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版式设计论文范文

版式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版式设计论文

第1篇:版式设计论文范文

1、版画的诞生

版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于远古原始社会。最早的形式便是原始人类以手拓色印于岩洞的类似游戏的活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出现了一种以在陶体印压几何装饰纹样而得名的几何印文陶。陶体上的几何形纹样,是在陶坯未干前,用印模摁印上去,然后烧制。这些属于新石器时期先民的“印刷”尝试。中国古代的封泥、图章以及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可以说是雕版印刷的重要历程,尤以画像石、画像砖最为典型,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其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社会风俗和社会生活的场面,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的则描绘了神话故事,但最主要的是宣扬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忠臣孝子、节妇烈女和古代圣贤的典故,如闵子骞芦衣顺母画像石,展现闵子骞以德报怨,孝顺后母的故事,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公益招贴”了。随着墨、纸等印刷材料依次出现(商代已经出现人造墨,周代,墨已经被广泛使用,秦时期固体墨开始使用,公元六世纪墨已经应用于印刷,并推动印刷术的发展;西汉时出现草纸,品质低劣,上流社会不认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中国古代雕版版画的出现,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版画起源于印刷,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版画起源国,迄今为止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且保存完好的版画作品为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扉页画》早于西方至少五百年。早期版画的复制性已经成为艺术界公认的事实,然而中国传统版画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种版画形式,而是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技法。中国的传统版画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其深埋地下的根系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印刷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伴随着中华文化的诞生而萌芽,随中华文化发展而成熟,是一门一刻也没有离开文化熏染的古老艺术。

2、招贴与版画的溯源

正如德国思想家沃尔特.本雅明所说,艺术品的社会影响力,往往更多的是取决于复制传播,而不是技术本身。招贴和版画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注定了相互依存。造纸术的发明,是雕版印刷极为重要的一环,东晋桓玄帝曾令废简用纸,纸的应用日益普及,自此,中国人就开始用纸这一媒介传播信息。这种传播的媒体被称之为“告示”,这便是中国古代的招贴。在这些招贴中有些是直接手书或手绘完成的,随告示张贴数量及范围的不断升级,直接手书绘制已经无法满足招贴量的需求,于是推动了雕版间接转印招贴的发展。北宋庆历年间,山东济南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招贴印刷实物———刘家针铺的铜版广告,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铜版上雕刻着“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标题及白兔捣药的图案,图案两侧注有“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招贴下方甚至附有较为完整广告文案。招贴构图工整图文并茂,既有象征店铺标志的捣药白兔,又有宣传产品质量和售卖方法的广告语。这副铜版画招贴比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的第一个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书籍而印刷的广告还早四百年。明清时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文化领域的繁荣活跃,对于出版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成就了版画的鼎盛时期。明代的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所涉及的内容题材非常广泛,各地形成了各具刻印风格的刻书中心,如安徽徽州、江苏苏州、南京、福建建阳刻书中心等。也可能源于竞争,各地书商特别注重利用精美的版画吸引读者。明万历年间书籍版画出现了群采纷呈的局面,众多优秀刻工、画家投入到书籍版画的创作中。这些繁花似锦风格各异的版画作品以小说、戏曲插图的形式深受社会欢迎,对于当时文学作品的传播、普及以及加强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广告作用。其中以元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代施耐庵所著《水浒传》最具代表。雕版印刷术在我国宋代逐渐兴盛,也奠定了另一种招贴艺术———木版年画。比较著名的有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此外还有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陕西凤翔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广东佛山年画等。这些传统年画都具有招贴的艺术功能。因为木版年画除了满足美的欣赏外,也是传达民间文化生活“辟邪纳福”、“欢乐吉庆”一种招贴设计(《平面招贴设计艺术》作者:季阳)。直至今日,年画仍然在招贴设计中刮起阵阵“中国风”,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1866年,法国画家、设计师朱尔斯.谢雷特在其印刷厂设计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石版招贴,而被誉为“现代招贴之父”。这张石招贴作品的问世象征着现代招贴的诞生。20世纪初期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对招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于画家为自己的画展制作的木刻风格的招贴作品,这些作品以强烈的黑白对比、错综的线条以及具有表现力的刀法运用来诉说创作主题。这些夸张的表现形式无疑深深触动了人们感官。在设计领域,表现主义招贴风格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二、招贴中的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1、招贴中的凸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凸版画是最古老的印刷术之一,原理也较为简单,就是将不需要印刷的地方用刀刻去,并将油墨上于刻制后平板上凸起处,并转印到纸张上即可。其中,手工雕刻的木刻版画是最为常见的凸版。这项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技艺通过伊斯兰传遍欧亚,并随着十五世纪造纸的工业化发展,使得雕版印刷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成像语言,承载着传达各种信息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凸版版画常会选择有肌理表面的材质进行印刷,如衣服、地砖或其他具有特殊纹理的表面。这种创新也是招贴设计的本质要求,肌理效果是招贴设计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视觉艺术语言。肌理效果作为美的要素之一,本身就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性,这一点在版画和招贴创作设计中被高度重视,也成为两种艺术形式的重要纽带。版画招贴的制作主要因其创意主题及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的木板,实际上,除了木板板材之外,几乎所有不同性质的媒介都会为设计师带来创作的灵感,如橡胶、塑料、复合材料,甚至包括人的指纹,这些材质具有光滑、柔软以及特有的肌理等特性而更加利于即兴创意。

