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智能医疗案例范文

智能医疗案例全文(5篇)

智能医疗案例

第1篇:智能医疗案例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智能;诊断;服务模式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诊断服务

(一)临床决策支持

智能诊断系统可以利用医疗大数据对患者多方面数据的积累,包括各种生物组学数据(基因组、蛋白组等)、患者病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对比过往患病人群到相关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最优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精准医疗”。

(二)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在我国刚刚起步,考虑到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升高、居民健康意识提升等多方面因素,未来是极有潜力的市场。平台提供新型的健康管理服务,这种服务将会收集用户的健康档案、疾病档案、生活状态、睡眠质量、心理表现等生理或心理方面的行为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监测用户的身体状态,通过便携式设备、移动设备或互联网信息的提示,帮助人们改善不合理的行为习惯,实现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药效、疗效分析

智能诊断系统通过对医疗大数据的分析,掌握药物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通过这种服务可以使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迅速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使用相应疗效最好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另外,对于新药来说,药品上市后,通过平台反馈的药效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积累和挖掘,然后将这些信息提供给药品研发部门和厂商,使厂商和药品研发部门能够对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及时的掌握。这样极大提高药企的研发效率,并促成药品的品质和疗效的不断改进。

(四)公众医疗信息服务

互联网和移动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通过网络寻医问药。搜索行为、购买行为、地域分布,这些信息本身构成了新一维度的医疗大数据。智能诊断信息服务平台将能实现通过各地人群搜索行为本身进行流行病学预警、季节病预警、突发疫情预警等信息服务。另外,这些信息也将为政府医疗部门的政策的制定、应急方案的选择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决策支持。

(五)医疗保险信息服务

智能诊断系统可以根据医疗大数据,提供医疗保险业所需要的信息服务。智能诊断系统提供的服务可为保险公司提供有效的控费手段。保险公司从产品开发、精准营销、风险评估、核保核赔、控费等多角度均可受益于平台对医疗大数据的分析。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一部分以嵌入式系统应用于医疗仪器端系,在医疗设备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设备性能。例如: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判断患者康复情况,提供可视化数据,影像展示,为医生制定康复计划,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另一部分以数据为中心的影像数据病历等为基础,辅助影像诊断辅助临床决策。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诊断服务模式

(一)提供顶尖医疗专家编制诊断流程服务

信息服务的重点在于智能,而智能的前提则是知识。在建立、存储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疗知识库后,即能够实现高效、准确的智能诊断。这需要邀请国内外各个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组建专家开发团队,负责系统医疗诊断流程编制,医学领域知识归纳。通过搜集、发掘专家们的多年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结合智能诊断的推理技术,将这些经验转化为系统能够使用的知识信息,从而指导就诊、治疗的流程,分析、推理患者病情和确诊疾病。

(二)提供智能分析症状服务

根据专家多年的临床意见经验,总结归纳得出疾病的具体表现症状、患病原因、诊断流程和治愈方法、治疗方案,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处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医疗诊断系统规则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规则库和患者表征事实进行整合、推理,从而获得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

(三)提供表征分析服务

表征分析的本质恰恰体现了医生对症状、体征的熟悉程度,更为重要的是,过分依赖医学检查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诊疗费用,还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些伤害,所以强调表征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医学检查是智能诊断信息服务平台推行的重要理念。

(四)提供诊断信息咨询服务

智能诊断信息服务是提供医疗信息的服务平台。在医疗活动中,根据实际遇到的病情问题,及时给予咨询、分析服务是服务的核心。

(五)为疑难症提供专家会诊服务

“疑难症”一般是指在诊疗中,病因复杂未明、诊断难以统一、医治难度较大的一类病症。当遇到疑难病时,通过开展“专家会诊”的形式,从系统专家库遴选相应领域内的专家,组成医疗专家诊疗小组,通过互联网或者视频通话等交流方式,实现分析病情、讨论病因、研究治疗方案、推荐处方等支持服务,力争减少患者病痛之苦,早日恢复健康。

(六)生成治疗方案,提供推荐处方服务

确诊疾病是诊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并非最终目标。只有将患者治愈才是医疗服务的终极任务。所以在完成疾病确诊后,需要根据疾病情况、患者个人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并开具处方。智能诊断信息服务平台不仅能够协助医生确诊疾病,而且能够根据确诊结果和患者的个人信息、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制定一套既能治疗病痛,又能减少对患者伤害的治疗方案。

