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范文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精选(九篇)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

第1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范文

繁琐的安检流程中,从金属探测器到X光扫描仪各种仪器一应俱全,此外还有手动检查和警犬查漏补缺。不但液体和尖锐物不准备带进赛场,就连腰带和皮鞋都要被再三翻检。观众前行中的每一步,几乎都会被监视公共交通和道路的闭路摄像头跟踪注视,一番步步惊心的严格例行检查下来,给人的感觉不像是要走进体育场去欣赏一场比赛,倒像是要去军情六处的机要档案室翻阅詹姆斯.邦德最新传送回来的秘密情报。

这还只是在场馆附近看到的最表面的安保措施。在视线之外,英国人也早就做了重重部署。据英国军情五处透露,伦敦奥运会的安保计划是二战后英国最大规模的安全行动,正是有了这样的保证,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 - -就是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接过五环旗的胖子- - -才能在奥运开幕前一周故作风轻云淡状地说:“举办这种大型的盛会肯定会有安全方面的风险,肯定会有威胁,但据我所知,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能够确保举办一届安全的奥运会。”- - -当然大家都希望市长这次说的不是醉话。

自从70年前为了对抗希特勒入侵英伦三岛的“巴巴罗莎”计划,打响不列颠保卫战之后,伦敦的安全工作还从来没这么严密过,在经历了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后勤和安全调动后的伦敦,已经变成了一座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堡垒,以至于人们觉得在今年7月底要经历的是一场残酷的伦敦保卫战,而不是伦敦奥运会。

上次,伦敦面临的对手是来自英吉利海峡对岸觊觎国土的德军,而这次却是无孔不入的。事实上,对恐怖主义的担忧从一开始就与伦敦奥运相伴。2005年7月7日,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第二天,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就在伦敦市中心的地铁和一辆公共汽车内引爆炸药,导致52人丧生。从那之后,国际恐怖主义就与国际军事危机和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并列为伦敦奥运将要面临的首要风险。

为了控制风险,伦敦已经构建起了涵盖海陆空的立体防御体系。在伦敦街头除了1万名安保人员以外,奥运会还将部署来自11个部门的大约1. 2万名警力,另外还有大约由1000人组成的应急部队随时待命,他们能在紧急状况下派上用场,比如在场馆内进行大范围搜索工作等。

地面上采取人海战术,在空中伦敦城构建起分为三层的防御网,“台风”战机将承担最前线的任务,空军直升机在奥林匹克公园空中巡逻,如果发现有的飞机,直升机上的狙击手将奉命射杀驾驶员,在伦敦6处地点部署的地对空导弹也将射下敌机。

英国空军少将、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空中安全指挥官斯图尔特.阿萨宣布,从7月13日午夜开始,空军将对伦敦周边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实施空域限制。如果发现飞行器违规进入管制空域并对奥运会构成威胁,空军将使用包括“致命武力”在内的方式予以回应。

作为安保军演的水上部分,泰晤士河上还进行了英国皇家海军“海洋”号两栖突击舰及多艘小型护卫舰的大规模联合演习,目前“海洋”号已经停靠在伦敦南部格林尼治段水域,并会在奥运期间搭载着8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在泰晤士河游弋。帆船比赛地韦茅斯港,皇家海军也部署了两栖登陆舰“堡垒”号,以确保海面安全。

这些立体化的安全网络都是为了防范无孔不入的恐怖袭击。伦敦警察局负责奥运安保协调工作的克里斯.埃里森表示,在奥运会期间,英国受到恐怖袭击的等级将升级到“危急”,不过他说:“我们已经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进行安全防范。所以我们对于目前的状况很满意,希望到时候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伦敦,在这里过得愉快。”

可惜,按照目前“伦敦保卫战”的安保密集程度,或许只有那些习惯了和保安或警察生活在一起的人才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公司掉链 英军动员

按照纸面上的蓝图,伦敦奥运的安保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丝丝入扣,足以让人放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奥运会再有不到两周就将开幕的时候,安保工作出现了重大漏洞:负责安保的公司人手不足了。

本来为了确保工作万无一失,伦敦奥组委也算下了血本找到著名的保安公司G4S来负责奥运会的不少安全工作。但谁知G4S“全球最大”的金字招牌却有假冒伪劣之嫌。本来按照合同承诺提供1万名安保人员的G4S手头只有2000人可用,最夸张的是他们为了尽快招足人手,不惜给本来严格筛选的安保队伍“注水”,新保安人员从应聘到入职,只需要90秒。但问题是即使开启了这样的快捷方式,最后能提供的队伍也只有7000人。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每年拿着83万英镑高薪的G4S总裁尼克.巴克斯称,他也是直到7月3日才真正发觉所需人手不够这个大问题的。巴克斯说:“一天接一天的,我们发现我们并不能按照约定提供足够的人手。”而直到7月11日,G4S才向有关部门上报遇到的危机。由于不能完成合同的巨额赔偿,G4S公司随即股价大泻。

但已经火烧火燎的伦敦奥组委没心思索赔了,他们一方面口不应心地安抚民众称,G4S公司的闹剧并不会影响比赛的安保,如伦敦奥委会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表示“保安人数实际并没有相差很多,比赛将会很安全的”,而另一方面,奥组委抓紧时间一门心思抓丁拉夫填住安保上的人手漏洞。

好在英国军队在关键时刻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英国政府7月11日宣布派遣3500名士兵组成“预备队”,紧急加入伦敦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英国政府先前已经出动1. 35万名士兵投入奥运会安保,加上新增的3500名士兵,派兵总数达到1. 7万人,接近英国在阿富汗驻军总数的两倍。

第2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范文

广告营收是网络众多指标中最硬、最有说服力的,业内人士预计,腾讯伦敦奥运期间广告收入超主要竞争对手1亿元人民币以上。

伦敦,到处都是腾讯人

1998年到2006年之间,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报道始终是新浪一家独大,竞技风暴是新浪的旗舰频道,也是业内的标杆,客户认可度也最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搜狐斥重金成为北京奥运会互联网赞助商。新浪、腾讯、网易结成战略联盟,联合对抗搜狐的奥运攻势。最终,搜狐没有掀翻新浪的老大地位,网易则逐渐淡出了一线竞争,腾讯凭借QQ弹出窗口的巨大优势,仅10秒就可以把中国选手夺金消息送达用户。腾讯的秒杀战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腾讯网的流量已经悄悄升至第一位。但在客户认可度方面,新浪依然是业内的老大。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新浪腾讯两强的直接对话。

