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结构素描教案范文

结构素描教案精选(九篇)

结构素描教案

第1篇:结构素描教案范文

关键词:工艺美术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正确分析被观察物体的大小比例、整体结构以及深浅层次等能力。这是美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巧,能进一步提高美术专业学生在二维平面上的造型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美术人才,方能增强学生本身的竞争优势,才不被社会淘汰。

1工艺美术专业开设素描课程的意义

首先,通过开设素描课程,学生能在平常的学习中收集素材,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中国有句俗语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再心灵手巧的主妇也无法在没有食材的情况下做出一桌丰盛的饭菜。同样的道理,在美术的世界里,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再怎么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人也无法画出一幅惊人之作。因此,素描就如同巧妇的“米”,是进入美术世界的基础。所以,在工业美术专业当中设置素描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创作时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之外,造型能力的锻炼也是极其必要的。素描作为开启美术世界大门的基础课程,一定强度的素描训练能够将一个普通学生的思维锻炼成艺术生的思维。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将客观形象准确地反映出来。这里的“准确”二字表明了素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造型能力,还能训练学生在感性上的准确度。当然,并不是说学好素描课程就能在工艺美术专业取得很高的造诣,因为工艺美术专业作为一个设计类的专业,其学生造诣的高低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文学素养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全面地看待素描课程。

2工艺美术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改革方案

2.1以学科特点为基础改革传统教学方案

现代的工艺美术设计更多侧重的是实用性以及艺术性的结合,从而形成了当代工艺美术与传统工艺美术最主要的区别。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客观物体,准确地将各个物体特有的形态特点反映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表现物体的艺术感,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在这里,笔者建议高校在设置素描课程的时候,应该挣脱传统素描课程教学采用石膏物体、人体开展单一写生模式所造成的局限性。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可以适当地减少长期作业课时,增加慢写和速写的内容。而在课堂教学上,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学生写生对象的种类,如日用品、工业机械产品等;另一方面,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将工艺美术专业的相关内容融入素描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将来的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

2.2以理性角度培养专业思维

在传统素描课程中,一般是采用写生的方式培养学生利用光线的明暗搭配、线条的粗细变化,将二维平面图像塑造出三维立体的感觉。因此,在思维训练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更为关注学生对于所描绘物体的主观理解,侧重于学生本身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现代工艺美术来说,它更强调科学性以及客观认识性,侧重于学生对所描绘物体的理性认识。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理性的思维对所描绘的物体进行透视性的分析,适当地放弃依靠感觉而来的,如光线明暗、调子虚实等表面因素。在课堂上强调科学理性地分析,结合自身的艺术感悟,从而实现既提升学生作品的严谨性,又增添了美感。

2.3灵活运用美术工具强化作品的表现力

传统的素描课堂上,一般会使用不同型号的铅笔绘画,利用每种型号铅笔质地的不同,能够细腻地塑造出所描绘物体的真实感。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绘画功底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由于处理不当导致作品单调,没有视觉冲击力,缺乏表现张力。而对于现代美术工艺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光影明暗等表面主观意象,侧重的是所描绘物体内部结构的规律,追求的是一种科学性的艺术感。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素描课堂上,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大胆尝试炭笔、钢笔以及毛笔等多种绘画工具作画。以炭精条为例,由于其本身的质地较黑,从而画出的线条能够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可以适当地辅助一些简单擦涂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生动地将物体的表象描绘出来。因此,运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锻炼大脑思维能力,这对工艺美术类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2.4通过多元训练突破单一造型

对于传统素描来说,它更侧重于物体的表象,通过光线阴影、虚实结合表现所描绘物体的内部结构、空间层次以及质感、量感。这样一来,通常就需要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通过对所描绘物体进行多方面的观察,而想要处理好所描绘物体各个因素的关系,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要对所描绘物体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而加以刻画。由此可见,对传统工艺美术来说,设计素描的训练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写实造型的能力。而由于现代工艺美术不仅注重艺术美感,更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因此在设计素描课堂上,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突破原先单一的造型训练,结合多方位元素实行多元训练。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素描,侧重研究所描绘物体的本体结构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平面化、装饰化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因此,在设计素描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当地舍弃一些诸如光线、色调等非本质因素,转而学习如何单刀直入地直击所描绘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表面来分析内部结构,抓住其主要特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而通过归纳、总结,组合成为一个具有自己思想的艺术作品。而在造型语言方面,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不要局限在写实具象的造型里,可以多尝试抽象型风格,甚至是夸张型风格。通过这样多元性造型训练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也与过去大相径庭。而设计素描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就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笔者建议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以理性思维为主,感性思维为辅的方式完成设计素描作品。同时,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大胆尝试多样化的绘画工具,从多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大脑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集现代设计与工艺美术于一体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左建.浅谈工艺美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J].艺术教育,2010(11).

第2篇:结构素描教案范文

关键词:综合类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 设计素描教学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的不足,设计艺术的发展自然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与制约,艺术设计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亦极少,同时,其课程设置比较多地采取了前苏联模式。①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迅速崛起,为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和艺术设计市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艺术设计专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建设。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突显,新媒体艺术、材质艺术等随之萌生,快速发展的艺术设计及艺术设计教育正迎接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是由上世纪末期的环境、染织、服装、陶瓷、装潢、装饰及室内与家具7个艺术设计专业合置而成。②这个合并使其专业涵盖很丰富,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又是一种提升,这就要求为实现该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各门课程,尤其是主要课程更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一目的。设计素描课是该专业规定的主要课程,③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都将其列为专业基础教学的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非常需要优良扎实的素描基础功底,也需要面对其实践能力要求高、市场应用针对强的特殊性,将素描基础与设计能力培养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所以,在设计素描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些需求,认真做好其教学的探索研究。

一、设计素描的课程定位与教学理念

设计素描以艺术设计为教学目的,既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也是培养设计师形象思维和表现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教学中的各类素描写生和素描创作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观察、动手、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强化学生对空间的认识、创造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学习途径。设计素描与传统艺术的感性美不同,它是一项有目标的造型活动,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各类承接关系。

(一)处理好设计素描和传统绘画的关联

传统意义的素描更多的是作为绘画的基础或是作为独立的造型艺术形式存在,而设计素描是一种现代设计的素描造型表现形式,以设计理念为先导,用“设计”一词强调与纯艺术形态的区别,包含设想与计划两个层面的意义,是设计师展现设计理念、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重要语言和手段。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一年级基础课程,新生受以前写实再现绘画艺术的影响,在面对此课程时不可避免地会经历逐步适应的过程,因为在以前的素描学习中,更多的是沿袭造型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可能导致以前以写实再现为目的的绘画造型教学与现在以抽象形态和造物构想训练为目的教学之间衔接的断裂。

