研究。

(3)确立弘扬人性、坚持人本、注重人文、尊重生命、融入生活、构建生态六项四学课堂教学文化构建基本策略。

四、成果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辽源市发展性教育理论,即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和教育协调发展。丰富了辽源市发展性教育理念,形成了人本生态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提升出问题驱动、以学定教、少讲多学、主体互动、差异发展五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理念,形成了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观点: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提升课堂文化品味。

实施策略:确立了以行政推动牵引、全员参与集体攻坚和坚持日常行动研究有机结合的实施策略,形成了三说、五要、六看课堂评价标准指导研究进程,以日研究、周培训、月反思、学期过关和学年展示汇报为主要研究方法。

适用对象:七至九年级各学科。

呈现形式:构建出四学备课模式和四学上课模式。即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制导学案,设计自学提纲―自学检测―导学设计―验收学习的备课模式和自学―互学―导学―验学的上课模式。

五、成果实践效果

具体问题:解决了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的问题,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形成自主、主动、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向课堂教学的主导转变,实现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和思考问题。

实际效果: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攀升的态势,六年中有四年获得全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奖。

教师变化:从关注少数向关注全员差异发展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问题为中心转变,从单纯关注三维目标向以三性三维目标落实转变,教师从主宰课堂向主导课堂转变。

学生变化:从被动学习向积极乐观主动学习转变,从课堂的配角向课堂的主角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式。

课堂效果:课堂教学从低效向高效发展。

六、成果特色与创新

进展和突破:理论成果:丰富了辽源市发展性教育理念,形成了人本生态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提升出问题驱动、以学定教、少讲多学、主体互动、差异发展五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理念,形成了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操作成果: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制导学案,设计自学提纲―自学检测―导学设计―验收学习的备课模式;自学―互学―导学―验学的上课模式。

实践成果:形成了三说、五要、六看课堂评价标准指导研究进程。

第5篇: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内容提要:会共管理理论已有的 发展 ,呈现出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相分离的研究方法失偏、将效率与会平相分离的治理理念失偏和将政府与社会相分离的治理结构失偏。公共管理理论创新需要从这些失偏中走出来,开辟新路径。

近年来,公共管理理论创新备受国内外行政学者的关注。但就如何推展的问题,仍然是见仁见智的。笔者认为从传统的行政理论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相分离的研究方法失偏、效率与公平相分离的治理理念失偏和政府与社会相分离的治理结构失偏。公共管理理论创新需要从这些失偏中走出来,开辟新路径。

一、方法路径: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融合起来

社会 科学 研究中存在偏重价值理念分析和偏重事实实证分析的摆动由来已久,大体都经历过重价值理念分析的传统制度主义方法时期、重实证计量分析的行为主义方法时期和以动态制度分析为主导的新制度主义方法时期。这种摆动往往成为人们质疑社会科学的科学性的把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社会科学指导人类社会实践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而且,这种摆动的趋势仍未有多少收窄的迹象。正如英国科学家兼人文作家c.p斯诺在其著名的《两种文化》一文中所诉,人类将日益面临人文文化和技术文化割裂的威胁。川回顾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从19世纪末的传统行政理论发展到现在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经历了三大阶段,虽然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纳人传统主义一行为主义一后行为主义的发展轨道,但行政理论发展中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割裂开来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

1.传统行政理论阶段(1900-1960年)。在这一阶段,政府机制与 企业 机制在管理效能上的反差直接推动了传统行政理论的研究路径是吸收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以制度研究为重点,推动“行政制度化”,突出预算、人事、管理和组织等内容,虽然其中也有行为主义的兴起,但“见物不见人”是其主流的研究风格。在研究的价值取向上,“最初的价值观是效率”,“效率至上的价值观在公共管 理学 领域内直到1960年代都占据上风。”传统行政理论笼罩在技术主义的偏好之中。

2.公共行政理论阶段(1960-1970年代末)。在传统行政理念和方法主导下,政府管理忽视了民权、公平、参与等权益问题的解决,迷失了公共行政的服务方向,引发了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和民权运动的兴起,也促使了“传统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变。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路径是社会运动的直接介人,各种社会运动不断为公共行政的理论发展提出新问题、新方法,尤其是新的价值观。公共行政研究的重心正是传统行政所忽视的权益问题,“它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不强调技术,而偏重于人本主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阶段(1970年代末一)。为民权运动所推动的公共行政,虽然鼓励政府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间题,但随之而来的公共财政膨胀和过度的行政分权,极大地制约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也将行政效率吞噬无几,公众对公共行政的乐观想法再度消失。这一时期,西方 经济 学出现了以布坎南等人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和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革新,其中的许多新概念、新思维和新模型被广泛地运用到公共行政分析中,产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其价值取向是公共部门“减员增效”,“粉碎福利国家”。因此,“新公共管理表现了向市场和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回归,这反映了传统的主义和管理主义之间的摇摆再一次摆向管理主义”。

