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立体几何教案精选(九篇)

立体几何教案

第1篇: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关键词 立体几何;几何画板;3D工具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39-04

Abstract This paper designs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models by

using geometer’s sketchpad 3D tools, to reveal the formation of con-

cept, to break cognitive difficulties and to explore the problem solving.

These models help students better internalize geometric concepts, dissolve the cognitive difficultie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o-

blem. The 3D tools make up for the inadequacy of traditional tea-

ching tools, and promot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Geometer’s Sketchpad; 3D tools

1 引言

我《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1]。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但用传统教学媒体或工具辅助教学,立体几何通常被学生认为是难学的内容。传统的二维作图手段不能提供全面的视觉信息,一些空间想象力欠缺的学生很难克服视觉干扰,容易出现立体几何学习中的认知困难。于是教师习惯于使用实物模型进行展示,实物模型虽然比较直观,但是其毕竟没有相应的字母标识,不便于描述和讲解。另外,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反映立体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教师在讲解某些有些问题时,再多的语言都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3]。

利用几何画板3D工具设计立体动态模型,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促进立体几何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几何画板3D工具简介

几何画板在国内发行20年来,受到大量数学教师的开发和使用,几经改进,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几何画板的最新版本整合了3D几何画板工具,弥补了几何画板只适用于平面几何的不足,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大概介绍一下几何画板有哪些3D工具[1]。

基本工具 每次使用这套工具,第一步必须新建坐标系,建立坐标系后必须初始化。坐标系中有三视图、旋转功能,可以直接建立三棱柱、三棱锥、长方体。通过作图功能可以构造其他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除了构造立体图形之外,还有测量功能,可以测量距离、夹角、面积、体积等。

旋转工具 建立坐标系,可以水平和垂直旋转立体图形,使学习者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实现空间点绕轴的旋转,制作立体图形的展开动画等。

着色工具 对凸多面体设置线段的虚实,对平面着色,绘制二元函数。利用这三个部分的工具,可以解决高中立体几何的大多数问题。

3 几何画板3D工具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设计立体动态模型,揭示概念形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中指出:“教材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4]。”因此,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重视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的理解。用几何画板3D工具设计立体动态模型,把立体情境具体形象地、有步骤地向学生展示出来,向学生揭示或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促进其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案例1】探究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形成。

首先,借助几何画板的“[3D]基本工具”,依次点击“建立三维坐标系”―“正交视图定点”,在xoy平面构造出正方形,这样直观看上去就是代表水平面;

其次,构造出在xoy平面投影在正方形内,Z轴坐标一个为正、一个为负的两点;

再次,利用几何画板的“[3D]着色工具”,依次点击“控制台”―“四边面遮挡”,就可以构造出一条直线与水平面相交的空间图形,其中饱和度调节被遮挡部分的深浅,通常调到0~0.4效果较好;

最后,利用几何画板的“[3D]基本工具”依次点击“线段上定点”―“点在正交视图的投影”―“正交视图定点”―“构造线段”,做出直线在平面的射影和平面上的经过斜足的其他直线。

最终设计出图2所示立体动态模型。让学生借助3D模型,通过旋转多角度观察模型,比较斜线和平面内过斜足的直线所成角的大小关系,从而发现斜线和它的射影所成的角是最小的,并引导学生利用三角知识证明这个结论,最后给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这样学生不仅对概念有了直观的、感性的认知,而且对概念的形成和本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设计立体动态模型,突破认知难点 由于空间想象力的缺乏,有些学生不能将一些题目的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更加无法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案例1。利用3D工具绘制各种立体问题情境非常直观,能把一个“活”的立体图形展现在学生眼前,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形成丰富的直观感知,从而突破认知难点,建立起对空间图形的理解[5]。

【案例2】已知α∩β=l,a?α,a∩l=A,b?β,b∩l=B,A、B为不同点,则a,b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借助几何画板的“[3D]基本工具”,依次点击“建立三维坐标系”―“初始化”―“长方体”―“线段上定点”―“线段”―“多边形工具”―“隐藏”不必要的图形,构造出案例2的立体情境。图3中的图像是3D旋转过程中截取的。通过此连续旋转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想象。学生很容易判断出a,b两条直线是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直线,即异面直线。

设计立体动态模型,探究问题解决 由于空间想象力的缺乏,学生解决立体问题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对立体图形进行翻转、切割、折叠的问题,学生更加难以求解,教师仅凭传统的教学手段也难以将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讲解清楚。利用几何画板3D工具,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动态的问题解决过程,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具体为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