“2006年世界杯,腾讯只有2个人到德国;2010年世界杯,腾讯也就30多个人到南非。伦敦奥运会,到处都能够看到腾讯的人。腾讯太可怕了!”一位资深媒体人感慨道。

2003年12月正式上线的腾讯网,是门户网站中上线最晚的一个,绝对是门户网站中的小兄弟。“2004年雅典,是腾讯网第一次报道奥运会,没有什么记者在前方,属于小打小闹型。2006年德国世界杯,腾讯总共只有300万报道预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腾讯才真正开始挑战各大门户网站。”腾讯网副总编辑王永治说。

伦敦奥运会,腾讯派出了150多人的前方报道团队,这也是仅次于中央电视台的国内报道团队。其他门户网站的报道团队则远远小于这个规模。腾讯是唯一在伦敦独立建立演播室的门户网站,新浪是采取和华奥星空合作的方式。据悉,此次伦敦奥运报道,腾讯预算高达1亿以上。

一届全新的社交奥运会

随着社交网络的爆炸式发展,社交网络已渗透到奥运的方方面面,国内两大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也在伦敦上空激战。腾讯微博的伦敦奥运代言人是刘翔和林丹两大明星,而新浪微博的当家花旦则是李娜。

李娜过早出局让新浪微博损失不小,而林丹凭借强大的统治力卫冕,让林丹体(林丹腾讯微博从来不加标点符号)一度被网络热捧。

刘翔绝对是腾讯微博的头号明星,虽然刘翔没有能够在伦敦夺冠,但刘翔摔倒受伤也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腾讯成为刘翔所有相关新闻的唯一出口。8月10日15点04分,刘翔在术后第一时间了“手术顺利”的报平安微博,仅隔24小时已有超过200万微博网友转播互动。这一条63个字的微博,创下了微博历史上有据可查的24小时内最高互动纪录。腾讯微博上“刘翔”的提及量超过8400万,由此缔造了奥运期间最大群体发声事件。

新浪腾讯微博冠军大血拼中,腾讯拥有35位金牌得主,新浪则拥有15位。

早在奥运开赛前,就有超过200位体育健儿、数位军团教练独家落户腾讯微博。中国军团38枚金牌中,有35位金牌得主、21位银牌得主和14位铜牌得主赛后第一时间,在腾讯微博发表了获奖微感言,而来自前线中国奥运选手的现场“微播报”则超过6000条。

据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线调研数据结果显,截至8月13日零点,中国奥运军团有218人在腾讯微博6648条消息,网友与他们互动1244万次,三项数据均居业内第一。

超13亿用户全方位发力

从2006德国世界杯开始,视频已经成为重大体育赛事报道的必需品。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南非世界杯让视频竞争更加白热化。

2012伦敦奥运会,各大门户一方面购买央视奥运版权,一面都在积极打造原创视频节目。

腾讯视频在中国茶馆中制作了《金牌第一时间》、《杯中话风云》和《奥运父母汇》三档视频栏目,新浪则推出了《奥运三剑客》、《奥运大郭饭》、《冠军面对面》等节目。

本届奥运,中国共产生47位奥运冠军,而腾讯《金牌第一时间》采访了39位,占总数的83%。腾讯邀请众多奥运冠军父母前往伦敦观赛,以此为基础制作的《奥运父母汇》凭借浓浓亲情,成为最大亮点。林丹、谢杏芳和林丹父母首次一起做节目,林丹在节目中透露自己的婚期。举重选手陆永闭眼咀嚼妈妈做的菜而流下热泪的情景,几乎令所有的观众为之潸然泪下。

据统计,奥运期间腾讯视频日均播放量已破2亿。

第3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范文

四年,又过去了,我们送走了2008北京奥运,却又迎来了2012伦敦奥运。

英国伦敦7月27日晚七点,背景时间7月28日早四点。口号为“激励一代人”的伦敦奥运会终于缓缓拉开了帷幕。

这个重要的时刻,英国的“伦敦碗”里人山人海,夜幕降临时,“伦敦碗”却是缤纷绚丽,这个夜晚属于烟花和灯光,这是属于全球人民的激动!第30届伦敦奥运会正式开幕,让我们为这个城市、奥运和时代欢庆!”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全球人民沸腾了!激情的伦敦奥运会终于开幕了!顿时“伦敦碗”人们欢腾起来,烟花绚丽着整个天空……那是一种美得让人窒息的享受。

当然,奥运不禁带给人美的享受,还带给我们了场场激情四射的比赛。

四年,为了奥运。当会场上一次次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一次次的庄严国歌响起,或许是现场的观众,或许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为之潸然落泪。当我国易思玲在女子10米气步枪的项目上,以她的好成绩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时,中国人脸上写满了无法言喻的喜悦,伦敦奥运的第一炮,是属于中国的!于是全中国人都沸腾了,为我国荣获伦敦第一枚金牌而沸腾而兴奋而激动。易思玲打得不是气步枪,而是为中国人打开了一个开门红,于是我国健将也凭着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实力,屡次获得了金牌。

目前,我国正以17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总数30枚奖牌的好成绩居世界榜首,而美国缺以一牌之差输给了我国,这是中国多么大的荣耀!我相信,中国人为这次奥运会做了最多的努力。

