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优秀士兵事迹材料范文

优秀士兵事迹材料精选(九篇)

优秀士兵事迹材料

第1篇:优秀士兵事迹材料范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事迹材料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事迹材料很是头疼的。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最美退役军人优秀事迹,欢迎阅读。

xxx,19xx年x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专科毕业,19xx年xx月参军入伍,在海军榆林基地某部队服役,19xx年12月退役,上士班长,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xx年到xx市xx镇xx村委会工作以来,历任民兵连长、会计、主任、书记,多次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15年如一日,他用自己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刚毅本色。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组织上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扎根基层15年,他积极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由于熟悉群众,在抗击疫情期间,他主动承担起最为繁琐的登记、联系、上门询问等工作。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横岭村卡点,中午他总是让同事们先回去吃饭,自己坚守在岗,饿了就吃包方便面。晚上也坚守到很晚。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叶平同志心中只有大家,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累了就在卡点睡上一会,由于横岭村内有一例湖北武汉回来的居家隔离病例,人心惶惶,叶平的家人也很是担心,他总是安慰着家人说:“放心吧,我身体好,兵不是白当的,我们防护做得都很到位,不会有事的。”

他脱下军装,告别军旅,但他一直本着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精神,一如既往地保持部队艰苦朴素,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2013年还评为贵溪市“双佰佳”调解员,在任民兵连长期间,多年代表周坊镇政府或贵溪市去外地参加集训,并多次获到集训基地的好评,在2008年被江西预备役炮兵旅,130加农炮一营评为优秀预编士兵。

第2篇:优秀士兵事迹材料范文

聚焦历史,艺术在这里积淀,战斗精神在这里凝聚,一切都源自建队初始就植根绿色军营的沃土。现实主义创作激情的迸发,是因为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永远在这里奏响。正是这种精神的引导,使这支团队在数十年的艺术创作与探索中,始终遵从党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始终坚持与承继我军光荣文艺传统。他们认真学习与汲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这可以在他们以军事题材为主,兼顾其他的产生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品力作中得到全方位诠释。首先在军事题材的标志性作品中,如产生于建团初始曾获“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优秀提名奖的,以志愿军英雄事迹为题材创作的《不朽的战士》;表现抗日战争八路军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反映和平解放的《解放》;表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士兵生活,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曾被前苏联著名舞蹈家维尔斯基称为是人民和军队相结合的《陆军腰鼓》;作为全军首个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展现中国人民和军队国际主义精神的中型舞剧《罗盛教》(也是全军被八一厂拍成舞台艺术片的第一个舞蹈作品);根据主席诗词《蝶恋花》意境创作的舞剧《湘江北去》,以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讴歌了和柳直荀烈士为革命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中国人民的长期武装斗争的如火如荼。作为建国初始的军事题材舞蹈作品,它让我们看到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军事题材的舞蹈创作在继承部队文艺工作传统的基础上,正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艺术高度攀升。他们一方面时刻不忘我军舞蹈创作所肩负的光荣使命,一面关注国家命运与社会进步。在着力表现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努力塑造我军战士的英雄形象的同时,也热情歌颂军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在艺术风格的打造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军事题材舞蹈特别是男子舞蹈的艺术个性。又如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映部队建设与训练的现实生活的作品《比武》、《练兵场上》、《战马嘶鸣》、《我是一个兵》,反映革命斗争历史题材的《大刀进行曲》和舞剧《骄杨颂》等一批较为优秀的军事题材舞蹈(剧)节目,它们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点便是充满着军营质朴的生活气息,真实地反映着我军各个时期的斗争生活,它们的创演成功再一次印证了军事题材舞蹈创作中一个值得珍惜、贵在坚持与发扬的优良传统,即贴近时代,深入生活,走进战士的心灵,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和艺术激情,不断去探索去创新,为赢得战士的喜爱张开艺术的翅膀,努力开掘军事题材舞蹈创作的新天地。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总政歌舞团的舞蹈艺术家们大胆解放思想,在历史和当今军事斗争的生活题材中寻觅适于舞蹈表现的宝藏,并以其独创性的艺术实践,迎来了军事题材舞蹈创作的春天。从革命历史题材的舞蹈《刑场上的婚礼》、《八圣女》,到讴歌新一代军人风采的《军礼》、《爱情之歌》、《怀念战友》、《英雄》、《壮士》、《兵》、《士兵假日》、《共和国的旗帜》等优秀舞蹈力作的产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和当代军人的风貌,可以说它标志着军事题材的舞蹈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无论从题材内容的开掘到艺术表现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经验,也跨入一个舞蹈艺术创新发展的新时期。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日新月异的发展,总政歌舞团军事题材舞蹈在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创作中,又继续紧跟时展的步伐,始终处在艺术发展的前沿。正是这种对事业与艺术的执着追求,使他们在军事题材舞蹈创作的最新成果中显示出全国乃至世界舞蹈的发展水平。他们以其作品在国内外舞蹈赛事中频频摘金夺银而彰显其英雄本色。如反映新时期我军各军兵种训练生活的《士兵与枪》、《穿越》、《绿叶》、《祖国,请检阅》、《一个士兵的日记》、《跨越》、《兵车行》,反映我军抗震救灾的《生死不离》,反映我军革命历史的《千层底》、《渡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具有示范意义的大型红色经典舞剧《铁道游击队》根据刘知侠同名小说和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鲁南地区部分真实人物史料创编而成,在艺术上敢于探索、大胆创新,在适于发挥舞剧艺术特质上设置剧情人物的定位方式,今人的视角,走进红色历史,感受其涌动着的熠熠发光的革命精神,在充满艺术真实中去接受心灵的洗礼与人生境界的升华。这就是军事题材舞剧独有的艺术感召力和独具的审美特征,它所传承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内涵与民族精神可跨越时空,具有经久不衰的永恒艺术魅力。军事题材舞剧创作只有融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才能使其在民族精神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上迈向新高度。