【案例3】长方体ABCD-A′B′C′D′,过BC的截面截去长方体的一角,余下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首先,借助几何画板的“[3D]基本工具”,依次点击“建立三维坐标系”―“初始化”―“长方体”―“线段上定点”―“构造线段”―“隐藏”,构造几何体A′E′F′D′-ABCD。

其次,利用几何画板的“[3D]旋转”,依次点击“定轴旋转控制台”―“定轴转动”―“构造线段”,构造可旋转的几何体F′C′C-E′B′B,如图4a所示;转动几何体F′C′C-E′B′B,如图4b所示;接着隐藏几何体F′C′C-E′B′B,如图4c所示,表示以面ABCD、面A′E′F′D′为底面r,余下的几何体A′E′F′D′-ABCD不是棱柱;垂直旋转几何体A′E′F′D′-ABCD,如图4d所示,表示以面D′F′CD、面A'E'BA为底面时,余下的几何体A′E′F′D′-ABCD是棱柱。

利用几何画板3D工具,对空间几何体进行切割、翻转,直观地揭示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棱柱的本质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让学生学到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真实的解答。

【案例4】图5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①BM与ED平行;②CN与BE是异面直线;③CN与BM成60?角;④DM与BN垂直。4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首先,借助几何画板的“[3D]基本工具”,依次点击“建立三维坐标系”―“初始化”―“正交视图定点”,在xoy平面构造一个正方形ABCD。

其次,利用几何画板的“[3D]旋转”,依次点击“定轴旋转控制台” ―“定轴转动” ―“构造线段”―“隐藏”,构造案例4中的其他线段,如图6a所示。图6b、c表示将展开图折回的过程,图6d表示最终折回正方体。通过图6d很容易看出,正确的有③④。

利用几何画板3D工具,对空间图形进行折叠,直观地、动态地展示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过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直观动态的模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利用3D几何画板工具设计直观的、动态的立体几何教学案例,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概念本质、突破认知难点、解决疑难问题。利用3D工具进行立体几何教学,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宗晓.用几何画板3D工具设计高中立体几何积件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2]孙中强.计算机三维技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郭文波.3D数学教学平台在立体几何图形探究与学习中的有效应用[J].软件,2014(3):224-226.

[4]石志明.关于立体几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第2篇: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控专业;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数控专业数学教学的具体运用

本文以高职数学(3)第十章第二节“直线与圆的方程”为例进行探讨。直线方程与圆方程除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数控手工编程中求基点的坐标中也会用到。在以往该内容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学,以讲知识,多做题为主,题目大部分脱离实际。而学生在学习数控技术这门专业课时,又往往被编程难倒,面对几何图形,想不到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本案例将数学和数控编程中碰到的几何图形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1.设计案例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笔者通过查阅数控教材、参考书,网络交流以及数控、数学教师的探讨等形式,收集了大量案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找出与本节教学内容最合适的案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进行案例教学。

数控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为数控技术,其中有这样一个较为简单的以直线和圆弧构成的零件图形,要求程序工程师手工完成零件的编程。在数控编程中,建立好工件坐标系后,关键是要找到各个几何元素之间的基点坐标。基点就是各个几何元素之间的连接点。基点的坐标是数控编程中的主要数据。该案例中图形既有直线又有圆,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该几何问题。

2.剖析案例

要完成该零件的编程,首先必须求出基点 A、B、C、D、E的坐标。基点坐标是编程中的主要数据。该零件图主要由几何图案中直线和圆弧构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可以利用几何知识和直线与圆方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必须先建立直角坐标系,而如何建立合适的坐标系使问题更容易解决呢?可以建立如上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使点A与坐标原点相重合,以AE所在的直线为X轴,这样可使得直线和圆的方程更为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计算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等一系列点的坐标,进一步得出几何图形中的基点A、B、C、D、E 点的坐标。

3.解决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常用的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知识。①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Ax+ By+C=0 (A、B、C为任何实数,且 A,B 不能同时为零)。②直线方程的截距式:y =kx+b( k为直线的斜率b为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③直线方程的点斜式:y-y0=k(x-x0) (x0,y0为直线通过已知点的坐标值)。④圆的标准方程:( x - a)2+(y -b)2=R2 (a,b为圆心坐标,R为圆的半径)。⑤圆心在坐标原点上的圆方程: x2+y2=R2。