虽然我对运动并不感兴趣,但我却对奥运有着极大的热忱心情。刚刚,我国选手焦刘洋才荣获200米蝶泳金牌,看着她的那张比赛,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她的卖力拼搏,是这些奥运选手为我们获得了荣誉,焦刘洋为我们中国赢得了第17枚金牌!当得知了第一名的成绩后,焦刘洋一阵狂喜、振奋,一阵宣泄,随之开始了授牌颁奖仪式。当看见那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义勇军进行曲高昂响起,焦刘洋滚烫的泪水溢出眼眶,热泪奔涌,那是激动的泪水啊!现在我还不忘焦刘洋比赛时候的紧迫激动情景。游泳赛展开了角逐,焦刘洋凭着自己的后力爆发稳得金牌,比赛结束后,她探出水面,大口的喘着气,得知自己稳稳摘金,再也按耐不住,紧握双拳,狠狠的敲击着水面,这是她情感的宣泄,这是她为祖国又获金牌的激动心情的表现啊!在闪耀着的金牌背后,谁也不知道这些奥运选手为此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四年来,他们辛苦训练,辛苦的为奥运事业做贡献,终于在四年后,伦敦奥运会上得以爆发,即使有铜牌,有银牌,也是奥运健儿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啊。

奥运会场上,我们的选手有兴喜有激动、有不甘有失落。“亚军丁宁不屈眼泪,无冕之王你最闪耀”在奥运的头版头条上,我看到了这样的字幕。是啊,只要心有不甘,即使失败了也同样值得欣喜。

奥运是令人激动的,而中国奥运更是令人激动的。奥运啊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人力争要做第一,奥运健儿同样争着为我取得荣耀。即使很多人并不能到现场观看奥运会,却都在背后默默的挺着奥运,挺着中国。当中国成功的时候,他们也跟着高兴,当中国失败的时候,他们也跟着伤心。即使奥运结束后,中国并没有获得佳绩,中国人也会同样为中国喝彩,因为在我们心中,中国永远是no.1.。

第4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范文

他就是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一个最有个性的政治家,一个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曾令中国亿万观众难以接受的英国“活宝”。

“我是超级市场里的一罐蜂蜜”

“我是超级市场里的一罐蜂蜜。”约翰逊曾自嘲过自己夹杂着犹太、法国、英国、工耳其等背景的身世。在约翰逊身上,顺着其祖父的外祖母血缘,一直可以追溯到汉诺威英王乔治二世。在族谱学家的眼里,他与当今首相卡梅伦属表兄弟关系。

贵族血缘,加上年少时的伊顿教育,为其天然携带政治人物的基因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乔治二世是最后一位带兵打仗的英国国王。在2001年之前,作为一名杂志的专栏作者和编辑,他成功地让自己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2001年,30出头的他初涉政坛,就轻松夺得英国下院议席,以在野党保守党的前座议员身份,加入到影子内阁。2008年,他挑战工党的“红色的肯”利文斯通老市长,以超过百万的票数当选为伦敦市长。

约翰逊身上,还流淌着奥斯曼帝国遗民的血液。他的曾祖父是土耳其哈里发政府高官。这一纽带,拉近了约翰逊与伦敦穆斯林社区的文化距离。约翰逊父亲前后在美国、欧洲议会、欧盟人权理事会、欧盟委员会等担任职务,生在美国的约翰逊,也就经常随父迁居。在不断变换的生长环境中,多国的文化印记烙在他身上就不足为奇了。

约翰逊担任市长后,在各族群和各阶层的文化与生活保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2005年,伦敦人还在为要不要制定“生活工资”制度而争论不休。现在,这个“基本生活工资”,不只是个人生活所需的工资,而且是伦敦之所以为伦敦所需的“文化工资”。比较于其他城市,伦敦的“生活工资”是按每小时8.3英镑(约12.6美元)支付的,高于美国水平。

为帮助市郊黑人社区青少年,约翰逊出台了“帮助黑人青少年”计划,聘请上千名导师,到社区参与“助学”等项目。这一工程,对2010年2011年度伦敦青少年犯罪下降4%,应该有直接关联。

当面向奥巴马讨要拥堵费

不同的产生方式,注定了两个政府中的政治人物性格。靠“选党不选人”机制上台的内阁成员,包括首相都严守所在党的纪律和方针,而靠“直选”机制上台的伦敦市长则少了这样一份约束,更容易接受和造就“个性化的政客”,前任市长利文斯通也是喜怒哀乐形于色的政治人物。在保守、僵化、缺乏激情的英国传统文化中,他们注定成为一部分人“超爱”、另一部分“超恨”的人物。

自1215年设立市长一职以来,伦敦市民就一直为摆脱上级委任制的市长而奋斗。1443年,一个杂货店主喊出了“当选的市长不是我们选出来的,我们有权不服从他的命令”的口号,加速了伦敦步入民选市长的“直选”之路。伦敦的直选,极大地削弱了王室与英国政府对伦敦事务的影响力。

但伦敦也沦为中央政令进不去的一个独立王国。伦敦市人口众多,市长一人掌管百亿英镑以上的财政预算,权倾一方。伦敦率先在全国乃至全球推行“拥堵费”制度,与其独特政治架构有关。

早在奥巴马来访之前,约翰逊就通过5月20日的BBC节目,透露了他要当面讨要美国使馆几年来欠下的500多万英镑拥堵费。他果然在温莎王宫为奥巴马举行宴会时找准了机会,对着笑容可掬的奥巴马总统进行了“突袭”。

“使命已经完成。”退席出来的约翰逊对记者说道。美国等几个少数国家,一直以来以拥堵费属“直接税”,不在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上为由,拒不付账。伦敦交通局的数字监控系统则已经在几年里记录下了美国使馆汽车进入收费区域的次数和累计起来的总的费用。

约翰逊5月7日说,包括奥巴马的“陆军一号”总统专车凯迪拉克“野兽”,以及总统车队也要缴纳每车每次10英镑的拥堵费,账单会很快寄到美国使馆。没有外交权的约翰逊市长显然知道,除非到国际法院打一场遥遥无期的官司,否则只能借用这样的敏感机会催促“美国老赖”交钱,对这样的分内事,英国政府是不会帮上忙的。

家人门票申购未中签的奥运市长

象征伦敦形象的双层大巴,被约翰逊视为首要改革的项目。一是最少的排放,二是要百分之百的“英国造”,谁说这个“文化熔炉”的奥运市长,没有一丁点经济民族主义情绪?