处理好上述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在教学衔接上的断裂问题,我们并不能截然否认两者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有些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接受的是以入学为目的的应试素描教育,掌握基本的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技巧,如静物、人物头像及半身的素描写生训练,接触了解的西方绘画艺术和画家大多是19世纪印象派之前的,对现代绘画与设计艺术创作的关系以及设计思想理念缺乏深入了解,对西方现代艺术大师,如毕加索、马蒂斯、布拉克、蒙德里安、康定斯基、达利、马格利特、埃舍尔、贾科梅蒂、纳兰霍、布洛克等的绘画理念对设计素描的贡献知之甚少。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后者与设计素描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和过渡,针对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知和角色定位不准,还停留在做造型艺术的阶段,让他们了解绘画大师作品中的设计观念,对他们以后做设计有一个准确的引导。

(二)处理好设计素描课与设计基础课以及职业定位的衔接

素描基础练习不仅是训练学生客观再现造型的能力,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造物过程,设计素描更是培养年轻艺术设计学子确定创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之意识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以设计为先的素描学习理念,既是高校专业教育的目的,也要充分体现在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上。如果设计素描中的“设计”因素体现得不突出,则会影响学生最终的艺术设计水平,学生进入设计角色时就会出现困难和偏差,所以,如何使设计素描与设计基础合理地衔接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素描除了有传统素描的意义和功能外,为更好地与设计理念相结合,还应具备其在设计审美、设计造型、逻辑推理、实践方法、具体创作等方面的独立系统。

艺术设计是服务于社会经济、服务于市场的。在该专业介绍中,特别指出了“市场调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④故服务于该专业的课程教学,也包括设计素描课教学过程,还应充分关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市场意识及对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认同,创建专业品牌。这样,经过4年的本科学习,除少数学生继续深造外,大多数的学生将进入职场,在与客户良好沟通、准确定位项目和有关商业因素考虑周全的同时,以设计为先的理念可能会得到客户更多的专业认同。

二、设计素描课程的分阶段教学安排

这一教学安排应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具象到抽象、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原则,设计素描课可以按照结构素描―图形推导―设计素描写生―创意素描―材质练习等内容分阶段教学研究。

结构素描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较少明暗光影变化,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除了画出可见的外部轮廓,还画出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结构。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它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将画面对象的立体结构、空间透视以解析形式表现出来,把握形体的骨架、空间、结构和节点之间的关系,进行以理性为主的表现。在结构素描训练中,除了常态的静物写生,还可以做空间悬体的训练。⑤要求在画面中将物体在空间上移位与旋转,物体在空间中的占位、形体、比例、透视,以及形态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画面中要留下学生的思考痕迹及其作画表现的过程和路径。

图形推导是具象(似)―意象(似与不似)―抽象(不似)的素描训练。通过三个阶段的图形推导演化,培养学生从一点到多点的设计思维模式。训练学生用直觉判断方法、类比推理方法、逻辑推理判断和整合的方法对物象进行理性的逻辑推理与整合,实现从常规到变革的转化。教学中通过讲解毕加索对牛系列的推导演化经典案例以强化学生的理解,这个内容的训练与以后学生在建立设计方案的最初构想阶段的思路多元化有很大关联。

设计素描写生阶段是在进行以上训练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后,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学会在利用剖析、分解造型、解构重构、替换等方式基础上对客观物象进行设计素描的写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避免千人一面的画面效果。

创意素描要针对学生在掌握了设计素描基础的理念、思维和方法的前提下,又不与以前传统的素描绘画相脱节,兼顾二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素描的练习。通过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国内外现代艺术的经典案例(包括绘画、装置、影像、平面设计等领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确立一定的绘画主题,发挥各自的创意理念。

材质练习是让材质点亮设计灵感。因为素描并不是简单的单色绘画。在欧洲传统的素描中采用的工具及材质也是多样的,如铅笔、银笔、碳铅、木炭条、色粉、墨水、有色卡纸等。现代素描更是向多元化发展,不同材质的原料和不同材质的工具所产生的画面效果也不同。目前,“材艺”已是一个极具创意的全新概念,开拓了材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创作与设计空间。材质练习作为一个专题研究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对工具及材料性能的熟悉与掌握,为以后设计效果能够具有丰富性、层次性做好准备。所以,在工具及材质的选择上尽可能做到为我所用,会有意想不到的创作或设计效果。

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除常态的绘画指导、示范教学外,应重视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多元化教学。如合理利用多媒体经典案例分析、实物实践的材质练习、师生讨论和同学分组探究、大量的各类优秀作品赏析及校外参观相应的展览等,以达到与后期各专业课程的自然结合十分必要。

总之,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素描不只是单一的主干课程,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联系着绘画艺术与艺术设计,在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同时引导他们快速从观念、思维、方法上进入未来设计师的角色。因此,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任重道远,应广泛吸收、触类旁通,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注释:

①崔莉萍.设计的民族自觉意识[J].新美术,2011,(1):4.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③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第3篇:结构素描教案范文

【关键词】设计素描 创造性思维 高职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16-01

据调查国内对设计素描教学的研究已很多,如各种专著、论文等。对于设计素描教学研究的文章与资料也较多,但大都是从一个侧面来分析设计素描教学的问题,欠全面、系统、深入。笔者从事设计素描教学十年余,林家阳老师主编的教材《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基本元素、训练方法等观点对笔者有所启发。该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学生所需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但具体怎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欠缺针对性。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一 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设计素描教学模式仍有传统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压缩版一说,沿用的是“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这种传统的教学法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基础薄弱的高职院校艺术生对此表现消极,势必影响素描教学效果。传统的绘画性素描仅作为造型手段已远远落后,它还应肩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责任,高职院校设计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实践证明高职的学生富含巨大的创造潜能,亟待激发。

二 高职院校设计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与实践

1.在教学计划中相对缩短再现素描的教学时间,同时在再现素描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尝试,以短期作业为主

传统的再现素描训练,以往一般是老师摆组静物,同学直接写生,训练以长期作业为主,过度侧重技法训练,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转向学生布置静物、寻找绘画素材,是走出枯燥乏味的纯技法训练的新尝试,在不违背课堂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在画什么方面,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教师辅助筛选训练对象,在表现方法上给予指导。长期作业训练往往使兴趣被磨灭,相反短期作业易激发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对技法与技能的追求。

2.创新案例教学法的尝试

如何教会学生发现美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教学难点。笔者的教学方法是“DO”带动一切,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个人心得,学习素描,如同“学习游泳,必须先下水再说”,否则如“隔岸观泳,不知水中之况味”。这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具体方法:(1)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分析具体作品。(2)教师针对性指导、示范、点评,重选择到完成,直观感受作画过程。(3)创新教学尝试之一:空间切割与表达训练环节——苹果切割表现为例,经过学生大量切割与组合,教师辅助同学选出10~12个空间形式美感较强的组合,指导学生进行绘画表现,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艺术教学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都可以通过此环节实现。在此教学环节设计中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体现在多切多组合到优选过程。(2)创新思维:切割后要与别人的不同,并要求保持苹果本身的形态。(3)解构重构能力:把本身的空间切割组合成更具美感的空间关系,启发学生进行设计创新。(4)构图形式美感:这一点也体现在切割组合后的选择,包括选视角,用什么表现方法。