温故而知新,大型军事题材舞剧《铁道游击队》的创演成功,它所达到的具有该团里程碑式的辉煌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该团军事题材舞蹈、舞剧创作的造诣与成就,都因为它前行的每一步都是对历史积淀的回应与攀升。循着总政歌舞团60年来舞蹈创作的发展轨迹,我们清晰可见的是他们在题材选择上的独有性,反映军事生活上的现实性,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民族性与当代性。这都进一步拓展了军旅舞蹈创作的视野。注重作品中高昂的时代主旋律,凝聚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他们创作的主旨,使其作品最终成为为巩固和提高战斗力服务,成为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提升人们思想境界的最具艺术感染力的军旅舞蹈艺术的根本原因,而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喜闻乐见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正是这一主旨、使命、责任和精神的驱动,在数十年的艺术追求中形成了总政军事题材舞蹈创作的独特艺术个性与风格。它所独具的艺术取向和审美魅力,便是该团军事题材男子舞蹈所彪炳与示范出的战斗精神与阳刚之美的完美结合,从而凝聚起豪迈的英雄气概和敢于胜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并以肢体语言的强化加以凸显。所以总政歌舞团每每通过军旅舞蹈艺术作品的创演,带给观众昂扬向上的审美愉悦和崇高精神的审美共鸣。这也是军旅舞蹈艺术的品质与精神内涵,是艺术创作上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正能量。

在贴近军旅生活的同时,他们兼顾了对多元化社会现实生活的广泛关注。歌颂生活中的美好、幸福与和谐,不断满足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舞蹈作品并注重彰显和发扬总政女子舞蹈长于抒情、柔美端庄、细腻大气的艺术风格。如早期创演的反映少数民族生活与地域风情的《植棉姑娘》、《苗胞婚礼舞》、中期创演的《雪山新歌》、《草原雄鹰》、到后来的《扎西德勒》,反映军民鱼水情的《海誓山盟》、《哈达献给》、《送军鞋》、《密林中的故事》等,反映不同时代人物、情感、心路历程的《割不断的琴弦》、《昭君出塞》、《祥林嫂》、《风》、《太白抒怀》、《枫叶红时》、《那场雪》、《传说》、《秋天的记忆》、《和韵》、《俺爷爷》、《弈》、《青春的旋律》、《和梦一起上岸》、《乘风归去》等,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新貌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民族沧桑的《黄河不会忘记》,赋予哲理光辉的《善之》、《圆》、《雾》,以写意来抒发对生命阳光礼赞的《太阳鸟》等等。总之,这些作品以多棱镜的视角,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人民群众多彩生活和精神风貌,传递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也达到了较好的统一,不仅为军队的舞蹈创作赢得了广阔的文化市场,同时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些作品在艺术上也是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有其各不相同的艺术魅力与质感,不少作品荣获国际国内金奖。它们的创演成功,从一个方面体现和代表了这支团队各历史时期舞蹈艺术的发展轨迹与达到的水平。

追寻他们的足迹,历史在告诉我们,他们把最美的舞步和对战友、人民的亲情,留在军营哨所、边关海防、抢险救灾第一线,留在祖国、人民、士兵兄弟最需要他们的每一寸国土上。这里凸显的是,作为军队文艺团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为兵服务,心系人民,牢记使命”的胸怀与情操。因为他们懂得文艺战士首先要把自己锤炼成一名优秀的士兵。

