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论文范文

智能论文精选(九篇)

智能论文

第1篇:智能论文范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如上所述,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单一的逻辑推理或语文能力(换言之,除了逻辑与语文能力之外,其它的能力都是没有价值的),如此的智力观点虽然可以准确地说明学生在学成绩的高低,但却难以解释大部份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成就与杰出表现。Gardner亦质疑此种智力观点的适当性,认为智力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而非透过「将一个人放在一种非自然的学习环境中,让他做从未做过,而且将来可能不会再做的事情(李平,1997,页8)的方式来决定,基于这样的理念,以及相关研究(包括对脑伤患者、专家、奇才的研究,以及讯息处理机制、心理计量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物学等)的综合结果,Gardner重新定义智力的概念,他认为智力应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或制作(fashion)生产的能力(Gardner,1993b,页15)。同时,他进一步指出人类智能至少有八种,兹摘述如下(Gardner,1993b;1999):

1、语文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乃指口语及书写文字的运用能力,它包括了对语言文字之意义(语意能力)、规则(语法能力),以及声音、节奏、音调、诗韵(音韵学能力)、不同功能(语言的实用能力)的敏感性。

2、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乃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它允许人们能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沟通与理解,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

3、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乃指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它涉及了对抽象关系的使用与了解,其核心成份包括了觉察逻辑或数字之样式(pattern)的能力,以及进行广泛的推理,或巧妙地处理抽象分析的能力。

4、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nece):乃指对视觉性或空间性的讯息之知觉能力,以及把所知觉到的加以表现出来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精确知觉物体或形状的能力,对知觉到的物体或形状进行操作或在心中进行空间旋转的能力,在脑中形成心像以及转换心像的能力,对图像艺术所感受的视觉与空间之张力、平衡与组成等关系的敏感性。

5、肢体-运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乃指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与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巧妙地处理(包括粗略与精致的身体动作)物体的能力,巧妙地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运作或表达的能力,以及自身感受的、触觉的和由触觉引起的能力。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乃指辨识与了解他人的感觉、信念与意向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注意并区辨他人的心情、性情、动机与意向,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7、内省智能(intarpersonalintelligence):乃指能对自我进行省察、区辨自我的感觉,并产生适当行动的能力,此种智能也扮演着「智能中枢的角色(centralintelligencesagency)(Kornhaber&Gardner,1991),使得个体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了解如何有效发挥这些能力。其核心成份为发展可靠的自我运作模式,以了解自已之欲求、目标、焦虑与优缺点,并藉以引导自己的行为之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乃指对周遭环境的动物、植物、人工制品,及其它事物进行有效辨识及分类的能力。详而言之,自然观察智能不只包括了对动植物的辨识能力,也包括了从引擎声辨识汽车,在科学实验室中辨识新奇样式,以及艺术风格与生活模式的察觉等能力(Gardner,1999,页116)。

二、多元智能论的理论要点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涵已如上述,进一步分析该理论显示它具有多项要点,兹归纳并以智能本身的性质及人类知慧的发展等两个层面分述之。

(一)就智能本身的性质而言

1、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其它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然而它们却非独立运作的,而是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的(Gardner,1993a)。例如,一位优秀的舞蹈家必须同时具备(1)良好的音乐智能,以了解音乐的节奏与变化,(2)良好的肢体-运作智能,以能够灵活而协调地完成身体的动作,(3)良好的人际智能,以能透过身体动作来鼓舞或感动观众。

2、上述八种智能可加以归类成三类:一类是与对象有关的(object-related),包括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些能力被个体所处环境的对象所控制与塑造;一类是免于对象的(object-free),包括语文智能与音乐智能,它们不受到物理世界的塑造,而是依据语言与音乐系统而决定的;另一类是与人有关的(person-related),包括人际与内省智能。

3、每一种智能都包含着数种次类智能(sub-intelligences),例如音乐智能包含了演奏、歌唱、写谱、指挥、批评与鉴赏等次类智能,所以一个人可能歌唱得不好却很会作曲,不会演奏却善于批评与鉴赏。

4、Gardner指出,多元智能论所包含的八种智能模式是暂时性的,除上述八项智能之外,仍可能有其它智能存在。事实上,原先Gardner只指出了七项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则是后来才被检视出来的,而Gardner也认为「存在智能(existentialintelligence)具有足够的资格堪称为1/2智能(Gardne,1999)。

(二)就人类的智能发展而言

1、每一个正常人至少都具有上述的八种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或揉和(blend)这七种智能。

2、每种智能有其独特的发展顺序,而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中开始生长与成熟。例如,音乐智能是最早被发展的智能。

3、这些智能非固定与静态的实体,它们能被强化与扩大。而文化则是影响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个文化或社会对不同型式的智能有不同的评价,使得个体在各种智能的发展上有不同的动机,也使得某一社会的人群在某些智能上会有高度的发展。

4、人类在所有智能中都有创造的可能,然而大部份的人都只能对某些特定领域进行创造,换言之,大部份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种智能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例如,爱因斯坦是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才,然而他在音乐、肢体运作与人际方面却未有同样的表现。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涵意

如前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破除了「IQ式思维,跳脱传统心理学所框架出的界限,使我们能深入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为教育理论与实务提供重要的启思与方向。兹述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涵意如下:

(一)教育工作应致力于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传统教育独断地将焦点放在语文与逻辑─数学能力的培养上,并且只重视与这两种能力有关的学科,致使学生在其它领域的智能难以获得充份发展。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则指出人们至少具有八种智能,每种智能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而且是彼此互补、统整运作的,仅具有语文与逻辑─数学智能并不足因应未来生活与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因此教育工作应致力于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Haggerty,1995)。

(二)教育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必须配合每位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智能之组型: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智组型,并且会以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表征与回忆知识,因此不应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有效的教师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Haggerty,1995)。

(三)教育应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教师应尊重学生对自己认知风格的意识,并给予机会去管理自己的学习,并鼓励学生负责任地计画并监控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帮助学生逐渐地了解自己的内在潜能与发展这些潜能的方法。换言之,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而非只是背动接受学习方案(Haggerty,1995)。

