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

第1篇: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一.严格规范项目审查程序,加强处置项目的管理和后续跟踪检查工作。

1、认真把好处置项目的审查关。自从确定专门机构、专职审查人员以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完善,我办的资产处置审查工作基本上达到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上半年共审查、批复项目XX个,其中审查上报总公司项目X个。

2、做好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为使处置审查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化,我们在审查程序上严格做到规范化,即按照办事处制定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长春办事处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要求的内容,从审查经营部门上报方案内容、格式、时间,反馈初审意见,到安排例会时间、通知上会、准备例会相关资料、会议记录、投票内容、会议纪要、下达批复文件、上报处置方案等等,力求处置审查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上半年共组织召开了评审会XX次。

3、加强处置项目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为及时掌握已批复项目的处置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每季度对已批复的处置项目进行一次后续跟踪调查,写出检查报告,及时了解处置项目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4、加强终结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针对以往终结项目中存在的没有项目终结报告或报告不规范,该阐述的问题在报告中没有,有些业务人员甚至把处置方案下载一份作为项目终结报告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项目终结报告是对该项目处置全过程客观、具体、真实、全面的一个反映和总结,尤其对于有些项目,在处置方案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变数,一定要在报告中认真总结和反映出来,于是我们制定了“关于项目终结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了项目终结报告,并要求经营部门定期报送项目终结报告,移交档案材料。加强了终结项目的管理,使我们的终结项目真正能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加强中介机构数据库管理,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综合管理,有力支持资产处置工作。

1、作好中介机构数据库动态管理。依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聘中介机构,是有效规避资产处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的一项主要手段,也是审查办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责,为切实履行好此项工作,今年以来,按照总公司的要求,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在认真考核评比的基础上,我们对数据库中选用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拍卖行等中介机构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实行了数据库动态管理制度,并重点强化对中介机构的资质审查及业绩考核,要求中介机构随时将其资质、奖惩、人员变动等信息资料报告我办,并实行业务跟踪,随时了解并掌握中介机构有关情况,以便我办事处对中介数据库中的信息及时更新,以保证日常资产处置工作的合法合规、顺利进行。

2、组织协调资产评估、拍卖、法律事务等中介机构等日常工作,协调经营部门与中介部门关系,为资产处置提供依据。上半年,采取邀标等方式对外已与共创伟业资产评估事务所、吉林省远大会计师事务所、吉林省吉达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中天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等省内外X家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做好经营部门资产处置的配合工作。

3、做好资产评估报告上会审核工作。为使资产处置程序更加规范化,今年以来,按总公司要求,办事处成立了资产评估审核委员会,负责中介机构的选聘、评估报告的审核等有关中介机构使用和管理事宜。上半年共上会研究中介选聘和评估事宜X次。

4、为加强中介机构的综合管理,今年上半年我们把自成立以来处置项目委托的所有中介机构,包括审计评估、拍卖、法律事务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统计,对委托程序、委托类型、委托结果、支付费用情况等总体情况有了全面的掌握,对今后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起到一定作用。

三.完善档案管理,堵塞漏洞,使资产档案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

第2篇: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1、认真把好处置项目的审查关。自从确定专门机构、专职审查人员以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完善,我办的资产处置审查工作基本上达到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上半年共审查、批复项目xx个,其中审查上报总公司项目x个。

2、做好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为使处置审查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化,我们在审查程序上严格做到规范化,即按照办事处制定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长春办事处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要求的内容,从审查经营部门上报方案内容、格式、时间,反馈初审意见,到安排例会时间、通知上会、准备例会相关资料、会议记录、投票内容、会议纪要、下达批复文件、上报处置方案等等,力求处置审查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上半年共组织召开了评审会xx次。

