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地的孩子范文

大地的孩子精选(九篇)

第1篇:大地的孩子范文

需要用一根绿色的树枝去写,

而且必须是刚刚发芽的小树枝,

当你叫我,

如果看到我的头发,

已经长出了几片童年的叶子,

请不要惊讶,

也不要嘲笑我。

那些喜欢吹着口琴,

到处旅行的风告诉过我,

我是大地的孩子,

我喜欢泥土,

黑色的泥土黄色的泥土,

红色的泥土,

泥土不生长太阳和月亮,

却生长着青铜的歌谣。

让我偷偷的告诉你吧,

那些爱慕七彩霓虹的露珠们,

都乘着黑夜去远方,

它们说要离开这片土地,

去寻找光明的春天,

可我想,

第2篇:大地的孩子范文

妈妈,别哭,

我到天堂去了,

天堂的路虽然黑,

但我不怕,

一路上,

我有好多同伴相陪。

天堂的路虽然远,

但我不怕,

因为从小到大,

妈妈都告诉我要坚强。

妈妈,别哭,

每晚,

我悄悄来的您的窗前,

看着您泪流满面的脸庞,

我的心紧紧地揪在了一起,

好痛,好痛……

妈妈,别哭,

看着您一天天消瘦下来的身体,

我的心好疼,好疼……

妈妈,

我知道您在思念我。

妈妈,

我好想您,

我想再躺在您的怀里撒娇,

我想吃您做的饭,

好香,好香……

妈妈,别哭,

今生能做您的孩子,

我感到特别幸福。

来生,

我还要做您的宝贝。

妈妈,我走了,

天堂的钟声已敲响,

在催促我回去,

妈妈,不要让我为您担心,

第3篇:大地的孩子范文

一、要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快乐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同样,快乐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也非常重要。一个整天都愁眉苦脸,充满悲伤的孩子是很难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的。从家长的角度来讲,我想不能因为自己的种种不快,就把孩子的这种天性给抹杀了。

要想孩子快乐地学习,就不能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绩。实事求是地讲,如果仅从成绩上来看,我孩子的成绩在班上并不是最好的,但每次考试,我也从来没有要求过孩子一定要考到多少分,孩子试卷拿回之后,我基本上就是与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哪些题是由于不会做而错的,哪些题是因为粗心而错的,然后告诉孩子应该注意些什么。在孩子平时的学习中,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让孩子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去学习:一是检查和辅导孩子的作业时,尽可能地创造出一种宽松的环境,不因孩子一时做不上来就生气、责怪,甚至打骂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探讨,共同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二是在批评与教育孩子时,注意时机的把握和方法的运用,尽量不在早上孩子上学和晚上孩子入睡时,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批评、训斥孩子。这样可以让孩子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开始一天的生活,带着愉悦的心境进入甜美的梦乡;三是不额外地加重孩子的负担,除了课堂作业之外,我不再布置其他课外作业,以确保孩子有更多自由娱乐的时间。

二、要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俗话说,小树易扶,大树难直。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也要从小做起,应尽可能地让孩子生活在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家庭环境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家长不仅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自己还要能够做好孩子的表率。

要关注孩子,平时就要与孩子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流。我不仅能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平常的心情与孩子友好地交流与沟通,而且尽可能让孩子自由地讲、自由地说。孩子非常愿意把心里话跟我讲出来,差不多每天放学的路上,都会跟我讲很多事情,如学校和班级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路边的哪家商店不开了,商店的牌子是什么意思等等。通过和孩子的交流,既可以掌握孩子在校的情况,也可以感受到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超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了解到其他小朋友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正确可行的,哪些是不应该的不能做的等,以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

要做好表率,家长自己就要清除身上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坏习惯。试问,一个从来都不知道看书、学习的家长,一个整天沉迷酒场、的家长,却天天要求孩子认真刻苦地学习,那对孩子能有多少说服力呢?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你要让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自己就得信守诺言。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孩子不是无理的要求而又答应了孩子的,那就一定要做到,如果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而做不到时,我会向孩子解释清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再补偿给孩子。反之,如果无法做到的,我也不会为了讨好孩子而乱开“空头支票”,那样只会增加孩子的不信任之感。我想,每一位家长,如果都能反思一下,查找一下自己身上影响孩子成长的消极因素,并尽最大努力地加以克服,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能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三、要让孩子全面地发展

虽说素质教育已经喊了不少年,但仍有一些学校、老师和家长仍然禁锢于应试教育的框框之中,学校的强弱,老师的好坏,学生的优劣,都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这非常不利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而要想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地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我的孩子,只要学校、班级安排她参加的活动,我都积极地鼓励她去参与,而且我一直给孩子讲,参与各种活动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定要得到什么名次,拿到什么奖励。在课外,只要条件许可,我会抽时间陪陪孩子,与孩子一起做做户外运动,一起看看电视,鼓励孩子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引导孩子多思索一些问题,多问问孩子为什么,多让孩子想想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多给孩子一点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多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虽然,有些事孩子不一定能做得好,有时甚至还添乱,但也会让孩子做一做,尤其是孩子自己主动要做时,更是放手让孩子去锻炼锻炼。这对于孩子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第4篇:大地的孩子范文

妈妈,咱们恋爱吧!

