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训练计划总结范文

训练计划总结精选(九篇)

训练计划总结

第1篇:训练计划总结范文

关键词: 教练员 训练计划 训练情况

1.柳州市中学篮球教练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执教年限分析

柳州市中学篮球教练员没有一个是专职的,全部是体育教师兼教练员,他们既上体育课,同时也带篮球队训练。我们随机抽样调查市50名教练员,男教练员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84%,女教练员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16%;平均年龄41.2岁;学历层次大专与大学各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40%,与现代中学体制改革的学历要求是相吻合的;研究生学历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20%,与未来发展的学历要求是相一致的。教练员的职称等级情况:高级职称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36%,中级职称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46%,初级职称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18%。中级职称的人数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才是高级职称。平均执教年限14.2年。说明柳州市中学教练员中青年教练员占绝大多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工作的热爱程度是非常热爱篮球工作的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92%,持一般态度的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8%。说明他们的态度很积极,对篮球很热爱。但他们缺乏篮球训练经验和指挥比赛的能力及管理队伍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

2.柳州市中学篮球教练员训练经费的来源与落实情况

中学每年无训练经费的学校占市中学总数的84%,有经费的占中学总数的16%。经费落实情况(见图1),仅有16%的经费全部用于学生的占市中学总数的56%,一半用于学生的占市中学总数的44%,反映出市中学篮球训练的经费严重短缺。

3.中学篮球教练员在篮球训练中对场地的要求

市中学篮球训练的场地大部分在室外篮球场的占市中学总数的74%,室内体育馆占市中学总数的26%,训练场地条件差,场地非常紧张,无配套的训练设备。说明场地设施的提供非常困难,现有的场地远远满足不了中学教练员的需要。

4.中学篮球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情况

在被调查中学教练员中,62%的教练员制定周期性训练计划,22%的教练员制定了年计划,16%的教练员制定了月计划。说明了柳州市教练员为了应付一个比赛,制定一个应急计划,因此对周期性时间安排有计划。而没有长远的计划,同时每天训练计划也很少,甚至没有。一个队伍的发展必须要有周密的长远计划、周期性计划、月计划。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人才、高质量的运动队伍,如果没有计划则无从谈起。

5.柳州市中学篮球教练员每天、每次训练情况

市中学教练员每天、每次训练的时间安排与中学生的期望值是一致的。只是教练员希望每天训练二次以上的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78%;每天训练一次的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22%。他们希望学校能给更多的时间投入训练,保证训练时间的充足,才能保证训练的效果。每天训练的次数教练员与学生的要求出现反差。

6.柳州市中学篮球教练员待遇偏低严重影响其积极性

市中学篮球教练员训练待遇普遍偏低,影响其积极性。在调查的50名教练员所在学校每年给篮球队拨款用于篮球训练的只有3所学校,要求一星期训练6次,按每月训练24次,每次1小时来计算,其训练课时的报酬只有3―6元。而市中学生的其他任课教师一个课时补课费一般在15―30元,存在巨大的差异,不利于提高教练员的积极性。因此,训练中教练员的热情不高,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各级的教育部门对学校收费管理很严,将课外有偿业余训练视为乱收费现象;另一方面媒体的宣传有差异,未能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体育消费,导致学生、家长的观念未能得到转变,这些原因造成市中学推行“有偿训练”走向篮球市场化的道路步履艰难。

7.柳州市中学篮球教练员的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有绝大多数的教练员都是违规执教,虽然他们是体育教师的职称,但并没有真正达到国家规定的教练员等级任教资格证书的要求,即使一部分教练员具备了执教经验,由于工作环境差,很难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日常训练、生活中目的性不强,责任心不高,随意性较大。队伍管理尚未完善,部分责任心不强的教练员在教学中不重视训练计划的制定,甚至出现不备课的现象。因此训练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导致市中学生篮球训练水平不高,在全国也渐失领先优势。

结论

市中学教练员所面临的困难据结果显示依次是:“经费投入不够”占据22%,场地设施提供困难占18%,学校领导不支持、不重视占18%,训练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占12%,学生重视程度低占12%,学生的整体素质差、生源差占12%,家长不重视占6%。说明目前市中学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费无来源,场地设施太差等困难,严重影响了市中学篮球运动的发展。

作为一名业余篮球队的教练员,首先要协调好队员的学习与训练的关系,不能因为训练而耽误了学习。在篮球的圣地美国,NBA所有的球员基本上是大学毕业,他们在大学期间的成绩也是非常优秀的,所以他们在打球的时候比一般的球员拥有更多的智力优势,在今后退役的时候也有着更多的发展道路。这一点值得我们在今后对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反思与学习。

其次,教练员要想带好一支队伍,做到出成绩、出人才、出经验,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工作,培养出球队的核心力量。

