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范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九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1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范文

本节是“声的世界”的第一节,是全章的重点,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四幅与声音有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到声音世界中,创造出声的情境;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声音传播”,学生利用手边物品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并应用这一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声现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声音是学生最熟悉的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尽管有这些经验,但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大多数学生并不很清楚。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并能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三、设计意图及教学法分析

1.重视与生活实际问题联系

声现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但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只限于感性层次,因此教材采用了大量的生活、生产中发声物体实例,将鲜活的物理现象呈现学生,通过介绍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为声音的产生埋下伏笔。

2.重视探究活动

初二学生刚接触“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在进行“声音传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对声现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订简单的实验设计――得出结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加深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认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活动中,激发学生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是怎样发声的。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即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性,又培养了他们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通过实验分析知道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及小组讨论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营造学生全部参与的学习氛围,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合作、勇于探索意识,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五、重点难点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是本节重点,声音传播所需要的条件和声音的传播形式是本节的难点。

六、教具准备

闹钟、水槽、土电话、音叉、鼓、蜡烛、多媒体课件学具:学生自带的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引入:观看视频,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

学生在聆听和感受各种声音,观看放映的同时并思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一些疑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怎么传播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探究活动

(1)探究活动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实验: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让他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并让学生根据初步实验观察和感受提出猜想和假设。

学生展示:音叉发声,引导学生利用悬挂静止的乒乓球将音叉振动放大。

探究进行实验,交流并总结实验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渗透转化法

(2)探究活动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多媒体展示: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交谈的动画。引导学生观看放映并猜想“声音在空气里可以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提出问题: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

学生讨论: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进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

方案一: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

教师引导总结:说明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提问: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

学生回答: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设计实验验证:

方案二:事先让学生每组准备一个真空杯子和一个一般杯子,和一个小闹铃。

将小闹铃直接放进杯子里能听到声音,当将杯盖慢慢拧上时,声音变小最后没有了声音。

方案三:而将小闹钟放进一般杯子里时,却能继续听到声音。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空气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固体也能传声。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了,那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学生讨论,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学生分析交流得出结论:声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传声的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利用多媒体展示,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突破难点。

3.自学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声波和声速

(1)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声速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上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学生积极思考并发现许多规律,比如: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比空气中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知,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对比、概括总结的学习技能。

4.作业设计:小结本课主要内容布置作业书16页:1-5

5.板书设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①声音靠固体、液体、气体介质传播

②真空不能传声

八、课后反思

第2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范文

模式一:创设情境―猜想假设―探讨方法―展示交流―合作探究―释疑总结―练习巩固

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实验探究课,如声音产生与传播、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让电灯发光……以《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教学为例。

设疑激趣:首先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优美的声音或用乐器奏出优美的乐曲及播放或制造噪声调动学生的情绪,创设情境,为学生提出有关声音问题做铺垫。

猜想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并进行猜想假设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是否相同?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吗?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师根据学生猜想情况总结归纳并列出猜想提纲。提纲是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的关键,必须紧扣教学目标,为了不浪费课堂时间教师应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课前充分估计学生可能提出的猜想,并事先做成课件,对于一些教学需要解决,学生又没有提出来的猜想,教师应该补充。

探讨方法:要求学生根据猜想提纲前后桌四人一小组,讨论探究猜想是否正确的方法: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证实,如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也可以提供一些课堂实验器材如绷紧的橡皮筋、音叉等让学生进行探究。

展示交流:由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班级展示交流本组的探究方法,各组学生展示方法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有些方法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教师结合学生展示的方法引导分析得出每一个问题的最佳实验探究方案,而且这个方案尽量与教师课前教学设计方案一致,这样在课堂上才有可能进行实验操作。

合作探究:根据问题提纲和展示交流后得出的方案,师生共同探究或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同桌或前后四人一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记录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个别解决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实验情况,为总结析疑做准备。如探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可以提供音叉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用手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手会感到麻,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装水口杯的水面会溅出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探究声音可以在水中、固体中传播,可以提供装水的水槽、两个小石头、土电话让学生仿照课本图3-8、3-9的实验进行操作,探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情况可以用教师演示。

释疑总结:各小组对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实验结束后在班级展开交流展示,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的问题进行汇总。教师根据问题情况和学生学情,可以先由各组学生相互解决,然后教师释疑,最后用课件展示本节的学习小结,学习小结教师课前做好课件,结合课堂生成情况,进行当堂补充修改。

练习巩固:根据课本要求和本节课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学情设计相应课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巩固,可以先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对先完成的学生进行个别批改指导,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发挥“兵教兵”的互助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还有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集中讲解。

模式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研讨学习―教师精讲―巩固练习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掌握的内容,如基本仪器使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以《弹力和弹簧测力计》这节课教学为例。

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主要由教师课前备课时完成,教师拟定问题提纲,提纲要紧扣教材和课标要求,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问题提纲设计是指导学生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的关键。要具有启发性,不能过简,没有思维深度,也不能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太多,以至于学生茫然不解,不知所措,问题深度最好是以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动脑思考,“跳一跳,够得着”为宜。问题编排具有程序性,要与学生思维发展顺序相一致,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如1.什么是弹性形变?2.什么是弹力?举例说明。3.说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它的刻度为什么是均匀的?5.说出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6.利用桌上提供的器材两人一组进行如下探究:(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3N、5N的位置,感受拉力的大小。(2)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力拉头发丝,直至拉断,读出头发丝被拉断瞬间的拉力大小。(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互拉,观察哪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更大?想想为什么?