他们作为公认的代表国家一流艺术水平的团队,在国内外各种专业舞蹈赛事上享有盛名,获有众多的金奖和第一名。作为国家文化与和平友谊的使者,他们还曾先后应邀赴亚洲、欧洲、美洲等四十余国和地区访问并进行文化交流,为发展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各国军队间的友谊,用舞蹈艺术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在奖杯和荣誉的背后,我们清晰可见的是这支团队的精益求精,是每一个成员的辛勤付出,是一种特别敬业的精神。排练厅的方寸之间,挥洒着他们的汗水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次次的排练铸就了他们的精湛技艺的求真;一个个作品的合成,奠定了他们打造精品的坚实基础。正是几代人“业精于勤”的孜孜以求,用心血与智慧的结晶让我们看到什么是艺无止境的创新与攀登,也使总政歌舞团成为拥有众多知名舞蹈创作和表演艺术家的摇篮,谱写了军旅舞蹈艺术的精彩篇章。

在60年事业的辉煌成就里,我们还看到了一种值得大书特书的爱的凝聚,这是几代人用真情聚集起来的。这其中熔铸着对党和军队文艺事业的热爱,对军旅舞蹈艺术的热爱,战友间同甘共苦、团结进取,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拼搏的团队精神都涵盖在这个大写的“爱”里。以《铁道游击队》的创演为例,它展现着这种大爱的凝聚力与人文精神。在该剧里只有角色的分工,没有谁是独舞演员或金奖获得者,人人都在为戏、为人物的塑造增光添彩,哪怕独舞演员只演了一个群众角色,都把对艺术的真情奉献放在首位,爱岗敬业、一丝不苟,从不敢有丝毫懈怠。所有这些使总政歌舞团拥有整体综合艺术实力和骄人的艺术成就。正是源自这样一种精神的使然,让这个团队从一个辉煌走向一个辉煌,书写了总政歌舞艺术的一座座丰碑。

第3篇:优秀士兵事迹材料范文

二、招考计划由市安置部门与市人事局协商后提出初步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下达至各主管部门,再由各主管部门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岗位。各主管部门应在所属事业单位编制限额内按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选择比较适合退役士兵工作的岗位落实招考计划。其中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只可落实在工勤岗位。

三、市人事局会同市安置部门制定《招考简章》,并组织实施。招考岗位分普通岗位、技术岗位,采用单位定向报名。由市安置部门负责通知退役士兵参加报名,报考的基本条件是:当年度按政策规定回我市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政治思想素质好,无劣迹表现或不良记录,身体健康。

四、笔试内容具体见《招考简章》。笔试结束后,在笔试成绩合格分数线以上,按一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面试人员名单。在面试合格分数线以上,按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各50%之和折算考试成绩。

五、对在部队中表现优秀的按以下办法加分:1、军龄每年加1分;2、荣立二等功以上加10分;3、荣立三等功加5分;4、因战因公致残的革命军人加8分;5、担任班长以上职务、党员或获得二次以上优秀士兵荣誉的加3分。

以上加分由市安置部门根据退役士兵档案记载审定,每人只可按其中最高一项加分。

六、考试成绩(百分制)与部队表现加分之和作为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人员名单。体检、考核工作参照《省录用国家公务员体检办法》、《省国家公务员录用考核实施细则》规定的内容和方法组织实施。对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的革命军人应适当放宽体检条件。如招考单位没有录用对象时,应从其他报考人员中调剂。调剂原则为本专业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如本专业无对象时,则为相近专业,然后为普通岗位。

七、经考试、考核、体检合格的拟录(聘)用人员,由用人单位填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聘)用审批表》(一式三份),并附考核材料、体检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审批。经批准被录(聘)用的人员,由市人事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取通知书》。录(聘)用人员凭《录取通知书》到市安置部门和市人事局办理报到手续。

八、新录(聘)用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委托的人签订聘用合同,不实行试用期制度。

九、招考录(聘)用工作由市组织人事部门会同市安置部门组织实施,市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全程监督。

第4篇:优秀士兵事迹材料范文

今年的电视剧暑期档即将拉开帷幕,同往年一样,各类题材的电视作品又将充斥荧屏,从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宫廷剧、穿越剧,到描述普通百姓生活的家庭剧;从体现当代城市节奏的都市剧,到反映农村生活的乡村剧,乃至武侠、警匪、儿童、言情等众多风格不同、侧重不同的影视剧都将纷纷亮相。但无论其题材再广、各电视台播放的作品再多,弘扬主旋律、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视剧包括红色剧依然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方面,这是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维护主流价值观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在众多革命题材的电视剧中,不难发现,以新四军为主要对象的作品一直不多,近年来取材于新四军的电视剧数量虽有所增长,但总体而言在红色作品中所占比例依然偏低。虽然新四军在历史上影响力不如同时期的八路军,也没有工农红军史诗般的长征历程和解放战争阶段人民的恢宏战绩可供大书特书,可其在抗战和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却是不可磨灭的,同样值得人们的重视,同样值得影视工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加以关注。