3、加强处置项目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为及时掌握已批复项目的处置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每季度对已批复的处置项目进行一次后续跟踪调查,写出检查报告,及时了解处置项目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4、加强终结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针对以往终结项目中存在的没有项目终结报告或报告不规范,该阐述的问题在报告中没有,有些业务人员甚至把处置方案下载一份作为项目终结报告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项目终结报告是对该项目处置全过程客观、具体、真实、全面的一个反映和总结,尤其对于有些项目,在处置方案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变数,一定要在报告中认真总结和反映出来,于是我们制定了“关于项目终结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了项目终结报告,并要求经营部门定期报送项目终结报告,移交档案材料。加强了终结项目的管理,使我们的终结项目真正能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3篇: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随着SAP应用的不断推广,全面而完善的功能给业务带来的便捷和方便也已被用户所接受,用户对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的SAP系统存在应用版本低、数据库性能低等种种问题,使得财务SAP系统逐步出现了一些性能上的问题;而且这五年来马不停蹄的系统实施也使得一些财务结算功能为了应急而没有考虑最优。结合公司领导对系统的更高要求,即全面加快财务结算的技术实现效率,也为进一步提升系统运营效率和管理质量,有效利用系统资源,我们项目组于2008年5月,成立了QC小组,活动时间为2008年5月至12月。

二、现状调查

1.庞大数据量的历史遗留问题

系统上线初期估算未来中集实际业务和帐务变更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这些年剧增的数据量和管理要求下的业务变更严重影响系统执行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据量激增的双重影响下,功能程序在逻辑架构设计上渐显不足,运行效率逐年下降,许多标准功能程序,也在性能上呈现大幅度下降态势;自建功能在设计结构上相对冗余,多重循环嵌套,拖累了系统整体性能;另外,由于软件应用和数据库版本低,也给财务系统整体性能带来一定影响。

2.财务月度/季度/年度结算流程复杂无法直观跟踪问题及进度

公司参与结算的业务人员较多,由于系统没有直观迅速地反映结算进度的功能,所以业务部门领导无法及时跟踪到结算流程进展。综合分析原财务月结流程,发现有流程不清晰、没有监控界面、过多人工干预等问题存在。结算操作人员之间只有通过电话,手工填写进度情况等方式才能够让领导了解整体结算进展情况。

3.总部与间结算流程繁杂不畅的问题

整个结算流程贯穿总部和财务系统,各环节间等待时间较长,同时由于很多功能都是在IT和业务用户或最终用户之间穿插执行,使得频繁沟通成为瓶颈,同时业务部门较难直观了解运行情况,只能不断通过电话询问等方式了解.

三、设定目标

根据对现状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将目标设为:计划缩短原结算流程执行窗口至总时间的30%左右的优化目标。

四、实施对策

实施一:解决大数据量问题

1.DATA ARCHIVE

对现有系统中陈年的业务数据按照一定逻辑进行归档,将这些数据从目前系统中以文件形式转移到磁带或其他存储上,释放系统空间以减少目前系统负载,从而优化和其相关的一系列自建功能和系统标准功能。

2.对数据库增加索引

由于业务实际需求需要,对于程序中数据库访问部分无法优化的情况。我组评估了该查询条件的使用频率和范围,对于访问频率较高的标准表或自建表,在进行充分评估后对这些表分别创建有效的索引以提高数据读取效率。

实施二:解决业务功能合理性和设计逻辑冗余问题

我们通过性能分析工具,找出造成功能程序运行占时比较长的部分,优化程序代码,简化业务逻辑,以缩短各程序运行时间,同时通过进一步提高各程序间的并行度,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程序运行的效率有效提高。

1.建立系统统一的接口模块

我组结合集团项目组实施推广的各上线系统特性,以及未上线地区的情况,着手分析设计一套统一的接口模块,不仅攻克当前客户供应商主数据总部与系统不同步的问题,还攻克数据质量问题导致的种种帐务不畅,开发客户化界面并加以人性化提示,着重缓解最终用户运维工作量,将错误问题归集汇总并在系统中随时备查。同时将各多达40余个手工上载的数据包进行整合,改造成后台自动作业只需要10分钟即可完成原来需要4~6小时人工检查上载的工作量,形成统一接口模式,以降低当地支持人员运维用时。