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每张桌子发放一组实验仪器,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和观察实验仪器,解决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有些问题书上有答案,有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必须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师应深入学生中巡回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特别对困难生应进行个别指导。

研讨学习:这个环节是以前后桌四人一小组的方式进行研讨,每个学生把自己在看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感到没有把握的问题提到小组内进行研讨,这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此时教师还是进行巡回指导,不仅帮助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如问题4中弹簧秤的刻度为什么是均匀的?问题6的第(3)课本上没有答案,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是无法解决的,通过研讨学习问题很有可能得到解决。

教师精讲:在学生研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向全班学生反馈了解到的学习情况,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及研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对重点、难点加以归纳总结,如问题5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教师必须加以强调。

第3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范文

【关键词】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实验教学

声音虽然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通过声音交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因此学生自身在学习有关声音的物理知识时具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如何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实验设计让学生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从认识阶段上升到理论知识高度,就需要加入一些学生易看懂,能够一起参与进来的物理实验来实现。当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时,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进而主动探究和学习平时课本上十分枯燥的知识点。

为了能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实验过程中,笔者在实验课的一开始采用了导入法。导入法,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通过教师引导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向实验部分思考。例如,笔者问学生们想要了解关于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们大胆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声音怎么发出来的呢?太空中可以听到声音吗?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带领学生开始这堂实验课。

一、《声音的产生》实验

在着手这部分实验前,笔者首先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别利用一件器材来制造一种声音,在每个成员制造声音时,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时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以及几种器材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a:将一根琴弦张紧,拨动琴弦,琴弦振动发出声音。学生b:将一把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直尺伸出桌外的一端,直尺振动发出声音。学生c:用鼓槌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发出响亮的鼓声。学生d:敲击铃铛,铃铛表面振动,发出悦耳的声音。

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确声音产生的来源,笔者引导学生将手放在自己的喉结处,说出声音两个字,在发出声音过程中,体会一下手指有什么感受。最后学生们发现,无论是直尺还是琴弦,甚至是喉结,在发出声音时无一例外的都在振动,而不发出声音时没有振动的现象。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本中的第一个概念: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

二、《声音的传播》实验

在实验开始前,有的学生提出,既然振动产生了声音,那么又是通过什么让我们听到的呢?这位同学的提问将我们迅速引入了下一个实验――《声音的传播》。笔者没有立刻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而是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入实验演示的过程。

实验演示:

将一只闹钟设置为一直响铃模式,然后将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密封玻璃罩内,接下来笔者通过抽气机逐渐将空气从玻璃罩中抽出,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仔细认真地聆听玻璃罩内闹钟声音的变化。

很多学生发现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闹钟的声音也逐渐减少,最后玻璃罩内空气消失了,闹钟的声音也随之消失了。学生们的观察和聆听非常仔细、认真,回答也十分准确。为了将这个实验过程展开研究,让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传播过程,笔者缓慢地向玻璃罩内中充入空气,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听到声音由原来的消失一点一点地还原回来,直至玻璃罩内充满空气时,声音还原到开始没有抽走气体时一样大。这个时候笔者适时地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教师:为什么一开始玻璃罩内的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了?学生:因为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减少最后消失了。教师:为什么后来玻璃罩内闹钟声音又逐渐变大,最后还原到和原来一样大了?学生:因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回来了。

通过学生们反馈的答案,大家总结出声音的传播是靠空气。笔者通过水下雷达等生活中的例子告诉同学们,空气只是声音传播介质的一种,除了空气外,固体和液体也是声音传播的良好介质。

三、教学总结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对物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而有趣的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也能参与到实验中来,集中了学生课堂上的精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上述的两个实验分别探究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每一个实验结束后,笔者都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继而归纳出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一)声音的产生

在物理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可以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现象,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口琴发出声音是由于吹口琴时,气流进入口琴中的振动片,振动片发生振动,产生了悦耳的口琴音;有的学生说,夏季蚊子由行过程中,翅膀振动,产生了嗡嗡的声音。通过这些学生积极列举的例子,可以确定,学生们对振动产生声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声音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能够在各种介质中传播,不仅是空气、固体、液体也可以很好的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介质”是初中物理课本中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现现象,通过实验现象将抽象的课本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贴近生活的现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自主总结归纳课本知识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实例,使学生对“声音的传播介质”的了解不局限于空气,还有其他介质,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

作者简介:刘銮芹,女, 1971年7月出生,安徽宿州人,现工作单位为安徽省宿州市第九中学,中教一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及教研。

参考文献:

[1]孙传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第4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范文

1.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3.有一根很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

4.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6.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再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 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

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

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7.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 目的是为了(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9.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特性?(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新-课-标-第-一-网

10.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11.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12.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 B.给二胡的弦上涂一些松香

C. 用力敲打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调节弦的松紧程度

13.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4.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5. 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

16.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17.由于________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而且听到的声音是 的。

18.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19.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表明 能传声;“土电话”表明 能传声。

20.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

21.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 m/s。

22.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3.右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

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

图 是乐音的波形图。

24.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上图(24)所示的标牌,

这主要是在 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25. 在屋子里说话比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________使原声得到加强的缘故。电视台的录音棚里的吸音壁上有许多楔形物体,是为了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第26~27小题各4分,第28~29小题各5分,第30~31小题各6分,计30分.)