2、制版与招贴风格

首先从现代招贴的发展与制作来看,与版画的历史是有重叠的一段经历,20世纪20年代招贴作品多以绘画为主,这一阶段的招贴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这个时期很多的招贴设计工作都是由版画艺术家来完成。版画家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体现在招贴作品当中,在国内外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黑白版画招贴作品,这些作品既展现了版画的艺术魅力又承载了招贴的传达功能及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1)以黑白块面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作为版画招贴,在版面的刻制上以两种方式比较多见,一是阴刻,在黑底上刻白纹;一是阳刻,在白底上留黑线。一般来说,刻制白线较为简单便利,所以这种方法刻制的招贴版画比较多见。黑白作为最单纯的色系,具有宽容的特点而荣登极度色彩境界。黑白对比色本是木版画表达大千物象常用的视觉语言,渐渐受到众多平面设计师的青睐。黑白块面的静谧、简洁、单纯也是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极力主张的设计创作理念。他的招贴作品多以块面表现为设计基调,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2)以线条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表现“黑线”要更困难一些,在制版的时候既要考虑造型又要模仿手绘的效果,这就要小心谨慎地对待线条两边的刀法处理,并且要将线条外侧的区域铲平。具有代表性的版画招贴作品《怒吼吧,中国》,是20世纪30年代反帝救亡热潮中的经典力作。作品采用阳刻技法,表现一个被蒙住耳目,紧紧捆绑受尽屈辱的男人躯体,招贴运用犀利的刀法把因奋起挣脱枷锁,而扭曲的肌肉和躯体的线条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作品所具有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不同质感的线条表达,在人们的情感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性格特征。版画招贴通过线条的处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强烈的视觉反差对招贴的主题给予直白而又微妙的诠释,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招贴艺术,这也许就是设计师一直钟情于它的原因吧。

3、印刷与招贴特色

印刷可以看成制版的衍生,尤其作为具有招贴功能的版画,印刷更是展现其最终效果的重要形式。在彩色凸版印刷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减版套色法,前后版色彩叠印,形成混合色的方法;另一种是多版套色技术。上世纪初的套色版画招贴对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波普”艺术产生较大的影响。设计师在社会变革,流行文化当道的背景下,更加关注视觉语言的活力。采用最常见的视觉形象作为创作元素。下图为波普艺术家创作的招贴作品《新的希望》采用多套色制作的招贴。

4、招贴中的凹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凹版是通过雕刻或腐蚀的方法制作金属溯到旧石器时代的阴线雕刻、石刻、骨刻。最初的金属版画是金银工匠们通过拓印的方式来进行金属上的图案设计。随着化学的进步,设计师开始尝试用腐蚀的方法进行雕刻,这种雕刻作品的线条更加细腻流畅,可以表现更为丰富的招贴艺术作品。凹版的制作更加注重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能将创意和构思通过蚀刻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熟悉材料的特征和熟练地掌握工具。刻针和画线刀能表现精致细密的平面设计作品,在招贴作品的表现中,一些电动工具、钢丝绒、砂纸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这种艺术创作的微观形式在招贴设计中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在审美还是视觉传达的功能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当代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经常会使用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非酸蚀制版技术,其中生肖邮票的设计制作就是采取了凹版线雕的传统方式刻出,由于线条精细,传统纹样的细节均能完美表现。除了邮票以外,各种纸币的平面设计也是属于线雕图像。

三、结语

第2篇:版式设计论文范文

室内装修论文参考文献写作标准格式要求都是什么样的呢?本文主要就是介绍室内装修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关注学术参考网可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室内装修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迎春,住宅一次性装修优势分析及技术措施,住宅产业,2007(7):31.32

[2]柳闽南,全装修住宅趋势分析及优化策略,同济大学学报,2007(3)

[3]陈波,解决最基本问题促进全装修平民化,中国住宅设施,2007(6)

[4]张迎春,住宅一次性装修优势分析及技术措施,住宅产业,2007(7):31.32

[5]金雨林,全装修商品房何以难推行,开发与建设,2005(10)

[6]张东华,全装修住宅的发展前景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2)

[7]邱国林、王志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6

[8]王栋、王建华,浅谈全装修住宅项目的设计管理,建设监理,2008(1)

[9]丰继红,浅谈全装修住宅的设计策略,山西建筑,2007(8)

[10]王栋、王建华,浅谈全装修住宅项目的设计管理,建设监理,2008(1)

室内装修论文参考文献:

[1]孙雪、孙明。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中式元素"[J].中国轻工教育,2012.3:22.