一支队伍没有骨干与核心力量是不行的。在平时的管理训练中需要有人起带头作用。所有的队员都处于中学年龄段,自觉性不强、比较散漫,对比赛感兴趣,但是对于训练不感兴趣,爱偷懒。针对这种情况,教练员就要认真做队员的思想工作,帮助队员们提高认识;有意识地在队员中培养骨干与核心,以团结带领全体队员去完成训练比赛任务;教育队员:一要有坚定的事业心,有为篮球献身的精神,二要团结互助,有全局精神,三是刻苦训练,比赛有顽强拼搏精神。为了锻炼和提高队员们,在平时遇到困难时多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在遇到硬仗时更要锻炼队员们,锻炼出一支作风硬、技术精、打不垮的队伍。

综上所述,教练员要想带好一支队伍,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根据业余队的特点,加强科学化的管理,才能做好训练、比赛工作,培养、造就出更多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相飞,宣金传,李磊.中小学寒假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0:20(2):88-90.

[2]陈明清,张建军,易锋等.湖北省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趋势[J].体育学刊,2001:8(6):100-101.

[3]白喜林等.中国篮球运动的持续发展与篮球后备力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3):10-12.

[4]王水之.男子篮球少年运动员素质选材模型及标准的研究[C].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一):143.

第2篇:训练计划总结范文

第二条计划安排。矿在安排每年度生产和工作计划的同时,同步安排职工品行习练计划。品行习练计划按照集团公司“五必训”(在岗人员必训、新员工必训、新任干部必训、“三违”人员必训、入党纳新对象必训)原则,并结合矿当年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干部(含工程技术人员)和入党纳新对象品行习练计划由政工部提出,“三违”人员的品行习练计划由安监部提出,其他人员的品行习练计划由财资部提出。政工部负责计划的汇总,报矿品行习练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行文下发执行。

第三条品行习练的内容和科目。根据集团公司“十有”(思想有准、言行有德、团队有神、个体有力、学习有效、命令有威、工作有序、守纪有规、会议有章、环境有韵)训练标准,结合“三违”治理的要求以及矿管理特点,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品行习练内容和科目。每期集训班品行习练内容和科目由政工部负责制定,武装部协助。

第四条品行习练的地点和时间。职工品行习练原则上在矿工业广场范围内进行,少数人员或个别项目需到集团公司品行习练基地进行训练的根据上级的安排和要求执行。矿组织的品行习练每期时间为一周。

第五条品行习练教练。军训部分聘请部队现役教官进行训练(对于人数较少的班次,也可由武装部自行训练),其他科目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该科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训练。

第六条安全措施。每次开班前,由武装部根据学员情况和习练内容,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报矿安监部和分管安全的领导,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七条着装要求。参加品行习练的职工必须统一着迷彩服。

第八条组织实施。职工品行习练由武装部负责组织实施。武装部要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相关台帐。

第九条费用安排。品行习练所需相关费用矿给予充分保障,费用计划由武装部和政工部共同提出,财资部按财务管理规定严格审核把关。除学员着装费出各单位备用金外,其他费用从矿管理费中列支。

第十条组织领导。矿成立职工品行习练领导小组,矿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矿工会主席任常务副组长,经营副矿长、安监副处长任副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总工程师、政工部部长、政工部分管宣传的副部长、财资部部长、财资部分管职工培训的副部长、安监部部长、武装部部长、党政办主任、群工部部长、团委书记、技术中心主任、电讯中心书记、救护队书记、职校校长等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工部部长和武装部部长分别兼任办公室正、副主任。

第3篇:训练计划总结范文

最新关于优秀体育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重视体育、关注健康。特别是“非典”的突然侵袭,对体育更有了新的认识。本学年度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我校的体育工作,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以申办高中示范校为契机,以科研兴教为目标,进一步将研究性学习带入课堂,加强对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办学思想。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体卫工作的两个条例和一小时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强体育组的建设:

  对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育,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探索教

  学规律,发挥教育功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整体作用,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使体育组成为具有战斗力的集体。

  三、开阔新思路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三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面临当前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摆在我们体育组面前的任务更重了,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

  四、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五、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研组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好每周一节篮球课,普及篮球活动。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最新关于优秀体育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狠抓课堂常规,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堂课质量,根据大纲,新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体育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严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一舞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抓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

  我校是长跑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是长远的事。按照体育竞赛计划表,认真抓好的训练。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每天保证训练一个小时。并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要求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能成为体育特色学校而积极努力。加强田径队训练,争取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5、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召开体育教师会议,部署学期体育工作。