26.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

(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这一实验,你认为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答:

27.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28.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 ,这个现象表明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在上述实验中小球起什么作用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之间如何对话的 。

29.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 ,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 ,会发现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 。

30.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现象二:闪电和雷声几乎同时产生。请你用所学的知识猜想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1.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请你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1)验证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2)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你猜想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四、应用实践题(共3小题,第32小题6分,第33~34小题各7分,计20分.)

32.初二(6)班某同学在调查教室内的噪声情况时记录如下:

时间:03年10月10日12:00,地点:初二(6)教室

①小红等几位同学在收看江苏文艺频道播放的音乐欣赏 ②小黄在看课外书籍

③小马在讲台前拍球 ④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对于小黄而言,噪声有 。(填序号)

对于小红而言噪声有 。(填序号)

(2)以该同学的记录为背景,请你对控制教室内噪声提出建议或方案(不少于二条)

33.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340m/s计算)

34.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 《声现象》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A A C D A C B A D B C B

二、填空题

16、振动,音调;17、双耳,立体;18、蚊子,牛;19、液体,固体;

20、信息,能量;21、温度,340;22、dB,减小;23、乙,甲;

24、声源处,传播过程中;25、回声,减弱回声。

三、实验探究题

26题:(1) 响度 (2)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27题:(1)棉线(固体)能传声 (2)细金属丝比棉线传声效果更好 (3)手捏住线

时,阻碍了振动在棉线上的传播 (4)不能

28题:多次被弹开,振动可以发声,只看到小球多次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将音叉振动时的微小形变放大,通过打手势、无线电等方式。

29题: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变小,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变大,推理法。

30题:现象一:可能是雷电发生处距离人比较远,依据:光速远大于声速,光先到达人眼

现象二:可能是雷电发生处距离人比很近,依据:光速虽远大于声速,但由于雷电发生处距离人比很近,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也很短,因而人感觉闪电和雷声几乎同时产生。

31题:(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固定振动部分的尺长一定,用大小不同的力使尺

子振动,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比较两次的听觉得出结论。

(2)振动的快慢 改变振动部分的长度,控制使尺子振动的幅度一定,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比较两次的听觉得出结论。

四、应用实践题

32题:(1)①③④,③④

(2)不能在教室内打球,不能在教室内高声喧哗等(答案只要合理就可以)

第5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范文

黄鹤楼现场扩声调音台作为备份台,两张台子都有儿条输出毋线.即送卫星车输出(IJR)、送800平米演播厅微波输出、送龟山微波输出、送主祸合器输出、送备椒合器输出及耳返、主备调音台的输出都进人二选一切换器,当主台出现突发事故无法正常卜作时,通过切换器将七条输出切换至来自于备台的信号,实现安全备份同样两张台子的扩声输出信号也进人了一个二选一切换器,在扩一声调音台出现突发事故无法正常}_作时,也能将扩声输出切换至来自于上台的信号在魔术师李宁穿越之前,有一段音乐需通过360硬盘放音,为保证节[]安全采取两台360硬盘同fl寸作为音源放音.一主一备的方案黄鹤楼分会场只需用到两个主持人的一手持话筒,我们多接人厂两路话筒,方便现场f_作人员现场调度使用,以及安全备份二至此,在备份系统的搭建七.我们做到了音乐、话简、参考声、一竹目信号及扩一声的全面备份,以保证此大型电视直播节目的音频信号播出安全。

参考声系统设计思路整个节目二地互传参考声系统由微波于通和祸合器即电话线通讯这两种方式、两套系统组成二之所以采用两套系统、两种方案并行,是由于微波和锅合器传输各有利弊,为了电视节目安全性及参考声质量的考虑而产生的微波传输的音频信号质址较好.频带较宽,接近于节目原声信号,但缺点是传输不稳定,容易受天气、介质的影响,如雨天微波容易形成散射,湖泊对微波信号造成能量损耗,且‘延时较大。祸合器传输方案是利用电话通信网络,通过电话线传输参考声信号,有线传输较为稳定.市内传输延时较小,但缺点是音频信号质量较差,属于窄带传输,,有音信号在频率上有损失_1当三地会场中一地表演节目时,另外两地通过接收到的参考声进行现场扩声,同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及导播根据参考信号判断节目进行状况除了最后一个节日外,节目进行过程中我们都采用微波收到的参考声进行扩声,锅合器作为参考声备路而最后一个节目是通过参考声来对点进行表演的,对声音传输的稳定性要求更高,考虑到当地的天气情况,武汉地区在直播当夜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在直播前一天彩排过程中,就由于雨天天气,微波信号出现了时断时续的状况,且考虑到来自锅合器的信号延时量较小,所以直播当天最后一个节目我们采用来自银合器的信号作为参考声进行扩声。

