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患范文

医患精选(九篇)

医患

第1篇:医患范文

1.1医患之间需要信任的互动

和谐的医患关系应当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医患双方,应当是由对患者充满关爱的医师和对医师充满信任的患者构成。患者的信任、尊重和理解给医务人员增添工作动力和信心,医务人员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爱、力量和希望。当然,后者更重要。

1.2医方是重建信任的关键

医患关系中,医方天然处于强势,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体;因为患者选择到这家医院就医,就表明患方基本的信任。要赢得患方更多的信任,接下来自然需要医方用实际行动证明;让患方放心,取得患方的信任,这是医方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1.3患者也应给予信任

固然,患者不断增长的权利意识是倒逼医方责任感的一种方式,但以怀疑为前提,将所有医师预设成唯利是图的人,既不公平,也对医师的正常诊疗不利。患者也应履行自己积极配合治疗、信任医院和医师的义务。重建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尤其是患方对医方的信任,才是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

2心态的互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

2.1医方的心态

作为医患关系主体的医方,其心态则不尽相同。针对医患冲突,有人主张以暴制暴,或学习防身术,或戴钢盔上班。更有“小医生含泪十问部长”。

2.2患方的心态

医师每天救治许多患者,挽救许多生命,可发自内心感激医师的患者或者家属却不多。不少患者觉得治愈、好转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治疗失败或者疗效不满意就不接受、就在医院吵闹。这是目前存在于国人当中的抱怨等负面情绪,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任性”心理。

3情感的互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3.1医患之间必须有情感的互动

对患者情感的理解和感同身受是最能赢得患者信任和建立和谐关系的最有效途径。医患双方本来是两个完全陌生的人,患者却要将自己的隐私和秘密告知和托付,而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救死扶伤。在这样的关系中,双方本应该最亲密、最信任、最尊重。

3.2医方应该对患方倾注情感和关爱

医方不仅要诊治患者肌体上的疾病,还需要从心理特征上、社会属性上给予同情、共情、理解、关心、指导和抚慰,让患方产生被关注、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视患者为亲人,并且从语气、语态、姿势、表情、称谓、耐心等方式体现出尊重,向患方传递充分的关爱,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建立医患友谊,让医患间的沟通更及时更有效。患者的情感需求和医患间的情感互动对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今中外,医学是一门“仁术”,重在对人的关怀,医患之间的情感互动贯穿医患关系始终。医学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关爱和安慰的需求无限,力量也是无限。和谐医患关系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信任、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值得深思的是,医师对高档仪器检查结果的依赖,正日益多于对患者情感体验的关注,护士病房巡视的主动意识随床边对讲系统的现代化也正在逐步退化,医患之间更多体现为金钱的流动和纸质的检查检验报告,缺少情感的交流、语言的沟通和心理的互动。

3.3患方应该对医方反馈尊重和体谅

医方也是人,疲惫的身心更需要尊重和体谅。白衣天使和白衣战士的称号是至高无上的精神激励,各种粗暴的杀医伤医行为伤害医方的情感,不利于医方的工作效率和患方的诊治。

4利益的互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症结

4.1医方的利益诉求

医师认为付出的学习成本、智力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都很大,工作苦而且累,待遇理应高于其他专业人员,期望通过职业、工作实现自身利益诉求。分配制度和薪酬制度不尽如人意,医方通过过度诊疗、不合理收费、夸大疾病诊疗效果等侵占患方利益,引发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

4.2患方的利益保护

利益冲突并非完全来自医方,患方不切实际的要求、少数患者无理取闹等也会造成利益冲突。患方认为医师职业崇高,应该有奉献精神,不应该拿回扣、索红包,尤其是有不少人因为经济困难而“被”出院,加深患方与医方利益的对立。

4.3医患双方本不应是利益对立的主体

中国医患矛盾的本质是医患双方利益和需要的冲突。医者父母心,医患双方本不应是利益对立的主体。医患双方的利益冲突却并无缓和的迹象,患者需要的是健康和生命,这是无价的,而医方追求利益最大化。医方利益只有与患方利益协调,在争取医方利益时不侵犯患方利益,在保障患方利益的前提下求得医方利益,才能形成医患双方利益的良性互动。这有赖于政府主导、调节与平衡医患双方利益,在双赢的利益博弈中,形成医患双方利益的良性互动,合理地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格局。

5需要的互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纽带

医患双方都有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包括双方需要的互动。

5.1患方的需要

患者有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希望遇到负责任的医师护士,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因此院方需要加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对名医名护的介绍。患者身体病痛的煎熬、求医问药的不易、家庭经济的困境,需要得到医方的理解和同情,需要医方温暖的语言和温情的触摸。

5.2医方的需要

医务人员为患方救死扶伤、勤勤恳恳,也希望得到患者的承认和理解,得到患者的欣赏和表扬。若是遭到患者的质疑、辱骂和殴打,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委屈感,进而严重影响职业态度。医务人员也有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频频发生的殴打甚至杀害医务人员事件使得医务人员没有安全感,一方面需要患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也需要医院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保障措施。

6满意感的互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

6.1患方的满意和好评对医方很重要

满意度是衡量服务质量的金标准。说得再多、做得再好,患者和家属不满意,只能说明鼓槌没有敲在点上,关爱没有送到心坎上,所以,金杯银杯比不上患者的口碑。医方通过“院长接待日”、医患沟通座谈会、满意度调查、回访出院患者、完善投诉处理制度等全方位、多视角的医患互动沟通,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密切医患关系,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医务人员的理解。

6.2医方的满意度长期被忽视

医方对不遵从医嘱的患者称为治疗依从性差,希望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理解和尊重医务人员。现实生活中,医务人员防范患者及其家属,采取防范性医疗,都是因为医方对患方的态度、言行不满意,很多患者不但不尊重医方,甚至还怀疑、伤害医务人员。医患之间真诚有效的沟通是医务人员掌握患者所需、所想、所感、所求、所惑的最佳途径,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程序化的医患沟通,只能伤害医患双方本就脆弱的亲密感和信任关系;只有真诚的互动并分享内心感受,才有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7结语

第2篇:医患范文

>> 影响医患关系的社会因素探讨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探讨商业贿赂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医患关系对的影响 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 关于医患关系问题的探讨 关于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的探讨 医患关系的心理学探讨 医患关系的改善 医患关系的治理 医患交流中的困惑 “医患关系” 医患新闻报道和住院经历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医患矛盾的影响因素及五官科医患关系 浅谈影响蒙医内科医患关系的因素及改善措施探讨 医患矛盾现状及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探讨 聋哑儿童特殊群体的医患沟通与医患关系探讨 医患关系的僵化状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李乐乐,张丹.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2015.