在传统行政理论时期,各国政府在众多的社会间题面前束手无策,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文精神以致命的找害。在公共行政理论的主导下,不少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政策,结果引致了政府膨胀、财政危机和社会惰性,将行政效率吞噬殆尽。刚刚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将公共管理活动视作经济活动来运转,有人批评它会导致忽视公共责任,不强调道德水准。因此,公共管理学要想独立于学科之林,要想在实践中成功地引导政府避免管理失败,就必须从行政理念和行政方法上跳出其在人文主义和技术主义中摇摆的周期性,有机地将公共管理的人文方面和技术方面融合起来进行创新。

二、理念路径:从效率与公平之争走向以责任理念为中枢

公共管理具有对象的普遍性、内容的庞杂性和资源的公共性等特殊性。公平、民主、效率和效益都是公共管理追求的共同价值理念,但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却时常难以完整把握。因为公平、民主、效益、效率根本就不是公共管理的最高理念。那么,什么是公共管理的最高理念呢?经典的《 政治 学》告诉我们“城邦的原则是正义”,“它所求的是最高最广的善业”,公共管理的最高理念应该是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相对于公平和效率而言更具有前提性和基础性,不讲求公共责任的公共管理既不可能是公平的,也不可能是有效的。只有公共责任才能将公平、民主、效益、效率有机地融合起来。以公共责任为前提的公平和民主就是不损伤效率和发展的公平和民主。换言之,以公共责任为前提的效率和发展也是不损伤公平和民主的效率和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下,公共责任表现为全球责任。

以公共责任为行政之最高理念的追求被封建国家 政治 精神的堕落,特别是近代市民社会兴起以来的利己主义(也包括狭隘民族主义、集团及政党利己主义)所吞噬。但在全球化时代,市民社会的利己主义理念要么自由泛滥而致各利益主体同归于尽,要么归附于公共责任的旗帜下寻求更安全的保护。因为,各利益主体越来越被一种人们所熟知的“拴在一根线上的蚂炸”的现象胶着在一起。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公共管理所追求的“公平”、“效率”等价值观已不是民族国家内意义上的,任何国家实现“公平”、“效率”的进程都是与它国的相同进程捆绑着的,不能以损害它国的“公平”、“效率,,来实现本国的“公平”、“效率;公共管理所面对的问题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关联性和国际性,诸如环保、维和、禁毒、打击恐怖主义、化解 金融 危机等,每一项职能的履行都更加依赖于各国政府的合作。如果不树立全球责任意识,不履行国际义务,而追求狭隘的“公平”或“效率”,公共管理就不可能实现其职能。全球责任意识是一个可以兼容“公平”和“效率”价值取向的理念,它既强调了人类平等和共同 发展 的目标,更强调了为此而尽可能地承担义务和付出智慧。它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技术精神融合的最高境界。

客观地说,传统行政理论一公共行政一新公共管理的发展只是被动地映应社会矛盾而作出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创新。当社会运转效率低下时,效率就成为公共管理理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依此改变公共管理的理论构架;当社会不公的矛盾激化时,公平便成为公共管理理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依此重构公共管理的理论框架。倘若照此发展,公共管理理论就没有基本的价值理念和稳定的理论框架。这种创新模式不能保证公共管理理论超前于公共管理实践,并为之提供替示和指导。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效率、稳定与革新是公共管理面对的永恒主题,这些主题的解决无不要求有人本的责任理念和 科学 的机制保障相结合。西方 经济 学也有过类似的割裂式发展的经历,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工具的经济学,都曾在世界性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过。对经济学以这种模式发展的批评不绝于耳。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呼吁下一种经济学应试图兼有“人性”和“科学”两方面,经济学既是一种“人性”,一种“道德 哲学 ”,又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是以人性和责任为基础的经济学。目前,以“人性”分析为中心结合制度分析、数学模型分析的“新政治经济学”已经兴起。这一趋势值得公共管 理学 借鉴。

