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精选(九篇)

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

第1篇: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师范院校 舞蹈教材 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需求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国各大专院校也大量建立、壮大起来。师范院校也不例外,舞蹈系、舞蹈学院也纷纷设立,确实培养出了一大批舞蹈教师,走向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职业中等学校和群众艺术馆等工作岗位。我身为一名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师,从事舞蹈教学近三十年,对目前我国师范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感到有进行改革的必要。

一、高师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现状

高师舞蹈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生,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舞蹈爱好,并学了或了解一定的舞蹈基本常识者。大多数的学生是在高考前临时学一个舞蹈组合或一个成品舞,简单地练习一点舞蹈基本功,就来参加舞蹈的术科考试。也就是说,高师舞蹈生的舞蹈基本功大多是不扎实的,舞蹈常识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以说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多少舞蹈素质的学生。但又正因为高师舞蹈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生,他们的文化水平就比较高,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思维能力较敏捷,创造意识也比较强的优势特点。

因此,从总的来说,我认为师范院校舞蹈生的现状是:舞蹈专业水平低,文化水平较高,语言表达强,思维能力较敏捷,创造意识比较强。

(二)教材的现状

我从事舞蹈教学近三十年,对目前高师的舞蹈教材的现状很是担忧。其原因就是目前的高师的专门舞蹈教材还没有,据我了解,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舞蹈专业所用教材都是套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教材,此类教材培养目标是舞蹈演员,注重舞蹈技术技巧、舞蹈风格等学生的技能和表演方面的培养。

高师的舞蹈专业用表演专业类的教材,这从某种意义上就失去了“师范性”,而更糟糕的是运用这类教材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理由是:其一,由于用表演专业的教材,其专业的难度和要求就远远超出了高师舞蹈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使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也根本达不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和质量。其二,由于用表演专业的教材,没有充分发挥高师舞蹈学生文化水平较高,语言表达强,思维能力较敏捷等优势,使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能充分地发挥一个师范生应有的作用。

(三)专业的培养现状

由于高师舞蹈专业无具有“师范性”的专门教材,就导致了各高师舞蹈专业在培养、教育方面出现偏差:只一味地猛抓、狠抓学生的舞蹈技能、技巧,追求“高”、“精”、“尖”的难度动作,但由于学生的专业底子薄,又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忽视了舞蹈师范生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上不能运用自如地组织教学,不能以舞蹈理论为依据去讲解舞蹈的动作、特点和要领,甚至对中、小学生这些教学对象该从哪里开始进行教学都不清楚。

因此,为了改变高师舞蹈专业的教学现状,我认为高师的舞蹈教材要进行大胆地改革,通过改革才能达到高师舞蹈专业培养的目标——培养合格的舞蹈教师。

二、改革高师舞蹈教材的建议

(一)根据高师舞蹈学生的特点来修定教材

高师的舞蹈教材只能把舞蹈表演专业的教材作为参考或作为补充教材来运用;高师的舞蹈教材原则上是以教舞蹈最基本、最基础的舞蹈理论、舞蹈技能,舞蹈的知识面要“广”,但不要追求“精”、“尖”“深”、“难”。其目的就是要舞蹈师范生在大学四年的努力学习下,能很好地把握舞蹈的基础理论和舞蹈的基本技能,并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紧密地联系。

(二)根据高师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修定教材

高师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群众艺术馆的舞蹈教师。围绕这个既定目标来修定教材,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我认为修定教材的总原则就是要根据学生实际,要突出“师范性”。

1.教材要突出舞蹈技能的“基础性”

由于舞蹈师范生专业素质较差,因而教材要注重舞蹈技能的基础性教学,杜绝教材以高难度技术技巧为教学宗旨,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达到基本目标。

2.教材要突出舞蹈的“师范性”

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舞蹈教师,这一特殊性就决定了教材的性质,应注重“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我认为应加大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要加大教育学、心理学、舞蹈教学法等师范教育方面的知识,加大教学试讲、说课和教学实习的力度,使学生能把握好今后的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教学的基本程序。

3.教材要突出舞蹈的“实践性”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不只是在教室里学得好,而是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教材要适时地安排在中、小学等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交流、教学辅导实习、教学演出等,使学生能在每一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积累经验,接受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第2篇: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

摘 要: 实施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思想和从教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师资紧缺问题,为基地学校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提高了学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水平。学前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方向包括:完善规范制度;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实习基地;加强科研,努力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建立“三位一体”机制;向顶岗置换迈进。

关键词: 学前教育 产学研合作 教育实践研究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邢台学院具有107年的师范办学历史,为基础教育培养了数万名师范毕业生,师范教育是邢台学院发展的根基。2002年,学校升格成为综合性本科院校,师范教育数十年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再加上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变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师范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必须通过统一考试。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突出应用型、地方性并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中认识到顶岗实习是教育形势发展与专业改革的需要,是将学前教育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推向深入的最好措施。

一、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学院实行的“精实课程制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多次论证,并不断修改。为了满足当地教育发展的要求,基本上两年就要对课程、大纲及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当前正准备对2015版的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在2015板的学前教育本科教学计划中,主要设在“两个平台+四个课程”,也就是通识教育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前者主要有思想政治模块、外语模块、科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后者主要包括军训、教育见习、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学分等。四个课程包括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教育类课程、技能类课程。技能课程有:简笔画与手工、教师书写技能、幼儿教师语言训练、幼儿舞蹈创编、儿歌伴奏与弹唱、幼儿歌唱与训练、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有:大学数学、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国学概论、学前儿童文学、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幼儿玩具教具设计与制作、乐理视唱、钢琴基础、舞蹈基础、声乐基础、蒙台梭利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法 ;教育类课程有师德与法规、教育科研方法、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艺术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有:婴幼儿健康教育、婴幼儿保育概论、婴幼儿家庭教育、婴幼儿营养学婴幼儿素质训练游戏、亲子教育、儿歌创编、学前教育法规、特殊教育概论、中外学前教育史、家庭教育学、学前教育名著选读、儿童心理咨询、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教育评价。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为顶岗实习做好了准备,因为要空出一个学期的时间要到一线去上课[1],也就是将8学期的课程压缩成7学期。