第2篇:智能论文范文

1.多元性。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九种智力要素组成的,是多维的、相对独立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九种智能同等重要,教师应给予同等的关注。2.差异性。人人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3]但以不同方式在每个人身上进行着不同程度的组合,形成各自特点,即智力的差异性。差异性是由环境的不同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对不同的受教育个体产生影响所造成的。3.实践性。智能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智能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具有跨越性的突破。智能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层面所具有的解决现实生活中一系列实际问题尤其是难题的能力,重点指发现新知识或创造新产品的能力。4.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关键在于开发。教育,或者说教师要帮助学生/儿童全面地开发其潜在能力,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完整的教育体系,确保采用精确的方法来描述受教育者的智能演变历程。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开发多种智能,并发现其特点,最终实现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幼儿英语在整个英语系列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幼儿是学习英语的黄金阶段

据有关资料显示,3~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孩子早期接触并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不仅能够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还能帮助孩子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原因在于,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课程,在学生的一生中,尤其是中考、高考、考研、出国中,都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

(二)幼儿时期的英语学习可以为将来学习、使用英语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

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英语缺陷具体表现为:中国式英语、哑巴英语等等,就是因为幼儿阶段没有接受正规、标准的英文发音而导致的,他们往往很难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更为严重的是只能进行简单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或者说出一口别人无法听懂的蹩脚英语。在幼儿时期若能够进行准确、正规的英语发音学习,能够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夯实基础。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应用

幼儿英语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启蒙性,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语言感知的敏感性,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信心。幼儿英语教学应以口语练习为主,关注听说能力,同时,科学选取和组织语言材料,帮助他们轻松自然地进行口语交流。语言材料必须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尽可能短语化、生活化、口语化。

(一)重视“听”的训练

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英语“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后再说,说后表演”,所以,训练幼儿的听力是首当其冲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听力常常是被冷落的对象。教师应重视幼儿“听”的训练,生动性、形象性的听力训练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而多元智能恰恰能给“听”提供多种途径:1.模仿———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4]模仿是幼儿天生就具有的能力,通过模仿,不仅开发了幼儿的语言智能,而且开发了其逻辑智能。如教师可以放一些简单的录像片,让幼儿注意看好、听好。录像片内容是幼儿做自我介绍的游戏,如I’mDongDong,I’mfat,I’maboy等。放2~3分钟后停下,教师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下自我介绍,也可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延伸开来,比如Ilikeswimming等,这样就可以促进两方面智能的发展。2.运用简单的英语儿歌来开发幼儿的音乐旋律智能和自然认识智能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通过英文儿歌的欣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旋律智能和自然认识智能。老师可以选取简单上口的英语儿歌及经典儿歌,如ABCsong,HappyNewYear,HappyBirthdaytoyou,《雪绒花》等。3.数字游戏开发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运用数字听力,可以使幼儿掌握一些数字英语单词,如one、two、three等。教师也可以随意说一个英语单词,比如six,便于幼儿更好地加深记忆。4.运用人体自身部位的英语单词来开发幼儿的视觉空间智能教师在帮助幼儿学习人体自身部位的英语名称时,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如Putyourfingeronyourhand(face,eye,ear,mouth)。老师说,幼儿做,然后,说、做对象互换。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游戏,学生就可以在快乐的游戏中记住人体部位,开发视觉空间智能。5.听听、做做,开发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好动、好玩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动中玩,开发身体运动智能。如玩找朋友“Lookingforafriend”的游戏。教师可以一边放儿歌,一边让幼儿做游戏,也可让幼儿边唱边做。6.分组合作开发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分组竞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加强凝聚力。如通过分组将幼儿分成Blue和Yellow组,分别设计口号:“Blue,Blue,Yeah!Yeah!Yeah!Yellow,Yellow,Yeah!Yeah!Yeah!”通过比赛结果来进行评分,依据评分结果来判定输赢,在合作比赛中培养了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7.运用教学内容开发幼儿的自我认识智能多元智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智能。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到教文化,而且要“以人为本”,融入道德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智能。如英语故事“GoldenHouse”,虽然故事内容非常简单,但通过活动能使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道理,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

(二)培养幼儿“说”的能力

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作为主体,应为幼儿园的孩子准备丰富多样的口语句型,帮助他们自然地进行口语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传授同样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幼儿都能以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途径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1.语言。幼儿来园时,热情地与同伴、老师、身边的人打招呼:“Goodmorning!Howareyou!”吃点心、午餐活动时,幼儿会用英语介绍学过的菜名“carrot,egg”等。在进餐习惯上,幼儿会提醒同伴“Don’ttalkplease”。提问作答,教师说汉语,幼儿回答英语等活动,都可以很好地训练幼儿的口语。2.视觉空间。讲授monkey这一生词时,教师就拿出一个玩具monkey,展示给孩子们看,他们就会立刻被吸引过来。这时,教师可引导孩子们用英语回答“What’sthis”,“Thisisamonkey”。就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学习、掌握更多的单词和句子,从而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3.身体运动。幼儿边说、边做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孩子在学习bird(小鸟)时,边学小鸟飞边念儿歌“bird、bird飞飞”。学习elephant(大象)时,边学大象走边学儿歌“elephant、elephant走走”。这样,才能使这些英语单词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孩子们会很乐意参与进来,轻松学会。4.音乐。轻松、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很容易吸引和感染幼儿,尤其是简单好学的经典儿歌。如学apple这个单词时,就可配以短小易学的儿歌“apple黄,apple红,apple圆,apple啧、啧、啧甜”。一方面,幼儿熟悉了apple的发音,另一方面,把apple的特点也感知了一次,孩子们很轻松地就把apple这个单词学会、记牢了。5.人际交往。每个人都有表演的天分,尤其是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增强幼儿的表演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角色游戏中,《Lovelyfruits》就具有代表性。教师上课时可将教学场地装扮成一个果园,让幼儿扮演已经讲授过的水果:苹果、橘子、梨子、香蕉、桃子等。在游戏中,第一步让学生自己介绍,第二步打招呼,第三步找自己喜欢的水果/朋友。老师可以把要用到的句型写在黑板上,如:“I’manapple/orange/pear/banana/peach.”“Howareyou?I’mfine,thankyou.”6.自然观察。儿歌“ThisisMyTree”表达了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完后,可让幼儿到户外去观察,启发幼儿除了爱护树木外,还要爱护花鸟等,增强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向上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加德纳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学生观,他认为人都具有个体差异,不存在聪明或愚蠢,只是聪明的方面和程度不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引导和培训,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智能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幼儿园和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设各种展现各种智能的场景,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帮助孩子们扬长避短,激发他们的潜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二)“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