[2]金鹏。新中式装饰的家居设计研究与应用[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3:11-12.

[3]高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东方雅居OrientalStylishInteriors[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2:30、56.

[4]凌继尧。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200-210.

[5]郭小影。古韵今风-民间美术元素在当代中式家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47.

[6]邱志成高娟李慧萍。产品人性化设计与理性的关系[J].包装工程。2011.04:56.

[7]中国陈高艺术专业委员会编。室内陈设[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7:7.

[8]李盛萱。基于传统文化的新中式室内陈设表现形式的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21-22.

[9]雷小军。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论"新中式"室内设计[J].科技信息。2014.04::273.

[10]张艺群。新中式家装室内设计风格的新诠释[J].家居装潢。2013.10:85.

[11]常大伟。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07:79.

[12]王蒙。构建生活的精神空间--陈设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19-22.

[13]王励涵肖杰恒。浅谈室内装饰之"新中国风"[J].园林与环境艺术。2010.08:21.

[14]龚建培。现代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07:8.

[15]邱蔚琳.民族化符号在灯具设计中的应用[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06:17.

[16]商子庄。中式茶楼设计元素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14.

[17]温有才黄转仪。轮传统纹样吉祥寓意在现代中式灯具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0.06:55.

[18]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4:223.

[19]游佳丹、黄金发。浅谈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及其发展趋势[J].艺术与设计。2019.11:113

[20]庄夏珍。室内植物装饰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2:3.

[21]刘慧民。插花装饰艺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4:1.

室内装修论文参考文献:

[1]徐惠风。室内绿化装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0:29.

[2]刘海涛。花园寓意植物[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11:27.

[3]刘海涛。家居排毒植物[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11:31,39.

[4]徐亚萍。庭院药用植物300种[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1:89.

[5]章建明。大美无痕:根雕审美与感悟[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4:4.

[6]赵立霞。新中式家居设计风格发展趋势[J].艺术与设计,2013.4:147.

[7]王丽君。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对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7:11.

[7]郑静。新中式艺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56-95.

[8]吴劲松。新中式风格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151-152.

[9]池诗伟。新中式家居风格表现中的继承与发展[J].设计论坛。2013.11:25.

[10]胡承华。"新中式"风格室内装饰设计浅析--对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及其设计理念的一种解读[J].科技信息,2010.4:124.

[11]白文明。中国古建筑艺术(第三册)构件·单体[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0.10:915.

[12]唐静。室内空间水景观艺术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6.10:2-3.

[13]洪惠群。园林设计师手绘造景元素二[M].新疆。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09:30

[14]全惠民。室内水景艺术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1:134

[15]寻胜兰。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5:35-37.

[16]郑曙阳。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0:57-65.

第3篇:版式设计论文范文

版式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版式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图文编排,也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空间中,根据设计的主题内容要求,结合美学的知识和原理,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版面。当人们开始在岩壁、兽骨或器物上记录文字和图形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最初的图文编排意识。印刷和造纸术的发明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同时也为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世纪初,由俄国艺术家发起的构成主义运动,是一场对艺术和设计进行探索的活动。倡导设计简单明确,以理性的、简洁的几何形态构成图形。探索纯粹几何形态的抽象表现力,旨在寻求一种结构美感。所以此时各类版面中的字体全都使用无装饰线体,着重于表现形体美、节奏美和抽象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为版式设计与平面构成的交汇提供了可能。

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并驾齐驱的是荷兰“风格派”运动,“风格派”一词源于又凡・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创办的《De Stijl》(译为《风格》)杂志。“风格派”主张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于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风格》杂志本身的封面版式设计就颇具特色,完全采用黑白色,颠覆了传统的对称式结构,文字部分完全摒弃了装饰效果较重的花体字,采用简洁无修饰的线体字。为了使整个版面保持均衡,直线条和矩形等几何元素成为了唯一的“装饰”。

而谈到构成思维与设计的结合则源于1919年德国魏玛创立的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开设了设计基础课程,主张设计中摒弃附加的装饰,注重设计结构的形式美,鼓励学生们对色彩、形式、想象力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实验,平面构成理论在此时期已经初具雏形。教员们结合教学中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将构成思维推向更成熟和更具艺术价值的新阶段。包豪斯学院的探索使现代设计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设计方法上、思维上和形式上对其后的设计,包括版式设计都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二、版式设计中的要素与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研究点、线、面的关系,而版式设计则关注文字、图形、图片等元素的布局与安排。看似联系不大,但是通过对比,我们便可将二者的要素一一联系起来。版面中一个单独的文字和字母,一个小的图形或者图片都可以被当作是一个点;一行文字或一列文字,以及装饰线条可被理解为平面构成中的线;而密集排列的一段文字和较大的图形、图案,以及空白则可被当作是面。