(七)规范药品管理,实现配伍检查服务

当医生开出的药品之间相克时及时提醒医生,并提示出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不良反应以及禁忌食物等,减少因药品搭配不合理出现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分类,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预防因患者行为不当导致药物滥用从而危及健康。同时,通过对非处方药的规范管理,引导患者合理、科学地进行自我保健。

(八)提供跨系统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服务

患者医疗信息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病例信息,还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职业、生活所在地、遗传病史、过敏史、过往患病诊疗史、体检报告等许多内容。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不断能够方便医生及时、快捷查询患者的就诊信息,避免医生对病人重复检查和用药,以降低看病的费用,并且可以提升系统对患者所患疾病的推理准确性。

(九)建立医学知识库,存储临床经验

智能诊断信息服务平台储备医疗专家,组成医疗开发团队,开发小组负责将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和自身医疗领域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转化为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保存在知识库中,做好知识储备。

(十)建立系统自主学习机制,提供可定制流程服务

智能诊断信息服务平台的自主学习机制将会对平台使用过程中产生海量的数据,包括各种疾病的治愈病例、疑难杂症最终处理方案等信息进行统计、筛选和分析。医疗开发专家根据平台最终收集的有用的信息提炼出新的知识,并存入系统知识库中,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库。

(十一)建立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信息反馈服务

由于地区病、流行病、职业病以及突发疫情等病,都具有时间或人群上的密集性的特点,智能诊断信息服务平台能定期对患者反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达到设定时间的设定阀值之后,系统进行预警,并上报上级部门,以便专家备案,并及时将应对方案等反馈信息保存在平台知识库中,实现反馈功能;通过分析相同职业患者患病信息,实现对职业病的防控监测。

(十二)提供在线医疗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服务

智能诊断平台的知识库具有大量的医疗专业知识,在使用过程中,平台会积累大量的案例。普通医生和医科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中的医疗知识,并利用平台案例进行练习,快速提高自身医疗水平。

三、结语:

第2篇:智能医疗案例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医药;融合发展

1引言

新一轮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深刻变革,推动社会各个领域实现深刻变化。人工智能是这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国家也将人工智能作为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由于主要强调临床经验,治疗方式上也是因人施治,一人一方,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存在着发展的短板。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中医的信息化发展以及中医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机遇。如何用人工智能为中医研究应用赋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2大数据为中医智能化提供基础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大数据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在为人们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机遇。中医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结合是国家战略,也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大数据产业,提升中医药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中医”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对“互联网+”中医医疗做了具体和全面的部署。具体而言,大数据对中医发展的智能化推动有几个方面。首先是中医药数据的挖掘使用,我国中医博大精深,是一套深奥成体系的学术、临床体系,中华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大数据,是一座亟待开发挖掘的金矿。将这些丰富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对中医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是无与伦比的。其次,大数据结合中医的核心理念,实现中医的有序发展。中医的临床疗效评价实质上是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因果关联分析,大数据理念恰恰可以反映关联及因果关系。中医生更多是临床过程的记录,在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和案例分析中形成独特的临床经验,将这些经验通过大数据建模的形式刻画出来,将大大实现中医的智能化。最后,大数据为中医发展的现代化和标准化提供条件。中医的发展需要标准体系的支撑,落点应该在于制定标准体系,促进共享应用,进而实现中医药大数据在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在更大意义上推动世界范围内中医药大数据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医药国际化。