教师在这段时间为学生梳理本案例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即直线方程和圆方程的各种常见形式,重点指出哪种情况下应该采用哪种形式的直线方程或圆方程,为下面学生讨论直线和圆的方程做好铺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回顾、复习和总结方式,为本节课的学习搭好“脚手架”。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数控技术这门专业课时,最为头疼的就是编程。学生看到幻灯片上打出的图形,正是《数控技术》上的一个零件图,顿时有了兴趣。当教师告诉他们可以用所学的直线和圆的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等着教师的下文。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本题的切入点。经讨论得出根据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可以得到A、B、E点的坐标;通过直线与圆的交点,得出其他点的坐标。找到切入点后,该案例就迎刃而解了。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共得出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方法一:求出直线方程 BC 的值,然后与O2为圆心的圆方程联合求解。为了方便起见可将坐标系的原点选在 B点上。

解:建立如图工件坐标系,圆的方程为:(x-80)2+(y-14)2=302;过B 点的直线方程设为 y = kx。

上述两个方程中,可以通过图上标注的尺寸直接计算出:圆心O2坐标(80,14),k =0.6153。

然后那将两方程联立求解:

(x-80)2+(y-14)2=302

y =0.6153x

即可求得点C坐标(64.279,51.551)

方法二:如果以BO2连线中点为圆心,O1O2为半径作一圆。这个圆与以O2为圆心的圆相交于 C 点和另一对称点C′,将这两个圆的方程联立求解,也可以得到 C 点的坐标。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鼓励每个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提出看法和见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表现积极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即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方法和思想。

4.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直线和圆方程的相关知识解决了求该零件图中轮廓几何元素的基点问题,了解直线与圆方程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理解利用数学工具研究实际问题的思想。既解决了数学教学中讲授理论知识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的难题,又解决了学生学习数控编程的难点。

三、案例教学法的局限

1.案例资源比较匮乏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起步较晚,适合数学的案例较少,适合中职各专业数学教学的案例更少。另外找到的数学案例大部分趣味性不高,学生进行探讨的参与度无法提升。虽然目前职业学校都开发了各专业的校本教材,数学教师通过与专业教师合作可找到合适的案例,但还是远没有达到可以将案例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运用的地步。

2.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把握能力要求较高

案例教学突出了学生为主体,通过分组讨论自行解决案例问题,而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发散性的,容易偏离教学重点,提出的各种问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另外由于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容易造成混乱,教师需要适时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完成教学内容。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是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数学课堂普遍采用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能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加以改进、完善,探索出适合各专业数学教学的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第3篇: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图形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把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以前的几何知识的教学,探索空间观念培养的策略就非常有必要" 。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1.再现生活经验策略,形成空间观念

在教学《认位置》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学生在电影院看电影的现实场景为例,帮助学生认识位置;《点、线、面》的教学要以学生现实中经常看到的生活现象:雪地上的脚印--由点变线、汽车里的雨刮器――由线变面、长方形的旋转――由面变体,将抽象的概念"点、线、面"具体化;通过篮球、食品罐、鞋盒、圆木等来认识各种立体图形。

2.引导学生观察策略,建立空间观念

在几何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习惯,有利于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多观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起形体特征、形体大小和形体相互关系的表象,从而获得初步的空间观念。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空间观念,尚处在一个起步的、发展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具体形象的支持,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老师通过课件演示"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小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操作感知策略,获得空间观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操作的目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加强实际操作,让班级的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展台,展示物体的特征,让小学生运用多种感观,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从而促进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在多媒体展台上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再引导学生看一看每个图形一排能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几层?思考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最后概括出成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由于学生参与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深刻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同时,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

4.联系实际应用策略,深化空间观念

在小学生初步形成概念,掌握一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几何形体的空间形象,深化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出现一些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况,如计算做火柴盒、下水管、烟囱、大厅柱子要多少材料,由于有的学生平时疏于观察这些物体的实际情况,我会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物体,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实际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出他们的理想卧室,学生兴趣会很高,通过分组讨论设计方案。活动的结果令我大开眼界,充分体现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5.运用发散思维策略,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发散思维是指从相同的已知条件中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形式活跃、灵活,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当小学生已掌握部分几何知识,而且具有图形的初步空间观念后,教师可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采用多种策略解题的发散思维训练,对于开发小学生元智力,活跃解题思路,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很有重要的。

还要运用逆向思维,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逆向思维,会起到正向思维(常规思维)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比如,可以提供建筑物俯的视图、主视图、侧视图要求根据三视图来想象出立体图形,难度较大,这时可借助逆向思维,先画立体图形再画出其三视图,学生发现了所画的三视图与已知的不相符,那么就可以在寻找错误的过程中纠正思维的偏差,因此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6.创作活动策略,发展空间观念

第4篇: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怎样才能做到教学观念的转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师生,让“学”与“教”互动起来呢?但凡优秀的数学教师都明白设问、提问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依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完成一系列教学活动“预习设疑-------课堂析疑------感受收获”的几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认为应该在备课时梳理出一套完整的学案,有目的、有层次的挖掘知识链,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前预习设疑,能帮助学生正确、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学案中,设立一系列问题,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预习时思之有物。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使他们在听课时觉得有章可循,一些学生在认真品味教材的同时还能提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想不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讲授“立方概”一节,学生预习时的学案中提出下面一系列问题

(1)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

(2)任何负数没有平方根,那么任何负数有没有立方根?

