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范文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精选(九篇)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

第1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临床实习;临床教学

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及临床实习后,要求学生掌握处理儿科疾病的思维方式及具体方法,或学会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儿科的相关问题。从课堂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跨越,带教老师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学生自我学习的形式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笔者认为,中医专业学生若想在短时间内适应并圆满完成中医儿科的临床实习任务,需要充分作好以下思想准备工作。

1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实现中医理论知识的软着陆

通过前期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医学生在临床实习前已基本构建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八纲、脏腑、经络辨证以及四诊合参、方药配伍、常见疾病诊治等相关知识为核心的中医学体系,但该体系仍多处于抽象、模糊、片面,或尚未融会贯通,甚至存在谬误的阶段,尤其是理论与临床还没有有机结合起来。临床实习就是要不断领悟、完善,甚至是修正自己对中医理论知识的认知,并用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重要阶段。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历来崇尚跟名师、早临床、多临床,在医治患者的过程中从临床疗效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并不断总结经验。目前《中医儿科学》教材对儿科疾病的教学仍较为刻板的分为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分证论治等框架式的排版和讲解,但在临床中却很难体现某一具体疾病的病机在疾病自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演变,在治疗上也就感受不到中医“机圆法活”、“辨证论治”的魅力。又如脉象作为中医精髓内容之一,但若不把脉,不勤把脉,不经多人、不经多时的反复实践就仍是理论而无法落实。故此,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要不断把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互参悟,达到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断修正、完善并构建自己的中医理论体系。同时,临床带教老师也要高度认真负责,若要开展临床实习教学应首先取得医学实习生及患者(家属)对其临床业务水平及医德水平的认可。其在给学生讲授临床知识的同时,对待病人的问诊技巧、态度和处理疾病的思维模式、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带教老师在遇到临床典型、特殊或罕见病例时要及时提醒、指导学生加强认识,必要时可以专门展开集体讨论、分析,或结合患者给学生介绍中医前贤及名老专家的治疗经验,使学生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感受中医的魅力;同时,教师也要鼓励、指导学生多读中医经典著作,追溯古代医家临床思维方法和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并与自身临床所见相互参照,这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医临床学科,提高学习效率。

2做好临床笔记认真总结临床经验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儿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其重要内容,而临床疗效是中医的魅力和活力所在。通过课堂教学,医学生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仍局限于理论,尤其是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没有明确的认识。而即使时至今日,从儿科常见病如感冒、咳嗽、口疮、厌食、腹痛、积滞、泄泻、遗尿、尿频、麻疹、丹痧等;慢性疾病如哮喘、水肿、疳证、癫痫等;危重如肺炎喘嗽、急惊风、厥证等疾病的中医治疗及用药经验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提炼。作为刚刚实习的中医专业学生临床跟师实习期间,切忌只是泛泛的走马观花、跑腿打杂、看看而已,要认真跟随带教老师的思路,要多想、多问、多记笔记,记录老师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无论得与失,甚至要多跟不同的老师,总结和掌握他们治疗相关疾病的用药特点和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通过千余年来中医医学史的学习可以知道,从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到穿插其间的各家学说,其临床经验的积累无不起于毫末,非一日之功。故此,初上临床的中医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亲力亲为,脚踏实地,切忌浮躁、泛泛而为。

3转变观念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中医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临床带教老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或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自主学习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要及时转换角色和观念,要把自己从授课者、信息传递者转变成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提供学生独立学习的学习资源、学习指南,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相互作用”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构建学问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临床考试、考核方法上亦需要进行适当改革。要杜绝以往“高分低能”现象,要改变单一卷面笔试的考核方法,要在传统笔试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临床实践技能相关内容的考核,前者以理论为主,将来可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后者则包括病例书写、病例分析与处理、临床操作、实验等内容,这种复合考核方法不仅能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能力,又能反映学生分析、判断具体病证特征、性质以及遣方用药的能力[2-3]。总之,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确立,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单一自我思维转向学生自主思维,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体验和发现等教育理念的革新,对学生和教师的自身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观念的改变。