3.进行创意素描教学,并结合以赛促学

创意素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形式美感的创造和作品创意的表达与思考。创意素描的学习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核心能力即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元素联想、元素代替、幻想、创意、仿生等。以赛促学,以广告会展专业为例:由笔者指导的学生作品《开源节流》获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水文化创意大赛获三等奖,《吃不了兜着走》获江苏省“我的绿色小创意”环保公益广告作品大赛(平面类)三等奖,其直接使用的是创意素描。在比赛过程中从创意草稿到最终的作品形成,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设计素描重要性。素描不仅是担当提高造型能力的重任,且有“素描思考”的作用。创意素描与艺术设计均可以找到很好的案例来证明设计素描的不可替代性,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三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设计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与实践,应把它当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具体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深入探讨,这必将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林家阳、冯俊熙.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4篇:结构素描教案范文

所谓设计素描,是依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对传统素描的一种改造。一般而言,它注重对客观形态的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的把握与表现,旨在训练学生预想能力、新的视觉形象表达能力。作为设计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核心任务是训练学生恰当分析与再现客观事物的构造特征、发现与概括其本质属性特征的能力,以便在随后的专业课学习阶段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架起从基础课转向专业课的桥梁。

设计素描是设计师职业生涯的起点与基础,是“自然人”升华为“设计人”的必由路径,是设计从业人员收集创意资料、表达创意构想、沟通设计方案的专业语言,是设计师培养创意思维与提炼表现能力的有效方法。设计素描以培养设计家为目的,而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因而设计素描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引导学生着力研究客观形态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体感,强调以想象能力、创意能力彰显艺术设计的特质,而不是像传统素描那样强调对客观形体的描摹与再现。设计素描不仅是训练造型能力、观察方法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形成和物化设计思维、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是连接基础教学与专业课教育的纽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宜广征博引,全面借助具象设计素描、结构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表现设计素描等形式的训练,在观察、归纳、表现等设计素描训练的全过程中时刻强调设计元素、设计审美和设计思维的融入,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从素描到设计、从写生到设计、从客观形态到设计”的奥妙,掌握其间蕴藏的一般性规律。

二、设计素描的主要特征

传统素描以关注与强调画面的量感、质感、空间感以及三大面和五大调为特征,重在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设计素描既不是对传统素描的简单颠覆,亦不是以线造型或生硬地图解客观形态的内部结构,更不是盲目而随意地对表现对象进行打散重构、夸张变形,而是重在训练学生观察、认识、归纳、组构、创想客观形体的能力,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造型理念训练。可以说,“始终把设计放在首位、始终强调设计思维的训练”才是设计素描的主要特征。

从美术文献看,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达・芬奇就曾经多次尝试设计素描,他留下的诸多以素描形式为载体的建筑、飞行器设计方案,堪称成熟的设计素描作品。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则在设计教育史上首次清晰地确立了现代意义上设计素描的形式与功用,提出了“设计不是纯艺术,设计能力必须经过特别的训练方能获得”的经典理论。

在我国中等、高等艺术教育中,设计类专业独立设置的历史很短,且在相当长时期内深受绘画类专业的广泛影响,一度被简单理解为“实用+美术”,而设计素描仅仅是20世界末才被真正引入我国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教学体系之中,至今还未能形成认可度较高的体系与理论,尤其需要更多基础课教师的实践与探索。综合国内外相关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践,笔者认为开展设计素描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多下工夫:

一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对结构的理解、对实质的观察,多进行速写练习;强调学生用“简练的线”而不是“繁琐的光影”来表现对象。

二是尝试用尽可能多的工具与造型语言进行表达。在设计素描训练中,铅笔、木炭条、毛笔、中性笔等可混合使用;涂、染、抹、擦、印、贴等都是对画面的有效补充;画面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素描与色彩的结合。

三是提倡个性和创新精神,强调多元与开放,把思维能力的锻造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三、对中职设计素描教学的构想

依据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接纳能力的特点,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设计素描教学可将重点放在概念认知、方法点拨和能力培养等方面上。

1.认知设计素描。教师通过课件、范画、理论讲解等手段使学生知晓设计素描的基本特征,感知设计素描的魅力,理解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差异与关联,掌握从传统素描转型为设计素描的一般路径。通过欣赏与临摹优秀的设计素描作品,引领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理解方法、理解多维度的组合与表现,理解设计素描对表达设计思维、设计创意的价值。

2.方法点拨。在此阶段,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借助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新的造型语言,建立感性认识与逻辑思维的统一,尽快适应设计素描的训练要求。

第5篇:结构素描教案范文

关键词:美术学习 图案设计 教学

在中学教学中图案并没有做为一门系统的课程纳入中学美术课中,所以有许多美术考生只是盲目的临摹表面的图形,而不知如何根据不同的物像创作图案。下面,就此问题来谈谈学习图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什么是图案以及图案的分类

图案是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它是人们把生活中的自然物像,经过艺术加工,使其造型、色彩、构图等适合于实用和审美目的的一种设计图样和装饰纹样。图案也和其他实用美术一样,是在满足人们“实用”的物质要求的前提下,使人们在使用与观赏的同时感到赏心悦、目专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人们的情操、从而达到其审美作用与教育作用。

图案从内容上可分为:花卉图案、动物图案、风景图案和人物图案四方面;从图案的构成形式上可以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

二、了解图案设计的形式美原理

形式美是人们把自然界中各种物像的形体、结构、色彩、线条等方面自然而和谐的原始自然美通过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分解、组合、配置,创造出多种多样既有形式美感又具备实用功能的艺术形象,图案的形式美原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变化与统一变化与统一两者是矛盾的而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可使图案达到“变中求整”、“平中求奇”,变化与统一完美结合。

(二)对比与调和。是变化与统一的具体化。对比强调各因素之间的差异,使图案体现出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达到清晰、生动活泼的审美效果;调合是统一的体现,具有含蓄、和谐、安定的形式美感。

(三)均齐与均衡。均齐是同形同量的结合;均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歹均齐表现的是一种安定一、整齐的美,平衡表现的是,种不规则性和活泼的美。

(四)节奏与韵律.节奏和韵律是来自于音乐和诗词的术语,在这里节奏体现的是事物的一种连续变化秩序;韵律是不同节奏的巧妙而复杂的结合。

三、图案创作引导“三步走”

第一步,要让学生胸中有“竹”,从临摹中积累创作的素材。教师第一阶段可以通过临摹,让学生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不能临摹很多作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比如,到图书馆阅读或用速写的形式收集几十张图案作品,或在网上存储一定量的作品。通过收集作品这个作业,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作品,提高知识面与阅读量,积累一定量的素材,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胸中有“竹”,创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步,用以旧换新法(半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创作。何为半创作形式?即让学生做同一主题作业,学生找一个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作品。

第三步,进入全创作。前面两步使学生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继而进入全创作阶段,就会更顺其自然了。头脑中有了一些素材的积累,技能上更熟练,也具备了设计的理念。教师此时再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教师给予指导,说出一些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案有深刻的认识。选择好设计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

四、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图案的写生是将自然界中物像的结构和组织关系利用不同的绘画形式收集记录下来,再运用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设计构成完美的图案。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写生方法:

(一)素描写生是以单色来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明暗层次的方法。

(二)线描写生是以铅笔、钢笔或毛笔单线勾勒出物像的结构轮廓,用线要有刚柔、顿挫等变化,线条要流畅,有力度。

(三)淡彩写生它是以素描或线描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然后用水彩色进行淡彩渲染,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的一种方法。有钢笔淡彩和钢笔浓彩两种表现形式。

有了写生稿还不行,我们必须把物象的自然形态通过变化营造出形式美感,从而对观者产生美的影响.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省略法。它是在不失自然形象特征的前提下,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创造出整体美感强的图案形象。

(二)夸张法。它是在省略的基础上,抓住形象的典型特征,突出形与神的美感。

(三)添加法.它是在省略或夸张的基础上,把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合乎情理地与其结合在一起,充实与美化图案形象,达到构图饱满、变化丰富、主题鲜明、装饰性强的审美效果。

五、图案的色彩

图案色彩不受自然色彩的束缚,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色彩的选择与配合。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如红色象征温暖、热情、勇敢、吉祥、喜庆等;蓝色象征天空、冷静、凉爽、纯洁等等,我们可以运用它来搭配出适合的图案,从色彩的配色上我们还可以分为同类色、邻近色、类似色、对比色和补色的配合,可以根据色相环上的色彩搭配颜色。在色彩搭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色彩的层次,要有主有次,这样才能具有突出主题、层次分明、变化统一的美感效果。

六、图案的设计步骤

图案设计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构思阶段.构思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它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幅图案设计要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必须对造型、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有一个全方面的考虑。

(二)草图阶段。是将构思深人具体的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将初步的构思逐渐全面丰满起来,起完稿后,用拷贝纸拷贝纹样,为下一步打下基础。

(三)着色阶段。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图案需要选择一套适合的颜色(如暖色、冷色或对比色等),选择一个底色在正稿上均匀涂色,干后将拷贝好的纹样放在正稿上,将纹样用力描绘一遍,在正稿上留下痕迹,然后就可以跟纹样着色了,但是必须注意,色彩各方面的对比关系。

(四)调整阶段。着色完成后,图案设计也就基本完成了,不过我们还要整体的检查一下,因为图案要求细致工整,看一看是否还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加以调整,使形象更完美,主次更加鲜明,线条更加流畅舒展,不要过分修改,以免造成脏乱感,破坏效果。在图案学习中,明了以上所说的几方面内容,然后在练习时着重训练自己把自然美的形象改变成具有装饰美的图案形象,再根据图案的构成形式,做大量的练习,基本上是可以顺利应考的。

第6篇:结构素描教案范文

(一)设计素描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思路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基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实践能力,开发出学生能胜任的项目,针对不同项目对学生因材施教。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模块式项目驱动”模式突出以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素描的教学规律,结合动漫专业特点,将课程内容按照人才培养方案需求和课程教学计划进行模块规划,把过去传统的美术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转化为知识结合案例的理论传授与项目实践的项目式教学。高职新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美术基础情况不同,大部分学生只经过短期的高考美术培训,进入大学后需要教师从头培养坚实的造型能力,这就需要高职艺术类专业、院系、领导、教师以及学生都重视专业的美术基础课,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美术和设计功底。在模块式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将依照学生的不同学情,设计目标任务相同、难度等级各异的实践项目,因材施教,对于创作能力强的学生、创作水平高的作品,还可以推荐参加相关艺术竞赛,让学生不仅体验到项目实践的快乐过程,同时收获创作的喜悦。

(二)设计素描模块化基本架构要想达到动漫专业素描教学的预期效果和最终目标,就需要分析课程立足专业教学体系中将会支撑后续的哪些职业技能需求,在知晓专业的实际需求后,抛开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不再一味地绘画瓶瓶罐罐、石膏、几何体,而是要结合动漫专业特点和创意设计能力要求,创新素描的教学模式,将动漫专业设计素描的课程构建划分为三个模块:基础能力培养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和设计能力培养模块。在教学实施的安排方面,教师按照划分的三个模块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第一模块是基础能力培养模块,即实施传统美术的基础平台模块教学,着重于绘画视觉的形式美感、形体结构研究和绘画语言表现;第二模块是专业能力培养模块,结合动漫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有关结构透视、明暗色调、材质媒介、质感与肌理认识与塑造的专业技术能力,为后续场景设计、角色设计、故事板绘制、三维动画模型、三维动画制作的学习铺垫基础;第三模块以可持续性的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延伸性的设计项目训练,这也是设计素描有别传统素描的重点所在。

二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在设计素描中的应用

以“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引领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夯实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和可持续性的设计基础能力,笔者就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形式进行了探索创新和总结。

(一)在设计素描教学手段中的应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既有相同的基本要求,又具备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性,所以要将传统美术教学手段与动漫专业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调两者有关技术能力培养的相互关系;要以动漫创意人才培养为重心,通过设计素描培养学生传统美术学习缺失的设计思维与创意能力,从低年级开始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学生今后的动漫艺术创作提供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这种教学手段是包豪斯造型艺术学校“感知教育”教学原则的现代式继承与发展,建立一个与现代设计概念和方法相吻合的视知觉基础,也是以视觉思维的整体性为主线的训练方法。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设置相应的训练项目,还可以将动漫速写、设计色彩、构成原理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设计素描的训练项目中,达到融合贯通不同专业基础能力的目的。从微观的教学手段出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动漫专业特点,进行了如下尝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反馈。

1.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设计素描传统的讲授手段就是课堂教师讲授和示范讲解的教授形式,此为帮助学生建立并提高理性认知的重要手段。在本专业的教学特点方面,采用多媒体仪器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传统理论知识和素描造型基础、透视原理、设计素描方法与步骤等教学图片范例,使用PPT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投影仪在展示屏幕上以幻灯片的动态形式进行连续播放展示,理论知识既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辅助显示,可以教师口述,也可以使用软件当中的旁白录制功能,将理论与范例一一结合对应,而各种图片范例之间也可以通过自定义动画设置功能进行自动播放与退出。课堂讲授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材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变成为多媒体幻灯片播放的视觉动态教辅手段。此教学手段最大特点即动态性,将与动漫专业特色相联系、难以通过传统讲授获得的内容知识,以PPT幻灯片可视化连续播放的形式进行直观动态演示。例如在影视动画专业学生进行“表现性素描”项目学习与训练中,要进行大量的类似连环画的人物和场景草图训练,如何将素描语言与影视、蒙太奇等诸多动画专业特点相结合,以最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即可解决该问题,比如引入一个影视动画的案例,在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中,所有场景都有与之对应的素描草图,影视动画的意念表现最初全由素描的艺术语言进行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将电影场景的截图与素描草图通过多媒体展示,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替代单一的凭空讲授,学生视觉化接收到的知识更加具体和生动。