[10]李正关,冷明祥.医患关系研究进展综述[J].2009,3:40-43.

[11]李华.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优化策略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第三军医大学,2012.

[12]刘倩倩.完善我国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对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5.

[13]王安富.完善ADR机制构建医患和谐―医疗纠纷解决路径的“堵塞”与疏通[C]//卫生法学与生命伦理国际研会论文集,2014.

[14]蒋廷玉.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媒体作为[J].中国记者,2006,12:34-35.

[15]戴菲菲.网络环境下医患关系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

[16]Hart A,Henwood F, Wyatt S.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Patient-Practitioner Relationships: Findings from a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y. J Med Internet Res. 2004 Sep 30,6(3):36.

[17]Giveon S, Yaphe J, Hekselman I,et al. The e-patient: a survey of Israeli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responses to patients' use of online information during the consultation. Isr Med Assoc J. 2009 Sep;l 1(9):537-41.

[18]袁爱清,舒曼.剖析医患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J].医学社会学,2011,4:28.

[19]李兴丽.苦痛的交流与信任感搭建[D].暨南大学,2014.

[20]医患交流.百度百科.http:///view/1590409.htm[OL].

[21]Boulet JR,Mckinley DW, Norcini J,et.al: Assessing the comparability of standardized patient and physician evaluations of clinical skills. 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2002,7:85-97.

[22]Baumann M, Euller-Ziegler L,Guillemin F.Evaluation of the expectations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have concerning healthcar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practitioners. Clin Exp Rheumatol.2007,25(3):404-409.

第3篇:医患范文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矛盾;医患沟通

当前的医患关系较紧张,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方来说都是这样。许多站在患者一方的人说,这是医方没有医德造成的;站在医方的人说,患者不服从治疗“无理取闹”造成的,无论那种说法都对医患关系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既不给患者带来任何实质利益,也不减轻医务人员任何社会压力,只有更激化医患之间的矛盾。

1医患矛盾关系的现状

1.1其相当多的矛盾是由于医疗费用与患者的期望值不相符所引起的。当病人付出自己难以承受的医药费而治疗效果又不够理想时,个别人就迁怒于医院和医生,使医院蒙受巨大的损失。其二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患者对医疗信息严重匮乏,不能以健康的心态、科学的态度认识和面对疾病。

1.2来自医疗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医院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个别医生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造成误诊误治等。其二是行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如“红包”现象、药品回扣问题等。其三是服务态度方面的问题。其四是医务工作者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依然将疾病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病人心理、生理的感受,只注意自己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

2医患矛盾关系的分析

不平等医患关系的理念是造成医患矛盾的根本,至于医德医风的问题,这个话题已谈了这么多年,活动搞得也不少,措施定得也不错,为何收效甚微?为何仍经常出现有悖于医生职业道德的事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不平等的戒备森严医患关系所致。众所周知,社会公德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双方只有彼此不分高低贵贱,才能互敬互让,和睦相处。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古至今,百姓对治病救人的大夫不乏“再生父母”、“救命恩人”等溢美之?,也习惯于将找医生看病说成是求医或求救。把医生放在如此尊贵的地位,对患者来说本身就形成了先天的不平等。如此一来,医德本身也就变了味。尽管多年来医务界也常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评选“十佳医生、十佳护士”之类的活动,但大多是围绕提倡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改善服务态度和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等角度来进行的,很少或没有从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平等的医患关系以及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权等深层问题入手,因而常是治表不里。

医生俨然以救世主身份对待患者,患者则完全处于被动的无条件服从的地位,这也不适应现代的医疗模式;但笔者也不赞同“病人就是上帝”之说,病人就是病人,他既不能像医生那样凌驾于病人之上,高人一等,也不能不顾病情提出一些不合乎科学的无理要求,更不能依权或依钱仗势,歧视甚至打骂、污辱医务人员。

3改善医患矛盾关系的对策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良好的医患关系就必须建立在医方与患者方真诚相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作为医方尤其要有换位思考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3.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基础: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题,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并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医患沟通涉及内容之多,沟通方式之灵活,沟通的效果对服务质量的影响之大。而良好的沟通方式源于医务人员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知识修养、救死扶伤的崇高信念、真诚的服务态度、优雅的举止和文明的谈吐。交流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交谈, 医患之间的谈话,是直接、对等的情感、知识、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交谈中要尊重对方,平等相待,使医患双方的关系处于一个开诚布公、融洽交流的位置。患者要用科学精神对待疾病和治疗,医务人员要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问题。二是电话,尽管电话沟通缺乏视觉反馈,但让每一个细微的差异都传递微妙的信息,使医患情感通过电话实行有效互动。三是信函,信函式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温馨和富含人情味的,这种沟通形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它体现了医院的真诚和善意,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操和服务责任感,能有效地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融洽医患关系,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规范各项医疗活动行为是关键: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监督机制。能不能真正完善医院内部自我善监督机制是衡量医院能否改善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要健全医院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的制约机制,其次要通过社会善监督员对医院监督,病人问卷调查,随诊出院患者,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在制度上实行综合、配套管理,增强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等,接受全方位的社会监督,确保管理水平、医疗质量,综合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各种协会,如糖尿病协会、抗癌协会,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即使病人获得了医疗知识,避免了盲目求医,同时也可以建立融洽医患关系,为协会所在的医院吸引一批稳定的病人。