4提高临床沟通能力掌握中医儿科病史收集的技巧

在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医患沟通已被看作是一门艺术,是医生的品德、修养、知识、技术、能力、经验等各种积累高度浓缩的结果。良好而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力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必备条件,也是医学生快速融入临床实习当中的重要表现[4-5]。在儿科医学生主要是面对与患儿及患儿家属之间的医患沟通,只有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下,医学生才能较为容易的采集到完整、准确的病历资料,对下一步患者的病情分析、诊治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良好的沟通技巧,充满爱心和同情心,关心患儿疾苦的询问也是一名医学生或医生应有的道德修养。同时,儿科有别于成人内科科室,临床中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不能表达或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病情、或者不能顺利进行查体的婴幼儿,加之家长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相对要高,故此在病史采集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体会,如感冒发热小儿有无咽痛、头痛,咳嗽(不会咯痰)小儿如何辨痰,泄泻小儿有无腹痛,痢疾小儿有无腹痛、里急后重等等。此外,在中医儿科临床工作中,医学生还可能不被家属理解,甚至有些家长会有明显不配合、不尊重的语言和行为。但这也是实际临床工作的一个方面,都可能需要经历,自己要学会面对,尽量对患儿或家属不要出现对立情绪,在困难中培养自己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已作为一个以学生的智商及情商,从而通过有效的、良好的医患沟通,达到两者之间的双赢。总之,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适应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新世纪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的中医专业人才,中医临床学科应重视培养学生“秉承传统,注重能力,强化临床、面向临床”的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牢固的中医思维,突出的诊疗能力的中医临床特色人才为目标;在培养模式上注重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加强中医思维训练和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鲁艳芳.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0.

[3]许震.谈多媒体教学在中医药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5(4):240-241.

[4]冯刚,吕伟刚,任献青,等.中医儿科实习医师临床带教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5):59.

第2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范文

【摘要】 在中医临床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以病例为中心的SSE(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诊治演习)教学模式进行临床理论的教学,以《中医儿科学》教学为例,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测试成绩、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论述基于SSE模式的应用效果,从而进一步证实在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中新的教学模式将是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SSE模式;中医儿科学;临床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适应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型人才,而在3年制大专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由于学制有限,中医临床理论课程所占的学时比例较少,而且不易学懂,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更不要说是能力的培养。中医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学生既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又会自如地运用知识,课题组根据中医学临床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将SSE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医临床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SSE模式即“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诊治演习(Study independendcy—Seminar—The exercise o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模式”, SSE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临床能力和自学能力)[1]。拟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证实在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中新的教学模式也将是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为3年制大专的中医教学方法探索一条全新的人才培养之路。

1 研究对象

以2005级中医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化的方法抽取1班作为对照组,3班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用SS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两组均由课题组相同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师资均为双师型。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调查分析;对两组的理论测试和实践技能笔试的成绩进行对比评价。

2 SSE模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过程

2.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的提示下进行自学,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中,由课题组集体制定自学提纲,将每个系统中常见多发疾病分别选1~2个作为自学内容,如肺系疾病中的感冒、肺炎喘嗽,脾系疾病中的泄泻、疳证。给出自学提示,列出参考书目、思考题,并附临床上常见的医疗文书书写格式范例,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住院记录、临时医嘱、长期医嘱单、化验单、处方等。课前发自学提纲。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2.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精讲、讨论、重点难点导析、答疑、诊治演习相结合来完成。

2.2.1 精讲

精讲内容限于难点、临床经验和讨论中发现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采用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电子教案、医学视听教材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动、色为一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2.2.2 讨论

讨论围绕思考题进行,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依靠集体的智慧,在争鸣中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来同化当前的新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聚焦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动态的、和谐的、平衡的、互动的、相互联系的环境之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求知天性和主动性,会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努力。学生在讨论中会相互激励,产生许多创造性的、实用性的甚至是高质量的设想,并会提出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案。如“小儿泄泻”一病,大便呈水样时,临床上用“利小便,实大便”之法,往往收到佳效,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就会提出“患儿若有脱水情况存在,‘利小便’会不会加重脱水?”“针对小儿的体质特点‘四不足,三有余’,此法在运用时的注意点是什么?”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小儿体质特点、疾病病理本质、正邪关系等,通过对问题的辨析,如何来理解“泄泻”各阶段的病机特点,灵活辨证,适时佐以“利小便,实大便”之法,提高临床疗效。

2.2.3 重点难点导析

如“肺炎喘嗽”,难点是病因病机、常证与变证的演变与转化;重点是证治分类。在进行重点难点导析时,病因病机通过示意图形式,常证与变证的演变与转化通过案例式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证治分类时,指导学生注意分清主证、兼证,针对小儿幼稚之体、易虚易实、变化多端的特点,强调必须切实注意辨证求因,从因论治。注意小儿肺炎初期切不能忘宣肺解表。中期,里邪壅盛,在开肺平喘的同时,针对实热邪气,不能仅扬汤止沸,更不可闭门留寇,而要釜底抽薪,上病下取,通腑泄热。后期培土生金,兼清余邪。同时注意活血化瘀法在肺炎全程的运用。还要注意在治疗中如何体现既病防变的思想等。通过指导分析,学生加强了对难点的理解,加深了对重点的把握。