  2、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

  3、各训练队制定训练计划,健全梯队建设。

  4、一年级认真训练广播操。

  十月份

  1、一年级广播操验收。

  2、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十一月份

  1、做好《冬节三项赛》测试、上报工作。

  2、积极组队参加区毽绳比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训练队认真进行冬训。

  一月份

  1、考查学生体育成绩。

第4篇:训练计划总结范文

培训计划的制定(一):长期计划

(1)确立培训目标--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如通过培训来达到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总结及分析培训的特殊需要,可以确立需要通过培训而改善现状的特别目标,成为本年度培训的重点项目。

(2)研究企业发展动态--企业培训部会同有关的主要管理人员研究企业的生产营销计划,以确定如何通过培训来完成企业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一项生产经营目标的达成往往取决于一个或几个员工是否正确地完成任务;而要正确地完成任务,又取决于员工是否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检查每一项业务目标,确定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企业培训部还要与有关人员共同研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找到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寻求通过何种培训可以改善现状、实现培训的特别目标。

(3)根据培训的目标分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培训应列入业务培训方案;围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培训活动则应列入管理培训方案。因此,培训方案的制订是针对培训目标,具体设计各项培训活动的安排过程。企业的业务培训活动可分为素质训练、语言训练及专门业务训练。企业的管理培训活动主要是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系统的督导管理训练及培训员专门训练等。

(4)决定培训课程--课程是培训的主题,要求参加培训的员工,经过对某些主题的研究讨论后,达到对该训练项目的内容的掌握与运用。年度培训计划中,要对各类培训活动的课程进行安排,主要是列出训练活动的细目,通常包括:培训科目、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法等。注意培训课程的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各项目的训练课程之间发生过多的重叠现象;但范围也不宜过狭,以免无法真正了解该项目的学识技能,应主要以熟悉该训练项目所必需的课程为限。培训课程决定后,需选编各课程教材,教材应包括以下部分:培训教材目的的简要说明;列出有关教材的图表;说明表达教材内容的方法;依照下列顺序编写教材:教材题目、教材大纲及时间计划、主要内容及实施方式和方法,讨论题及复习的方法和使用的资料。

(注:你正浏览的文章由 课堂作文网www.kt250.com整理,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5)培训预算规划--培训预算是企业培训部在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时,对各项培训方案和管理培训方案的总费用的估算。预算是根据方案中各项培训活动所需的经费、器材和设备的成本以及教材、教具、外出活动和专业活动的费用等估算出来的。

培训计划的制定(二):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指针对每项不同科目、内容的培训活动或课程的具体计划。制订培训活动详细计划的步骤如下:

1.确立训练目的--阐明培训计划完成后,受训人应有的收效。

2.设计培训计划的大纲及期限--为培训计划提供基本结构和时间阶断的安排。

3.草拟训练课程表--为受训人提供具体的日程安排,落实到详细的时间安排,即训练周数、日数及时数。

4.设计学习形式--为受训人完成整个学习计划提供有效的途径,在不同学习阶段采用观察、实习、开会、报告、作业、测验等不同学习形式。

第5篇:训练计划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院两级管理 训练计划解构 训练计划路径 基地整合

引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精神,各高校纷纷制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一、学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思路

实施“训练计划”有利于学院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大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机制,更好地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开展形式:两级管理、立体化平台

训练计划的开展采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校级管理的职能主要是组织开展“训练计划”,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训练平台,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院级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创新创业“项目驱动式管理”,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落实训练计划的细节工作,确保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校、院二级在开展训练计划过程中,应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搭建训练计划开展的立体化平台。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的平台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设备器材、基地建设等硬件支持,规章制度的及时出台、氛围的营造、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等软件建设同等重要,后者往往是平台搭建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内容。

(二)开展路径:项目驱动、循序渐进

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构成了训练计划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低级训练项目为上级提供保障和支持。训练项目的开展以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为主线,以“项目驱动教学”为起点,创新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项目驱动强化实践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以工程实践中心和创业实践中心为平台,积极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二、学校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途径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1.深入项目教学改革。在现有项目教学开展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更多专业和课程上开展项目教学,以项目教学为起点,有序开展训练计划工作。

2.普及创新学分制。以学分制形式纳入各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计划中的有关项目活动,根据其活动情况或按取得相应项目的成果可以获得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修学分。

(二)完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1.建立“校院两级管理组织”。校级管理组织层面,在现有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完善工程训练中心的职能,负责计划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实施;成立校级学术性专家组织,服务于项目的申报、评审等工作。院级管理组织层面,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明确直接责任人、组建工作小组。(1)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教务处领导、各学院院长、系(部)主任、教学副主任及相关人员担任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经验交流。(2)建立健全工程实践中心的职能。将现有分散、院系自管的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整合为工程实践中心,集中为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场地、设施设备的支持,合理安排和协调创新团队的活动,提高实训基地使用效率。(3)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学校将组成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组长,教授、行业专家等为成员的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组建中,委员会名单见附件二)。专家委员会按照学校现有学科成立对应专家委员会,一是对工程实践中心的工作给予建议和指导,二是负责对申报项目的立项审核、中期检查、验收评审工作。