(3)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为什么“如果a﹥0,那么 ”是立方根特有的性质,而平方根并不具备?

无论在传授式还是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环节。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讲析、师生互动,使预习中的疑问得到分析、解决。同时调动学生拓展、创新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再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分析、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归纳能力的局限性,分析问题较肤浅,且缺乏一定的深度、力度,但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下面的几个镜头让我们看到了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师: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那么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为什么?

生:因为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是同一个正数,所以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正数的立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是负数,因此一个正数只有一个立方根。

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设立这样的问题

师:结合实际,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哪条路最近?

生:有直路、弯路、折路,当然走直路最近。

师:(析疑拓展)直路即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果走折路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从而可得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问题可由设疑、析疑得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

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围绕目标在学案的练习巩固部分加入一些隐含条的题目,以激发学生思维深度,可以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计算 的值,当 时,得到的答案不同。

甲:

乙:

哪位同学的做法正确,为什么?

这样再次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致。让学生互动判断正、误,并找出错误解答的原因,从而使知识在掌握中轻而易举地突破其难点,并抓住关键又指出学生容易犯的错误。

第5篇: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数学角度经历在多种解决问题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策略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教材有层次地安排了3个例题:例1和例2是运筹问题,例3是对策问题,总体上体现一个优化思想。3个例题的编排顺序由浅入深、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理解和体会优化思想。

《沏茶问题》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思考怎样安排沏茶各环节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其中“合理”、“省时”是优化沏茶各程序的思考角度。由此可见,这节课作为开篇课,显得尤为重要。

片断扫描一:

课本例1:图略。

师:想一想,怎样安排才能让她尽快喝上茶呢?

师:一起读活动要求:

1.拿出学具,按自己的方式先摆一摆。

2.算一算你摆的方案一共要几分钟?

3.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在巡视过程发现一种,就请学生上台摆好。

老师以“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为切入点引入课题。出示“活动要求”让学生静下心来拿出学具,按自己的方式先摆一摆,然后算一算自己摆的方案一共要几分钟。这样独立思考操作后与同桌交流、碰撞、分享,达成共识。这样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又为学生创设了合作平台,避免了少数优生的意见替代大多数学生的想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老师在一旁巡视指导个别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这就是学生“预学”的过程。

片断扫描二:

师:经过大家讨论,大家都认为11分钟比较合理。既然这样,我们再来摆一摆。

师:先干什么?

生:洗水壶。

师:需要几分钟?

生:1分钟。

师:接着干什么?我们用箭头表示下一步。

生:接水。

师:需要几分钟?

生:1分钟。

师:然后?

生:烧水。

师:烧水的同时,可以……(板书:同时)

师:算一算,一共用了几分钟?果然是11分钟。

师:诶,你看,这样我们用一个箭头来表示多清楚啊!

方案:洗水壶――接水――烧水(烧水的同时找茶业、洗茶杯)――沏茶。1+1+8+1=11分钟。

师:这些事情都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但是进行过程中,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发生。

师:请你再想一想,11分钟一定是最少的吗?还能不能更少呢?

生1:不能更少。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这件事情我已经按顺序做了,不能再少了。

师:看,烧水8分钟,同时发生只用了3分钟,还有5分钟是不是空着没事情干呀,那我洗水壶好了,只要用10分钟了,更节省了呀!

生2:不行的,因为你不洗水壶是不能烧水的。

师:那我沏茶的1分钟放这里好了,也只要10分钟。

生3:水没有烧开,是不能沏茶的。

师:那你发现了什么?