2.优化代码减少程序执行时间

利用系统标准效率分析工具对时间超长程序进行性能分析,判断其性能瓶颈是存在于程序代码结构还是数据库访问,如果是程序代码逻辑或结构则优化相关代码段,如果是数据库查询则先优化该代码对相关数据库访问的方法和筛选条件。程序优化做到遵循SAP标准编程规范,将原来冗余、不合理代码进行优化;数据库访问优化做到尽量使用到访问表的索引,以求在数据库抽取上达到最优性能。

实施三:解决结算流程缺乏梳理问题

我们通过和各部们的操作人员进行讨论,并最终整理出一份大家都认可的财务月结、季结、半年结和年结流程。通过工作流的概念编制流程图,将每个结算任务的前驱和后继任务设置成工作流中的一个结点。为每个结算步骤都设置了相应的步骤编号,同时明确到该步骤数据哪个财务科室操作,更将该操作启动所需要完成的前置条件和该操作完成后可以触发的后继任务也明确标注出,使每位操作人员都能遵照一份标准的结算流程进行结算工作。

实施四:创建统一操作监控平台

把财务结算过程中的各项功能集中在一个地方体现,由此财务结算人员,会计人员和其他支持人员可以通过直观的、个性化的门户进入相关的区域并进行相关操作。通过与目前的SAP功能很好的集成功能,使操作人员无需输入相应T-CODE再进入操作界面,而直接通过操作平台进行操作。

1.配置SCHEDULE MANAGER集中管理结算

通过业务梳理,简化操作界面,固化提交条件,加上完整的权限控制,并增强程序的容错性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提交过程变得非常简单,有效分摊并转移各部门工作,大大缓解频繁沟通造成的瓶颈,减少交互缓解,简化流程的复杂度。使用系统标准功能SCHEDULE MANAGER来配置整个结算操作,将结算操作集成在该标准功能中,并使用自动邮件发送功能来提醒某项任务的启动,有效控制整个结算进度的进程。

2.创建统一的监控平台

创建SAP系统“财务结算步骤监控”平台,使得每一步操作都能及时反映在监控平台。增强结算过程的可视性和可跟踪性。通过系统实时地自动更新每个环节的运行状态,使得领导可以随时跟踪到整个月结的进展情况, 对整个结算步骤和结算进度做到整体把控。监控平台中清晰地展示每一个操作步骤的开始结束时间,操作人员,以及当前正在操作的任务和等待操作的任务等。

实施五:解决应用版本低问题

我组向用户收集目前系统中无法满足我司要求的SAP系统标准功能,由于标准功能修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解读标准程序功能,去研究系统程序功能间的相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才能攻克薄弱环节修改完善,考虑到今后应用版本升级的安全性,我们都采用标准功能程序拷贝复制改进的方法予以实现。通过努力,我组将外币评估、重置已清项等标准功能一一完善以达到用户要求。

五、检查效果

1.成果分析

根据制定的优化方案和措施,QC小组成员分别在优化前后采集了实际结算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前期制定实施对策在实施后,每项观察指标较优化之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算效率得到了整体的提高,结算耗时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和控制。根据效果比较图可见:

优化后结算程序系统运行耗时下降到原来的一半。

其他各项指标也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总体结算流程耗时下降至之前的65%---70%左右。

财务月度结算耗时控制在2个工作日内,季度/年度结算也都为货流结算赢得了提前24小时的执行时间窗口。

圆满完成公司高层领导的指示。

第4篇: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区直机关党委:

现将xxx总支委员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党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回顾总结,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单位党员发展工作始终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指导,着眼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注重党员发展质量,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扎实推进组织建设。