2.2.4 答疑

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讨论互动中会提出许多问题。如肺炎喘嗽的病机是邪气闭肺,“开肺”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在咳喘初期,为什么要贵在“疏风宣肺”?如针对不同体质的患儿,“麻杏石甘汤”在不同分型的加减运用中麻黄的用法、寒性和热性药物的比例如何?如“开肺”“宣肺”和“肃肺”的含义,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等等。教师在答疑时注意激活学生以前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将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看能否用这些学生把握的知识解析所提的问题。而不是学生问什么就直接答什么。通过分析解答,学生可以深入把握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变化过程,如对“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凡咳喘初起,切不可误用寒凉及滋阴之药,闭其肺窍为害不小,俱以表散为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理解辨证论治的精髓。而不仅是停留在何主证用何主方之肤浅的记忆上。

2.2.5 诊治演习

诊治演习分别在课堂和课后共同完成。课堂上,在诊治演习情景中,将原有抽象、逻辑、文字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病案为例,课前精心设计模拟好诊疗过程,教师针对案例,再创造出诊治疾病的场景,学生可从收集病史开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问病史、查体,学会客观、准确、全面地获取四诊信息,并能提出辅助检查计划,讨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问题,课堂上教师步步深入地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操纵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时具有可思考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积极投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十分自觉地把相关的横向、纵向的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如针对“水肿”为主诉的病例,学生收集整理四诊资料后,进行鉴别诊断,学生就要熟悉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若排外其他原因,确定为肾性水肿,还必须确定是肾系哪一种病出现的水肿: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明确西医诊断后,再根据患儿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个体特征、症状表现,四诊合参,对其病因、病机、症状、病位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当下的“证”,明了疾病下一步可能发展的趋势(这对“不治已病,治未病”有指导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体会到三辨论治(辨证、辨病、辨症)的临床意义。通过诊断、病证鉴别诊断和治疗的讨论,最后放在临床的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的使用上,课后继续完成住院病历一份,写出模拟临时、长期医嘱单、开出处方。如此可很好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课程考试

在校临床理论学习阶段,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考试考核。考试的内容可围绕国家中医临床助理医师的内容,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题型有单选、多选题、问答和病例分析等多种题型,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技能笔试考试主要包括病历采集、书写,查体,基本操作,中医辨证分析,疾病的病证诊断(中西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等,考核学生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病史采集试题:“请你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诉(主诉:腹泻2 d),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病例分析涉及到辅助检查的项目,同时可测试对辅助资料的分析能力。

3 效果分析

3.1学生对SSE教学模式的态度和评价

为了了解学生对基于SSE教学模式的态度,我们从参与SSE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组5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形式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包括学生对基于《中医儿科学》课程采用SSE教学模式的态度、评价。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3.2 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

在校阶段试验研究结束后,为了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践技能的综合能力,我们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了《中医儿科学》理论、临床实践技能的综合能力笔试考试。结果见表3。 表1学生对《中医儿科学》课程“SSE”教学模式的态度表2 对综合能力培养的评价调查情况表3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4 讨论

SSE模式应用于中医临床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普遍对SSE教学模式及其效果持积极的态度。教育的根本理念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性人格,而不是依附性人格,要以创造为本位。创造力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环境的熏陶,唤起学生内在的自觉。该模式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内在的自觉,其优点在于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既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又会运用知识,并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1]。以上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在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中运用SSE模式进行教学将是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本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知识渊博,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然后知困。教师必须自己去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对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也是极其有益的,所谓教学相长。

SSE教学模式在专科中医学的教学探索也只是刚刚起步,有很多问题还有待以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去解决、完善,如在实施过程中,因环境不同,对象各异,有时情况复杂多变,其中表现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模式,心理准备不充分,少数表现出焦虑,尤其在自学和讨论环节中较为突出;查阅资料的途径、手段、时间有限;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观念有待提高;支持完成该模式硬件设施需补充;实习基地紧张;评价的手段和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创新、提炼、丰富和延伸,探索出一条为基层培养中医实用型人才之路。

第3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临床实习带教;导师制;儿科

临床医学生实习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和临床实习效果[1]。我院儿科从2012年起陆续承担本科医学生实习教学任务,为探索适合临床医学生在基层医院临床实习的有效实习带教模式,我科从2013年7月起实施了“一对一”的导师全程跟踪带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儿科临床教学传统的实习方式及其弊端

