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

第1篇: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努力提高教师的PLC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教师是培训教学主体,是学校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开展PLC培训教学就要有一支勇于钻研、善于学习,敢啃骨头,敢打硬仗的专业教师队伍。扎煤培训中心是一家具有着50多年办学经验的教育培训单位,教师队伍基础理论教学经验丰富,技术培训教学特别是针对煤矿职工的变频器、PLC技能培训教学起步较晚,如要开展PLC教研、教学工作,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仍需继续完善。

2009年面对企业内部急需的PLC、变频调速应用维护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现实需求,中心领导开始筹划以PLC、变频调速教学为重点的机电实验室建设。2010年初,中心一次选派5名专业教师前往呼伦贝尔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机电专业进修学习。2011年初由3名教师组成的PLC课题组时常深入矿井一线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和现场职工的技术需求。结合实际需要中心领导相继安排教学人员先后走访北京、洛阳等设备厂家进行技术咨询与学习。还适时地安排相关教师参加国内知名的PLC、变频器应用技术学习班,进一步提了高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与教学实践锤炼,机电实验室全体教师的专业技术理论与PLC、变频器实训操作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为深入开展PLC实践教学奠定了师资基础。

二、增添教学设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教学实验设施建设是开展技能教学活动的首要条件。为了建好用好机电实验室,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学作用,先期我们在走访了基层各生产单位,开展了广泛的设备使用情况的调研工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实验室建设意见,选定了PLC、变频器的具体型号,如西门子S7―200、S7―300、三菱FX2N、欧姆龙、松下等PLC教学实验装备。这些教学设备各种功能扩展模块、传感器和相应的编程软件齐全,方便学员学习PLC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在教学研究方面,要确定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并结合教师各自特点安排教师任课。搞计算机程序的教师负责PLC编程软件的应用研究和教学,有自动化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PLC编程指令和控制项目的程序设计教学研究,有维护检修经验的教师负责变频器、PLC及器件的检测维护实训技能的授课。三名教师各有所长综合发挥,有针对性的提高能力,弥补了中心缺少专职教师的不足,教学教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体教室。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什么是PLC,PLC能做什么,更为我们提供了学习PLC最好的教学手段。从PLC原理,组成,指令到编程软件的授课都要用计算机通过大屏幕来进行。课件教学的便捷,直观,学员容易理解的特点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合实例开展PLC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2篇: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信息化手段;BOPPPS课堂教学模型

1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通识阶段的必修课程,我院将该课程开设于第3学期或第4学期,共40学时(理论20学时、实践20学时),教材为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主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课程教学目标在总体目标下包含若干分类目标.总体目标围绕计算思维,培养信息、科学2个素养和提高认知、实践、逻辑和表达4个能力,具体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角度,培养求真务实作风和科学探索精神,会运用计算思维、动手实践,具备信息软件应用能力[9].根据开课前的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经统计分析,发现我院学员普遍具有以下特点:①数字时代特点鲜明、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工具,知识面广、认知力强;②部分学员自学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计算机课程,具有一定信息理论基础;③对软件感性认识多、理性认识少,不会运用计算思维分析实际问题,动手编程解决问题能力弱.该课程的重点是掌握语法语用、思路算法和编程调试;课程的难点是活学活用计算思维、动手编程,做到知行合一.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抽象与直观并存,教学难度大,表现为“三难”:①从教学内容看,在40学时内,完成10个章节112个知识点的教学,知识内容多、学时少,深研细究难;②从学习效果看,学员难以认清理论全貌,吃不透内在逻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员照抄书本多,灵活运用计算思维能力不足;③从考核评价看,目前该课程教学考核多采取终结性考核,考核手段单一,运用过程性考核结果及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不够.

2运用信息化手段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2.1教学思路

为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设计吸收了荀子“学至于行而止”的传统教育思想精华,结合思维导图,体现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教学理念,采用“一核心、二注重、三结合”教学策略,即以计算思维为核心,注重知识技能和实践应用,结合理论自学、精讲多练和综合评价.1)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区分学员对知识的不同认知阶段,以知识主题和关系隶属的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地展现数组、函数、指针等基础知识.2)教学过程.融合信息化资源,创新北美BOPPPS课堂教学模型.结合本课程特点和规律,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目标-前测”拓展至课前自学自测,将“引入-参与式学习-后测-归纳”环节聚焦在课中精讲多练,将经典BOPPPS课堂教学模型演变为“目标-前测-引入-参与式学习-后测-归纳”(OPBPPS)模型,将基础知识向学员课前自学延展,教员聚焦课中解疑释惑,学员聚焦多思多练.3)教学方法.教员采取任务驱动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充分体现课前教员课堂教学设计思想.4)学习方式.学员采取O2O(线上线下)学习方式,自我完成知识点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多人互相讨论交流,利用问题牵引和案例剖析,互助提高.5)教学评价.引入综合评价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数字量化各阶段学员学习和教员授课质量,综合检验“学、讲、研、练、评”的教学成效.

2.2信息资源

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信息资源主要有蓝天邮箱、梦课平台、教学实训软件、课堂教学管理平台、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考试系统,如表1所示.其中,蓝天邮箱和梦课平台用于学员课前自学自测和课后巩固拓展,有利于教员根据自测成绩,了解学员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实训软件采用VisualC++6.0集成开发环境,便于学员上机操作、实编实调程序.课堂教学管理平台集中统管学员电子终端,突出信息化“键对键”互动交流,增加课中参与式学习效果.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将数组、函数、结构体、指针等教学重难点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网络考试系统对基础理论、实践编程等环节进行考核,量化评价学员学习效果,生成数字档案,实现考核结果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和规范化,为教学过程优化实施提供数据参考.

2.3教学实施

采用OPBPPS模型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强调学员主体、教员主导,按照理实一体的设计思想,实施过程可归纳为课前自学自测、课中精讲多练、课后巩固拓展和综合过程评价4个阶段.下面以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第4章中循环程序设计为例,说明各种信息化资源的具体运用以及特色效果.在课前自学自测阶段,学员登录蓝天邮箱,下载学习循环程序的任务清单和思维导图,知道“学什么、做什么,会什么”,明确本次课教学目标和自学任务.通过观看梦课平台的循环程序设计教学视频,结合思维导图,学员自学自测循环程序设计的基础理论,了解循环语法语用.教员根据学员自测情况,结合循环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围绕自测共性问题,设计若干个循环程序的课中任务,破解循环程序设计的教学重难点.同时,根据自测成绩高低搭配、优化组合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方式开展组内互助学习,加深对本次课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在课中精讲多练阶段,强调任务牵引、难点剖析,聚焦学员动脑思考和动手编程.整个阶段由引入、参与式学习、后测、归纳小结4个环节组成.1)引入环节.通过游戏、故事或视频引入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不紧密、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厚的问题.2)参与式学习环节.教员运用课堂教学管理平台“教员演示”功能,集中控制学员计算机,瞄准循环程序设计语法教学难点和学员自测的循环语用共性问题,精讲循环程序理论,帮助学员理解循环语句作用和运用方法,理清循环设计程序的学习思路.然后,教员运用课堂教学管理平台“文件传输”功能,分发课前设计好的循环程序任务到每个学员计算机上.围绕任务目标要求,教员启发学员,学员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合作探究等方式共同学习,提出解决方案,设计程序流程.每个学员依据程序流程,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在调试程序过程中,学员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向教员点对点提问,教员运用“遥控辅导”向学员键对键答疑,帮助学员解决程序设计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教员在答疑过程中,不断收集和汇总学员循环程序调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运用课堂教学管理平台“学员演示”功能,将共性问题投屏到所有终端,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同时,先完成任务的学员帮助未完成任务的组员调试程序,展开组内互助、携手通关.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有代表性地展示学员的循环程序设计成果,通过教员点评、学员互评等方式,师生全员参与,实现教学相长.3)后测环节.充分发挥网络考试系统的抽题随机和评判客观的优势,现场实测实评,检验学员学习效果.4)归纳小结环节.教员运用思维导图,精炼、梳理循环程序设计的知识要点,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理解和消化.在课后巩固拓展阶段,教员引导学员完成O2O网上练习自测和论坛答疑,研讨交流本次课中循环程序设计的内容,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组建兴趣小组,鼓励学员参加各类计算机竞赛活动,拓展学习广度和深度,促进学习成果内化思维理念.在综合过程评价阶段,聚焦本次课教学目标,将理论测试、能力测评、态度评估有机融合,综合评价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过程学习成果,形成最终成绩.其中,课外自学测试成绩占15%,课中小组成果展示成绩占10%,课中测试成绩占20%,课后实验报告占5%,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占50%.课程围绕“一核心、二注重、三结合”教学策略,依托信息化平台,综合施策,破解教学难点.网络课程破解“深研细究难”;思维导图、课前自学自测、课中精讲多练、课后巩固拓展,多措并举破解“计算思维入脑入心难”;综合过程评价破解“以考促教难”.通过师生携手解决教学困难,最终实现“一张图、两个平台、三个转变”.一张图是思维导图,实现了捋顺关系和理清思路.两个平台是网络学习平台和课堂教学管理平台,实现课上集中讲与网上跟进讲、课上重点讲与网上延伸讲、课上教员讲与网上大家讲.三个转变分别是理论学习由教员“课内讲”向学员“课外自学”转变;教学方法由教员讲理论多、学员练编程少向教员精讲理论、学员多练编程转变;评价方式由“终结评”向“过程评”转变,考核评价分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最终成绩由课前自学测试成绩、小组成果展示、课中测试成绩、课后作业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核成绩组成.