2011年5月30日,伦敦举行了首台城市交通新双层大巴投放运行仪式。这一台新车,完全符合约翰逊的要求。

伦敦的奥运举办资格是前任市长利文斯通争下来的,约翰逊则想办一场与众不同的运来证明自己。这还不够,他申请了2018年世界杯主办城市。但竞选失败。作为竞选策略之一,他原先大方地答应了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等足联大员观礼2012年奥运大赛酒店入住名额,后被他收回。

凭扎实的基础设施,伦敦事实上今年就已经做好了举办奥运的基础设施准备,即使现在提前举办,也完全可以。

给街道披红挂绿的城市装点工程出台了,约翰逊只拿出了很少一笔款项,分摊到33个行政区,每个区只有区区50000英镑。鲍里斯说,这笔“巨资”用来挂彩球、挂横幅、装灯饰,已经绰绰有余了。

所有门票一律网上申购,先在账户里打入一笔钱,然后抽签分配门票。2011年4月27日报名时间截止之后,到6月初完成了第一轮抽签,结果市长本人及他为家人申购的门票,均未中签。共有180万名观众争夺660万张不同场次的门票,结果一些运动员的家属也没有购到票。

第5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范文

摘要:奥运开幕式历来都是主办城市向全世界推介其文化和历史的舞台,更是一个国家体现本土文化的最好时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将经典的英国文化和视觉艺术符号精彩呈现。创意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其中透视英国的创意文化产业。

关键词: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创意 文化产业

伦敦时间2012年7月27日晚20时12分,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主体育场正式开幕,一场盛大的歌舞表演将为世界呈现,全球电视观众将共同欣赏这一视觉文化盛宴。奥运开幕式历来都是主办城市向全世界推介其文化和历史的舞台,更是一个国家体现本土文化的最好时机。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以英国文化为主题,让人们领略了英伦三岛的田园牧歌,回顾了英国从工业革命走向强盛的历程,并将莎士比亚、憨豆先生、哈利波特、007、摇滚乐等经典的英国文化和视觉艺术符号精彩呈现。通过三个多小时的表演和狂欢,充分向世人展现了英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向世人说明:伦敦影响了,也将继续影响着世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尽显英国特色,包括女王 “空降”这些环节背后,无不凸显英国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事实上,英国作为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一直都强调用政策打造“创意”。如此看来,创意引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恰恰是最吸引人的地方。[1]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

英国是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机构系统阐述创意产业理念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新创意会催生出无数的新产品、创造广阔的新市场,提供大量获取财富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原动力。1990年,英国政府委托文化部门进行英国文化发展战略的起草工作。1992年完成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讨论稿,并于1993年以“创意性的未来”为题公开。1997年,英国政府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年,该小组了题为《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的报告,指出了创意产业的定义“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2]这是迄今为止对于创意产业最权威的定,以后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沿用。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种类:表演艺术产业、音乐产业、文化艺术品市场、电影业、出版业、互动休闲软件业。英国文化产业发展始终是围绕着文化创意活动展开的,这也构成了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创意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英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英国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英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文化产业起,就强调用政策来打造“创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英国政府为了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了许多措施给予有力支持。

1、完备文化体制,成立创意产业工作组。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英国政府成立了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牵头,由外交部、贸工部、地方政府等组成的创意产业工作组,第一次对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跨部门协调,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切实有效的决策依据。

2、重视创意教育,培养创意人才。英国政府推动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论坛,为相关高校和文化产业界建立合作纽带,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为业界培养创意英才。英国产业技能委员会还在高校为电影、电视和多媒体行业举办为期三年的人才再造工程。2004年4月成立的英国电影委员会,每年要拿出100万英镑的基金用于与创意产业有关的教育和培训。[3]

3、帮助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支持。英国政府首次举行全国性会议,探讨创意企业的财政需求,并积极推动这方面的宣传工作。英国政府为了解决中小型创意企业在筹集资金创业和持续发展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设立了多项资助计划。另外,在政府融资支持下,英国的私人资金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融资来源,使银行贷款和私人基金成为英国创意产业融资的主渠道。

4、鼓励创意企业出口,开拓国际市场。为了推动文化产品出口,英国成立了创意产业输出顾问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并就促进创意产品出口、打造英国文化产业品牌等提供政策意见,对于推动英国创意产业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塑造英国文化的良好形象,扩大海外文化产品市场,增加文化产品的出口,英国还积极开展对外文化宣传和文化交流。2012年英国在中国启动了一个大型艺术节——“时代英国”,是迄今以来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英国艺术盛会。形式包括艺术展,演出,研讨会等,涉及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交流领域。这个项目旨在展示英国一流的创新和艺术成就,以及中英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合作所取得的成果。[4]

三、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英国政府用创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据统计,2000年,英国创意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年增长率达到9%,是其他产业的3倍,成为英国产值居第二位的行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而创意产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已达到195万人,已是英国雇佣就业人口第一大产业。在外贸出口方面,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贸易额已占到世界的16%,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当可观。目前,英国已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的国家,形成了以伦敦和曼彻斯特为基地的欧洲两大创意中心,打造出伦敦电影节、伦敦时装周和伦敦设计节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活动,英国的音乐产品占全球音乐产品比例达到了15%,它的保留节目资源量仅次于美国。英国视频游戏的销售额达全球的16%,占英国和欧盟三分之一和美国10%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借助英国的专业设计,建立了国际品牌。据英国政府估计,到2017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数将再增加15万人,数字化和创意产业将成为推动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5]

被誉为“创意之都”的伦敦,是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伦敦奥运期间,“创意城市·2012伦敦美术大展”在巴比肯艺术中心隆重举行。伦敦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总监麦肯齐表示:“这是非凡的荣誉,是对体现伦敦2012奥运会主题价值文化活动的嘉奖。艺术让奥林匹克更美,将鼓舞和激励新一代人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放飞灵感与梦想,为奥林匹克精神在青年中的传承。创意城市是伦敦奥运会期间的文化主题,入选作品在创作上也恰到好处地展示了伦敦作为国际艺术中心的地位。作为多元文化之都,英国的艺术影响力基于对不同种文化的包容和接纳。

创意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奥运会开幕式也是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为英国创意产业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集中展现英国文化创意的杰出成果,生动展现全球创意之都的风采。

作为文化承载物的奥运会开幕式,不仅仅是局限于视觉和短期影响力的,更重要的是借奥运的全球化展现本国的文化艺术特色,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奥运会尤其是奥运会开幕式无疑是一种文化产品,它能传播到全世界,不仅能让现场观众观看,更能让全球40亿电视观众和众多网民欣赏,让更多的人从中了解英国创意文化。因此,可以说奥运会尤其是其开幕式是一次难得的文化外交的机会,能够促进国与国、人民与人民间的相互了解,能够增进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友谊、能够起到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气势磅礴 伦敦文艺清新[N].解放日报,2012—7—29.

