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动项目范文

运动项目精选(九篇)

运动项目

第1篇:运动项目范文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毽球作为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的各种优点和作用,提出毽球项目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作用、良好的健身价值、高度趣味性和广泛适应性,完全符合现今全民健身运动的国情民情,是极好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

关键词 毽球 全民健身体育项目

全民健身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而现今全民健身运动经费缺少,场地器材匮乏,公民健身意识淡薄等国情,使全民健身运动的红火开展遇到了不少困难。而毽球项目的特点很好得适应了全民健身运动现阶段遇到的困难,值得更好地推广。

一、毽球运动的特点

(一)毽球运动项目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作用的特点

毽球是在我国民间踢毽子游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的产物,而我国民间踢毽子游戏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它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至清末达到鼎盛。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民族体育项目也受世界体育的冲击,保持民族体育的独特性和民族价值观念的完整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当前重要任务。毽球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的发展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毽球运动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

毽球对参与者有极高的健身价值。踢毽球时,要求精力高度集中,重心降低,眼盯球、快速移动。球到脚到,准确、快速地完成动作。通过不同的动作,使上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锻炼,有助于提高人的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毽球运动能全面地锻炼全身骨骼、肌肉、韧带、关节,发展人的律动节奏感、协调性和灵活性,大幅度的刺激大脑中枢神经活动,进而改善提高机体抗病免疫能力。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之一。

(三)毽球项目具有高度趣味性和广泛适应性

毽球运动趣味性高、运动强度可控,安全可靠、简单易学、老少皆宜。毽球踢法灵活,花样繁多,具有很强的健身性,娱乐性。参与毽球运动的门槛和条件很低,技术动作简中,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不受年龄、性别、技术水平、身体条件及参与人数的限制,运动难度可大可小、可自我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毽球运动中的花毽集健身性和表演性于一体,复杂多变的技巧动作极具观赏性,常出现于节日庆典和舞台表演。毽球的广泛适应性表现在器材简单,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四季皆宜,投入经费极少。中国人在房前屋后健身的习惯在毽球上得到了满足。。

二、现阶段毽球运动推广的方法与建议

(一)加强毽球运动的普及

毽球在全国各地展开的程度不同,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健球健身运动方面独特的优势,让群众意识到毽球运动的可行性并愿意从事毽球运动;具体如利用公园、社区等活动场所进行毽球健身运动,营造毽球运动的氛围,让群众目睹毽球运动的趣味性,观赏性,让一部分人带动另一部分人。政府定期组织毽球比赛,并对取得成绩的选手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进一步激发人们参加毽球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提高毽球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地位

毽球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潮流下,西方体育日益盛行,压缩民族民俗体育的发展空间。应积极对毽球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开展毽球运动发展的理论研究。加强宣传引导,拓展毽球民俗体育的发展空间,促进毽球民俗体育运动与现代全民健身运动相结合,使毽球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沃土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壮大。

(三)加强学校毽球运动的开展

将毽球项目纳入到校园课程体系中,这既是毽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毽球运动能够培养学生拼搏、协助、团结、创新的精神。在中小学体育课中设置毽球课程,符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育特点,可以在对青少年进行毽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和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在高校体育系中开设毽球课程,特别是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为将来培养一大批比较专业的毽球健身运动指导员和教练员。在高校普通系开设毽球选修课程,使喜欢毽球运动的学生能学习并掌握毽球基本技术和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毽球运动裁判法和竞赛组织方法,不仅可以培养这部分学生对毽球的兴趣和技能,还可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开展毽球运动,带动当地的毽球运动发展。

(四)加大毽球教练、师资培养力度,提高科研水平

教练、师资和科研队伍的缺乏己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学校毽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需要加强教练、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科研水平。多在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设毽球课程和教练员培训班。培养工作在第一线的教练、师资队伍,为普及毽球运动提供教练师资保证,进一步提高毽球的教学、训练与科研水平。

三、小结

毽球运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社会群众基础,是极好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只要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开发和引导,便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取得一席之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松泰,费薇娜.毽球作为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的可行性分析[J].文化建设.2009.13.

第2篇:运动项目范文

一、项目简述

用最快的时间传递“电波”。

二、人数与时间

全体学员一起做。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三、场地与物品、器械准备

一块平整的场地,室内外均可。所需物品:秒表。

四、规则及注意事项

1、所有学员手拉手站成一个圆圈;

2、随意选出一人,让他用自己的左手捏一下相邻同伴的右手,即为传递电波,第二名队员感受到这个电波后,再用自己的左手传递给下一名队员的右手,以此类推,直至电波回到第一名队员的右手;

3、反方向再传递一遍,即从第一名队员的右手开始,左手结束;

4、培训鼓励团队练习,以求达到最快速度,当大家积极性高涨、投入练习时,培训师可悄悄告诉第一名队员,让他从反方向传递电波,或者随意挑选一名队员,让他开始传递一个新的电波;

5、在几轮游戏后,可以让全体学员闭眼后进行游戏。

二、扎伐泅渡

项目名称:扎筏渡河(扎伐泅渡)

项目类别:团队合作项目

训练时间:120分钟

人数:10人以上

适宜人群

除有心脏病等疾病和身体不舒服者外,尽量要求全体学员全部参与

场地要求

足够大的自然、平坦、开阔的水面,水温最好在20摄氏度以上

训练器材

充气的轮胎或汽油桶(每组2到4个)、长短粗细不一的竹竿若干根(每组10到15根)、12m长的绳索(每组2根)、船桨(若干)、救生衣(若干)、秒表(1个)、哨子(1个)

训练目标

1、体会共同参与和充分发挥个体特长的重要性。使团体中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色和专长,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2、体会团队成员分工和协作的重要性。

3、培养决策和统筹意识,增强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4、大家一起动手,在大自然中感受集体创造劳动成果的乐趣。

5、在特殊的情境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凝聚力。

任务布置

参训的团队要利用若干汽油桶、竹竿和绳索等材料扎成一个漂流筏,在制成的漂流竹筏质量合格的情况下,队员们穿上救生衣,让团队成员(不少于半数的队员)搭乘漂流筏,划动船桨使制成的漂流筏在水面上运行,团队成员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抵达对岸的终点者为获胜队。

训练指导与实施

1、准备和检查训练场地和器材是否符合要求

2、带领分好了组的学员到训练场地,做热身活动,使身体舒展开来

3、教学员穿救生衣的方法,并让学员随即演示,至确保所有的学员都熟悉和掌握为止

4、宣布项目的训练要求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5、发放器材。每组发2到3个汽油桶,2根约12m长的绳索,10到15根长短粗细不一的竹竿

6、同一组的队员穿戴好救生衣后,开始在指定的地点,利用提供的扎筏的工具和器材开始扎竹筏(合理进行分工与合作)