1.1传统实习的组织方式落后

以小组为单位是儿科实习最常用的实习方式;医学生被科教科随机分成平均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各临床科室,每1~2名实习医生跟随1名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工作,日常生活和心理指导主要由科教科或教学秘书负责。师生之间很难深入了解,沟通效率差,教师难对学生进行管理。

1.2实习带教质量评价标准不一

医院没有针对带教医师与实习生建立齐全的制度,没有统一的进行带教效果的评估与考核,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评教评学制度,使得带教好坏没有约束力,教学结果不够理想。

1.3临床医师带教热情欠佳

实习带教教师承担医疗、科研和教学三重任务。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加之近年来实习医学生人数日渐趋多,一名医师同时带数名医学生的情况较为普遍,老师对教学疲惫不堪;另外有的医师由于资历浅、缺乏带教阅历,表达能力欠缺等因素对教学不主动,带教热情不强。

1.4临床实习带教方式落后

过去的“填鸭”式讲解理论,或是走马观花式的义务性带教,实习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口头上的理论教条,实际的临床操作极少[2]。老师没有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实际演练和纠错,不利于培养实习生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目前带教的需求,导致儿科带教效果明显减弱。

1.5实习医学生学习能力欠缺

许多实习生初次步入真正的临床工作中,感到惶恐和不适,缺乏自主学习观念和有效的方法,对参与带教持轻视和抵触态度;部分同学认为临床带教阶段的学习情况对今后的工作影响很小,仅是被动地在教师带领下进行查房,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独立的思索来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剖析与处理,由于很少主动接触病患,无法理论联系实际[3]。

2我院儿科实施导师教学策略

2.1制定导师资格条件

(1)导师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良好,学术道德端正,医德医风高尚,热爱教学工作,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2)临床业务能力强,学术造诣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实践教学能力;(3)具备10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4)儿科疾病诊疗经验及授课经验丰富,演讲能力较好,可对案例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5)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熟悉儿科学专业国内外研究动态;(6)由本人申请,经儿科教研室讨论无异议后,通过多级考核,上报科教科同意方能成为导师;(7)有参加省市级或以上教师资格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教师优先考虑。

2.2明确导师工作职责

每位导师指导1~2名临床实习生,导师在实习期内指导实习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定期与实习生交流沟通,对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困惑,进行指导;每两周进行一次总结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心得体会以及临床实习中的具体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发掘教学思路,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工作,实习期结束导师对实习生进行评估及考核。

2.3入科培训

每位学生除了参加医院层面的岗前培训,还要参加儿科教研室组织的入科培训,加强对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介绍科室的基本设置和实习规章制度,儿科常见的病种和诊疗规范,科室的医师职称结构和导师简介,了解导师的临床与教学工作能力情况,为接下来的导师见面会打下基础。

2.4培训方案及评价方法

制定严格的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内容包括科室相关所有基础操作技能。实习过程中定期举行专题讲座、教学小讲课、教学查房;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意见并向导师反馈,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学生档案,根据定期考核结果随时记录更新,采用学生考核教师评价表及理论和技能考核表(技能操作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导师制的实际应用效果[4]。

2.5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制定学生用教学记录评教表,建立评教评学机制,将实习医师导师的职称晋升、评先进相关事宜与学生座谈会及出科考试成绩情况结合,每学年进行考核;此外对带教优秀者适当给予经济补助。

2.6导师制的质量监控

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可操作的质量标准,师生共同参与监控标准的制定过程,保证所制订的标准能有效推广。明确导师和学生责任,强化临床导师责任意识,加强对导师的带教培训及进修,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过程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做好反馈[5]。

2.7儿科实习医师导师制的阶段性成绩

我科自实行实习医师导师制以来,“重医轻教”现象明显改善,医师参与教学工作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实习生出科技能和理论考试成绩均明显提高,实习结束前的全院性技能考核中成绩名列前茅,对老师的评价质量及对儿科医疗工作的认同感明显改善,工作方式明显有亲和力,积极参加附属医院举行的实习技能操作大赛,成绩斐然;2名医师获得院优秀教师及优秀教学工作者称号;2名老师获得优秀带教老师;儿科教研室连续两年评为“优秀教研室”称号。

3总结

第4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儿科;临床教学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医务人员共同针对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制订的有严格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医疗护理服务[1]。将CP为平台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自2013年开始,我科临床开展了NRDS及新生儿ABO溶血两种临床路径,对儿科临床见习医学生大胆尝试了CP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实施方法