2.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为保证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度,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分块实施、突出特色,构建以项目负责制为基础的组织管理及运行体系。探索在师生培训、目标管理、考核评价、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上下级机构及二级机构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见图1)。

(三)注重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1.训练计划实现过程。以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层次为逻辑指导,以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为主线,以“项目驱动教学”为起点,创新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项目驱动强化实践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继而以工程实践中心和创业实践中心为平台,积极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2.训练计划实现形式。训练计划的组织由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经营模拟计划和实践体验计划等七个子计划构成。

以上七个子计划具体以学生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创业项目、创业指导、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课内外活动整合形成。

3.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管理。训练计划的实施应形成系统化的工作程序,以下以训练计划实施的过程分别介绍各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能。(1)教务处的工作职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负责制定各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细则,经学校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颁布实施。(2)各教学单位的工作职能。根据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细则,组织项目具体活动内容的设计,形成每学年(或每学期)的具体项目实施计划,编印项目指南,并在“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和校园网上公布。组织学生选择项目,并做好初审工作,汇总学生选项情况后报“创新创业工作专家委员会”。(3)工程实践中心和“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能。第一,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审查、确定学生选项情况后,在“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和校园网上公布;第二,工程实践中心和“创新创业工作计划专家委员会”根据确定的学生选项项目,具体实施对项目的组织、检查、评估和考核,并根据项目管理和学分认定细则对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成绩记载与学分认定;第三,各项目活动结束后,将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成绩及学分认定材料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务处),教务处进行成绩和学分的最终认定,并负责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成绩管理系统)。

三、校内外的保障条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后勤保障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学校在经费投入、基地建设、奖励制度等方面将给予支持。

(一)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团队活动专项基金”,根据各团队计划,对立项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等级给予相应经费支持。重点支持省级及省级以上竞赛活动,重点支持具有产品设计、加工、研发等类型的活动。各类项目级别的确定由学校根据相应标准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课外创新团队活动的课题调研、差旅费、材料费等。专项经费支出必须按照“按项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

(二)基地保障

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必须要有训练基地作为保障,在基地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整合校内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工程实践中心。为保障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可整合各院系的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为工程实践中心,实现基地与机制的结合,实现校内跨院系、多团队间教学、项目开展和基地管理资源的共享。注重工程实践中心的内涵建设,开发训练项目,提高基地利用率。

2.探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区。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开拓校外资源。高校、企业和社会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共享的路径,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区,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提供真实的社会生产经营环境。

(三)指导力量

建设咨询导师和指导教师专家库。学生可就感兴趣的创意或选题向全校各学科教师进行咨询,不断深化创意或选题的认识,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老师入库不设置门槛,只要是本校在编教师,不论学历和职称,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创造性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校园文化营造

为了让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营造创新氛围,对于完成结题项目的成果进行宣传:一是学校统一在校园网上发文,院系张榜公布,并按项目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报销研究经费;二是学校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表彰在项目研究中做出贡献的学生和教师,交流先进经验;三是院系召开师生总结大会,总结结题项目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活动积累宝贵经验;四是教务处对结题项目进行成果展示,在各系科教学楼前巡回展示,项目组成员现场讲解,并接受师生咨询。通过以上宣传推广活动,引发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关注,引导训练计划的深入开展。

四、配套政策

学校每年应安排预算经费作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项目活动进行资助,以保障计划的运行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此外,对训练计划工作做出贡献的院系、教师和学生个人进行其他鼓励办法。

(一)对学生的鼓励:奖励+表彰+学分替代

为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团队活动,学校将组织开展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评选活动,对取得优异研究成果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任务,提交研究报告(论文)等环节后,按成果和获奖情况记相应的课外学分。

(二)对教师的鼓励:奖励+额定课时减免+培训

为鼓励课外创新活动的开展,学校可组织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按照活动开展的记录、取得的成绩,对每年完成项目指导任务,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大学生课外创新团队指导教师每人给予30-50的当量学时补贴,此部分工作量不计入教师额定当量学时。此外增加大学生课外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科研项目的机会,学校根据需要提供技术、外语、创业等方面的培训,相关教学单位可将需求列入年度培训计划中。

(三)对院系的鼓励:纳入二级教学单位考核项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纳入学校每年对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考核指标中,并根据成果情况设立相应活动的优秀组织奖,用于奖励组织、管理单位和获奖学生所在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立明,何桂英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8(3):85-86.