2.微课视频辅助教学手段微课视频作为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新成员,对项目式设计素描的课堂教学起着创新式实践教育作用。从学情角度出发,高职学生造型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仅经历高考短期美术培训,很难适应大学自主式的开放学习模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只能通过一对多的教师示范传递课程知识与技能点,在学生实践中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此番过程耗时量大,隐形精力投入堪比文化理论课程,且容易存在覆盖面不全、教学效果欠佳的现象。微课视频可将设计素描的“观察方法”和“创作步骤”通过5至8分钟视频短片的方式进行录制,即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技能方法通过微视频进行逻辑片段式的串联。例如将一个基本形写生分为4个步骤,即观察构图与基本形概括、局部入手、整体刻画、全面调整,一张完整基本形写生在视频中通过4个阶段依次展示,各阶段循序渐进且环环相扣,教师在视频演示过程中进行相应点阐述,重点强调方法,授人以渔,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设计素描的方法要领,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将微课视频引入动漫专业的课堂教学,也是契合动漫专业特点,动态的示范教学视频不但能使学生迅速将视点停留课堂,同时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课程的学习中。不论大班教学还是小班教学,都能够使所有学生看清教师示范的一笔一画,示范时间从传统的几十分钟手绘缩短到几分钟的片段式视频教学,课堂内外双管齐下,将各个模块的示范视频上传于院系教学网站、学生班级群文件共享,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获取新知识,处理新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在设计素描教学方法中的应用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方面,大部分教师都把灵感作为创意思维开发的教学方法。但该认识具有不可违背的现实局限性,不同院校、不同层次、不同学情,都将造成学生造型基础和综合艺术修养的参差不齐,所谓灵感也因人而异,这种设想式的创意思维可遇而不可求,难以成为设计素描的主要教学方法。在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教法体会:一是以设计为主的素描教学方法。加强对客观事物与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重视默写、速写和创意。二是以线为主的素描训练方法。这是动漫专业基础训练应采取的方法。快速直接又生动灵活的素描才是动漫设计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基本功,亦可以培养学生快速表达把握对象本质的能力。三是以各种媒介为主的素描训练方法。通过对个体理解的视觉形象进行提炼创造,展现自然世界与人创世界的事物形态。四是以动漫造型训练为主的素描训练方法。结合动漫的造型特征,如夸张、拟人、变形等特点;动漫设计中的场景和人物造型都需要大量的素描设计辅助完成草图,这些草图都要经过设计者的反复推敲和协同合作。因此在设计素描的训练里,设置绘制或临摹优秀连环漫画草图的实践项目,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把联想和空间素描表现的无限可能性作为研究目标,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加强对事物对象本质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把现实世界看不见却存在于想象世界的形态对象作为研究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将大幅度提高动漫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效果,真正为动漫专业的后续学习与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动漫设计工作中的构思草图和效果图表达服务。

(三)在设计素描考核方法中的应用考核内容要反映学生对素描表达、结构关系、光影关系、线条、形体、透视、节奏等基本理论的掌握,还要结合动漫专业的技术能力需求和创意设计能力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核能够真正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测评的目的。设计素描主要采取的考核方式是平时项目、专题项目、技能竞赛认证等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从而代替传统的期末作品“一刀切”的考核办法。此考核方法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根据课程特点与专业职业方向,积极尝试有课内外的延伸性探索,引入美术创意设计竞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汲取各类设计行业的前沿理念,把学生竞赛创意作品纳入考核范围,特别是优秀的获奖作品,经过教师评定,可纳入最终考核成绩。

三设计素描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的实践效果

根据设计素描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1年至2014年对动画专业学生进行了具有创新教学模式的模块化教学方式的设计素描项目训练,通过三个阶段的项目完成,保证了学生对所有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都达到了预期效果。从上述的项目列表可以看出,我院学生通过积极参与项目,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形象表达能力、设计创新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设计素描作品在2013年四川省大学生动漫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佳绩,在《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造型艺术作品征集的活动中共20件作品入选出版。设计素描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所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情况良好。

四结束语

第7篇:结构素描教案范文

【关键词】 资源库;SCORM标准;内容聚合模型;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5―0091―04

引言

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在资源库中的有效共享,需要从资源建设设计伊始就充分考虑资源的可共享性,以便使所建设的资源能够具有对国内外远程教育环境的普适性,适应在资源库间、平台间迁移共享,以及贡献者、使用者合理传送、灵活应用的需要,主要研究资源建设过程中具有哪些共享策略,或者说资源建设过程中影响资源共享的因素有哪些。

通过国内外的文献调研,主要是调研目前网络课程资源和课件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情况,发现这类资源开发出来的形式基本是以资源包的形式存在,在共享应用中只能以资源包的形式进行整体共享。作为教师资源建设者,不能拆分资源包,不能共享引用其中所需要的一部分资源,或按知识点对象、或按素材资源进行拆分与引用,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设计需要重新组织资源;作为学生资源用户,不能快速查询、精确定位到组成网络课程或课件的小粒度资源。甚至有些资源受到开发技术的影响,在资源应用平台(比如说学习平台)间不能相互引用共享与资源移植。

通过利用资源库现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符合SCORM标准的案例研究,尝试按照SCORM标准里的内容聚合模型进行资源改造建设。基本操作过程是把资源库里已经存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资源内容按知识点对象进行逐个的拆分,形成一个一个的文件资源,再把每个文件资源进行编目,标注并保存资源属性,然后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设计网络课程资源结构,最后逻辑性地引用独立存储的知识点对象资源[4]。这样在资源库里既有独立保存的粒度小的各类资源,又能整体性地呈现网络课程资源;既能查询组成网络课程的文件类资源,又能查询具有完整教学设计的网络课程资源。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影响资源共享的因素主要有2个方面:资源属性描述的元数据标准、资源内容聚合的SCORM标准。其中资源元数据的有无直接影响素材资源、知识点对象资源到高级应用资源(课件与网络课程)的信息查询;资源的SCORM标准化,最主要的是资源内容聚合,影响到资源能否根据不同教学设计重新组织与包装,满足不同教学设计所需的资源结构要求,体现资源开发过程中资源结构与教学设计应用需求的多样化[1]。

这里重点研究SCORM标准内容聚合模型在基于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资源建设与共享中的应用研究,当然SCORM标准内容聚合模型也会涉及应用到资源描述的元数据。

一 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调研、比较分析、案例研究三种方法。

文献调研主要是研究国内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情况。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引用在资源库里的国家精品网络课程资源与电大网络课程资源,浏览了近1000门网络课程,所有存在的形式都是资源包的形式,访问率比较低,据统计,平均每门课程每年访问点击量不到1000人次,主要原因是不能查询、下载或引用粒度小的资源,不能进行重组建设。

比较分析主要是比较资源包形式的网络课程与符合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情况,经调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近三年来约100门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情况,资源包形式的网络课程与符合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比较分析内容如下表1所示。

案例研究主要是利用资源库现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建设符合SCORM标准的资源。按照SCORM标准里的内容聚合模型,拆分资源库里的网络课程资源、再重新组织课程资源,组织过程是按照结构化的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同时标注每部分资源的属性,独立存储与引用,这样可方便的引用或查询组成网络课程的每个资源,达到提高资源共享应用效率的目的。