2013年6月~12月,对2009级30名儿科医学本科医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组15人。一组采用传统临床实习带教法;一组实行CP式教学法。以NRDS为例,CP组医学生临床教学要求:①由带教教师预先向医学生提供1 份NRDS的CP文本;可根据CP的固定程序展开渐进式提问,如NRDS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好发于哪些情况?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临床上还常有有哪些疾病可产生类似气促发绀表现?这些疾病的主要鉴别点是什么?目前确诊NRDS的主要方法是什么?NRDS的治疗方案是什么?临床进展是怎样的?等;②医学生首先应尽快熟悉该病种的CP文本,掌握患者的病史特点,将书本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互相讨论;③参与该患儿的治疗过程,根据CP文本进行诊疗活动;④由带教教师根据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际讨论情况,对CP开展过程进行总结,对完成临床路径的病历进行总结,对未完成临床途径的病历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在科室实习阶段结束后,就NRDS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两组学生进行出科考试,总成绩100分。并调查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意件。

2 结果

2.1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见表1。

从表1可以得出,CP组学生平均成绩为92.1分,传统组学生平均成绩为80.5分, CP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组。

2.2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2。

从表2可得出,CP组学生对CP式教学方法评价更高,认为其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加深基本概念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方面明显高于传统组。

3 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已普遍应用。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2]报道了哈佛医学院等将CP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用于教学上,可以显著提高实习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强化其在实施临床诊疗活动的同时注重成本效益意识,将CP与临床教学有机结合。自2013年起,我科开展的NRDS和ABO溶血2个临床路径,2013年6月起,我科将CP基本理念引入临床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

对教学过程的影响:①规范教学流程,增强教学系统性。首先,它要求实习医师紧紧抓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这条主线,通过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强化对临床诊疗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其次,它可以促进实习学生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联系,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医学知识,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避免带教老师讲解的随意性,造成了教学内容的疏漏和重复[3];②有利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的实施。CP的实施过程中有大量的不可预知的因素会导致CP的变异,围绕这些变异,可充分引导医学实习生主动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③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能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④促进教学管理,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实施临床教学路径,管理者可根据路径表的执行情况,适时监控带教质量,分析评估实施过程中的变动,不断改进。

在本科室引用NRDS和ABO溶血2个临床路径进行实习生带教工作中,通过统计出科成绩,CP组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组。且学生对不同带教方法的评价,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加深基本概念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方面,CP组的学生给予的评价明显高于传统组。

临床路径理念引入儿科带教中,使临床教学更有目标,更具体化,带教老师有章可循,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齐德广,秦银河,李书章,等. 确定多术式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范围和住院时间方法的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63-65.

第5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范文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是直属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专业的医疗机构,按照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沪编〔2013〕440号)文件,本单位主要承担全市妇幼保健工作指导、质量控制、业务培训、信息管理、科学研究和妇幼保健示范服务等职能。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沪人社专发(2009)45号〕文规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招聘以下编制内人员:

一、招聘岗位及职数:

1、孕产保健医师                  6名

2、妇女保健医师                  4名

3、儿童保健医师                  5名

4、护师                          1名

二、招聘对象与条件:

1、孕产保健医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参与孕产保健条线管理工作,包括产科质量管理(如:产前诊断(筛查)、妊娠风险管理、危重孕产妇管理等)与孕产妇保健管理,并协助开展全市质控督导与评估工作。

(2)收集孕产保健相关监测数据与相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汇总,协助完成相关工作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撰写。

(3)协助筹备、组织、实施业务相关培训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资料归档等。

(4)参与孕产保健示范门诊相关工作。

(5)参与本领域相关项目与课题的申报与实施。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妇产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等相关专业,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熟悉妇幼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妇幼保健相关领域,具有妇产科临床基础及孕产保健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4)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应聘人员,需完成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妇女保健医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参与妇女保健条线管理工作,如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前保健、更年期保健、妇科管理等,并协助开展全市质控督导与评估工作。

(2)收集妇女保健相关监测数据与相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汇总,协助完成相关工作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撰写。

(3)协助筹备、组织、实施业务相关培训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资料归档等。

(4)参与妇女保健示范门诊相关工作。

(5)参与本领域相关项目与课题的申报与实施。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妇产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等相关专业,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具备妇幼保健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情况以及妇幼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妇产科临床基础及妇女保健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4)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应聘人员,需完成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儿童保健医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参与儿童保健条线管理工作,包括儿科质量管理(如:危重新生儿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儿童管理、特殊儿童健康管理)与儿童保健管理(如:托幼和散居儿童管理等),并协助开展全市质控督导与评估工作。

(2)收集儿童保健相关监测数据与相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汇总,协助完成相关工作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撰写。