故事一:淘淘对正沉迷韩剧的妈妈说:“妈妈,陪我玩会吧,你别看了。”妈妈眼睛瞅着电视机说:“等演完这集的好不好?”终于等到妈妈有时间了,淘淘向妈妈提议玩谈恋爱吧,妈妈很严肃地纠正他:“不许胡说!小孩子谈什么恋爱?”“又不是真的,玩谈恋爱的游戏。我教你。”说着淘淘围着妈妈转着圈亲起妈妈来。“好玩吗?会了吗?”妈妈很奇怪地问孩子是怎么回事?淘淘回答,电视里有时男生亲女生就是转圈的。

原来,淘淘看过一个爱情片的特技镜头,淘淘把镜头旋转处理后的画面当作是人转着圈亲吻了。妈妈被孩子逗得哈哈大笑,笑他好玩。被笑得莫名其妙的淘淘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佯装生气的样子不许他乱讲话,“小孩子不许谈恋爱的!”淘淘可没把妈妈的话放在眼里,继续转圈子亲妈妈,被妈妈打了俩巴掌,吓唬他回来告诉爸爸,他才不敢再闹了。

解读分析:妈妈是个韩剧迷,儿子淘淘受到剧情的熏陶,张嘴谈谈“恋爱”不足为奇。几岁的孩子只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关注,比如旋转镜头,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更关心的是游戏,给游戏起名字用的是现成的名词:恋爱。而并没能真正地理解“恋爱”的含义。大人却往往按照自己意念中的概念去斥责孩子,非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更容易引起孩子对“恋爱”的真正关注,渴望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好家长这样做:家长首先注意环境对孩子的熏陶,减少不良环境对孩子的刺激。例如,孩子观看电视节目时,家长最好进行筛选,有可能的话进行陪看,给予引导与交流。第二,合理地安排孩子的时间,减少孩子百无聊赖的机会,引导其做积极健康的亲子游戏;第三,当孩子提出敏感话题、词语,给予重视,解释态度同其它概念一样自然、正常,将引导处于不动声色之中。

为宝宝的“恋爱”保密

故事二:泊泊继承了父母的优点,小帅哥一个。几位同学间的家庭聚会,有位阿姨开泊泊的玩笑,你妈妈将来不用愁了,这小伙子将来肯定很多女孩追呢!泊泊妈妈也不客气,炫耀起来。开口没讲几句话,就被泊泊捂住了嘴。后来妈妈趁儿子离开时讲了儿子的光荣恋爱史。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子,有一天偷偷地把泊泊拉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塞给泊泊一块精美的巧克力,小手往后一背,接着眼睛望天说:“长大后我一定要嫁给你!”说完就跑开了。回家泊泊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强忍着笑:“泊泊那你心里怎么想的啊?”泊泊说:“我没怎么想啊,巧克力挺好吃的。”“白吃人家东西了?”妈妈接着问。“那我长大就娶她吧!”听完泊泊认真的回答,大家一起大笑。泊泊突然破门而入,小脸气得通红,用手指指着妈妈,一副要找妈妈算账的阵势。

解读分析:家长总是喜欢用成人的眼光与心理去处理孩子间的交往,尤其是男孩女孩间的交往。用成熟的眼光分析或解读,虽然没有敏感地当做洪水猛兽,貌似包容孩子的天真,以玩笑的方式轻松解决,孩子其实已经受到伤害。无邪的孩子遇到解不开的问题喜欢告诉他信赖的人,倾诉的过程中也在寻求答案。更相信信赖的人会为他保守秘密。但成人往往辜负孩子的信任,轻易地把孩子的秘密说出来,并且不以为哪里做得有偏差。

好家长这样做:首先以尊重成人的方式与心理对待孩子,客气、周到。积极真诚地对待孩子的问题,不因为孩子的年龄小而轻视。第二,当有人开孩子自己无法处理的玩笑时,家长应该力挺孩子,帮助孩子化解尴尬,不要考虑大人间交往情面,而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让孩子成为牺牲品。第三,慎重对待孩子的信任,尤其是孩子自己处理不好的问题,需要信任的人来理解与帮助。家长不可亵渎孩子的天真与真诚。

家长亲,不要“娃娃亲”

故事三:小糖的父母与小郎的父母是好朋友,小郎是大小糖半岁的哥哥。从小就在大家指导下“哥哥、妹妹”地相称,很喜欢彼此找着玩,有点好吃的也知道分享,这在当下的独生子女中是很难得的现象。俩孩子不知道,有几双含笑的眼睛偷偷地看着他们的友好。在小糖没出生的时候,两家大人就约好,如果小糖是女孩,就结为亲家。小糖的出生使双方家长戏称对方为亲家。两个孩子并不知道这个称呼是因他们的身份而定的。直到有一天明白了真正的含义,小糖痛恨大人间的玩笑,觉得羞死了!不再理小郎、他的父母,甚至自己的妈妈。