第4篇:医患范文

【关键词】 医患关系;沟通技巧;和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13-01

当前,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媒体炒作的热点,医患之间的痛点,造成医患关系愈发紧张,互不信任。据统计,80%的医患冲突直接原因是医患沟通不良所致[1]。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可避免医患冲突,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不仅可以改善医疗环境,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更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

1 医患沟通不到位的原因

1.1 医疗体制的缺陷 医疗机构的运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导致医患双方是对立的经济利益关系。就我国现状而言,各级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平均只有医院支出的7%左右,有些大医院只占2%-3%,少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事业专用款项“截流”挪用,甚至要求医院上缴部分收入[2]。因此,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靠收入来弥补资金不足。双方一旦涉及经济利益,矛盾就会产生,医患双方站在对立的角度,给沟通造成障碍。

1.2 工作繁忙,疏于沟通 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每天都要为病人的健康着想,忙于看病,重点放在疾病的发展与治疗上,疏于沟通。

1.3 认知差异,难于沟通 由于医务人员每天面对形形的病人,不同的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反应不同,造成有些病人较容易沟通,而有些病人则很难沟通。

1.4 态度生硬,妨碍沟通 个别医护人员由于医德感降低,对病人态度恶劣,语言生硬,妨碍了与患者的沟通。或者医护人员因忙碌导致失去耐心,不愿与患者用心沟通。

1.5 技巧缺乏,影响沟通 语言魅力无限,好的语言能抚慰人心,治愈伤痛,而不好的语言则如寒风,凛冽刺骨,如利刀,痛剜人心。而沟通关键在于语言,因此掌握好技巧,对于沟通至关重要。但有的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忽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对敏感话题直接交代,不做铺垫,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大,影响沟通。

1.6 信任缺乏,阻碍沟通 医患关系目前日益紧张,造成医患双方彼此不信任,患者受社会风气影响,总以为医生就是牟利,不考虑病情。而医生则为保护自己,难免会出现过度医疗。医患双方都带着防御的心理进行交流,严重阻碍的沟通。

2 加强医患沟通的意义

2002年12月卫生部朱庆生副部长在全国医患沟通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医患沟通是一门艺术,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程,是解决医患争议的重要途径[3]。”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镌刻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的必须课,医患人员一句适当得体的话,有时胜过药物与手术刀。

2.1 良好的医患沟通,降低医疗纠纷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患者的认知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医疗知识掌握的越来越全面,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很好的与患者沟通。目前多数纠纷并不是医疗技术引起,而是沟通欠缺,导致患者不满意。好的医生可以利用有效的手段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沟通,医生和病人都将获得益处,同时大大降低医疗纠纷。

2.2 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及不可预知性,需要医患沟通 医疗行业之所以特殊,关键在于它与人的身心健康及生命紧密相连,这就导致公众对它的要求特别挑剔严格。但医疗行为是特殊的行为,具有高风险性及不可预知性,疾病的发展并非医护人员所能控制,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更好的与患者沟通,了解医疗的局限性及风险。

2.3 优质的沟通,有利于疾病的诊治 优质的沟通,医生可以更准确的判断病人的问题所在;病人对他们所接受的治疗感到满意,同时对他们自己的病情及检查治疗有更好的了解;病人更容易接受治疗并接受行为改变上的建议;病人担忧、焦虑和消沉的压力就会减轻。

2.4 加强医患沟通,是提高医护人员素质,树立医院品牌的需要 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获得尊重、实现自我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等需求,是医务人员终身追求的目标和高层次需求[3],如对医务人员培训引导,可使他们在救治病人中实现这些需要并得到社会认同,可以调动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主动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与素质修养,从而整体提高医院的业务与服务水平。引导他们认识到加强医患沟通,为病人提供良好服务,使病人得到救治和康复,得到病人的赞许和认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医院品牌的树立与患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有关,而此评价与沟通密不可分。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势在必行。

3 提高医患沟通的技巧

医患交往中语言技巧非常重要,牵涉到医生的基本素质,细心观察、耐心倾听、机敏地交谈、热情鼓励、认真解释等。

3.1 尊重患者 正确处理人际空间关系的基本要求,即“尊重他人空间,适度开放自己的空间”。尊重与开放就成为人际沟通的要素。沟通之前,首先必须尊重对方,可创造沟通的良好开端。

3.2 学会倾听 与患者沟通,必须学会倾听,掌握所需信息。倾听也需要技巧:目光接触;适时地点头表示赞许,并配合恰当的面部表情;不做出分心的举动和手势;分析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有效重复;不在倾听中途打断说话者;顺利转换听者与说者的角色等均可提高倾听效果。

3.3 沟通过程中的技巧 开始交谈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要有合适的称呼,可缩进医患距离;交谈过程中态度要和蔼亲切,并适时的使用肢体语言,对于沟通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沟通中需要耐心,烦躁不安与注意力不集中,易对患者造成不负责任的印象,影响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要留意患者的情绪状态;留意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并避免强求患者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患者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压抑患者的情绪。

3.4 沟通过程中需要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移情、共情,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沟通过程中带着同理心,更容易使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顾及患者的身心感受,促进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容易沟通。

总之,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无疑是双赢的手段。良好的医患沟通把医务人员的人性关爱传递给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医院充满情义,接受治疗的同时享受温情。医务人员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断感受尊重,体验成就,提高声誉,进而更加爱岗敬业。良好的沟通可改善医患关系,有助于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和谐共处,互相信任,真诚合作,提高诊断和治疗,医患和平共处,改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平,王俊平.医患沟通的三层“修炼”[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2):41-42.