二、 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为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从教技能,学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对幼儿舞蹈、儿歌弹唱、幼儿活动设计的考试内容、评分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职业技能测试合格者发《学生基本技能合格证》;成绩优秀者发《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特长生》证书,学院还设有大量实训室,如手工教室、形体训练室、蒙台梭利实验室等,为学生从教技能的提高提供方便条件。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考核方案如下:

1.对幼儿舞蹈技能测试要求。

考试内容:考生自选一段幼儿舞蹈,既要有舞蹈的表现力又要体现出该舞蹈的特性,时间要控制在3分钟以内。

评分标准:

A 99―90分,舞蹈动作熟练,舞蹈风格把握准确,节奏清晰,可以很好地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有良好的肢体语言表现力。

B 89―80分,舞蹈动作较熟练,舞蹈风格把握较准确,节奏较清晰,能较好地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有良好的肢体语言表现力。

C 79―70分,舞蹈动作不熟练,舞蹈风格把握不够准确,但节奏尚可,不能较好地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

D 69―60分,舞蹈动作不熟练,舞蹈风格把握不够准确,节奏不清晰,无法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

2.对儿歌弹唱技能测试要求。

考试内容:考生自选一首伴奏儿歌,能连贯流畅、富有表地情地弹唱,时长在3分钟以内。

评分标准:

A 99―90分,富有表情地弹唱,能准确表现歌曲内在的情感及场景,弹奏流畅,不中断,节奏、节拍、指法准确;速度适中、稳定;能体现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

B 89―80分,能完整弹唱儿童歌曲,节奏、节拍、指法准确;速度适中、稳定、弹奏流畅、不中断;能体现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

C 79―70分,基本可以完整弹唱儿童歌曲,节奏、节拍、指法基本准确;能体现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

D 69―60分,不能完整表现儿童歌曲,节奏、节拍、指法不准确;弹奏得不够流畅。

3.对幼儿活动设计技能测试要求。

第一活动目标,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第二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要详细、清晰,与活动目标相对应,能体现活动目的和要求。第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设计要关注幼儿活动,要层次分明,^渡自然,活动方式要机智灵活,过程要完整。第四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安排合理,保证幼儿活动完整,有师生互动环节,能完成活动要求。一般时间要求在110分钟内完成。

三、学前专业产学研合作的成效

1.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思想和从教技能。

学生在校内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之后走上讲台,才准确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讲台上的实战,实习生的胆量、自信心、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关爱之心、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之心都得到提高和升华;实习生在研究教材、观察学生、备课、撰写教案、批改作业、考试命题、教研活动、社团活动、保教活动等从教技能方面得到强化,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的学生说:“顶岗实习一个学期,让我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广大辅导员感慨:“实习归来的学生长大了,懂事了!”正如2014级学前本科四班的叶焕林顶岗实结的那样:“这学期我在佳美阳光幼儿园完成了我的实习工作。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满满、感受颇多。首先我要感谢的是这帮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她们单纯的想法、天真的笑容,以及他们在学到知识后开心满足的样子会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和他们在一起的点滴将会是我未来日子回味最多的珍贵记忆。无论是在学校的学习中还是在社会的历练和与人的人际交往中,我都以为自己一直在认真地学习、生活着,我让自己不断地去学习、改正并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曾一度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自身要求也很高的一个女孩,可是当真正看到这帮孩子的时候,坚硬的心开始慢慢融化,他们那么小,却有着那么大的力量,他们的简单、纯真震撼着我,我开始审视自己并渐渐明白,在我不断地寻找机会想要在社会中历练、成长自己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同时也丢失了一些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孩子身上的真,这使我停下匆忙赶路的脚步去反思自己的初衷。再次拾起初心的自己对孩子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会带着敬畏谦虚的心去看待这些小精灵,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2.提高了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W生要走向社会,接受检验。通过顶岗实习,让实习生提前了解并学会适应与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交往,消除书生气,强化耐挫力;在基层顶岗实习,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强化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活自理技能。实习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顶岗实习为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奠定了基础。

原来,学生撰写论文,实践性论文占的比重非常小,并且质量不高。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要完成教育观察、调查报告等环节,在完成实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初步进行教育调查,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选题不再无所适从,不再空对空。顶岗实习为本科生的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奠定了基础,自然毕业论文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4.顶岗实习为最急需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缺问题,为基地学校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教师教育学院已进行了五个学期,安排了近千名学生,到邢台市的11个区县的64所小学和42所幼儿园开展顶岗实习、开展支教活动。有的实习基地是刚刚开始一个学期,有的是连续进行了5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基本保证了实习的连续性。这些实习学生服从基地单位的安排,任教所需的课程,做好了基本的保教工作,还为部分中小学把社团活动、广播站、广播体操等课外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提高了学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水平。

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的表现,反映了我校的培养质量,所以顶岗实习中的信息反馈是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依据。因此,我们学校边组织顶岗实习,边思考校内育人体系的改进,学校服务地方的针对性和实际水平得到提高。随着顶岗实习的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效果越来越显著。

四、学前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方向

1.完善规范制度。

急需制定《邢台学院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办法》,明确顶岗实习的管理职责,明确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部等部门的职责;明确巡回指导、教学指导教师的选拔、职责、待遇、管理等内容;明确顶岗实习中辅导员职责,学生的任务、待遇及奖惩等问题;明确在实习基地聘请指导教师的办法。明确各项相关经费的标准,对实践教学经费合理划分,保证顶岗实习经费及时到位。用制度规范工作,完善管理,调动各方积极参与,推进工作[2]。