7、扎好的竹筏经预先指定的技术人员认可,检查其牢固性之后方可下水,让不少于半数的队员搭乘,竹筏上的学员要利用指定的船桨划船渡河。

8、竹筏率先安全到达河对岸的终点者获得最后的胜利

9、清点回收所有的器材

注意事项

1、提醒学员在扎筏的过程中,不要被竹刺或绳子伤到手指

2、注意保持竹筏的承受力和平衡,在开始划竹筏和停靠竹筏时,要注意提醒学员最好站在竹筏的中间

3、提醒学员在竹筏上站立时,不要与竹竿平行站立,以免脚被竹筏的缝隙夹伤

4、一定要在组织者的指导下下水,在下水前一定要保证已经穿好了救生衣

5、密切注意水性薄弱者,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救援

6、各队之间在竹筏上不可嬉闹,不可故意将其他竹筏上的队员打下水

三、毕业墙

项目名称:翻越胜利墙(毕业墙)

项目类别:团队合作项目

训练时间:80分钟左右

人数:不少于10人

适宜人群:

除有心脏病、高血压和身体有损伤者担当观察员以外,尽量要求全体学员全部参与

场地要求:空旷的室外场地

训练器材:

4m高的平墙(1面),2m长、1.5m宽、0.2m厚的海绵垫(若干),哨子(1个),秒表(1个)

训练目标:

1、培养成员密切合作,团结一致的团队凝聚力和整体意识。

2、培养学员顽强拼搏和努力奋斗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3、体会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体会领导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执行力的重大意义。

5、认识到奉献的精神往往是一个企业成功的根基。

任务布置:

全队成员在不借助外力物品、脚不粘墙的情况下,全部攀登上4米高的胜利墙。整个项目流程是首先由两个人先搭建人梯,将一名身强力壮的队员送上胜利墙,接下来,由其他队员配合相续搭建起人梯,将其余队员以“下顶”、“上拉”的形式,依次送上胜利墙。最后一名队员是通过上面的一名队友以整个身体作为连接锁将其带上去。

训练指导与实施:

1、准备及检查训练场地是否平坦;胜利墙是否结实;海绵垫是否需要更换。

2、带领学员做热身活动,让学员充分热身,以免受伤。

3、召集学员到训练场地,布置任务并说明要求。

4、申明项目的注意事项,直到参训人员完全熟悉为止。

5、给两个小组各5分钟的练习和策划的时间,5分钟后开始比赛。

6、观察并记录学员活动情况,注意学员的安全保护。

注意事项:

1、反复强调项目的安全注意事项,以避免学员出现伤害事故。

2、时刻注意强调项目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禁止学员倒挂。发现有倒挂行为者,要注意问清楚其方法,并再次申明安全上的要求。

4、强调正确的动作方法。上面的队员拉下面的队员时,必须互握手腕;下面的队员相互扛时,要注意马步下蹲,肩部展开;下面的队员踩时,要注意先踩大腿的根部,然后踩肩膀。

5、时刻提醒保护人员要注意靠拢,随时进行安全保护。

6、队员采取“正挂式”或者“下趴式”时攀爬时,培训师一定要提醒注意安全。

7、重点关注项目的前3名和后3名学员攀爬的过程,并且注意提醒搭建的人梯不可过高。

8、在攀爬的过程中,不得玩笑嬉戏,爬到顶端的平台上的成员不可蹦跳,避免从后台摔落下去。

第3篇:运动项目范文

【关键词】自行车项目;运动指标;体能要求;训练过程;细化分析

0.前言

这里所强调的专项体能内涵,就是经过某类体育负荷效应影响,参与者依然能够有效协调自身器官系统结构、抵抗疲劳反应,真正完美地完成比赛项目,收获评判员的全面认可成就。最近阶段,包括基础理论或者实践训练流程中,基础体能强化一直被视为开启专业道路的必要线索,加上自行车本身在速度、耐力方面有所讲究,针对成员体能规范格式进行细化分解,对于后期此类运动竞技综合水准的提升绝对大有裨益,因此应该赢得相关实训单位的高度关注和有机认可。

1.自行车运动项目的专项体能内涵机理论述

自行车专业比赛具体分为特殊场地与公路两个方向,经过长期世界性竞赛观察经验总结,我国运动员无论在体能素质或者精神动力上都相对不太乐观,表现为长距离蹬踏能力低下与短距离支撑耐力缺乏等细节,以上都是长期影响我国此类运动发展实效的关键性问题。所以,涉及其体能规范内涵是指运动员在专业训练时段中,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自身器官系统的协调功效,合理抵受一切负荷效应,具体就是在专项体能形态前提条件下,各类素质要求都能达标,不至于在竞赛场合中马失前蹄。

2.自行车运动项目内部专项体能结构衔接要素研究

自行车专项运动本属于奥运会必要衔接项目元素,因此长久以来积累一定的关注人群,比赛过程中对抗程度相当激烈,要求参与个体必须自觉强化体能训练。自行车专项运动需要全程维持人、车的高度统一状态,经过不同场合及时清除运动员、机械不良影响状况,将单位比赛成员高超驾驭能力充分彰显。目前此类项目专项体能结构具体表现为:高超骑行技术条件下的力量、速度与超久耐力结果。

2.1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结构特征

参与自行车训练需要保证操作主体抵受一切外界阻力因素,这类隐藏的力量效应将直接决定比赛胜负,确保日后优异成绩的全面标榜实效。经过日常骑行训练洗礼,运动员开始关注到重复蹬踏动作下的地面摩擦与空气阻力反应,由于实际跨域距离有所差异,在短距离力量集聚与长距离肌肉耐力上,都不同程度地唤醒人员肌肉协调功效,确保在高速率运动模式下换取持续高水准的输出成果。

但是,经过目前我国最高水准记录结果查询,不同运动员下肢屈伸力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降低结果,只有在日后训练中不断完善消退三头肌反应灵敏度,才可适当挽回失败境遇。经由不同坡道考验,联合异质化齿轮运转效率进行系统强化训练,便可以显著提升自行车器械的传动比功效,技术人员在此期间会运用爆发式动作作为主流反应机制,适当叮嘱运动员强化自身基础力量训练强度,杜绝盲目持续的无效的考验。如若长期训练无章可循,就会导致运动员下肢力量机理的高度紊乱反应,任何技术性动作也就难以清晰呈现。针对小力量动力结构实现科学比例调试,能够确保神经系统对于肌肉自然收缩、舒张的转换调控实效,将骑行环节中的动作交换频率提升。透过标准动作组合衔接流程观察,运动员需要从中获取一定的休息时段,此时小传动比高频率的速度练习显得十分重要。这部分训练活动本就需要结合人体适当的拉伸动作才可保留校验实力,真正遏制跨过关节韧带伸展以及弹性结构的溃败萎靡后果。