参考声系统设计方案与实施黄鹤楼分会场有两条微波接收通道,分别接收来自800平米演播厅及龟山的微波信号,通过音分一分二给现场的录音调音台及扩声调音台,然后都编进送卫星车及扩声的输出在没有切换备台的情况下、录音调音台的微波信号送至卫星车供导播监听,扩声调音台的微波信号送现场扩声。同样有两条微波发送通道,将话筒信号、音乐信号、键盘及卫星车短片返送信号编人微波发送通道,分别发送给800平米演播厅及龟山黄鹤楼分会场临时搭建了三条电话线路,一路给主祸合器,一路给备藕合器,一路用于只地音响人员的内部通话,主备祸合器信号与微波信号采取同样的编组方式由于长时间的二方通话容易出现断线的突况,为了保证信号安全.黄鹤楼会场采用‘rel’)。HxZPOTS作为主稠合器,TH一40PRO作为备祸合器,当主路出现断线或其他突发状况时,能立即推备路信号。经过提前的演排及汕!IJ试,TeloSHXZPO仆在关闭压限功能时声音质量更好,所以在直播时我们关闭了压限开关由于节目要求比较特殊,是一个三地同时表演的节目,导播会不断切换二地画面,这就要求三地传回的幽面信号是同步的.声音信号可以只用主场播放的事先录好的音乐三地的画面都是通过卫星传送至500平米导播间,800平米演播厅通过硬盘播放音乐,演员表演,而音乐又通过参考声的形式传到黄鹤楼和龟山两地,演员根据来自于参考声的现场扩声决定如何按照音乐节奏进行表演由于参考声的传输存在延时,延时量不同,就必须加人延时器,延缓其中两地的表演经过三地测试信号的测试.我们发现送到龟山的信号有1206毫秒的延时,而送到黄鹤楼的信号有1006毫秒的延时,由于龟山最晚才‘能收到音乐信号,我们便以龟山为基准,在800平米演播厅及黄鹤楼分会场分别加了一台延时器.音乐在800平米演播厅经过1206毫秒延时后进行扩声,演员表演,在黄鹤楼分会场收到参考声下后进行200毫秒延时后扩声,这样两地就能和龟山同时进行扩声,演员同时表演,然后同时通过卫星传送至500平米导播间,对齐信号。总之,设计一套较为完备的电视节目音频技术方案.是为了保证电视直播节目的质量,更由于二地直播的特殊性,优化完善音频技术方案也是为了电视节目声音的有效传播,以及现场节目的顺利进行通过这次大型电视直播节L,我们总结J’许多经验教训,在安全备份系统方案以及三地参考声方案的设计上都是一个突破,为以后的多点大型直播电视节目的音频系统设计提供了许多叮资借鉴的方式。

作者:孙梦清 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

第6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范文

一、由生活现象引出科学学习课题

学习始于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观察到许许多多奇异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也使学生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出科学学习的课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案例1】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教学

人眼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该物体能够反射照射在它上面的光,而物体对光的反射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1,并向学生指出:一座大楼在阳光照耀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大楼有些部位看上去非常清晰,有些部位却因为反光很刺眼,什么都看不清.这究竟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学生十分熟悉而又难以解释的生活现象,由这个生活现象,我们可以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新课题的学习.

熟悉的生活现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但作为引出学习课题的生活现象并非一定要求是学生熟悉的.有时,一些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生活现象,具有为科学教学制造悬念之功能,只要在叙述时能够把情境陈述清楚,同样可以用于引出科学课题,同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案例2】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密切相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述草原犬鼠的“空调”系统:在北美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犬鼠,它生活在地下的洞穴中.科学家在考察中发现,草原犬鼠生活的洞穴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做成隆起的圆形土堆(如图2).草原犬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学生所陌生的现象,它反映了动物一个十分有趣的行为.它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引发学生极大的探究热情.

学生会想:这隆起的圆形土堆是不是犬鼠所建的视野开阔的瞭望台呢?但如果是瞭望台,为什么不在两个洞口都建筑土堆呢?有两个瞭望台不是更好吗?在学生对现象充满好奇、急于解开头脑里的谜团的状态下,将学生引入对新课题的学习中.

二、利用生活素材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1. 概念的形成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而必须是学生以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为基础,在与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而获得.科学概念是理性思维的产物,观察和实验可以为理性加工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并非所有知识都要通过当时的观察、实验而获取感性材料的.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搜寻头脑里已有或教材文本提供的生活素材,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而得出科学概念的.

【案例3】 声音的响度概念与距离的关系

声音的响度不但与声源的性质及振动情况有关,还跟距离有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建构起这一知识.

师:公交车上的车载电视正在转播一段音乐,你坐在靠近电视机的前排时听到的声音响些,还是坐在远离电视机的后排时听到的声音响些?

生:坐在前排时听到的声音响些.

师:这一事实说明声音的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生:这一事实说明声音的响度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师:是的.这是因为声音从声源发出后,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离声源的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我们常看到有人对远方喊叫时,将双手掌围在自己的嘴边(如图3),你能对这样的做法作出解释吗?

生:将双手掌围在嘴边,可以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分散,从而增大声音在远处的响度.

2. 概念的理解

知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人们对一个科学概念的理解,不但需要认识它是什么,还要认识它的适应范围,以及它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所以,概念的理解是一个随着学习的进行而逐渐深化的过程.当建立了一个科学概念之后,我们同样可以用生活素材为学生理解概念提供支撑.

【案例4】 光的直线传播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实验显示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之后,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如图4所示的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为光的直线传播提供更多的例证,以增强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信赖感.

以上所述是用生活现象为科学概念提供正面的例证.对科学概念的意义,学生由于自己原有的前概念,有时会产生种种错误的认识.对此,我们可以借助与学生观点相悖的生活素材来动摇并学生的错误认识.

【案例5】 声音的速度与频率、响度的关系

在教学声音传播的速度知识时,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直觉,认为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和响度有关,频率越大,响度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对此,我们可以反问:如果台上有男女声在大合唱,当男女歌手同时发出声音后,你会先听到女声后听到男声吗?在演唱会上,虽然歌手的声音的响度要比乐器伴奏声音的响度大,但当歌手和乐器同时发出声音后,你是先听到歌手的声音后听到伴奏乐器的声音吗?对这两个问题,学生根据经验显然会作出否定的回答.由此也就了声速与频率、响度有关的观点.