2.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实习基地。

使既有岗位需求又有指导能力的基地逐步稳定下来,这样对双方都有利。对需求不急迫、没有指导能力的基地进行调整,既要照顾到面又要重点照顾地双向促进。

3.加强科研,努力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与基地单位联合,做课题立项,开展研究,探索一条适合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有关学前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省级、市级课题有6项,有的结题,有的还正在研究之中。

4.建立“三位一体”机制。

建立完善机制,实现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基地“三位一体”机制,共同负责实习的计划、组织、督导、考核和评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宏观协调,高校负责把关实习生的培养,基地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实习期间的生活、教学任务安排协调和教学指导,与高校共同评价考核实习工作。

5.向顶岗置换迈进。

结合顶岗实习做好延伸性的在职教师顶岗置换。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探索实施顶岗实习与置换研修相结合的有效模式。按照各个学校所需实习生人数的1.5~2倍安排,让顶替下来的多余的老师参加由市教育局统筹的置换培训。可以让置换的老师来邢台学院培训,这样在校学生就有顶岗实习的空间和机会了。

教师教育学院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了五个学期的积极探索,正在走向全面开展阶段,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问题需要市教育局、邢台学院领导从客观上整体把控;有的问题需要基地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有的问题则需要教师教育学院沉下心来在认真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去改进。为促进师范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邢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相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度研究成果顶岗实习工作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姜莉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J].教育与职业,2009(26):89-90.

第3篇: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问题

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舞蹈基础和对幼儿的舞蹈训练中来练习自身的自然形态,使舞蹈的节奏感、灵活性和视觉性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学前教育是幼儿的启蒙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就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舞蹈水平都比较薄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水平,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时少

舞蹈是一门技能课,有着不同的舞蹈分类,每一种舞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其表现的形式。因此,每一种舞蹈有着独自的课程和训练方法。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是不同的舞蹈得以充分的表现。作为一名学前教学工作者,应该具备全面的了解舞蹈知识,了解不同舞蹈的表现风格和舞蹈特征。然而,大多数高校每周的舞蹈只有一、两个课时,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远远不够。开设的课时少,自然使训练时间大大的缩短,致使教学内容大量的压缩,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这是我们一直关切的问题[2]。

2.学生基础差

目前,我国高校在招生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舞蹈基础,对于舞蹈的理论知识更少缺乏,严重的阻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舞蹈训练的角度而言,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在训练中的可塑性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学生在训练的过程遇到很大的困难,反复练习的效果也不理想,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致使舞蹈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3.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开设是必然的。目前,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并不完全的适应学前教学,盲目的借鉴,使的学前教学专业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教学。学前教学的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舞蹈教学能力和编排能力,和专业的舞蹈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舞蹈老师还是以艺术院校的标准来教学学生,最终出现学生只会跳不会教的现象。

4.课程评价单一

课程教学的评价单一,高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老师单一的评价学生,而学生缺乏对自身的评价,老师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舞蹈的创造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而不只是单纯的依靠成绩做以评比,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对策

1.因材施教、因业选材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都比较差,有的甚至是零基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身体的可塑性大大降低,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老师把握好教学进度,不能急于求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更好的提高学前教育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不同于专业的艺术院校,专业的艺术院校是以培养学生表现力为目标,而学前教育以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为目标。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不需要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巩固舞蹈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理解儿童舞蹈教学的本质。

2.加强儿童舞蹈知识的学习

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课程的教学与其他院校的训练是有很大区别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面对的群体是幼儿,因此,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学生对幼儿舞蹈知识的学习。具体设置的课程有:学习儿童舞蹈、在民族舞蹈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设计儿童舞蹈等等。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自身要掌握舞蹈,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舞蹈准确的应用到教学中[3]。

3.加强实践练习

实践联系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进行各种舞蹈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舞蹈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另外,学校可以适当的开设学生的实习活动,让学生走进幼儿园,进行学习和观摩,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去感受和领悟,这对他们将来更好的适应岗位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学校还可以请有相关经验的幼儿园教师进行指导和教学,使学生增加更多的幼儿教育工作,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 论

总而言之,幼儿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为了教学更多优秀的人才,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高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的之一,而舞蹈作为学前专业的必修课程,自然不可忽视。因此,舞蹈课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学现状而言,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教学中,老师要全面的了解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11(4):144-145.

第4篇: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模式

幼儿教育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会中较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的相关内容来看,国家已经把学前教育问题看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民生问题。根据教育部的《幼儿园教师标准(实行)》中的规定,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是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两大专业能力,为了对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行提升,在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是这一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由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是建立在幼儿教学实践基础之上的舞蹈教育模式,因此艺术院校专业舞蹈课程的课程标准并不能在幼儿教学中得到应用。现行的学前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弊端,也给幼儿教师的培养工作带来了一些较为不利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过程中,教育部门需要对现有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

一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课程的重要性

(一)舞蹈课程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在幼儿阶段,良好的舞蹈训练对幼儿自身的骨骼肌肉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将幼儿教学中的实际需求看作是课程设计的参考因素[1]。为了让幼儿教学中的舞蹈教学工作顺利开展,高校就应该对幼师人才的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这就可以说明舞蹈教学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因此,舞蹈课程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设置,就可以被看作是对幼儿的成长需求进行满足的一种表现。

(二)舞蹈课程是学前教师的成长需要

对于学前教育师范生自身而言,幼儿教师是学生们在毕业以后主要就业方向。在对学前专业的师范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舞蹈教学的设置,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自身魅力的方式,让学生在对自身的美感体验进行强化的基础上,对专业自信心进行强化。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阶段以后,良好的舞蹈素养可使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得到强化[2]。这样,舞蹈课程的设置,也是促进师范生自身成长的重要方式。