3运用人工智能促进中医研究应用的意义

人工智能和中医的结合,不仅可以对中医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促进、推广作用,也是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丰富和拓展。具体来看,人工智能对中医研究应用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推动中医的信息化发展。上文已经提到,我国几千年的中医研究建立了极为庞大且秩序井然的中医知识图谱,但是如何通过对数据价值的挖掘,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为中西药的信息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人工智能对发掘中医隐性知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很多,比如医学影像、语音识别、病人看护等。延伸到中医研究和应用领域的还不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将大量的中医诊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拓展中医人工智能的市场前景。(2)有助于推动中医传承发展。可以说,传统中医存在传承、推广应用和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痛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知名中医的传承主要是流派传承或者人传人的方式进行,这种传承方式成长周期长,无法复制,规模化推广应用受到限制。而通过人工智能则可以有效解决以上痛点,可以将知名老中医的诊疗思想、辨证逻辑和处方经验进行整合,形成在线的辅助学习和辅助诊疗系统,带动更多普通医师提升诊疗能力,也可以帮助中医的传承及推广应用。(3)人工智能有助于推动中医诊疗智能化。诊疗是医学的核心环节。中医药的诊断流程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是望闻问切、采集信息;第二是四诊参合、辨证分型;第三是君臣佐使,构思方剂。不过,传统中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这意味着必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利用人工智能,普通医师可以通过第一步采集到患者信息,进而借助网络实现规范化处理,后台通过人工智能模拟名老中医的辨证治疗的方式,给出一定的方剂建议,从而使一般医师也可以开出相对更有效的大处方。因此,也可以说,人工智能是放大中医产能的重要工具,是中医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4人工智能推动中医研究中智能化的建议

(1)加大人工智能诊疗的结合力度。人工智能是辅助中医研究应用的重要工具,在产能放大化、中医推广方面前景广阔。要加大中医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力度,针对中医药发展的特点,找准人工智能结合的切入点,研发设计更多在中医挂号、诊疗、远程诊治、后期跟踪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成果,将二者实现更进一步的融合。(2)更好集散用好大数据信息。大数据是促进中医人工智能化的基础和技术支撑。要加大对关于中医方面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使用,并制定中医诊疗标准和体系,将数千年的中医经验转化为集中医诊断、服务,健康信息采集、健康评价、健康指导、健康提醒功能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形成多元化诊疗数据,为更好服务患者、推动中医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提供支撑。

5结束语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医数据实现了空前整合。当有了智能化的手段,则可以实现更加便捷、准确的在线诊疗,释放人工诊疗压力,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也可以实现对中医典籍、诊疗案例等的标准化与智能化管理。要针对中医发展制定全流程的人工智能体系,在推广应用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实现中医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树元,刘畅,李煜,等.中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经方智能化研究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34(02):18-21.

[2]袁冰,范钢.中医学如何走进人工智能时代[J].中华中医药杂志.

第3篇:智能医疗案例范文

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和虚拟仿真技术迅猛发展,美国METI(medicaleducationtechnologiesincorporation)公司先后研制出HPS、PediaSim、ECS等智能模拟人,并被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临床模拟教学从此诞生,并成为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1]。挪威Laerdal公司2009年成功研发出高端智能模拟人SimMan,其外形与真人类似,具备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理特征,对临床操作能够作出相应反应,且不存在伦理问题和医患纠纷,高端智能模拟人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培训,开启了情景式临床模拟教学新篇章[2-3]。本单位从2016年开始,全力推进模拟训练中心建设,先后打造了自助考核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临床思维培训系统和混合现实训练系统,并开展了大量临床思维和模拟训练、临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急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和保健特色技术训练,既创新了教学培训模式,又提升了医务人员应急应变能力,强化了医疗作风养成。

1临床模拟教学背景

1.1临床模拟教学的设计初衷

医学是生命的科学,具有“零容错率”属性,医疗活动事关患者生命健康,在临床操作中少犯一个错误,患者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医学也是实践的科学,需要经过反复操练和通过临床病例积累大量经验,才能不断提升诊疗水平,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4]。如何破解“零容错率”和“实践性”之间的矛盾,培养合格的医生,一直是医学教育者想要破解的难题。高端智能模拟人的出现,很好化解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既不牺牲患者利益,又起到了实战练兵积累临床经验的效果。临床模拟教学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3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临床模拟教学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二是以问题为中心,临床模拟教学会围绕一个临床实际问题,利用高端智能模拟人等教具设置特定的医学场景,受训者依据所学知识,作出初步诊断,并施以相应救治措施,实现解决某个临床问题的教学初衷[5];三是以实践为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机会是临床模拟教学诞生的内在动力,“做”是临床模拟教学的核心教学思想,同时“做”也是积累临床经验、提升临床操作熟练度必不可少方式,只有在“做中教、做中学”,学生才能有更深的感性认识,才不会纸上谈兵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2临床模拟教学的主要方式