第6篇:训练计划总结范文

Han Xiaofeng;Niu Yan'e;Chen Shuhui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改革毕业设计教学项目,实施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方式,通过建立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引导教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广泛联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的持续发展。

Abstract: It is effective cooperation way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at is, reforming of teaching project design and carrying out 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lleges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teachers with industry,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for professional tal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毕业设计 专业综合实践训练 实施与监控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implementing and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45-02

0引言

能力是在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它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就是说,能力只有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才能体现出来[1]。目前,高职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普遍强化了技能的培养,如何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能力,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值得研究的问题。

1专业综合训练的实施

1.1 专业综合训练项目的特点

1.1.1 时间安排合理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项教学项目,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近年来,本专业的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时间为6~8周,整体安排分为实作训练-专业设计-毕业答辩三个环节,其学习和工作内容安排见表1。

1.1.2 工作任务饱满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期间的工作量主要包括:师生共同协商讨论,初定综合训练工作计划。在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践活动,查阅企业技术文件,落实设计项目,填写“综合实践训练任务书”。企业技术人员现场讲授现行工艺技术典型案例,帮助车间操作人员参与生产,取得生产现场工艺数据,必要时进行工艺试验。指导教师给定3篇论文,学生通过使用Word软件编辑,学习专业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练习图片的处理方法,熟悉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格式。撰写0.3~0.5万字的实习报告或行业企业生产技术现状的文章。使用AutoCAD软件将企业的铸件或结构件、热处理产品蓝图转化为工程图的电子文档。制定工艺技术方案,编制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装备,填写工艺卡片。撰写2~5万字的生产工艺及工装设计说明书。撰写答辩提纲,进行30分钟左右的答辩,之后进行修改完善。打印设计任务书、说明书及图纸等设计文件,装订、封装及提交存档。

1.1.3 设计项目综合性强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运行。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大型综合性任务。材料成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有其它综合性专业实践训练,但主要是以课程为核心的综合训练,往往侧重于专业领域某一方面的训练,实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目标。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项目是在完成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和课程综合训练以后,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通过完成大型工作任务,系统地将知识和技能提升到能力层面。

1.1.4 教学资源的整合度高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所借助的资源包括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是指教师、教室、实验实训室的仪器设备、网络、图书馆等等。校外资源主要是指企业(车间)生产条件,包括企业各类人员、工艺技术及生产仪器设备、规章制度等等。

1.1.5 素质得到充分地拓展训练专业综合实践训练不仅使学生专业特定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职业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收集与处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1.2 专业综合训练的规划与实施过程[2]目前,本专业不断丰富专业综合实践训练过程和内容,将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提前到顶岗实习之前的第五学期(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时间为6周。规划与实施过程如下:①指导教师申报专业综合训练项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教学大纲,选择产、学、研项目。②教学管理部门监控,审核专业综合训练项目。③审查学生资格。要求学生已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相应学分。④专业综合训练项目立项。确定指导教师、学生及项目。⑤规划填写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提前一周,与学生商定选题,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⑥完成专业综合训练项目及任务。共计6~8周时间,校企合作,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完成训练任务。⑦成立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答辩前两周,成立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设答辩小组组长和秘书各一人。⑧组织评阅专业综合训练成果。答辩前一周,答辩小组评审,提出修改意见。⑨答辩。一周集中答辩时间,答辩后进行修改完善。⑩专业综合训练评价。答辩后一周,评定专业综合训练成绩。???提交专业综合训练作品。答辩后一周,指导教师负责验收。???工作总结与评价反馈。答辩结束后两周内,教研室主任负责工作总结,撰写总结报告。

2专业综合训练的过程监控

2.1 指导教师申报专业综合训练项目按照2~4名学生一组,各有分工完成一项专业综合训练项目进行规划,并说明各个综合训练项目的题目和选题报告,详细说明选题的依据、目的、要求、主要内容、训练方式、工作量大小及准备程度、现有技术和物质条件等,供课题审查和学生选择,这是审核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项目的依据。

2.2 审核专业综合训练项目审核通过的原则是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关系密切,具备产、学、研特征;具有“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条件;学生工作任务量饱满。这是教学管理部门的监控职责。

2.3 审查学生资格材料成型专业实施了学分制教学管理,进行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前,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学分条件。

2.4 专业综合训练项目立项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项目核准后对学生公布,由学生根据个人的职业愿望选择训练项目。指导教师负责解释教育教学资源情况,引导学生完成选题工作,协调学生小组工作和个人任务,使学生明确项目训练的目标和训练内容。

2.5 规划及填写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规划及填写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经系主任签字批准后送达学生。