一、基本情况

我单位党委下设x个党总支(x个党支部),x个直属党支部。截止2018年6月底,共发展党员x名,其中,女党员x人,

35岁及以下青年党员x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x人,农牧民党员x名。年底将发展党员x人。

二、基本做法

我单位在发展党员工作上认真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方针,坚决执行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切实把好党员的质量关。日常加强对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培养、考察,着重加强他们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

(一)突出“早”字建设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为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我单位党总支十分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建设,规范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程序,重点突出一个“早”字,即早发现、早培养、早教育。切实加强日常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积极主动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党员发展工作奠定基础。坚持把教育和培养工作贯穿于发展党员工作的始终,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源头上防止吸收不合格对象入党,做到考察不走过场,程序不简化,标准不降低。

(二)立足“严”字做好党员发展管理工作

我单位党总支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严格把关,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一是严格程序狠抓规范。我单位党总支立足理论支点,吃透文件精神,仔细学习新的党员发展细则。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以及发展对象确定前必须经过公示环节,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确保发展党员的入口质量。二是严控数量提升质量。按照中央“控制总量”的要求,立足当前,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让发展对象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入党。坚持全面考量,克服主观的臆断。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全面考量发展对象,不降低标准。三是严格规划优化结构。我单位党总支不断优化党组织的结构,为党员队伍输入“新血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单位党总支党员45岁以下党员占77.7%;女性党员占51.8%;大专以上占86.2%。在党员结构中,无论是年龄还是学历,都符合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重点的要求,年轻化、高学历也成为我单位党总支党员成分构成的显著特点。

(三)落实“制”字履行发展党员程序工作

健全机制,狠抓落实,结合工作实际,我单位党总支制定和完善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一是民主测评制:对列入近期发展计划的入党积极分子或近期转正的预备党员,进行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讨论的一项重要依据。二是培养考察制:入党积极分子由党支部指定两名同志作为培养人每季度培养考察一次,并填写培养考察意见,写实时间一般为一年,根据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也可适当延长培养期;预备党员由入党介绍人每季度考察写实,特别是了解该同志入党时存在的不足是否改正,并填写考察意见,党支部书记签署支部意见,考察期一般为一年,考察结果作为预备党员期满转正的重要依据。三是公示制:在党员发展支部大会讨论表决之前,对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四是票决制:讨论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支部大会在集体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表决,票决结果作为党支部形成决议的依据。

三、存在问题

(一)发展党员业务操作不够熟悉,发展程序不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着培养联系人缺乏跟踪考察、发展材料不全和程序紊乱等现象,影响了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

(二)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着标准不高,把关不严等问题。如:对发展的新党员,有的只看一时一事的表现,把“完成任务能听话,不出难题能守法”的好公民、好同志作为入党标准;有的搞论资排辈;有的只注重业务能力,忽视了政治素质等,使发展的新党员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四、改进措施

(一)将着眼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抓住源头,着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进一步拓宽选人育人渠道,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同时要做好正面引导和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发挥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变等待入党积极分子自然成熟、自动上门为积极教育启迪,促其尽快成熟。

第5篇: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本着预防在先、警示在先的原则,认真开展“八项活动”:开展专题承诺活动,镇党委向组织部承诺,镇党政班子成员以个人名义向镇党委承诺,所有支部书记向镇党委作出承诺,确保换届纪律工作落到实处;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镇主要领导与每位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对思想不稳定或有不稳定苗头的干部,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开展重点宣传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中央“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营造浓厚的严肃换届纪律氛围;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开展换届风气测评活动;开展畅通群众举报渠道活动;开展换届纪律知识测试活动,用铁的纪律狠刹歪风邪气。

二、精心筹备,严格程序,确保选举成功

1、高度重视抓筹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换届工作,成立党委书记任组织,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换届工作领导组,下设组织、秘书、会务、宣传、安全保障五个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各项环节准确到位。制发了《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认真起草了镇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镇党委、纪委工作成绩,对未来五年的全镇工作进行了科学安排。