第3篇: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论文摘 要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介绍了本课程小组依托我院本科实验室平台,提升程序设计系列课程质量的一些探索改革的方法及经验。

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是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程序设计系列课程质量对于培养学员采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员程序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目前各高校都在不断完善实验室条件建设,软硬件环境支持实验教学能力也不断提升,因此如何利用实验室教学平台,提升程序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首先分析程序设计课程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分析的问题,重点围绕如何利用实验室平台开展实验教学,介绍一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然后分析一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最后,给出几点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思考建议。

1 问题分析

程序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希望学员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采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并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课程目标出发,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把握两条主线:编程思想的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特别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②

然而,在以往教学中却存在着与上述指导思想不符的诸多问题,我们把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重讲授轻实践,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确立的教员讲学员听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是由于实验教学条件的缺乏。在我们前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学员的作业和最后的考试都是书面完成的,学员上机实验很少。第二个问题是学员的学习兴趣与挫败感均很强,程序设计课程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大一学员来讲应该说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但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反映老师讲课听得懂,代码也看得懂,就是不会自己写代码,挫败感也很强。时间长了,学员对课程的兴趣也逐渐下降。第三个问题就是训练缺乏系统性,从目前我们院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和学员的学习实际来看,学员在大一学年学习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之后,在后续的学习中却很少用到,学员自己也很少主动去加强训练,久而久之,到了真正要用的时候,也都快忘得差不多了。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我们认为在程序设计系列课程中应该重点思考和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如何巩固学习成果。我们认为这三个问题可以归纳成一点,就是要加强实践,包括课堂内的实践和课堂外的实践,从学的角度来讲加强实践就是学员只有真正动手编程,才能把程序设计课程学好,从教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求教员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与设计。

2 实验教学探索

我们认为,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应该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就是要精讲多练,精讲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多练来加深学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第二就是要边讲边练,教员在讲解一些重要概念的时候,让学员同步跟着练习,既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概念。第三,应该给学员提供开放式学习环境,程序设计课程仅靠课堂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该给学员提供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环境,方便查阅课程教学资源,自主的检查学习情况等;第四就是要给学有余力的学员提供项目式学习的条件,通过项目式的学习,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掌握程序调试和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总结以上几点,其核心就是把课堂搬进实验室,让实验室不仅提供实践环境,而且提供学习环境,让实验室支撑学员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托本科实验室的教学平台,也就是局域网络、投影等教学设备,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利用这两个系统可以实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的安排学习进程,持续性的学习和实践;依托本科实验室对课外科技活动的支持,课程小组也一直积极指导学员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巩固课堂的学习成果,真正掌握程序设计思想,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1 多媒体网络教学

为了支持我们前面讲的边讲边练,精讲多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在支持实验教学方面功能非常强大,我们主要用到的功能主要有:(1)屏幕广播、多教室、多教员;(2)屏幕监控;(3)投影仪局部放大。

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应该说对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方面便于控制学员课堂状态,另一方面也便于交互。

2.2 Moodle课程管理系统

我们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愿意到实验室来。所以实验室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完善的在线学习与教学平台,基于这一点考虑,我们在2009年秋季学期首先引入了Moodle课程管理平台,③Moodle是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这个系统是由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

Moodle系统能够为学员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其具有内容管理的功能:可以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参考资料、教学视频、辅助软件等,供学员在线或者下载离线学习;另一方面是其具有过程管理的功能,包括学习过程、作业和考试过程的管理。

目前系列课程均已利用Moodle建立了课程管理平台,累计作业120余道作业题,了包括课件、辅助软件、教学视频、参考资料在内的各类文档。

2.3 课外科技活动

前面提到了以往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训练不系统的问题,我们也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巩固课程学习效果,课程小组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学员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我们希望通过指导学员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员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体现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取课题,培养学员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创新能力。④

这一过程中,学员通过问题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编译与调试、测试,从而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思想,掌握程序编译调试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掌握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

课程小组近三年来指导本科课外活动8组,共计30余人次。其中2009和2010年各有一组学员获得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多组学员获得学院、学校各类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奖项,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各类科技创新竞赛,2011和2010年分别获得湖南省挑战杯一、二等奖各一次。

3 教学效果分析

前面重点介绍了我们在利用实验室教学平台,探索提升程序设计系列课程质量所做的一些工作,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通过充分利用实验室教学平台,引入课程管理系统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加强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我们认为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效果,第一,提高了学员的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二,培养了学员运用程序设计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动手能力方面,提高了学员程序设计、编码、调试能力;第四,通过指导学员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4 思考建议

首先,对于课程体系建设,我们认为程序设计课程并不是孤立的“某门”课程而是一个整体。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单一”走向“系列”,应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因此,我们建议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与后续的《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课程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

其次,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业量大,前面我们提到了,我们通过Moodle系统了100多道题,每一届学员人数是100多人,作业量非常之大,尽管我们配备了两名辅导教员和四名研究生,但是要批改这么大量的作业,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建议建设或引进在线考试与判卷系统,一方面减少教员作业批改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员自己随时练习随时检测。

注释

①石晶瑜,刘东升,张丽萍.“课程体系-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位一体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质量[J].计算机教育,2010(7):98-100.

②黄荔,庞雄文,徐永广,司徒锡康.强基础、重实践——程序设计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2):147-150.