2.2自行车运动员专项速度指标调试要求

透过本质层面观察,自行车运动本就归属于竞速项目单元,比赛过程中充斥着激烈、敏捷的动作反应,其将直接决定整体比赛的胜负成就。高速度维持技巧可说是完全适用于不同跑道环境,必须强调操作者拥有合理的变速调试技巧,规避过度疲乏效应的滋生。针对此类训练一般会采取高强度短时间操作模式,重点单元会在异质化项目结构中合理彰显。截至至今,我国专业化选手可说是有所突破,这主要源自于其爆发力持续性锻炼辅助功效。

2.3自行车专业运动员耐力基础强化细节

耐力主要包括有氧、无氧两种格式类型,由于自行车训练需要参与者在长距离路程中积累周期性适应耐力,其有氧特性也就自然呈现。结合过往实践经验分析,有氧耐力与专项耐力其实彼此维持微妙衔接关联,也就是赛前速度耐力高强度训练活动绝对是获取专项成就的关键环节。所谓的有氧耐力就是指运动员能够结合基础能源物质进行体力结构最优化调试,使得相关负荷隐患自动排除,为后期专业比赛提供合理支撑动力。

3.自行车运动专项体能结构影响细节分析

自行车运动需要长期维持操作人员、车体的协调状态,尤其在骑行技术与专项体能细节搭配上要充分合理。这类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呈现为:骑行姿势尽量标准,全程维持身体向前倾斜,腰部稍作弯曲,头部规避过分伸出迹象,同时两侧膝关节略显弯曲;而标准化蹬踏动作可以令运动员保持轻松的运动状态,由于上下肢体蕴含力道丰富,加上运动员在面对人、车协调理念上不够自觉,经常处于被动局势,使得其为了全面维持身体平衡效应不得不适当降低前行速度,这对于其最终成就获取来讲威胁效应深重。需要额外关注的是,蹬踏动作是否科学,将直接决定运动员动力操控优势。总之,在整个运动技术规范体制之中,蹬踏动作频率与反应细节最为复杂,相比之下,自行车牙盘各点瞬间角度如若足够稳定,涉及运动员自身专项体能实效发挥条件就显得极为丰富。

4.结语

自行车标准运动项目蕴含着较高等级的专项速度、力量与耐力调试指标,这三类元素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并产生衔接关联,需要操作者在长短距离赛道中自觉把握起动、加速能力,全程维持周期性耐力操控意识,并且在一般有氧耐力基础上强化高速转化经验,尽量在弯道结构中协调技术、速度格式,并在比赛最后获得理想成就。

【参考文献】

[1]张勇.上海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力量训练和冲坡训练课后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13(01):45-49.

[2]张生荣.提高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踩踏力量的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3(05):84-86.

第4篇:运动项目范文

关键词 不同运动项目 运动员智力

智力水平的高低能影响优秀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田麦久等人指出运动智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翟强对篮球运动的选材进行研究与综述,指出运动智力为选材的指标之一,并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相关密切。翁家银指出应根据智力情况进行不同的训练手段。

1运动员智力的概念

智力通常叫智慧,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表现在反映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的质量上,往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能力表现出来。运动员智力特点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不了解心理学的外行人进行的调查,发现了与一般智力有关的三个主要因素:言语智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智力。

2运动与智力的关系

运动和智力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相关研究者一直研究对运动员智力差异进行研究,并探讨运动与智力的关系及运动员的一般智力和专项智力。葛春林把智力归纳为运动与智力低相关,运动促进智力的发展,运动员具有专门特殊智力。一般智力是指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的脑力活动。专项智力是指运动员把一般智力融入身体训练和技战术训练之中,并运用知识,掌握专项技术和技能、技巧的途径,在比赛和训练中有意识地运用技能并利用注意力、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在掌握动作过程中使智力得到相应的发展。

3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智力的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运动员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指出:一个人不可能在智力的所有方面都是强者, 也不可能在智力的所有方面都是弱者, 而是具有特殊强的方面或弱的方面,因此可推断不同运动项目对智力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3.1 隔网球类对运动员智力的影响

隔网对抗类项目运动员无身体接触,但同样激烈,需要拥有流利技、战术组合去与对手斗智斗勇的比赛,需要时刻找对方的空档位,打出出其不意的进攻得分,同时也需要体能的支撑。程勇民等对265 名羽毛球专业队运动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一般智力水平总体上属于中等水平,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但专项智力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与运动成绩正相关关系,高水平的运动员的智力比低水平的运动员在球场的临时应变能力要高。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智力水平与运动年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王於竟对上海重点体校的176 名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进行智力测试,可知这些运动员的智力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大多数乒乓球队的言语智商不同程度地高于操作智商,在智力结构方面表现出了与其它运动项目大相径庭的特征。从后天环境影响的角度看,文化程度是影响乒乓球运动员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训练水平与运动员的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联系,主要体现专项智力上,尤其是对空间、球速、旋转的理解能力相对高。张禹研究排球运动员智力特征的研究中,得出排球运动一级运动员一般智力水平与非运动专业的智力水平无明显的差异,但在专项智力特征上比体育教育专业和非运动专业学生要好,主要具体表现在单纯求快的推理、快而准的决策、快速注意和准确的元认知。因此隔网运动员的一般智力与普通人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对于专项智力与普通人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2对抗性运动对运动员智力的影响

对抗性运动比赛日趋激励,残酷,赛场形式千变万化,在激烈的对抗中,往往会出现损伤的情况,不仅仅需要掌握较好的运动技术,更应该在对方压力和对抗下能快速接受和处理各种信息,同时观察对手、及时思维并正确运用技战术来完成比赛,并获得成功得分。沈茂金对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智力水平的研究中可知,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智力总体上数中等偏上水平,与普通大学生的无明显差异,但是专项智力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尤其是在激烈对抗中或失去重心时迅速判断并快而准产生决策的智力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的智力,同时专项智力与运动训练年限呈正相关,并可以通过篮球教学和训练提高篮球专项智力。高亮和朱瑞琪在男子散打优秀运动员智力特征与评价标准中可知优秀的男子散打运动员的一般智力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专项智力结构分布不同于其它男子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的专项智力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人和非专业的。