2、规范程序抓选举。一是严格把关,扩大民主,选举产生出席镇党代会代表。镇党委成立换届工作指导组,每个选举单位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作为指导员,进行驻点指导,确保选举程序规范,各选举严格按照“两推一选”程序,共选出镇党代表116名,其中党员干部代表68名,占代表总数的58%;生产一线代表48名,占代表总数41.4%;妇女代表23名,占代表总数19.3%。二是精心组织,履行程序,开好党代会。在换届选举过程中,镇党委严格遵守选举工作有关规定,实行先差额预选,再等额选举的方式,分别选举出两委委员和县党代表。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和县党代表按照多于应选委员人数20%的比例先在分8个代表组实行差额预选,再召开全体代表会议实行等额选举,两次选举均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党委书记、副书记和纪委书记副书记在实行等额选举。选举时,为了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安排了充足的时间,让代表酝酿,使新一届党委、纪委班子顺利通过选举产生。三是认真履行呈报审批程序。在换届工作中,镇党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镇党代会的有关请示、沟通和批复工作,不允许简化,更不准以其他方式取而代之,保证了选举工作的严密性。镇党委在大会闭幕后,及时将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建立档案,对工作进行总结,上报选举结果,善始善终完成选举任务。这次换届选举中,当选人100%符合上级党委的组织意图,确保了当选人100%以高票当选。

三、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思想统一、领导重视,是做好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前提。镇党委换届工作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开展不好,就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为此,镇党委领导思想高度统一,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使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第6篇: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福建中美律师事务所

黄若辉

最近本人一起因不服劳动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而将某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告上行政法庭的案件。由于目前各地基层法院对类似案件是否立案及伤残等级鉴定行为是否属行政行为意见不一,为此,特奉此文以供对劳动争议法律实务有兴趣的同行商榷并希指正。