(3)协助筹备、组织、实施业务相关培训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资料归档等。

(4)参与儿童保健示范门诊相关工作。

(5)参与本领域相关项目与课题的申报与实施。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儿科临床或公共卫生等相关专业,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能承担儿童保健管理和调查研究工作,有儿童保健相关门诊工作经验,具有听力、视力临床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4)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应聘人员,需完成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护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示范门诊护理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做好母乳喂养门诊的咨询指导。

(2)负责全市孕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包括师资培训、示范点创建等。

(3)参与重点学科及项目课题中的健康教育工作。

(4)负责开展护理科研工作及推广护理新技术。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护理学相关专业,年龄在45周岁以下。

(2)具备护师执业证书,主管护师职称,妇产科临床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达10年以上,并能承担护理行政、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三级医疗机构从事母乳喂养门诊指导与管理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文笔良好,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有承担过科研项目及撰写专著经验者优先。

三、招聘办法

(一)报名

根据市人社局相关规定,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有效期内), 计算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22日。本次报名采取邮件报名方式,请将报名表、个人简历、学历证明及其他资格证书等电子版应聘材料发送至[email protected],邮件名称以“姓名+应聘岗位”命名。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2月22日。

(二)资格审查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人事根据收到的报名资料进行筛选与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对象将会收到中心回复的考试通知。

(三)笔试

通过简历筛选,根据招聘职数,按照一定比例,择优确定笔试人员。通用型岗位必须参加2017年度事业单位统一考试。笔试由单位组织或委托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等有关单位或部门组织,笔试内容主要为相关岗位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根据笔试分数由高到低按1:3比例排序确定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四)面试

面试内容主要测试岗位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可采取答辩、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笔试与面试的总测评分,确定拟录用人员。

(五)身体检查

按照笔试、面试成绩4:6比例,计算出总成绩,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初步拟聘人员进入体检。根据招聘职数,按1:1比例确定拟聘人员参加中心组织的体检。

(六)考察

由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组织考察,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情况、道德品质和诚信记录等。

(七)拟聘人员公示

根据综合测评、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结果,对拟录用人员在“21世纪人才网”上进行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报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再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核准备案后再行录用手续。公示如有异议,影响聘用的,根据查实结果确定是否录用。

四、相关待遇和其他事项

上述人员一经录用,其工资、奖金、福利和社会保险等按照上海市卫生事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许老师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32576339

第6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范文

1课程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目前考核现状目前我校临床医学概要考试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采用闭卷方式,侧重诊断与内外妇儿的基础知识,注重与影像、康复、口腔、检验、药剂学等专业的相关性应用。题型主要以客观题和选择题为主,所占比例为60%,评分量化。考察内容涉及各学科,知识面广,可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其中多项选择题,考核要求较高,答题必须准确全面,为历年失分较高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病例分析题,所占比例分别为8%,16%,16%。名词解释、简答题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知识的把握,要求较高,需要准确记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病例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各问题之间有序贯性,要求较高,失分亦较多。

1.2考核存在问题(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难度较低,单项选择题中病例型题所占比例较低,历年考题重题率较高,变化较少。各重点章节所占试卷比例缺乏统一量化。(2)本课程基础知识相对简单,未开设实训课程,缺乏实训考核。(3)平时成绩计算缺乏量化标准,客观性不强,出勤率、练习、问答所占成绩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所占成绩尚未完全纳入总成绩。(4)执业助理医师考核成绩尚未纳入现有考核体系。

2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2.1课程设置该课程为研究临床内外妇儿等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与防治的概要纲领,偏重于疾病的最基本知识,涉及疾病种类繁多,应将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注重广度,弱化深度,力求精简,加深其他专业的比例,增加学生对临床知识的了解。缺乏临床技能方面的相关项目及要求规定,须通过调研,进行补充完善。

2.2考核内容和方式考核内容分布上应以诊断基础、内外妇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适当增加其分值比例,达到85%左右,少见病、疑难病尽量少涉及。考核难度中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控制在90%。在最后的病例分析题中,应选择典型病例,适当变换新题。在考核形式上单选题中可增加病例式题型,侧重实际应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减少多项选择题,可尝试病例组、病例串型题,适当引入一定比例的执业助理医师真题。具体措施有:(1)建立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概要题库,选好题,选精题,把握准重点,尽量实现题型多样化。平时为学生提供章节针对性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指导与巩固。无实训考核,缺乏临床技能方面的相关项目及要求规定,须通过调研,进行补充完善。(2)对考核结果进行严格复核,充分注重考试后的成绩分析环节,并及时反馈,真正体现考试的价值,达到有效指导与合理调整后续的教学与考核过程的目的。(3)过程考核中出勤率、练习及课堂问答较随机,应规定出准确的成绩所占百分比,要求授课教师严格遵照执行,并进行有效监督。(4)对毕业学生的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成绩进行汇总分析,纳入考核体系,真正实现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3课程考核预期效果