3.3周期性运动对运动员智力的影响

周期性运动项目,在一定的时间,运动技术不断重复进行运动,不同的时间,动员的能源比例也不一样,主要以专项距离为主的训练, 才能更好地提高专项能力。周成林等人研究我国10―13岁优秀游泳运动员智力与个性特征可知男女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智力水平与运动成绩具有显著性。李少丹在我国男子高水平自行车和篮球运动员智力发展水平的现状及智力结构的特点研究中指出,自行车运动员智力结构的3个因素群分值均低于篮球运动员, 其原因主要与专项运动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自行车运动员的智力主要分为知觉组织因素群、记忆集中注意因素群和言语理解因素群。因此,周期性运动对运动员智力的影响相对较小,需要通过文化底蕴来提高运动员的智力水平。

3.4 非周期性运动对运动员智力的影响

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是相对于周期性运动来说的,是指无规律的运动,此运动跟时间无关。郑吾真在发展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智力水平的研究中,优秀体操运动一般智力属于中等偏上,但专项智力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专项训练中发展运动员智力水平常用和易于贯彻运用的手段有:看技术录相或图片,并记住运动动作技术的画面;选择自选动作、提出自选动作编排方案,边练边想最理想的技术规格,因此需要较高的专项智力水平。因此,在非周期运动中,运动员的智力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对图像的理解能力和瞬间记忆能力。

4 小结

综上可知,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智力水平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利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可以锻炼不同的智力水平。建议运动员在智力水平上全面发展,在专项智力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也要发展其它的智力水平。全面的智力水平更加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能瞬间发挥较高的技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麦九.运动训练学(第1版)[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翟强.对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新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

[3] 翁家银,何幸光.广东省少年男子二级体操运动员智力状况与训练手段的 定量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6,16(4).

[4] 胡松涛,足球运动员的智力训练[J].西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1).

[5] 葛春林.我国优秀少年排球运动员一般智力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1996,1(1).

[6] 郑吾真.发展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智力水平的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 学报,1988,4(42).

[7] 孙平.体育院系足、篮、排球专业学生智力结构特点研究[ J] .体育科学, 1989 (4): 55,

[8] 程勇民,等.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及其对成才过程的影响[J].体育 科学,1999,9(19).

[9] 张禹.排球运动员智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10] 沈茂金.对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智力水平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25(3).

[11] 高亮,朱瑞琪.男子散打优秀运动员智力特征与评价标准[J].体育学刊, 2008,15(11).

[12] 谢浩波.周期性运动项目能力的划分及训练方法[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2).

第5篇:运动项目范文

1.1 娱乐、健身性

新兴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很大原因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娱乐、健身特性。对于青少年,这些运动项目正是时尚和健身的最好契合。同时也能极大地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缺乏新鲜感的体育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1.2 灵活、机动性

作为时尚的运动项目,新兴运动也以它的灵活、机动倍受青少年的欢迎。传统的体育项目例如足球、篮球等,需要一定的场地集中进行活动。而新兴运动项目中例如轮滑、自行车等对场地的要求相对比较机动,随时随地就可以开展。这种灵活的方式使得开展运动的限制大大减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机动地安排适合自身的健身运动。

1.3 欣赏、文化性

不同的新兴运动项目所折射出的是不同的文化特色。它们都是源于生活、体现生活、引领并促进生活向前发展的。中学生在从事某种新兴运动时,其实就是在学习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流行元素,融入一种生活方式。当今的中学生个性比较张扬,追求时尚、潮流,懂得如何品味与欣赏,并且有着较强的自我展示欲望。

1.4 独立、合作性

不同性格特点,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在选择体育运动项目时有着不同的出发点。是选择单人运动,还是多人合作运动,新兴运动由于项目的多样性在这方面有很大的选择面。比如轮滑、攀岩、冲浪、保龄球等,只要自身一人就可开展;网球、台球、跆拳道等只要两人就可进行;而拓展训练、定向运动等项目必须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才能够完成。这在完善学生性格,协调学生个性发展和团队协作方面有着其它项目无可比拟的优势。

2 徘徊在中学校园门口的新兴运动

之所以说新兴运动一直徘徊在中学校园门口,是因为许多学生虽然有想参加某些新兴运动项目的热情,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也仅仅只能在家中或放学后进行,并不能“光明正大”地在学校里开展。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2.1 校方、家长观念上不接纳

由于我国的中学教育过分地重视应试教育,在一部分校方的眼里,过多地从事各种运动只会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只会使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上分心。与其让学生将新兴运动带进校园,不如及早将其拒之门外。而家长们的想法往往是绝对地相信学校,只要孩子成绩好,将来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即使不从事运动也无所谓。

2.2 安全的顾虑

安全工作一直都是学校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头等大事。上至校领导下至体育教师,无不对安全事故问题小心谨慎,这样就使学校在开展体育运动时缩手缩脚,对没有把握的体育项目宁可舍弃,也不愿冒然尝试。从而许多新兴运动项目还没有立项就“胎死腹中”。最终导致许多很好的项目根本无法开展,更不用说去推广了。

2.3 运动器材装备的开销和场地设施的局限

与其它的体育项目相比,新兴运动项目在运动器材、运动装备上有着较高的花费。这就导致某些新兴运动项目无法在某些学校或某些地区开展起来。另外,部分新兴运动项目对场地的要求与依赖性比较高,例如攀岩、沙滩排球、沙滩足球、冲浪等。这类体育项目的开展离开了一定的场地设施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谈了。同时受到各个中学不同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占用场地比较大的运动项目就无法在城市中学里开展。

3 中学校园如何引进新兴运动

3.1 敞开校门有选择地开展并推广新兴运动项目

《课程标准》提出要将新兴运动项目引进 (下转第233页)(上接第194页)学校体育课堂。新兴运动项目进入体育课堂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而且也会深受中小学学生的喜爱,并使这些项目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内容。①

最近几年,社会上兴起的新兴运动项目内容很多,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特点,结合本地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把适宜本地开展的新兴运动项目纳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如野外生存、沙滩排球、轮滑等。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街舞等,“把学生的时尚追求转变成健康向上、参与性强、安全有益的课程内容。”②

3.2 大力宣传、介绍新兴运动项目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旦学校开展了某项新兴运动项目,而学生对此项运动并不了解或者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样反而成了校方的一厢情愿。因此,在学校准备开设新兴运动项目前应大力宣传、介绍有关此项运动的知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来宣传新兴运动的魅力,使学生真正地对即将开展的运动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很乐意选修此科目。

3.3 开发场地,引进器材、装备

合理地开发学校的运动场地,积极地引进运动器材与装备是新兴运动能否在校园内开展起来的关键因素。只有规划好学校的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场地和器材,使器材的设置、场地的规划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不同新兴运动项目的要求,才能使新兴运动在校园内健康蓬勃地开展起来。

3.4 自主开发、灵活操作

通过合理的改造与开发,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如通过缩小场地、改良器材、降低技术要求、淡化竞技性等形式来开展新兴体育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既简单又易实施,也体现出新兴运动项目本身的创新性,如软式排球、简化高尔夫等。或者找出各项体育项目的内在特点与内在联系,并将不同运动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或改良出适合学生口味的体育运动项目。