事由:某外企员工在工前准备工作中不慎将左手无名末关节指甲二分之一处压伤,医疗期终结后,外企认为达不到伤残评定等级,无需赔偿。该员工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期间由仲裁委指定当地市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实施伤残等级鉴定,鉴定结论为“伤残十级”。对此,外企不服向上一级劳动鉴定委员申请再次鉴定,上级劳动鉴定委员会撤销了下级鉴定结论,做出了新的鉴定结论为“未达到伤残等级”。员工同样不服,于2004年3月以某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当地基层法院立案受理后并追加外企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庭审中被告及第三人对诉讼主体提出异议,原告撤回。但原告紧接着就变更被告主体为某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再次提起行政诉讼,当地基层法院同样也受理了,现已进入庭审阶段。本文不讨论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程序及规范问题,而是讨论劳动鉴定委员会做出的伤残等级鉴定到底是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及有关规定,就行政诉讼的被诉主体资格而言应当是国家行政机关(含国家行政机关委托的机构)或由法律、法规授权从事公共管理事务的机构;就行政诉讼的被诉行为而言,应当是由适格行政主体针对某一特定的、单一的对象而做出的仅对该特定对象有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就行政诉讼可诉行政行为的内涵而言应当是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而发生的行政管理行为。而本案中劳动鉴定委员会做出的伤残等级鉴定不论从主体上、鉴定行为上,抑或从鉴定内容上分析均不符合可诉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我们就劳动鉴定委员会构成上看,劳动鉴定委员会不是国家行政机关。目前,设在全国地方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内的劳动鉴定委员会的前身是基于我国195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及实施细则修正草案而开始建立的“残废审查委员会”而存在的。当时是由“市工会组织或产业工会地方组织领导下建立之,其人选由上述工会组织、劳动行政机关及卫生行政机关的代表3人至7人组成”,足见该鉴定机构从设立的当初就不具有行政职权,而民权机构的特色更为浓厚些。1989年10月原劳动部颁布了《关于健全劳动鉴定委员会和工作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确立了省、市、县三级鉴定体系。此后各地先后建立了以劳动、卫生、人事、工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劳动鉴定委员会,并明确将该机构设定为非常设性机构。2004年1月1日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再次确立了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同时为配合新工伤保险条例的施行,2003年9日26日国家劳动和保障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还联合发出《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建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其成员组成及运作方式基本上与劳动鉴定委员会并无本质上的差别。由于劳动鉴定委员会不具备行政职权,尽管其做出的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与特定性的鉴定结论,但因其不具备行政法上的强制执行效力,故劳动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其作用在于以专业机构身份对专门性问题依据法定标准独立、客观、公正地做出鉴定,起着鉴别、区分、证明的作用。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原则及当事人所在地区有关行政规章,上一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做出的伤残鉴定为最终结论,但终局认定的劳动鉴定结论,并不等当事人从此就彻底失去再次救济的机会。本人认为在仲裁程序终结后,当事人认为终局伤残鉴定确有错误的话,可以在向法院时依据有关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在法定 期间申请重新鉴定,并作为新证据主张请求法庭采信。因此,在劳动争议仲裁期间不应当中止该类不服鉴定结论引发的争议案件的审理工作,否则的话,此类劳动争议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诉讼之旅。若按本文目前状况发展下去,先是当事人一方首次伤残鉴定程序的启动,接着又引起仲裁程序的启动;再接着另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程序中止,启动重新伤残鉴定程序。终局伤残鉴定程序结束后,当事人就会很自信地启动行政诉讼程序;着接就又开始了一、二审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结束后,仲裁恢复审理;仲裁程序完结后,可能又引起一、二审的民事诉讼,而在这两审的民事诉讼中,法律又未明令禁止当事人不得对此前做的伤残鉴定不得提出申请再鉴定。如此反反复复鉴定审理、审理鉴定,必然大量地在浪费国家司法资源与当事人的宝贵时间,不符现代法制效率与公平原则。因此,将伤残等级鉴定作为具体行政行为列入司法审查是极不可取的。

然而,当事人对伤残鉴定不服是否能提起行政诉讼,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此前后也有过不同的解读。原劳动部办公厅于1996年2月做出的《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第四条 “关于职工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服如何申诉的问题”中却明确规定“职工不服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结论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1995年8月原劳动部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劳动者对被认定患职业病因工负伤后,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结论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这些权威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无不表明劳动者可以将劳动鉴定委员会当着行政诉讼的被告。而在此后即1999年的颁布《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第五条(二)又明确规定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的不适用行政复议,依此可以确定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不属于劳动和社会保障机关可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范畴。由于规范性文件前后的不统一,也是造成现实中各基层法院受理类似本案诉讼的原因之一。