[2]林拓,李惠斌.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003—200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页.

[3]张胜冰,马树华.世界文化产业概要[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第76页.

[4]英首相在京宣布“时代英国”艺术节2012年在华启动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10—11—17.

第6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范文

程敏:竞技之外看奥运

参加2012伦敦奥运会报道,结束了20多天的忙忙碌碌后,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有趣的是,关于这次奥运会的最深刻的记忆,竟然不在赛场,反而在竞技之外。伦敦,这座古老的大都市,用她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英伦气息。

一、“淡定”。这是我对伦敦最直观的印象。慢条斯理的工作方式一度使人们对于伦敦奥运会的组织工作颇为担忧,然而事实证明,“慢”是伦敦人的特点,但并没有因为慢而影响工作,比赛、生活、交通,一切都井然有序,这归功于这个城市固有的、完善的城市功能,以及极强的规则意识,或者这就是他们自信的来源。

开幕式当夜,我被安排在奥林匹克公园外一栋二十层居民楼的楼顶上拍摄外景。在此之前,我们获准上楼的记者们都要签署厚厚一沓文件,涉及安全事项、保险购买、建筑保护、时间约定等等。负责协调我们的是社区工作人员戴维,根据与居民的约定,他从下午四点开始工作,到六点我们上到楼顶时,戴维已经布置好了场地,地上用彩色不干胶标好一个个拍摄位置、每个位置标上摄影者的机构和名字,无线宽带网通畅、电源接口充足,因为晚上气温低,他甚至还准备了茶、咖啡和开水。在他周到的安排下,来自各国的近20名摄影记者得以不争不抢,从容地在各自的位置上顺利完成了开幕式的外景拍摄。

在开幕之前,摄影记者一般都会在主办城市的各个角落拍摄一些营造气氛的元素。我们发现,伦敦好像在刻意保持城市原有风貌与特色,并没有看到很多标语、彩旗之类。或许第三次举办奥运的伦敦无需过于激动,他们的表达比较精致和低调,例如街上某个角落,你会突然遇见一个吉祥物“文洛克”的造型;或者伦敦塔桥上的五环标志,在入夜时分逐渐明晰,成为这座城市2012年的最佳印记。

二、“多元”。伦敦是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奥运会上当然也会得到集中的体现。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志愿者,他们几乎就是这个多元文化城市的缩影。不同的肤色种族、不同的年龄层次,体形也是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发型更是千奇百怪。“多元”的内核是“包容”,也许这就是伦敦希望传达出的城市品格。

从每个赛场的“颁奖先生”就可以看出,这些小伙子们,手捧奖牌和鲜花,从容自信地站在颁奖台上,构成了一道颇有“伦敦味”的独特场景。

三、“享受”。体育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健身休闲的方式。伦敦人深谙其味,奥运比赛门票价格不菲,他们需要精打细算,挑几场最喜欢的项目去现场呐喊,然而更多的,是他们以自己无处不在的健身方式,还原体育之于市民的本来意义。巨大的公园草地上,永远都有无数的人在踢足球,宁静的河里不时有一队人划船而过,大街小巷里,装备整齐的自行车“骑士”穿行而过。只有民众能随时随地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竞技体育才能体现出其意义,正如本届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

四、“欢乐”。从开、闭幕式的设计上,世界领略了伦敦人所表现出来轻松与欢乐。不在乎队伍是否站成一条线,也不在乎个体表演是否完美无暇,场上的人轻松表演,运动员尽情投入,观众自在欣赏。狂欢的形式,让所有人都没了心理负担。特别是闭幕式,几乎就是一场盛大的巨星演唱会,场上的大人小孩肆意表演,歌星倾情投入,身边的观众直呼过瘾。

王申:新扎体育摄影记者的伦敦“解牛”之路

新扎,即为新手,虽然从事新闻摄影近9年的时间,但说到体育摄影,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嫩手。拍摄大型体育赛事的经历为零次,拍摄个别体育项目的经历不超过5次,相关的拍摄经验几乎为零。所以我这个“体育摄影记者”的头衔来得有些勉强,尤其和常年奋战在体育采访和编辑一线的体育组的同事们相比,简直不能冠以这样的称呼。不过,在这次奥运的征途中,我也在认真学习、实践,开始了我的“解牛”之路。

“解牛”,取自 “庖丁解牛”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仅仅16天的赛事拍摄,当然达不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界。但至少,我在“解牛”之路上迈着步子,满怀信心地向前走。以下就是我作为一名新扎体育摄影记者的伦敦“解牛”之路。

一、准备篇

当我获知自己有幸成为31名佩有EP证件(伦敦奥组委发放的官方摄影记者证件,可在除开闭幕式和篮球美国队比赛外所有的赛场里拍摄)的新华社摄影记者之一,除了激动外更多的是忐忑。忐忑自己能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赛事的拍摄,忐忑自己拍的照片能不能出彩,忐忑自己能不能对得起这张来之不易的EP证件。

第7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范文

不少到过伦敦的中国游客会觉得,这里的街道似乎并没有想像中那样宽广,至多也就和中国的小县城道路建设水平差不多。但令人叹服的是,在人口稠密的西欧各国,尤其是伦敦这样的国际性大城市在高峰期间却能达到拥而不挤,慢而不堵。

而在中国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放眼望去,道路宽阔,车辆如梭,十几条行车线的马路司空见惯,每逢绿灯间隔,行人不得不加快脚步,才能安全穿过马路。然而这样宽敞的道路、也经常会堵得水泄不通。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的道路应该修得更宽一些呢?