多元智能教学观倡导“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幼儿可能在某方面展示出特别发达的智能,并倾向于不同的智能。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学。加德纳提出了“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习应以“多元智能来教与学”的观点,这就是“对症下药”两个方面的含义。根据多元智能教学观,幼儿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和兴趣差异以及教学内容,选取和设计不同的教学场景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观

第3篇:智能论文范文

我国早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就开始智能化家具方面的研究和开发,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科研和技术上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通过在知网上对以“智能化”和“家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看在早在1995年就有相关学者对智能化家具进行了研究。从1995年至今,我国在智能化家具方面的研究可查的已经有将近100篇之多,其中还不包括专著等文献资料。此外,在智能化家具设计开发上现今也却了一定的成就。如有些家具生产商和设计人员设计出了具有自动加热与保温的功能餐桌;可以自动调节温度、角度的高度指标的床类家具;能对婴儿尿床时立即发出警报的婴儿床等。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家具智能化设计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产品技术含量低、可以实现的智能功能少、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普及型和个性化发展方向还有待摸索。

2智能化家具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2.1智能化家具设计向功能性多样化方向发展

统观我国的智能化家具的设计现状还是主要以体现家具的智能化为主。与国外的智能化家具设计相比,在功能性多样化的体现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智能化家具设计的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基本的一点即是实现设计上的多样化功能。不仅要体现智能化家具的某一项功能,还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多种功能共同实现的目标。如智能化的灯具在设计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间的融合来达到自动开关、自动控制光照强度以及自动控制局部范围内的温度等多项功能的实现;智能化餐桌通过多元化设计同时实现满足不同数量的人使用和对餐桌上的食物进行保温等多项功能的。

2.2智能化家具设计向普及化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家具的受众已经不仅仅限于某些富裕的群体,它也开始进入寻常的百姓家。它的消费群体开始向普通的人民大众转移,那么对于文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的普通大众来说,智能化家具设计中的高的科技含量往往使他们望而却步,对其使用技术难以熟练掌握。所以,智能化家具设计的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即使促进它的普及性。这需要设计人员在对智能化家具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和所使用的场合,确保家具的可接受程度和便于操作性。

2.3智能化家具设计向安全性方向发展

如前文所述,智能化家具的组成都是一些与电相关的元件,一些运行型的家具也需要电来支撑和某些金属或者材质来构成。这些动力系统或原料在智能化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能化家具使用的危险性。故而,在设计人员对智能化家具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在使用家具时的安全性,将电路控制在安全电压范围之内,并要在绝缘和接地方面做到很好的防护措施;必须有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及良好的散热措施;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当使用不当时,要将缓冲装置和自动停机等功能考虑到设计中去。

2.4智能化家具设计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家具设计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群体而言的,如老人和儿童以及一些特殊群体等,设计人员对智能化家具进行设计时要针对这些群体设计出具有一定针对性,能够体现个性化服务和个性化专长的特点。如针对老人和儿童设计的具备一定监管、娱乐、安居和护理特性的桌案类、坐卧类等智能化家具。

3结论

第4篇:智能论文范文

实施CDIO理念的载体就是目的,它是让学生以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实践的、主动的方式对学习进行开展。智能电子专业具有复合型的特征,它是一门工程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高职院校为使专业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提高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对CDI0理念进行大胆的尝试。CDIO理念是在工科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可对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思路、办学理念和课程专业进行有效的调整。高职院校职能电子专业首先要面临的是,对专业的CDIO适用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将CDIO分类建立在正确的适用性评价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进行适度的、科学的目标指引,推进改革的实施。在CDIO改革中,应以“实践导向”为基础,建立CDIO项目的过程管控体系,将CDIO应用有效落实到基层教学实体中,保证目标的实现。而以上环节是相互影响、彼此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基础是系统的过程管控和适用性评价,使专业CDIO教学改革能够持续、均衡和系统的推进。

二、实施CDIO实践教学模式对策

1.树立现代工程教育观和实践教育理念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凸显出时代特征,协调发展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能力和知识,完成4个转变:一是将教育以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为中心转变为工程素质教育;二是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是注重共性教育转变为全面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四是从对科学系统性的重视转变对工程综合性的重视,从而提供新型的能力结构和知识体系,以培养出更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2.建立“电子特色班”,培养电子工程意识摒弃“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传统的培养模式,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紧密结合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实施因材施教。采用学生自主参与的原则,可建立3个特色班,主要包括应用电子专业2年级学生。将工程培训放在课余时间进行,把工程实训项目和非验证性工程实验作为培训的内容,对学生的创新性、工程性和主体性高度重视。告诉学生相关课题的不同方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组讨论,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共同探讨,将学生对电子工程意识有效的激发和调动起来,科学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3.引导工程实践入门,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高职院校智能电子专业应与大一新生的特点相结合,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可开设引导性课程,具有高标准和高起点,引导工程实践入门。帮助学生对电子工程技术的精华尽早的领略,使他们能对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亲手制造。例如,可在第一学期对电子技术概论等课程进行开设,目标是将学生的兴趣和工程意识激发出来,重点是对电子工程的技术精华和工程理念进行讲授。同时,还可将创造性教学方法运用于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启发。可成立“电子专业工程意识教育团队”,抽调专业骨干,形成了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展现现代工程的特点,同时制定相配套的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