解读分析:没有哪个成人会拿孩子的娃娃亲当真,不会去要求孩子为这个承诺去做什么,更认为不会伤害到孩子,不过是成人间联络感情的一种手段罢了。但是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就会发现孩子虽然小,也是有生命与感情的个体。有被尊重的渴望,当得知自己已经被定好与某人结合在一起,很少有孩子会表现得无动于衷,更可能走两个极端,默默地接受,一厢情愿地去喜欢,直到面对现实;或是以反抗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独立。无论哪种,对幼小的孩子来说都有心理伤害。

好家长这样做:家长首先尊重孩子的个体成长,不以成人喜怒左右孩子间的交往,不拿孩子开玩笑,更不能把孩子当成开心工具。第二,正确引导孩子进行朋友间的交往,教给孩子与长辈间交往的必要礼节,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并让孩子拥有以获得他人尊重为快乐的健康心态。第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当孩子受到来自家长不经意的伤害时,家长主动与孩子去沟通,修正自己的做法。

引导宝宝去“恋爱”吧

故事四:六岁的久久悄悄地告诉妈妈,她有了一个很好的男朋友,与她很有缘,被老师排为同座,游戏也被分在一组。现在他们喜欢在一起玩,约好了死了都要爱。妈妈被久久的话吓了一跳。这孩子也太早熟了!什么叫有缘分啊?什么叫死了都要爱?现在的孩子太恐怖了!妈妈一下子手足无措了。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久久喜欢上了唱情歌,什么我和你有缘,我和你有份啊,什么死了都要爱啊……妈妈简直要崩溃了。

第5篇:大地的孩子范文

孩子早上喝蜂蜜时,把蜂蜜瓶打碎了。她知道做错了事,吓得呆在那儿不吱声。我没有骂孩子,而是亲了亲她的小脸,安慰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小心点就是了。”孩子立刻笑了起来。临走时还跟我一鞠躬,冒出一句:“妈妈新年快乐!”(其实新年早就过了)

“理解”万岁!不要让一些无谓的琐事和批评,灰暗了孩子明净如蓝天般的心灵。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让孩子带着快乐出发,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

为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我总是把孩子的奖状、绘画作品等“发表”在客厅最醒目的地方,每一个客人来了都看得见,都自然而然地夸奖起孩子来。孩子喜欢绘画,我就让孩子在我的“妈妈日记――记录女儿成长的足迹”上作画,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画儿送给爷爷奶奶、弟弟妹妹,鼓励孩子给报刊投稿,使她的作品冲出“家门”、走向“社会”。在幼儿园老师的提议下,我和孩子一起设计封面、封底、目录,“编辑”了孩子的第一本“小书”。然后,请爷爷奶奶阅读,请叔叔婶婶阅读,请大客人、小客人阅读,孩子从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我在大学里教书,偶尔会把孩子带到我的学生中间。在我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给孩子提供和大学生同样的发言机会。一次在给学生讲古代文化时,谈到了《三字经》,我问:“谁来介绍一下《三字经》?”坐在前排的女儿把手高高举起,我把赞赏的目光投向她,说:“好,这位小朋友精神可嘉,请你来说一说。”当这位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在大学的课堂上高声吟诵的时候,班里的大学生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幸福的花朵在孩子稚嫩而自信的脸上绽开。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被认可,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称赞,每个孩子都在内心里巴望着自己的成绩别人能看得见。那么,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为什么不能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很用心地为孩子寻找发表“作品”的园地,精心地为孩子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找到了自信,并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让孩子做妈妈的老师

孩子说:“我和妈妈比赛讲故事,有时候,我比妈妈讲得好,妈妈就让我当小老师教她,并夸我当得好。我觉得讲故事可有意思了!”

很多时候,我做孩子的伙伴和朋友,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养热带鱼,和孩子一起读小人书,一起背古诗,兴致勃勃地听她讲述幼儿园里的故事。一般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我都让她自己做,自己能拿的主意我都让她自己拿,并喜欢和孩子“商量”。有些事情是我做错了,孩子指出来,我一般都会虚心接受监督,并主动道歉。也就是说,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来对待。比如有一次,我因一件小事对孩子大发脾气,孩子不失时机地套用书本中的儿歌说:“妈妈,‘态度好,心意诚’。”听到孩子的提醒,我如同泄了气的皮球,“斗志”全无,一声“对不起”之后,我和孩子一起开心地笑了。孩子往往有一种“小大人”心理,不妨利用这种心理,让孩子扮演老师,爸爸妈妈当学生,“学生”认真学,“师父”认真教,其乐融融,学习活动一下子变得有趣起来。幼儿园的老师总是夸我的孩子“自立能力很强,有思想,性格好”,这可能与教育方法有关。

与孩子建立平等信任的朋友关系,是与孩子保持良好心灵沟通的重要基础。当孩子用她的小手挎着我的胳膊,仰着小脸说“妈妈,咱俩是好朋友”的时候,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用心灵和行动与孩子交流。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和孩子共同成长。

第6篇:大地的孩子范文

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让我们听听教育专家的意见吧。教育专家认为,让男孩更像男孩,绝不是爸爸每天多陪他一会儿就能够解决问题的。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5~12岁,父母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引导男孩,才能够使其成为内心强大的真正的男子汉!