二高等院校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舞蹈基础相对欠缺,舞蹈学习兴趣相对缺乏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现状,决定了它无法像艺术专业那样,招收到大批舞蹈能力较强的专业艺术生。为了保证生源的稳定,高效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的舞蹈素养提出要求,由于这一专业中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没有经历过系统化的舞蹈训练。在学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一学期,学院(校)会安排大量的基本功训练课程。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已经步入成年,在身体软开度和柔韧性已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舞蹈基本功训练就更加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较为痛苦的过程,这就使得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艰辛度成为了影响学生舞蹈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学前专业的女生数量相对较多。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男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没有对舞蹈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男生只是对街舞等一些现代舞蹈表现出喜爱之情,在进入学前教育专业以后,在舞蹈教学课程中,男生接触的是一些女生较为擅长的舞蹈项目,这就会让男生在舞蹈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抵触心理。在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的情况下,个别男生在舞蹈教学中因为害怕受到女生的嘲笑而不敢对自身的舞蹈能力进行充分发挥。

(二)舞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舞蹈教学模式的单一,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在舞蹈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中,对舞蹈技巧进行过度关注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可以对舞蹈中的舞步、手位和脚位等动作细节进行掌握,但是往往会对舞蹈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入了解[3]。在这样的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也往往无法让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对舞蹈的精神元素进行充分的把握。

(三)对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缺乏培养

从幼儿教学工作的工作实践来看,幼儿舞蹈中的舞蹈即兴创编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舞蹈的自身形式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舞蹈创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这样,在对幼师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舞蹈编创能力培养问题应该引起高校的关注,但是在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设置中,这一内容并没有引起高校的关注。在舞蹈教学中,与舞蹈编创内容有关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相关的教材内容也相对较少,这就会让学生在舞蹈教学实践中对舞蹈编创教学表现出无所适从的局面[4]。

三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新模式

(一)舞蹈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教学目标

从舞蹈基本素养对舞蹈者自身的影响来看,在具有丰富的舞蹈素养的情况下,学生在步入幼教岗位之后,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对舞蹈动作要领进行掌握。因此,学生舞蹈基本能力素养问题应该成为高等院校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从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舞蹈教学新模式的教学目标来看,这一新模式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要在参与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舞蹈素质进行强化。通过将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在这一教学目标方面表现出的是一种相似性,不论是专业舞蹈教学,还是建立在幼儿教学实践基础上的舞蹈教学,学生的肌肉力量、关节柔韧性、协调能力和动作灵敏度等问题都可以被看做是影响舞蹈教学的重要因素,这样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幼儿教育师范生的舞蹈基本功进行强化。第二,在舞蹈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需要对舞蹈素材的应用能力进行提升,基本功训练动作、民间舞蹈的素材组合和幼儿舞蹈教育素材是学生在本科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知识[5]。这就要求学生在参与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自身的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发挥。第三,在舞蹈教学中,学生还需要对舞蹈的创编能力进行把握,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些学生在步入幼师岗位以后,发现在幼儿教学工作中所需的舞蹈创编能力,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中的一大短板,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舞蹈编创能力的提升,就应该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

(二)舞蹈教学新模式下的教学措施

强化实用性能力的舞蹈教学模式,是在对舞蹈素养和舞蹈技巧等因素进行关注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舞蹈教学能力进行提升的教学模式。从这一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对学生的舞蹈基本功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对这一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可以将当地幼儿园所应用的教材中的音乐曲目应用在舞蹈教学之中。例如广东某地的一些高等院校,将当地幼儿园现行教材中的《吃水果》《噜啦啦》和《小天使之歌》等曲目的舞蹈教学应用在了幼师舞蹈课程之中,还有的院校将幼儿舞蹈考级中的必考项目应用在了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舞蹈教学之中。教学方法的优化,也是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新模式下所采取的措施,在对新型舞蹈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些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采用了学生相互指导的教学方法[6]。在这一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在对其他同学的舞蹈动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的方式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舞蹈动作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提升,这就可以让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对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进行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进行强化。在对学生舞蹈创编能力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一些院校通过利用视频网站中的舞蹈资源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其艺术特点进行分析的方式,对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进行提升,这一措施就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教学方法。

四结论

在对现有的舞蹈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进行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新模式的主要特色。从幼儿教学实践入手,对教学模式的优化,是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中所要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陈丽文.建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与措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2,08:61-63.

[2]黄娟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曾小梅.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创新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6,01:128.

[4]牟秀萍.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OL].科技资讯,2016(16).

[5]刘薇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94-96.

第5篇: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中职;策略探究;学前教育;问题;专业舞蹈课程

一、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针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教学方式,无法因材施教,达到良好教学实效。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足,影响教学实效。

(二)学生素质能力差异巨大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只关注学生数量名额,不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强弱,致使招生上来的学生学习素质能力参差不齐。以专业舞蹈课程为例,很多新招上来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没有扎实的舞蹈根底和较强领悟力,其动作协调性较差以及不具备良好编舞能力等诸多问题弊端,极大影响舞蹈课程教学实效[1]。

(三)教材内容缺乏针对实用性

当前国家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发展迅速良好。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材内容缺乏针对实用性,不能有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人才。与此同时,与教材内容匹配的影音视频资料也不能与时俱进的全面化更新,无法适应现阶段教学需求。

(四)教师对学前教育特点缺乏关注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师都是源自艺术院校专业科班,具有着专业舞蹈素养及全面舞蹈功底。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对于中职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具体学前教学实践缺乏足够了解,因此导致无法对于学前教育人才进行有效指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遵循着艺术院校培养模式,不能有效结合学前教育特点及教育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无法对学生实施良好实用性教学。以至于使学生无法明确学习目的和专业实际运用,无法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效[2]。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具体教学策略探究