3.5 培训教师队伍

教育以人为本,新的时代对体育教师有着新的要求,学校一方面要引进新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进修与培训。如定向运动,它不仅要求参加者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还要求参与者要掌握一定的定向运动知识和技术方法。只有教师掌握了这些知识、方法后才可能在学校里开设这门课程。而教师要想将这门课程开好,还需要不断地进行个人的再培训以及知识的再更新。

3.6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许多新兴运动带有一定的冒险性,例如攀岩、定向运动、拓展运动等等。但正是由于这种冒险性反而加深了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喜爱与兴趣。所以有效地减少、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将会解除新兴运动项目在学校开展的后顾之忧。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强化安全意识教育,不擅自在无保护的情况下做危险动作;其次,加强学习自我保护知识,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学生应该知道如何科学地处理。另外,要定期检查运动器材、装备的安全性。只有做到万无一失,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新兴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3.7 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开展新兴运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各个学校特别是体育教师们应该利用校本课程这个平台,积极开发适合学校自身的新兴运动,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并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来传承与发扬,让学生、教师乃至校领导都将其作为自己终身体育运动的项目之一。

第6篇:运动项目范文

【关键词】网球;项目特征;制胜规律;训练对策

网球运动诞生百年以来,从宫廷的游戏逐步演变今天完美而优雅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网球运动也得到广泛地开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特别是李娜近几年在世界四大满贯赛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显示出中国网球的新面貌。但是我们必须客观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网球运动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单打。如何缩小这个差距,提高中国网球的竞争力一直是中国网球界的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科学分类的角度,对网球运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揭示了网球运动的制胜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训练对策,以期为我国网球运动提供训练教学参考。

1、网球运动项目群特征研究

1.1技能主导类对抗隔网项目群及其网球运动项目特征研究。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大部分球类运动均属于技能主导类对抗项目,还可细分为同场项目和隔网项目(田麦久2000年)。与同场项目相比,隔网项目具有技术动作规范性要求强、技术动作抗干扰性要求弱、触球时间短、比赛结果的客观性强等特点。此外,隔网项目与同场项目的明显差别在于隔网类项目存在被动得分,即通过对手的失误直接得分,这就要求运动员击球必须准确无误。与其他对抗隔网项目相比,网球运动具有场地大、球速快、参与人数少的特点(表1),因此网球比赛中往往节奏较快,留给运动员的反应时间很短,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素质。

1.2得分类项目群及其网球运动项目特征研究。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网球属于得分类项目群。得分途径分为主动得分和被动得分。网球比赛中,主动得分主要表现为本方击出的球对方无法接到且落点在界内,被动得分主要表现为对手发球或回球时,球下网或出界。这就要求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跑位和击球必须精准,技术动作规范,减少非受迫性失误。

1.3多元动作结构类变异组合项目群及其网球运动项目特征研究。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网球属于多元动作结构类变异组合项目群(田麦久2000年)。此类项目的运动员“要在比赛中根据对手所采取的技、战术情况,将平素训练中所掌握的技、战术‘元件’即时地组合成相应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2]。反映在网球比赛中,就是比赛节奏变化快,击球方式和球的落点变化多,这就要求网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战术意识。

2、网球运动制胜规律研究

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网球运动的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网球运动的制胜规律。笔者认为,网球的制胜规律主要有三点:快、准、变。

2.1“快”是核心。“快”,反映在网球比赛中是指球速快,反映在运动员身上,是指反应快、移动快、击球快。通过对技能主导类对抗隔网项目群以及网球运动项目特征的研究,笔者认为,“快”是网球制胜的核心。武学中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在网球比赛中,球速越快,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就越少,对手就难以移动到合理的击球位置或者击球动作仓促,难以击出有压迫性的回球,从而使本方获得比赛的优势。运动员的反应快,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对来球的线路、落点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为自己的跑动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运动员移动快,就能在短时间内,移动到最佳的击球位置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为击球做准备。根据动量定理,在球和球拍的质量均固定不变的客观条件下,球的速度与球拍的速度成正比,即运动员挥动球拍的速度越大,球的速度也越大。因此,运动员击球快,就可以掌握比赛的主动。世界上优秀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发球、击球速度都很快,而现今网球比赛的节奏也正朝着越来越快的方向发展。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往往可以弥补其他素质的不足,一些运动员在体能和其他综合实力低于对手的情况下,通过加快比赛的节奏,往往可以反败为胜。

2.2“准”是基础。“准”,反映在网球比赛中是指球的落点准确,即符合运动员击球的设计线路;反映在运动员身上,即在最合适的位置用最合适的技术动作击中球,具体要求是:对球的线路和落点判断准确,击球的位置合适,技术动作规范。通过对得分类项目群以及网球运动项目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准”的重要性。运动员如果对球的线路和落点把握不准,就难以找到合适的击球位置,选择合适的击球动作。即使运动员对球的线路和落点判断准确,击球的位置也合适,如果击球动作不规范,也会造成发球或回球下网、出界或者难以击出高质量的球进而导致失分。“准”在制胜要素中占据基础地位,因为“快”和“变”都是在“准”的前提下起作用的。脱离了“准”,“快”和“变”都是毫无意义的。网球比赛中经常看到,运动员在非常被动的时候,通过精准的穿越线路或落点极佳的后场过顶球,化被动为直接得分[3]。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击球都十分精准,费德勒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用网球一击中的,打掉了距他10米左右的一个男童头上摆放的苹果,可见其击球的精确性之高。

2.3“变”是保障。“变”,反映在网球比赛中是指球的运行轨迹和落点复杂多变,反映在运动员身上,即为击球方式和方向的变化。网球的落点变化主要有正反手位的变化,前后场的变化;击球方式的变化有上、下旋与平击的变化,落地击球与截击的变化;还有节奏的变化等。通过对多元动作结构类变异组合项目群以及网球运动项目特征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变”是比赛胜利的保障。运动员经过训练后,具备了较多的动力定型,在比赛中对于不同的来球都能做出反射性的动作。而“变”则可以组合出不同的新异刺激,使对手原有的动力定型不能适应这种新异刺激,而产生错误动作。网球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底线对抽已经成为过时的技术,我们在世界赛场上看到的是,击球线路的变化已经取代了等待对手失误的落后观念。现在的世界优秀运动员总是力争采用大角度的击球将球打到左右两角,或直接得分或迫使对手来回奔跑,在对手回球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给出致命一击。同样,运动员在被动跑动时也会打出高质量的直线穿越球或大角度的斜线回球,变被动为主动[4]。相反,如果击出的球总是一成不变的,则会被对手牢牢牵制,丧失比赛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李宗浩,等.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分类及其项目群特征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6):461-463.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8.