有些科学概念与生活经验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难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起清晰的图像.在教学时,我们常常会从生活经验中寻找一个与新概念相类似的事例,来与新概念作比喻或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案例6】 物质的构成

物质构成的知识涉及物质的微观图景,由于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接受起来有点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由一些最最简单的基本单元——分子构成的,我们可以用数码相片的构成来进行类比:(利用电脑将数码相片逐渐放大)图5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如果把照片放大,你可以看到,照片是由许许多多像马赛克一样的小方块构成.其实,宇宙中万物的构成与这幅照片的构成方式是非常相似的,它们都是由大量叫做分子的粒子构成的.

三、反观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科学教育不但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科学,还要引导学生从科学走向社会.利用生活素材引出学习课题和建立科学概念,是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科学.而在知识应用环节联系生活,则是引导学生从科学走向社会,让科学回归于生活.科学知识的应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够体现科学知识的价值,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应用环节联系生活的主要方式是:

1. 列举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7】 压水堆中的高压水

在教学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时,教材里通常是以压力锅说明这一知识的应用.但我们还可以列举更多的应用事例,使学生看到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例如,在核电站的“心脏”核反应堆中,核燃料释放出来的能量是用水来吸收的.有一种称为“压水堆”的核反应堆中,为了提高水的传热效率,通过采用增压的方法,使水的压强高达155个大气压.这样,水的温度即使高达300多摄氏度也不沸腾.这样的应用实例能让学生看到,即使是在一些高技术的领域,一些最最基本的科学原理也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2. 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案例8】 走路过程中的摩擦

在教学摩擦力知识时,学生们都知道,人走路需要摩擦力.没有摩擦力,人就无法在路面上行走.但是许多学生却不清楚人在行走时摩擦力究竟是怎样在起作用的.为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在行走时(如图6),两只脚的前后位置会交替变化,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这时,地面对脚会产生一个向前的摩擦力,正是这个力,人才得以向前运动;而前脚踩到地面时,地面对脚会产生一个向后的摩擦力,正是这个力,才使脚停止了向前的运动.这样的分析,既使学生更为具体地认识摩擦力对人行走的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应用了力和运动关系的知识.

3. 解决与生活相关的问题

在传统科学教学中,学生解答的习题绝大多数是抽象性问题,而不是具有生活气息的原始问题.如下题:

例题1 如图7所示,大烧杯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只小烧杯,小烧杯内放有一块小铁块.现将小铁块取出放入水中后,大烧杯内的水面位置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这类习题只具有学术的意义,而没有生活的意义. 如果只是让学生解答这种抽象性问题,容易使学生将科学与生活割裂开来.他们会错误地认为:生活是生活,科学是科学,两者互不相干.基于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我们应当多开发一些具有生活意义和深厚生活气息的原始问题,应当寻找一些抽象性问题的生活原型.例如对上题,我们可以将它改编为:

例题2 小池塘的水面上有一条清淤船,当船上的人将池塘底的污泥挖起并装入船中后,池塘的水面位置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这类问题不但具有学术的意义,也具有生活的意义.由于题目情境不那么单纯,学生在解答时,需要进行分析和建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价值更高.

四、补充有用的生活科学知识

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求知能力,在教学某个课题时,如果能够适当补充一些与教学课题相关的、非常有用的生活知识,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9】 听诊器和检漏仪

在教学声音传播的知识时,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向学生介绍他们所熟悉的听诊器和不熟悉的检漏仪,如图8和图9所示.这不但可以使学生知道听诊器和检漏仪的作用是传导和放大声音,同时可以使学生知道,当夜深人静时,有一些叫wt检漏工的工人还在为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忙碌着,他们在检测地面之下的水管是否存在着漏水,以及确定水管漏水的位置.学生甚至还可以看到,检漏仪与听诊器的结构和原理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而了解技术在两种仪器之间迁移.

五、让学生在“玩”中学

科学教育走向生活并非只是将科学知识与生活事例作简单的连接,还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打通,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生活,生活是另一种学习.

杜威说过,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另一种呈现方式.“玩”是儿童的生活常态,也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教育应当根据学习的课题,给学生创造更多“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科学.尤其是采用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器具玩.这种接近日常生活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所喜爱的,它不但能使学生更为自主地实现科学概念的建构,而且能使科学知识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大脑之中,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7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范文

在高端工程机市场松下有着较大的市场占有率,而以往松下在其他产品方面甚少涉足。本届展会上,松下隆重推出了Full-HD背投拼接箱体,以全新解决方案形象展示给了参观者。松下投影机营销公司商品课课长邹博宇介绍:此次除了推出背投箱体,还搭载了DIGITAL LINK数字信号传输切换器,可传送模拟信号、控制信号、非压缩数字信号达100米。

同时,松下还和三大AV中控制造商(crestron、Extron、AMX)建立了合作关系,使DIGITAL LINK同三大制造商的产品相互兼容,轻松实现远程监控。另外配合Full-HD背投拼接箱体,松下还推出了多通道拼接控制器ET-MWP100C,这款控制器拥有自由度较高的配置,多个窗口画面可以自由移动:低电耗、功能集中,拥有很高的性价比:同时插卡模式,可以根据用户使用需求,自由组合输入输出端口数量。也就是说这次松下推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了箱体、传输切换器和拼接控制器。