二 研究内容

1 应用内容聚合模型方法研究

为了达到资源库里资源能最大化的共享,应用SCORM标准的内容聚合模型设计,结合资源库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际操作,考虑以Web呈现的资源开发为主(其他教学过程与交互辅导类如何建设暂不研究,由教学平台的支持功能来实现),相对来说在技术实现上要求比较简单,重点考虑3个方面的问题(内容聚合模型共有5个方面的内容):资源描述的元数据、资源组织结构、资源物理文件。资源描述的元数据主要是实现单独被查询、引用;资源组织结构体现组成资源的材料之间的聚合(引用)逻辑关系,可实现在不同系统间的资源交换;物理文件是组成资源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实现资源共享最低级、最底层的部分,通过物理文件和不同的组织结构可满足资源不同教学设计的个性化需求。

(1) 元数据应用设计

我们知道,引用元数据描述资源属性的主要作用是能被快速的检索,那么就要考虑2个问题,一是确定哪些资源或材料需要属性描述,二是根据操作的方便性应该引用哪些元数据的元素。

与以往开发资源不一样,如果要存储或检索资源信息,在开发过程中只是编目描述成品资源的相关属性,而这里要做到的是不单独要对成品资源进行属性描述,还要对组成成品资源的各种粒度级的资源进行属性描述,以及资源内容结构体系都需要按照元数据标准进行描述。在教育学上各类资源按粒度由小到大分有素材资源、知识点对象资源、课件资源、课程资源(可归属广义上的网络课程)、专业资源、学科资源等[2],每类粒度级的资源在创建时首先就要进行属性描述,然后开始建设或引用粒度级小的资源。

引用哪些元数据元素,除了媒体素材资源外,其他各个粒度级的资源元数据元素都大同小异。整体来说,根据实际操作的方便性,每类资源的属性必选两项即可,就是标题和内容,其他的属性考虑到查询的需要,根据元数据标准所提到的必选元素、可选元素以及扩展元素三类元数据元素[3],从每类里选出在资源建设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能自动提取内容的元数据元素。比如媒体素材,可自动提取信息内容的元数据元素有图片格式、尺寸、分辨率等。其他有的元数据元素可采取默认设置的方式,比如关键字可默认提取与标题一样的内容,作者可默认提取资源建设的注册人员,建设日期可默认提取当前系统日期。

(2) 资源结构设计

前面提到过,资源结构体现组成资源的材料之间的聚合(引用)逻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资源建设的教学设计,可实现在不同系统间的资源交换应用,主要是因为资源可随意拆分和重新组合,组成资源的每个材料都有单独的存储地址和描述信息,能单独被浏览、检索、下载、引用,同时资源结构也被作为材料进行单独存储,有相应的属性描述,能够被检索,在技术实现都是采用XML文件来进行处理。[1]

一般来说,资源组织结构的设计都是大粒度资源引用组织小粒度资源,它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每个组织结构都描述内容的一个特殊结构。内容组织结构可以看成是学习资源的结构图,或者是使用学习资源指导学习者完成的学习活动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3) 资源物理文件建设

物理文件是在资源部分应用的真实文件,是资源引用共享的基础。这些文件可以是在本内容包中真实包含的本地文件,也可以是通过URL引用的外部文件。一些实际的内容文件、媒体素材、评估文件或其他以文件形式存在的数据,存放在资源结构所描述的各级子目录下。[1]

物理文件在开发过程中与资源一样需要元数据描述,便于在资源共享应用过程中物理文件能够被单独检索、浏览、下载、引用。

2 研究过程

在本课题案例研究过程中,利用资源库里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改造符合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主要的操作环节有:原有资源拆分、编目入库、资源重新组织。

(1) 资源拆分

从资源库里下载《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资源包,按照知识点对象资源与媒体素材资源的划分方法进行小粒度级地拆分,形成各种格式的物理文件资源。如果有些文件不能直接在浏览器里呈现,就要进行技术转换,转换为浏览能支持的文件类型;如果有些文件资源的内容粒度比较大就要进一步进行拆分,比如视频课件资源,一个50分钟左右1讲视频内容包含有三个知识点,就要拆分成三个具有独立知识点的视频文件。

拆分后的资源文件格式主要有网页HTML/HTM、图片JPEG/GIF、视频WMV、动画SWF、音频WMA/MP3。这样资源由大粒度拆分成小粒度后,就可以为后面2个操作环节做准备了。

现在需要把线下拆分好的小粒度资源(物理文件资源)在资源库重新进行编辑和编目。

编辑是通过资源库的文件资源编辑器对网页类文件资源进行创建、输入内容、排版、引入其他媒体素材等操作,主要是针对嵌有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的复合型网页类文件资源进行编辑,因为这类文件资源不能与嵌入的媒体素材同时直接入库,如下图2所示的网页文件资源编辑器。

如果要在网页文件内容里同时呈现媒体素材,可用编辑器嵌入素材功能即可嵌入相关素材,其他文本内容可在拆分的网页文件里直接使用拷贝与粘贴操作即可。

为了让网页文件资源和素材资源都能够被单独检索和引用,就要在编辑过程中进行编目,标注相应的属性。比如图1编辑器上边所显示的“名称”、“关键字”、“所属课程”,以及其他的属性;对于嵌入的媒体素材也必须进行属性标注,如图3所示嵌入的视频素材。

不管嵌入的媒体素材是哪一类,根据其来源有2种嵌入方法,一是本地上传嵌入,二是资源库或其他网站已有素材的链接地址嵌入。在编目的过程中,由于原有网络课程资源包里没有小粒度资源的属性内容,需要教师参与补充提供编目信息。

(3) 资源组织

按照教学设计要求把前面编辑与编目小粒度资源组织成网络课程资源,并把组织过程中形成的资源结构采用XML语言技术进行描述和保存,形成某个单位某个教师具有个性化教学设计的网络课程资源,其他单位或教师可以引用体现教学设计的网络课程结构资源与实体资源,也可以只引用网络课程的实体资源[6]。

具体资源组织的操作过程是,在资源库里创建《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按照教学设计要求创建一、二级栏目,在各级子栏目下创建粒度较小的学习对象资源(创建过程也是引用过程)。在整个创建网络课程、子栏目、网页文件资源过程中都有相应的属性描述,如图4、图5所示分别是网络课程创建栏目(包括子栏目)和栏目下的资源引用。

通过这样的资源组织关系反映引用资源间的上下隶属关系,在检索到某个小粒度资源时就可以看到这个资源的应用情况,比如这被某个专业、某个课程,以及课程下的某个栏目所引用。反过来说,可以看出网络课程某个栏目下引用的资源及其所属,如图6所示《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学生频道呈现的界面,界面的左边是栏目的目录结构,右边是栏目下的引用资源。

3 研究分析

从以上研究来说,在资源库里要建设符合SCORM标准的浏览型(静态性)资源要抓住3个方面:元数据应用、资源结构设计、资源物理文件建设。元数据的应用主要涉及到资源元数据、学习对象资源元数据、文件元数据、资源结构元数据。资源结构设计是根据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结构可以随时编辑修改,并形成结构资源。资源物理文件建设是资源组织开发的基础,也是资源共享引用的基础,有独立的存储地址。

另外,可考虑在资源库里建设符合SCORM标准的开发模板,主要是形成两个方面的模板:一是资源结构模板、二是资源呈现界面模板。

三 结论及下一步研究

为了提高资源库资源共享应用的效率,应用SCORM标准的内容聚合模型,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主要考虑元数据设计、资源结构设计与物理文件建设三个方面,这也是影响资源共享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由这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可进一步考虑资源库的资源结构与存储设计,以及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系统各个节点资源库资源分布式存储的解决方案研究,实现在更大范围内容不同单位间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美国国防部(DoD)和白宫科技政策局(OSTP).ADL SCORM 2004.