不要急着下结论,HELEN先告诉你一些英国伦敦市政当局是如何规划、卓有成效地治理交通堵塞的。读了,可能对你我不无启发。

面临保护城市文物建筑和发展道路交通的矛盾,伦敦是如何处理的呢?

伦敦是欧洲著名的文化历史名城,也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伦敦750多万人口,就居住在一个边长为40公里的正方形区域内。所谓的大伦敦,人口稠密程度丝毫不逊于北京、上海。市区随处可见两三百年历史的保护性建筑,所以近百年来伦敦市区修路搭桥都是以不损坏建筑物原貌为前提,而这样的狭窄空间还需要容纳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和750万城市居民在其中穿梭往来。

据统计,伦敦每个工作日,有540万人次通过乘坐公共汽车,300万人次通过乘坐地铁,30万人次通过骑自行车到达他们的目的地。所以,伦敦市交通堵塞之恶劣早些年闻名于全欧。

如果您经常看电影,不难发现伦敦有种经典的红色双层公共巴士。其特色就在于敞开式的后门,乘客多是买全天票(一天之内无限多次使用),遇到堵车可以自己跳下步行或者跳上另一辆巴士改变乘车线路。可见,除了红色双层巴士带来的些许浪漫气息,这种巴士的出现更多的是为了适应伦敦的恶劣交通状况吧。

更富戏剧性的是,有数据表明,20世纪初穿梭于伦敦大街小巷的主要交通工具――马车,当时平均速度可达12英里/小时,而一百年之后,在家庭轿车走入了英国千家万户之后,行车平均速度却降到了9英里/小时。恶劣的交通状况让伦敦市民再也无法忍受,在2003年2月,特立独行的伦敦市长利文斯通推出了伦敦“交通拥挤费”(Congestion Fee),也就是进城费。

什么是“进城费”?“进城费”是怎样收取、管理运作的呢?

进城费,也就是“交通拥挤费”(Congestion Fee),按规定,在伦敦市中心8英里的范围内,周一至周五早上七点到下午六点半,不管在城里中心区域停留多长,也不管进出几次,每车每天费用为5英镑。近来已由5英镑增至8英镑。司机可以预付或者在进入伦敦市区后于当天晚上10点之前付款。付款的方式包括在注册后用手机或网上支付,可以使用上百个自动付款机,也可以通过上千个指定经营的零售店报摊支付。

这个系统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汽车不需通过任何的收费栏杆,或者买票贴在车上,整个系统就是由在各个路口的摄像头和与之相连的数据库控制的。每一个跨界的路口都有用红色“C”标出的界线,当汽车通过进城界线的时候,摄像头扫描了车牌,然后,系统会和数据库里的记录比较,如果已经有支付进城费的记录,就把这次的扫描结果从记录中删除。如果没有支付记录,那么到车主当天缴费的时候,扫描结果会被删除。如果到晚上10点还没有缴费记录,车主就会被记录罚款。在当天10点以后,12点以前支付,要加收5英镑。过了12点,就要收到80英镑的罚单了。不过像英国大多数的交通罚单一样,如果你在2个星期以内支付,可以支付半费40英镑。超过28天没有缴款的就要支付120英镑。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怪招”效果卓著。在推出进城费之后,伦敦交通拥挤程度直线下降,最初的几天其下降幅度达到了30%,大大超过了推行者的预期。如今在收费时段,伦敦汽车交通流量平均降低了16%,为司机每年可节省堵在路上的200万到300万个小时。据统计,进城费和罚款将在推出后的10年内给伦敦带来近20亿英镑的收入,它们都将被用于伦敦交通系统的改造和提高。

如今在英国各地一些备受交通拥挤困扰的城市如伯明翰、爱丁堡都酝酿着借鉴推行这项政策。纽约,巴黎,东京的市长都纷纷跑来学习伦敦成功的经验。而中国,有不少历史文化古城也正遭遇交通问题,是否该借鉴此法呢?

除了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来改善交通拥堵,还有其他方法吗?

其实国内某些大城市交通建设的硬件已经赶超了海外发达国家,我们更需要的是在规划管理的能力上、对国民观念意识的引导上下足工夫。

比如说,伦敦一方面不不遗余力地发展更新公共交通事业,但更注重倡导鼓励市民转变观念,利用公共交通或骑车走路上班。比如,在伦敦申奥时,伦敦的交通是个弱项,但他们在申办陈述中推出了“走路去奥运”的新思维:运动员村将设在奥运村的中心位置,50%以上的奥运队员和70%以上的残奥队员将可以走路到达比赛场馆,其他媒体人员、服务人员和各国官员的住宿安排也将本着这个原则,临近奥运赛址。这可是奥运历史上的创举!“运动员到伦敦的时间是用来比赛的,不应该花在交通上”。为了在伦敦市区安排更多的住所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他们还将推出由伦敦居民邀请运动员家属住在家里的计划。

另外,HELEN还想提到的一点是,公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也是至关重要的。去年在上海发生的高架两车追尾,本来只是很小的一起事故,但双方互不相让,将车横在道路中间,使得本来就不太顺畅的交通雪上加霜,竟然导致堵塞长达2个多小时。当然,后来肇事者是被严肃处理了,但也给我们敲响了公民公共道德素质亟待提高的警钟。相比之下,英国公民是如何做的呢?在英国,城市各个路口并没有交通警察值班站岗,但各个交通要道都有摄像系统进行录像监督,所有的警力都是接到报警后快速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如果责任比较清楚,一般双方交换保险公司资料,并不需要警察参与,也很少引起争执。当事故严重,有人员受伤,或者无法明确责任的时候双方才会报警,由警察处理。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在可能的条件下,双方都会首先主动把车辆挪出主路,到路边处理,尽量不影响其他车辆。