第7篇:运动项目范文

摘 要 专项摆动力量是田径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的重要专项力量,对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经验,通过介绍田径跳跃类项目专项力量的特征及作用,重点分析了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影响因素和训练方法,并总结了力量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类似研究工作参考。

关键词 田径跳跃 专项力量 摆动训练 注意问题

一、田径跳跃类项目专项力量的特征

(一)起跳腿踏跳专项力量特征

田径跳跃类项目的最大远度或最大高度是由起跳速度、起跳角度和起跳高度形成的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所决定的。起跳由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组成。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把这种与起跳技术密切相关的专项力量称之为“起跳力量”,并认为,跳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主要是指起跳力量。根据跳跃项目的特点和踏跳时力效应情况,跳跃类运动员的专项起跳力量训练必须具备两方面特征:一是腿部要有承受较大重量的负荷能力;二是在承受较大重量的负荷条件下迅速跳起的能力。因此,跳跃类运动员的起跳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和退让性力量练习为主要训练内容,在动力性力量练习中应以发展快速力量和爆发力为主。在退让性力量练习中,除单一地发展退让肌群力量外,更重要的是发展由退让(离心收缩)到克制(向心收缩)迅速转换的能力。

(二)摆动臂与腿快速摆动力量特征

摆动力量包括上肢快速摆臂力量和下肢摆腿力量。生物力学中,两臂以肩为轴,协调而有力的快速摆动,不仅能吸收后蹬时反作用力的偏心力,还能维持身体平衡。上肢摆动不仅可维持身体的平衡,还能带动身体重心上提,使运动员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更长,达到更远距离和更高高度。上肢摆动有单臂摆动和双臂摆动两种方式。上肢摆动的主要作用是将运动员向前的一部分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下肢摆动可帮助支撑反作用力的发挥,达到增加人体的腾空高度。下肢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起跳腿的运动起着协调和配合的作用。摆动力量越大,摆动速度就越大,起跳的效果也就越好。

二、专项摆动力量的作用

田径跳跃项目的起跳时间短,其过程从技术上可分为着地、缓冲、蹬伸三个阶段。众多周知,起跳是跳跃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在起跳过程中将助跑获得的水平位移速度通过起跳脚踏地、起跳腿缓冲、蹬伸及摆动腿屈膝前摆动作,以达到最大速度利用率,使人体向适宜的腾起方向跳起。另外,起跳过程中的摆动对减少着地时的制动力、提高起跳速度、增强起跳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跳跃技术中,应十分注重摆动腿的“摆”与“蹬”的协调配合,当起跳腿屈曲时,由于摆动动作的作用力而减少了起跳时的制动力,在起跳腿伸展时,摆动动作的反作用效果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力。因此,认为可把跳跃类的专项力量归结为快速蹬伸力量和高速摆动力量。

前苏联学者丘帕在试验中得出:踏跳腿在蹬伸用力过程中,总的用力值为335kg,摆动腿提供的摆动力量为123kg,占总用力值的36.7%,双臂的摆动力量为123.95kg,占总用力值的37%。由此可见,摆动力量在起跳过程中的重要性。摆动力量越大,摆动速度就越大,起跳的效果也就越好。故在田径跳跃类项目专项摆动力量训练中应重视摆动力量的作用,提高运动员专项摆动力量水平,以更好的提高专项成绩。

三、影响运动员专项摆动力量的因素

(一)教练员对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忽视

教练员在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重视运动员的下肢快速起跳力量训练,忽视了专项摆动力量训练。譬如进行专项力量练习时,教练员让运动员通过快速蹲起杠铃、连续多级跳跃等练习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快速起跳力量,并没有强调运动员快速起跳时注意臂与腿的快速摆动,摆动力量与起跳力量的不均衡发展,致使跳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失衡。

(二)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水平难以诊断与评价

在田径跳跃类项目的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R型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进行检查与评定。这些研究缺乏对专项力量训练水平进行评定的研究。对田径跳跃类项目优秀运动员的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水平的诊断与评定的研究中,存在对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手段的选取缺乏较为直观的科学依据,对测试指标在运用过程中缺乏技术标准等不足。由于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手段含有较高技术成份,缺乏技术标准对其测试(进行质量控制),测试的信度会降低。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重视,并加以解决。

(三)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混淆

一般力量练习与专项力量练习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摆动臂摆动姿势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摆动臂运动的形式、方向和强度各不相同,参与发力的肌群体及肌群间原动肌、固定肌、协同肌、对抗肌间关系的变化也各不相同。不同训练方式产生的力量对专项训练水平具有不同影响。摆动力量训练只有符合专项比赛时的力量特征,才能将一般力量与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分开。当选手初始力量很差,或者身体机能恢复性训练阶段(如损伤或放假以后的重新训练)时,一般力量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对田径跳跃类运动项目来说,专项活动中的动作是复杂多样的,但在力量房利用器械进行力量练习时,力量练习的动作既简单又少。这很容易使所安排的力量训练变成一般力量练习而非专项力量练习。所以,在不同训练阶段运动员的摆动力量训练应注意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的区别。

四、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一)上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在跑跳过程中,踏跳时腿部的作用力远大于运动员自身的体重,如果没有很强的上肢力量,则对维持运动员空中平衡是很难实现,如果具有良好的上肢力量,则可使运动员在跳跃中有利于上体保持平衡,有利于髋关节保持领先的位置,同时也有利于腿的积极摆动。研究发现,对运动员摆动力量训练的研究方法手段较少,没有针对跳跃项目的专项特征进行力量训练。在此,提出几种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方法:1.原地快速摆臂+摆腿练习(摆动臂的最终位置与起跳瞬间摆动臂、腿位置一致);2.手持哑铃摆臂+摆动腿负重摆腿练习,练习的动作速度和动作结构尽量与比赛动作接近;3.模仿助跑时的摆臂与起跳时的摆臂相结合,可以采用节拍“1.2.3”,这样让运动员形成动作定位,更好的运用到实际运动项目中。

(二)下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以髋关节为轴的加速―制动摆动练习。以髋为轴的快速摆动力量和工作肌群间的高度协调能力是田径跳跃类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练习手段。为此必须选择肌肉工作方式,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特征与跳跃项目专项运动相吻合的摆动性肌肉力量练习。在此,运用几种下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方法:1.单腿提拉橡皮筋(提拉高度与起跳时摆动腿高度相同);2.仰卧状态下最快速度做跑的模仿练习;3.腿部负重和不负重的高支撑(吊环、双杠等)。