下面是教育专家的几点建议:

1. 在最大的规矩之下,给予男孩最大的自由

被束缚手脚的孩子一定是怯懦无能的。所以,我们要在最大的规矩之下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这不仅仅针对男孩,也包括女孩。

那么,最大的规矩是什么?大的方面讲,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小的方面讲,是社会道德、社会准则等约定俗成,并被世人理解、接受的各种规矩,如尊老爱幼、在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等等。

至于孩子放学回家,是先写数学作业再听写英文,还是先听写英文再写数学作业,就由他去好了,他愿意先做哪样就做哪样。只要孩子回家先写作业,家长就应该赞扬他,至于孩子写哪一门功课,家长就不要再操心了。类似的还有孩子穿什么衣服、理什么发,都不需要家长一一控制。

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让孩子自主安排,不要强迫孩子,如果孩子的选择你看不惯,也要接受。

2. 让男孩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真正的兴趣爱好

让男孩拥有健康体魄,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健康的体魄与高矮胖瘦无关,不是说吃得胖、长得壮就一定健康。

健康的体魄,建立在运动的基础上。每天早上用3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跑跑步、打打羽毛球等;如果孩子尚小,可以拍拍皮球等。长期运动会让孩子受益匪浅,不再弱不禁风,而是阳光开朗、有朝气有勇气,更像男子汉!

同时,男孩还要有至少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跆拳道、街舞、轮滑等,不一定只有学钢琴才能陶冶情操、学画画才能拓展右脑。要多让男孩动起来,对他的成长好处多多。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兴趣爱好,一定是孩子自己喜欢的,而不是家长强加给他的。在这个兴趣爱好里,家长甚至可以不提任何意见和建议。

3. 要培养男孩无所畏惧、蓬勃向上的精神

大家都不喜欢畏手畏脚的男孩,而遇到点事只会哭着找妈妈的男孩,则更让人瞧不起。所以,家有男孩,一定要培养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想要男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家长要先给孩子一个强大的支撑,让他知道并坚信:父母在任何环境中、任何情况下,都会坚定不移地站在他的身边,如果需要,父母会随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了父母爱的支持,孩子就会产生强大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做起事情来自然会放开手脚,不怕失败。而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不会主动招惹是非,也懂得辨别对错,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4. 让男孩树立信心,懂得坚持,同时具备抗挫能力

男孩面对突发事件,更容易冲动和不计后果。而冲动和不计后果的结果,基本上都不会让人满意。男孩经历一两次失败之后,就不想再去接触这类让他产生挫败感的事情。所以,帮助男孩树立做事情的信心,懂得坚持的重要性,同时具备抗挫能力,是家长必须要做的事情。

树立做事情的信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帮助他获得成功。而帮助孩子获得成功,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男孩在玩积木,你一上来就要求他搭建一个高楼,他做不了。不如,你一开始要他搭建一个有门有窗的小平房,就没有任何问题,然后一个平房一个平房,慢慢地组建成一个高楼。何必急于一时呢?让男孩一直在有成就感的状态中学习,他不但有兴趣,还会有很好的坚持。

再比如,男孩做事情时,家长不要一味地否定他。孩子最忌讳的口头禅就是:“你不行”“等以后吧”“看你笨的”……这些充满负能量的话,打击的不是孩子要做的事情,而是孩子做事情的信心!

还有,抗挫能力不是一些家长所认为的,特意制造出困难让孩子去克服。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家长就不要人为地再去制造困难、人为地给孩子添乱了!

当男孩遇到困难时,家长要适时伸出援手,但不是时时与事事,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先给孩子一条“鱼”,而舍弃了教孩子捕鱼的技巧。就拿上面玩积木的例子,家长直接动手帮孩子搭建大厦,不如鼓励孩子先搭一个小平房。

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无理智地放大挫折。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其实孩子的内心很强大,家长不要忽视孩子与生俱来的强大而选择无理由地帮助孩子。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离不开父母,一旦离开了父母,自己什么事也办不成。

5. 开阔男孩的眼界与心胸,同时让他学会独自思考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甚至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也不再遥不可及。

有条件的家庭,不妨带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看看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看看祖国上下五千年的辽阔和宏大,但是要避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样的旅行。没条件的家庭,可以和孩子一起从书中、网络里领略世界的大与美,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探索,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现在很多家庭,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大家面对面坐着,却没有一句交谈。这样,貌似待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其实没有一点意义。

和男孩在一起,要多告诉他一些时政、军事、社会突发事件等,让他了解这个社会,并发表对事件的看法与想法,肯定孩子分析事件的能力,纠正他的不正确看法和想法。

比如,前段时间,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恐怖事件,不妨和家里的男孩聊一聊,捎带就可以告诉他,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做最合适,让孩子做到防范于未然。

另外遇到事情时,家长不妨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引导他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孩子问家长怎么办,家长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和男孩在一起时,妈妈不妨“弱”一些,不要总以“保护神”的形象出现,给孩子帮助我们的机会,同时感谢孩子的帮助。