实际上,虽然长期以来以新四军为题材的电视作品数量上处于相对弱势,但通过对新四军历史的恰当发掘和精心制作,仍然有一批描述新四军事迹的电视剧得以推出并受到观众的喜爱。《新四军》《历史的天空》《彭雪枫》《我的兄弟叫顺溜》《新四军女兵》等作品在播出后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曾在央视播出的讲述新四军著名将领彭雪枫事迹的优秀电视剧《彭雪枫》为例,播出后受到了专家学者和普通观众的一致称赞,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和第二炮兵政治部宣传部曾专门为该剧举办研讨会,对该剧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投资逾千万元推出的22集电视连续剧《新四军》则完整、生动地再现了叶挺、项英、刘少奇、、粟裕等一大批新四军将士的英雄风采,深刻地把握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两条主辅线。尤其在塑造项英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作出历史贡献方面,较好地完成了史料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过渡。全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明确指出:“重大史实无误,题材很有份量,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而30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新四军女兵》则讲述了以向瑞云为首的一批热血女青年陆续加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在战火中经受洗礼和成长的故事。她们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最终成为光彩照人的女性。特别是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女战士在中,保持共产主义信仰,珍惜革命友谊,相濡以沫,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力量。

虽然如此,新四军题材电视剧在红色影视作品中所占比重和影响力仍然较低,观众通过影视剧了解新四军的历史仍然不够,以至于不少观众对新四军事迹的了解停留于一知半解,印象也仅限于“皖南事变”“沙家浜”等零星故事中,对新四军革命历程缺乏整体性、全局性的了解。为了铭记历史,将新四军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对新四军的光荣事迹还有待挖掘和宣传,不仅需要提高电视剧的创作数量,更加需要不断提升质量。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够吸引人、教育人,才能在电视剧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反观当前为数不是很多的这类题材电视剧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是硬伤,使得作品质量大打折扣,既破坏了影视剧整体结构的连续性、严谨性,又挫伤了观众收看的热情,也不利于新四军题材电视剧的健康发展。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作品在剧本的创作方面存在问题,剧情设计与史实存在偏差,为了剧情发展而改变历史。比如《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新四军与日军的几次交手几乎全是以阵地战、拉锯战的形式进行的,虽然突出了新四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但却明显不符合新四军“游击战”的特点和事实。对于历史的随意改动很容易使影视剧的严肃性大打折扣,相应的其教育意义也会大大减弱,难以将革命题材作品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一些影视剧角色刻画虚假、做作的情况比较严重。仍以《我的兄弟叫顺溜》为例,剧中的顺溜作为一名新四军狙击手,其表现出的性格、气质、行为方式等却与狙击手的身份有较大差异,本是为了刻画出具有善良、淳朴、坚韧等特点的新四军战士而设计的顺溜最终却被演绎成了一个鲁莽、固执、不守纪律的愣头青形象。再比如《新四军女兵》中的新四军女战士,从其形象穿着到语言行为即使放到今天也算得上是“时尚青年”,全无战争年代的人物特点,给人一种偶像剧演员穿梭于红色作品之中的虚假感。缺乏对主要人物的准确定位,不能很好的反应角色所应有的时代特征,缺乏历史感,已经成为革命题材影视剧制作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故事情节不合常理,前后矛盾或缺乏联系的情况时常出现。如《新四军》中爱情与战争不能有机协调,两者的融合不仅缺乏逻辑性,还给人以明显“两张皮”的感觉。至于穿梭于多部电视剧中的服装混乱、道具错用、语病频发等穿帮问题更是不胜枚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作品的整体水平,导致了观众的流失,难以起到学习新四军事迹、弘扬新四军精神的宣传教育作用,也使得经济收益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了阻碍了优秀新四军题材影视作品的推出。

显然,在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中,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毫无疑问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让群众认识历史,了解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出优秀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引导革命精神与当代社会相承接,也是影视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了进一步推动作为革命战争题材类电视剧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四军题材电视剧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视:

一、善于发掘革命素材,以新的视角诠释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合理演绎。长期以来,不只是新四军题材的影视作品,许多红色影视剧都是以伟人、名人为中心展开剧情。这种站在宏观角度全景式描述革命故事的手法有助于保证剧情的历史真实性,使观众直观地了解历史,但在作品的艺术创新性上却略显不足,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更像是照本宣科,说教性太强,容易使观众对剧情发展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红色影视剧的长期发展。要善于从新的着眼点切入,通过新人新事新角度阐释革命故事,在坚持革命剧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其他类型影视剧的特色,增强作品的亲民性,使红色影视剧更具有可看性。可喜的是,近年来的一些作品已经注意到了类似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电视连续剧《新四军》首开红色影视小人物演绎大历史的先河,将几个虚构的普通新四军战士的生活和命运同新四军的发展历程相联系,通过普通战士和新四军领导人关系的交织将新四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一呈现,实现了革命剧主人公身份选择的创新。这一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业内和观众的双重肯定并且在后来的红色影视剧中被多次采用,包括《八路军》等之后拍摄的影视剧都将虚构的小人物同伟人相联系展开剧情。而这两年推出的一些新四军题材的新片更是摆脱了对历史人物的依赖,如《我的兄弟叫顺溜》和《新四军女兵》等电视剧,更加专注于草根人物的革命生活,凸显出普通人参加革命的伟大,相比于一味塑造伟人业绩的革命影视剧更具有直接性和现实性,拉近了故事人物同普通观众的距离,值得在今后拍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中参考和借鉴。