要掌握版面设计中的构成关系,我们必须把复杂的设计要素都简化为点、线和面。只有这样,我们在排版的时候才不会受到其它附加因素的干扰,而直接研究版面中点、线、面的组合规律。如此看来,如何处理好版面中文字、图形和图片等各元素的构成关系,其实就是如何经营好版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三、版面布局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元素的安排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目的是体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美感,我们也可将之称为形式美。形式美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深刻的启示,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后,对视觉经验的一种总结,它揭示了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如果想要创造美的形态就要遵守一定的造型法则。同样的道理,无论是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封面设计还是其他形式的排版,每一个布局合理的版面,都需要把各要素按照美的法则进行整合与排列。因为只有通过完美的设计和编排,版面才能吸引受众,才能把设计意图完整的体现出来。

为了让版面的整体布局更合理,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这些“点、线、面”的关系。这时,适用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都将同样适用于版式设计:对称与均衡的原则体现在版面整体效果上,是一种构图原则,有赖于各要素位置的摆放和大小关系的协调;变化和统一的原则可被看作是版面布局的总的指导原则,既可当作是版面中色彩搭配的原则,也可理解为版面中文字大小和文字字体的使用准则。变化强调个性,而统一的目的则是和谐。无论是变化太多或者过分统一都会让整个版面的设计陷入一种极端;另外,图形、图片在版面中的安排也应遵循一定的比例和分割原理;而文字、图形或图片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则体现出一种视觉上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增强了版面感染力。可以说,在我们进行图文编排的时候,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用到了这些形式美的法则。

四、版式设计中的视觉流程与平面构成

当我们在观看一幅设计作品时,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视觉流动顺序,首先我们会纵观全幅作品,接着视线会跟随画面中各要素的强弱变化作有序的流动,对画面形成一种大体的认识,而后视线会停留在某一感兴趣的点上,最后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获取信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合理的布局和色彩搭配不仅仅可以美化版面,更可以对受众做视觉上的引导。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视觉流程简单地说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所以版面的上方、左方、左上和中部最容易引起注意,也可将其称为“最佳视域”。视觉流程的建立不仅仅是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同样可以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来分析。在最佳视域中,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可以创造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点”,从而捕捉受众的目光,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构成要素的空间定位。

在视觉流程的设计中,点、线的方向位置,不同形式的点、线给人的心理感受等都影响了视觉运动中的空间定位。在版面中,点的位置可以形成视觉中心点,而线的方向则决定了视觉流动的连续性。例如,当点(这里的点可大可小,可以是文字、图形或图案)位于版面中心时,给人以稳定感,且引人注目。而当画面中出现两个点时,就会产生一种张力,视线往往由其中一个点移向另一个点,形成一种视觉的流动,其中点的大小、色彩、肌理等因素都会影响视线的移动方向。线本身就具有导向性,而且线的种类繁多(这里的线可以是文字的排列或线条等),不同的线对人们视觉的引导性也大不相同。水平线给人平静和安定感,会引导人们的视线依照视觉习惯从左到右进行移动。垂直线给人一种或向上延伸或向下落的感觉,所以我们的视线也会在画面中随之做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当斜线出现的时候,打破了画面原本的平静,给人不稳定和运动的感觉,因此视线会跟随斜线的倾斜方向移动。

总结

现代生活节奏在加快,信息量也在增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需求也在随之改变。为了在短时间内吸引观者并把设计中的关键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版式设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的版式设计既不能只靠感觉,也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技术编排,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将主题思想的创意与编排技巧结合起来进行表现,它必将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视觉化的特征。但是无论版式设计的风格如何改变,平面构成的原理都将成为所有设计排版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Sun I 视觉设计《版式设计原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2][美]JohnMcWade《超越平凡的平面设计:怎样做好版式》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3]舒燕,陈剑生 《设计与实务新向导――平面构成》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

第4篇:版式设计论文范文

步入市场经济的中国报业开始进入规范和规模化道路的时候,办报理念与报道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使版面设计不再是一门纯粹的造型艺术,它所具有的实用性、功能性和审美性,使报刊具备综合感染力的传播功能。以变革创新求生存、求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报业发展的一种普遍意识和时代潮流。近几年,一些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国内报纸领先地位、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报纸不约而同地都在版式上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些报纸的版面变革,其实质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入了增强易读性和版面的视觉艺术化的传播理念。笔者认为,在具体操作上,就是要更新颖更大胆地策划、设计和规划,在排版上,要引入更加专业和国际化的版面设计理念。我国平面设计特别是版面设计正处于质变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相关的系统理论,而国外报刊如《今日美国》、墨西哥莱昂市晨报等诸多报刊已经走上了专业化发展轨道。我们的报纸版面设计者应有自己的特色,实行专业化科研、管理和经营,无疑是全面提升报刊设计水平的必由之路。

“全人类都在关注着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因为我们能否实现现代性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于新闻业的力量以及表现了。”