第5篇:医患范文

我是来自××的××,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强医患沟通,创造和谐医院》!

当今社会,人们离不开医院,医院也离不开人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和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增强,患者想要得到的医疗信息越来越多,医疗纠纷也随之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及其近亲属学习到更多的健康卫生知识,增进医患互信、科学的战胜疾病。

医患沟通是什么?让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医患关系,医患关系就是医生与患者的合作关系,共同面对的是疾病这一敌人。医患沟通就是缓和这一关系的良药,试想一下,如果医患之间不能良好沟通,就无以发现善于伪装的疾病真相。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从建立信任。没有信任,一切矛盾由此而产生,病也就无从可治。医患沟通需要多看,多问,多关心,态度和蔼,语气温柔。在医疗服务中,“看一看”确实是重要的,因为当医师注视着病人时,你的眼神就会向病人传递着你的同情、温馨和关爱。医师对病人的同情和关爱,根本不用喋喋不休的唠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爱意就被传递,沟通得以完成。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很轻易的就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有无既往史、用药否及用何种药物,检测前患者状态、检验目的等。从而确信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是否吻合,用以了解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钟南山院士说,在中华医学会处理的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中,半数以上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引起的。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他认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有责任感、具有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沟通。善待病人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来考虑,那你就会赢得病人的爱戴。

在疾病面前,生命无贵贱之分,更没有身份的区别,神圣而崇高的白衣天使,永远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无条件的爱,才是真正的善待。从善待病人中给予医务人员自身心灵的回报。对待病人,不管他是谁,熟悉与不熟悉,是官是民,都要秉持同样的礼节和敬意,就像你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一样。善意地帮助病人,正确处理医患双方关系,从而分享病人治愈康复后的快乐,在事业中求得发展,在工作寻找到乐趣,慷慨付出,不求回报,必然会得到病人的爱戴。

第6篇:医患范文

一、执行对象:

凡是本院职工在为患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过程中都应当遵守本制度。

二、各岗位人员的医患沟通时机、内容及要求

全院所有工作人员除应主动、热情、礼貌、诚恳、语气平缓、满意回答患者及亲属提出的问题外,不同岗位尚需与患者及亲属就以下内容进行满意有效的沟通:

1、 导医:以主动了解患者当前需要为主要内容并给予满意回答。

2、 挂号室:了解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职业、工作单位等内容。小儿患者还需要了解其监护人情况。

3、 门(急)诊首诊医师:门诊首诊医师依照《首诊医师负责制度》规定接诊。在接诊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其进一步诊疗办法,征求患者意见,告知起居、饮食、活动以及接受诊疗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直至患者满意离去。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者应简述其必要性、依从性(诊疗活动带来的不便而导致患者依从接受的程度)以及花费情况,并指导或护送患者进入下一个诊疗程序。

4、 住院处人员:当患者办理住院手续、补缴预交款、进行结算、查询费用等情况时,住院处工作人员应当向患者介绍我院的物价执行标准,并说明费用发生的原因和记帐流程,消除患方误会。如有争议,住院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与费用发生源工作人员联系,由费用源头给予沟通解释。如系住院处记帐录入错误,应主动赔礼道歉。

5、 病区住院期间的沟通

(1)

入院时沟通:病区工作人员无论是谁发现患者新来入住,均应主动、热情上前招呼,并联系值班护士予以接待。值班护士接待新入患者后,在安排病床以后及时向患者告知住院须知、注意事项、生活指南等内容,并帮助患者熟悉就餐、用水、入厕等事宜。确定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后应当告知患方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姓名、称呼,并在床头卡上予以注明。

(2)

病区首诊医师:病区首诊医师依照《首诊医师负责制度》接诊。当班医师(含进修、实习、新毕业轮转医师)发现新患者入住护理程序尚未结束之前应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告知住院诊疗程序,消除着急、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护理程序一经结束,当班医师即开始诊疗程序。接诊前先向患者介绍自己姓名,态度要热情、诚恳。首次病程记录书写完成以后应立即与患者及家属就初步诊断、可能的病因诱因、诊疗原则、进一步检查的内容、饮食、休息、注意事项等进行初步沟通。

(3)

急诊入院患者应在护士办理住院的同时即应开始进行诊疗抢救等活动,并及时告知相关内容(诊断、危险、风险、最佳诊疗措施)以及书写危重告知书。危重告知书应由其近亲属或委托人签字并同意拟定的诊疗方案。

(4)

由于风险、费用等原因患方不同意最佳诊疗方案时应拟定次选方案,并就患方不同意选择最佳方案而选择次选方案由患方签字认可。

(5)

入院三天内的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三天内必须进行正是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方介绍疾病诊疗情况、主要诊疗措施、取得的预期效果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需要患方在哪些方面予以配合、以及患方对诊疗的意见体验等进行广泛沟通,密切医患关系。

(6)

住院期间的沟通:包括病情变化、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后、变更诊疗方案、贵重药品使用、发生欠费、急危重随疾病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术中改变手术方式、医学专用前、输血前以及超医保范围药品、项目等时机的沟通。以上情况沟通要及时,消除患方不良情绪对诊疗造成不利影响。

(7)

出院时:医护人员除正常出具出院证、出院记录外,应向患方明确说明患者在院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注意事项,随诊及随访时间。需要时应为患者出具诊断证明以及病历复印件。诊断证明盖章和复印病历应由经治医师负责办理。

6、 医技科室及其他协助诊疗科室的沟通:包括放射影像科、超声影像科、内窥镜室、电生理室、功能检查室、检验科、病理科、细菌室、手术室、特殊治疗室、康复治疗室、针灸理疗科、其他门诊专科等。上述科室应主动热情招呼患者进入诊疗程序,说明注意事项,在本科室业务范围内回答患方提问,介绍诊疗目的。沟通口径应与申请医师口径一致,以免引起歧义而导致不良后果。绝对禁止上述科室超过专业执业范围回答咨询。必要时应进行了解患者病史资料的沟通。