临床模拟教学,顾名思义通过模仿和拟定,使特定现实场景在一定程度上重现,让老师和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观,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1.2.1实验动物教学用实验动物或动物肢体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如用猪肉进行外科切开缝合训练,用实验小鼠尾巴进行动脉吻合培训,利用家猪等动物进行腔镜训练等。这种模拟方法,优点是手感真实,模拟度高,缺点是涉及伦理问题且费用高昂[6]。

1.2.2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P)SP,即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患者。这种模拟方法优点是更接近于临床实际,能够准确反映临床症状与体征,且标准化患者能够作为评价者对受训者做出真实客观的评判;缺点是训练“模拟患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人力成本较高[7]。

1.2.3模具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依托于各式教具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如利用计算机交互式训练模型开展切割、缝合,利用高端智能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训练等,可见教学模型不一定需要特别复杂,简单到一个橙子都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选取合适教具即可。但涉及到复杂性、系统性临床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时,高端智能模拟人是不可缺少的选择,也是我们单位开展老年医学实践技能培训的最主要方式。

2临床模拟教学在老年医学培训中的意义

临床模拟教学在临医学生或医生培养中,具有病种自设、即时可用、情景真实、便于实操、允许出错且无医患纠纷隐患等优点,被许多医学院校广泛应用于临床技能培训[8-9]。除了在医学教育中的通用优点外,临床模拟教学在老年医学教学培养中还具有以下几个特殊优势。

2.1增加临床操作实践机会的良好平台

老年医学科大多为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等内科医生,接诊的患者也都以内科疾病为主,临床技能实践锻炼机会相对较少,不常用的临床操作技能容易生疏。模拟教学为老年医学科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训练平台,创造了大量的锻炼机会,有助于老年医学科医生不断锻炼和提升临床操作技能。

2.2提升临床医生诊疗水平的客观需求

许多保健医院或社区医院,服务保障对象人群相对固定,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病种相对单一,导致老年医学科医生难以快速有效积累临床经验,限制了医生诊疗水平的提升。以高端智能模拟人为代表的模拟教学,能够通过编程设置某种特定病例场景,培养医生对该种疾病的诊疗水平。随着模拟疾病种类的增加,老年医学科医生临床诊疗能力也能够不断得到提升。

2.3确保老年患者医疗安全的现实

需要老年医学科常面对高龄老人患者,伴有多种共病,且身体基础条件差,对临床操作特别是有创操作,要求更精细、更不允许失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老年医学科医生更需要拥有精湛的临床操作技术,才能确保基础医疗安全。为此,通过模拟教学来提升老年医学科医生临床诊疗水平十分必要。

3临床模拟教学在本单位的建设应用情况

本中心老年医学和健康医学排名常年高居全国前列,60余年建设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在继承优良育人传统基础上,本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形成了以高端智能模拟人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培养模式,在老年医学人才培养上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3.1模拟训练中心建设

3.1.1自助考核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高端智能模拟人训练系统的自助预约、自助考核、自动评分、自动建档,受训者可根据评分及录像回放,查找自己操作处置有误之处。软件方面,利用综合管理软件系统为参训人员建立电子训练账户,实现各功能区域训练数据汇总,并与后台管理评分系统实时互联;硬件方面,利用人脸识别、高清相机、互联网计算机等,实现训练考核自主预约、自主实施、在线评分,训练数据生成、精品课程录制和远程教学等功能。

3.1.2数字化临床思维培训系统挑选、制作适用于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的经典大内科及辅诊教学经典案例与视频学习资料,形成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的多媒体临床思维培训系统。还可根据学科专业及培训阶段为各级医师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通过交互式临床思维训练和分类分级抽组考试促进学员主动思辨互动并检验学习效果,助力各级医师及培训人员培养临床思维、提高综合诊疗水平。主要具有以下4个功能:案例解析,案例库包括高龄患者经典病例、心电图案例、急诊案例、超声、病理等经典病例解析,每一病例都拥有知识点注释、检查结果分析和专家点评;技能操作视频学习,涵盖了临床执业医师24项基本操作技能标准操作、神经系统学习、内外科基本操作规范视频;临床思维训练考核,将真实病例的问诊、查体、检查、诊断、治疗过程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后台对受训者每一步操作进行量化评分,根据专业方向及职称高低分科分层,评价临床思维病例学习系统学习效果。