4.建立阶梯式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对实践项目进行更新电子类专业的授课应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教学方法是实验操作与课堂讲授相结合,考核方式是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帮助学生对应用课程知识深刻理解。可在智能电子类专业中进行实践探索,建立阶梯式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实习专业实验实训考工顶岗实习。在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到校外实训基地,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实地参观、听报告、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开展讨论和座谈等,帮助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熟悉和了解,对本专业应该掌握的技能和基本知识充分的认识,使学生对电子工程技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在第二、三学期对专业实验进行开设,适时更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对电子专业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对综合型交叉的多学科实训进行开设,对学生电子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第四学期,在训练学生专项技能的基础上,对电子专业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并对综合型交叉的多学科实训进行开设,使学生的大工程实践技能得到增强。第四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考工,如无线电装接工和维修电工等,在考工过程和考工训练中,对学生工程实践技能的掌握进行培养。第五、六学期,对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各项工作,如设备维护、电子产品生产、研发等,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技能。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视野更加开阔,有很高的主动性,不仅对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了巩固,同时还使自身的使命感和职业感得到了加强,为将来的择业夯实了基础。

5.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智能电子专业在CDIO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必然会取得良好的发展。目前智能电子专业的特色之一,就是对创业创新电子人才的培养,将CDIO理念有效的融入到智能电子专业的运作、实现、设计和构思等方面,强调做中学,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具有超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在项目构思方面,根据智能电子有较强专业性的特征,以创新为先导,符合CDIO理念。在项目设计方面,其核心是设计文案,智能电子同样需要对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策划网站及设计商务工具等,具有很强的工程属性。在项目实现方面,将实现可视化功能作为根本。目前很多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网络,这使智能电子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5篇:智能论文范文

音频分析技术

广义上的动物健康可分为生理健康及情绪健康,音频分析技术一般都是针对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动物咳嗽声处理实现生理健康监测。为此应首先提取患病动物咳嗽声特征,Ferrari等[8-9]通过临床检查筛选染病猪并采集其咳嗽声,与柠檬酸诱发的健康猪咳嗽声对比发现染病猪咳嗽音频的标准化压力均方差及峰值频率均值均低于健康猪,而染病猪咳嗽持续时间及咳嗽频率则高于健康猪。针对染病猪咳嗽音频特征参数构建参考模板,将日常生产中利用定向麦克风采集到的猪咳嗽声与该参考模板做模式匹配,可以实现呼吸道疾病疑似病猪智能识别。在圈舍群养的猪饲养方式下,很难实现猪个体咳嗽声的采集,可将圈设定为监测对象,使用麦克风阵列定位具备病猪咳嗽音频特征的咳嗽声[10],将出现病猪咳嗽声频率高的圈设定为高危圈,养殖人员重点关注高危区内动物健康状况,及早隔离确诊病例,这不仅有效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患病猪识别效率,降低了规模化养殖场由于动物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动物情绪健康更多是动物福利关注的问题,目前音频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提取动物在恐惧、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下的叫声特征,在此基础上可实现动物情绪健康的无损监测。Jahns[11]针对已知的牛饥饿和叫声信号提取出先验特征矩阵及其参考模式,利用模式匹配方法识别牛只日常叫声中所蕴含的饥饿及信息。Ikeda等[12]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处理声音信号的频谱结构变化特征,进而智能识别母牛饥饿以及与仔牛分隔而产生的两种焦虑状态。猪的情绪健康水准评价研究目前鲜见报道,限位栏饲养母猪和剪牙断尾仔猪的情绪健康问题最值得关注。

以仔猪为例,为了验证剪牙断尾过程会引起仔猪极强的恐惧情绪,可设计独立的仔猪叫声采集室,人为制造令其恐惧的突变环境,采集其叫声音频并提取音频特征构建参考模板,与剪牙断尾时采集的仔猪叫声做模式匹配,实现仔猪恐惧情绪的智能识别。动物采食、饮水、排泄行为异常可用于预测其健康异常,因此这三大行为是畜牧养殖从业人员最为关注的动物行为。及时监测到动物行为模式的突变有利于及早发现疑似发病个体,降低经济损失。音频分析技术目前主要用于牧场放养的牛羊采食行为监测,这种饲养方式下牛羊活动范围广,人工观察方式及机器视觉技术难以监测它们的采食行为。但是牛羊采食主要有咬断及咀嚼草料两种动作,而实际采食量可由咬断草料的次数来判定,因此可通过咬断、咀嚼草料两种动作的不同音频特征识别牛羊采食过程中咬断草料的次数,进而实现采食量的智能监测[6-7]。难以实时、准确掌握养殖动物需求是目前畜牧养殖业面临的挑战之一,而动物叫声是其生理、情绪健康状况的外在表现,准确掌握动物叫声含义有利于养殖人员根据动物自身需求开展养殖工作。动物叫声音频分析的首要目标是针对大量已知含义的动物叫声音频提取特征参数,不断扩充动物叫声音频分析模式库,这是研发动物叫声含义智能识别系统的基础。另外,动物叫声含义分析对音频质量要求高,如何有效降低圈养动物叫声间的相互干扰及环境噪声的影响以实现音频高质量地实时采集,是后续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机器视觉技术