生3:做事是有一定顺序的。

生4:有些事不能同时做,只能按一定顺序做。

师:好,既然是这样,说明11分钟是最少的时间,已经是最合理的方案了。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老师结合学生认可的方案,再一次梳理沏茶方案。这里老师还向学生说明可以用带箭头的流程图表示沏茶方法,将外化的“做”浓缩为内隐的“思”,在动手操作中提升思维活动,将行为的感知升华为理性的思维认知,使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理解抽象的数学思想。到这里为止,学生已经认可了11分钟是最合理的方案,但是老师说:“请你再想一想,11分钟,一定是最少的吗?还能不能更少呢?”学生的思维继续发生碰撞,再次感受“做事是有一定顺序的,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发生,但是有些事情不能同时做”。在学生充分学习后,这就是教师如何教的过程。

纵观全课,学生学习经过“独学―对学―群学”的过程,从丰满的体验中积淀知识,从学习材料中成就思考,教学片断一、片断二中都贯穿学生的数学活动。然后教师后教,精问巧导,提升思维。这种开放的课堂对老师是极大的挑战。课后,我对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感悟:

1.学生预学,先独立再合作――集思广益

“活动要求”是“预学”这一环节的主线,既要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操作性,忌过长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又可以体现“独学―对学―群学”这一学习过程。出示“活动要求”后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研究,经过独立思考后还解决不了的与同桌商量解决,再小组交流、碰撞、分享,达成小组共识。这样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又为学生创设了合作平台,避免了少数优生的意见替代大多数学生的想法,使学生人人参与数学活动、人人思考。

2.教师后教,精问巧导――提升思维

这个环节主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我的理解是学生会的不教,合作学习能解决的不教,结合学生小组展示情况相机灵活教,教在学生的疑难处、教在思维的提升处、教在方法的提炼处。

第6篇: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一、明确数形结合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考查能力较强,拥有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和丰富拓展的数学解题方法,就能够快速解决数学问题。数形结合思想作为高中数学解题的六大思想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一些题目的解题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师逐渐认识到数形结合法的有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数形结合法,力求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数形结合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良好的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平面几何解题过程中,都可以使用函数图象、方程曲线、图形性质解决数学问题。数形结合可以直观展现数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

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法

教师告诉学生数形结合法的重要性后,就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数形结合思想氛围。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数形结合思想课堂演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室可以使用多媒体,将函数图象准确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出来。教师将数学例题中涉及的图象提前在课件上展示出来,在涉及相关例题讲解时,不再浪费时间使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函数图象。尤其是在进行圆锥曲线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圆锥曲线都比较复杂,教师用粉笔当场描绘函数图象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让学生产生视觉障碍。

例如,函数单调区间求解是常见的题型,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能够得到单调区间的答案。若教师使用多媒体,将题目中涉及的函数图象展示出来,让学生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证方程只有唯一的解,就可以快速得到本题的答案。

三、加强数形结合法运用的方法

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数形结合法的几种常见模式,主要体现在以形助数求最值,以图形辅助数字,以数字辅助图形,数形串联综合使用等。求函数式的最值问题是高中数学常见的题型,也是高考中经常考到的题型。求最值问题一般难度较大,大部分高中生面对这个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教师要告诉他们数形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函数最值的问题,可以利用函数图象的斜率来进行答案的求解。数形结合解决其最值问题,借助分段函数法将图形的内在联系展示出来,让数学问题容易化、简单化。用数学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也是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在立体几何求证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问题。由数学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可以将几何图形系统化,在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解题过程中,体现了良好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维。

第7篇: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渗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引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学习动机。数学文化,狭义的解释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的解释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与应用的今天,更多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认识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资源,合理地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呢?

一、挖掘数形之美,渗透传统文化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充分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还原、再现这一过程,重建被割裂的数学知识与现实背景之间的联系,带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追寻知识发展的足迹,感受数学和社会的变化。例如,在教学中《乘法口诀》时,笔者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收集、筛选资料,形成交流的材料,到班级交流。笔者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课件,在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中,将《乘法口诀》的发展、演变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如,在教学《数学方广角――对策》时,引用“田忌赛马”的故事,播放这个故事的Flash影像,回顾赛马过程,利用课件演示对阵图,在归纳、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经历了每一个回合的过程,体会了最优化的思想。创建这样浓浓的“传统文化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添了学生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先展示给学生一些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年画、脸谱等等吉祥图案,然后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幅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知道了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了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数学文化