一、阐释新闻的专业视角

内容至上。在全球报刊设计大赛上,评委对报刊形式与内容的契合提出“内容至上”的首要原则,对版式设计花哨而报道作用遭削弱的作品表示了明确的否定。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版面设计者,切合时宜的新闻观念需要正确的新闻理论支持。同时,它也是版面设计走向专业化的首要条件。基于这一点,众多学者对新闻的现代性进行判定,认为传统新闻价值中规范的贴近性、时宜性、显著性、奇特性、重要性应由“生态框架”的理论加以改造,具体表现在诸如“事实是说话的语言”等新的理论,为版面设计者提供了实践上的基础。

引导功能。法国新闻学家瓦耶纳肯定地断定了新闻为了工业,他给出的定义是“新闻工业是一种以收集、制作、装潢、散播各种消息 以及一切材料为目的的综合工业。”版面设计所具有的引导功能、审美功能与展示功能绝非新闻工业流水线上的简单一环,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对引导对象对版面内容的自觉关注与吸引,同时必须尊重引导对象的自主选择权。美国的《中心日报》对突发新闻、灾难新闻等重大新闻主题都会采用“图文并重”的强化手段,促成版面“造相”的成功图片,都会在头版被运用得非常优美,而且图片之上的标题异常醒目地突出新闻主体,消息则被置于大幅图片之下,而突出重大新闻之外的版面其余部分则以小图片或小栏位的弱化形式处理,引导受众的关注方向。意大利的《新闻日报》版面正文、标题、图片以有序的排列充分尊重读者的自主选择,版面的均衡把握和形象占位有突出而不刻意烘托,寓循循善诱于不露声色之中。

优化主体。作为搭载新闻主体的版面,必须确立形式以优化内容为基础的基本原则。《纽约时报一百年》一书中罗列了它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版面,经历了从简单的文字到设计功能空前繁荣的阶段。需要指出的是,重新回到文字时代的版面在现代读者面前是不可想象的。“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的版面设计,优化了新闻的价值,强调受众的视觉注意和心理体验,传达出代表时展方向的审美意识,其中包含了对所处社会环境具有清醒认识的地域物色勇于深度和冲破束缚的创新精神用易懂的方式和设计元素明朗化的节制技巧;如何强化新闻,避免视觉内容的过度矫饰,对各版面不仅是头版的优化处理以做优内芯,使报刊具有整体上的内在逻辑性、运动感和节奏感。

二、版面设计的专业要求

国外的报刊设计已经走上了专业化发展轨道,如“全球新媒体设计”为全球近400家新闻机构工作。英国报纸的平面研究也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版式设计整体水平相对滞后,但却在发展的一些实质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上有了突破,亟待加快设计专业化的步伐。

报纸整体形象的策划与设计。这是整个报纸的办报思想、经营策略、审美意识和编采水平的综合表现,包括报头设计、版式风格、系列专版的面貌、版面之间的有机联系等。甚至小到报眉的款式、栏数的走法、栏头的设计都应深思熟虑、认真调查、精心设计。这里有形象的展示,理解逻辑的运筹。例如母报与子报,主版与系列版,新闻版与副刊之间的既区分又互相联系的主次关系、从属关系等。

报纸的整体形象设计是以一版牵头,带动全报。要在强烈主体意识、展示意识以及推销意识的驱动下策划设计和实现报纸整体形象的张扬。英国的《每日电讯》以浓重的暖色调和大形象版面风格在读者面前显示了庄重的特色,它的版面严谨中带有一种炫耀,每一个能用形象说话的部分都感动人,版面语言不动声色却极富吸引力,不愧为报纸形象策划与设计的典范。

版式设计。报纸的版式设计不仅是形式上的设计,它还需要与报纸的不同性质、内容及传播目的、任务相适应。版式设计必须遵循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思想的实用以及形式因素的联想等原则。

设计方法的规范。报纸的版面设计以方便、快捷、美观、实用为追求目标。报纸版面设计中的走文方向、转文办法、标题位置、图版面积、线框设计甚至装饰方法,都必须遵循科学的法定条例。日本的报业同行对读者阅读速度的研究所作的结论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平均阅读速度最适合的栏位是一栏在12~16字之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最适合的栏位为一栏18~23字,这为栏位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设计思想的实用。内容决定报纸或版面应该是怎样的表情。将版面设计与纯粹的艺术创作区别开来,严格的行业制约与生产流程的技术要求使实用性成为内容决定形式的主导。所以,版面设计是有条件的设计,也是以实用和服务为首要前提的设计。

第5篇:版式设计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xx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xx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着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着《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xx年5月-20xx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发软件

20xx年2月-20xx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xx年9月-20xx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着,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着,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xx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xx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xx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着《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着,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着,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xx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xx年(新加坡)、20xx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xx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xx年

第6篇:版式设计论文范文

这个标准对于设计与制作这些作品的人来说同样重要。如今的中国设计界存在这样一个弊病,设计人员每次拿到一个课题,总是先要去搜寻相关、相类似课题的成品,然后或是照搬自认为优秀作品的创意,或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炖出一锅大杂烩。这样就进入了设计的误区,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众多的作品总是给人相似的感觉,这也是让人无法分辨优良的直接原因。