在畜牧养殖领域,动物行为与动物健康状况、生存舒适度密切相关,利用动物行为自动分析动物健康及舒适度状况相比人工经验观察而言结果更加客观。随着机器视觉技术在数字化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涉足基于动物视频自动分析动物行为及动物生存舒适度的研究领域[13]。行为模型是核心,该模块从动物形体姿态特征、行为间内在联系以及行为与环境间联系三个方面针对动物行为进行定义、表示和建模。视频流是动物行为分析的信息源,目前一般是在养殖舍顶部架设连接PC的摄像机实现视频流信息采集[14-17],而关注动物腿部运动姿态的研究一般会单独构建规则通道,侧方位架设摄像机,在动物经过通道时采集其运动视频[18]。运动目标分割步骤从视频流原始图像中分割出监测对象,特征提取步骤主要工作是提取足够的动物形体特征,以区分不同的动物行为,这些形体特征包括位置、姿态、运动速度、轮廓等等信息,该步骤首先需要解决视频序列中研究目标的检测与跟踪问题。目前针对群养猪个体跟踪的最新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跟踪3头猪长达8min,为猪只行为特征提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4]。行为特征提取的目的是区分不同的动物基本行为,所谓基本行为是指诸如休息、探究、采食等能够持续一定时间的独立行为。临产母牛的站立、躺卧、摄食等基本行为可用于预测母牛分娩时间,Canger等[15]研究了这些基本行为对应的主轴线方向、臀围长度、体型宽长比、背部面积等图像特征,实现了基本行为的自动识别,该研究成果使得设计一种基于母牛行为的人工助产自动预警系统成为可能。

复杂行为由一个或多个具有时空关联的基本行为组成,复杂行为分析也可称为动物行为模式分析,其主要工作是挖掘动物基本行为间或基本行为与环境间的内在联系。Shao等[16]针对群养猪睡眠时的红外图像选取图像不变矩、背景前景像素转换频率以及猪群紧密程度作为特征向量,使用最小欧几里德距离方法区分环境温度寒冷与舒适两种状况下猪的睡眠姿态。基于此,养殖人员可根据动物睡眠姿态判断其环境温度舒适度,实现养殖环境参数的按需调节,该研究对探索环境因子对猪生长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动物行为模式是发现动物反常行为的基础,而反常行为是动物个体出现健康异常或环境发生突变的外在表现。动物反常行为的及时发现可用于动物疾病或环境调节预警。朱伟兴等[17]利用安装于猪舍排泄区的嵌入式监控设备对群养猪的排泄行为进行24h监控,对于单日排泄次数超过系统阈值的猪只,认定其排泄行为出现异常。Song等[18]将牛行走过程中同侧前后蹄接触地面中心点间距离定义为形迹重叠参数Δ,并挖掘出健康牛行走行为模式:行进过程中Δ值小于或等于0。将行进过程中Δ>0的牛只认定为患有跛腿残疾。仅从畜牧信息的无损监测角度而言,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动物行为监测是目前最好的方法,这种技术以无接触方式记录动物行为信息,对动物活动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该方法的技术实现难度较大,受现场光照条件影响大,摄像机视距、拍摄范围有限,一般只能监测圈养动物信息。后续研究中除了需要针对动物行为进行更精确的行为建模外,还需要解决养殖动物个体识别与跟踪的问题,以猪行为监测为例,目前最新研究进展能够准确识别、跟踪3头猪8min时间[14]。而中国群养猪的单栏养殖密度一般都大于3头/栏,仔猪单栏养殖密度则更高,在这种应用场景下,如何在大通量的视频信息中识别跟踪某一行为异常的个体是后续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p#分页标题#e#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众多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自组织无线网络系统,可用于监测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噪声等级等,也可监测节点附着对象的运动特征,如速度、加速度、运动方向等[19]。无线传感器网络丰富的传感器资源使其在畜牧信息监测应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线通信方式不仅解决了养殖现场布线困难的问题,而且使得网络节点可以穿戴在养殖动物躯体上,能够满足动物行为、体征等参数信息监测的连续性和实时性要求。适宜的养殖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养殖动物的生产潜力,增强动物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继而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20],同时,良好的环境也是动物福利的要求。畜牧生产中重点关注的养殖环境指标主要有温湿度、光照强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利用无线传感器监测养殖环境指标信息主要有以下3个挑战:一是于节点监测范围受限,单个节点监测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整个养殖舍环境信息;二是养殖舍内多种气体传感器存在交叉敏感的问题;三是实际生产中需经常冲洗圈舍,网络节点不能布署于舍内较低的位置,这就带来节点无法测得动物高度层的实际环境信息的不足。针对第一个问题,滕翠凤等[21]提出采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融合同类传感器组的多源数据,利用D-S证据推理理论融合温度湿度和光照度环境参数,提高了环境监测的精确度。针对第二个问题,俞守华等[22]利用小波变换提取气体信号动态反应过程的局部特征,利用遗传算法对小波系数特征值进行筛选,降低特征维数并简化神经网络结构,进而提高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有害气体定性测定准确率。对于第三个问题,可将养殖舍内环境看作一个场,研究养殖舍温湿度场、气体浓度场,挖掘出不同高度层的环境参数的关系模型,实际布署网络时将节点布署于养殖舍顶部,根据顶部环境指标结合不同高度环境参数关系模型,得到养殖动物所处高度层的实际环境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的环境参数可通过3G网络[23]或其它无线通信方式由基站(或网关节点)发送到服务器端。对于采集到的环境参数目前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案:一种是当养殖环境监测值超过系统设定阈值时由服务器自动向管理人员或养殖人员报警[1];第二种是由服务器自动控制养殖场环境调控设备,这种处理方案中控制算法设计是关键,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模糊控制算法[22,24]。综合运用养殖环境监测与反馈调节技术,可以设计完整的养殖舍环境监控系统[25],为养殖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目前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的动物个体信息主要包括动物生理指标(体温、心率等)信息及行为(休息、散步、快走等)信息两类,其一般流程如图3所示,流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适合动物穿戴的高效、耐用的传感器及相应的节点。心率和体温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物生理健康状况重要指标,Eigenberg等[26]分别针对牛和猪设计了体温和呼吸频率传感器。Martinez等[27]与Warren等[28]设计了一种能安置在瘤胃上的药丸式心电图节点来自动测量牛的心率,但该节点存在射频信号受动物脂肪组织影响而衰减严重的问题,Hoskins等[29]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电感链路用以将体内节点监测的数据发送到体外数据接收器。在行为监测方面,研究人员提出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养殖动物运动过程中的三向加速度值并基于此对动物行为进行分类[30-34]。Brehme等[35]在已经投入实际应用的电子计步器基础上扩展环境温度传感器、位置信息传感器,设计了一款综合记录动物生理、行为信息的传感器节点,并将该节点应用于奶牛周期监测。为了防止动物运动对传感器节点带来的破坏,需要将监测节点合理固定在动物躯体上,利用动物项圈在动物颈部固定节点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36-38],但对于有特殊监测目标的节点而言,应灵活调整固定位置。Watanabe等[39]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牛的下颚部以监测其下颚运动特征,进而分析牛咬断、咀嚼草料以及休息3种行为。Robert等[31]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固定于牛脚踝处以实现远程监测牛行走、站立和躺卧等行为。Warren等[28]为监测牛心率参数将传感器节点通过手术固定在牛瘤胃上。附属于动物躯体的传感器节点按设定时间间隔监测动物体温、心率、肢体运动三轴加速度等参数,将监测数据无线发送到数据收集器(如基站或网关节点)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节点将监测数据缓存于存储器,当动物活动到数据接收器(一般置于动物饮水器或食槽上)附近时,将缓存的监测数据无线发送到数据接收器[31,40-41];第二类是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路由协议,利用节点转发监测数据到数据收集器,这些路由协议需重点解决节点移动带来的网络拓扑实时动态变化的问题[36]。