恰当利用“数学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首先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然后,想到求圆柱的体积,要先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又如,教学《圆》时,师可以运用《狄多公主圈地》的故事“在希腊传说中,推罗国王穆顿有个聪明漂亮的公主叫狄多。狄多在她的王国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是好景不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她的丈夫被她的兄弟塞浦路斯王杀死了。可怜的狄多赶紧逃亡到了非洲西海岸,她想在这儿生活下来。于是,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珠宝、玉器、金币,打算从当地酋长雅尔巴斯那里买些土地盖房子。狄多对酋长说:‘我只要用一张牛皮包起来的地方。’酋长想也没想,一块牛皮包起的地方能有多大啊,自己捡了个大便宜。于是,爽快答应下来。狄多要了一头牛,把它杀了,剥下皮来,把牛皮剪成长长的细条,准备用牛皮来圈地。她以海为界,用牛皮条圈了一个半圆,圈出了一块相当大的面积。后来,狄多在那儿建立了迦太基城。今天,还保存着迦太基的古迹。”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不喜欢故事的学生,那么像这样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角度引入课题,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让学生产生出喜爱数学的情感。数学是美的,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容美。用审美的眼光欣赏数学,从美学角度探索数学中的一些现象,揭示其中的某些规律,往往可以得到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数学中包含着美,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由地漫步美的境界,数学所揭示的美学规律又使我们对美的鉴赏更为深刻,而对美的追寻正引领着我们的数学学习不断深入,这就是美的力量。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你会发现对称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绘画中有时追求对称;文学作品中也利用对称手法来体现音韵美和节律美;生活中对称的图案和建筑物更是到处可见;数学中,对称美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轴对称图形”不仅是美的,而且也是十分有用的。因此,教学中可以收集大量的生活中运用的对称美的图片,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环球旅行,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因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它们给人们美的享受,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打造第二课堂,渗透数学文化

主题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各种知识,经受种种磨练,实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小竞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探索知识,感受到几何学习的魅力。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真正是活动的主体,他们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任务,从而实现个体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这样的数学活动就从传播数学知识上升到了弘扬数学精神,弘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指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课程作为课程板块的一部分,受着没有教材、没有教学大纲的困扰,课程设置往往存在着盲目性,有时被教师的教学能力所左右。在制定拓展课程时,可以根据教师的现状,尝试开设于几何教学有关的拓展课程。比如:小小设计师、名家名题、智力大冲浪等课程。在小小设计师这一课程中,教师设计了商标教学,让学生知道许多商品的商标都是几何图形,或是由几何图形的变化而成的。师生共同收集几何图形的商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商标的特点:构图简洁明快;彼此差异显著;规范性强等特点。教师还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商标,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初步了解到几何图形商标设计的知识,感悟到几何图形简洁神奇的魅力。名家名题这一课程,着重介绍数学的历史文化,尤其关注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内容。智力大冲浪则以数学问题解决为核心。小学生虽然知识面比较狭窄,但他们同样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教师设计了为学校操场设计合适的花坛、设计纸盒、测量家中的实用面积等小专题。这些教学内容,不仅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试着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处理,用一些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能力,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带来巨大收益。

第8篇: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创新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数学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进行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索,如浙江的《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江苏常州的《信息技术与数学科课程整合》、广东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整合实验研究》、北师大林君芬、余胜泉开展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等,都体现了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视。而从国外引进的教育软件“几何画板”以其学习入门容易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及其强大的图形和图像功能、方便的动画功能被国内许多数学教师看好,并已成为制作高中数学课件的主要创作平台之一。它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具体方案,实现信息技术在数学科学中的最佳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利用几何画板开展数学教学理论依据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思维新颖灵活的有机结合。”而数学学科主要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发挥着特有的功效;而从人类数学思维系统的发展来说,形象思维是最早出现的,并在数学研究和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育重视抽象的逻辑推理演算,却忽视了灵活发散的形象思维,从而导致我国中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精神严重“缺钙”。不难想象,一个没有得到形象思维培养的人不会有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古代希腊数学家说:“从作图的直观上发现了数学的非演绎的无理的元素,这些元素使得作图的直观可与音乐和艺术相媲美。”前苏联著名数学家A.H.柯尔莫戈洛夫也曾指出:“只要有可能,数学家总是尽力把他们正在研究的问题从几何上视觉化。”这正是数学形象思维重要性的一个缩影。因此,发展形象思维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创新能力的一个必要的突

破口。

三、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重要模块教学中的运用

1.几何画板在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近几年,在函数的教学与解题别强调了数与形的结合。几何画板快速直观精确的显示及变化的功能在解决数形结合的问题上得到了体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进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具体说来,可以用几何画板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快速作出函数的图像,并可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多个函数的图像。如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x2、y=x3和y=■的图像,比较各

图像的形状和位置,归纳幂函数的性质;还可以作出含有若干参数的函数图像,当参数变化时函数图像也相应地变化。如在讲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不断地分别改变A、ω、φ来观察每一个量对函数图形的影响,而且又可以同时改变A、ω、φ来观察函数图形的整体变化(如图1)。这样在教学时既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