(一)针对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理念,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差异和舞蹈基础,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这样可以保障基础扎实的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的知识,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基础薄弱的学生显著提高舞蹈能力。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实现良好教学实效。

(二)教师积极提升学前教育知识素养,增加教学实践经验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师要定期去不同幼儿园等幼教机构调研、见习教学,从而更准确了解学前幼教职业要求及实践需求,再重新审视规划自身舞蹈课程教案设计,保障学生能从中学到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知识,促进良好教学实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提升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素养,对于学前教育幼儿园及其他幼教机构的时时最新动态及教学经验理念要善于吸纳总结。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的课程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授以学生专业实用的教学指导,实现教学实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不应只关注舞蹈学科专业性,还要考虑到学前教育幼教人才的基础实用性要求。在设置课程培养目标时,要难易适中,契合舞蹈专业基础特性,来进行学前教育岗位人才培养训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培养目标即是通过系统有效的学习理解舞蹈基础知识,再经由基础舞蹈训练全面提升学生个人形体仪态,加强侧重培养训练学生舞蹈编创和领悟力。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学前教育幼教人才职业要求和实践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形体仪态训练,以及较好的幼儿舞蹈的编创力及领悟力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舞蹈素养提升,实现良好教学实效[3]。

(三)依据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进行教材编撰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材内容要严格依据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人才及管理需要来进行编撰。将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岗位需求及培养方向等作为教材编纂的前提基础,保障教材编撰符合科学性及实用通用性原则。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材编撰一定要结合学校资源及学生个体学习接受能力,遵循实用性及科学性为编撰原则,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作为编撰标准,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实效。

(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热情,才能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养提升,实现教学实效。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其主动探究学习力,从而激发浓厚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综合舞蹈素养,满足新时期中职学前教育教学需求,实现良好教学实效。

三、结语

第6篇: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更是弱之又弱。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做到教学目标差异化,教学内容系列化,教学途径灵活化,考核评价多样化,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差异化

进入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对象都是16~19岁的女生,而且大都来自农村,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教学设置了阻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出合理的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情况进行教学。比如:一种是文化成绩好,虽对舞蹈有一定的爱好但自身舞蹈条件差的同学,针对这类的同学,我不要求每个动作都做到位,只要求她们必须熟知舞蹈动作的要领、精髓,以培养其欣赏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今后作为幼儿教育教学人员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种是在舞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曾受过短时间或不是很正规的训练且自身条件好,但文化成绩差的同学,对于此类学生我会利用其自身条件好的优势,重点训练她们的动作,提高她们的舞感,让她们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争取参加各级各类的舞蹈比赛或参加"3+X"高职考专业性的大学;再一种是文化成绩差,自身条件差,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同学,我要求她们认真上好每堂课,但对其动作的要求不高,能完成就好,同时能感知音乐的节奏,慢慢培养她们的兴趣,教授她们对幼儿要有爱心,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师德。

2.教学内容系列化

从教学内容上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比如:第一学年,我安排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在训练中遵循从地面——把杆——中间训练,从单一动作到组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提高学生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感以及舞蹈感受。第二学年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开始先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特点、动作特点以及动作的来源,接着做示范动作,体验各个民族的不同舞蹈风格,真正学到舞蹈的“味道”。第三学年学习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的创编,调动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创编出有亲和力的幼儿舞蹈让幼儿喜欢。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学生即将参加实习和以后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学途径灵活化

我认为,教会学生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组织编排幼儿舞蹈节目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如。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得很好但面对幼儿园的孩子时却不知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明白,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等手段,教会学生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应幼儿语言习惯。其次是正确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幼儿很直观的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好的纠正。第三,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尽量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收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

4.考核评价多样化

为力求培养能跳、能编、能教、能分析的全方位人才,我采用的考试方法有: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分析优秀舞蹈作品考试三部分。在实践考试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互相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有考核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在分析优秀作品考试中,我会提前安排一定的观摩时间,拿一些有学习价值的舞蹈资料或舞蹈比赛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考试中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感。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7篇: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音乐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品德修养上有着一定优势。目前,音乐专业已经发展成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创新,特别是教学方面。高职音乐专业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学生数量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活动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优化音乐教育质量。

一、高职音乐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音乐专业也有了飞跃性的进步,现已经成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从扩大招生以来,高职音乐专业生源越来越少,质量下降明显,是高职音乐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加之,高职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采用比较单一的模式,造成很多学生缺乏专业的音乐素养、技巧,缺少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音乐专业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起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如教学水平较低、师资力量匮乏、办学条件不完善、专业教学定位不当、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音乐专业的持续发展。要想推动高职音乐专业更好地发展,就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全力改善现状并为其发展提供动力。高职音乐专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学水平较低

教学水平是由很多标准来衡量的,涉及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我国高职音乐专业起步较晚,本身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再加上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持,在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建设上的投入不足,教学水平始终发展缓慢。

(二)师资力量匮乏

师资力量的强弱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重大,若教师的综合实力不高,将直接降低教学质量。高职音乐专业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教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较少,造成整个教师队伍缺乏创新力和创造力,教学活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开展。

(三)办学条件不完善

高职音乐教学以完善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如声乐教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室、钢琴乐器等。但是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多,专业教室数量不足,乐器匮乏,实训基础建设不利,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

(四)专业教学定位不当

高职音乐教学内容具体包括声乐、舞蹈、钢琴等,其中声乐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声乐教学定位有欠妥当,造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当。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音乐教学的主要特色,但是实际上一味模仿本科教学,过于注重音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投入不够,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演唱方法、演唱技巧的发展,很多学生不具备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能力。这些使得声乐教学目标比较含糊,让人们对声乐教学产生质疑。