通过对临床医学概要课程进行考核改革,使理论考核试卷真正达到题型多样,覆盖面全、侧重重点,兼顾难点,难易适中,能最大程度的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实际掌握水平的目的,真正提高考试质量,实现考试价值。尝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训技能考核模式,实现考核的多样化。切实完善过程考核,实现全程化并有效实施,真正实现考试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步与现代化考核方式相接轨。并最终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真正达到以考促学,以学促考,用考核引导学生学习,用考核检验学生学习的考学相结合的目的,实现考学的良性循环,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及适应将来职业岗位对临床专业知识的需求。

第7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范文

通过PBL教学法[1]和病例教学法[2]的实际应用,以学生为主体,在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讲述一个完整的病例(病例内容包括病史、诊断、治疗、预后等,及相关的图片、X线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课后进行文献检索[3](查找内容包括国内外口腔专家先进的治疗方法及独特见解,或者是学生对病例中的疑问寻找答案),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具体安排是,2010年秋季学期,教研室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此项工作。授课教师准备内容:病历分析题目、综述的书写规则、与颌面外科相关的执业医师考试题[4](100分的选择)、指定教学课程表。

2011年春季学期执行,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写出1000字左右的综述,测试一份与颌面外科相关的执业医师考试题(100分的选择),上述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上交的综述基本都可以按照综述的格式书写,内容及图片较丰富,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关键词、题名、作者等方式进行检索,查找需要的文献。100分的试题要在对照班测试一次,最后统计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试卷成绩。实验班的试卷成绩高于对照班,利用t检验,t=0.02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1-06我院邀请中华口腔医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助理王渤教授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讲学团来我院参加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教学交流会。讲学团成员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研究室主任高岩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许天民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高学军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牙病科葛立宏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王伟健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李翠英教授。向本院师生讲解牙体牙髓病学、儿童牙病学、口腔预防学、正畸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导论、进展和临床病例讨论。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增加了对口腔医学新发展的了解。

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口腔医学新进展、医学科研方法等课程。授课内容增加了关于医学心理、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如何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自己和患者的权益”等处理医患关系方面的知识,授课时间和班级是2011年春季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专业课为颌面外科)。

第8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方法;儿科医学;医学生

儿科医学是研究小儿遗传背景以及从受精开始到青少年期的生长发育,并促进其达到成人所有潜能的一门学科。儿科医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医学生能够掌握儿科学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以后更好的从事儿科医疗事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1]。据2013年4月《光明日报》报道,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1∶1000的标准,目前我国儿科医师缺口至少有20万,儿童看病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培养更多优秀的儿科医师进入儿科临床工作是当务之急。儿科医学生成为优秀儿科医师之前的知识储备相当重要,那么如何让医学生更好地学习儿科知识呢?恰当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医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医学生可以更好地获取并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信息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此教学方式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直接原因,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最终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故其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也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因此,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儿科医学教学质量,积极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目前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方法主要有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及参与式教学法(participatoryteachingmethod)等[2-4]。PBL教学法是由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5],此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围绕将要学习的医学内容提出问题,随后独立收集各方面资料,最后在课堂上讨论。该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无法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减弱了学生对学科体系的总体把握和理解,同时也要求学校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大量的图书馆藏书及丰富的电脑网络资源[6-7]。TBL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等在2002年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促进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教学法[8]。有学者研究证明,TBL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培养教学团队,但该方法同样需要较多的师资[9]。因此,结合本教研室实际情况,选择参与式教学法作为本研究儿科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

参与式教学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采用各种轻松、灵活的教学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双向交流教学方式[10],此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增进师生感情,还可促进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1参与式教学的历史

20世纪40年代初期,国外开始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到90年代初期,一位英国人将此方法带入我国。1999年,随着教育部“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启动,参与式教学理念才开始全面引入我国,该教学方法最早主要用于土地管理、深林保护与发展、监督评估、技能提高等方面[11]。进入21世纪后,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逐步增多,有学者已证实参与式教学在口腔健康课程教育、中医诊断学、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育、临床儿科见习等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可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可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2-15]。

2参与式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表现方式

2.1课前准备

绝大部分学生来到教室上课都抱着渴望学习知识的正确态度,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是至关重要的,而参与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那么如何让同学参与到教学中来呢?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是非常愿意学好每一门课程,但也有大部分学生提到他们通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好地对课本进行提前预习,而仅仅用上课前的十几分钟快速预览教材。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点而进行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将将要讲解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将制作好的课件发给学生,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而课前任务不宜过多,但对本次教学应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如肺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预防及预后等,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呼吸科访问肺炎患者,切身感受,如发病的诱因、症状及进展、经积极治疗后的感受。其次,教师应根据疾病的特点设计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的问题,问题由简单到复杂、表象到机制到治疗等,步步深入进行诱导性的设计提问,让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