第4篇: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编程技术就是把人们脑海里的神话一般的工作,设计成一步步的简单的可以看到的具体的部分,设计成模型,再把模型变成各种步骤,有时候要用到数学计算方法,计算公式,解题思路。最后把它变成计算机能够懂的语言,编好程序,告诉计算机来一步一步执行它。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编程培训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编程培训心得1C语言学习真的是千言万语,可以说C语言在世界语言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像一些操作系统、驱动软件、多媒体软件、大型游戏、杀毒软件等等软件操作系统,都是C\C++的特区,对于其他语言来讲真的是望尘莫及。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聊聊关于C语言编程培训学习心得,或许在你C语言编程培训学习中会有帮助。

首先来看看这位学习者,在C语言学习过程中用了笨的学习方法,天天有事没事抄程序,然后回到宿舍机子上做调试,当时老师让做的一个项目,我几乎是一气呵成,当时就想着每天抄抄小程序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大程序不就是由一个个的小程序组成的嘛,抄程序虽然笨的方法但它是进步快的方法,这位学者这样认为,他说:“抄程序是积累经验的时候,而做项目才是真正把所学为所用的时候,也就是你做一个大点的项目才能真正说明你学到了很多东西,达到学有所用才是终的目的,不然就算你学的再多,然而并无卵用“。

小编给大家分享下学者的学习心得体会,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1.不会的一定要问明白,要学会为我所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标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标明是什么意思。

2.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动手,不然很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局面,不管什么样的程序都要亲手做过才能说会了,不要整天说我不会学不会,其实是你不想学,只是你下决心抄一个月程序,我保证我能有大的进步,其实当你抄到一周到两周的时候你就会特想抄,因为你会发现程序你能看懂了,能帮别人调程序了,有一种成就感呀!它会让你更加努力的去学习。

3.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在上课的时候少看课本,课本要在下课的时候看特别是上课前一定要先看看课本,上课的时候呢就不要看了,不要老师讲到那个问题了你马上在书上找,这样不好,会影响你的注意力,其实还真不如注意听老师讲呢?因为你要是一边听一边看课本,你是看到了书上的答案但是老师的思路你没有听到,而要是你不看的话,你听明白了思路,一定是想迫切的看到结果,这个时候看课本才是记的牢固的时候,学习要的不就是个高效率吗?

4.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讲求效率,如果你学一小时还没别人学一分钟学的效果好,那你还不如先去转换下思路,等到想的学的时候才能够学的更好。

编程培训心得2参加拓胜java培训班有一段时间了,今天偶尔有点时间,来分享下这段时间在拓胜学java培训心的体会。学java编程很枯燥也很乏味,每天就是对着电脑敲写着代码,一行行代码在电脑键盘的敲击下就如同垒城堡一般,必须很专注很认真仔细,因为稍不留神一个标点符号,或者大小写一点点小错误,就可能辛辛苦苦写几天的代码就付诸东流,得重新再来。所以写代码要有严谨的态度,要反复不断的测试,检查。否则辛辛苦苦垒的高楼也会因为自己的疏忽一个小小的错误,轰然倒地。而在我看来枯燥无趣的代码就像有生命跳动的音符一样,只要你认真细心的完成,总会演奏出令人陶醉的乐章。

自从参加拓胜java培训班,最让我感觉深刻的是时间不够用,每天过得很充实。忙到没时间拍拖,忙到没时间休闲娱乐,忙到废寝忘食还在写着代码,就连吃饭睡觉同学们都在谈论着如何写代码才能实现某种功能。在拓胜听董旭源老师java编程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董旭源老师幽默风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方式让我们更快掌握代码,而且他还让我们参与软件开发项目,理论结合实践,让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成长。这种浸入式的java培训教学我觉得很好,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发现问题,才能更好提升自己。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中,我也认识了很多同学,我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我们因为共同的理想而走在一起,其间我们有过迷茫和彷徨,有过艰辛还有欢笑,但不管怎样,我们微笑着面对,因为我们是一个有理想的码农。虽然我们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或许有些许坎坷,但其实人生的快乐正是在起起落落间,只要坚信我们前进的方向正确,我深信,终有一天总会触摸到天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勉!

编程培训心得3转眼间,几个月的培训已经将近尾声了。回想自己这几个月的经历,自己收获颇丰,觉得自己来到这培训是非常正确的。想想自己刚刚考虑打算来这培训的时候那忐忑的心情,现在我已经有了答案:“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条路”。

在这,我收获了硕果累累的知识果实。我的培训方向是主攻Java方向,后期还学习了当下比较流行的Android技术。在培训期间,我们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具体的项目来学习并温顾所学知识。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锻炼。在学校里,我们虽然学习了很多专业的知识,但是我们并没有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并且我们学的都是理论上的知识,实际动手能力是很差的。所以,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我们的老师都是操作过实际项目的,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他们不仅给我们讲专业知识,还给我们传授职场上的技能。培训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我们踏入职场所需要的东西的平台。

在这里,疯狂软件的老师们给了我一份详尽而合理的课程安排,在学习期间,我在这里学到了许多以前不会的知识,完善和补充了我已有的知识,使我从最初对Java开发懵懂、茫然变成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熟练而自信的开发互联网项目。疯狂软件Java培训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在这里慢慢的踏实了下来,为自己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四个月的学习中,每个人都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可以随时上机实践,验证和实践自己的想法和所学知识,再有知识渊博的老师无私的解惑答疑,使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知识在层面上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虽然很累但是也很开心。我了解到Java就业工资都很不错,所以我要努力奋斗,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找准了自己的职业道路。毕业后,我入职了越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职位是Java工程师。我今后会先从一个能吃苦耐劳的码农开始,经过两三年的奋斗,累积了一定的业务知识之后,再慢慢往上爬。

编程培训心得4学生在学校学习Java时,老师教学内容太多,学生跟老师学习时,往往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学习的知识太空泛,也缺少项目经验,造成有些学生只会空泛的理论,项目能力,实践能力不强,达不到企业选用人才的标准。但是学生参加思软的培训之后,学生能对Java的结构能更好掌握,对知识点也能深刻连贯的理解。尤其是对企业面试的考点能做到很好的掌握,让你在企业的面试过程中,不管是项目能力,还是考试能力,都会让你有很大的提升,让你在求职的过程中稳操胜券。

学生在最初学习Java时,学生考虑到自己有C语言基础,而且英语基础也很扎实,所以想先学校学习然后去考试。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Java的知识点都还比较容易理解,因此信心十足地做了几套考试模拟题,可是结果却令学生颇受打击。究其原因,学生发现自己平时学习计算机语言时习惯多上机练习,多查文档,多翻参考书,所以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往往都不加特殊记忆。然而,在考试中,自己没有任何文档可查,内容又往往偏向那些不被注意的细节上。而且由于Sun公司用于考试的专用教程,只有在授权培训中心参加了培训之后才能获得,所以学校学习的重点往往与考试方向“谬以千里”。所以参加思软培训班之后,会让你更容易通过考试,取得SCJP证书,让你高薪就业。

学校学习时不容易注意到的知识点,讲师都会给予提醒和讲解。

比如,垃圾回收机制,Java没有指针,利用后台线程进行垃圾回收。学校学习时看到书上的讲解真是一头雾水,听课后,就会“恍然大悟”。讲师把垃圾回收机制这个知识点必须理解的几条内容列出:“程序员无权回收内存;系统自动完成垃圾回收;回收的时间无法预计;程序员可使本地变量赋值为空,使其失去意义以待回收;当运行用户线程时不能回收内存;垃圾回收时必须使变量赋值为空null。”讲师会列出考试中此类知识点的考查方

由于培训方向就是面向应用和认证考试的,促进就业。所以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重点都会围绕着考点,讲师会在其中添加一些实用的知识以助理解。对难以区分的概念,讲师会用例子进行归纳总结,学员可高效率地准确掌握。

比如“重载(overloading)”与“覆盖(overriding)”这两个概念,考试中常考,自己看书时觉得很相似,书上讲得又很抽象。某中文参考书上对“重载”解释成“在同一类中实现取用不同变元的同名成员函数”,把“覆盖”解释成“子类修改父类中的方法”,而且举的例子很简单,即使理解了其中的含义,也很难想到考试中会如何考查此知识点。在思软Java培训班上,讲师将两个概念的不同与要点都总结成几条,把重载的特点总结成“在同一个类中方法名相同的方法;参数个数,参数类型,参数顺序不能完全相同;只有方法返回类型不同的方法不是重载;构造函数也可重载”。同时把覆盖的特点总结为“分别在子类和父类中的同名方法;方法声明形式必须相同;子类方法访问权限不能缩小;子类中覆盖的方法不能抛出比父类中更多的异常。”对这两个概念的每个特点和不同点都会有例子对其进行解释,还会给学员思考巩固的时间。例子都与知识点很贴切,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牢固掌握这两个概念。然后讲师会举出一个考试中的例题进行练习,这样学员不仅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且理解透彻,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考试中只要与这两个概念相关的题都会迎刃而解。