7、 药房:药房药剂师调配处方时应主动热情的做好窗口接待工作。处方存在问题时应向患者说“对不起,有个地方我看不清楚,我去问问医生,请您稍侯片刻”,征得患方同意后应主动找相关医师进行修改,不可让患者往返纠正。发出药品时应交待清楚每种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直到患者满意离去。

8、 收费处:参照住院处执行。

三、沟通注意事项:

1、 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注意既不能引起歧义,也不能引起患者不科学的幻想。

2、 沟通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及其近亲属的文化程度和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纠纷苗头,要重点沟通。

3、 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季节性疾病可以进行集体沟通。

4、 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科室或小组共同与家属正式沟通;对于治疗风险大、效果不理想及预后不良者,应由科主任主持科内会诊讨论后由科主任为主集体与患者沟通。

5、 对于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应立即将其做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性沟通。预防性沟通应记入病程记录,必要时由患方签字。

6、 经治医师与患方沟通困难或障碍者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尽可能由上级医师)沟通。

7、 诊断不明或病情恶化时科室内医务人员应先进行讨论,统一协调后,再行沟通,避免患方不信任或产生疑虑。

8、 沟通时可以借助于实物、图谱、标本、模型等对照讲解,增加患方感性认识,便于患方对诊疗过程的理解和支持。

四、沟通技巧:

与患方沟通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或遭遇、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同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1、 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2、 两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医疗费用给患方造成的心理压力。

3、 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 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五、

沟通记录 医护人员的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的病程记录或护理记录中有详细记载。记录的内容有: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亲属姓名、实际内容、沟通结果等。重要的沟通记录应当由患方签署意见和签名。

六、

评价:

1、

医患沟通做为病历记录的常规内容,纳入医院质量考核体系并独立做为质控点。

2、

因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沟通不当引发投诉或纠纷者,承担全部损失。

第7篇:医患范文

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有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威胁院长人身安全;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有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

近日,出现的“职业医闹”,出现了医生上班请保安护送,医院开门请警察驻点等现象,使本该融洽与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竟然紧张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治安管理处罚法时,一些委员呼吁,这部法律应该将医院治安管理等内容单列出来,专门作出规定。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社会政府方面的因素

2.1.1 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财政投入占医院当年支出的比重,省级以上医院在5%,市县医院一 般在1%,乡镇卫生院在1%~5%之间。据报道,2003年,中国医疗总费用6600亿元,政府只负担17%,2/3以上的中国人口要靠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占卫生总支出的56%,政府预算支出在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卫生支出则从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2004年12月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医疗服务成为居民第三大消费。而欧共体为80%~90%,美国为45.6%(老人、穷人、残疾人全免费),泰国为56%。众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古巴、朝鲜、苏丹、缅甸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2.1.2 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 尽管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大部分患者都是以自费方式来获得医疗保健服务,这种医疗服务付费方式使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预期效果有较高的期望,而绝大多数医患纠纷都是由于医疗费用与患者的期望疗效不相符合所引起的,即使医生尽心尽力去治疗每一个病人,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花费了高额医疗费用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难免会有一些想法。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达,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和国家政府来承担,不需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患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这种现实。因此,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初建、不完善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承受能力较低等情况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

2.1.3 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医疗服务由于其本身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尤其是某些先进的、高风险的医疗技术的应用,尽管医务人员尽心尽力,也不能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因此,为医疗行为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尤为必要。美国是一个医疗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同样也会发生患者状告医生的情况,但通常不会出现围攻医院、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因为医患双方有共同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如果由于医疗差错,法院判决需要赔偿的,也由保险公司支付;如果要打官司,也由保险公司支付律师费。日本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有了医疗风险保险的保障,大多数医生心里也就有底了。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患者及其家属不会直接找医院、找医生个人,他们只需要请律师同法院和保险公司交涉即可,有效地避免了医患双方冲突的产生。医院和医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去。如果因为医疗事故或事件导致保险公司赔付额增高,对医生的直接后果可能是下一个缴费周期所缴纳的保费上涨,或者是保险公司不再给其承保,以致这位医生失业。显然,这样的分担关系也构成了对医生医疗质量的一种有力监督。

2.1.4 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 2002年9月1日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之前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较大的进步,但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显示: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比如“医疗事故”的概念,目前在医疗系统和法院之间仍有严重的理

解歧义。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中,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过错推定和因果关系推定,因而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属于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置的范围,不必由受害人举证。最高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对医疗机构赋予的责任过重,扩大了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目前对是否应该实行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仍有争议。以上医患纠纷处理法规的分歧和争议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2.2 医院方面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院方对经济效益的热衷与追求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将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往往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以至出现见利忘义的现象。与医院服务相关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造成政府定价虚高;生产销售等流通环节多,层层加价,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等,增加药品和医用器材的销售量,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也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检查和治疗。目前,从医疗行业整体来看,医疗设备越来越精,医疗技术越来越高,但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却没有同步跟上,医患矛盾日益加剧。

2.3 医生方面因素 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7%的医生对当前的执业环境基本满意,医院级别越高,对执业环境不满意的医生所占的比例呈增高趋势。在中高级职称医生中,近七成医生对当前执业环境评价不高,48.6%的医生没有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很多医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医。

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带来的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缺乏人文素质培养,行风建设措施未落实,造成一些医护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态度生硬,医患之间潜在的危机随着沟通不良升级,演变成医疗纠纷,医患关系不断恶化。