3.1.3混合现实训练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与现实模型匹配结合,进行混合现实(mixedreality,MR)模式教学,最大程度实现多维视角与操作反馈的结合,实现在VR设备立体影像下在模型人上完成经口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胸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实际操作与训练,还可利用VR和MR直观性强、交互性好的特点开展患者术前交流。

3.2教学队伍建设

按照严格进出机制,遴选业务素质好、教学热情高、责任心强的老年医学一线医务人员,组成由指导专家、教学组长、考核教员和考核秘书构成的教学指导组,其年龄、专业结构合理,注重老中青搭配结合、各主要专业覆盖。教学指导组主要负责中心的各项教学培训活动,开展模拟教学中心建设、模拟培训与考核、教学督导检查工作等,还负责向年轻老师传授带教经验和模拟教学技能,确保本单位教学队伍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

3.3临床模拟教学

应用依托教学指导组,利用新建的模拟教学中心,组织对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训练,重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临床思维和模拟训练。利用临床思维训练软件和智能模拟人训练病例,结合老年多病共患、救治常存在矛盾特点,组织对副高及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训练考核。二是临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围绕临床急危重症和常见问题,重点遴选30项训练项目,每周二下午医务部和护理部联合组织对副高及以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医护联合救治训练考核。三是急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围绕30项训练项目和急救绿色通道项目,节假日前组织对参加急诊值班、听班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开展急救基础技能、急诊情景模拟、急救绿色通道及急出诊实战演习等训练。四是保健特色技术训练。根据各科室上报的老年复杂疾病诊疗、疑难重大疾病诊治、老年诊治及护理先进技术、保健关键技术及大数据应用分析等“一招鲜”特色专项技能,依托大学科建设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组织专业论坛、专家示教、模拟演练。

4老年医学临床模拟教学几点思考

4.1经验启示

从本单位近几年模拟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收获。一是创新了教学培训模式。不同于书本式、填鸭式教学方式,高端智能模拟人培训考核就像演兵场、磨刀石,教学小组就像“蓝军”,进了考场就像进入了“战场”,在这种实兵对抗情况下,能不能取得胜利,就要看受训者真本事。通过这种培训模式,受训者能够快速弥补技术短板,增强独立处理诊疗的信心和能力。二是提升了应急应变能力。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多、身体底子差,住院患者的病情往往不会按照既定脚本,也不会出现单一病情变化,通常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利用高端智能模拟人开展的模拟教学,具有可编可控可评的先进性能,教学组通常可以临时改变场景、随时变换顺序,并根据培训考核情况现场提问、现场纠正、现场示教,极大锻炼了受训者的应急应变能力。三是促进了医疗作风养成。不同于实际临床带教,某种不常见病例可能隔段时间才能重复见到,而模拟教学能够不断重复,能够实现用同一病例反复锤炼受训者,经过多次实际操作和教员现场纠正,受训者能够将严谨规范的流程与标准深深印刻在脑海中。同时,教学组专家的言传身教,也帮助受训者学习和感受到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严谨的医疗作风。

4.2有待改进之处

第4篇:智能医疗案例范文

1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公共服务创新

1.1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在达特茅斯会议被提出,2016年谷歌公司的围棋智能机器人AlphaGo以4:1的成绩战胜围棋高手——职业九段的李世石,这标志着经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里程碑。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应用、产业化等方面都迈入了全新的阶段;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智能算法的快速发展和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促使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进入了大规模应用阶段。

1.2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公共服务创新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美好需要也在逐步增长,对城市公共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现代居民对城府公共服务方便、快捷、高效、实时等新要求。城市公共服务创新是当前社会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必然趋势,是解决人们对城市公共服务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与当前城市公共服务单一化、行政化、分散化等现实矛盾的有效途经。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公共服务创新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城市公共服务的创新和改革中,对城市公共服务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全面的收集、整理、存储,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挖掘、探索,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平衡,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化、智慧化、精准化,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有效解决传统城市公共服务中的问题。人工只能技术为城市公共服务创新和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2人工智能在城市公共服务创新中的应用