对于传感器网络监测到的动物生理指标参数信息,可设计养殖专家知识库自动分析生理指标所蕴含的动物健康状况,并针对健康异常个体发出报警。对于监测到的动物行为数据,需要研究相应的动物行为模型以实现行为自动分类,动物行为模型主要解决传感器数据与行为类型之间的关联问题。目前针对三轴加速度值的行为建模主要采用的数学方法有动态线性模型、尔曼滤波[32-34]、K-均值聚类算法[42]及支持向量机[43]。动物行为模型是分析动物运动能力特征的基础,可为母猪、奶牛的初步鉴定提供判定依据[32,34,44]。目前已经投入实际使用的传感器节点大多针对生产环境相对规范稳定的工业现场设计,但是畜牧业生产环境复杂,有些应用场合甚至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而且在动物个体信息监测应用中,需要将节点固定在养殖动物躯体上,在动物躺卧甚至相互争斗时都可能破坏传感器节点。因此,畜牧业中应用的传感器节点应该具备比工业生产现场更好的抗高温抗高湿及抗损坏性能,然而畜牧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其使用的传感器节点不能代价高昂。高性能、高稳定性、低成本间的矛盾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畜牧业中应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RFID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RFID技术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45-47]。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48],具有数据储存量大、可读写、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可以实现多目标识别[49]。RFID产品成本低,在畜牧养殖中应用在经济上具备可行性[50]。目前在动物行为监测研究领域一般将被动RFID标签以耳标形式固定在动物体上,当动物出现在读写器磁场范围内时,其耳标接受读写器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向读写器发送芯片中存储的标识信息,读写器根据获取的耳标号识别出位于其读写范围内的动物个体。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部分构成,电子标签一般以耳标形式固定在动物耳朵上,读写器的位置需要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灵活设置。如Reiners等[51]为监测仔猪采食行为,将RFID读写器及天线安装在仔猪喂料器上;钟芳葵[52]为监测群养母猪的采食行为将RFID读写器安装在母猪食槽上;Ostersen等[53]为了监测母猪与公猪的亲近行为,将RFID读写器安装在公猪栏上的接触窗口上,记录通过接触窗口亲近公猪的母猪耳标值、亲近行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然后利用动态线形模型分析亲近行为频率和时长,实现母猪的自动鉴定。将电子耳标出现在读写器读写范围内认定为一次行为发生的做法对于仅关注行为频率的监测目标而言是可行的[51-52],但对于动物个体采食量、饮水量的监测目标,则需要扩展秤重、流量监测等功能,才能实现动物行为信息的准确监测。Tu等[54]设计了一套由RFID模块、电子地磅模块及通信模块构成的实时、远程监测火鸡采食行为的自动化系统,自动记录采食火鸡标签号,采食前后体重变化情况,为选择食物转化效率高的优良品种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群养火鸡个体行为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RFID技术配合水流量计可以实现群养母猪个体饮水行为远程监测的目标,改造母猪饮水点,确保一次只有一头母猪接近饮水器。将RFID读写器安装在饮水器上方,记录饮水母猪个体耳标号,利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处理水流量计输出信号得到群养母猪个体的饮水频率及饮水量信息,饮水行为的实时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饮水模式的突变,为母猪健康评判提供参考依据。#p#分页标题#e#

第6篇:智能论文范文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所以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也都不同。如果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必然会使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作业过于简单,而另一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觉得作业太难。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布置,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使他们在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自信心,从而培养语文能力。例如:在学完《诗经•采薇》一课后,我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了三道作业题:朗读并背诵全诗;掌握重点词语,翻译全诗;根据诗歌内容,把本诗改编为一首现代诗歌。这三道题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做作业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不仅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而且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设计作业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例如:小说《项链》,以“唉!我可怜的马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结尾,这给每一位读者都给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我们设计出了一道很好的开放性作业———续写小说结尾。这样的作业设计,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吸引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作业也应讲究一定的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做作业,才能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作业形式上要力求多样化、形象化、趣味化,使作业从单一以语言符号表达的形式中走出来,与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了毕淑敏的作品《离太阳最近的树》之后,让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办一张以“保护我们的地球”为主题的手抄报;在学习了《诗经•静女》之后,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把本诗改编成一首爱情歌曲的歌词。这种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

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所学的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突出语文作业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第7篇:智能论文范文

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不仅对当代美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的教育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了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探讨,但这种探讨较少涉及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关注智能的多重性以及相关教学策略的发展,同时也关注对传统教育评价的改造。加德纳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就是在对传统的教育评价(也即标准化考试与评价)的分析、批判与改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加德纳在批判标准化考试与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这种评价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点,对传统教育评价的不足与缺陷之处进行了弥补与改造。它在以下几点上明显地区别与传统的教育评价:1、强调识别学生的强项和弱项领域,提出应该继续学习或投身于有关领域的建议,指出哪些习惯是有创造性的,以及未来评估可以预期的是什么,等等;2、认为对个体的评估应在更接近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条件下进行,以便对个体的最终表现作出较好的预测,主张不通过语言和逻辑能力而直接观察运作中的智能,使评估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强制“外加”的内容;3、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阶段和知识形式应保持高度的敏感度,甚至建议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敏感程度,应该成为教师能力的一部分。