解决方案的策略适合于所有走品牌路线的厂家。索尼和三星也是本届InfoComm China上的“方案”明星。索尼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展区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视频会议应用方案,通过将视频会议系统和投影机产品有机融合,将远程教学的概念转化成触手可及的现实。展区安装了2台索尼交互式超短焦高清投影机VPL-SW535C,通过视频会议系统PCS-XG100和远端的学生教室建立连接。大大拓展了视频会议的范畴,借助网络的覆盖,使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教学的真实互动当中来。

系统中前端BRC高清摄像机所拍摄到的清晰视频画面,可直接将视频传送到后台广播电视级切换台,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对画面进行不同特效处理及编辑,之后通过双画面显示进行编辑结果确认和检查,确认无误后直接切换到视频输出模式进行现场播放或是后期素材备用。BRC系列摄像机可以方便地集成到多种室内应用的系统中,服务于广播电视、视频会议、应急指挥系统、教育等多种用户:而用户使用IP网络控制键盘将获得更便捷的布线、施工方式,同时可更有效地进行系统维护。

解决方案思路和B2B市场是三星在2013年的两大重要战略路线。事实证明以消费电子产品见长的三星在专业市场的把控能力同样非常精准。与往年展示内容不同,大型的液晶拼接在今年的三星展位上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覆盖零售、教育、金融、办公、交通、餐饮等各个垂直应用市场的直观解决方案。或许,这样更能体现出三星“以客户为本”,为客户带来增值体验的口号。

本次展会,三星商用展示了涉及拼接显示、专业显示、互动触摸显示、LED显示、室内外一体机显示等各种行业解决方案,为与会者呈现显示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创新智能商务解决方案。

三星零售行业解决方案主要由ME、UE、UD和NL22B等终端显示设备以及加载SBB机顶盒的Magiclnfo-i应用软件组成,集信息、多媒体展示、互动交流为一身,为零售市场的信息化应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三星移动办公解决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还可和云计算技术、各种智能终端产品、最先进的协同产品、随需而变的应用平台组合在一起,成就三星虚拟化桌面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金融行业解决方案展区,三星主要展示了MD产品的公共信息系统,表现为数据显示体系,具备强大的应用性与拓展性,能实时更新显示内容(汇率等),为金融行业提供高效、专业的信息显示终端。

交通行业解决方案区主要应用产品为三星PE、LE系列,具有领先技术、高清晰显示、稳定的数据传输、节能环保、超长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的环境适应与工作能力等众多优势。

东方佳联的QSC集成化音视频应用解决方案以“沟通无限”为主题,展示了QSC系统在体育馆、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广播解决方案,以及多功能音视频会议室的现场模拟。在机场和主题公园公共广播展示区,现场模拟了机场航站楼的广播系统、背景音乐以及QSC全系统备份。东方佳联市场总监宋华介绍:在大型的公共场所系统备份至关重要,这套解决方案主要展示的就是QSC系统强大系统冗余备份功能。无论是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系统都会以几乎无延迟的反馈拷贝到另一套系统中,应对这一紧急情况。从处理主机到网络,甚至播放系统中的任一个环节,我们都拥有系统备份。避免系统故障带来的系统风险,例如突遇火警、急需疏散、重要的航班信息通知等清醒,如果没有高品质的系统备份,这类故障很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在多功能音视频会议室模拟展示区,搭建在QSC系统之上的会议室不但能实现音频系统的所有功能,还能进行各种电气设施的中央控制,如窗帘、灯光、摄像头、DVD。而这一系统的最大亮点则是强大的回声处理功能。“回声是音频系统中的老大难问题,通常系统都让所有回声进入一个通道进行回声处理,而QSC的系统的回声通道比较多,让每一个音频设备都对应一个回声消除通道,大大提高了会议室的声音质量。”宋华说道。会议室中搭建了基于局域网的会议系统模拟场景,采用LifeSize远程高清视频会议,实现多点视频会议。

专业AV行业的解决方案之路越走越强大,用户对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需求趋势更加明确。那些提供单一产品线的厂商是不是将面临着巨头们的挑战呢?他们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市场的复杂化趋势?InfoComm Asia总经理陈庭福表示:“这类厂商要么让自己更加专业,让自身产品成为最优秀的产品;另一种方式就是与互补性产品提供商合作。否则,这类提供单一产品的厂商在将来的生存会更加困难。”TV One、Gefen和Magenta的合并就是后者。

4年之前,Magenta被当时正在寻求较强技术背景厂商作为收购目标的Nortek看中,并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整合了Gefen和TV One,全新组建了NortekProAV Group。而这一全新公司组合的原因正是Nortek看中了专业AV行业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快速的发展趋势,并期望迅速涉入。Nortek的野心很大,要成为这一市场的寡头。如此目标下的新组合将会有何竞争力?即将担任Nortek常务理事的Rob Muddiman告诉我们:在专业AV领域像Extron这样的公司产品线非常广阔,他们具备很强的市场占有能力。

第8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范文

的确,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建立在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之上,要让学生站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上,跳一跳摘到“苹果”。学生跳起来的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而“苹果”就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通过教学不断地将“可能的发展水平”转化为“学生的现有水平”,使全部教学工作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教师如何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有效教学?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导有效学习

在教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性质》时,我曾在两个平行班分别用以下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开展教学,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

八年级(7)班

教师:空气中有多少氧气?它有什么性质?