2.1人工智能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私家车的拥有量在急速上升,虽然每年政府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质量,但是修桥筑路的速度仍然无法与私家车的增长速度相媲美。早晚高峰的交通拥堵问题、自主驾车的安全问题等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其糟糕的公共服务体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交通可有效缓解居民出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自动驾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的协同合作,人类不干预驾驶,通过车载电脑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在理论上能够完全避免交通事故。目前,自动驾驶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高精度地图等方法,多种途径获取机动车驾驶样本数据,同时收集机动车驾驶行为、场景、经验、技巧等海量的数据信息,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大数据的自主学习和驾驶模型的训练,使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完成车辆的路径规划和决策驾驶,以期达到车辆的自动驾驶的目的。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称之为辅助驾驶技术,它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驾驶任务,比如在人员和车辆较少的停车场进行车位寻找和自动泊车。城市交通拥堵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交通信号灯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传统的交通信号的控制大多采用定时切换的方式,无法根据路况的变化做出改变,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方式可以根据路况“随机应变”。当前我国交通管控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如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交通状态直观捕捉等功能的研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应用明显改善了交通管控手段并提高了管控效果。依靠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利用交通管控的信息化数据进行智能信号灯系统的模型训练和学习,同时根据每个交叉路口视频监控的交通状态,利用大数据实时计算技术,对每个路口计算出相对优化的信号配时方案,提高单位时间内通过交叉路口的汽车流量,降低等待交通信号灯的时间,减少等待红灯的次数,能够有效的缓解早晚高峰的道路拥堵问题,提高城市居民出行满意度。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智能交通技术外,智能导航、路线规划,ETC等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

2.2人工智能在智能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医疗服务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体验,提高了居民的就诊效率和就诊满意度,是城市公共服务创新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不少医院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医疗相关软硬件,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领域的巨大发展,首先得益于医疗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医疗数据库的日益壮大,同时也得益于人工智能算法对医疗数据分析能力的不断提升。智能诊断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病情诊断的准确性。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表现最为显著的领域便是智能诊断技术。从主体上看,智能诊断的关键依然是医生本人或者医生团队,但是医疗诊断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和判断依据则发生了重要变化。从技术上看,智能诊断首先需要医疗机构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收集并分析大量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学习和计算方法,迅速找准病情的判定依据,从而给出具有高度准确性的诊断建议。智能手术机器人的引入,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确性。目前医疗机构在智能诊断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扩展治疗领域,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智能手术机器人的发明。实际上,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距今有大约已经有30年的历史,但其生产和使用的成本一直都居高不下。而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兴起,手术机器人也在面临着新的机遇。在不远的将来,智能手术机器人的成本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而逐步降低,从而可以普惠更多的患者。目前,全自动智能手术机器人还在研发和小规模的测试中,而辅助型智能手术机器人已经能够很好地协助医生实施外科手术,尤其是在微创外科领域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个性化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依靠医院积累的历史诊疗数据,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与挖掘,人工智能可以合理的安排患者的就诊和治疗时间。通过错峰预约,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就诊前的等待时间,而且还能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同时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有充裕的时间去诊治患者,优先接诊需求紧急、病情严重且亟需治疗的病人。充分利用医院有限的医生和医疗设备资源,让患者感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从根本上消解医患矛盾发生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技术在医院中也广泛应用于其他方面,使得诸如患者挂号、缴费、报告查询、问路等程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颠覆了传统的医患就诊流程,改善了医疗服务体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3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第5篇:智能医疗案例范文

关键词:禾连健康公司;智慧医疗;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

一、引言

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萌芽于2000年左右,20余年来该行业得到了不断发展。现在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已得到法律体系的支持和保障,目前已经出台涵盖互联网医院经办、网售处方药、线上医保支付的互联网医疗政策。另外,肺炎疫情爆发后,互联网医疗的供给端数量激增,需求端的规模也出现爆发式增长。在政策完备、供需双增的条件下,智慧医疗互联网平台发展再加速。但是,智慧医疗互联网平台在国内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理论也未形成完整体系。因此研究智慧医疗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成功的原因,不仅能够为其他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还可以为智慧医疗互联网平台建设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二、案例分析

(一)禾连健康公司简介浙江禾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禾连健康)成立于2014年,位于最具活力的互联网之城———杭州,前身为连连集团无线事业部。该公司多年来专注于医疗互联网产业,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服务患者、医生、医院的大平台。以“用心打造身边的健康服务”为使命,努力实现“让生命更健康”的企业愿景。公司成立至今,已签约全国245个城市的1700多家医院,覆盖超过9亿门诊人次,患者端用户超过9700万,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医院WIFI服务商、市场估值接近10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