二、要塑造有血有肉的新四军形象,拒绝传统的生硬角色。长期以来,我们对于革命人物的塑造显得过于完美。不犯错误、不遇失败的高大全特点成为观众心目中革命英雄的形象。这种理想化的形象难以准确而全面地反映一个真实的革命者,难以将最真实的历史还原给观众。让红色影视剧中的人物走下神坛,将一个生动形象的、有感情有缺点的革命人物呈现给观众,对于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客观描述,既不一味吹捧也不一味贬损,才能使作品真正走入观众的内心,用真实打动观众。例如电视剧《新四军》通过走访众多专家学者,查阅大量资料,将新四军领导人项英这一争议人物较为真实、客观的展现出来,既展示出项英忠诚、朴素的革命者形象,又揭示了他优柔寡断、贻误战机、指挥错误的不足一面,将人物形象拿捏得非常到位。

三、减少穿帮镜头,重视细节之处。红色影视剧应当一贯坚持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拍摄,然而在当前市场化浪潮下,一些电视剧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急功近利、赶工期的情况,因为革命题材影视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加之涉及的服装、道具等种类繁杂,数量庞大,且专业性比较强,因此出现纰漏的可能性比较大,然而这不应当成为红色电视剧可以存在穿帮情况的理由。革命题材电视剧应当以历史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还原当年的场景,做到面子和里子同历史相一致,才能成为合格的红色题材作品,才符合一部好电视剧的要求。而现在的新四军题材电视剧中的漏洞实在太多,穿帮的地方举不胜举,有的电视剧中的错误已经到了挑战观众忍耐程度的地步。这样的电视剧,纵使情节再曲折、内容再丰富,题材再新颖,因为外在硬伤太多,也注定难以获得成功。

第5篇:优秀士兵事迹材料范文

市支队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区分层次,把握教育主体,灵活教育方法,融入抗震题材,结合本职岗位,有力地推动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协调深入发展。

一、突出党委机关这个重点抓好教育。支队基层官兵的教育历来都抓得比较扎实,党委机关的教育相对是个薄弱环节。支队党委在研究部署教育时感到,主题教育是把方向、讲政治的教育,党委机关首当其冲,必须为基层官兵作表率。为此,支队政治机关改变过去抓教育对部队提要求多、对党委机关安排简单笼统的现象,区分对象,分别对部队与党委机关的教育提出不同要求。在内容安排上,党委机关突出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观论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基层以支队编国情的教育提纲和下发的辅助资料为基本内容,组织4个专题的学习教育。在时间安排上,党委机关重点抓好党委中心组带机关学习,基层教育重点抓好大课辅导和班排讨论。在岗位实践上,党委机关重点解决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的问题,基层官兵重点解决爱党信党、爱国奉献、爱军习武、爱岗敬业的问题。在检查方式上,党委机关重点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基层重点检查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从而突出了党委机关这个重点,抓实了基层这个大头。

二、注重发挥官兵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针对使命教育活动理论性、知识性强的特点,在搞好理论灌输的同时,注重发挥官兵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集中辅导上,对理论性较强的问题,由支队领导或外请专家辅导,对实践内容较强的,安排基层大、中队主官授课。在用活资源上,以组织开展“我看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主题学习讨论活动为牵引,发动官兵从报纸、书刊、网络等媒体上收集资料,制作展板,在全支队集中展示,引导官兵把查找教育资料的过程当作主动接受教育的过程。在解难释疑上,安排领导机关干部挂钩基层单位,深入官兵中进行关键词提示、新概念解读、新知识介绍,还发动基层组织各类形式的知识竞赛,印制相关理论小卡片,举办“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演讲比赛等,激发了官兵参与学习教育的热情。