学校学习时不容易注意到的知识点,讲师都会给予提醒和讲解。

比如关键字false和true不能大写,这在学校学习时很难注意。讲师讲到关键字时,会写出“FALSE”,问学员是不是关键字,每个人会做出不同的回答。讲师会强调思软Java中严格区分大小写,false和true都不能大写。接着会有相应的考试例题,如:下列哪几个是关键字?A.falseB.TRUEC.gotoD.sizeof。因为思软Java中取消了goto语句,所以goto当然就不是关键字了,有C语言基础的人对sizeof想都比较熟悉,所以很容易会认为sizeof也是思软Java中的关键字,然而结果恰恰相反。goto是关键字,但只是保留并不使用,sizeof不是关键字。这样记忆就比较深刻,学校学习时往往就容易忽略。

整个授课过程中,学员可以共享讲师的电子版讲义,需要做笔记得内容很少,学员能专心听课,不用分散注意力作笔记。讲师的讲义都很有条理,而且讲课内容也很贴切,所以在复习和预习时都很方便。培训用的教材也是Sun公司发行的专门用于认证培训的,内容紧扣认证考试,比国内翻译过的中文书更有利于学习和考试,而此教材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每堂课都有充足时间作实验,同时会有讲师作辅导,这样本堂课的内容学员就会很快地掌握和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得到讲师及时耐心的讲解。

认证考试与编程有许多不同之处,培训中心的讲师不仅仅为了考试而授课,同时对一些编程技巧都会有所设计。有的培训中心也是授权考试中心(例如中软培训中心),考试中心工作人员会在考试前对考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免费对学员进行讲解培训。这是很必要的,因为第一次参加认证考试的学员很多,如果不了解答题方式和某些需注意的细节,很可能造成由于误操作使得考试无法进行。

我们山西思软培训机构会对每一位学员负责,对自己负责。相信你自己,也相信思软,相信同我们和你们共同努力学习,跟着思软老师学习,认真完成培训学习任务,高薪就业不再是梦想,而是即将成为现实。

编程培训心得5转眼间来达内参加南京java培训已经快4个月了。在这短时间里,我一方面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结交了不少新朋友。虽然学习的过程很累,但是学习的过程中却是那么的充实,在学习JAVA过程中,对学习JAVA有一些深刻体会:

1、学习JAVA心态:JAVA是一门计算机语言,是人类发明的语言,应该比人类语言更容易学习,只要你有一种必胜学习JAVA心态就可以成功。

2、学习JAVA指导老师:学习JAVA指导老师必须有项目开发经验,如果没有开发经验JAVA学习老师指导,会花费很多时间;达内的老师都是有着丰富JAVA教学

经验,这一点也让我的学习轻松不少。

3、学习JAVA项目:JAVA企业商业项目非常重要,必须按照JAVA企业商业项目去学习与指导。

4、学习JAVA的方法:JAVA学习中,首先要做到课前、课后复习及预习,在java的学习中,要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多和同学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第5篇: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指出知识自组织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其动力是分工协作、目的是企业知识创新、演化的形态是知识生态系统、组织形式是学习型组织,在归纳已有知识自组织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知识自组织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知识自组织理论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1 知识自组织理论

知识创新是非线性过程,自组织理论是研究非线性问题的有力分析工具.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来认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知识管理活动可以分为知识组织和知识自组织两种。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知识组织侧重于显性知识(客观知识)的管理,而知识自组织则侧重于隐性知识的管理。由于信息技术充分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诞生,导致信息量迅速膨胀和激增,信息过剩必将导致人们接受有用信息(知识)的能力反而下降,知识的存取过于分散和无序,知识组织的任务就是对知识存储进行整序,从而更有效地提供知识。知识组织核心是信息技术,侧重对知识的加工,注重现存的知识,是由外在控制的。因此知识组织方法对于隐性知识管理具有局限性.知识组织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管理的根本任务,不能解决知识创新的问题。

知识组织受工业时代线性和机械的组织理论的影响,讲究静态、精确与控制,而知识自组织则受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的影响,讲究动态、模糊与变化。作为隐性知识载体的人是构成系统的主要要素,而人又生活在社区或团队之中,并且人与人之间存在相关性、协同性或默契性,因此,人们之间通过主动地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合作就能够完成对知识的重新组织,在交流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会聚、增倍与意义的自创生。总之,知识组织与知识自组织在知识网络中是并存互补的知识活动。知识组织是知识自组织的基础,知识自组织是针对隐性知识而言的。侧重对拥有知识的人的作用,面向企业的未来。因此,知识自组织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1.1 知识自组织的动力:知识分工协作知识分工协作

包含了知识自组织思想,即分立的知识和自由的秩序。自由秩序是哈耶克自己提出的一个独创的概念,“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theextendedorderofhu—mancooperation),亦即“自发秩序”(spontaneousorder),在各类文献中,一般均称为“自由秩序”。逻辑次序是因为知识是分立的,所以需要自由的秩序。自由秩序在国家层面就是市场机制,这是哈耶克在他的论著中论证的对象,如果将自由秩序的概念应用于企业层面指的就是知识自组织机制自由秩序是分立的知识所构成的知识网络的治理机制.是一种“发现技术”.一种传播信息的机制,它使得人们能够自主利用分散的知识,进而使分工合作成为可能。即是解决信息、知识的无限丰富性与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让每个人自由地利用他所拥有的知识,激励那些具备这种知识的人充分利用它们来满足别人的需求。

1.2 知识自组织的目的:企业知识创新 

每个企业知识系统并不是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它需要系统满足一些基本的原则或条件,知识创新有5个系统实现条件: 

(1)意图(intention)。是指企业知识系统的目标、全局观和价值观 

(2)自治(autonomy)。是指允许组织成员在个人层次上的行动自由,从而有利于个人知识的创造。员工的自我管理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工作、创新的必要条件。 

(3)波动和创造性混乱(fluctuationandcreativechaos)。野中等人指出,动荡和创造性混乱促进了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这里动荡不是完全的无秩序.而是带有不可逆特征的秩序。如果组织信息公开,内外部环境的信息中所包含的模糊性、冗长性等自然会在组织内带来某种动荡.从而会冲击组织成员的日常行动、习惯以及成员的认知结构,刺激组织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成员就会开始对起基本态度的妥当性提出疑问,因而就会产生修正根本思考和见解的机会。 

(4)冗余(redundancy)。显然信息过剩甚至超出了组织信息处理能力的冗余信息是有害的。但面向知识创造的冗余是指,个人或者团队创造出来的概念,让不必要的其他人共享,这种信息重复和共有能够促进内隐知识的共有,其他成员就会深入到其他人的职能领域,从其它角度提出新建议提供新信息,并且通过其他成员的互动努力以言语文字的形式形成外显知识。 

(5)多样性(requisitevariety)。知识系统中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是企业适应其所处环境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能力基础。一个异质的系统显然比一个同质的系统更有创新的能力,丰富企业的知识结构对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实现知识自组织的管理工具是创建知识场。隐性知识只有在一个发送源和接受者共同活动的情景场所才得以转移和扩散。知识场为进行知识共享创造的情景场所,既是实体时空.也是虚拟时空。每个人由于其文化、知识背景的不同,均自我定义了无形的情景场所。当各自的情景场所相交时,便产生了知识场。知识场不断运动,也不断变化,超越自我,超越共同体,乃至超越组织的界限,从而成为螺旋式上升的知识创新的媒介。