2.4 患者方面因素 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据中国社会调查所连续4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等地对近6000名居民的调查表明,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增强。在遇到权益受损时,有94%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采取各种行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对疾病和早期诊疗更加重视,由此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期更高。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分子医学、基因医学、克隆技术等接踵而来,但新的未知的疾病也不断出现,医疗领域中充满着未知数和变数,加上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也存在差异,国内外一致承认医疗确诊率也只有70%左右,各种急重症抢救成功率在70%~80%左右,相当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诊断困难,甚至有较高的误诊率、治疗无望,这是医学的无奈,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始终存在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很多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医学的特殊性和无奈,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因而不能正确对待医学的无奈。再有,患者对医疗过程参与意识增强,社会文化水平整体上升,资讯发达使患者更方便地了解到与疾病相关的讯息,患者要求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用药及预后。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早在1989年就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可见国外医学教育界十分重视培养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1.1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医疗纠纷,不是由医疗技术引起,而是由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障碍造成的。由于医生与患者相互沟通不够,致使患者或家属对医院、医务人员不满意引起的。加强医生与患者沟通,既能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解答疑惑,又能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的产生[3]。临床实习医学生遍布医院各个科室,在临床带教医生的指导下在临床一线承担了一些基本诊疗任务,但是他们的职业意识和沟通技能相对薄弱。据调查,近年来我国由实习医生引起的医患纠纷也时有发生,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给临床带教教师和实习医生以及教学医院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目前的临床带教中多重视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恰恰忽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得实习医师缺乏与病人沟通的心理准备,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常常表现为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乏应对策略。因此,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

1.2 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临床实践操作 有些实习医生在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诊疗操作中,不善于与病人沟通,不理解患者心理,言语生硬、行为拘谨;体格检查或者诊疗手法不到位,动作欠轻柔,因此患者不愿接受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操作,使实习生的技能训练机会减少。实习医生若能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耐心的解释,以取得患者信任将有利于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操作。

2.1 加强岗前培训教育 现代医患关系既不是一般的消费关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人际关系,而广泛涉及伦理、道德、法规、法律等方面。在进行为期2年的临床实习之前,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须的岗前培训,帮助实习医生充分认识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势,可以通过讲座示范等方式进行医疗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法律及医疗纠纷防范等

医疗安全教育,使学生认清医疗形势,强化医疗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进行良好医患沟通的意识,树立信心,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转变,适应临床工作和学习,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2.2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医疗纠纷中90%以上系医患交流不当所致,通过医患交流,患者不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而且获得了医方的人文关怀。医患关系重在沟通,要“以人为本”[4],实习医生必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隐私权、享有的治疗护理权等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尤其对于那些具有独立性人格而且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要能容忍和接受患者的个性习惯,应学会对患者的感受非常敏感,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获得患者的信任。在医学技术上加入人文精神,融入感情,语言温馨和蔼,用通俗的语言把深奥的道理给患者说清楚,尽量接近医生和患者科学上的距离。

2.3 重视临床带教 临床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医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尚应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相关知识的传授,时刻重视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应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注意表率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要做到言传身教,注意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研究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关注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有效沟通。同时,带教老师要尊重学生,了解实习生的实际能力和心理状况对他们的良好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而出现差错要及时纠正,使得他们树立自信心,敢于乐于与病人交流。

2.4 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 教育学生多与带教老师及患者交流沟通,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引导。教育实习生深入病房,尽可能耐心、专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用诚心、耐心去撑起患者的信心,诱导患者交谈,使患者感到自在和舒适,有一种希望和信任的感觉,有利于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适应不同病人,并且注重交谈的方式和技巧,提倡学会使用身体语言来与患者沟通,培养实习医师去注意患者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等来判断病人的需求,同时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关爱的触摸,让患者有被尊重和安全感[5]。实习医师刚接触患者时,由于尚无临床经验的积累,往往自信不够,感到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尤其对于负面情绪甚至有敌对态度的患者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或者情绪不良。应培养他们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

2.5 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 为了促进医患沟通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派专门老师定期深入各个病房进行认真细致的教学质量检查,针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状况进行调研;收集医学生的医疗质量状况、医患关系状况、医疗纠纷发生率和患者及带教老师的评价等。并且定期组织评定,奖优罚劣,对优秀学生进行适当奖励,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今天,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医患双方权益不可缺少的根本保证。医学实习生战斗在医院的最前沿,是医院的未来,教学医院应加强对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教育,全面提高素质能力,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实习医生逐步适应新型医疗模式的要求,通过临床学习与实践,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 张爱莲.新时期“医患关系”漫谈.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4(1):10-12.

2 孙忠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医疗风险防范.医院管理论坛,2006,23(8):49-54.

3 李平.减少医疗纠纷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华医学与健康,2006,3(9):56.

4 阮惠芬,谢文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8):134-137.

5 李明江,曾淑玲,池逸蓉.临床教学如何教学生与患者沟通.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5(11):126.

医院文化是一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医院精神和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医院制度,寓文化建设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信誉度,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医院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推动力,构建调协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沟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人与自然、社会之间需要沟通,沟通能够消除相互的猜疑,促进相互的信任;如果不沟通,小则产生误会和矛盾,大则会酿成悲剧。医者和患者是医患关系中的一对矛盾,他们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由于视角不同,对同一问题就容易产生分歧,很难达成共识。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本人认为:医患沟通是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1.1医患沟通的内容:

1.1.1让病员了解医院:向病员传递医院的发展动态,让病员更快、更好地了解医院,包括医院在运行中对现实环境诸因素发生或改变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基本态度、价值指向以及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水平、服务态度、待人处事的行为准则、医疗质量、诊断水平、设备条件、技术力量、人员素质、专家及医院的知名度等。

1.1.2及时收集病员对医院的意见: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尊重病员拥有的生命健康权、医疗权、自、知情同意权、保密权和隐私权。了解病员对医疗保健的不同需求,病员的病情好转情况,病员的康复情况,征求病员对医院、对医疗工作、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的意见,并告诉病员能做些什么,医院能做些什么,培养病员的沟通意识、联络感情、改变态度和对医院的看法,改善医患关系。