三、积极创新方法手段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支队政治机关摒弃不受官兵欢迎的写体会、搞测试等做法,各基层中队大都采取受众面大、官兵乐于参与的开放式教学形式,活用驻地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如担负守卫勤务的----、----、----中队邀请专家作攻难克险、不辱使命的报告,----、----、----等中队利用当地经济较发达的优势,走出去直观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各大队普遍采取群众推选、中队推荐、大队选拔的方式,挑选优秀士兵在大队范围内讲述牢记肩负使命、坚定人生信念的故事;围绕“忠诚使命、不辱使命”开展讨论辨析;支队定期编发教育活动信息,刊登教育资料;组织收看抗震救灾重大题材的新闻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进一步坚定官兵“中国共产党是民族不倒脊梁”的理想信念,展播《士兵突击》等优秀影视作品,倡导官兵上网自主点播优秀影视片;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发动官兵围绕党委机关提高贯彻科学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建议献对策,通过这些方法有效增强了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

四、引导官兵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历史使命。支队党委针对一些官兵存在的“使命太在难以下手”、“岗位普通难有作为”等模糊认识,在引导官兵深刻领会历史使命内涵和本质要求的基础上,开展“普通岗位连着大使命”讨论活动,着重搞清楚“历史使命是什么,履行使命靠什么,我们的差距有什么,个人能够做什么”。让一线抗震救灾官兵现身说法,讲部队“不辱使命”的特殊要求,使大家认清军人的使命连着民众的幸福,连着民族的昌盛,军人的岗位同国家的安危相系,军人的职责同人民的幸福相伴。在此基础上,组织官兵重温军人誓词,叫响“忠诚履行使命、争先创优尽职”的口号,全支队上下形成了牢记职能,忠诚使命,立足本职岗位练精兵的浓厚氛围。

第6篇:优秀士兵事迹材料范文

急诊部护理组是一支由4个科室组成的护理队伍,共有护理人员68人,平均年龄28岁,开放床位86张,年接诊量5万人次,抢救1.4万余人次,抢救成功率在97%以上。

实施高水准急诊抢救,让生命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多年来,急诊护理组与医生配合默契,在无数次抢救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确保生命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在急诊护理组,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在温情服务中展示文明岗风采。急诊护理组以倡导文明服务为核心,把“优质服务迎奥运,急救绿色保畅通”作为岗位品牌,向人们展示了新一代“白衣天使”文明礼貌,和谐友善,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形成了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树立了“团结、务实、创新、奋进”的行业形象。

实施科学正规管理,使急诊护理在健康规范的轨道运行。岗位带头人修红注重抓细节、流程、环节管理,培养一专多能的急救护理人才,把团结、进取、发挥专长、重视急诊护理人员专科职业素质培养的科学管理理念引入急诊护理的全过程,使急诊护理质量在高效能管理中不断提升。

第7篇:优秀士兵事迹材料范文

XXX院士自1961年留校任教以来,始终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先后担任XXX大学科技处处长、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和木材、竹材加工利用研究,是我国竹材加工利用研究领域开拓者,为竹材加工利用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院士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始终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瞄准前沿,矢志不渝,勇攀高峰,用累累教学科研硕果抒写了共产党人先进性篇章。

为人师表诲人不倦

XXX院士学术造诣精深,热爱教育事业,注重教书育人,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优秀的教风和崇高的师德,深受同事和学生欢迎和爱戴。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育了一支业务能力精、学术水平高,协作精神强的学科团队,并带领他们获得了多项省部级、部级大奖。

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他治学严谨,甘于奉献,以人格魅力引导和熏陶学生,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在承担繁重科研工作同时,他成功培养了4名博士后,30余名博士、硕士。他关心青年学生思想进步、健康成长,经常抽出时间为在校大学生、青年教师作报告,甚至给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上党课,谆谆教诲青年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坚定信仰、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深入实践物我两忘

XXX院士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为了有更多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他经常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甚至不顾自己年过七旬身体,常年坚持出差200多天,深入到生产实践第一线,深入工厂、农村、山区,指导科研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回到学校后,他又根据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确定新课题,进行潜心研究和技术攻关。

XXX院士经常抱病坚持工作,把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持之以恒、不知疲倦、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令本校师生为之折服,成为其他党员和群众学习的楷模。2012年张齐生院士被评为江苏省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第8篇:优秀士兵事迹材料范文

正在就读大一、大二的中国大学生,面临这样的一道选择题。选择前者的学生,将得到政府一系列承诺:返还该学期学费,服役期满允许复学,在军营中表现较好者可免试读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院校的入伍学生甚至可以得到毕业后落地本市的蓝本户口。

2009年,大规模招收大学生士兵13万人,成为中国军队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学生们得到承诺,他们在中国军队服役满两年之后,会在选用公务员或攻读研究生时得到优惠待遇。

两年后的今天,中国新修订的《兵役法》去除了原本属“缓征”对象的中国在校大学生。军方开始全面拥抱地方高校大学生。

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对大学生兵源的各项优待措施水涨船高。2011年11月1日,大学生征兵的第一天。财政部、教育部、民政部和总参、总政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的意见》,在前述复学、考研、户籍优先等优抚政策基础上,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为参加的大学生提供退役后的学习资金,以除后顾之忧。