[2] 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元数据.北京:国标准出版社,2007.

[3]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CELTS-41.1.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标准应用方案,2005.

第8篇:结构素描教案范文

室内设计方向的素描教学要求学生观察物体的整体形状,且要观察到物体所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在空间的变化,培养学生用三维的眼光分析并画出物体的框架结构及空间位置。素描分为光影素描和结构素描,光影素描只停留在物体的表面,没有完全深入物体结构,而结构素描是深入表现物体结构的。长期画光影素描的学生容易形成心理定势,往往只关注所能看到对象表面的东西,不考虑对象的内部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教学方案和计划并在课堂上加以实施。广告平面设计方向和室内设计方向的设计素描教学应以结构素描贯穿始终,教师选择教具要符合专业方向的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不要过多重视对象的表面形态,以致忽略三维形体内部结构。

当一个三度空间物体呈现在面前时,学生会被其表面颜色和肌理吸引,或者以浮雕的形式去认识,而不是强烈地感受物体的体积,不能全方位地把握它,也不会对构成空间、三维物体的基本要素感兴趣。学生对三维物体的观察了解多半是感官的而不是知觉的,把它表现在纸面上时就更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辅导中,要引导学生对物体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记忆物体的局部表面感觉上升到理性知觉,对感知到的零碎的东西加以组合整理,形成整体的空间结构,以达到结构素描训练的要求和目的。结构素描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拓展立体空间知觉,虽然物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但知觉并不把物体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物体感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整体性反映了人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特点。

在结构素描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从最基本的结构出发,要求学生对空间构成有明确的认识,认识最基本的结构,分析它的形体,对物体加以简化和概括,删除非主要细节,突出物体的关键特征——空间三维性,形成对物体完整的知觉。最基本的正立方体包含了顶角、棱和面,由此产生了位置、方向、空间,形成形状、体积。它集中反映了空间立体物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它去把握任何立体形态。在结构素描训练中,学生在描绘物件时,先画正立方体,确定构成要素后再画其他的形体,这种概括对象体积的做法,是从知觉已知性掌握未知的途径。虽然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也要用线、块面画出形体,但其不能像画光影素描那样,只把所见的形体画出就算完成了,而必须依靠想象和理解,把物体结构刻画出来。在纸面上画出图像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在结构素描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物体的整体知觉能力,使其形成整体的空间感。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表现技巧,把最基本的技巧方法示范给学生,使其在训练中逐步加以掌握。教师在教学当中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光影素描画得好的学生对结构不太敏感,反而是光影素描基础薄弱的学生对结构常有良好的理解能力。这是因为光影素描基础扎实的学生习惯于把对象感知为删除具体细节的外部轮廓,注重形体的平面性。由于长时间对形体写实,强调明暗光影,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几何形体的把握缺乏足够的认识。

过多地写实,使他们对形态的抽象感到困惑,不善于处理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在叠透、穿插等整合形体的能力上显得薄弱。而经过结构素描训练的学生,不仅对表现立体形态胸有成竹,而且容易描绘平面构成的几何形态,经常处于对对象整体形态的把握和概括之中,这是其结构造型能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学生能在空间中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表面,刻画形态,任意选取视点画出物体的平面,并且经过对形态的抽象、叠透、穿插、整合,完成平面形态的构成。不管哪个方向的高职设计专业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根据专业方向引导学生,并在不同方向领域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灵活深入课程改革,并不断探索,使学生的专业基础训练扎实、实用、精确,达到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标准。由此,结构素描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结构造型能力的基本途径,把结构素描作为素描教学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对于广告平面设计方向、室内设计方向还是其他方向,都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美术教学课程的改革,使高职业设计专业课走向完善、走向科学。

作者:戴永杰

第9篇:结构素描教案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信息资源组织

 

关于元数据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6年,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性文章多达300篇,其研究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里只能择其要者并概括为3个方面,略述如下。

1 元数据理论研究

1.1 元数据体系

电子信息资源的元数据通常很难独立于一个完整的元数据体系之外,也就是说,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并进行操作,元数据必须存在于一个元数据体系之中。一个元数据体系要规定元数据的三个方面:语义、描述规则和语法。语义是指元数据元素本身的意义;描述规则是对元素赋值方法的确定,即指描述元素时所采用的标准、最佳实践或自定义的描述要求;语法规定了元素怎样以机器可读的方式给予编码。从逻辑上说,以上三个要素都具备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元数据体系。论文参考。

1.2 元数据类型

常用的元数据可分为管理型元数据、描述型元数据、保存型元数据、技术型元数据和使用型元数据五种类型。其中管理型元数据是用来管理与支配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描述型元数据是用来描述与识别信息资源的元数据,保存型元数据是与信息资源保存管理有关的元数据,技术型元数据是与系统或元数据怎样运行有关的元数据,使用型元数据是与信息资源用户层次和类型有关的元数据。

1.3 元数据格式

常见元数据格式有四种,研究者们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思考:⑴MARC。MARC即机读目录格式,是世界各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主要表示格式,它提供了一整套完整、详尽、复杂的流式数据表示规范。它是图书馆描述、存储、交换、处理以及检索信息的基础。⑵DC。DC简称为都柏林核心,具有简练、易于理解、可扩展、能与其他元数据格式进行桥接等特性,这些优点使他成为了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格式。⑶XML。XML是可扩展置标语言,是一种基于SGML的简单灵活的语言。XML本身不仅仅是一个标记语言,还是一个元语言。⑷RDF。RDF即资源描述框架,是一个使用XML语法来表示的资料模型,用来描述Web资源的特性,及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它是为试图解决许多元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而制定出来的,为元数据在Web上的各种应用提供一个基础结构,以促进网络资源的自动化处理[1]。

1.4 元数据结构

对于一个元数据格式来说,它由多层次结构组成:⑴内容结构(Content Structure),对该元数据的构成元素及其定义标准进行描述。例如,一个元数据的构成元素可能根据其目的而包括信息内容描述性元素、技术性元素、管理性元素、结构性元素,元数据内容结构需要对所采用的元素进行准确定义和描述。⑵句法结构(Syntax Structure),定义元数据结构以及如何描述这种结构,例如元素的分区分段组织、元素选取使用规则、元素描述方法、结构语句描述语言等。⑶语义结构(Semantic Structure),定义元数据元素的具体描述方法,尤其是定义描述时所采用的标准、最佳实践或自定义的描述要求[2]。