总之,让男孩更像男孩,不能仅仅是嘴上说说,更要有行动,同时还要有细节的处理。比如,男孩偶尔嗲声嗲气没问题,但经常嗲声嗲气就是问题;再比如,男孩出个兰花指,家长不要觉得好玩而加以大笑和渲染,这样只会让男孩变本加厉。

第7篇:大地的孩子范文

雪水了凉,冷得刺骨。

男孩子望着手中那杯雪水,痴痴地又漾开了那份思绪,继续着她那个雪的故事,一个好美好美的故事至少她看来,是这样。

男孩子喜欢联想,总爱盯着点儿什么发呆。每当这时候,小强就笑他,笑他傻。于是男孩子和小强一起笑,也笑自己好傻。

小强和男孩是好朋友,可并没有一点和男孩子想象的地方。小强剪着连男孩都认为太短的短发,身着男孩子常穿的衣服,是一个被公认的“假小子”。他性格也有些男孩子气:大噪门说话,大噪门唱歌,夏天爱去小河里游泳,还会练几趟武术。正是这样,他总是说男孩子太自我封闭,太古板,太不潇洒太不自然。但男孩子的故事中,小强总是一个铁铮铮的典型,世界也总是一个透明的世界,象雪一样单纯,只一种颜色,是一个等待去充实的空间。

可是,这次的故事,却让男孩子很为难了。因为连男孩子自己也不能给故事结尾,刚想结尾的时候,雪化了解,雪水渗进土地,让大地变得一塌湖涂,男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故事长大了,男孩子还不适应。

正是这时,在男孩子看来,楠云变了,变得竟有些象自己。他也爱呆呆地望着窗外出神,呆呆地拿着一片落叶着来看去,好几次都让男孩子在一边儿窃窃地笑,笑够了,男孩子就问小强:“有什么事不顺心?”小强却总是默不作答。然后,又是摇摇头冒出两句让男孩子莫名其妙的话:“我本来就是个男孩嘛!像男孩,只不过是个幼稚的梦!”男孩子怔了一下,又笑了,不以为然地打量小强那已长得好短好黑的头发,想象着小强原来的模样。男孩子总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小强会变呢?

让男孩子困惑的不只是男孩,还有母亲,老师……好多好多都让男孩子不理解。妈妈和老师变得好担心好担心,总督促她这样或那样,总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她。还有,那个和自己打雪仗的男孩也不见了,那个好潇洒好潇洒的男孩!雪地里,只的孤寂的男孩子,默默望着攥在手中的雪球,任它冰着自己的手,任它慢慢化成水,一滴一滴从指缝里滴到雪地上,然后,男孩子低下头,看那一滴滴雪水向旁边浸润,像春雨,也像她的泪。一天,在校园里,女孩子遇见那个潇洒的男孩,想去问他点什么,却见男孩长大了许多,记忆中纯纯的笑只藏在眸子中,让男孩子看了好伤心好伤心,女孩子只对他说:“雪化了,会消失的。”

第8篇:大地的孩子范文

现代德国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氛围,给子女提供良好的发展场所。家长的主要职责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指导。亲子之间的关系是尊重与平等的关系,父母很少强迫子女服从自己的意志,也不要求子女按照他们的生活模式安排生活。

智慧与哲学

观察生活、培养哲学幼苗

“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史迈尔

德国有那么多哲学家,以至整个民族都具有很高的哲学素养,是与德国的教育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尤其是德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德国人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哲学意识,对孩子的任何对事物的理解与看法,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引导。

我们一直认为哲学问题是应该由大人研究的问题,而在德国,父母们会把它看成是关系到每个人的问题。他们认为孩子会从孩子的视觉来分析、研究大人们认为枯燥的哲学问题,并从中得到对世界科学的看法。

其实哲学起源于好奇,而儿童则充满好奇之心。“我们可以从孩子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中意外地发现人类在哲学方面所具有的内在天赋。我们常能从孩子的言谈中,听到触及哲学奥秘的话来……”

乔斯坦贾德说:“小孩子应该比较可能成为好哲学家,因为他们完全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而这是哲学家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小孩子眼中所见的乃是世界的原貌。他不会再添加任何的东西。”儿童所特有的坦率与单纯使他们天真的心灵能够反映出一些自然的道理。这里面便有智慧的哲学。

在德国,大多数父母都支持并欣喜孩子们的各种发现,并都喜欢与孩子进行郑重其事的交谈与辩论。

教孩子在思考与提问中寻找答案

德国人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德国孩子的父母认为,抽象思维能力是人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缺乏抽象思维的人,往往是无法很好地认识事物的。

因此,父母总是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培养孩子抽象思维的兴趣和能力。游戏是德国人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包括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等等。

给一个故事设计出合乎逻辑的不同结尾,也能帮助孩子提高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析、选择、 舍弃和讨论,孩子们往往便拥有了较强的思辨水平。

绘制地图则是德国人的独创,常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三、四岁的幼儿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或学校,周边的房屋、花园、商店等也一一清楚地标示出来。

德国人还强调必须加强对女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比起男孩子,她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此“软肋”往往导致她们在日后的数理科目的学习上相形见拙。

和我们不少父母相反的是,德国人似乎并不主张学龄前的孩子必须掌握多少词汇,或背诵多少首诗歌。他们认定,注意培养孩子拥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会给他以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给孩子日后的成材铺平阳关大道。