以设计一份求职简历为例。

众所周知,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更是处于白热化状态,如何让自己在众多的求职者当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二次竞争的机会甚至是获得这个职位,你所递交的求职简历能否吸引招聘者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简历能够吸引人有两个原因:一是你的硬件优势,诸如学历、经验、能力等;二是漂亮的版面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版面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与你竞争的人大部分都拥有跟你同样的硬件优势,而漂亮的版式设计不仅能让人眼前一亮,而且更直接的体现你的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从事设计工作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份简历的版式设计是否精良就尤为重要。

在确立了这个定位以后,我们就有了设计简历的基本思路――展示个人信息和版式。那么我们就将基本信息罗列出来,采用版式设计的基本方法――分类、分区、分栏,在遵循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下进行设计与制作。然而,在整个创意设计过程完成过后我们仍会发现,设计作品的质量和精美度良莠不齐。如下面两幅作品:

其实仔细观察后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设计形式都遵守了版式设计的一般规律,例如,主题明确突出、版式整体性良好等;也运用了版式设计的一般方法,例如标题的视觉化处理、正文的编排形式等。但是我们还是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哪一幅更加优秀。因为右面那幅无论是在版式的完成度与丰富度,还是在设计创意上都明显高出一筹。那么大家不禁要问,设计者已经了解并掌握了版式设计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也充分运用了许多设计技巧,为什么作品还是不如别人优秀呢?这其中当然与行业经验有关,但是同时也说明了我们还有一些“要诀”没有掌握。

这个 “要诀”就是构成优质版式设计的三种品种――“认可感”、“喜爱感”、“品质感”。

所谓认可感就是要得到受众的认可和认同。当你设计的版式遵循了版式设计的一般规律,没有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受众就会接受这个形式,并认为“似乎就应该是这样的吧”。

所谓喜爱感就是让受众不仅仅是毫不关心的同意你设计的形式,而是更进一步的欢迎并放心接收信息。要提高版式的喜爱感,就要增加版式的趣味性,这个趣味性来自于视觉度,无论是插图的应用,还是色彩的搭配,都是提高视觉度的好办法。

所谓品质感就是指版式的格调,不同的格调适合不同的载体和人群,例如同是酒类广告,啤酒是一种较为便宜的产品,它的广告设计要倾向于平民化的路线,让大众感觉亲切;而高价的威士忌酒是一种奢侈的产品,它要向特定的人群传达一种品位,一份与众不同。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这三种感受也是一种递进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做菜打比方来作形象的介绍。“认可感”就相当于“家常菜”,果腹而已,无所谓是否是美食;“喜爱感”就像是“高级餐厅的菜”,比家常菜多了份情趣,多了份热闹;而“品质感”更像是“地方特色美食”,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且也只适合特定的人群。

无论是认可感还是喜爱感,设计者都可以根据基本设计原则加以控制和展现,而对于品质感,它涉及的是版式设计的格调,或是说设计的品位,要想设计出真正的优质版式,设计者必须把握设计对象自身的气质,以及作品受众的品位与特征,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这剂药就是版式设计的格调。具体包括实用性格调、趣味性格调以及情感性格调,不同的格调具有不同的的特征,适用于不同的设计载体和对象。

一、实用性格调

实用性格调是以实用性、功效性为主的格调,以报纸、商业类杂志为典型代表。这种版式并不强调视觉效果,适用于慢慢阅读或是进行比较。我们从版式设计的几大构成要素来分析其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1、版面结构多采用硬网式结构,网状构成本身就具有严谨的特性,并且适合安排大量的信息,这与实用性格调相互契合。