(五)教学方法落后

高职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性”为主要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音乐理论,更要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以及一定水平的跳舞、钢琴演奏等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音乐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一方面传授学生专业的音乐理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舞蹈能力、钢琴演奏能力等,让学生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然而实际情况是高职音乐教学一直参照本科院校,灌输型的教学方法依然在课程中占据主导,一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学生对声乐演唱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无法真正了解发音技巧。由于教学方法的落后、单一,课堂组织形式缺少丰富性和鲜活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六)舞蹈教学效果不佳

舞蹈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关系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进行音乐教学时不能忽视舞蹈教学,舞蹈是音乐教学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高职院校由于缺少教育经费,在舞蹈教师、舞蹈教室等建设上的投入不多,使舞蹈教学成为高职音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七)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音乐理论基础不扎实、声乐演唱技巧不佳,他们在层次上低于本科生,实践能力又不高,难以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成功就业。而且,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音乐人才培养没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俨然已经成为了高职音乐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八)学生基础薄弱

从1999年扩招政策实施后,高职音乐专业学生数量规模逐年减少,学生的音乐基础良莠不齐,有的学生甚至之前没有学过声乐,缺乏专业的声乐演唱能力。即使进入高职院校前学过声乐,很多学生的演唱基本功也不扎实。因为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效果参差不齐,为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经济投入,完善办学条件

在高职音乐专业发展中,学校应高度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办学条件,奠定音乐教学基础。高职院校提高对音乐专业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扩大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基地、乐器等方面的经济投入,增加专业教室和钢琴等乐器的数量,为日常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投入资金一方面可以来自高校本身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争取社会资金。高职院校与社会组织团体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既能够争取到一定的社会资金,也能够为音乐专业学生实践提供场所,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音乐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学历,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文化素质、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满足高职音乐教学需求。为适应当前教学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在师资建设上的投入,提高薪酬水平,用较高水平的薪酬和完善的激励措施吸引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进驻学校,发展“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结构。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多交流、多培训,做好后备力量的储存工作,将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解决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

(三)明确专业教学定位,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音乐专业应树立特色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办学思路,明确定位专业教学目标,并以工作岗位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科学方法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适合社会的用人需求。在专业教学定位上,既要考虑岗位的职业性,又要考虑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个性,务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计划。要延长教学年限至两年半,增加学生主修专业方向的课时。课堂上不仅要体现出技能训练,还要更多的渗透表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法、编创等实用性教学内容。基于这样的考量,将高职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着力发展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舞蹈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及文化素质。对于学生主修方向以外的辅修方向学科和理论课程应进行适当删减、调整和整合,还可以利用选修课、集体课、讲座等方式实施教学。针对实用及实训性较强的视唱练耳、合唱指挥等课程应适当增加课时或延长学习时间。在这一目标下,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覆盖音乐理论、声乐演唱技巧、舞蹈、钢琴等内容,并适时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当前文化市场的实际需求。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声乐、舞蹈、钢琴、音乐理论是高职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必须对声乐、舞蹈、钢琴、音乐理论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以改善以往教学不利的现状。在声乐教学上,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声乐演唱能力,高职声乐教学应基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采用“教-学-演-练”一体化教学方法,打破音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隔阂,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职业之间的有效衔接,革新声乐教学传统方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在舞蹈教学上,高职院校首先要提高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然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舞蹈教学可以采用“身授法”,教师亲自示范舞蹈动作,边做边讲,让学生边做边体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深化对舞蹈技巧的理解。在钢琴教学上,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口传法、合作练习法等,利用新颖的组织形式提高钢琴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满足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需求。在音乐理论教学上,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消除课堂教学的乏味性。同时,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丰富音乐理论教学内容,如使用微课程视频,让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兴趣。

(五)严格入学条件,重视学生专业考核

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上应当提高学生的入学门槛,除了要求学生达到高考分数线外,还要求学生到校考核,严格学生考核标准,选拔有音乐基础的学生进入本校音乐专业学习。此外,在大一阶段,学校要注重基础教学,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实力,尽可能消除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现象。而且,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层次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成长。

(六)注重工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持续加强工学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以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安排四周的顶岗实习,通过在真实的工作岗位实践,让学生了解具体的音频编辑的工作流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应用。综上所述,高职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有着重大的教育价值。面对高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要认清现实,全面了解问题及其发生根源,另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落实革新进程,这样才能推动高职音乐专业持续发展,使之更好地应对当前挑战,并抓住发展机遇,寻求进一步发展的道路。所以在今后工作中,高职院校要立足实际情况,针对音乐教学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改善现状并促进发展,从而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阿拉坦高娃.抓住机遇加强特色细心总结勇于创新———新疆高职音乐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24-125.

〔2〕于洲.高职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3+157.

〔3〕谢雅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4,126.

〔4〕徐柳.高职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76-79.

〔5〕唐小娟.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3:38-39.

〔6〕董月鹏.高职音乐专业“和声学”现状与对策思考〔J〕.价值工程,2010:126.

第8篇: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舞蹈教师;终身学习;团队意识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98-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扩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被国家放在了重要地位。200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2005年11月,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高等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如何引导教师进行发展,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教育要完成“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教师素质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艺术类舞蹈教师素质,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己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十分紧迫的问题。舞蹈教师的职业性质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所教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是能引导学生走进舞蹈的殿堂。“舞蹈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观察对象,作为艺术类舞蹈教师对学生认识和学习舞蹈有着不可忽视的心理影响。因为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在舞蹈教师言行中感知美。”舞蹈教师的职业属性应该是工作态度、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三方面的有机统一。我有幸在2011年7月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由此引发我进一步的思考。

一、制定教学生涯规划,实现教师终身学习

学会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规划职业生涯,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导青年教师对专业的追求,同时也将促进他们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工作。将教师个人的进步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并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过程,教师要学会据此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善于分析和审视各种因素、并结合学校政策、岗位在职培训的过程中为自己制定一个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自我规划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有利于明确自己每一步发展的目标以激励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取得专业进步,最终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水平。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之前一定要准确了解自己目前的专业发展状况和水平,这也称为自我认识和评估,然后是分析相关资料之后审视发展机会,跟着确定专业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按目标逐步执行。