1.5 元数据登记站

元数据登记站的目的就是收集有关元数据格式方面的数据,通过促进元数据的发现和重用,推动其跨学科和团体的广泛使用,加速元数据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元数据登记站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数据模式、元素、元素集、编码格式和应用框架。除了这些共同的组成以外,每个登记站都有自己的特定规模,基本可以分为四类:⑴跨学科和跨格式登记站;⑵特定领域跨格式登记站;⑶特定项目登记站;⑷特定格式登记站。

2 元数据应用研究

2.1 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元数据格式

1990年以来,许多元数据格式在各个不同领域出现,它们分别是:⑴网络资源。Dubie Core、ROADS Template、CDF、Web;⑵文献资料。MARC、Dublic;⑶人文科学。TEI Header;⑷社会科学数据集。ICPSR SGML Codebook;⑸博物馆与艺术作品。CIMI、CDWA、RLG REACHElement;⑹视觉资料。VRA Core Categories for Visual Resources;⑺音乐资料。SMDL;⑻政府信息。CILS;⑼地理空间信息。FGDC/CSDGM;⑽数字图像。MOA2 medata、CDL medata、Open Archives Format、VRA Core、NISO/CLIR/RLG TechnicalMetadata forImages;⑾美国机读目录格式.US 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format,USMARC;⑿都柏林核心数据。Dublin Core。

2.2 具体应用领域

2.2.1 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在元数据XML和DC结合应用下产生的推技术主要是网上信息自动搜寻和依据用户需求进行的一系列加工组织与管理。推技术可以充分表达用户的信息需求,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用户、面向主题的。论文参考。在实际应用中为用户提供了相当大程度上的方便[3]。另外,push与pull有机结合,可采用先推后拉、先拉后推、推中有拉、拉中有推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及时、针对性强的服务。

语义网是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应用XML和RDF结合Ontology构建语义网,使网页文档的语义能清晰地体现出来,并为检索程序所理解,进而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目的[4]。

2.2.2 在学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元数据在学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⑴元数据在期刊信息组织中的应用。元数据可用于期刊收集、版权与级别、排架信息、数字化标准选择中;可通过记录编目、寻找帮助、主题索引、资源链接、责任者注释等来描述与识别信息资源;可依据期刊实体条件,记录期刊信息资源物理复制和数字更新的行为等来保存信息;可用硬件和软件、数字化信息的格式、缩放比率、系统反应次数追综、密码、口令等表述系统技术运行情况;可通过用户记录、用户使用跟踪、知识再利用等进行用户分析和使用跟踪[5]。⑵元数据在网络学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网络学术资源组织分为网络学术资源相关站点的链接、网络学术资源学科导航系统的建立、建设各学科专业信息网三个层次。目前国内外大都用DC的某些著录项对第一层次进行组织;DC在第二层次的组织中被用于定义学科导航著录字段,DC元素修饰词被用于规范学科导航记录字段、描述学科导航资源[6];DC在第三层次组织中的应用还未开展 ,有待于今后探讨。

2.2.3 在教育资源发现中的应用

教育资源是在学习过程中被使用或参考的一个实体。教育资源包括用于教学过程及其评价、管理的教材、课件、辅导资料、参考资料、习题集、试题集、工具型资料、教学标准与过程规范等。在教育资源中创建元数据将促进教育资源的发现,教育元数据将通过准确描述教育资源,定位和区分不同类型资源,依据相关性准则发现并给出定位信息。教育资源的特殊性使元数据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其资源发现的能力[7]。

3 元数据互操作研究

3.1 元数据互操作协议

实现元数据的互操作必须定义一个公认、彼此遵循的协议。协议能够满足互操作的需要,同时应该允许用户在协议范围内,建立满足自己特殊要求的元数据标准。在这个范围内产生的元数据标准,应该在可以访问别的数据库的同时也可以被别的数据库访问。目前国际上存在的OAI和Z39.50等协议正是为解决元数据互操作问题而提出的,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8]。

3.2 元数据互操作方案分析

元数据的互操作是元数据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们在近两年的研究中针对元数据互操作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一种观点认为,元数据互操作作为分布环境下数字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已有多种互相支持的技术得到深入研究和初步应用,其中包括元数据转换、RDF/XML、元数据开放搜寻、元数据复用等方案,分别从语义、语法、结构等方面解决多元化元数据的互操作问题。其中,语义是元数据互操作的本质,语法是表现形式,结构是描述框架。这三方面被视为解决元数据互操作的技术途径[9]。另一种观点认为,解决元数据互操作性问题的一种方法是进行元数据格式转换,被称为元数据映射。从理论上将,作为一个描述性系统,元数据应该允许系统间的描述性映射。如果不同系统能够允许在元数据间创建映射,那么每一个系统都可以查找其他系统的元数据,如果所有系统都创建了通用的映射,那么就可以实现跨系统的广泛检索。目前已经创建了许多映射方式:①一对一的映射方式;②映射XYZ方式;③映射X方式[10]。

3.3 影响元数据互操作的障碍分析

元数据的差别会引起检索的困难,元数据的差异越大,检索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越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语义差别。论文参考。在不同的元数据体系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有时是元数据语义不同,有时则根本没有可对应的元数据。⑵使用中的差别。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描述习惯,图书馆、档案馆或博物馆的元数据,即使是最基本的元素都不相同。⑶描述方法的差别。即使元素定义完全相同,如果描述规则不同,数据也会以不同形式记录。⑷词汇的差别。当用户希望从不同主题领域或类型的机构检索元数据时,词汇不相容是一个共同的问题。⑸款目与集合。当用户试图将描述单一物体的元数据与EAD或其他复杂的多层次描述体系相结合时,会出现一些特别的问题。⑹多版本。不同的版本会引出一些复杂的差异。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由作品二次处理时使用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所引起的。⑺多语言。网络是多语言的。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控制词表及多语言的序词表。多语言的元数据登记可能也需要在不同的元素名称间建立对应关系。⑻句法描述的差别。如DC用XML语言作为元数据传递的载体,而MARC用的是自定义的记录语言[11]。

参 考文 献

[1] 肖述清. 论元数据格式及其关系和转化问题[J]. 情报探索,2007,(6):60―61.

[2] 张晓林. 元数据开发应用的标准化框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2):9―11,15

[3] 张学福等. 元数据及其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开发中的应用[J]. 现代情报,

2002,(5):48―49.

[4] 郑清文.,傅欣. 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3,(10):78―82,25

[5] 徐红. 元数据在期刊信息描述组织中的应用[J]. 现代情报,2002,(6):57―58.

[6] 卞丽. 元数据及其在网络学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2,(5):51―53

[7] 朱庆华. 元数据在教育资源中的应用[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71―74

[8] 高建勋,吴开华. 元数据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讨论[J]. 图书馆,2002,(5):41―44,48

[9] 孔庆杰,宋丹辉. 元数据互操作问题技术解决方案研究[J] . 情报科学,

2007,(5):754―758.

[10] 梅海燕. 元数据的研究进展[J] .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4):17―19,53.

[11] 张东. 论元数据的互操作的层次[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6):648―65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