英国的环行岛、信号灯和人行通道

在英国,城镇的道路并不是东西南北直来直去的,而是像蜘蛛网由一个一个的结点连接的。英国转向车流主要通过信号灯和环行岛来完成控制。环行岛(Roundabout)是英国道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非常普遍。英国的车辆是靠左侧行驶的,所以到环行岛的时候,要给右边驶来的汽车让路,如果有车,那么就要等候。直到有了空当,才可以开上环岛。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交通信号灯的等待时间,保证了车辆的流动性,特别对于多条道路交汇的情况,既避免了交通信号灯的混淆,同时更能实际调剂各条道路的繁忙空闲,也减少了由于某车抢行造成拥堵。

第8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范文

摘 要 本文以伦敦奥运会女排比赛为切入点,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对后排进攻战术体系进行专题统计研究。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后排进攻从完成进攻数量、主动运用情况、防反中运用次数以及成功率都有提升;中国女排后攻在6号位的效果好于1号位,在一攻时的运用效果好于防反,在有掩护的情况下好于没有掩护的后排进攻。

关键词 后排进攻 伦敦奥运会 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战绩的队伍,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曾经让国人欣喜无比。然而,在1981年、1982年、1984年、1985年、1986年夺得“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开始步入低谷,世界大赛没能续写辉煌。直到本世纪初,经过了动荡和困难的中国女排,在2003年第九届女排世界杯上,以11战全胜战绩获得世界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与俄罗斯女排在决赛苦战5局,中国女排时隔20年重新夺得奥运会金牌,重回世界之峰,再次给国人奉献了惊喜。虽然经过巅峰之后的中国女排面临着新老交替,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仍然取得了铜牌的成绩,这也一度让国人看到了希望。可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却惜败日本止步8强。

一、伦敦奥运会的运用情况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一共打了6场,26局比赛,完成后排进攻97次。扣死37次、扣过37次、失误11次、被拦回4次、被拦死7次。

(一)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后排进攻完成状态

我们可以将后排进攻的运用状态分为有前排快攻掩护的战术进攻和无掩护的调整进攻。我们从统计结果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中国女排在有掩护的情况下完成的战术进攻有37次,其中扣死26次,占掩护进攻中的70.27%;扣过4次和被拦死4次,占10.81%;失误3次,占8.11%。在没有掩护的调整攻中,完成后排进攻60次,其中扣死11次,占无掩护进攻的18.33%;扣过33次,占55%;失误9次,占15%。被拦回4次,占6.67%;被拦死3次,占5%。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发现:(1)无掩护的后排进攻数量明显高于有掩护的后排进攻;(2)在有前排快攻掩护的情况下,有相当高的扣死率;(3)在无掩护的情况下,失误率要高于有掩护的情况;(4)无掩护时的扣过率明显高于有掩护时。(5)无掩护时的被拦回率高,但是被拦死率低。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1)前排快攻的掩护需要有到位的一传,一传到位时中国队善于组织前排的战术球,因此在数量上要少于无掩护的后排进攻,也正是因此,中国队在有掩护时的后排进攻的扣死率很高;(2)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中国队员不能有效的突破对方的拦防,因此在扣过率和失误率上都高于有掩护的情况,这一点也正是中国女排需要训练加以完善的;(3)在有掩护时,后排进攻一般球距离网口较近,这样有利于快速的完成进攻,同时,前排队员如果不能有效的吸引拦网,后排进攻很容易被拦。

(二)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后排进攻区域

从理论上说,后排进攻可以在1号位、6号位和5号位,可随着排球技战术的发展,5号位的后排进攻已经很难出现,在中国队的97次后排进攻中没有一次5号位。6号位和1号位的进攻可以看出:6号位的扣球次数63次,1号位的扣球次数34次;6号位的扣死次数27次,占42.68%,扣过次数22,占34.92%,失误次数7,占11.11%,被拦回2次被拦死5次,分别占3.17%和7.94%;1号位扣死次数10次,占29.41%,扣过次数15,占44.12%,失误次数5,占14.71%,被拦回2次被拦死2次,都占5.88%。

从数据上我们发现:(1)6号位的进攻次数和扣死率都高于1号位;(2)1号位的扣过率和失误率都高于6号位。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中国队在6号位可以更好的结合前排快攻,形成后攻战术体系,达到良好的进攻效果。

(三)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后排进攻在一攻和防反中的运用

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后排进攻一攻和防反中运用情况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女排在一攻时运用后排进攻32次,其中,扣死16次占50%、扣过9次占28.12%、失误4次占12.5%、被拦回1次占3.13%、被拦死2次占6.25%。防反65次,扣死21次占32.31%、扣过28次占43.08%、失误8次占12.31%、被拦回3次占4.61%、被拦死5次占7.69%。

通过数据能够看出:(1)防反的次数已经达到了一攻次数的一倍,说明后排进攻在防反中已经充分得到了运用;(2)一攻的扣死率占一攻时后排进攻的50%,而防反的扣死率占在防反中后排进攻的32.31%,但是防反中得分的次数要高于一攻;(3)防反时的扣过次数和扣过率都明显高于一攻,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的结合前排战术掩护,提高后排进攻的质量。

二、中国女排与奥运会4强的后排进攻效果对比

中国队惜败日本止步8强,巴西队险胜俄罗斯进4强;并最终决赛战胜美国获得冠军;美国轻取多米尼加;韩国3:1力克意大利(无录像)。这四只强队在伦敦奥运会上都和中国队交了手,中国队只勉强赢了韩国。

在分析了巴西队5场比赛、美国的6场比赛、日本的6场比赛和韩国的3场比赛后,可以看到:(1)中国队的场均后排进攻次数要少于巴西、美国和日本。(2)在扣死率上,中国队要低于巴西和美国,尤其明显低于巴西。(3)在失误率上,明显高于巴西、美国、和日本,日本队的场均失误率最低。(4)在被拦方面,中国队高于这四支球队。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研究发现,中国女排在后排进攻运用次数上相对前两届奥运会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相对国外强队略有差距;扣死率有所降低,被拦情况有所好转。中国女排在6号位的后排进攻效果也明显好于1号位;在一攻时运用效果好于防反,但防反次数多于一攻;在有前排进攻掩护的情况下,后排进攻的效果明显好于没有掩护的后排进攻。

(二)建议

1.中国女排在有前排进攻掩护时的后排进攻扣死率很高,因此,中过队应多加强前排跑动,在一传半到位时也可组织起有效的后排战术攻,提高后排进攻的扣死率。2.中国女排应加强后排进攻在一攻时的运用,尤其是有掩护情况下后排进攻的练习,并加强在防反中默契程度和变化的练习,以提高防反中后排进攻的成功率。3.中国女排的后排进攻多在6号位,中国队应该结合自身战术特点,如背飞、背溜,形成以前排2号位的战术进攻为掩护的1号位后排进攻。

参考文献:

[1] 张馨予.对北京奥运会女排强国不同区域后排进攻运用效果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01).