图1

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的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用途。例如,借助于图形对不等式的一些性质、定理和解法进行直观分析——由“半径不小于半弦”证明不等式“■≤■”等;再如,讲解数列的极限的概念时,作出数列的图形(即作出一个由离散点组成的函数图像),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制表功能以“项数、这一项的值、这一项与0的绝对值”列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较难的概念。

2.几何画板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是在学生已有的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讨论空间图形的性质,它所用的研究方法是以公理为基础,直接依据图形的点、线、面的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初学立体几何时,大多数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较强的平面与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是依靠对二维平面图形的直观来感知和想象三维空间图形的,而二维平面图形不可能成为三维空间图形的真实写照,平面上绘出的立体图形受其视角的影响,难于综观全局,其空间形式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如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不一定画成交角为直角的两条直线;正方体的各个面不能都画成正方形等。这样一来,学生不得不根据歪曲真正的图形去想象真实情况,这便给学生认识立体几何图形增加了困难。而应用几何画板将图形动起来,就可以使图形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形。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立体几何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是“二面角”这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理解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自然地形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几何画板设计如图2所示的二面角。α-L-β,使得射线OA,OB能分别在半平面α,β内绕棱上一点O自由旋转,两个半平面α,β绕L自由转动,当二面角α-L-β确定之后,通过OA,OB分别在α,β缓缓转动,启发学生发现,必须使OA,OB与L成定角。从而进一步提出:这个定角多大时,才能合理地、科学地用∠AOB的大小来描述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张合程度呢?此时演示动画,使得OA,OB都与L垂直时停顿闪烁,就不难发现,这个定角为90°时就比较合理、科学(如图3)。这样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一概念的属性(过棱L上一点O;OA,OB分别在半平面α,β;OAL,OBL)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

3.几何画板在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它研究的主要问题,即它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借助形和数的对应关系,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把形的问题转化为数来研究;再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把数的研究转化为形来讨论。而曲线中各几何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导致点、线按不同的方式作运动,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显而易见,展示几何图形变形与运动的整体过程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几何画板又以其极强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图像功能在解析几何的教与学中大显身手。如它能作出各种形式的方程(普通方程、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的曲线;能对动态的对象进行“追踪”,并显示该对象的“轨迹”;能通过拖动某一对象(如点、线)观察整个图形的变化来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曲线的位置关系。

具体地说,在讲椭圆的定义时,可以由“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入手(如图4)。

图4

先让学生猜测P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演示图4,学生豁然开朗:“原来是椭圆”。这时老师还可以改变PF1+PF2的值,使得PF1+PF2=F1F2,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变成了一条线段F1F2,甚至还可以得到PF1+PF2

以上是教学中的典型实例,在这几个例子中充分运用几何画板的动画、移动、平移、旋转、标识向量等高级功能,从中我们看到几何画板对高中数学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心研究,就能不断地加深对几何画板的理解和应用,不断开发出适用于教学的优秀课件。

四、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案例及案例分析

基于以上对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具体分析,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七节《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为例进行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

课题:柱、锥、台的体积

一、教学设计思想

(一)背景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七节《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

积》,是在学生掌握了前几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关于柱、锥、台、球的体积公式,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只给出公式,要求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个量词表示的意义,会套用公式进行计算,而不要求对公式进行证明。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希望学生在运用过程中自然掌握这些公式,目的是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使立体图形直观化,可以帮助学生自然掌握公式,这就是笔者选择本课题的实际背景。

(二)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然掌握柱、锥、台、球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灵活运用“割、补、转”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渗透把有关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数学思想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得抽象问题形象化,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柱、锥、台的体积。

(2)教学难点:

组合体体积的计算。

(四)说明

柱、锥、台的体积在《立体几何初步》中是重点内容,其在传承数学几何思想上具有独到的作用。本课题的拓展性强,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对图形割补变换以动态形式呈现,速度快,立体感强,整合效果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回顾我们在初中学习过哪些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它们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初中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其公式是:

V=Sh S——底面积 h——高

(2)还记得初中时你们的数学老师是如何验证棱柱、圆柱、棱锥、圆锥的体积公式的吗?