加德纳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从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向传统的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和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教育评价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1、教育评价应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学习时间的固定部分或剩余部分中强制“外加”的内容。多元智能理论所支持的教育概念认为:教育并非就是已经掌握的各种信息的集中,然后回到或应用于非情景化的场合,而是看重创造与思考潜能的开发,这些技能要靠长期的专题作业来完成。根据这种观点,教育评估应该尽可能地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进行,应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如果说起初这种评价可能需要明确地介绍有关评价的事,但过后大多数评价项目就将在学生和教师中自然地进行,甚至他们两部分人都不需要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主张教育评价应成为学校景观的一部分,应在学习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行学习。无时无刻进行评价,以获得关于学生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如以往那样将教育评价从其他的教育活动中孤立、分离出来。

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主张评估应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评估应在自然的、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这种观点值得我们对我国教育评价领域的一些传统做法(如“评估与学习相分离”、“为评估而教”等)进行一番思考。我们认为如果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掌握非情景化信息的人才,而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那么我们的教育评价就应该尽可能在日常活动中进行,应尽可能地在自然的、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个体的创造力只有当一个人在从事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活动时,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并且,依赖于只专注个体在某一瞬间大脑中存在的知识的几次标准化考试,往往就有可能扭曲、夸大或明显地低估一个人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所能作出的贡献,只有在更接近个体的“实际工作情况”条件下进行的评估,才有可能对他们的最终表现作出较好的预测。当然,目前要使教育评价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经常性地进行教育评价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如果我们寻求的是能够反映出受试者个体真实情况,特别是个体创造力的评估方法,我们就应该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2、教育评价不单是在学校中进行,而应在整个社会中进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发现,为某一文化背景下的对象所设计的评估材料,不能直接应用于另外一种文化环境之中,实际上根本没有纯粹文化公平和无文化的题材,每一种评估方法都反映了其文化的来源。而原先西方学校与其外部的社会就是分别处于这样两个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西方学校的学生习惯于在脱离日常应用的环境下学习书本,而在校外和学校影响较小的环境中,学习都是在相关的情景中进行的。这样一来,在学校中所预测的学生成就就很难用来估计学生在社会背景下所能作出的贡献。因此,为了能更加准确地评估学生,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主张教育评价应该在类似的情景中进行才有意义,应以专题作业、过程作品集等形式架起学校活动和离开学校以后活动之间的桥梁。应在与日常实际应用相联系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估。而当教育评价一旦要与日常实际相联系,就自然地需要有更广范围内的人士参与这项活动,需要在整个社会中开展。如教师需检查学生交上来的过程作品集,社区人士需提供导师式、师徒制或“特别小组”式的教育,家长应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和孩子一起(至少鼓励他们)完成专题作业。

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主张在整个社会中对学生进行评估,对于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也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评估与西方早期学校的教育评估一样,也是与社会评估处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相互之间不能直接应用、在学校中能得高分或被认为优秀的学生,在社会中并不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成就,这已成了我国教育界的一大怪现象。此外,我国社会还普遍存在着对教育评价的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教育评价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对于社会和家庭来说,则仅仅在于了解教育评价的情况,而不在于参与评价。目前我国学校教育评价的这种状况,显然不能准确地预测学生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所能获得的成就,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的教育评价若要想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要想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应该从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中吸取经验,就应该走出学校的篱笆,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让社区和家长充分地参与到教育评价当中。

3、教育评价应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来,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同样具有较高智力的人,可能是一名作家,可能是一名歌唱家,可能是一名数学家,可能是一名画家,可能是一名运动员。同时,即使是同一种智力,也往往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同样具有较高身体—动觉智力的人,其中一个可能是在运动场上有出色的表现,而另一个则因为动作不协调根本上不了运动场,但他在棋艺室却有上乘的表现。鉴于此,加德纳所倡导的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指出,教育评价应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进行,评估方案若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专业知识的多样化,就会逐渐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为了实现“个人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甚至主张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敏感程度,应该成为教师能力的一部分,运用于正常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估之中,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自身心理,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差异,明智地选择评估的时间和安排学生实践的特定领域。并且,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还强调对个体智能强项的识别,以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认为,虽然让学生学习共同的知识是重要的,但让学生学会找出自己的强项,追寻他们自己喜欢、有可能成功的领域,其重要性不亚于前者。教育评价应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加德纳主持的《多彩光谱》项目的评估方法),给予学生发挥各自长处的机会,以使他们在特定的职业或业余领域内拥有较好的技能,产生自信心。有时,还可以运用这些个体的强项领域作为其弱项领域的“入口”,鼓励儿童以各自的方式战胜过去感到恐惧的挑战。

多元智能观以“个人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实际上是在向传统教育中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才能受到重视而大多数学生的潜能却被浪费的现象挑战,主张从识别个体的智能强项入手,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相对于目前大多数学生的潜能不受重视的现状而言,这种努力的进程虽然困难重重,但这方面的投资却是值得的,特别是对于我国的教育评价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我国的教育评价显然是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缺少更多的实际行动。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小班化教育改革正是从班级规模的改革入手来向这一方向迈进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北京教育研究,2000(9).