大陆军方以始无前例的紧迫感,通过多种方式,尽快普及军官队伍的高学历人数。

校园中的准军官们

“万一同学于2008年12月入伍,在38军112师服役……应他的强烈要求,分配到全军著名的‘松骨峰英雄连’……正式进入战斗班排后,他训练更为刻苦认真,迅速掌握军事技能,身体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他体重减少24斤,由过胖身体转变为标准身材)。他努力学习业务,迅速取得了军械员证书,在军械工作中处处走在全团前列。在军事训练中取得优异成绩,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并被112师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底复员返校复学。”

万一,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进入今年的征兵季,他和所有在校入伍的清华同学的事迹,一起被列入校方武装部的宣传材料,下发各院系。

“清华学生立功好像很容易。”有学生骄傲地说。宣传材料中,同样出自自动化系的周宇,“在集团军和比武中获得第一名,荣立一等功”。所谓“比武”,其实是专业领域的技能比赛,科班出身的清华理工科生轻易就在这类比赛中一路领先。

这是清华大学第一次整理出“清华学子在军营”的材料发放到学生手里,以作征兵推广。

“征召清华学生入伍已经有了指标,”还在忙于布置今年学校征兵宣传的清华大学武装部吕冀蜀对本刊记者解释说,不过,这并不是硬性任务,只是军方给予的指导性指标,没有强制性。清华大学迄今已有28位学生在部队服役,或入党或立功,几乎每个都在部队有优秀表现。

国防部有官员告诉本刊记者,更希望诸如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名牌大学学子助力军队人才工程,同时他们的加入也可以在中国高校中起到良好示范效应,以号召更多高学历人才加盟。

将目光投向地方院校的大陆军方,还有另一项制度设计。

河南科技大学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陈文龙(化名)的生活,看上去跟其他的同学不太一样:每天早上6点20分准时起床,个人洗漱,队伍集合,整理内务;周末开班会、区队总结会、中队报告会;每天都会有队列或体能训练。

一切源于他的“国防生”身份。他是河南科技大学与海军后勤部签署的委培协议中的一名后备军官。

大陆军方的国防生培养方案,是借鉴美国的军官培养模式:由军地签订委培协议,借高校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自1998年试点至今,大陆军方大约与117所地方高校签署了委培协议,培养基层军官8万多名。

让普通大学生艳羡的是,国防生不用为即将到来的就业竞争而焦虑困扰;上学期间也不用做家教勤工俭学赚生活补贴,学费不仅全免,军方还发补助。

2011年暑假,陈文龙和战友去了上海海军基地体验,在一艘登陆舰上度过了一个月。“我们去的那艘登陆舰是海军先进战舰,在海军服役的军舰中排名第二。”中国海军这艘先进的战舰,给陈文龙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就餐六人一桌,一桌六个菜,品种丰盛,舰艇上还有俱乐部,可以打乒乓球、台球。

相比之下,2008级理工大学学员王文昌(化名)的校园生活严苛许多:每天6点钟起床,早操、整理内务、吃早饭;7点20上早自习;8点钟开始上专业课。早晚跑一趟5公里越野,不老实会加罚,晚上准点组织收看《新闻联播》,10点熄灯。

不过,“现在特别提倡大学生去当兵。”王文昌是军校生,在他入学的时候,中国军校还面向普通高考学子招生,但现在军校已经开始拒绝这样的生源。在理工大学,大一新生基本上都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后再选的学员。

大学生士兵将批量提干

“十二五”规划提出,本世纪中期,要实现军队的现代化。然而,军队的领导层显然意识到仅仅靠花钱买新装备是无法让实现现代化的,更关键的是训练出一支精简有效的专业化部队,才能维护和操作新式武器装备。

在过去10年里,中国军官的主要来源是军校直接培养,以及地方院校委培的国防生。不过,像王文昌这样由地方通过高考进入军事院校再入伍的常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以后像我这样的学生会越来越少,基本都会转移到地方作为国防生培养。军校主要的培养对象,将是从军队大学生士兵中选拔的学员,以及在职军官。”

中国高校的产业化,为军官队伍的来源提供了丰厚土壤。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13万人,截至当年7月1日实现就业455.6万人。这意味着,即使不计被国内报道多次披露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水分,也有近200万大学生未就业。

今年10月新修订的《兵役法》,开始将应征入伍的对象转移到地方各大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原来《兵役法》将大学生列为“缓征”对象,修订后则去掉了“缓征”这一限制。普通兵员募集条件中,更是扩大年龄征集范围,并放宽体检标准。