三、结构路径:从政府与社会之争走向政府、社会和市场混合

第6篇: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一、充分认识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200年,在刚刚完成集团公司组建任务的第二年,集团公司党组根据电力企业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和垄断经营模式的影响,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缺乏市场竞争意识,重生产、轻效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各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不能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情况,组织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那次大讨论通过学习系统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工作经验,开阔眼界,查找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广大干部职工深刻地感受到了市场与竞争带来的巨大变革,思想受到了触动,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比以前有所增强,对推动集团公司的发展和顺利实现创业阶段目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集团公司创业阶段的实践证明,思想每解放一步,发展就前进一步,思想超前一步,发展就领先一步。集团公司200年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战略第二阶段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制订了“十一五”行动计划,描绘了集团公司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企业的大发展要以思想的大解放作为先导和保证,要实现新一轮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就必须把蕴藏在广大干部职工中的巨大潜能和思想力量充分释放出来,把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发挥出去,为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第二阶段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应该看到,虽然自200年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活动以来,干部职工的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普遍增强,但长期受计划经济垄断经营模式的影响,重生产轻效益、重安全轻管理的惯性思维没有根本改变,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工作上,只注重生产,而对电价、电量、热价、电热费回收、环保、税收、成本的控制没有提到一个相应的高度;只注重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与政府机关、银行、电网公司、煤炭企业、环保等周边关系的协调沟通重视不够。要加快从重生产、轻管理向既重视生产又注重成本和效益的转变,加快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就必须先从思想观念入手,以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体制机制的转变;以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加快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就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翟总曾明确地指出大讨论的两个重点,从工作内容上要以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为重点,从工作对象上要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不能“上面有病、下面吃药”。因为领导的言行在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车间中具有全局性、导向性、示范性的作用,领导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程度和深度一定意义上反映和决定了这个单位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程度和深度。各级领导干部是大讨论能不能取得实效、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3月15日,翟总在集团公司本部传达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的时候,就加强本部能力建设、思想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本部各部门干部职工已经率先行动起来了,纷纷组织学习讨论活动,查找思想上、工作上和作风的差距和不足,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为我们在全系统开展大讨论起了个好头。这次大讨论采用“分级负责、整体推进”的原则,集团公司三级责任主体要各负其责,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共同推动大讨论的开展。经过创业阶段的努力,集团公司三级责任主体各尽其责、协同配合的集团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但应该看到,在新的发展时期,三级责任主体的作用仍需大力加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和执行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也是进一步更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开拓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的聪明才智,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和三级责任主体的运作能力的需要,这对于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促进集团公司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把深入开展大讨论作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集团公司实现新一轮快速持续协调发展,促进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加强三级责任主体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务必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今年开展大讨论按照“分级负责、整体推进”的原则,集团公司三级责任主体要各负其责,采取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方式进行。由各单位党委(党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要紧密联系企业实际,采取多种方法,多形式、多系列、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在大讨论开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四个一”的总体要求。

一是要“贯穿一条主线”,即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主线贯穿大讨论的始终。要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学习集团公司200年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刻理解集团公司第二阶段发展战略目标和200年的新思路、新任务、新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超前思维,把握好本单位在新阶段的工作定位和发展思路,为集团公司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做贡献。

学习内容要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干部理论学习计划,要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理论学习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集团公司将在今年举办3-4期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研讨班,将各分、子公司、直属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轮训一遍。各分、子公司和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针对所管理的领导干部,采取举办学习班、召开报告会、开展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二是要“融入一个中心”,即把大讨论与“效益年”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紧紧围绕实现“效益年”工作任务目标,大力开展各种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当前,集团公司经营形势非常严峻,亏损单位多,完成“效益年”各项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各单位要针对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加强成本监控,加强经济责任制的落实与考核,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公司效益年,我们怎么办?”讨论活动。各单位都要制定好“效益年”工作方案,每位干部职工都要结合自身岗位工作实际,认真进行反思,找出差距,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亏损企业进一步减少,亏损额进一步降低,整体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要把是否完成了“效益年”的任务目标作为检验这次大讨论成效的标准。