2.6 实施项目,完成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时间为6~8周,整体安排分为实作训练-专业设计-毕业答辩三个阶段。实作训练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学生不仅亲身感受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现场,通过与人交流、与人沟通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素质明显提高。通过专业设计,学生通过查阅工艺文件和做试验,取得生产工艺现场数据,编制铸件、焊接结构件或热处理件的工艺规程,设计和选用工艺装备,撰写设计说明书等,实现专业能力提升。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训练场所在企业和学院两地轮换应该有合理的时间分配。由于专业综合实践训练的目的是“以实作促进学习,以学习提升能力”,企业和学院两种资源各有优势,六周的时间分配按“轮换制”安排,如图1所示。

2.7 成立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在答辩前设立了答辩委员会,按专业及课题方向分设答辩小组,每组4~6名教师,其中至少一名企业专家。以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为答辩小组组长,再设答辩秘书一人。组长组织协调答辩人员做出答辩结果评价,答辩秘书负责答辩场地的落实和主持答辩过程。

2.8 组织评阅专业综合训练成果答辩前一周,答辩组组长组织答辩人员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训练成果和作品进行初步评审。评审结果通过指导教师反馈给学生,做最后的修改和完善。

2.9 答辩答辩集中在一周内完成,学生可以旁听答辩过程。答辩以学生小组为单元,个人分别答辩。答辩时学生分别介绍项目情况、小组工作和个人工作,以及完成任务情况和毕业设计成果。教师针对专业问题和训练内容进行提问,每名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教师提出难度适当的问题,并对学生存在的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和训练作品失当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2.10 专业综合训练评价教师对答辩过程加以记录,并做出评价,提出建议。每位答辩组成员依据评价标准现场给出评价,由答辩秘书将答辩成员的评价结果进行计算,作为答辩小组的评价结果。材料成型专业答辩评价标准及答辩记录的格式见表2。

总成绩评定由答辩小组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两个方面综合评定。指导教师进行评价的依据包括企业实践及设计工作态度和考勤情况、工艺及工装设计水平、设计资料完整性和规范性、毕业设计说明书详实程度等。综合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五级。

2.11 提交专业综合训练作品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及答辩结束后,学生应提交的资料主要有综合训练任务书、工艺及工装设计文件和设计说明书,并提交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两种形式。毕业设计任务书。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封面、进程计划表、毕业设计内容及要求、技术指标、主要参考资料、指导教师评语、毕业设计答辩成绩等。工艺及工装设计文件。工艺及工装设计文件由指导教师在设计任务书中明确规定一般包括工艺图、工装装配图及其零件图。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说明书封面、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以上技术文件要求统一格式,统一印制,设计图纸按国家标准绘制,按规定折叠装订。

2.12 工作总结与评价反馈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负责工作总结,撰写总结报告。

3结束语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规范的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制度。通过专业教师的努力,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探索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产、学、研”合作路径,积极地推动了专业的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训练计划总结范文

一、充分了解与掌握制订周训练计划的基础依据,增强针对性

1.在制订计划的初期,对运动员进行初始状态诊断必不可少。在将要进行新一轮训练之前,通过观察、问询与测试等手段,收集每一位体育生的基础信息数据,如学生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各项身体素质、运动成绩、竞技能力、训练负荷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数据,我们才能在制订训练计划时有据可依,切合学生实际,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训练者要根据基础数据的不同,区别对待,制订出不同的训练计划,尽量避免“吃不饱”或“吃不消”现象的发生。

2.制订计划时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周期、个体,确定不同的训练目标、内容和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首先,要针对不同专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例如,对于排球专项体育生,计划的主要内容、任务应放在起重要作用的速度力量,身体协调性、灵敏性素质的提高上。可在每周二、周四早晨训练时安排一些负荷强度高、量大的跳深、负重半蹲起等练习,在下午安排一些强度较小的排球技战术练习。而对于田径中长跑运动员,则主要训练任务是提高耐力素质,增强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可在周二、周三安排3―5km的限时越野跑等。其次,应针对人体周期、训练周期、比赛周期等,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负荷量度。例如,在身体素质加强周,内容安排应以身体基本素质训练为主,负荷的量度要大,具体内容可根据专项技术要求确定,如短跑专项可在周二与周三安排200m×8的间歇跑,中间休息1分钟。结束时适当安排一些恢复性练习。而在周五身体处于疲乏状态时,则应安排一些负荷量度较小的改进技术动作的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的练习,以达到训练的最优化。

二、尽早选择专项,确定训练目标

根据训练对象自身素质、爱好确定运动专项是制订训练目标、训练内容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到体育师资力量的制约,一名体育教师要辅导二三十名体育生,且这些体育生有不同的运动专项,如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我省体育高考生除了考核专项技术外,还有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和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考核。所以,在体育训练时就应该根据考试项目,尽早确定训练目标,穿插安排训练内容。如果没有确定各自的专项技术,就没法根据向群训练理论安排训练内容,制订出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就显得比较盲目,没有侧重点。所以,在进行平时的常规训练时,就要根据不同专项素质的要求,选好专项,制订出不同的训练计划。