(二)禾连健康公司快速发展的策略分析作为一家创立不久的智慧医疗互联网平台公司,禾连健康公司的快速成长主要通过四大策略来实现:从场景切入的市场推广策略;从单一到多元一体的产品开发策略;从横向并购到纵向合作的业务发展策略;从功能完善到服务模式创新的战略布局。1.市场推广策略:从场景切入到增值服务。(1)借助医院WI-FI服务一举切入市场。禾连健康作为“互联网+医疗”热风下的新独角兽企业,在成立初期,其选择的发展切入点为医院WI-FI服务(医院智能网络建设),因此禾连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医院外网WIFI领航者。禾连健康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深耕医院场景服务,凭借其全球领先的专业技术、业界领先的产品组合与顶尖合作伙伴,成功服务于上千家大型综合医院。(2)借助各类模块化服务和APP进行市场推广。禾连健康始终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不断为医疗行业提供营销新思路。禾连在初期以医院WI-FI业务进入市场,随后推出各类模块化服务和APP,使市场得到不断推广。近两年来,禾连健康开始布局互联网大健康市场,专攻从医院场景出发的健康管理服务、业界领先的产品组合与合作伙伴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块化服务设计。目前,禾连已成功为中国百万终端用户和上千个大型综合医院提供免费上网、健康、医疗、娱乐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2.产品开发策略:从单一产品到多元一体。(1)推出禾健康、禾医院、禾保险、小禾医助APP。禾连健康在产品开发方面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制定了从单一产品到多元一体的产品开发策略。禾连以优质的医院WIFI为载体,凭借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块化服务设计,推出医护端小禾医助APP、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平台禾健康APP以及禾医院和禾保险app。(2)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针对不同的人提供不同对策:禾连对于未生病的人,推出一站式体检服务平台“禾健康”APP与嵌套其中的医疗场景保险平台“禾连保”;对于已生病的患者,禾连通过“禾医助”平台对其进行管理,帮助患者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疾病支出负担。3.业务发展策略:从横向并购到纵向合作。(1)横向并购:公司早在2015年就确立医院WI-FI领域老大地位,并通过后续两次收购形成绝对垄断。2017年6月16日,禾连健康完成了对北京中麦科技的全资收购。通过此次收购,禾连健康扩张了其医院版图,进一步巩固了其医院WI-FI最大服务商地位。(2)纵向合作:禾连健康纵向的合作发展具体包括开拓上下游业务。禾连在上游积极与大企业接洽,即通过获得其他大企业的认可赏识,从而赢得多次融资;在下游与平行企业合作共赢、完善业务及更新信息设备等,同时与大量医院携手促进业务的推广。4.战略布局策略:从功能完善到模式创新。(1)产品的功能更新与完善。禾连初期以WI-FI服务为切入点,以基础网络服务为支撑,与医院原有网络通过物理隔离来实现数据安全,从而深入到移动医疗领域中。其“五网合一”的医疗物联网体系不断完善,具有低功耗、高覆盖、耐用时间长、传输效率高等优势。(2)提出“健康管理+保险”模式。该模式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干预。该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包括可变危险因素和不可变危险因素;体现一、二、三级预防并举;健康管理的服务过程为环形运转循环模式。