要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企业”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围绕节约型企业建设,积极倡导节约精神,务实开展节约活动,强化全员节约意识。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企业的发展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块煤、一张纸做起。各级企业管理干部要以身作则,从会议开始,从用车开始,从工作用餐开始,做节约资源的模范。在职工中组织开展“增收降耗,争做节约型职工”竞赛活动,使勤俭办企业,反对铺张浪费体现在企业各项工作中,体现在每一个岗位上、每一项活动中;使厉行节约成为一种共识、一种习惯、一种风气,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

三是要“抓住一个重点”,即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在大讨论活动中,三级责任主体都应眼睛向内,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定位,大力加强能力建设。集团公司本部干部职工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分析当前的发展形势,认识自身的差距和问题,强化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克服骄傲自满和盲目乐观情绪。当前重点要解决工作拖拉,办事效率不高;部门之间的合作精神淡化,相互之间推诿扯皮;作风浮躁,工作的深度和细致性都不够;工作层次不高,缺乏对宏观和战略问题的研究的苗头和倾向,落实好“战略规划中心、资本运营中心、重大决策中心、利润中心”的工作定位,管大事、谋全局、抓关键,提高重大决策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宏观指导能力。

各分、子公司在集团化运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找准自身工作定位,以省电网公司为参照,克服管理经验匮乏的困难和工作上被动应付的现象,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职责尽快到位、工作尽快到位,按照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认真有效地组织所管理的企业抓好具体运作,充分发挥地缘、文化、专业等方面的优势,使集团公司部署的各项任务都能落到实处,对基层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到位,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更直接、更及时,与市场联系更紧密,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基层企业是直接从事具体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要以强化执行能力和盈利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当前重点是要破除计划经济和垄断经营模式下形成的重生产轻效益、重安全轻管理的观念,树立既要重视生产、又要注重成本的效益意识;破除平均主义思想和等靠要的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靠开拓进取求发展的意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谁观念转变得快,方式、机制好,谁就能把握先机。各企业要大力宣贯“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企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价值核心”、“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要以盈利为目的”的理念,并以这种理念为指导推动体制机制的变化,把这种理念贯穿到具体的工作安排和行动计划上。

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讨论专题,踊跃参与讨论,撰写体会文章。在讨论中,党、政一把手要带头参与讨论,做出示范。要通过撰写论文,理清思路,找出对策,提高认识,促进工作。集团公司将开展领导干部征文活动,从而起到深化教育,巩固效果的作用。

四是要“实现一个目标”,即促进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大讨论只是起到一个思想启蒙的作用,只是一场引导干部职工进行自我教育的活动,只是为了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垄断经营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讨论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开展大讨论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而企业转型是一个系统的配套的工程,所以在广泛开展大讨论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各企业都应思考和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要在体制机制的转变上下功夫,要在管理模式、工作方式的转变上下功夫,要在具体的考核办法和措施上下功夫,使大讨论的成果真正得到巩固和扩大,使企业转型真正得以实现。

三、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的工作要求

1.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大讨论的领导。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基层企业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领导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充分三级责任主体的作用。集团公司仍然沿用2004年成立的大讨论领导小组,组长由翟总担任,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同时也是大讨论领导小组成员,具体办事机构放在思想政治工作部。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集团公司本部的大讨论活动由集团公司直属党委具体负责制定方案、组织开展,各分、子公司党组既要指导好所管理企业的大讨论活动,同时也要抓好公司本部机关大讨论,防止出现“灯下黑”。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方案、亲自参加讨论,理清思路,正确引导,确保大讨论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

2.要加强对大讨论的宏观指导和过程控制。这次大讨论集团公司就不规定具体的工作阶段和活动步骤了,由各单位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和具体工作实际进行设计安排。集团公司将定期检查大讨论的进展情况,适时召开座谈会,交流大讨论的经验和成效,研究解决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讨论活动的健康发展。各单位要结合企业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大讨论活动。要务求实效,使干部职工的思想真正受到触动,观念真正发生变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注意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同心文化的宣贯结合起来,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统一到集团公司的理念体系上来。

第7篇: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关键词:思政课堂 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72

1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是一种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仿真工作实际的学习氛围,以任务为载体,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做学结合,身体力行获取专业能力、心智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教学方法。”

2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构建互动思政课堂的理性认知

2.1 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第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思政课教学,围绕课程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共同合作下完成各项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对任务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能够更为深刻地领会书本的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的课堂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在这种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任务进行讨论、分析、辩论等,最终得出结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学习,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围绕任务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并经过分析、归纳、综合,将外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对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是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传统“灌输式”不能构建一种互动的课堂原因在于其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精神,师生没有建立起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则能够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行动导向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能够更好地调动情绪,超常发挥,学生能够充分享有自由、开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局面,从向推动教学改革。