三、把握系统性,突出具体性

在制订周训练计划时,必须根据人体生理变化的周期、训练周期与比赛周期的关系,把握大周期训练计划系统性、框架性、稳定性的特点,小周期训练计划具体性、多变性的特点,处理好小周期与大周期的关系。大周期是目标、方向,是训练的纲领,统领小周期训练计划的制订。小周期训练计划必须服务于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突显出实施过程内容的具体性。例如在周训练计划中应穿插安排一到两次的力量性训练和恢复性训练。

四、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做好检查与评定并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一项计划制订得是否科学、合理,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得以验证。在周训练计划的落实过程中,通过与体育生的交流,结合体育教师对他们的外部表现,如训练时的表情、面色、身体协调性、技术动作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的综合分析和判别,从而准确地指导他们掌握自己的疲劳程度和恢复状况,进而确定适宜的运动负荷。我们要善于抓住具体的训练过程,使其落实到位。

第8篇:训练计划总结范文

关键词: 二次创业;训练;训练计划;有效途径

我国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需要与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合进行,创业教育的基础是课程设置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创业训练计划是创业教育的延续和深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我国旅游行业处于二次创业阶段,旅游经济、旅游市场、旅游企业需要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提出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型计划和创新性项目,推动旅游经济向前发展。我国教育部“十二五”期间的创业教育计划提出: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业、研究新项目。首先,通过导师指导,让每个学生模拟企业运行,通过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模拟创业企业实践,其次,在导师指导下,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运行的具有前瞻性的计划,推动市场发展。最后,运用旅游创业项目、技能训练为载体,与社会、企业、学校结合,形成创业心理训练、创业技能训练、专业知识转化训练、团队协作能力训练为一体的训练计划,总之,在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创业人才的培养及旅游市场向创新型转变。

一、 我国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旅游行业二次创业需要创意思维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教育培养模式可以激发、鼓励学生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客观专业知识、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塑造学生的创意思维。这样的创意思维具有创造性,改变了学生原有的传统思维活动,训练主要集中在实训、实践课堂,创新思维训练及创业项目训练,但目前创业项目训练缺乏旅游行业创业培训及相关创业教育比赛,更没有专项基金支持,因此,创业教育与训练仍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二、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结合,须建立在旅游项目建立的创业教育与训练平台基础上,这里的训练主要指创业技能训练。第一,旅游项目是实践教学的载体,与社会、企业是紧密结合,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教学的平台,通过旅游项目管理、组织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让学生参与实践创作过程,建立全新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和师资培养模式的标准,并以此为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在旅游创业项目中的创新思维训练认知、判断、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水平,达到以旅游项目为载体,与社会、企业、学校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此模式与创业、创新思维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在项目实践工作中,不断根据职位需求工作的积极性。第二,技法在职位工作总推动市场发展的创新性设计理念。这正是旅游行业二次创业的需求,技法通过技能培养训练可以提升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中的创业组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第三,创业意识培训,在实训基地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组织经营能力等创业组织能力及创业技能,会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师定时进行创业心理教育,在实训课堂中进行创业技能训练。可以学生的创业心理及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此模式可以形成创业管理中,具有专业知识的创业管理能力。以上四方面的训练,是创业教育在旅游行业中,通过旅游项目、技能实践课堂为载体,将社会、企业、学校结合在一起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创业心理、创业精神。推动了旅游经济向创新型转变的可能。

三、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计划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的结合,是社会、企业、学校与创业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紧密结合的产物。其中,创业项目、创业技能的结合,将会形成训练计划,这将更有效地转化学生创新、创业成果。首先,基于中小型企业的训练计划,针对中小型企业经营模式,进行知识、专业、技能的创业训练、创业拓展训练,提高融资、经营、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并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创业训练课程指导及创业拓展训练,培养双师型教师参与培训与指导。其次,进行案例教学,申请学校旅游创业项目,在课程、旅游项目中带领学生了解旅游企业经营方面的基本常识,为学生提供职业方面的指导,提供学生了解中小企业创业经营方面的优劣势特点学习,并针对案例,教会创业企业根据个体经营发展目标,进行长时间的创业教育课堂培训,允许学生申请相关基金进行旅游项目创业实训。或者申请国家相关基金进行实训。再次,通过拓展训练计划,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勇敢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将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创业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和培养。最后,通过训练计划,有步骤、有效利用时间,进行师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业经营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创业能力,形成拥有一定行业标准,符合课程设置和实践课程设置符合创业教育需求的创业教育训练教学模式,最终提高创业项目社会认可度,培育出的创业管理人才、创新思维人才的组织能力、融资能力、判断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符合市场需求。