2.2实施方式

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改变过去信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激发医学生的热情,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完成对疾病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是模拟和谐的医患关系。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答疾病的临床表现,如肺炎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再用幻灯片播放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加深对学生的影响,接下来让一部分医学生扮演成到医院就医的患者,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成医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让扮演为患者的学生根据自己因生病到医院或诊所进行治疗的亲生经历,或从患者那里得知的疾病诱因及症状,尽可能的提出问题,而扮演为医生的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疾病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做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案及合理的解释。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起到良好的调节和引导作用,记录学生交流过程中对疾病理解得不正确及不完善的地方,在点评时,重点指出并完善,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应举例并深入浅出的仔细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有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期末考试,因此,学生们对课堂上教师勾出的重点内容非常重视,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告知该疾病的重点内容、易考内容及可能的出题方式,因为期末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希望学生能尽可能的掌握教学内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发言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在课堂末应预留5~10min,让学生向教师提问或用于彼此之间的相互讨论,讨论之后教师可用2~3min梳理本次教学内容重点。当然讨论之前教师应告诉学生,教师和学生可以是朋友关系,同时真诚地询问学生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知识、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也应虚心接受,让教师和学生完全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这样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还可促进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

2.3课后总结

每一次参与式教学结束后,教师应针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检查,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方式可以试卷得分作为评价参与式教学的效果。检验前应向学生说明本次检验仅仅是了解大家对该疾病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该教学方案效果的评价,以缓解学生对做试卷的厌恶和恐惧,同时对大部分学生易犯错误之处及重点内容进行分析、解释,促进学生间互分享学习经验,共同提高。

3参与式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目前,医学教育中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课时的不断压缩,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理解并记忆大量知识,以及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和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该教学的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认知、思维、行动等方面均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亦可以更好的理解患者心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医疗环境更加和谐创造了可能。同时,参与式教学方式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变得轻松而愉快,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对教师而言,参与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颠覆了以往的“讲授—接受”“满堂灌式”等传统式教学方法[16];同时,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10]。总之,教师充满自信的神态、生动有趣的讲述、舒适的学习场所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很好的完成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

第9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范文

1明确教学目的、修订教学大纲

我校的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西医儿科学为限选课,教学计划设置仅36学时,实训为6学时。学校西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对此,我们首先明确教学目的,那就是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西医儿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学校增加西医儿科学实训课时为12学时,本着教会学生西医儿科学临床思维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补充。精选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保健、常见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为讲授重点,教会学生一种西医儿科临床思维。这样,对于选学、自学内容,学生也能找到很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儿科常见病支气管肺炎的教学中,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病理生理、重症肺炎的诊治,了解呼吸道解剖生理、不同类型肺炎的鉴别诊断、肺炎诊治新技术等。

2转变教师思想,提高业务水平

我校是一所中医老校,在以往的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中医类课程为主,西医课程为辅。教师往往思想上对西医课程教学认识不够,或认为中医专业学生以后用不上西医,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授课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在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下,对西医课程日益重视。首先,我们教师转变思想,重视西医儿科学教学,需要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西医儿科学的教学过程,更加需要精心准备。教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大纲熟悉,认真备课、集体备课,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做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内容拓展。这样,授课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西医儿科学的重视,言传身教影响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调动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其次,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改革后,我校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深度融合,教研室和科室成为一家。

3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导,教师“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往往总是急于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即使备课十分精心,授课十分熟练,但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学生需要,学习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我们转变了教育理念,要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学”。我们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时注意语言生动、诙谐,举例结合当下时事,引起共鸣,吸引学生到教师的课堂讲授中。对于临床疾病的学习,以学生为主导,多采用讨论式或启发式教学。上课时,引导学生阐述讲解、发表看法、讨论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做辅导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思考和学习的方向。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西医儿科学的学习兴趣,教会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西医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对于主动学习得到的知识点,产生了强化及理解性的记忆,更能终身难忘。在实训课程中,也是选择了多种形式,通过临床见习、病案讨论、模拟医院操作训练、教学视频等等方式,让学生化抽象为具象,亲自感受疾病表现,感受疾病诊治过程,锻炼临床思维。通过实际病例的演练,理解认识疾病,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掌握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下课也能学习,我校开设了网络课堂。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跟教师面对面交流、提问。