(三)禾连健康公司快速发展的能力分析禾连健康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布局智慧医疗行业并实现快速发展,其原因与背后的各项能力支持和保障密不可分。这些能力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引领的“核心科技”应用能力、市场切入扩张能力、“D.H.C”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和核心管理团队的决策和执行力等四个方面。1.人工智能科技应用能力。(1)禾连不断探索人工智能的医疗应用。目前人工智能的医疗应用有:①智能辅助诊疗。医疗软件通过对病人医疗信息的分析,自动识别病人的身体健康指标;②医疗药物研发。AI依据数据库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快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药品进行配送;③智能健康管理。各软件能对身体素质做简易的评估,也能根据所给的体检报告提供个性的健康管理方案。(2)禾连运用人工智能赋能百业合作伙伴。禾连健康通过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找到人工智能与医疗技术相结合的优点与挑战,及时与多家医院进行合作,从而实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健康水准,帮助医护人员解决难题的目的,助力医院医疗科技发展。2.市场切入扩张能力。(1)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禾连健康选择基于医院场景的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快速构建完善的用户增长体系。对于医院C端流量存续带来的数据沉淀,禾连健康持开放态度并实现了经市场验证的价值探索。但目前公司变现来源集中于B端,即医院场景下的营销服务以及基于前沿技术的设备管理服务等。(2)B2B2C模式的良好运用。B2B2C的特点在于把“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各个产业链紧密连接在一起,整个供应链是一个从创造增值到价值变现的过程。该模式把从生产、分销到终端零售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不仅大大增强了网商的服务能力,也有利于客户获得增加价值的机会。3.商业模式创新能力。(1)医院场景的精细化管理。禾连在医院服务市场上实现了跨地域覆盖,辐射范围涵盖全国。禾连以WI-FI服务为技术基础设施支撑,提供免费设备、施工及维护,且与医院原有网络隔离实现数据安全,并将上线周期缩短至签约2个月内,从而实现移动医疗的深入发展。(2)一站式家庭健康管理。禾连健康公司采用“禾健康+禾连保+禾医助”的一站式家庭健康管理模式,共同打造禾连健康的体检全流程服务生态链,旨在实现“为一亿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让未来国人看病少花一半钱。”(3)“D.H.C”业务体系创新。禾连健康一头面向B端的医院场景和医生群体,一头面向C端的医疗消费者,通过技术赋能的医院服务(WIFI+智能物联+AI)、一站式家庭健康管理移动应用矩阵、医院场景大数据营销服务三大产品模块提升两端链接效率,整个业务体系逻辑可戏称为“D.H.C”,即Doctor(医生)、Hospital(医院)和Customer(消费者)的体系创新。4.核心团队管理能力。(1)战略决策能力。随着医疗领域“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禾连健康已把目光投向医保养护全产业链,其未来三年计划是:管理好一亿人健康,帮助他们降低20%的健康风险;其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是:管理好一亿家庭健康。(2)管理执行能力。禾连健康企业能及时分析中层管理者的任务执行能力情况,积极构建企业执行文化,并通过工作实践的观察与培训来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以此打造高绩效团队,因此禾连健康拥有着和谐、高绩效、高水平的管理团队。

三、研究发现

本文对禾连健康公司进行分析,揭示了禾连健康公司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四大发展策略与四大内在能力的相互匹配,相互推动。在创业期,禾连健康公司采用市场推广策略,通过匹配市场切入扩张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快速抢占市场;在扩张期,公司重点采用产品开发策略、业务发展策略,通过提升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迅速扩展企业业务范围;在成熟期,公司主要采用战略布局策略,再通过人工智能科技应用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不断成长,离不开一个高绩效的团队,这便是运用了核心团队管理能力。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禾连健康公司智慧医疗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是找到客户容易接受的产品切入市场并不断开发产品系列,增强用户粘性。禾连健康以WI-FI为切入点,不断深入和拓展市场。二是通过运用平台技术,节省运营成本。禾连围绕医院门诊及住院场景,以WI-FI等物联网技术来提高营收效益。三是通过明确的战略定位,不断完善模式和体制。禾连横向买场景、纵向深入上下游,形成交叉式生态布局。四是运用B2B2C模式对业务体系进行闭环打造。禾连连接供需各个环节,打造预防-保健-治疗一站式健康生态链服务平台。五是打造增强品牌影响力的“三大核心法宝”———资本、稳而准的商业闭环体系和团队执行力。

(二)实践启示通过对浙江杭州禾连健康公司的研究分析,得出促进其他智慧医疗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的实践启示。一是抓住创新点,站稳行业脚跟。企业要想在行业内立足就需要创新,想要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就得有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是要不同于行业内已有企业产品服务的新兴切入点。二是明确目标群体,满足客户需求。企业必须明确好目标群体,及时跟进市场,推出质量更优的、为目标顾客所需的产品。三是洞察市场机遇,确立发展战略。企业需找到自身发展的动力,顺应环境发展大趋势。

参考文献:

[1]糜泽花,钱爱兵.智慧医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03):366-370.

[2]项高悦,曾智,沈永健.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4):2998-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