德国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教孩子认识各种事物,然后让孩子举一反三地发表自己的理解。

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要明确的是,一定要给孩子正确的回答,千万不能胡编乱造蒙骗孩子。一旦孩子发现父母是在糊弄他,他就再也不会有提问的习惯了。

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较深奥的问题,父母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有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健康,或不便于直接告诉孩子,那就要用委婉的方式来处理。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看书,应该坦诚地告诉孩子你也有不知道的问题……当然,父母最好亲自与孩子一起去找答案。这对孩子是一种鼓励,能够最有效地提高孩子研究问题的兴趣。

父母还要经常性地给孩子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孩子只要经常性地处于被提问的情景中,才会形成经常思考的习惯,才会经常性提出自己的疑问。

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思维并不代表就是不对啊,其实人云亦云的人_才是没有思考能力的。敢于质疑标准或惯例,敢于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问题,然后在探索中解决它这便于不断地提高和进步。

在玩中创造“奇迹”

“智慧的可靠标准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

――爱默生

西方有句谚语,淘气的孩子先学一步。孩子好动给人的印象是淘气、讨厌,但孩子“动作多”主要是为了探求新东西。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忙忙碌碌地玩耍,在玩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创造性思维。有时他们专心致志地玩,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德国孩子的父母一般会观察孩子究竟在玩什么?怎么玩?为什么玩儿?而不是一概加以阻止。他们相信,孩子的玩乐能不断地创造各种令人欣喜的“奇迹”。因此德国家庭普通能够正确对待孩子的玩乐。他们认为孩子的玩乐其实是培养创造力的有益活动。

德国的孩子在家里大多有自己的“作品角”,他们在墙上开辟自己的园地。有的在墙上挂有小画板写写画画,有的布置照片以及一些汽车、飞机、球星或宠物的图片,有的用艺术字写名人名言、座右铭或理想等。

父母鼓励孩子扮演戏剧角色。父母让三五个孩子一起分角色朗诵莎士比亚名剧片段和诗歌,有时还让他们自编自演哑剧、小品和滑稽剧等,如假扮饭店、机场或公园里的各种人物,看谁演的像,看谁想象力丰富。

父母允许孩子邀请小伙伴和同学来家里办家庭宴会。房间的布置、装饰和美化都由孩子自己设计,并给自己做的菜肴起些艺术名称。通过这些小宴会,孩子们学会了交际的礼仪和生活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许多德国孩子都有“家庭工具箱”和“试验角”。他们做实验,搞创作,种花、植树、饲养鸟、狗、猫、小松树等。孩子每年都有许多自己的新作品参加创造发明比赛。

当孩子需要送给别人礼物时,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礼物,而不是花钱买,如新年卡、生日卡和小工艺品等。这些小礼物新颖、独特,饱含着浓浓的情谊和美好的祝福。

德国人非常重视保持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许多德国家庭,最关心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政府也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这些年,那些投身于“创造科技”的德国老百姓,他们创造了许多具有突破意义的东西,如发光的口红、卫生间电动刷子等等。从汉堡至慕尼黑,大约有10万名业余研究者。德国发明家协会称,每10项专利登记中就有一项出自百姓发明家之手。

学会自我管理

“所有的人都是愿意进步并愿意追求成功的,而自我管理能够帮助他实现这一目的。”

――美国教育家

在德国的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培养孩子的

自我管理能力。德国孩子的父母,都非常在乎孩子是否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没有上大学不是大事,但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能对自己负责,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一个人能不能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帕瑞克博士曾经说过:“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

德国孩子的父母似乎更能深刻地明白这些道理。

性格与品德

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孩子受一些挫折,特别是早期受些挫折很有好处,可以催化他更快地成熟。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心理学者

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深感痛苦。在德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谈起“教育和社会”的话题,许多家长都感触颇深。原来,德国中小学教育一度是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脱节。如果为了保持学生心灵的“纯洁”,总是回避甚至不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这样,学生长期与社会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就会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因而在家长的呼吁下,20世纪90年代,德国推出了“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使教材内容更加适应社会发展。

一位家长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以前的教育内容属于阳光式教育,而现在的教育结合社会现实,如阴暗面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教育。”

这位家长说:“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怎样认识生活和社会,保护自己。”

接受不同

“赞美给孩子注入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具有排山倒海的力量。”

――美国教育家

“学会善言不易,学会沉默更难。”

――谚语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看父母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结果。父母不能总是拿孩子去攀比,每个孩子的性格、学习风格、行为都有很大的不同。就像色彩一样,你认为红色的好,可全是红色就会太单调,电视里、广告牌的色彩就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的色彩组成的,因此才斑斓多姿,吸引观众和行人的眼球。孩子与孩子之间有许多不同,不能拿不一样的两个东西去比较,不同并不是差距,正是它才创造了世界的多彩!