第二,要构建互动的思政课堂,教师须根据行动导向理念加工、组织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内容体系,运用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在职前构建起正确的职业观念。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挑战,需要借鉴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从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讨,试图找到一条适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以提高高职思治课教学的实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行动导向理念下构建互动思政课堂的教学实施

3.1 课前准备阶段

当前思政课高职教育模式的教育教学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合理制订教学实施方案,成为了切实推进互动思政课堂的首要环节。

3.1.1 收集教学信息

通过分析法、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等各种方法收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职业要求、社会需要相关的教学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3.1.2 确立教学目标

以行动导向为理念,设计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做到科学化、具体化,这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要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在对收集到的教学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潮流,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原则,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确立教学目标,以求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3.1.3 确定教学内容

行动导向强调学生学习理解过程中的行动优先,要求将行动和需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的自主、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打破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与校园生活、职业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4 设计教学过程

目前,思政课教材仍是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如果按照教材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教学,就背离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宗旨。因此,教师要对现有教材进行处理,根据现实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删。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要求,打破教材体系,按照“提出问题―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重新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3.2 课堂教学阶段

3.2.1 转变教学角色,营造互动课堂

互动课堂氛围形成的首要条件是要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要构建互动的课堂,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在“教”学生,而是“促”学生。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求最终的解决方案。在这样一个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但不能替代学生解决问题。其次,要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按照开学初建立的学生教学组织,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和控制学习过程,并通过最后的学习汇报来评价、反馈学习过程与收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2.2 丰富教学方式,实现互动合作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思政课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优化教学方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值得借鉴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项目教学法。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状况。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实践操作,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要求。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结合“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开展“中国公民外出旅游素质提升计划”的项目教学。二是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中的案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利用个人的亲身经验实现对知识的获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来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动,创造了民主平等的开放式教学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沟通。三是角色扮演法。它是在模拟情境下让学生为处理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角色扮演,强调对行动过程的体验。角色扮演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时,可以通过模拟招聘,扮演不同角色,使学生能结合所学专业合理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角色。四是情境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学中设定一定的情境、通过表演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并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造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针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这一内容时,可以结合“索尼被黑,黑客借网络入侵”进行模拟法庭教学。通过参与模拟法庭活动,使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3.2.3 掌控互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开展互动教学之初,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要采用各种激励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热情度,让学生“活”起来。当学生的互动意识被调动起来后就要逐步强调参与互动的规范和要求,以免发生互动“过度”的情况。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给予肯定与赞扬,适时给予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

3.3 课后反思阶段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设计的重新评估,是教师对自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研究。行动导向理论指导下思政课互动式课堂的课后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目标是否达成;②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在引导学生过程中还出现哪些问题,从每次课的反馈信息中得到下一次课情境创设的改进方法;③是否真正做到联系社会与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开展课程资源;④教法学法使用是否恰当;⑤互动课堂里,从学生的表现看来,是否真正地激发了其学习的动机与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启富.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74-76.

[2]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辩[J].职教通讯,2003,(1):43.

[3]忻洁琳.借鉴行动导向法,构建中职德育课和谐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47-49.

第8篇: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而在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即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根本。其宗旨就是要使企业的每一个成员——从最上层到最低层,都各得其所,各尽其才,使企业团队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并使每个人的才能全部地朝着有利于达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要实现这一宗旨,管理从最初的他律的规章、守则发展到人的自律的规范,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文化认同,从“要我这样做”到“我要这样做”,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文化力量的潜移默化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来已久。管理文化是人类在组织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论文联盟类从事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从来都是在集体基础上进行的,这就需要管理,因而,管理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当人类学会群体劳动时,便开始为人们所注意。到现代社会,管理几乎渗透到社会各种组织机构的每一个部门,管理活动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处处可见的一种活动,而其中对人的管理又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形成了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在这些理论中渗透着文化的观念。同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得益于企业文化理论的指导。

“企业文化”的概念由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thomasj ·peters)和沃特曼( roberth· waterman)在合著的《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一书中系统提出。两位管理专家根据对美国最成功企业所做的调查研究分析指出,在经营的最成功的企业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利润指标,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甚至也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判断准则、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道德观念和生活信念等。“企业文化”将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方向,进而激发员工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