舞蹈教学岗位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包括对各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掌握的要求以及教师个人修养方面的要求。新时代的舞蹈教师应该具有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养,应该是一专多能,有自己的舞种特色,再融知识和技能(多科舞种)为一体的新型教师。这就要求舞蹈教师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把其他舞种成分有机地纳入教学中。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标准,进行不断地继续教育,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修养,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高尚的审美情操,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教风。用吴晓邦教授所倡导的德知修养观要求自己。吴晓邦教授所说的“三位一体的系统观”即舞蹈教育者应该是集教员、演员、编导于一体,融三者为一人,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

二、改善教学方法和技能。以自我反思来提高教学水平

众所周知,在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得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述动作的过程和要求,周而复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学生对动作的要求是否理解、内心存在什么疑问、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我们却很少给学生表达问题的机会,这种缺少互动的学习,学生缺乏思考空间,大脑习惯于接受外来的信息,缺少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必须正确对待舞蹈教学中的“口传身授”,“口传身授”不能成为教学的全部,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通过“口传身授”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用学习逐步锻炼自己的创造能力。“帮助与指导他人”是教育者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要把学生放在平等或主体的位置进行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例如:导入技能、刺激变化技能、互动技能、交流技能、策略技能等,这些教学技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教学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从而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教学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此,应该将反思纳入自己的日常工作范畴。我们只有边教学边反思,通过实践一一教学一一反思,把教学、研究、学习三者综合起来,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身心素质和知识能力水平。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营造和谐的团队意识

何为团队?团队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内部分工明确又彼此高度信任、密切合作地工作在一起,追求集体的成功。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舞蹈教育事业把我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要成功必须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同时协调好各种关系,加强合作。如果我们普遍缺乏团队意识,那么就不能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必须懂得团队的重要性,培养与其他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中,树立全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在团队中,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团队中,体会个体价值实现是以集体目标最快最好地实现为准则。加强舞蹈教师团队协作、培养团队精神,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即使是任教同一科目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等许多方面也是各有特点。这是因为每位教师以自己的不同经验为背景来理解事物,理解到的只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位教师都要超越自己的理解,看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理解,从而形成更为丰富和更全面的见解。于是,每一位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教学资源,差异就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形成学习型教研组,有利于帮助舞蹈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舞蹈教师的研究能力,是舞蹈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教学科室的作用,每学期在舞蹈科部组织轻松愉快的研讨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一个平台。教师们通过听课、看课、评课等方面的工作,营造出互帮互学的研讨氛围。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加强与同事、同行进行专业合作与交流。

四、构建合理的评价制度,增涨教师工作热情

我校在提高舞蹈教学质量与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舞蹈课程说课、评选舞蹈优质课、考核教学成效、教师专业技能测试、精品课程的申报等工作。学习力是未来学校的竞争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新知识,才能有创新能力。一个优秀的学校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团队。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充分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创造学习的平台。每学年学校都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让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型活动学校连年开展,并且每次活动学校都认真策划,精心组织,打消了教师当中存在的活动一阵风,刮过就无事的临时性思想,逼迫舞蹈教师在自己专业发展上多想办法,防止每次活动自己无缘获奖的尴尬局面出现,使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活动中不自觉的得以提升,极大的增涨舞蹈教师工作热情。

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高职院校舞蹈教师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其特殊内涵在于舞蹈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与发展。舞蹈教师只有保持一种持续发展的心态,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和不懈努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与时代共同发展的舞蹈教师。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著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于平著,中国舞蹈艺术(第一辑)[M],人民出版社,2002

第9篇:舞蹈专业岗位实习自我范文

一、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对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舞蹈教育能够使学生的左右脑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全身心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脑充分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需要舞蹈的不断激发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接受一定的舞蹈训练,让他们通过舞蹈感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舞蹈教育也是净化心灵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只有内心拥有丰富的感受,才能自然的在舞蹈表演中真实的表现出来。

(二)舞蹈教育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形体气质

作为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不仅能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而且通过舞蹈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们的身新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独特的气质,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也会不断的提高和增强。人们通过对自身仪容仪表的追求运用到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做一个灵魂的舞者,从而对艺术有全新的领悟。

二、我国高校的舞蹈课程的普遍情况

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舞蹈进行教学,因此要不断地开展各项舞蹈类的活动。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舞蹈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增进信息的不断交流和文化的传承,能够让学生们以不同的高度去感受生活,从而产生对美感的强烈支持,能够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普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舞蹈教育的改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已经陆续开设了更多的舞蹈课程,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虽然各个高校舞蹈水平不一致,但是把这些舞蹈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没有音乐和舞蹈的专业课高校而言,音乐、舞蹈作为一门选修课出现在课程之中,学生们学习最多的是街舞和交谊舞,授课的时间为大约一个学期,一周课程主要设置在周六或周末,两节课程;另一类为

三、存在的问题

对于舞蹈教育的价值,长期以来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人们重视。绝大多数人认为,舞蹈专业只是为了培养那些日后可能会从事舞蹈行业专业人员的培训。对一般同学来说,并没有实际的作用。舞蹈课程一直作为各个高校的选修课,各高校的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舞蹈的重要作用。从小学到大学教育,舞蹈都没有正视的被列入必学的课程之中。也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之中增设了舞蹈教学的内容。但是从舞蹈教学的多元化角度来看,所谓的智能,就是舞蹈的能力,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活动为智能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在对舞蹈进行学习的时候,也是在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舞蹈智能化的发展对体育和音乐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的过程中,舞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在舞蹈的诸多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对自我的认识和成长。在舞蹈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不断地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和成长。舞蹈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我国普通高校中,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生源的基础太差。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相关的知识教育几乎是空白;少数的学生接触过舞蹈教育虽然是在学校所学的,但对舞蹈教育知识的了解是通过课余的舞蹈表演。这使得高校的学生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缺乏适合的教材。舞蹈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是不规范的,就目前的状态而言,在我们国家还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完全的针对各个高校所使用,在各个院校中的教材都是不统一的,有的选用的是专业的舞蹈教育教材,有的是根据自身的艺术实践所选用的教材,或者是将以往的节目重新翻版给学生。这些做法都是未尝不可的,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存在片面性和盲目性。