1.3 知识自组织的演化形态:知识生态系统

知识生态系统是基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理解,通过借用自然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认识复杂知识运动过程的新视角。有关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在企业知识的运动过程中也同样适用,诸如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越高,其生命力和应变能力也就越强。知识生态可以称为是知识创新、维护及组织学习的最佳模型。现实中的知识存在于类似生态系统的一个体系之中.在这个系统里不同的知识、思维与行动互相作用、互相滋养,使得每一种知识都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各种知识吐故纳新、交流互动而形成不同的知识群落、知识圈、知识链,具有自身价值的每一知识群落作为人类知识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维护整个人类知识的完整性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各子系统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发生突变、分岔、协同和演变。知识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也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方面。同化是对固有知识的保存,吸收外来知识增加原有知识生态系统的养分,扩大系统的能量。异化是对传统知识的变异和对外部知识的开放,以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放弃某种生活习俗、观念态度等意识方面的信仰。知识同化和知识异化是知识生态系统中矛盾的对立双方,是同一过程中知识运动的两个侧面。知识生态系统是异化和同化的对立统一,表现在外来知识和固有知识的融合过程中。知识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遗传变异。

1.4 知识自组织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人们不断地扩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他们所真正期望的结果。在这里,人们可以培养新的扩展性思维方式,可以释放出他们郁结已久的激情,可以不断学会如何在一起学习。组织学习不同于个体学习,它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创新知识,创造价值,组织学习的效果大于个体学习之和,组织学习具有系统复杂性。为了实现组织学习,需要以下“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维。所以,实现知识自组织的手段就是构建学习型组织或开展组织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系统地解决问题、采用新的方法进行实验、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进行学习、从他人的经验和实践中进行学习、在组织中迅速有效地传递知识。每一项活动都会伴随着独特的思维方式、管理工具和行为方式。很多组织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了这几项活动,但成功者并不多,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偶然因素和孤立的实践。通过创建支持上述活动的体系和流程,并将它们整合到组织日常运作结构中去,就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知识和学习过程。因此组织学习的系统复杂性还在上述几个过程分别体现出来。例如传递知识的方法包括书面的、口头的和可视化的报告形式,实地演示考察,人员轮换机制,培训和教育制度,以及标准化方案。每一项活动都有其自身的强项和弱点,组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知识自组织理论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根据知识自组织规律,企业知识管理应该科学地实施他组织.构造促进知识自组织创新的环境(即野中所称谓的知识场)。以促进知识的白组织为核心,重点构造3个网络即:实施组织变革,构建适宜的组织网络:强调非正式网络和信任制度、信任文化的作用.培育企业的社会资本网络;建设实用高效、界面友好的信息网络。

(1)以人为中心开展知识管理。知识是以人为结点,以协作交流为链,以知识流为内容的系统,人是该系统运行的操作者。一方面由于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人的行为活动才能完成.因此企业应该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潜力得以最大发挥.通过人本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以及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智力资本会随人员的流动而流失,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应为:使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结构资本和永久核心能力。此外,人们的广泛参与可以促进知识的多样性,从而使企业知识体系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以人为中心构筑知识网络.要求在企业组织网络和社会网络中要注重员工的自组织。员工的自组织本质上是知识的自组织。要实现员工的良好自组织就必须先使员工能有序流动,即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和满意的协作伙伴,然后由员工自愿组成团队。员工的自组织不是仅仅停留在系统微观层次,它是由下向上直至高层的,但在各层次都表现为团队形式。这种自组织团体的规模也不应太大,以做事所需的最少人员为限。规模一大,自组织的优势就会丧失。团队的建立,须以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事”或业务过程为基础,即为完成某一项目或实现系统的某一职能而进行“人员集成”。至于团队的领导者则以民主推选和上级任命相结合。在团队的决策问题上,事实证明绝对的集体决策是低效率的,自组织团体应使负责人有最终的决策权。负责人要能促进团队成员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来保证团队不被竞争所淘汰。

(2)以知识链和知识网络重组组织结构,创造适合知识交流的组织网络。通过知识价值链分析,进行基于知识的业务流程再造,企业中各部门问应破除条块分割的壁垒强调通过团队性学习在吸收外部先进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自身核心技能的能力。同时,与外界建立良好的界面,为个体之间(如不同部门的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外部顾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基础。促进企业与顾客、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知识交流。构建学习型战略联盟。共享知识资源,通过联盟学习另一个企业的专业能力,和其它企业的专业能力相结合创造出新的交叉知识,从而谋求自身的长期发展。

(3)构建非正式网络。白组织理论研究认为,混沌是创造性的源泉,创新并不是事先计划好的结果,而是在自组织过程中突现的结果。在特定的条件下,让一个系统的行为主体在看似混沌无序的状态下进行自组织.产生的不是无序,而是创造性的输出。马奇认为企业内部存在着两个系统,一个是合法系统,即正式的组织网络,它是指为了保证企业根本任务的实现,企业必须建立或确立的一系列正式规则和行为模式]。合法系统规定着每一个行为主体参照他人和企业基本任务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和意识形态。理想的合法系统要求每一个行为主体对特定的输入做出特定的反应,即具有统一的价值取向等。另一个是影子系统,它是指企业的行为主体通过非正式渠道建立起来的另一种网络系统,即基于社会网络的非正式网络,它由企业的非正式组织、个人或群体的社会联系、非正式个体行为等构成,通过这种影子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未作明文规定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规则。企业可以看作为是一个运行在被竞争的矛盾力量和自组织力量所控制的远离均衡状态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其合法系统试图维系系统的稳定性,而其影子系统则试图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企业创新就是不断地通过企业学习和个人学习影响影子系统,进而改变其合法系统的过程。这一理论解释实际上从更一般和更基础的意义上说明了推动企业实现多种条件下的知识创新的客观性

(4)建立基于知识的企业文化。以知识为导向的文化的关键因素,是在一个不断学习、共享和尝试被高度评价、重视和支持的环境中,创造一种信任和开放的氛围。它包括如下内容:对知识有积极的倾向,职员对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自由地进行探索,其创造和共享知识的活动能得到高级主管人员的支持:企业组织文化中没有知识禁锢,职员对公司无怨恨,富有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愿意同公司其他人员交流和共享个人经验,也不担心知识共享会使他们丢掉工作。

(5)知识管理需要实用支持技术。网络、通讯电子等技术和设备构成了知识管理的支持环境,如建立知识仓库和检索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并将部门的最佳实践迅速传递扩散到整个企业,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实现了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另一方面,企业与顾客、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企业竞争情报的获取也变得非常容易,同时也要注意对外界保护企业知识。

3 结语

知识自组织就是指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系统、团队中的知识,由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系统其它要素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协同性或默契性而形成特定的新知识、新结构与新功能的过程。知识自组织存在于国家、区域、企业、团队各个层次。对于企业来说,有竞争力的管理模式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采取科学的措施,实现知识自组织.即知识自组织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第6篇: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课堂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体系、经济体系和教育体系不断地变化,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对相对单一型人才的需求转变为现在的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知识结构与能力更是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大量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吻合的工作。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替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而因地制宜的运用项目教学法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较大难度。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包括QBASIC、C、VFP、VB、数据结构等。QBASIC是低年级的入门语言,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算法语言层面逐步认识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C语言是一种概念复杂,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程序设计语言,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程序设计基础。不管是哪一门课程,程序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程序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也就是要会用语言这个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是从理论入手,虽然能系统完整地讲解各章各节各个知识点,但由于内容比较枯燥,对于基本素质、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的职校学生来讲,仅能够灌输到一点基本概念和理论,根本谈不上能用语言这个工具去编写实际的程序。笔者在多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逐步总结出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项目学习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项目学习可以成为概念的教与学所赖以存在的中心环节,而不仅仅是在努力学习过程之后进行的一种辅助性的充实。

项目教学法是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起帮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方法不但适合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从职业学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与程序设计模块化的思想相吻合,所以特别适用于培养“软件蓝领”专业的教学。