2、信息量最大,几乎不留空白。信息量多的话,不论信息的内容是什么,都能形成实用的形象,大信息量是实用性格调的决定性因素。

3、图片外形多采用严谨且毫无浪费的四方形,这是版面结构采用硬网式结构所决定的。

4、图文率小。所谓图文率是指版式中图片与文字所占的比例,图片多于文字,图文率就大,图片少于文字,图文率就小。图文率小的版式则以文字为主,说明性强。

5、标题文字不是太大,凸显出坚实性即可。

这种充实而没有浪费的格调适用于商业杂志,因为不是实用性格调一般就无法取得信赖感。

二、趣味性格调

趣味性格调是以开放的、轻松的气氛为主的格调,给人一种亲切感和活力感,以面向年轻人的时尚杂志为代表。趣味性是没有拘束的强烈表现,表达了无拘无束的自由和朝气。

1、版面结构突破网格和中心的限制,尽量传达出自由、随意的特性。

2、信息量居中,而且作品中的信息的传达多依靠图片,而不是文字。

3、图片的外形多采用抠底形和羽化形,以此来匹配趣味性格调的自由随意的特征。

4、标题字较大,从而传达出自信的形象。

开放而随和的格调适用于面向年轻人的时尚杂志,对于年轻人来说,趣味性体现不出来的话,就根本无法继续阅读下去。

三、情感性格调

情感性格调则是以特定的感情色彩为主的格调,它要对特定的人群传达特别的信息。这种感情色彩可以是优雅的情调,可以是时尚,也可以是英雄形象或其它特定的形象等等。

1、版面结构多采用对称式和中心式,突出安定、稳重的个性。

2、信息量小,消除版式中的繁杂性,显得宽松而又富有感染力,突出了情感性。

3、图片的外形也多以方形为主,以突出内向、稳重的特点。其中以出血形最为典型。

4、标题字较小,给人高雅、平静的感觉,与内向的形象相吻合。

第7篇:版式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版面设计;美学理论

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生产经营与日常生活的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其中对传统版面设计的冲击显而易见,当前无论是超级市场、著名商业街还是市井小巷,各类形形的广告、宣传海报铺天盖地,然而这些精美图画海报的制作往往离不开计算机版面设计,依托计算机软件强大的功能与操作者熟练的操作技巧,恰当的融入传统版面设计中所运用的美学理论,最终形成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各种网页版面以及宣传海报。

一、计算机版面设计的特点

(一)计算机设计工具软件多样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也日益广泛,功能也在逐渐增强与完善,在计算机美术设计中,开发的软件就不计其数,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有Photoshop,相较于其他平面设计软件工具Photoshop操作较为便捷并且功能也较为齐全,主要作为辅助作图的工具,包括颜色的调整、图片的拼接、滤镜的制作以及图片的后期修整等多方面的操作[1]。对于动画的设计运用较普遍的则是Flash软件工具操作简单,但是三维动画设计则会应用到3DMAX以及Maya等,前者侧重于建筑动画的层面,后者则多用于人物角色制作,计算机设计软件不同于传统的版面设计,它从构图、填色以及动画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设计出了完善精美的预先方案文本,操作过程中无需逐个配色尝试,节省了大量时间的同时,提高了设计成品质量。众多美学设计计算机软件的出现,为计算机版面设计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设计软件更为智能方便的优点也为其迅速推广扩大创造了可能。

(二)计算机设计工具功能强大

通过计算机设计工具设计作品中的文字镶嵌、图片叠加以及动画效果都是传统的美术设计所难以实现的,其次计算机美术设计还拥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优势,在软件工具设计过程中计算机是可以反复操作的,对于失误点可以及时修改,十分方便简单,而相较于传统的美术设计,出现失误以及需要修改时,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正式计算机设计工具的这些优点给美术设计工作者提供便捷的同时,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经历与时间投入到多作品的设计创意当中,创造出更加完美精致的设计作品。同时计算机设计工具也突破了一维平面的界限,积极开发了二维以及三维立体空间的作品设计,更大的发挥空间让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得以更好的实现,为美术设计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三)计算机设计素材的信息化

正所谓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带来了变革,现如今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互联网各种信息资讯得以广泛共享,这对美术设计也提供极大便利,设计师在收集素材时更加方便快捷,资源共享使得设计师的眼界更加开阔,思想也更加开放,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更加贴近人民生活,创意也更为新奇。与此同时,尽管设计师拥有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互相学习以及交流设计心得,但是版权问题也逐渐引起重视,设计师的个人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对于设计师创作积极性的提高又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计算机版面设计与美学理论的联系

(一)版面设计的美学体现

无论是当前的计算机版面设计还是传统的版面设计模式都离不开美学的指导,美学大师黑格尔曾经将美分为内在与外在两种形态,外在美是内在美的具体表现而内在美则是外在美的深层韵味,而相较于版面设计的过程同理,版面设计最终的作品呈现是内在美与外在美完美结合的产物,版面设计的线条、图片以及文字都是美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通过这些形式所传达的设计师内心真实的思想与创意则是内在美的意蕴所在,因此版面设计事实上与美学体现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版面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诠释[2]。

(二)版面设计的美感运作

透过版面设计所体现的美学理论是一个层面,然而如何运用版面设计更加完美的诠释美、演绎美又是另一个层面,版面设计作品是客观存在的实物,它对美的传递来自于人们对它的第一眼感知,也就外在美的体现,因此版面设计过程中针对版式的设计以及具体内容的补充尤为重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对于设计素材的选取、版面设计的基础构思都需要渗入设计的审美思想,透过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寻求富有没干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版面设计作品更深层的内在美,给人以美的体验。版面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图片与文字的拼凑,它更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版面设计的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良的条件,而与此同时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注意版面设计所展现的设计之美一定要顺应时展的潮流,符合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意趣,通过视觉感受传达更加丰富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朱国勤,倪伟,王文霞.编排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第8篇:版式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书籍;版式设计;装帧

自从书籍出现以来,就同时伴随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形体式样,每种书籍都有一定的体式,无一例外。体式是书籍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书籍装帧设计的对象,版式设计又是装帧设计重要而常被忽视的内容。