1.2医患沟通的方式:面对面的个别交谈,或以书面形式、电话访谈。

1.3医患沟通的信息反馈形式:进行医患沟通后,由职能科室参与人员根据沟通情况如实填写医患沟通信息反馈表。医患沟通信息反馈表每月由医患纠纷调解办、医务处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拿出初步解决方案。

为了发挥医务人员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沟通手段和运用技巧。我认为,要做好医患沟通工作,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沟通不仅仅靠谈话。医师对病人的同情和关爱,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爱意就被传递,沟通得以完成。医患沟通应是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病人对医者有殷切的期盼,有敏感的观察。他们对医者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因此医师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我们

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甚至医院的环境、诊室环境无一不在向患者及家人,传送着我们的感情和态度。这些恰恰是目前医患沟通中易于忽略的方面。如何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怎样运用好沟通技巧,是我们处理好医患关系的重点。2.1倾听:专心地、耐心地听病人讲话,这是最基本的一条。没有真正的倾听就不会取得病人的信任,病人就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和内心感受告诉我们。倾听本身就表示我们对病人的理解和尊重,很多病人对这个问题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能专心地、耐心地听病人讲话,就等于给他一个良性的刺激,引起他说话的兴趣,加强说话的能力,以后病人就很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针对不同患者,简短聊一些与医疗无关的话题,可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患者心里会觉得特别踏实和感激,不仅可以增强患者内心的安全感,也有利于医生及时了解和发现问题。

2.2“零距离”接触。许多医护人员与患者从未握过手,潜意识里就与患者拉开了距离。在入院后,若能与患者握手,并予以鼓励和安慰,可让患者感到温暖并消除紧张情绪,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任何药物无法代替的。这样一来,病人就能够敞开胸怀,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 。

2.3知情同意。知情同意有两种形式:一是对一般治疗而言,经患者口头同意即可;二是对一些特殊检查和治疗,必须履行告知和签字手续。时下有些医院,只重视住院病人而忽视门诊病人的告知与签字程序,这是错误的,同样可能成为纠纷隐患。所以,门诊病历应记录完整。医生将治疗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替代方案在告诉患者的同时,须在病历上记清楚,必要时要患者签字。

2.4心理兼冶。一般来说,病人往往心理与生理疾病并存。对于慢性病患者,心理疾病尤为突出,甚至影响生理疾患。常见的有因生活不良而产生的疑病心理、个人隐私的害羞心理、对性病的恐惧心理、对慢性病久治不愈的绝望心理、对医生夸大其词的怀疑心理等。所以,接诊医生要随时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因势利导,解除病人心中的疙瘩。心理兼治,包括不良心理的预防和异常心理的疏导两个方面。首先,是医生注重自已的言行,防止患者产生异常心理和加重心理负担;其次,是针对患者已有的异常心理,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疏导,让其回归正常心态,增强治疗信心,达到满意效果。

总而言之,医患之间的沟通在临床工作中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沟通又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工作中用心去体会患者的需求,用真诚去感染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用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医患交流中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才是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疗质量; 联系

粗看起来,医患关系与医疗质量并无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融洽、良好的医患关系这一基础条件。医疗质量与无数患者的安危相联,与千家万户的悲欢相系。提高医疗质量是任何一个医院的根本宗旨;而获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同样也是每一个患者的殷切期望。

作者通过论述医患关系与医疗质量的联系,提出医务人员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应该做到的一些工作,其目的在于提醒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缓解当前医患双方关系的紧张程度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的组成部分,而医疗人际关系又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内容之一。医患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特指医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广义泛指医务人员与患病方的关系。医患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关系以及伦理关系,同时也是一种公共关系。

医疗质量是指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防治疾病的效果等方面的质量。医疗质量的总体水平大概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①世界科学技术水平。不同时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同,与之相适应的医疗质量也有高低之别。②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质量的高低与医务人员个人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每个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总和组成了医院总体的技术水平。③医疗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合理性。医院医疗、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合理,执行规章制度严格,必然有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④医患关系的道德水平。也就是说,符合伦理道德的、合理的医患关系将有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

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是有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医师来说,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增强医务人员在诊疗中的权威性,能够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争取患者的合作,而患者的配合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前提。对于患者来说,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增进与医务人员的相互理解,提高自觉接受和参与治疗的主动性,也能够更多地赢得医务人员的关心和重视。在临床实践中,不乏这样的例子,由于医患关系没有处理好,或者是紧张,患者对医师的治疗计划持怀疑态度,或者是不接受、不配合,以致使医务人员无法实施相应的治疗计划,从而影响了医疗质量。

更有甚者,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双方都存有戒备心理。作为医方不敢大胆地实施治疗;而在患方出现了对医方与其谈话和诊疗措施进行录音或记录的怪现象,一旦诊治中发生什么“意外”,患者手中也就有了一些“证据”,可以告你。在这样的一种紧张的医患关系中,能够取得较高的医疗质量吗?另一方面,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造成一种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医务人员施展所有技术手段,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患者机体调动一切自身的积极因素以尽快地恢复健康。

临床观察证明,不良的情绪会导致疾病或使病情恶化。因此,作为患者也应该知道,不良的医患关系会对自己造成不良的剌激,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会影响到医疗质量,所以主动与医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方和患方都应共同做出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但决定医患关系的主导方面还在医方。所以医务人员要在医患关系的调节中做出更大的努力。主要应做到如下几方面:①医务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患者至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新风尚,它是对医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卫生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全体医务人员共同追求的理念。②

医务人员应该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作为医务人员应无条件地忠实患者的利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好每一件事来增进患者的健康,同时对社会负责任。医师对患者有治疗疾病和解除患者痛苦的义务,有解释说明的义务和为患者保密的义务。医师有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有普及和宣传医学科学知识,有发展医学科学和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等社会义务。③医务人员在和患者交谈时,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有句谚语:做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医务人员恰到好处的语言,会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和谐医患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应学会使用安慰性、解释性、鼓励性和规范性的语言[1]。④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转变观念,要以新的医学模式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不能将“病”和“人”分割,不能将患者“物化”。同时应把患者当作“亲人”、“朋友”,真正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用真情、爱心、耐心、诚心去关爱患者,只有这样才