下面以《C程序设计》课程中函数这一章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为例,具体说明该方法基本的教学步骤。

C语言中的函数相当于其他高级语言中的子程序,是C语言中实现模块化编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初步形成模块化开发软件的基础。在未学函数这一章之前,学生已经编写了一个成绩处理程序,该程序的主要功能有成绩的输入、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在花了5课时讲解了函数的基本知识及概念后,要求学生用所学函数知识将前述程序改写成一个完全模块化的程序。

1、情境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给出原先所编的学生成绩处理程序,要求用函数部分的知识将该程序进行模块划分,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函数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环境。我所选取的学生成绩处理项目中,有成绩的输入、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这是一个贴近实际,学生比较熟悉,难度适合的项目,这样容易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我选择成绩输入这个小项目,示范用自定义函数来实现该模块的功能。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成绩输入这个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要消化的要点主要有函数定义部分的参数定义、返回值的确定,以及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原型声明等。

4、分组并确定各小组的项目。小组通过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成绩的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划分好的小项目分配给各小组。

5、协作学习。各小组开展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调试运行,完成项目。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时,每组人数应适中,组员的个性、能力方面应采取互补方式搭配好,设立一小组长,协调组内成员分工,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最后各小组充分运用其他小组已编写好的模块集成出一个完全模块化的程序。因为本项目中的各个模块即小项目是由各小组分别用函数完成的,最后必须将各小组编写的集成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全模块化的程序。

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能否共同协作,实现预定功能;程序的优化;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组员的参与意识;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综合三级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项目教学法应用注意点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在具体使用时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的选择与教材的处理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可大可小,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作为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实例,所选取的项目必须简单和典型,以此实例作为学生初始学习的例子,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另外一个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教材是一个问题。由于现行的教材基本根据学科知识系统进行编写,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时,不能够完全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所以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重点选好示范项目,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编写讲义,甚至编写教材。

2、正确处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并不是日常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却不可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它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应用性比较强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而传统教学法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学生对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掌握都比较牢固,这在理论课表的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在具体运用中中两者可以交叉使用,重视项目的完成,但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吸取传统教学法的长处,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体现在项目中的小模块上,从而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

3、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需要充当协调员。

教师应当创设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协商解决各个难关,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应当做好对各项目的评估总结,在评估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教师应当发挥好协助作用,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意义建构,充分地展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第7篇: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家彼此相互依赖,平等相待,最大限度地共享利益。学习者与其他人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协作,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上好课,而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共同体”须具备以下特点:

1.整体性。学习共同体各要素作为密不可分的系统,是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共同体的成员具有体性思考,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而且感受到团体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各成员把自己看成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助学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互相信任、交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学习中的离散状态集中起来,达到超过助学者讲解、学习者被动学习的效果。

2.互动性。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学过程的实现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使各成员之间开放、自由地交换观点、交流意见和相互合作成为可能。这不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而是对信息深层次的理解、加工、吸收的过程。每个学者都与其他学习者分享自己的见解,同时又接受其他人的影响,丰富、扩充自己的知识,并提高自己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即自主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可以充分发展。

3.规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习共同体中同样需要制定一定的规范和评价标准来督导学习者的学习和共同体的发展。积极健康、公平公正的规范,是建立具有凝聚力的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也是学习共同体持续发展的保障。相同的学习目标、相似的价值取向和相同的规范,成为学习共同体的“粘合剂”,它们共同规范着共同体成员的行为,感召和凝聚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4.身份转换的灵活性。即在学习共同体中,参与者的身份是可以重建的。任何人都可能以特定身份或角色与一个或几个相同或不同身份的人联系交往,交往的开放性使每个个体都可能最广泛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通过不同身份的构建和体验,学生处理不一样的学习问题,从不同的学习角色中体验不同的收获。通过身份的转变,学习共同体成员获得了知识上的分享,思想上的交汇和情感上的满足,提高了协调能力、合作精神、沟通能力。

二、“数据库与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建议

以构建“学习共同体”为理念指导“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改革,本质是将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获取,带着一种归属、认同心理积极地参与和体验共同体的学习生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设计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内容是否新颖,是否有扩展性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果。(1)引入导学案例。教师应为每一章设计一个导学案例,案例中尽可能包含本章节主要的知识点。在讲解之前,请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新控件、新属性、新方法,可否有其他的方式实现。当然此案例的设计要尽可能有趣、实用,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案例的延续性,从而保证学生思维和知识的延续性。例如,在讲解建立简单应用程序时,可以引入案例。设计一个计算两数乘法c=a′b的VB程序,要求用两个文本框分别输入乘数和被乘数,一个文本框输出计算结果,并且用标签分别标示三个文本框的作用。三个按钮分别是计算按钮、清除按钮、退出按钮。而在讲解基本控件,如文本框、命令按钮的使用时,可以将上面的导入案例功能进行扩展,引入新的知识点。扩展功能包括:用户重新输入时,数字被全部选中;输入完毕,判断输入的是否为数字,如果正确则聚焦在下一个文本框,不正确给出提示;乘数与被乘数修改时,计算结果应该清空;点击清空时,光标定位在第一个文本框。这样,学生在思考和扩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了新的知识点。(2)分层设计实验课题目。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体现出层次性,并将其难易程度标识出来,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题目。这样可以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并使其体验到选择的权利,从而增加其学习动力。如果有不积极参与的成员,教师应该主动关心、引导,鼓励所有成员一起来探讨、交流思想,相互协作,使学习者获得人际性支持,并从中得到鼓励和支撑。

2.轮换角色组建合作性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编制导入案例将要讲解的新知识点设计其中。讲解之前,以就近为原则,将学生3~5个人组合为一组,大家通过查找案例、课本,在小组成员间进行分工,形成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教师通过随机点名程序确定程序演示小组给大家展示小组成果。然后请其他小组来评判和完善或者提出新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彻底改变了教、学角色,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本体,以学生的感受为驱动,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自觉、主动地学习了新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学习时间划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学大纲中较为简单的题目,复习和吸收基本知识。此阶段中,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大一新生来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同学采取妥协逃避态度,部分同学自己闷头研究。前者往往会丧失对本课程的兴趣,甚或完全放弃本课程;后者则会在很小的问题上浪费宝贵的时间。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同学,使其尽早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小组协作完成具有扩展性的题目。学生以自愿原则划分为固定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根据任务不同划分为界面设计、代码设计、方法设计、小组秘书等不同角色。每完成一次任务,小组成员要进行角色轮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成任务,形成任务说明书和程序。最后,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程序,展开小组间、每个成员间的探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8篇: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1)在课程概述中,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内容间的关系,强调课程先修课程为C语言。后续课程依次为Java高级编程、Web系统开发、JavaEE编程。3门后续课程与该课程共同构成Java课程体系。(2)课程教学安排包括收作业、辅导、答疑等,总学时为32学时(20学时理论+12学时实验)。作业包括5次实验报告+1个软件系统(2~3人协助开发);考试形式为期末上机考试。考核指标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3)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需告知学生课程实验作业要落到实处,具体做法是结合教学安排,每次实验课均有课程实验报告的上交、批改与成绩评定,同时鼓励优秀学生参加软件大赛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中[3]。(4)在学习的方法与大学生活的指导方面,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着手,让学生在开始学习课程时获得认可。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在第一堂课上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优势,让学生获得学习信心,通过课堂拓展知识的介绍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活指导从确定学习目标(要有理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搭建知识结构(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结交优秀朋友(通过和优秀的人做朋友促进自我提升)、打理求学时期生活几方面进行,可借助俞敏洪北大演讲辞、IT学生解惑真经、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感言、马云的故事等材料,注重课程学习的与时俱进及开放性探索。