五、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应与蹬伸力量训练相结合

跳跃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构成是由跳跃专项动作本身的关键技术动作所决定的,即退让缓冲阶段的退让收缩力量+快速蹬伸阶段的克制性收缩力量+蹬摆配合的摆动制动力量,以及各运动环节通过瞬间的协调配合所产生的整体力量,这一整体的集中用力能力是专项力量的训练的高级阶段。应深刻认识到,“蹬”与“摆”的协同配合对发展运动员专项力量至关重要。

(二)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应区别对待

在专项摆动力量训练中,必须坚持区别对待,要有针对性。针对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训练内容与要求。训练中,譬如田径跳跃类项目中的跳远项目和跳高项目,虽都属于快速―力量项群,但两者在进行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时又有不同。所以,教练员应针对不同的项目、运动员不同阶段专项摆动力量发展的水平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摆动力量。

(三)专项摆动力量训练与其它素质训练协调发展

田径跳跃类项目的力量练习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采用哪种力量练习,都必须与专项技术练习相结合,并且突出速度―力量这个核心。无论是蹬伸力量练习还是快速摆动力量练习,都是在速度力量范畴之内。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是由多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身体素质来讲,速度、协调、灵敏因素对专项成绩的提高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专项摆动力量训练还应与速度、柔韧、协调等素质相结合进行。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专项力量训练是田径跳跃运动项目日常训练的重点,尤其是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跳跃类项目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必须把专项摆动力量和起跳力量放在同一训练面上,并在进行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时注意训练的量强度,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水平,从而确保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8篇:运动项目范文

关键词:径赛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304-01

一前言

田径是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中奖项设置最多的项目,放眼国内各机关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每年春季都要举办的田径运动会,不难看出该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从专业竞技体育训练角度讲,径赛项目主要是以中长跑、短跑等相关项目为主,也对从业人员或参赛运动员的专业素质有着极高要求,要真正通过专业系统的训练,达到专业田径运动员的各项标准,不仅需要青少年运动员具备天分,教练员在选材上独具慧眼,更需要在训练计划和内容上做到科学合理。

二青少年径赛项目运动员训练的指导思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楼大厦平地起也非旬月之功。作为一名田径教练员,要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切莫有拔苗助长的思想。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径赛项目训练往往有如下几个过程:身体素质训练、基本技术动作训练、连贯动作练习、竞技状态下的动作练习、反复训练提升竞技水平。

不难发现,在实际训练中,很多教练员都会经常让运动员进行中长跑等一系列训练前准备活动,但是有些学校由于各层次学员较多,教练员往往常采用大带小,老生带新生的模式。笔者认为,结合到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样往往会影响教学和训练效果。教练员应当专门组织时间,针对性地给所有径赛运动员上一堂理论课,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训练前要进行中长跑热身,为什么要定期进行力量训练,为什么有些技术动作必须怎样等,这样才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还要将训练计划制度化,身体素质训练等不能随意更改。在技术动作训练的间隙,也可以见缝插针多为学生讲解一些急性运动损伤的现场处理、治疗等知识,也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田径史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作为残酷训练的调和剂。

在训练的不同阶段,教练员要做好科学指导,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特点,以及对技术动作的熟知程度,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没有学习过的技术动作多引导、教育他们,不让他们自己私下随便练习,以免以后形成不规范的技术动作难以矫正;在力量训练时,要让他们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计划的力量标准和练习数量练习。最后,教练员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革除上世纪末流行的那些“军阀式”的训练管理方法,在每天的训练总结点评中,都能给大多数青少年学生鼓励性地评价,让他们愿意与教练员做朋友,同时增加对自身所从事专业训练的热爱。

三青少年径赛项目运动员要重视身体素质训练

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径赛项目作为一项极为依靠身体素质和爆发力的运动种类,教练员要给初接触田径专项的运动员们在理论知识上讲解到位。以常见的力量训练为例,如果教练员只是简单地布置一下,这个几组、那个做几组之类的,缺乏更多地切入和引导,势必不会带来好的效果。试想,学生面对一堆冰冷无趣的器械,再面对着教练员监督时凌厉的目光,加之没有从思想上意识到做这些的真正利好,肯定很难从内心深处去投入,训练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教练员在首次带领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室内借助器械身体素质训练时,都应当抽出一节训练课的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可以配合PPT、计算机技术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人体一些部位。如关节、肌肉等通过身体素质训练的变化和提高,让学生能够明白身体素质训练的结果是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肌肉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还能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饶有兴致,更能从心里领会到认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必要性,也就使得教学和训练从早些年体制中的“要我练”转化成了“我要练”,课堂教学和训练的实效性得到了保证,训练计划和目标的达成自然是更加轻松。除此之外,在每次身体素质训练开始前,教练员也要向青少年运动员简要表达每次训练的任务、计划、注意事项等,随着更多次训练课程的深入,久而久之,青少年运动员也会养成一种严谨认真的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假以时日,当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通过训练提高了自身的竞技水平后,当教练员以自身的渊博知识带给运动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教练员将不再需要太多的苦口婆心,运动员在一种自觉、严谨的氛围中完成教练员的布置,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体系也就得到了构建。

四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素质

青少年径赛项目运动员的培养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当青少年运动员已经选定好专业方向,并开始初步掌握动作技巧和规则时,教练员即可以适时导入竞技素质训练部分了。笔者认为,要帮助青少年运动员营造竞技氛围,定期让他们在类似大型运动会或专项比赛的氛围中进行训练,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稳定的竞技心理素质,一定程度上提升运动成绩。

竞技体育是一个残酷的运动舞台,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让青少年运动员真正在运动舞台上的短暂一分钟或几分钟体现出台下十年的训练水平,获得理想的比赛成绩,教练员必须要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时就注重培养他们的竞技素质,让他们真正在身体素质、专项技能、比赛能力上得到全面发展,最终有朝一日达到自己从事专业的高度。在此过程中,教练员必须善于观察,寻找和发现运动员竞技素质方面的短板,如有些运动员是心理方面,有些运动员是起跑动作方面,有些是冲刺动作方面,有些是弯道技术处理方面,在发现问题和不足后,要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去修正不足,不断提高自我,最终达到竞技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接下来,才能让青少年运动员以良好的综合素质接受符合自身组别和年龄特点的运动赛事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孙南,张英波,李铁录.田径运动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运动项目范文