[2] 黄绵成.中国女排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谋略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2).

[3] 倪婷婷.浅谈排球比赛阵容配备和进攻战术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0(07).

[4] 党婷婷,张校栓.第29届奥运会中外女排后排进攻战术比较分析[J].科技信息.2010(36).

[5] 原建军.对排球后排进攻技术的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第9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范文

英国的首都是伦敦,这个从小我们就知道啦。不过,你不一定知道,今年的这届奥运会已经是在伦敦举行的第三届夏季奥运会了。前两次分别是在1908年和1948年。这使伦敦成为世界上举办夏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城市。特别是1948年的那次奥运会,整个世界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很多地方还是满目疮(chuāng)痍(yí),但仍然有5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次奥运会。人们用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为内涵的奥林匹克精神作为激励,表达了对于世界和平的信心和渴望。

除此之外,这届伦敦奥运会还是第一次有了电视转播的奥运会。早在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德国人尝试了用电影摄制方法拍摄奥运会的比赛,然后再传输到电视上播放。但很快,二战的爆发使得这项技术的研究陷入停顿。1948年,作为电视机诞生地的英国再次尝试用电视转播奥运会。他们把比赛的现场录制下来,制成了长约64小时的节目,在电视上播放。尽管那时的电视机只是少数人感兴趣的"高科技产品",并没有普及到千家万户,但还是有几十万人"先睹为快",成为最早用电视观看奥运会的"先驱者"。

大概是由于历史上与奥运会的"缘分"这么深,今日的伦敦虽然和世界上的许多大城市一样,面临着安全、交通等种种让人头疼的难题,但它还是在奥组委的最后一轮投票中击败了老对手--法国的首都巴黎,成为本次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昔日"雾都"大变身

提到伦敦,在历史上最赫赫有名的就是它的绰号:"雾都"。从中世纪开始,伦敦城的空气质量就已经很差劲。原因是,这座始建于公元前43年的城市里一直聚集着大量的人口。人们取暖、做饭、酿(niàng )酒……都是烧煤的,结果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早在1306年,居住在城里的国王爱德华一世就对如此糟糕的空气"忍无可忍",提出禁止在城里烧煤。可惜,在人们的生活需要面前,连圣旨也不好使啦。

到了近代,随着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成片的大工厂建了起来,空气污染的情况也就越来越严重了。1879年,严重的大雾笼罩了伦敦4个月之久。1952年12月5日,大雾再次降临伦敦,这次可怕的空气污染持续了4天,造成了数千人死亡。这个事件促使英国议会于1956年通过了空气清洁法案,实现了多数家庭的"煤改气"工程,提倡用烧天然气代替烧煤。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伦敦城里令人恐惧的"黄色浓雾"现象。

但直到今天,伦敦的空气质量在欧洲的各大城市中仍然是最差的。为了举办这次奥运会,伦敦市长曾经特地到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北京进行考察,学习如何控制空气污染的经验。最终,他们决定从启用混合动力公交车、淘汰老式出租车、限制大货车和小型巴士出行等方面入手,减少伦敦城内数量庞大的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嗯,你别说,这阵子伦敦的天空还真是干净了不少,起码可以把"雾都"的帽子扔到泰晤士河里去啦。

绿色的“奥林匹克公园”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我们领略了"鸟巢"、"水立方"等造型别致、新颖的奥运场馆的迷人风采。今年的伦敦当然也不甘人后。早在申办本届奥运会时,伦敦市长就在建议书中提出,修建一座"奥林匹克公园"作为本次奥运会的主赛区。在这座公园中,将建设四座主要的体育场馆和一系列配套设施,为奥运会的比赛提供服务。

在伦敦这个深受污染之害的地方,人们对"环保"二字特别关注。于是,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可谓从头到尾都体现着"绿色"的特征。首先,这个公园的选址就在伦敦东部一片废弃的垃圾场上!在过去的200多年里,这片土地一直被用做垃圾填埋场和化工厂。化学品和重金属等工业废料长期污染着这片土地,大部分居民早已被迫搬走。

为了让它改头换面,50多名来自生态、土壤、环境科学的专家齐聚一堂,把这块地翻了个底朝天。拆掉厂房、清理完垃圾之后,他们挖出了这里80%的土壤,给它们彻彻底底地"洗了个澡",冲走了经年累积的有毒成分。大量的地下污水也被抽进一个污水处理站,经过过滤和环保处理,去除污染物,之后再注回地下。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这片曾经的垃圾场上,种起了郁郁葱葱的树林。杨树、柳树、桦树、榛树等在英国土生土长的树木成为"奥林匹克公园"里的第一批居民。整座公园区域计划种植超过30万棵适合于湿地环境生长的植物,这片面积达250英亩的土地将会成为英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同时也是150年来在欧洲兴建的最大的城市公园。可以说,一届奥运会造就了一个绿色的伦敦,真是太神奇啦!

玩转“个性”奥运会

作为英国乃至欧洲最大的设计艺术中心,伦敦长年聚集着大量不同风格的画家、设计师、建筑师等艺术家。对他们来说,这次奥运会无疑是一次最好的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于是,这些崇尚自由个性的伦敦人憋足了劲儿,决心给世界呈现出一届最"与众不同"的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