2核心课程网站建设

核心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搞好核心课程建设对于加强专业教学,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依据河南农业大学“2012核心课程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核心课程确定、核心课程团队建设、核心课程网站建设、核心课程建设成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按照学院核心课程网络平台建设要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程建设中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课程实验指导书的修订和网上共享,对学生参考用书、例程源码、实训内容、考试模拟题库等教学资料进行统一和网上共享。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课程网站下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以及辅导材料等,了解课程学习的各项信息,下载课程拓展知识、各章节的自测题、软件大赛试题库和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课程网络平台还提供电子邮箱和网络论坛等联系方式,方便老师和学生进行课下的交流互动。借助新的信息流通渠道进行课程教学,也是课程开放性探索特点的一个体现。核心课程网站建设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该课程多位主讲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力量。统一的教材与授课内容进度和宽广的网络平台也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事实确实如此,从课程学习过程选的优秀学生在软件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3优秀学生上台展示演讲

优秀学生上台展示演讲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①大学生活态度、人生感悟、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的分享;②课程实验作业的优秀代码讲解与分享。曾经有一位非常成功的教育界人士这样说过:教育从来就不是万能的,但是通过教育过程的实施让受教者自我提升却切实可行。作为专业课教师,笔者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怎样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其为课程学习付出的努力,认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提高和点滴进步,让其获得信心以进行后续更加艰难的学习。上台展示演讲是肯定学生、增加学生自信心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拓展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参与演讲,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态度、人生感悟、课程学习心得,激发主人翁意识,锻炼自我展示能力。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展示演讲,学生可以获得认同感、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增加学习自信心。在每次Java程序设计理论课程讲授完成以后,授课教师会随堂布置相应内容的上机实践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准备好相应的练习内容,以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率。教师会在实验课的最后20分钟,针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小结,挑选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展示和讲解代码的机会,通过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和进步。另外,课程实验作业的优秀代码讲解与分享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及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激励,便于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同时还有利于为教师科研课题项目和软件大赛等活动选拔人才。

4软件大赛引导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在进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时,强调让优秀学生通过参与全国性的软件大赛进行锻炼和提高水平,充分发挥软件大赛对课程学习的引导作用。例如,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竞赛试题范围和难度均高于本科教学标准,对参赛者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学院在组织实施软件大赛时,具体实施步骤分为全面动员、重点培养、初级筛选、初赛前辅导、决赛前集训几个环节。由于学院的重视、相关部门有条不紊地组织以及学生的辛勤努力,我们最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为课程教学实施树立了榜样,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Java程序设计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动员学生提前做准备。在课堂讲解知识点时穿插介绍参赛样题,让有意参赛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既学习好相应课程,又拓宽知识面。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对于连续3次上台展示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通过单独谈话、赠送学习资料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初赛前3个月,学院开展全院范围的软件大赛选手初级筛选,表现优秀的学生获得学院资助参赛报名费资格。初赛报名工作结束后,软件大赛指导小组为每名参赛学生指定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初赛督促辅导。初赛获得省级一等奖的选手会获得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在参加决赛前,指导小组会集中所有选手进行集训,邀请前几届参加决赛并获得优秀成绩的选手介绍决赛经验,总结考点要点,模拟决赛场景,切实提高水平,确保选手从容冷静地参加决赛。如今信息社会资讯发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从社会、行业发展中汲取新内容。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以软件大赛为引导,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与行业同步,促进开放式教学探索的有效实施。

5校企联合实训

实训环节是每个学生学习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它将一个学期内所学到的Java知识合理地结合起来[5]。实训时间设置在课程学习所在学期的最后2周内进行。在实训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课程实习任务将与企业项目实训联合,实训教师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和企业项目培训师共同担任。实训教师精心制订严密、合理、可行的实战训练课程,选择需要较强动手能力且开发规模适合学生的项目。实训按照软件企业中软件开发团队的运作模式,对各开发小组的学生进行培训。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整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从需求分析、模块设计到代码编写和系统测试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实训也是体现课程开放式教学探索,与企业、就业、社会环境等融合的一种措施。

6系统大作业训练

为全面检验学生的各项能力,如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个人知识面的拓展、编程实践操作熟练程度、系统开发总体性把握、应用互联网络媒介获得知识等,在课程授课和联合实训结束后,每位学生必须要提交一个Java实现的完整的小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系统大作业。大作业的得分折合计入平时成绩。系统大作业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的上机实验任务,平时的上机实验任务短小明确,着重突出某个具体知识点,而系统大作业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连接基本技能和技巧,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课下自学和课程关联相互联系且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了课程联合实训的基础,学生有能力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信息管理系统类项目进行设计和编码并撰写大作业报告。独立完成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掌握完整系统开发的所有环节。自行选择项目的基本原则包括:①要求所选项目覆盖Java程序设计课程关键知识点,如GUI设计、多线程、数据库连接等,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②要求有一定的工作量,代码在500行以上。

7灵活考核形式设定

课程期末成绩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一种评定,良好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有正面导向作用[6]。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上机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上课出勤情况、上台展示演讲情况、上机实验作业完成情况、系统大作业完成情况。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是学生上机考试的成绩。期末上机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考试系统,在考试系统中抽取题库中试题,完成作答并正常提交试卷。其中,对于客观题系统自动判卷得出成绩,主观程序设计题则由改卷教师统一判卷给定成绩。校企联合实训环节的课程实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提交作品的等级单独给出,同一个实训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等级相同,强调的是小组内成员的团队协作。整个考核体系不遵循传统的“一张试卷定分数”方式,考核指标多样化,强调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如果想顺利地通过考核,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得自己平时多动手、多实践,提升自主学习与上机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8结语

第9篇: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编程能力;团队学习;创新素质

近年来,社会对软件人才需求大量增加。据信息产业部最新报告显示,我国目前软件人才缺口高达40万人,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也是逐年增加,然而,他们的就业情况却变得越来越困难[1],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找不到工作,不得不选择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大量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出现IT产业用工荒。原因在于IT企业需要大量的有一定编程能力的人才,而我们毕业生通常在这方面达不到企业的基本要求。例如,谷歌和百度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都要进行程序设计方面的笔试和面试,而许多毕业生被企业拒之门外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测试过不了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没有把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

笔者介绍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如何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加强学生程序设计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

1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成才的基石

计算机专业从教学、科研到应用都离不开程序,程序设计能力应该成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程序设计能力应该是检验毕业生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是衡量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学生今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技能[2],同时也是检验学院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哈尔滨师范大学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在近年来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把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学生只有在低年级打下坚实的程序设计基础,才能在高年级的学习中做到深刻理解、应用自如。否则,高年级所学的知识必定是“理论的巨人,程序的矮子”,最终成为空中楼阁,因而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2组建学生专业协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国内许多高校以往传统的办学经验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作业、考试等几个环节完成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有限的教学时数和定量的教学任务,难以掌握课程要求的所有内容。而课下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监督形式,往往造成学生课堂学会、考试高分、考完全忘的现象。

为了提高学生编程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课余的海量时间,在多年的办学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一条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学、带领学生创新的道路,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1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兴趣成立多样化的协会

国家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团队的建设,国家、省和高校都设有大学生创新基金[3]资助的项目,目的就是鼓励高校组建学习型、研究型的学生团队,培养他们程序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为了把学生团队建设常态化,根据学院专业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学院成立了ACM竞赛协会、机器人足球协会、游戏动画设计协会、嵌入式设计协会、应用软件设计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组织,为每一个协会组织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并采取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建自管的原则。

2.2会员管理

我们成立的所有协会组织不分年级、不分专业面向全体同学开放,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提高全体同学的编程能力和设计能力,为他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从而提高学院整体学生实力、为高年级学习和创新做准备。学生协会组织的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会员一般分为预备会员、初级会员和高级会员三个级别。所有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自动成为所有协会的预备会员,也就是协会潜在的发展对象。预备会员通过本人申请,随时被吸收为协会的正式初级会员。初级会员在协会中要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设计任务以及考试测评达到高级会员要求时,经指导教师同意转为高级会员。如果不能完成初级会员的任务,可选择申请退会或继续完成初级会员任务。