第8篇:医患范文

关键词:医患关系 紧张因素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88-02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医患思想的不一致导致医患之间越来越多矛盾的发生,从而造成了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

现今,医院发生暴力冲突的事情屡见不鲜,暴力致使医护人员伤亡的的极端事件也时有发生,在医疗纠纷方面,美国护士协会统计,美国护士曾被威胁占到57%而遭到暴力攻击的只有17%,而对于医生来讲,根本没有医生被威胁相关统计。换到中国,60%患者面对医疗纠纷,医务人员被殴打辱骂高达70%以上。面对这样的数据,说中国医生行业是高危行业就一点也不夸张了。医生,心中秉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解人病痛救人性命,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一职业被推上极端冲突的风头浪尖。

首先,我们假设有A患者去医院就诊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从表格来看,首先患者在对与医务工作者的态度上就存在本质性的问题,思想上对整个医疗行业妖魔化,邪恶化。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医生正常处置的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也会对医生处置产生质疑。但我们要承认一些不正当的利益体系存在于我们的医疗行业中,危害了患者的利益。我们还应该完善第三方鉴定体系,让患者真正遇到医疗纠纷时有一个合法理性的体制,这样才能有效的缓解我国岌岌可危的医患关系。

综合以上分析,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国家因素: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而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渐增高,各地方的医疗费用也总体提高,再加上政府部门对于医疗方面资金的投入不足,更是造成了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这也是引发医患紧张关系的导火索。

(2)患方因素: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不同,基本的群众就医只是以治好病为目的而也有很多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要求更高的水平的医疗保健,同时,人们的法律知识不断丰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在就医的同时,希望及时得到自己的病情,病因等信息,在就医过程中还渴望得到医生的心理指导和治疗,只有医生在治愈其疾病并给予足够的心理安慰后,患者才能达到真正的满意。

(3)医方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每日面多众多的患者工作压力极大,同时有些医院的医生工资偏低,待遇也不高,这便造成了医生对于工作的懈怠及对患者的不负责任。

由以上因素造成的医患关系紧张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由医疗纠纷导致的“医闹”等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导致了医院医疗人才与建设上的损失。其次,医生在畏惧患者家属暴力行为的同时,也会采取保守医疗以求降低医疗风险,但这样做的结果却不利于患者就医。再者说,医患关系长期紧张的同时导致暴力事件的频发,影响社会稳定。

医患关系乃当代社会首要问题,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医患关系逐渐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总体呈现紧张趋势,并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医患双方的诊疗过程,更对医学事业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进步产生危害。长期的医患关系紧张给医生和患者带大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我们应当解决医患对立这一现状,使医生可以放心的,负责任的为患者治疗,而患者可以安心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这样既可以解决就医问题也有利于社会安定。

对于改善当前的医患关系,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1)政府部门应强化职责,完善医疗制度,使医疗保险等利民政策覆盖城乡,有利于居民更好的就医。

(2)医院方面应加强监管力度避免患者家属暴力行为的发生,同时,医生也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多听取患者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告知患者病情避免与患者发生矛盾。

第9篇:医患范文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我参加医疗工作30多年里第一次见到”,在“拒签”事件发生后,朝阳医院一名医生说道。但是,它已经足以成为中国医患关系失调的一个典型案例。

肖志军“拒签”后,许多人都在总结其原因,医改专家、法律学者、医生、记者、事件目睹者,还有无数的网络评论者。无论“丈夫的愚昧”、“医院的失职”还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需要修改”,都自有其逻辑,死者的亲属已经宣布将此事诉诸法律。

2007年3月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前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说,医患关系正在走出谷底,看到改善曙光。而“拒签事件”表明,医患关系仍在谷底。也许医患关系的逐步改善,正是靠这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来推动。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参与了许多卫生法律方面的条款起草工作,他说,当前中国医患处于双方过度防卫的阶段。这是一种双方不信任、没有安全感的关系,不管肖志军说的是否是真话,但他说“医生在骗他”,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许多人的反应是,尽管在这件事情上医生没有做错什么,但一个患者家属有这样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医患对立已经存在了许多年,患者逐步学会维权,对医疗系统彻底不信任。政府一直强调医疗机构的公立性公共财政和医疗机构补偿预算却长期缺位,国家总体卫生投入不足等等,已是现实,医院系统弊端难除。加之医院采取的自卫态度,包括涂写病人根本看不清的病历、保守治疗、小病大治等,摧毁了医患之间可能平等对话的平台。

近几年来,关于医患关系的奇闻频发,因此,今年前后两位卫生部长都曾发表讲话,要将“和谐”作为当前医务之急来抓。2007年1月,高强部长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把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定为卫生部今年的工作重点。2007年9月,陈竺部长说,要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从去年到今年,中国各地发生了不少“不和谐”的医患新闻,2006年7月10日,卫生部发言人确认了“医闹”这一种新职业的存在,新的“斗争焦点”迅速转移了2005年底“天价医药费”引起的卫生部彻查医疗费用的工作目标。卫生部此发言出台的背景是,各地纷纷上报“医闹”事件,单广州在2006年上半年,就发生了上百起。

2006年12月6日,深圳爆出山厦医院因为医患纠纷事态严重保安全副武装上阵,并带狼狗押阵的新闻。2007年5月19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医生护士因为担心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向院长提出5条安保措施,其中包括申请警方驻站以及戴头盔佩警棍上班等措施。2007年7月了日,武夷山妇幼保健院因为病人家属带花圈围堵医院而关门停业,住院病人全部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