“不同并不是差异”,但我们往往却把它当成差异,导致事与愿违,使孩子内心有挫败感。明智的父母应是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源泉和力量。

德国人认为,父母这个职业是最神圣、最伟大的职业。它不仅鼓舞孩子、激励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同时它也能毁灭孩子的梦想和前景,使孩子成长为与社会相背离的人。

今天的社会是“多元价值观”的社会,各种才能与风格都能崭露头角,这样人就更有弹性,社会也将更多姿多彩。父母要引导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开发他们特有的潜力,让他们随独特个性而发展。

父母教育孩子,表面上是教孩子学做人、学做学问,实质上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教孩子怎样去做父母。我相信,若孩子有一天成为父母时,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就像自己父母一样去支持、理解、宽容孩子。父母的力量不仅是强大无比的,而且还具有传递性。

谦虚是终身的学问

“真正的谦虚是最高的美德,也是一切美德之母。”

――丁尼生

没有一个人能够有足够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拿了。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气扬。

骄傲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果你的孩子是个聪明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多一些智慧,这也许恰恰是使他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原因。所以,你应该十分注意这一点。永远记住,聪明人一旦骄傲起来,马上就会成为浅薄的小丑。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使人了乐观上进;而骄傲是对自己的小全面认识,是盲目乐观,常会址人不思进取。

德国教育家安德里说:对于父母来说,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不能让他们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形式上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常会让人迷惑,孩子们常会把自己那点小得意看做是自信的表现,这时父母应该然孩子分辨两的区别。

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骄傲也是健康成长的绊脚行,任何成绩的取得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为一个起点。

在学习上让孩子知道,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如果一时一事领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识不够、眼界不宽的表现。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另外,不正确的比较往往也容易滋长骄傲情绪。在人群中,若以己之长与别人之短相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自然容易沾沾自喜。父母应该开阔孩子的胸怀,引导他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圈子。

如何让孩子正确地面对批评和建议是终身的学问。

孩子的骄傲自满往往和不能很好处理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有关。而父母、教师没有及时地帮助孩子改掉不谦虚的毛病,也和能否正确的批评和建议有关。

批评往往直指一个人的缺点,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批评,他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在评论他们时常会出现偏差,原因是我们不能够完全了解孩子。因此,我们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爱。

耐心是一种优秀的素质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

――罗丹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

――培根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罗蒙诺索夫

在心理学上,耐心属于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即耐力。它与意志品质的其他方面,如主动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关系。

耐心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他在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孩子的耐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缺乏耐心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沉得住气,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耐心训练。只有父母付出耐心才会培养出孩子的耐心。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自己做事也是虎头蛇尾。所以,要想让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J情。

比如,晚上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不断地起身、坐下时,父母要坚持看书,孩子看到父母能够耐心地看书,也能受到一些感染。

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跟孩子说好这件事必须耐心地做完。如果没有完成不仅需要补上没做完的,而且还得再增加时间来处理相关的事情。这样,孩子就能够有计划地去做事,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耐心地把事情做完。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耐心执着是获得成功人生的基本条件。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时就要用耐心。孩子做错了

事,要给他讲道理,耐心地告诉他错在哪里。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就是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也要让他心服口服。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似乎没有多大的耐心,只要想到一件事情,他们总是希望立刻去做,否则便会不停地纠缠。父母如果从小教孩子学会等待,不事事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耐心就会慢慢被培养起来。

遇到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作出让步。如果父母每次都是只要孩子一要求就做出让步,孩子得到的经验就是“妈妈总是听我的,我想怎么样就可怎样”,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耐心。但是父母也不可以用生硬的态度来命令孩子,那样孩子会因受到伤害而产生逆反心理。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等待不一定有好处,但那是必需的。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小事情都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耐心。例如,洗碗、擦桌子、收拾房间等。刚开始,孩子会漫不经心地边做边玩,这时家长可以站在一边督促孩子,让孩子用心地去做,直到他把碗洗干净、饭桌擦干净、房间收拾整洁。要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耐心去完成。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父母应当即时给予表扬,强化孩子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生活与秩序

教孩子正确使用零花钱

“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

――《德国宪法》

绝大多数孩子们的德国父母认为,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

第一,通过花零花钱,孩子可以对交易形成基本的认识。

第二,孩子可以学会自己拿主意。因为零花钱是有限的,而想要的东西很多,孩子从取舍中学会思考,变得有主见。

第三,孩子通过处理零花钱能学会制定计划。

关于孩子零花钱德国孩子的父母们很有一套理论。他们通常定期守时地把零花钱交给孩子,既给孩子一种“守信用”的印象,又方便孩子安排理财计划。无论孩子是否听话乖巧,都有权得到零花钱,父母并不把零花钱当作奖罚手段。

父母们基本上让孩子自主决定怎么花钱,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所买的东西必须不是危险或是不健康的(比如小刀、香烟等),毕竟孩子年纪尚小,这些约束是必须的。

在零花钱的金额上,只要年龄差不多,不论男孩女孩,待遇都是相同的,这也是为孩子树立平等观念的好机会。此外,很多父母还鼓励孩子在银行开设帐户,让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的孩子进行储蓄竞赛。

德国人天性严谨,父母说给多少零花钱就给多少,如果孩子过早花完,就算追在大人屁股后面来讨要也没用,因为这是违反约定的行为。父母还会和孩子交谈,看看为什么会这样,然后一起商量今后如何避免。另外,孩子毕竟是孩子,零花钱金额要适当,德国教育专家还为此专门为父母制定了一个参考标准。