第7篇: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事由:某外企员工在工前准备工作中不慎将左手无名末关节指甲二分之一处压伤,医疗期终结后,外企认为达不到伤残评定等级,无需赔偿。该员工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期间由仲裁委指定当地市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实施伤残等级鉴定,鉴定结论为“伤残十级”。对此,外企不服向上一级劳动鉴定委员申请再次鉴定,上级劳动鉴定委员会撤销了下级鉴定结论,做出了新的鉴定结论为“未达到伤残等级”。员工同样不服,于2004年3月以某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当地基层法院立案受理后并追加外企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庭审中被告及第三人对诉讼主体提出异议,原告撤回。但原告紧接着就变更被告主体为某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再次提起行政诉讼,当地基层法院同样也受理了,现已进入庭审阶段。本文不讨论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程序及规范问题,而是讨论劳动鉴定委员会做出的伤残等级鉴定到底是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及有关规定,就行政诉讼的被诉主体资格而言应当是国家行政机关(含国家行政机关委托的机构)或由法律、法规授权从事公共管理事务的机构;就行政诉讼的被诉行为而言,应当是由适格行政主体针对某一特定的、单一的对象而做出的仅对该特定对象有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就行政诉讼可诉行政行为的内涵而言应当是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而发生的行政管理行为。而本案中劳动鉴定委员会做出的伤残等级鉴定不论从主体上、鉴定行为上,抑或从鉴定内容上分析均不符合可诉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我们就劳动鉴定委员会构成上看,劳动鉴定委员会不是国家行政机关。目前,设在全国地方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内的劳动鉴定委员会的前身是基于我国195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及实施细则修正草案而开始建立的“残废审查委员会”而存在的。当时是由“市工会组织或产业工会地方组织领导下建立之,其人选由上述工会组织、劳动行政机关及卫生行政机关的代表3人至7人组成”,足见该鉴定机构从设立的当初就不具有行政职权,而民权机构的特色更为浓厚些。1989年10月原劳动部颁布了《关于健全劳动鉴定委员会和工作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确立了省、市、县三级鉴定体系。此后各地先后建立了以劳动、卫生、人事、工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劳动鉴定委员会,并明确将该机构设定为非常设性机构。2004年1月1日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再次确立了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同时为配合新工伤保险条例的施行,2003年9日26日国家劳动和保障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还联合发出《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建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其成员组成及运作方式基本上与劳动鉴定委员会并无本质上的差别。由于劳动鉴定委员会不具备行政职权,尽管其做出的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与特定性的鉴定结论,但因其不具备行政法上的强制执行效力,故劳动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其作用在于以专业机构身份对专门性问题依据法定标准独立、客观、公正地做出鉴定,起着鉴别、区分、证明的作用。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原则及当事人所在地区有关行政规章,上一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做出的伤残鉴定为最终结论,但终局认定的劳动鉴定结论,并不等当事人从此就彻底失去再次救济的机会。本人认为在仲裁程序终结后,当事人认为终局伤残鉴定确有错误的话,可以在向法院时依据有关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在法定期间申请重新鉴定,并作为新证据主张请求法庭采信。因此,在劳动争议仲裁期间不应当中止该类不服鉴定结论引发的争议案件的审理工作,否则的话,此类劳动争议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诉讼之旅。若按本文目前状况发展下去,先是当事人一方首次伤残鉴定程序的启动,接着又引起仲裁程序的启动;再接着另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程序中止,启动重新伤残鉴定程序。终局伤残鉴定程序结束后,当事人就会很自信地启动行政诉讼程序;着接就又开始了一、二审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结束后,仲裁恢复审理;仲裁程序完结后,可能又引起一、二审的民事诉 讼,而在这两审的民事诉讼中,法律又未明令禁止当事人不得对此前做的伤残鉴定不得提出申请再鉴定。如此反反复复鉴定审理、审理鉴定,必然大量地在浪费国家司法资源与当事人的宝贵时间,不符现代法制效率与公平原则。因此,将伤残等级鉴定作为具体行政行为列入司法审查是极不可取的。

第8篇: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我于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工程计划,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技术工作,现将我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2007年:没钱花小区工程,该工程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万5千平方米,在该工程中担任总监工作,负责该项目监理工作,从施工到竣工验收,组织项目监理部人员,组织编制监理规划、监理细则,项目部人员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审核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及各项安全预案,严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程序。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进场原材料先试验合格后在允许在工程中使用。该工程保质、保量、保安全,按照预定工期竣工使用。

2008年:借钱花小区工程,面积5万平方米,负责该项目监理工作,从施工到竣工验收,组织项目监理部人员,组织编制监理规划、监理细则,把住材料质量关,项目部人员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审核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及各项安全预案,严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程序。处理工程中发生的质量及安全问题,组织监理人员学习现行规范并实施到使小区的建设收到良好的效益。得到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好评。