我国最先发明和应用了纸张与印刷术,书籍装帧艺术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了本民族的装帧体系与艺术特色。在书籍形式建立的初级阶段,人们就注意到了整体设计的要求。最早的简册书,依据内容及使用的需要,编简有一定的顺序。正文前设有空白的“赘简”,其作用同现在书籍的衬页;接着是篇名、书名简,小题在上,大题在下;正文之后附有目录及序简,初步具有书籍的编排形式。这时的书籍设计者既是著者,又是编者,还是生产者。所以形式的编排自然符合当时的使用要求。中国在战国时已用帛来写字,除简册之外已流行帛书。帛书有折叠和卷轴两种形式。长沙战国墓发现的楚帛书是折叠式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现的帛书既有折叠式又有卷轴式,卷轴式是将帛卷在一根木片上。东汉时虽已有纸,但当时人们重视帛书而轻视纸写的卷轴书。晋南北朝时帛书被纸卷轴书取代。用纸写的卷轴书,也称“卷子”,盛行于南北朝至唐代。敦煌千佛洞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古写本书几乎都是卷轴形式。卷宽约一尺,长短不一。在卷首接裱一段丝织品称之为“缥”,它是由赘简演变而来的,正文卷上画有界行,就其所用的颜色分别称为“乌丝档”、“朱丝档”。

由此可见,书籍的技术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它的古老来源于中固的书籍设计传统,它的年轻根植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出版技术条件下,未来书籍的技术设计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设计手段的多样化

在出版技术没有实现电脑化以自订,书籍的版式设计基本上是手工作业,并且受排版技术条件的制约,无论是字体、字号、装饰符号,还是版心、行距,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也就是说良好的设计意图如果没有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保证,只能是空中楼阁。在出版技术实现电脑化之后,书籍的版式设计完全可以实现设计手段的现代化。现在的版式设计己脱离了手工操作的程序,可以把自己的设计思想直接通过电脑来完成,设计效果一目了然。在编排的创意表现中,文字的编排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它生动、直观、富于艺术的表现与传达。文字与图形的配置,已不是简单的、平淡的组合关系,而是更具有积极的参与性和创意表现性,与图形达成最佳配置关系来共同表现思想及情感。这给设计注入了更深的内涵和情趣,是编排形式的深化,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的体现。所以未来的版式设计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二、设计风格的多元化

设计手段多样化的直接结果就是设计风格的多元化。书籍的版式设计师一门极具个人色彩的设计艺术,它体现了一个设计者的个人文化修养的高低和对同一设计对象的不同理解。在过去,由于受出版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同的设计思想被统一的出版技术所扼杀,出现了千书一面的风格。而现在,所有设计者的风格艺术通过现代的设计技术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同的设计风格异彩纷呈。如果你对现代的书籍版式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不违反阅读规律的情况下,书籍装帧设计的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追求新颖独特的个性表现,有意制造某种神秘、无规则的空间,或者以追求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读者,引起共鸣,乃是现在设计风格的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摆脱了陈1日与平庸,给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

三、设计人员的专业化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书籍的技术设计是随着书籍生产的社会化而独立分工的。在低技术条件下,书籍的生产者承担着多种职能,既是书籍的创作者,又是书籍的设计制造者,书籍的设计是现在我国许多出版社的文字编辑还承担着书籍版式设计的任务,而没有把它当做一种创造性劳动来看待,许多人员不愿评技术编辑职称。在出版业界,同时还存在着重视封面设计而忽祝版式设计的错误观念,把书籍的版式设计看做可有可无的岗位。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观念的增强,书籍的版式设计艺术不仅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而且需要专门的设计人员。因为书籍的设计在电脑时代已是专门的技术,也成为书籍市场策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书籍为读者所接纳的条件之一。

四、装帧材料的高档化

现代装帧材料的选用也成为现代书籍设计者必须考虑的因素。在低技术条件下,人们的消费水平有限,书籍的基本功能是阅读,书籍设计者可用的材料有限,没有选择的余地。再加上设计手段落后,装帧设计材料的选用并没有纳入设计者的视线。现在的情况不同了,装帧设计材料出现了专用化和高档化的趋势。装帧材料专用化充分体现了设计者个性化的要求,装帧材料的高档化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读者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装帧设计者,并不是一味追求装帧材料的高档化,最重要的是装帧材料与设计思想的有机结合,使装帧材料为设计对象服务,把高档的设计思想融入高档的装帧材料中区。

五、结语

书籍的设计艺术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和工业技术的水平,也代表这一个时代的文化成就。我们这个具有三千年书籍历史的国度,已经给人类文化成果的积累作出了极大贡献。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我们的书籍技术设计人员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汲取现代科技成果,及时把握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实现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钱伯城.图书编辑学概论[M].上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职工大学,1991.3.

[2] 中国标准出版社.编辑常用法规及标准选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8.

第9篇:版式设计论文范文

关于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XX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XX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XX年5月-20XX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发软件

20XX年2月-20XX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XX年9月-20XX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XX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XX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

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XX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XX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XX年(新加坡)、XX年(台北)

9、《改善学习--XX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X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