不过,在已经出现征兵难的局面下,吸引大学生入伍实为不易。

2010年,上海和内地的一些地区出现适龄青年应征入伍率严重下降,上海征兵任务是在当地两度召开征兵工作推进会后勉强实现。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彭水根今年2月专门向国防部征兵办和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报了专题调研报告,指出今年会面对更为严峻的形势:2011年,上海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好转,八成毕业生已有就业去向,本科生平均税前月薪3914元,高素质青年多选择出国留学定居,参军意愿低。

军方下决心抛出更多的实利来吸引大学生士兵。募兵广告用词一改过去的生硬简单,变得温婉动听,军方许诺复工复学、考研优先等一揽子优惠措施之余,首次作出决定:今年安排近4000名大学生毕业生士兵提干。

这一承诺,在很快兑现。9月下旬,该军区420名被推荐的大学生士兵在军N5个考点40多个考场接受现场综合考核,内容包括军事科目(含入伍训练、分业训练科目)考核、综合知识与能力考试、心理素质测试。最后选定的288名大学生士兵将被分派到重庆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等多个军校深造。

融合管理和挽留难题

“我们打心眼里看不起国防生。他们没有在专门军事院校接受严苛的军事培训,军事素质是非常差劲的。在部队,你要带兵,就得让兵服你,怎么服你?不是靠嘴巴说说,得有实力!”王文昌说。

据记者了解,这种看法其实相当有代表性。许多国防生下基层部队不久即“崩溃”,觉得待不下去,他们看不起“素质不高的士兵”,但真正让他们受不了的是:在跑步、投弹、拉练中,他们完全无法与普通士兵相比,他们要带兵,却难以服众。

大批量大学生士兵提干,对于中国军队的传统管理模式,无疑是一个挑战。目前,中国军官来源较多,除了地方高考考人生,还有国防生生源、大学生士兵学员、士官学员等,不同培养模式产生的军官能否磨合产生战斗力,是个未知数。

大学生士兵转军官的量产化,也不免对沿袭数十年的传统管理文化产生颠覆性影响。仅因学历高、表现积极而兵龄不足2年、军事素质一般的大学生士兵,经过军校简短培训就回来参与部队军事管理,他们也难免会遭遇国防生在基层部队的尴尬。

“前年带新兵时,我们班有几个大学生士兵年龄比我大,让我有点别扭。几个月后,我原来带的兵可能成为我的排长,这是不是更别扭?”的一位上士班长开始预想自己的困窘。

不过,对大陆军方来说,最大的尴尬恐怕是投身军营的大学生很多不过是抱着曲线就业的想法,在享受了国家多项优待新政后,再全身退出。

第9篇:优秀士兵事迹材料范文

摄影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加强摄影艺术推广,对群众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照相机的购买已经不再是一件奢侈的消费活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照相机技术的出现,使得照相机不仅变得功能更加强大,而且更加人性化,更容易被掌握。照相机产品的这种改变也为摄影艺术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依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推广中的作用,更好的选择群众文化中推广摄影艺术的方法,为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切实的贡献。照相机产品技术的发展为摄影艺术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条件,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定期在社区、村庄、事业单位等举办摄影艺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会,以便更多的人掌握摄影的技巧,拍摄更多优秀的作品。通过优秀作品的展出,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摄影中来,从而在摄影艺术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获得群众文化推广工作的重大进展。

二、摄影艺术推广的有效策略

(一)摄影艺术植根

人民群众生活摄影不仅可以以作品的形式出现,还可以以记录资料的形式出现。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需要推动摄影活动向着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立足当地人民群众摄影水平的具体情况,通过摄影技术培训班的举办,提升人们的摄影技术,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他们追求摄影的艺术享受。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成为优秀摄影师的摄影爱好者不是合格的摄影爱好者。要想成为优秀的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就需要自觉利用一切条件,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操,培养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创作思维。优秀的摄影作品能够透过图像,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心境,能够向人们展现其深刻的内涵寓意。而优秀的作品不是凭空出现的,需要选取生活中的真实素材进行创作。艺术本来便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作品创作。因此,摄影艺术需要从真实的生活中去挖掘,而最真实,给人最多创作灵感的素材,往往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定期组织广大摄影爱好者,深入群众生活,去感受山川河流、流水人家、历史古迹等,去寻找心灵的启发和灵感。

(二)遵循摄影艺术发展的规律

世界万物的出现、成长、消失都具有特定规律,只有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才能获得好的效果。群众文化中推广摄影艺术也不例外,需要遵循摄影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学会体会人们对事物特征的感受。感受源自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对事物的认识越深刻,其感受就越深刻。具有不同认识水平的人,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不同高度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方式的感受,获得不同的体验。摄影爱好者因为社会经历、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等不同,对摄影艺术的认识也会存在差异,创作出的作品也就水平不一。具体来讲,摄影艺术发展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科学安排摄影作品中的人、景、物;合理确定拍摄角度,对摄影作品进行艺术处理;确定摄影作品标题。

三、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