2009年:从事监理工作,在棚户区工程担任监理、总监,从施工准备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始终执行“三控、二管、一协调”的方针,为建设单位严把质量关,控制资金支付,保证实际工期不超计划工期,搞好公司管理,正确处理工程索赔,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关系,使工程按正常的工序进展,保证工程按规定的工期交工。工程质量都达到合格标准,受到建设单位好评。

2010年:抢钱花小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在该工程中担任总监工作,组织监理部成员编制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及安全方案,审批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及各项安全预案,施工单位项目部管理人员及现场特殊作业人员是否人证相符,严把材料及施工工序关,按监理程序监理,及时处理施工中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及时贯彻执行省市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强制性条文。保证工程在安全及质量都达到规定的标准。建设单位对此工程很满意。

2011年:宾馆工程,框架结构,建筑面积5万4千平方米,此项工程也担任总监职务,受建设单位委托,组织招投标,选择合格施工队伍,审批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方案,严把施工项目部人员及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关,做到人证合一,严格控制施工程序,每道工序先报验后施工,严格控制进场所有材料质量,试验合格方可施工,要求现场监理人员严格按监理程序进行监理,及时消除现场安全隐患。

第9篇:程序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10名,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县委提名候选人全部高票当选,组织意图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这次换届,镇党委、纪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班子平均年龄有所下降。

一、严肃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本着预防在先、教育在先、警示在先的原则,认真开展“八项活动”:开展换届纪律教育活动,采取党委中心组先学,再组织全体镇村干部集中学习纪委、中组部《通知》精神以及省、市、县委严肃换届纪律要求,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顾大局、守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开展专题承诺活动,镇党委向组织部承诺,镇党政班子成员以个人名义向镇党委承诺,所有支部书记向镇党委作出承诺,确保换届纪律工作落到实处;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镇主要领导与每位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对思想不稳定或有不稳定苗头的干部,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开展重点宣传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中央“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营造浓厚的严肃换届纪律氛围;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开展换届风气测评活动;开展畅通群众举报渠道活动;开展换届纪律知识测试活动,用铁的纪律狠刹歪风邪气。

二、精心筹备,严格程序,确保选举成功

1、高度重视抓筹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换届工作,成立党委书记任组织,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换届工作领导组,下设组织、秘书、会务、宣传、安全保障五个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各项环节准确到位。制发了《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认真起草了镇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镇党委、纪委工作成绩,对未来五年的全镇工作进行了科学安排。

2、规范程序抓选举。一是严格把关,扩大民主,选举产生出席镇党代会代表。镇党委成立换届工作指导组,每个选举单位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作为指导员,进行驻点指导,确保选举程序规范,各选举严格按照“两推一选”程序,共选出镇党代表116名,其中党员干部代表68名,占代表总数的58%;生产一线代表48名,占代表总数41.4%;妇女代表23名,占代表总数19.3%。二是精心组织,履行程序,开好党代会。在换届选举过程中,镇党委严格遵守选举工作有关规定,实行先差额预选,再等额选举的方式,分别选举出两委委员和县党代表。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和县党代表按照多于应选委员人数20%的比例先在分8个代表组实行差额预选,再召开全体代表会议实行等额选举,两次选举均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党委书记、副书记和纪委书记副书记在实行等额选举。选举时,为了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安排了充足的时间,让代表酝酿,使新一届党委、纪委班子顺利通过选举产生。三是认真履行呈报审批程序。在换届工作中,镇党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镇党代会的有关请示、沟通和批复工作,不允许简化,更不准以其他方式取而代之,保证了选举工作的严密性。镇党委在大会闭幕后,及时将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建立档案,对工作进行总结,上报选举结果,善始善终完成选举任务。这次换届选举中,当选人100%符合上级党委的组织意图,确保了当选人100%以高票当选。

三、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思想统一、领导重视,是做好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前提。镇党委换届工作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开展不好,就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为此,镇党委领导思想高度统一,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使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