八年级(8)班

教师:英国动物学家康莫森在某个国家的水塘里发现一种鱼,常浮在水面上,并向空中伸一伸头。当时康莫森对这种奇怪的现象作了一个奇怪的解释:这种鱼浮在水面是为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因此把这种鱼命名为'爱嗅气味的鱼,现在人们称其为“嗅鱼”。根据你的估计,这种气体究竟是什么呢?它具备哪些性质呢?

通过观察,(8)班学生能更快地把感官聚焦到课堂中来。的确,以故事为背景提出问题,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联想到人类呼吸的原理。如果问题的情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上,必能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中设置问题,能使学生由惊奇转入积极思维状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问题的答案。

二、准备恰当垫脚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为前提。但一味地主张学生的主体性,又难免使教学陷入另一种窘境,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提供恰当的垫脚石,帮助学生顺利建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目标直至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我提问:“关于声音,你们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呢?”,生答: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耳朵的?为什么有噪音、乐音?声音为什么只能听到而看不到?声音轻重由什么决定?为什么有些声音很好听,有些声音很难听?……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不慌不忙地说:这么多问题我们先研究哪一个呢?学生讨论、争辩,最后认为应先讨论:声音的产生。我假装疑惑:为什么?甲学生说:因为不产生声音,就听不到声音,噪音、乐音等就不存在了。乙学生说:因为没有声音,也就没有其他问题的研究。这样,一边调动学生“放出”问题,一边又引领学生“收回”问题,在宽松的对话、沟通中,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构建出自主、开放、高效的课堂。

三、组织实践活动,探究获取真知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已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提高了科学的能力,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如“观察土壤中有什么”这一活动,可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和表格,从生物、非生物、颜色、颗粒大小、含水量、含气量等角度观察,并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与实验成果,对那些观察视角独特,有新发现的学生,给予鼓励。有些观察活动,周期较长,还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做好观察记录。

第9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范文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改革;产教融合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可见,高校的劳动教育需要跟学科特点相结合,开展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的劳动实践项目。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学科,国内高校基本沿袭了中国传媒大学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实践劳动逐渐在各方面暴露出不足。新闻传媒行业的日新月异,要求高校在面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劳动教育的现存困境时,既要具备大视角与前瞻性,也要注意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各校的特性采取相应措施,逐渐完善劳动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因此,本文将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具体分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实践劳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探讨其优化方案。

1现行问题分析

为了解宁波财经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实践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分别向2019级和2020级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0份。经分析得出,实践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劳动实践积极性不高与社会真实劳动机会不足两方面。

1.1学生劳动实践积极性不高

1.1.1专业自信缺失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的专业赛事并不少见,对于播音主持专业而言,“齐越节”“夏青杯”“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及电视台、高校举办的播音员主持人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都为高校本专业学生提供了锻炼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经验的机会。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被问及是否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相关赛事时,有54%的学生选择了积极,46%的学生选择不积极,二者相对持平。其中2020级学生的参赛积极性较高,66.67%的学生持积极态度,仅有33.33%的学生持不积极态度;2019级的学生则正好相反,积极的学生人数仅有42.31%,不积极的人数占比57.69%。2019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专业学习生活后,参赛积极性反而有所下降,如2020年象山校区第二届新声代·候鸟音十佳主持人大赛的报名人数中,2019级的报名人数仅为2020级报名人数的一半。究其原因,除去上述提到的部分对专业缺少兴趣的学生外,大部分对专业仍旧抱有热情的学生却因自认专业水平不足、能力有限,不愿意“丢人现眼”,对于各项赛事望而却步。另外,还有一类学生在入学初期热衷参与各项比赛,但屡战屡败,自信心受到打击,挫败感日益累积;相反,在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的少数学生一路高歌,屡获佳绩,赢得了更多机会。鲜明的对比使得部分学生逐渐产生自卑心理,陷入自我怀疑,从而不愿再做新的尝试。1.1.2专业兴趣不高早功训练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初级基础实践训练,是学生在专业入门初期奠定技能基础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对于早功训练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兴趣程度及其专业水平的高低。然而,笔者实地调研的情况反映出部分学生的早功练声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取得较好的练声效果。纵观本学科的发展历程,众多高校先后陆续开设播音主持专业,艺考生也在逐年增多,传媒行业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供求市场由“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在高考时选择艺考,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并非是对艺术专业抱有浓厚兴趣,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要求较低,可以走“捷径”上大学,待到其上了大学,也就“功德圆满”,可以放任自流。由此可见,学生对本专业缺少兴趣,也是其消极面对校内劳动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

1.2社会真实劳动机会不足

1.2.1校区地理位置不便问卷结果显示,93%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校外进行专业相关活动的机会不多,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偏远,不方便外出。宁波财经学院也尝试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如开设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带领学生到一线媒体机构参观学习,或是教师带领学生到市里参加朗诵会,积累舞台经验。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在于学生无法通过短期参观吸收一线的传媒工作经验,且舞台的临场反应也不是通过几次表演就能练就的。另外,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有少部分学生曾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商演的机会,但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并未合作成功,商家不愿意报销路费,而活动主持报酬可能还抵不上学生来回路上产生的费用,因此,商家在选用商演主持人时,逐渐不再考虑地理位置过于偏远的在校生。在此背景下,学生处于既不占地利,也不占人和的尴尬局面。1.2.2社会实践竞争较为激烈由于在校生的校内课业内容较多,学生较少有时间到专业的媒体单位从事长期、高效的一线传媒活动,因此,无须占用过多个人时间的商演主持成了学生校外实践的首选。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各类小型商演主持活动遍地开花,众多播音在校生趋之若鹜,而且交通运输网络的便利也能够将各高校的播音主持人才快速输送至省内,乃至省外各地,地域上的隔阂基本不是问题。据统计,在杭州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院校有3所,其播音主持专业办学历史相对较长,因此,来自这3所学校的学生在商演主持小圈子里具有先天的优势,商家也更倾向于跟熟悉的人合作,从而形成了一个商演主持的供应链闭环。而宁波财经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至今刚创办两届,尚未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圈子,播音主持在校生所面对的校外实践竞争压力较大,有45.16%的学生认为商演活动的“圈子”是他们难以开展校外实践的主要原因之一。