德国教育专家还提醒父母教会孩子正确区分愿望和需求。愿望是指通过广告和其他儿童的炫耀所产生的对某一物品的需求。而需求指的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

比如说,孩子近视,需要一副眼镜,这是需求。但如果要一副昂贵的镜架,那就是愿望。父母在给孩子购买物品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正确领会这一区别,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遵守时间是不能容忍的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大诗人歌德

在德国,似乎人们没有所谓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但他们却把时间看得比金钱还要珍贵,他们把时间等同与生命。

德国孩子的父母非常注意孩子能否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他们跟孩子一起制订一张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起床,洗漱要多长时间,吃早餐要多少时间,放学后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几点睡觉等,都可以让孩子作出合理的安排。这样,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孩子就对时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他们认为,良好的时间观念与孩子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联系。不珍惜时间,无法合理安排时间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缺乏不断前进的动力。如果父母在早期教育中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就等于给了孩子知识、力量、聪明和美好的开端。因为善于利用自己时间的人将会获得高效率的办事结果,也是最能出成绩的人。

德国一个中学教师说:孩子的时间观念并不强,他们往往不能按问题的主次和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而是凭自己的兴趣来安排时间,结果不但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而且还会影响处理许多事情。因此,在孩子不善于利用时间时,父母应该运用一定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礼仪的启蒙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做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或“淑女”,不但是社交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仪表风度,孩子们会受益一生。

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

有自尊的孩子会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在说话时往往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孩子。

德国有个家庭,母亲辛西娅让孩子帮助做什么事时总是对孩子说:“请你帮我……好吗?”,“请你……好吗?”从来不会说一些生硬的句子,或者用强硬的命令语气让孩子去做事。

孩子做完了某件事,母亲总会说声“谢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父母总会和孩子商量一下。例如,父子一块看电视时,如果父亲想换一个电视节目,总是先对孩子说:“马克,我们换个频道看看好吗?”

过圣诞节时,父亲给孩子买了一个高尔夫球杆作为礼物。有一次,父亲想与一个朋友一起玩一下,父亲就问孩子:“马克,能不能把高尔夫球杆借给我玩一下?”

这位父亲认为,既然已经是送给孩子的礼物,它就是孩子的物品。不管是谁要使用这个物品,必须和孩子商量。父母的这些教育方法,使孩子们养成了彬彬有礼的习惯。

第9篇:大地的孩子范文

雪水了凉,冷得刺骨。

女孩子望着手中那杯雪水,痴痴地又漾开了那份思绪,继续着她那个雪的故事,一个好美好美的故事至少她看来,是这样。

女孩子喜欢联想,总爱盯着点儿什么发呆。每当这时候,楠云就笑她,笑她傻。于是女孩子和楠云一起笑,也笑自己好傻。

楠云和女孩是好朋友,可并没有一点和女孩子想象的地方。楠云剪着连男孩都认为太短的短发,身着男孩子常穿的衣服,是一个被公认的“假小子”。她性格也有些男孩子气:大噪门说话,大噪门唱歌,夏天爱去小河里游泳,还会练几趟武术。正是这样,她总是说女孩子太自我封闭,太古板,太不潇洒太不自然。但女孩子的故事中,楠云总是一个铁铮铮的典型,世界也总是一个透明的世界,象雪一样单纯,只一种颜色,是一个等待去充实的空间。

可是,这次的故事,却让女孩子很为难了。因为连女孩子自己也不能给故事结尾,刚想结尾的时候,雪化了解,雪水渗进土地,让大地变得一塌湖涂,女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故事长大了,女孩子还不适应。

正是这时,在女孩子看来,楠云变了,变得竟有些象自己。她也爱呆呆地望着窗外出神,呆呆地拿着一片落叶着来看去,好几次都让女孩子在一边儿窃窃地笑,笑够了,女孩子就问楠云:“有什么事不顺心?”楠云却总是默不作答。然后,又是摇摇头冒出两句让女孩子莫名其妙的话:“我本来就是个女孩嘛!像男孩,只不过是个幼稚的梦!”女孩子怔了一下,又笑了,不以为然地打量楠云那已长得好长好黑的头发,想象着楠云原来的模样。女孩子总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楠云会变呢?

让女孩子困惑的不只是楠云,还有母亲,老师……好多好多都让女孩子不理解。妈妈和老师变得好担心好担心,总督促她这样或那样,总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她。还有,那个和自己打雪仗的男孩也不见了,那个好潇洒好潇洒的男孩!雪地里,只的孤寂的女孩子,默默望着攥在手中的雪球,任它冰着自己的手,任它慢慢化成水,一滴一滴从指缝里滴到雪地上,然后,女孩子低下头,看那一滴滴雪水向旁边浸润,像春雨,也像她的泪。一天,在校园里,女孩子遇见那个潇洒的男孩,想去问他点什么,却见男孩长大了许多,记忆中纯纯的笑只藏在眸子中,让女孩子看了好伤心好伤心,女孩子只对他说:“雪化了,会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