第8篇:智能论文范文

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再一次确定了体育在高校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明确了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和学生体质逐步下降趋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健美操运动作为一项充满活力又深受广大年轻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影响力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开展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和实践,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急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探索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新颖有效的途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综上所述,就学科视野而言,目前,关于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立足于体育教学实践,相比而言,在运用健美操教学实践基础上,借助教育学相关理论,探索健美操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研究成为当前体育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解析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霍华德•加德纳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的人体8项基本智能,包括空间、语文、音乐、人际关系、数理逻辑,、内省与自然、肢体动觉等智能。智能是人类一种最原始的生物潜能和特有的能力。一种能力在文化背景下被视为有价值,此种能力就被列为了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体多感官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突出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在教育学相关学科中应用已较为广泛和成熟。李湘祁认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高校教学与评价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从设置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及建立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多元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而苏娟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课程开发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不同学生潜能发展的多元、多层级、开放、发展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傅钦志认为,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开发潜能,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数学差异教学的策略包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施行弹性教学分组、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重构数学教学评价模式。

3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中的应用

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美操课程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向学生传授健美操的基本技术、技能及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对其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过程。健美操课程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因其独特的健身性、韵律性和欣赏性等特点,成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大学体质下降趋势的突显和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普遍和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金新玉将健美操的教学分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和应用阶段三个阶段,在健美操教学中利用“三阶段”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认为该教学模式较为有效实用;王立红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体育三维教育观为指导,构建了健美操课程的课程目标多元化、教育渠道多边化、授课类型多样化、教学内容多项化和考核评价综合化的新型健美操课程模式;李倩等人对普通高校大学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设置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围绕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论述,设计出合理的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为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第9篇:智能论文范文

智能是一种生物潜能。在一个良性的教育环境下,任何年龄阶段的多元智能,只要通过适当的刺激和开发,都是可以得到发展的;而且开发程度越高,发展水平越明显,相应的智能水平也就越高。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只要提高多方面英语教学输入方法及质量,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开发以及完善,那么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输出表现也就能得到提升。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从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再到暗示法等都是如此。这样的教学理念无法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最佳潜能,满足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多元智能理论推崇发展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特性进行有效智能组型,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

二、从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2013年10月底,北京公布了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英语再次成为了改革重点。2016年起,北京高考中的英语分数将从150分减为100分;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安排两次,学生可多次参加,将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此次分值调整的意图之一是让英语学习者有更大的选择性;改革的原因之一是不同人的语言天赋不一样,每个人掌握语言的方式不一样,不同的学校能够开设语言课的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在多样性的情况下,英语考试应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学英语的人以更多的自主选择。通过分析这次北京的高考英语改革,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应对当下的英语学习需求,与时俱进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学校教育应教会学生求知、理解、应用等学习技能,促进其整体智能的统一运作、平衡发展,以应对将来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对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接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多数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上往往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点的传授、单一英语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就是许多毕业生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缺乏实践应用能力,无法用流利的英语口语进行交际。另外,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学科结合不紧,渗透性弱,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不能有机结合,使得大学生毕业后职业英语能力受阻。因此,针对该现状,我们要大力提倡“以输入为基础,以输出为驱动”的理念,多方开发学生英语习得能力,达到英语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教师要运用MI理论,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大学英语“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从以往单一语言智能的培养向开发多种智能潜力和培养综合语言技能转变,从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所以该模式可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行和实用的理论依据。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整合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多方位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用技能。教师要增加学生“英语输入”的形式,建立英语教学的开放体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上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创建良好、平等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完成语言输入。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很有必要研究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促进大学生从更多方面摄入更多的语言知识,并更好地将输入的语言知识转换为英语技能。

1.倡导“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理念的优势

“输入”是指由外到内地获取语言知识,“输出”则是对从外获取的知识由内到外的再现过程。输入和输出是相辅相成的,输入积累到一定的量后就要适时输出。就像湖中清水的流动,只有不断地流进和流出,水才会更有生气,如果不流动就是一潭死水。英语语言的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和前提,语用能力的输出表现是由输入驱动的。因此,大学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时,应积极倡导“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的教学理念。学生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表达方式和大量的词汇语用实例,以保证语言知识的输入量。外语学习的输入源多种多样,如阅读、听力、口语等。要获得足够的输入量,就要多方、多样、多元化进行语言习得摄入。除了课堂上以精读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指导学生自觉寻找英语学习机会,如收听英语电台、阅读英语报刊杂志、观看英语电影以及参加英语角活动等,同时在课堂上增加学生英语“输出”的活动设计,并以“输出”带动“输入”,实现教师将教学内容高效输入、学生将所学知识全面输出的效果。这样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这些智能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等级区别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授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智能类型进行分层,认识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英语学习动力得以持久,并实现良好的语言能力输出。多元智能理论下“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的理念,强调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及学习者对输入的加工过程。英语学习与实践中的重要步骤是语言的输入,而语言输出的经历也能够使学习者成为一个积极的语言输入加工者。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课堂活动,给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出机会,让“输出”促进“输入”。如果只强调语言的输入和积累,而不展开交际,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学生长期积累的语言知识便无法转换为实际技能。因此,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时,要注重实现学生英语学习的“输入输出平衡”,让大学英语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输入”和“输出”整体,并提高输入效率和输出效果。

3.贯彻“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理念,有效组织教学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多方输入,驱动输出”的教学理念,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应该以交际为目的。教师需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来调整教学内容,加强英语语言的输入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选择适应学生专业发展和满足学生智能倾向的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也可结合学生个体的智能特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体会到“饥饿感、新鲜感、挑战感”,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交际的目标;创造动态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也可运用视频图像学习英语,促进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多方智能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组织大学英语教学,为大学生英语学习创造轻松和谐、积极高效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此次北京高考英语改革大幅提升了听力的分值比例,意在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考涉及考生面广,很难组织口语考试。但英语口语输出能力是英语能力最直观的表现,标准、地道、流利的口语是交际及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有效输入,完成积累过程;当积累达到一定量后,英语水平就会大大提高。随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英语能力输出指导。只有将输入的内容进行整合并输出,才可以更好地使用语言技能。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组织多种课程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分组竞赛、演讲比赛、英文歌曲等,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场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技能输出表现的兴趣和信心。另外,翻译也是一个良好的输出实践过程,它是母语与外语对比学习的最直接方法。学生一旦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英语技能的欠缺,就会相应地在平时学习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摄入,主动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学习。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输入”和“输出”的互补关系,充分调动学生英语输出的积极性,以实现“全面提升大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