3.舞蹈作为一门辅助课程而言,教学课时的安排非常有局限性。在舞蹈教育真正落实的基础上,还会有其他活动对其影响。目前各个高校的舞蹈发展水平都是不统一的。有的高校有自己的舞蹈团队,发展相对成熟;而在有的高校中,舞蹈的普及范围依旧是狭窄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都没有接触过舞蹈教育,因为他们从未上过舞蹈课程,舞蹈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门选修课,学生排练舞蹈是为了应付表演,但是这些单一演绎的舞蹈动作因为缺乏创新,通常情况下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对于那些发展较为成熟的舞蹈团体来说,排练舞蹈的目的也在于此。

四、现状分析与解决措施

本文研究的立足点(背景)是:传统高校舞蹈教学观念往往只是停留在辅导专业课教程,即针对性设置基本形体课,往往忽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且成为检验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高校舞蹈教育肩负着培育舞蹈专业从事人员的使命,其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在师资力量上也有一定的保障。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灌输式”教育方式,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舞蹈知识、动作、技能等,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洪流的不断前进,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高校舞蹈教学在师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革新,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的提升学生与社会的接轨度,从而便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论文浅析了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为出现的问题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问题)

1.生源质量差。普遍我国高校的艺术生生源质量较差,舞蹈学生也不例外,在进入大学之前,面对压力重重的高考,为了获取较高的分数,顺利的进入艺术院校,在其教育方面,往往重视艺术动作的培养,忽视文化素质教育,且在高校录取分数上,艺术分所占比例比较大,导致重视形体忽视素质教育的现象出现。而且往往是集中一段时间训练,没有长期的舞蹈基础训练,甚至部分学生未经受过任何的专业舞蹈训练,在集训的时间段内,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及教育几乎为零,导致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较差,除此之外,这些学生的年龄早已经超过了舞蹈训练的最佳时间,身体的柔韧度以及软开度不够,甚至未曾开发,这样为高校舞蹈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2.高校舞蹈教学重视理论传授,忽视舞蹈技能培养,舞蹈训练的排课时间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在舞蹈实践课上的安排比例比较小,每周大概只有一个课时,也就是两节课的时间,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舞蹈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舞蹈技能的掌握,也不能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会逐渐的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高校舞蹈素质教育的发展。

3.课程结构不合理。高校舞蹈教学应该是以舞蹈实践为重,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学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往往设置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在教材上也是大篇幅的理论知识,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舞蹈案例以及活动设置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学生舞蹈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问题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1.保障生源质量。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应该调整高考,建立舞蹈形体与文化素质同等重要观念,合理的分配艺术分和文化分。对喜爱舞蹈,有意愿进入高校学习舞蹈的学生,应当端正其学习理念,从小训练基本功,不能为了应付高考而去参加所谓的集训,保障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从小感受舞蹈的魅力,高校在招生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片面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在其教育方面,要准确的把握社会发展需求,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保障生源质量。

2.明确教学目标。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便于学生毕业就业的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并且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锻炼方式,如上岗前参加综合素质培训、进修等,树立理论服务与实践的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教育。除此之外,教学目标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也就是与时俱进,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既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要满足学生内心需求,即在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

3.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过于理论化,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将过于死板的理论知识转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舞蹈魅力,学生通过观看、欣赏舞蹈表演,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审美情趣,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加重舞蹈实践课程比例,能够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不仅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能提升教学质量。

4.合理安排课程。课程的合理设置,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学生的内在需求。舞蹈实践课的比例必须增加,可以每周进行3次舞蹈实践,且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可以组织学生或学生自己组织舞蹈队进行舞蹈表演(包括舞台剧、唯美的伴舞、舞蹈形式的音乐剧等),可以邀请舞蹈专家、教育家、人民群众进行观看、赏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及时更正学生的缺点,通过一次次的检验、磨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以及心理素质,为舞蹈素质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5.丰富教学手段。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且这种教学方式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如今,我国的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为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条件。因此,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改变,且要不断的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无时空限制、视频、动画、语音等优势,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如在理论课上,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理论知识点,教师可以事先调查相关资料,将其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利用网络视频的解说,简化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加高效、优质的理解掌握知识,并鼓励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五大训练之中,从而转化为舞蹈实践的内在动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加深理论知识点的渗透,从而保障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舞蹈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借鉴网络视频的优势,改变传统的舞蹈动作,融入新的舞蹈形体元素,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恰当的配乐,使得学生集中精力融入到实践学习中。除此之外,学生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之后,可以为学生创设或提供一些实地演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舞台掌控力、心理素质等,这样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6.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师资力量是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因素,师资力量的强大与微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作为学生的标杆,其素质的高低影响学生素质培养。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高效舞蹈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师上岗前,均要进行综合素质摸查及培训,上岗之后,学校要为教师搭建更多的综合素质拓展平台,如定期开展交流会,教师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传授教学经验;创设培训班,要求教师审视自身能力和素养,及时纠正教师存在的问题等。可以聘请社会上专业的舞蹈家担任教学工作,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取社会信息,掌握社会发展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内在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的、方法等,这样不仅能够补充教学力量,而且能够与社会发展及时接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同时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且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能够全面的带动全民素质的提升进程,对我国的整体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对症下药最为关键,准确的把握问题,循序渐进的改正,才能推动其质变。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