为了加强学生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潜力,高级会员在协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高级会员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本协会领域内高水平的研究和学习。另一方面,所有初级会员都必须加入某一研究小组,由高级会员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向初级会员布置学习或设计任务,并负责任务的检查、验收和辅导工作。高级会员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成立若干个由2~6人组成的项目小组或团队,负责开发软件、设计作品或参加竞赛。

3学生协会工作方案

为了让参加协会的同学切实得到锻炼,让每个会员都动作起来,也为了实现以协会带动全体同学学习风气转变、以学会促进全体同学编程能力提高的总体目标,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高效的协会工作方案。

3.1设置学生助教,指导全体同学学习

为了提高所有同学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每个协会根据自身的方向负责若干门专业课程,从学生的角度指导、干预全体同学的学习是协会一项重要的工作。例如ACM竞赛协会负责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等几门课程,应用软件设计协会负责、Java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几门课程,嵌入式设计协会负责计算机接口、嵌入式系统原理、ARM体系结构与编程等几门课程。为了开展工作,学院在协会的所有会员中选择若干名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会员做学院的兼职学生助教。学生助教的工作职责是负责某一门课程的辅助学习,学院和协会规定学生助教的工作内容如下:1) 要制定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实施;2) 调查所负责课程一个学期的学习状况,期末写出调查报告;3) 辅助所负责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单元测试、月考等的出题、评分、讲评等工作;4) 整理、补充所负责课程的例题、试题库、实验报告等课程资源。

通过学生助教岗位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为任课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课外支持,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料。

3.2面向大一新生,加强学习引导

大一新生从高中走进大学校园,对本专业课程往往比较陌生。尤其是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对学生今后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因为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设计特殊的思维方式而没有学好甚至放弃了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专门为协会布置一项特殊而又艰巨的任务。

大一新生入学后,立即安排协会中的学生助教深入到新生当中。协会针对新生要设计详细的工作方案,指导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安排学生助教在课堂教学之外每周定时对全体新生进行辅导、答疑,辅助任课教师进行作业批改、作业讲评等工作。

为了监测大一新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助教协助任课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测验或考试,随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进度和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大一新生迅速投入到本专业课程学习当中、迅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提高大一新生的编程能力和设计能力,激发大一新生学习热情,同时也为积极吸收正式会员做准备。

3.3开展专题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协会的高级会员,指导教师都制定一整套专题训练方案,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3.1通过项目驱动,逐步提高学生能力

首先,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设置若干难易程度递进的专题训练题目。例如,针对ACM竞赛协会的高级会员,专门设置了ACM竞赛集训专题,包括编程基础专题、基础算法专题、数据结构专题、图算法专题、搜索算法专题、组合数学与数论专题、计算几何专题、动态规划专题等;针对应用软件设计协会的高级会员,专门设置将近100个软件设计项目,覆盖桌面应用和网络应用,覆盖C++平台、Java平台和Linux平台,为学生学习软件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选择空间。

其次,根据项目内容的难易程序,将所有项目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四个级别。初级项目是入门级项目,主要检验会员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会员在完成一定数量的初级项目后,可以申请中级项目。中级项目是小型综合的设计类项目,需求一定数量的编程代码,考察会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完成一定数量中级项目的会员可以申请高级项目,高级项目指的是大型综合类设计项目,需要大量的程序代码和设计文档,考察会员创新能力。会员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践,编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循序渐进地稳步提高。特级项目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企业或教师的科研项目实践,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规划、研发、测试等各个环节。企业和学校充分利用学生智力资源,学生也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科研环境,努力使学生的劳动直接转化为企业生产和科研成果。

3.3.2组建团队,协作学习

团队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4],协会所有高级会员根据需要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每组由2~6人组成。项目小组的组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同伴教育、协作学习的潜力。为了使团队更具有生命活力,我们特别在团队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组长负责,动态管理。具体做法是任何一位高级会员都可以申请担任组长,明确专题任务。经过指导教师同意后,组长面向全体高级会员招聘组员。在小组学习、研究过程当中,根据实际情况组长可以随时解聘组员或者组员提出辞职。

一个小组在完成学习或研究任务达到指导教师的要求时,可以申请项目结题。然后,小组可以继续完成下一个专题任务,或者解散再重新建组。

3.3.3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老生带新生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5]。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协会内部设置了大量的学生助教,学生助教负责对大一新生和初级会员的辅导、答疑工作,同时也负责对高级会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某个小组在其研究的问题中遇到困难后,首先求助协会中的其他高级会员,在充分讨论与分析之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指导教师设专题讲座引导大家共同解决。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掘学生之间同伴协作学习的潜能,真正完成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意义构建过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牢固的,打下的编程基础才是坚实的。

3.4建立完善的比赛和奖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也为了彻底转变学风,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比赛和奖励机制。协会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举行协会内部的学科竞赛,学院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举行学院级各种竞赛。同时,在协会和学院竞赛的基础上积极组建团队参加省级、部级或者国际级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为了使这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哈尔滨师范大学每年拨专款用于学生参加比赛的各项费用支出,学院也对获奖同学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 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2]。我们的学生通过参加协会活动和参加各项比赛,在团队中协作学习、沟通交流,通过学习和比赛成绩赢得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尊重,毕业后在企业中得到社会认可,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实践证明,我院自从实行学生协会机制以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大大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去校外网吧玩游戏以及吃喝娱乐的现象明显减少,学习风气明显好转。

3.5校企合作,在项目实践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完全彻底的校企合作办学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6],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我院在学生协会促进教学的同时,也引入了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

首先,各个协会每个学期都请相关企业精英到学校讲座、组织协会会员到企业参观学习。通过这个举措增强学生对行业的了解,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对企业人员学习和工作经历的了解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协会指导教师也会利用各种机会深入企业,与企业人员共同设计协会项目的题目,使学生在协会内完成的项目贴近前沿、贴近企业需求。

另外,协会还会组织优秀会员参加企业实际项目的设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一年时间里,由采用校企双师制,指导学生参加企业项目的研发设计,参与企业运营管理,直到最终把学生交给企业。

至此,我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依托学生协会的从课内到课外再到企业的立体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都可以参与协会的活动,都可以在协会的指导下学习和成长。

4实施效果

通过对学院近几年学生协会数量、会员数量及获奖人数的统计,明显看到随着我院学生协会数量的增加和协会动作的不断成熟,学生的编程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都取得巨大的进步,学生获奖的数量和层次逐年提高,如表2所示。

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升高,落后的传统培养模式很难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脚步,计算机专业学生也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不得不选择其他行业。我院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编程能力是从事IT领域职业人员的基本能力。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结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打好专业基础,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近五年来毕业生在IT企业或相关岗位直接就业率来看,如表3所示,我们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这也说明了我们学生的编程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企业的认可。

5结语

编程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竞争就业市场的生命线,只有具备坚实的程序设计基础,才能具备后续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才能在企业内的所有岗位得心应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具备发展后劲,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哈尔滨师范大学通过设立各种学生专业协会,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夯实了协会成员的编程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周荣辉,郝晓枫,赵宏宇. 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思考[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8):122-126.

[2] 袁国武,赵杨,赵征鹏,等. 依托程序设计竞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质量[J]. 计算机教育,2009(15):104-106.

[3] 周晓梅,刘跃华,罗志勇. 浅析“创新基金”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2):120-122.

[4] 周立军,廖红,乐为. 团队学习模式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 理工高教研究,2008(12):126-128.

[5] 刘万伦.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J]. 比较教育研究,2005(7):9-13.

[6] 于延,王建华. 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8):47-49.

Improve Programming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via Student Association

YU Yan, WANG Jianhua, ZHANG Long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