根据彼得斯和沃特曼的总结,美国总成功公司的“企业文化”原则为:①乐于采取行动;②接近顾客;③自主和企业家精神;④通过发挥人的因素来提高生产率;⑤领导自身力行,以价值准则为动力;⑥发挥优势,扬长避短;⑦组织结构简单,公司总部精干;⑧宽严相济,张弛结合。

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管理学院教授舒适特,通过对美国大量企业的调查研究并结合现代行为科学理论,提出了通过改造“企业文化”进而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即“a战略”。舒适特认为: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主要影响,只有对人力资源实施有效管理的企业,才能获得稳定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他在“a战略”理论中提出:①员工的工资和其它报酬应同其对企业的贡献直接挂钩;②员工所受的奖酬应与其劳动生产率挂钩;③强调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④对企业的经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把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考核经理人员的标准;⑤定期向员工介绍有关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设想和实施方案,并使员工参与制定更进一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该理论强调:关心员工的需要是获得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任何企业内,对人的管理都应重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管理,应当得到极大的首要的关注。

在美国,“企业文化”理论和“a战略”理论倡导的关于“企业文化”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了美国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日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各个企业对各自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愈来愈多的大公司日益重视建设符合企业经营哲学和经营战略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加强和改善企业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人力资源管理。例如,创立于1911年的电脑信息业顶级公司ibm公司,以“尊重人、信任人,为用户提供最优服务及追求卓越的工作”为企业经营宗旨,这一经营宗旨就是ibm公司企业文化内核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提炼和总结的。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出来,其目的是要有意识地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以此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人认为,企业领导者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论文联盟造和管理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企业文化的能力和创造企业文化能力。

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团体改善它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决策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气氛,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环境,形成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企业文化在一定的企业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它是影响自己的成员思考、体验和行为的主要方式。现代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我国海尔集团的迅猛崛起并能在激烈的国际家电市场竞争中抢滩凭借的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海尔文化。

第9篇: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教学 英语理念 改革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英语人才是当前的主要工作。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英语教学方面,要摒弃旧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理念和方法方面进行改革,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 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找准课程定位

(一)关于教学理念的研究对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系统研究。教学理论是教育理念的一个下位概念,教育理念涵盖了教学理念。但不容忽视的是,即使处于最低层次的教学理念,也有很强的理论性、操作性和指导性,而且在很多情境下教学活动就是教育活动,很难将两者严格区分开来。因此,也有学者将两者统一为教育教学理念,依据教学理念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学科的不同,将教学理念分为理论层面、操作层面与学科层面的分法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理论层面上讲,教学理念是人们对知识、教学过程及学生心理、学习风格的综合性理解与解释。不从事具体教学实践的人同样可以讨论对教学的看法,也说明了教学理念的理论性特征。同时,这两大教育理念也从理论层面为当代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操作层面上讲,教学理念是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运用某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把某种教学理念具体化、实践化,即如何将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操作层面的教学理论是一个中间层次的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改革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从学科层面上看,教学理念是以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为方向,以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特定学科教学中对教学理念具体实施。学科层面的教学理念决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学科教学改革起着具体的指导作用。

(二)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我们英语教师唯有更新观念,建构新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与实施教学。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新的文件精神,掌握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

在新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被取代,课程会变成一种动态、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师生相互学习和进步,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渠道来完善自己。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和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推广

传统的教学观念最大的弊端是重认知、轻感情,不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新课改倡导情感教学,提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生活和体验。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让学生走上主体地位。传统教育观念中,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讲究师道尊严,教和学在本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英语教学中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课堂教学自不待言,即便是实践环节,学生也是在老师确定的框架中进行,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将教学的核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既应“尊师”,更要“爱生”;既重视“授业”,更注重“学业”;既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更致力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走上教学的主体地位。此外,在上课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还要关注学生道德的生活和人格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由“独舞”向“共舞”转变。给学生搭建互动平台。传统英语教学中,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成了主旋律,老师像一个独舞者,学生成了旁观者,使得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缺乏,“聋哑”英语现象普遍存在。而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的特点在于循环往复、日积月累、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这就要求为学生搭建互动平台,使学生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由看舞者变为共舞者。通过设置主题、布置场景、组织讨论和辩论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语言教学体现鲜活的生活本质,人得了耳,出得了口,进得了心。

改变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学习状态,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这就更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