2优化策略初探

2.1实践模式改革

2.1.1培养全媒体人才中国传媒大学付程教授在《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中表示:“专业教学中在强化业务训练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确立‘节目整体’意识,主动去把握节目整体,增强驾驭节目整体的能力,而不能仅仅停在被动地表达篇章稿件文字的状态。”[1]这强调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胜任一档节目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角色,满足当下全媒体传媒人才的需求。有学者提出:“‘全媒体’意味着信息技术将深度介入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传播实践中,全媒体记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改组稿甚至重写稿件的能力,还要熟悉广播电视传媒表达、采编播发全流程一体化协作运作形式。”[2]这就意味着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学生需要具备“融合型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并且掌握“全媒技能”[3],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问题。全媒体人才的培养意味着学生在专业兴趣方面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在学生基本具备胜任传媒团队内部各个岗位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另外,为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教师可以把不同特质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促使其取长补短,形成融合型团队,从而培养出既拥有一技之长,又能胜任各个岗位,并且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全媒体人才。2.1.2更新实践劳动评价机制在如今数字化、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播音主持劳动教育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科技进行“产业化”创新探索势在必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必将面对广大受众的传媒人,应在求学期间就做好被广大受众审视、评价的心理建设,提前适应与陌生受众互动的模式。因此,师生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创建自媒体账户,提供作品展示平台,将播音主持学生的作业作品化,将作业公开化。与此同时,学生实践劳动成果的评价机制应由传统的教师“一言堂”逐渐过渡到受众的实际反馈机制,或根据一定占比互相结合,建立一个良好的“学生——受众”双向传播的互动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学生在校内就能切实感受到市场取向,从而会在创作作品时进行自我修正。另外,学生劳动成果也可报送给各类媒体机构,由一线从业人员对作品进行评判,予以指导,点明其与市场媒介产品之间的差距与不足,指明学生进步的方向。可以说,新的实践劳动评价机制能够有效规避教师对于学生的固有印象,也能够避免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恶性循环,学生身上未被教师发现的闪光点可得以展现。

2.2产教模式融合

2.2.1打破人才培养壁垒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功力,除了在校内设立广播电台及各类有声语言比赛之外,校外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有待开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不能只在校内进行,还应鼓励学生到校外参加实践。教师要动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到校外劳动,需要对学生先进行思政教育,让其意识到校外劳动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就有过两次下乡劳作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的播音及教育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看到农民们劳动时不怕苦、不怕累,听到好的意见后欣然行动起来时,会想起自己曾留下了错误的骄气、丢失了应有的谦卑……”[4]这是齐越在姜庄子村劳作时自己作的反思,由此可见,参加实践有助于个人发现自身不足,及时修正错误,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为行业、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因此,齐越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时就要求学生“根基要深”,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齐越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期间带着学生到各地方台实践的教学方式值得借鉴,因而“走岗”教学应运而生,即通过与“岗”的对接和实操,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5]。这便要求高校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与当地各类媒体形成合作关系,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比如,高校可积极组织学生到当地广播电视台参与顶岗实习、节目策划、为片子配音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参加一线媒体实践的机会,切实解决没有机会、没有人脉、交通不便等影响学生进行校外劳动的客观问题,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事业媒体单位的“双赢”。2.2.2突破学科专业桎梏《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如今,各类媒体都在逐步融合,互相取长补短,其中全方位“融合”是创新的关键,“产业化”创新是实践的动力[6]。作为研究、教授传媒理论与技能的高等院校,在实现劳动教育的“产业化”时,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是大势所趋,学校拥有设备、场地等优势,但各学科教师掌握的知识技能有限,突破各学科之间的桎梏,相互合作,有利于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在“产业化”的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拥有双重身份,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媒体内容把关人;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媒体内容生产者。传媒工作具有群体性,各岗位分工不同,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工作室,教师担任指导,以竞标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为各类传媒单位提供媒体产品,将实践课堂变成传媒团队运营的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劳动机会,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产业化”,强化专业教学效果。

3结语

播音主持作为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其在劳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相对的特殊性,高校在面对专业劳动教育产生的问题时,既要从思想层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考虑到制约学生发展的客观因素;既要在校内创造实践课程,也要在校外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因此,教师与学生、系部与学院、学院与媒体等多方要协同合作,制定并落实播音主持专业实践劳动的有效方案。与此同时,高校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领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传达的精神,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添砖加瓦,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实践劳动与职业需求做到无缝对接,为播音主持行业注入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7.

[2]李瑾.宁夏融媒体人才培养路径[J].新闻论坛,2020(4):120-122.

[3]谭筠鹏.融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教育改革方案探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0(2):96-99.

[4]张海燕.姜庄子与大建安村的劳动经历对齐越播音及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1):26-30.

[5]倪琦珺.知行合一: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传媒,2020(1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