(3)对几何体的体积你有哪些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①几何体占有空间部分的大小,就是几何体的体积。

②完全相同的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③一个几何体的体积等于它的各个部分的体积之和。

④体积相等的几何体叫等积体,等积体不一定形状相同。

⑤一般棱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引起学生思考。

(二)探究一般棱柱和锥体的体积如何计算

第9篇: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价值,改进

 

学校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涉及方方面面各个主体,需要协调各式各样不同的关系。概括来看,总体上它可分为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硬件主要是指校产和人力资源;包括学校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人才储备等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校方的办学目标设定、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计划的实施还有教育教学系统监控等事项。如何系统的管理这两个方面,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都需要认真细致思考的问题。能否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是高校管理水平衡量的重要标准。在进行高校硬件和软件管理中,档案的管理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实现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同时,通过档案管理,也可以使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得到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共同形成一个完善严密的学校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使教职员工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可以说,一个良好的学校档案管理体制,是一个良好的学校管理体系的基础。

档案是各类组织所必须的,系统记录其运行过程的资料。档案可以是书面文件,视频、音频资料,甚至电子记录等等。依靠这些记录,各类组织可以对其以往的工作进行总结,得出经验,提出对策,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学校档案是学校从事教学活动和行政管理积累起来的资料,是具有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历史记录。学校在日常管理中会形成各种档案,如党政文书档案、教育教学档案、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仪器设备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科技档案、校办工厂档案等。学校档案,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见证。它记载了学校教育事业各方面的变革与发展的历程,积聚了校内教职员工和学生劳动创造的成果与贡献,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因此,重视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建设系统、完善的学校档案体制,是实现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明确的严密的社会体系,一切优秀的组织管理都要落脚于制度建设。在职业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形成一套有特色的档案管理制度,无疑是其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方式。因此,重视档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职业学校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学校的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实上,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制度,只是不同的学校其制度完善程度不同。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配有优秀的档案管理制度,这些档案的保存与使用,是学校一步一步发展的见证与资源。只有总结档案中所记载的各类经验,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善,才是学校赖以长期进步的有力支撑。

如何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使之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措施,有关学校尤其是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可以进行一定的尝试,从而总结经验,为自身发展打下基础。论文参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学校要在思想上重视档案工作。论文参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不可否认,档案工作的关注程度在职业技术学校还并不是十分引人注目。职业技术学校的定位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性人才,学校领导往往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就业渠道的扩宽,师资力量的改善,对于学校内部管理中的档案方面,给予的重视一般不足。一个职业学校的发展,必然要总结经验,改正问题。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查阅有关档案。建议职业学校建立起跟踪档案制度,在学生档案方面下大力气,加大力度,为每个学生都建立起一份个人档案,通过对学生个人档案的管理,人性化的教育学生。细化学生档案的项目,加强学生档案的管理,不能只满足于常规项目,要在学生档案项目上有所创新,有所改善,力求每个学生的成长细节,在档案中都有所体现。有了这样完整的学生档案,学校就可以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为已毕业的学生提供更多有力的帮助,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其次,在管理方式上,要有所创新。应该在学校内部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笔者认为,虽然目前职业学校的机构设置较为精简,一般来说,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这样的编制。很多学校也认为,专门设置一个科级(副科级)档案管理机构意义不大,对学校的有限的资源是一种浪费。即使是在高等院校,也一般不会设置一个独立的处级(副处级)的档案管理机关,档案的管理,可以由图书馆,或者办公室下设科级机构进行管理。职业院校由于规模限制,设置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不太现实。笔者认为,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在某些规模较大的职业院校是有可行性的。论文参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论文参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由于规模较大的职业院校往往学生数目众多,如果仅仅依靠几个档案管理员就想把这些档案管理好,可行性不大。论文参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实中往往是档案管理员或者根本不负责任,或者有心无力,无法落实良好的档案管理制度。论文参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试想,几千个学生的档案,由几个人管理,这原本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有些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还可能是兼职的,这更不利于档案管理的高效以及准确。笔者认为,档案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重要部分,在校期间记录学生成长过程,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毕业以后,其档案也会对其工作的落实产生重要的作用。如果学校在这个工作上有所疏漏,其后果不亚于授课过程中的消极讲授,学生的能力和优点,也许因为档案的疏忽,无法得到体现。事实上,由于学校对档案工作的忽视,导致学生对自己档案也漠不关心,使自己在就业中丧失了一些机会,这都是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大型职业学校中设置独立档案管理科,配备专职、高素养的工作人员是十分必要的,这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管理,建立起专门的管理机构,才能落实学校的档案管理制度,否则,即使档案管理制度是良好的,对学校的管理也不会有太大的推动作用。

再次,在档案管理制度上也要所有创新,有所侧重。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完善档案工作各项制度,要细化档案管理

摘要做到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库房管理有措施、开发利用有目标等等。只有制度建立合理高效,制度落实有保证,才能说明我们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