【摘要题】体育研究

1984年,我国第一次全面参加奥运会,在前苏联、东欧及古巴等国缺赛的情况下,获得了15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第4位的较好赛绩。经历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波谷时期,在第25、26两届奥运会上皆获得16枚金牌,并连续位居排名榜第4位。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进至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三位,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世纪之交,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7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使得国人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期望值空前增长。当前,北京申奥成功,中国顺利加入WTO,新的形势促使中国竞技体育不得不重新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问题。中国竞技体育如何应对第28、29届乃至未来奥运会,如何成功地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竞技体育的挑战等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合理的项目布局是我国竞技体育得以快速发展的经验之一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在20年时间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已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列。究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正确合理的项目布局,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资源,形成了一批稳定的优势项目。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之后,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决策组织机构,根据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重点发展优势运动项目”的战略,并组织专家、学者对我国重点竞技项目的设置与布局研究。1980、1984、1989年分别确定了13、16、18个重点项目,并对这些项目在全国各省市的重点布局作出了统一规划。这一战略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国体操、跳水、举重、射击和乒乓球5个优势项目的运动员在5届奥运会中共获得金牌60块,占80块金牌总数的75%。我国优势项目的发展对我国竞技运动水平总体竞争实力具有决定性作用。1988-2000年四届奥运会的成绩足以说明这一点(见表1)。

表1我国参加近四届奥运会获金牌项目情况

年代届别获金牌项目金牌数

198824届体操、跳水、乒乓球5

199225届体操、跳水、乒乓球、射击、柔道、田径、16

游泳

199626届体操、举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射16

击、柔道、田径、游泳

200027届体操、举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射28

击、柔道、田径、跆拳道

客观分析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特点主要有3个:①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性质,全国一盘棋,在各省市重点布局、统一规划;②由于经费投入的单一性、有限性,只能用较少的钱办成几件大事,所以只能按照投入产出的原理,把竞技体育项目分成经济类项目、准经济类项目、非经济类项目,对于花钱较少的项目优先发展;③优先发展适合中国人特点的项目,重点发展技能性较强、技巧性较高的竞技体育项目。

二、新形势下必须着手进行新一轮的项目布局

我国竞技体育的项目布局是竞技体育得以快速发展的经验之一,是与我国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在新的形势下,这种布局的指导思想、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障碍因素之一。新形势下进行新一轮的项目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第27届奥运会来看,我国仅参加了24个大项的166个小项的角逐,占全部项目的55.3%;获金牌面为9个项目,占全部参赛大项的37.5%。我国基础大项薄弱,与世界强国有明显差距。优势项目与基础项目一冷一热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美、俄、德金牌项目的分布特征给我们展示了竞技体育大国实力结构的基本模式。那就是应该在各个项群中都拥有一批可参与金牌角逐的选手,同时,在12~15个重点大项中能够夺取金牌。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大国,也必须走这条路。

其次,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来看,过去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布局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一是主要运用行政的手段、统一规划;二是由于竞技体育经费的投入渠道单一化,经费的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布局,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

最后,从现实可能性来看,且不论奥运会项目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在目前许多落后的项目上我们也完全有信心,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把它们搞上去。虽然在身高、体重、体质等许多指标上,中国人的总体水平与欧美人相比有很明显的差距,但13亿人给我们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选材资源。只要我们切实组织好广泛的科学选材,就一定能够从13亿中国人当中选拔出一大批具有出色的先天性竞技能力,适合于参加专门训练的竞技体育人才。从历史上看,即使许多现在落后的项目,历史上也都曾经取得过好成绩:郑凤荣、倪志钦、朱建华的跳高世界纪录,黄志红的多次世界女子铅球冠军,女排五连冠和女足、女篮的奥运会亚军,更不要说游泳项目上的“五朵金花”了。而且,从第27届奥运会来看,我们已经在许多非传统的优势项目上有较大的突破,像击剑、自行车等。

三、新一轮项目布局的基本构想

新一轮的项目布局要在继续发展已有的传统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立足我国体育人才形态结构特点,审时度势,积极挖掘新的金矿,努力寻找奥运金牌新的增长点。我国多年来形成的竞技优势项目,在悉尼奥运会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射击和柔道7个项目获得了26枚金牌,总计53枚奖牌,411分。分别占金牌总数的92.9%、占奖牌总数的89.8%以及总分的90.5%。其中,女子举重与乒乓球比赛中,中国运动员全部获得金牌;在羽毛球5项比赛中,获4枚金牌;跳水8项比赛中,获5枚金牌。必须看到,在今后的比赛中,保持同样的获胜概率有很大难度。

首先,要积极寻找已经在大赛中有所突破的项目,如跆拳道、水上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扳)、击剑和自行车等。现在距离第28届奥运会只有3年的时间,要想在第28届奥运会上增加金牌的数量,除了要搞好传统的优势项目之外,对于这些已经在各种大赛中有所突破的潜项目要首先予以关注。

其次,根据项群原理,对于优势项群中的弱势项目要注意积圾开发,培育成新的优势项目。比如射击项群是我国传统的优势

项目,但是我们并不是在每一个项目上都有优势,如步枪、男女跳高、男女标枪,而这些暂时还不具有优势的项目,很可能是我们未来的优势项目。

第三,根据国人体能特征选准那些处于弱势项群中的个别项目,力争突破,尤其是那些对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从田径项目看,历届奥运会中,我国选手在中长跑、竞走等7个项目上曾进入前8名,表现出一定的实力,尤其在女子投掷(主要是铅球)、中长跑、竞走三项有过上佳表现。另外,男子跳高、女子3级跳远、女子撑竿跳高均可作为我国重点突破的项目来考虑。

第四,要重视奥运会的新增项目。自1984年奥运会商业化运作以来,连续4届平均每届项目净增17项。目前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已从1984年的223项增至2000年的300项。我国在第27届奥运会上的辉煌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本届奥运会新增项目。对于一些已经进入的新增项目要积极发展,如山地自行车、沙滩排球、铁人三项和蹦床等;对于有可能进入奥运会的准奥运会项目也要提前准备,未雨绸缪。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总数将有所控制,但是在一些小项的设置上还是会有一些调整,尤其是在女子项目上。

第五,大力发展女子项目,我国女子体育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许多优势项目中,女子项目的优势更明显;在许多弱势项目中,女子项目也有不俗的表现。此外,女子项目还是奥运会增项的主要来源,2000年奥运会增加的有女子举重、跆拳道、撑竿跳高、链球和水球等项目。

最后,对群众喜爱、观赏性强的足球、兰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也要考虑加快发展。对于2004年奥运会,可以考虑以女足、女垒、女排、女篮、女曲、女手6个女子集体项目为重点突破口,力争夺得奖牌,而且个别项目要冲击金牌。对于男子项目则力争打入决赛,争取更好成绩。

新一轮的项目布局要注意发挥市场的机制,既要考虑我国体育人才的地理分布,又要考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运用贷款、招标、奖励和股份等多种筹(融)资方式,建立起布局合理,资金投入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

【参考文献】

[1]秋水.第27届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J].体育工作情况,20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