四、 总结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旦建立,学生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的塑造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自信心在创业训练相关课程中得以实现。第一,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挖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第二,通过实践训练塑造学生创业技能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以致用,实现专业知识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第三,通过实践教师的正确引导,解决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认知、观念、品格、能力的塑造。第四,通过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旅游项目及技能实训平台塑造学生创新思维性、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及组织协调能力。总之,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实用性较强的创业教育与训练、训练计划的结合的产物。在形成创业教育教学标准和教师培训标准后,根据训练平台和训练计划,进行基金的建立、教学的培训、创业学生的选拔,选择能够进行创业培养的学生参与创业教育训练,将会培养出适合目前旅游行业急需的创新创业型高级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宁,创业教育与训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2)。

[2]王晓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特征分析[J],教材教法,2007,(8)。

[3]邓彦斌主编, 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实务全书点子[M], 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4。

[4]吴金秋等,高等教育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5]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1)。

[6]张丽,胡明花,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7]罗晨,魏巍,经管专业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与教师辅导[J],企业家天地,2013年第1期。

第9篇:训练计划总结范文

[关键词]运动训练;信息化;战略架构规划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30

[中图分类号]G819;TP3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055-01

0 前 言

运动训练信息资源是运动训练施训、管理和竞赛实践中一种具有战略价值和特性的核心资源。充分认识运动训练信息资源的战略特性及价值识别,积极开展运动训练信息化战略规划、治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运动训练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深入研究运动训练和竞赛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广泛利用,对运动训练成绩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通过合理有效地配置运动训练信息资源将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1 运动训练信息化的定义和本质

所谓运动训练信息化,就是以运动训练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运动训练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竞技体育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竞技体育组织的训练成绩和竞争优越性,这将涉及到对运动训练理念的创新,运动训练模式和流程的优化,教练和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运动训练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竞技体育组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运动训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运动训练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其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有关运动训练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竞技体育组织的训练运作和赛事决策提供数据。同时,运动训练信息化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包括竞技体育组织管理团队、教练团队和运动员团队理念的信息化,训练与赛事决策、训练管理信息化,训练模式和手段信息化的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开展信息化战略架构规划研究,将是运动训练信息化研究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2 运动训练信息化战略架构规划的主要内容

信息化研究与实践证明,无论是整个行业或某个组织,开展总体架构框架理论研究和应用,可以为该行业或组织的信息化总体架构所定义的内容和范畴起到指引作用。因此,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框架理论研究和应用可以加速和简化总体架构的发展和开发,保证运动训练总体架构设计的方案有全面的覆盖,保证总体架构不仅支持当前运动训练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而且还可以保证所建立的总体架构对运动训练工作中未来训练业务需求和发展有全面和快速的反应,使信息化总体架构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不断自我完善的竞技体育组织和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运动训练信息化架构设计是一个技术复杂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多方面综合交叉的设计,因此,必须有架构框架理论为这个过程和目标提供系统和科学的指导,而现有通用和科学的总体架构框架理论为整个运动训练领域和行业的技术规划、技术交流和技术规范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没有信息化总体架构的竞技体育组织就不能真正意义上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

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设计不仅是一个训练管理规划工作,也是一个运动训练和管理信息组织、整理和展示的过程。该总体架构是一个综合的、可以执行的、不断完善的行动方案,包括运动训练的战略方向、训练业务流程、训练和赛事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利用等。

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是竞技体育组织整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和体育竞技环境下,富有生命力和竞争能力的竞技体育组织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治理问题,包括组织的业务战略规划、资本计划、项目管理、人力管理(教练员团队和运动员团队)、风险安全管控、信息化总体架构。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环境和竞技体育环境下,尤其是举国体制下,尚无成熟的竞技体育组织“整体治理”的理念,但一些职业化的运动项目俱乐部也已开始了俱乐部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这对保证体育俱乐部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至为重要,同时对尚未职业化和俱乐部化的竞技体育组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为用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思维、理念、方法和手段管理运动训练中的科技和IT对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管理规划工作,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主要具有以下内容:

运动训练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标准化;

运动训练和赛事决策支持;

运动训练及其管理流程的有效梳理;

技术项目架构设计的标准化;

运动训练信息组织、整理和展示作用;

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框架和方法论;

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现状;

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未来目标。

3 结 论

运动训练信息化是以运动训练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运动训练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竞技体育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其核心和本质是竞技体育组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运动训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竞技体育组织的训练成绩和竞争优越性。运动训练信息化战略架构规划主要包括运动训练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运动训练管理标准化、运动训练和赛事决策支持等9项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M].第6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赵 捷. 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